蕭關南麵,大宋環慶延涇駐泊兵馬都部屬大營內,上萬精兵正列隊待發,頂盔貫甲的校尉們將主將曹翰拱衛在中間,曹翰一邊檢閱著將要赴汴梁擁立趙德昭的精兵,一邊向留守蕭關大營的諸將交待方略。
“將軍,王侁大人早先傳遞來的消息,隻要我們緊守蕭關,扼住夏賊寇關中的要道,將來擁立之功,少不了一份。現在擅自迴軍汴梁,隻怕......”虎捷軍校尉程常安頗為擔憂道。
曹翰身披鐵甲,麵無表情,他自從周朝以來,便以悍勇著稱,深得世宗重用,隻因吳橋兵變沒有擁立之功,似義社十兄弟眾人,又似曹彬、潘美等輩都官居節度,曹翰卻最多不過做到觀察使,實在與他本身才具抱負相差甚遠。功莫大於擁立,這是十數年來刻在曹翰心頭最深的一道教訓。
“若皇帝登基之時,吾等不在一旁環衛,誰會記得你有‘擁立之功!’”曹翰冷冷道,“哼!若不去汴梁,如何算得擁立之功!”他懷裏另有趙普給他的一封密信,稱張永德、劉延讓皆是桀驁不馴之輩,恐怕這二將挾持趙德昭,行董卓曹操之事,讓曹翰另起一支精兵出函穀關,趕迴汴梁,拱衛新君,此乃雪中送炭之舉,待到將來新君即位,必定將曹翰倚若朝廷柱石。趙普密信一到,曹翰意識到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片刻也不耽擱,立即整軍出兵。
“吾大軍離去之後,不管夏軍如何挑釁,汝等各自緊守城寨,萬萬不可輕易出戰,中了敵軍詭計。”曹翰匆匆交待過後,便翻鞍上馬,他的心思已經飛到汴梁,謀朝奪位,擁立新君。
“成則五鼎食,敗則五鼎烹。”曹翰心中默默念叨,東方尚未日出,但一線魚肚白已經在地平線上方,昭示著新的太陽就要升起。“咄!”的一聲暴喝,一提馬韁,身後七千多皆是騎乘健馬的龍捷軍騎兵,另有三千虎捷軍步兵護送著輜重跟隨在後,逶迤出了大營,往東南而去。
汴梁皇宮文德殿中,啪得一聲,官家趙炅暴怒地將張永德、劉延讓謀反,打出擁立趙德昭旗號的奏折摔到地上,他頭上青筋暴起,胸口劇烈的起伏,幾乎憤怒地說不出話來,好容易平複下鬱積的怒火,狠狠道,“賜死趙德昭!”他盯著匍匐在下麵的皇城司勾當官蔡神福,這閹貨兩股戰戰,居然沒有起身領旨。
“叛賊一現,皇城司便立刻前去捉拿趙德昭,誰知......”蔡神福聲音也開始打起哆嗦來,“他居然不見了。”趙德昭在兩日前向一個道士求了丸仙藥,服藥後,說要閉關練氣,為防走火入魔,府中婢仆萬萬不可擅自打擾,於是便一直在丹房打坐。皇城司的人過府緝拿,單房內唯留一襲錦袍而已,三清真人像後麵一個大洞,通向外間一處民宅,這民宅中堆滿泥土,想是謀反的逆賊從外麵挖掘進去,配合趙德昭使了這金蟬脫殼之計。
“什麽?”趙德昭居然不見,趙炅一愣,背上冷汗頓時便下來了。他環視底下的諸臣,丞相蔡昉、樞密使曹彬、崇儀副使侯莫吳利用,都是麵麵相覷,“王侁呢,怎麽還不前來覲見?”趙炅忽然想起早已傳王侁覲見,此子頗有機變之才,如何應付現在的亂局,倒可以要他參讚謀劃,隻是等了許久,王侁到現在還未領旨進宮。
“內臣去王大人府上傳旨,找尋不見,家人說興許是出外遊玩了。”蔡神福繼續戰戰兢兢地秉道,往日勾當皇城司何等的風光無限,眼下他隻恨自己沒有早點交卸這個職務。“立刻發海捕公文!通緝捉拿這兩個亂臣賊子!”趙炅幾乎是聲嘶力竭的暴喝道。丞相蔡昉心底下歎口氣,當初蔡筠,蔡重進起兵謀反的時候,太祖皇帝可不是這般方寸大亂的。
海捕公文很快到達了汴梁北麵的相州,州衙內的後花園裏,相州知州韓錫恭敬地告退下去,趙德昭看著石桌上的海捕公文,感歎道:“若非王大人安排周詳,德昭焉能活到今日。”
王侁依舊一襲青衫,悠然品著蜀地的雪頂香茗,笑道:“天下精銳盡在禁軍,禁軍四分之三已經效忠於殿下,這相州知州是靠得住的人,隻需在此安撫了楊延昭,再與張永德、劉延讓二人統領的河北軍會合,汴梁反手可定。”
趙德昭奇道:“為何不徑自前去與張永德、劉延讓大軍會合?偏偏要在此等候兵不過五千的楊延昭?”
王侁放下茶盞,緩緩道:“為人主上者,當製人而不可製於人。殿下乃萬金之軀,不容輕擲。張永德、劉延讓,乃虎狼之將,手握大軍,但若是殿下與張劉二人會和之日,身旁沒有一支可靠的軍隊拱衛,則無以存身自保,不投張便投劉,形同賭博,談何令這二將互相牽製。”他頓了一頓,望著河東方向,道,“楊延昭則不同,他身負奇冤,來投殿下,如饑寒之盼暖飽,如遊子之盼父母,殿下稍加安撫,便可收其心。楊延昭糾合五千河東精兵悍卒,安天下則不足,保殿下則有餘,會師之日,那張永德、劉延讓二將見殿下身邊已有得力的親兵拱衛,也隻有爭相效力於前,不敢挾持殿下,行董卓、曹操之事。”
趙德昭得王侁點撥,一邊思索,一邊遲疑著問道:“以王大人所言,張、劉二將若果真心懷異誌,他二人兵力遠遠超過楊延昭,為何會忌憚他這五千兵馬,甘願為吾前驅。”
王侁點點頭,沉聲道:“劉延讓自不必提,張永德貌似忠厚,但周世宗何等樣人,他若是毫無異心,豈會因為一句‘點檢做天子’將他開革。”這二將與趙德昭的父親,太祖皇帝趙匡胤都關係匪淺,王侁也是怕趙德昭輕信二將,鑄成大錯,這才將話點出,見趙德昭緩緩點頭,王侁才繼續道,“謀大事者,必因勢利導,張、劉二人已經富貴無比,為何甘冒大險,願意擁立殿下,無它,厚利也。太祖駕崩已久,殿下羽翼單薄,一旦奪位成功,必然不得不倚重他二人,裂土封王可期,若是大勢推動,更進一步,也未嚐不可能。”
“將軍,王侁大人早先傳遞來的消息,隻要我們緊守蕭關,扼住夏賊寇關中的要道,將來擁立之功,少不了一份。現在擅自迴軍汴梁,隻怕......”虎捷軍校尉程常安頗為擔憂道。
曹翰身披鐵甲,麵無表情,他自從周朝以來,便以悍勇著稱,深得世宗重用,隻因吳橋兵變沒有擁立之功,似義社十兄弟眾人,又似曹彬、潘美等輩都官居節度,曹翰卻最多不過做到觀察使,實在與他本身才具抱負相差甚遠。功莫大於擁立,這是十數年來刻在曹翰心頭最深的一道教訓。
“若皇帝登基之時,吾等不在一旁環衛,誰會記得你有‘擁立之功!’”曹翰冷冷道,“哼!若不去汴梁,如何算得擁立之功!”他懷裏另有趙普給他的一封密信,稱張永德、劉延讓皆是桀驁不馴之輩,恐怕這二將挾持趙德昭,行董卓曹操之事,讓曹翰另起一支精兵出函穀關,趕迴汴梁,拱衛新君,此乃雪中送炭之舉,待到將來新君即位,必定將曹翰倚若朝廷柱石。趙普密信一到,曹翰意識到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片刻也不耽擱,立即整軍出兵。
“吾大軍離去之後,不管夏軍如何挑釁,汝等各自緊守城寨,萬萬不可輕易出戰,中了敵軍詭計。”曹翰匆匆交待過後,便翻鞍上馬,他的心思已經飛到汴梁,謀朝奪位,擁立新君。
“成則五鼎食,敗則五鼎烹。”曹翰心中默默念叨,東方尚未日出,但一線魚肚白已經在地平線上方,昭示著新的太陽就要升起。“咄!”的一聲暴喝,一提馬韁,身後七千多皆是騎乘健馬的龍捷軍騎兵,另有三千虎捷軍步兵護送著輜重跟隨在後,逶迤出了大營,往東南而去。
汴梁皇宮文德殿中,啪得一聲,官家趙炅暴怒地將張永德、劉延讓謀反,打出擁立趙德昭旗號的奏折摔到地上,他頭上青筋暴起,胸口劇烈的起伏,幾乎憤怒地說不出話來,好容易平複下鬱積的怒火,狠狠道,“賜死趙德昭!”他盯著匍匐在下麵的皇城司勾當官蔡神福,這閹貨兩股戰戰,居然沒有起身領旨。
“叛賊一現,皇城司便立刻前去捉拿趙德昭,誰知......”蔡神福聲音也開始打起哆嗦來,“他居然不見了。”趙德昭在兩日前向一個道士求了丸仙藥,服藥後,說要閉關練氣,為防走火入魔,府中婢仆萬萬不可擅自打擾,於是便一直在丹房打坐。皇城司的人過府緝拿,單房內唯留一襲錦袍而已,三清真人像後麵一個大洞,通向外間一處民宅,這民宅中堆滿泥土,想是謀反的逆賊從外麵挖掘進去,配合趙德昭使了這金蟬脫殼之計。
“什麽?”趙德昭居然不見,趙炅一愣,背上冷汗頓時便下來了。他環視底下的諸臣,丞相蔡昉、樞密使曹彬、崇儀副使侯莫吳利用,都是麵麵相覷,“王侁呢,怎麽還不前來覲見?”趙炅忽然想起早已傳王侁覲見,此子頗有機變之才,如何應付現在的亂局,倒可以要他參讚謀劃,隻是等了許久,王侁到現在還未領旨進宮。
“內臣去王大人府上傳旨,找尋不見,家人說興許是出外遊玩了。”蔡神福繼續戰戰兢兢地秉道,往日勾當皇城司何等的風光無限,眼下他隻恨自己沒有早點交卸這個職務。“立刻發海捕公文!通緝捉拿這兩個亂臣賊子!”趙炅幾乎是聲嘶力竭的暴喝道。丞相蔡昉心底下歎口氣,當初蔡筠,蔡重進起兵謀反的時候,太祖皇帝可不是這般方寸大亂的。
海捕公文很快到達了汴梁北麵的相州,州衙內的後花園裏,相州知州韓錫恭敬地告退下去,趙德昭看著石桌上的海捕公文,感歎道:“若非王大人安排周詳,德昭焉能活到今日。”
王侁依舊一襲青衫,悠然品著蜀地的雪頂香茗,笑道:“天下精銳盡在禁軍,禁軍四分之三已經效忠於殿下,這相州知州是靠得住的人,隻需在此安撫了楊延昭,再與張永德、劉延讓二人統領的河北軍會合,汴梁反手可定。”
趙德昭奇道:“為何不徑自前去與張永德、劉延讓大軍會合?偏偏要在此等候兵不過五千的楊延昭?”
王侁放下茶盞,緩緩道:“為人主上者,當製人而不可製於人。殿下乃萬金之軀,不容輕擲。張永德、劉延讓,乃虎狼之將,手握大軍,但若是殿下與張劉二人會和之日,身旁沒有一支可靠的軍隊拱衛,則無以存身自保,不投張便投劉,形同賭博,談何令這二將互相牽製。”他頓了一頓,望著河東方向,道,“楊延昭則不同,他身負奇冤,來投殿下,如饑寒之盼暖飽,如遊子之盼父母,殿下稍加安撫,便可收其心。楊延昭糾合五千河東精兵悍卒,安天下則不足,保殿下則有餘,會師之日,那張永德、劉延讓二將見殿下身邊已有得力的親兵拱衛,也隻有爭相效力於前,不敢挾持殿下,行董卓、曹操之事。”
趙德昭得王侁點撥,一邊思索,一邊遲疑著問道:“以王大人所言,張、劉二將若果真心懷異誌,他二人兵力遠遠超過楊延昭,為何會忌憚他這五千兵馬,甘願為吾前驅。”
王侁點點頭,沉聲道:“劉延讓自不必提,張永德貌似忠厚,但周世宗何等樣人,他若是毫無異心,豈會因為一句‘點檢做天子’將他開革。”這二將與趙德昭的父親,太祖皇帝趙匡胤都關係匪淺,王侁也是怕趙德昭輕信二將,鑄成大錯,這才將話點出,見趙德昭緩緩點頭,王侁才繼續道,“謀大事者,必因勢利導,張、劉二人已經富貴無比,為何甘冒大險,願意擁立殿下,無它,厚利也。太祖駕崩已久,殿下羽翼單薄,一旦奪位成功,必然不得不倚重他二人,裂土封王可期,若是大勢推動,更進一步,也未嚐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