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啊!”張餘左臂裹著箭傷,眼中透著憤怒的眼神,這狗官兵,他周圍皆是手持亂七八糟的刀劍、鋤頭甚至木棍的鄉民,上千人扛著毛竹做的簡陋雲梯,隻憑著不怕死的血氣,一股腦兒衝到城牆底下。城頭上廂軍都頭大聲喝道:“放箭!”嗖嗖的箭雨從眼前落下來,當即便有些人見血,其它沒見血的莊稼漢子抱頭鼠竄道:“哎呀,我的媽呀!”張餘硬著頭皮再往前衝了幾步,一根利箭擦著他的鼻端,又穿過褲襠,深深紮到土裏,嚇得他一個激靈,差點蛋就沒了,後怕得渾身冷汗,一轉身,追著部屬們逃了下去。城頭上的官兵歡唿起來,軍官們哈哈大笑。亂民嘛,不足為懼。
樂羊傅擰著眉頭看著義軍和官兵在城牆下麵低劣的攻防,頗為尷尬地催促道:“快快快!”錦城營士卒還在手忙攪亂地組裝床弩,他們從河西隻帶了核心的部件,其它的皆是在蜀地製作,因為行軍時攜帶不便,便拆開來分別運送,到了城下再重新組裝起來。隻是王安不理會樂羊傅等軍械造好再攻城的勸告,執意派出鄉民先將陣勢鬧起來。用他的話說:“到了城下麵不撐起個場麵,既寒了人心,又讓下麵的頭領自己撒了鴨子。”
“好了!”百夫長塗關高興地大聲唿道,一架完整的床弩已經被搬到上車身,緊接著,第二架、第三架床弩也陸續裝好。“那還等什麽!”樂羊傅著急地大叫。
塗關頗為不滿地看了他一眼,樂羊校尉就是不經事,反而不如小蜀王蔡舜那般沉著。自從錦城營軍士知曉蔡舜的真正身份後,愈發對他心悅誠服,特別是這群人離開蜀中已有數年之久,在夏國體係中呆的久了,反而和原來的二郎神教的頭領有些格格不入的感覺。因此更以蜀王的心腹嫡係自居,牢牢抱團起來。
“跟我上。”蔡舜已經換上在夏國軍中常穿用的步軍百夫長鎧甲,貓著腰,和十幾名軍士一同推著床弩朝城門運動過去,彭山縣城頭應該也是有床弩的,但是一年也用不了幾次,不像錦城營的軍士,操縱床弩就像使筷子一樣熟練。
第一架床弩很快被推到了預設的陣地,蔡舜親自瞄準了城門,搬動扳機。隨著一聲巨大的弓弦響聲,粗大的弩箭帶著繩索啪的一聲,牢牢地紮進硬木製成的城門上麵。“好!”周圍的錦城營軍士都高聲歡唿起來,他們這邊的動靜被城上城下的廂軍、義軍們注意著,廂軍有些手忙腳亂,他們實在是不明白為什麽這群泥腿子中間居然還會有床弩這等利器,而且第一箭就射中了城門,更為可怕的是,他們不知道接下來該如何應對這種局麵。而義軍中間則高聲歡唿起來,那些由分出去的錦城營軍士充當頭領的小隊歡唿得更是大聲。
“放!”“放!”“放!”隨著連珠炮一般的口令,十七八根粗大的床弩箭都釘在城門上,遠處的錦城營軍士手忙腳亂地將床弩後麵連著的繩索套在趕上來幾十頭耕牛身上。
“聽吾號令!”蔡舜高聲喝道,“一,二,三,拉——”
“駕!”軍士們同時猛力鞭打耕牛,幾十頭壯牛吃痛,拚命拉動繩索,所有的纜繩都繃得筆直,從發出第一支床弩到此刻,不過是短短數十息的時間,但蔡舜額頭卻已微微見汗,幸好守城的是毫無作戰經驗的廂軍,否則,他們隻要搶先派死士垂下城來斬斷繩索就可以了。
彭山縣城門的門閂雖然是粗木製成,但幾十頭耕牛同時發力往外拉扯的力道足有數千上萬斤之強,隻見那城門幾乎要被拉倒一般,極不情願地微微開了一絲縫隙,忽然劈啪幾聲爆響,城門後麵的扣住門閂的鐵圈居然被生生扯了出來,隨後發出難聽地吱吱嘎嘎地聲音,兩扇城門被拉開了足有五尺多寬。
“錦城營,殺呀!”蔡舜抽出橫刀,先站起來朝後麵的義軍示意,王安一愣,剛才莫名其妙地扛著梯子,朝著城牆衝了半天,死傷無數兄弟,沒想到要打開城門如此容易。“殺呀!”此刻眼見城門洞開,義軍哪裏按捺得住。不待主將那邊的命令,似塗關這樣勇猛一點的頭領已經帶著手下衝了上去。
蔡舜等錦城營軍士也收好床弩,跟著別的義軍往縣城裏衝,他們不似普通亂兵那樣四處亂打亂殺,而是部分占領了城樓,將宋人的旗幟扯了下去,換上大蜀旗幟,部分則引導者義軍前去占領縣衙,捉拿縣令齊元振。外麵的義軍看見城樓上飄起故國旗幟,軍心大振,高聲歡唿著“大蜀興,均貧富”的口號,如潮水一般湧入城裏。
宋人在蜀地暴斂十數年之久,此時竟成了遍地幹柴的局麵,加之二郎神教在蜀中教眾數以十萬計,遍布各地,又有擁立小蜀王為號召,各地鄉民起事響應的就有數十起,幾乎在十數日之內,成了燎原之勢,義軍都打著擁立蜀王,驅逐宋人的旗號,僅聚集在王安身邊的就有數萬之眾,各地亂民越來越多,而且在軍情司、承影營和錦城營的協調之下,漸漸有圍攻成都府,封閉劍門關的動向。
蜀地驟生大變,當地官府和駐軍節節敗退,趙炅不得不命尹元為西川招安使,內侍行首,排陣都監宦官王繼恩為監軍,雷有終、裴莊為峽路隨軍轉運使、同知兵馬事,率領原本駐守長安和關中腹地的禁軍,就近入蜀平亂。“不要!”宋皇趙炅再一次從噩夢當中醒來,為了睡得安穩,官家就寢時嚴禁宦官和宮女靠近,就是醒來後,不經傳喚上前者,也會受責。眼下,這富有天下的大宋皇帝,唯有獨坐在龍床上,冷汗從脊背上涔涔而下。
在夢中,忽然契丹十餘萬騎兵高唿著“殺趙炅啊!”衝進汴梁,四處燒殺擄掠,趙氏宗族,盡數被北虜拴在馬匹後麵,一路顛沛流離地到上京獻俘,更有甚者,皇妃公主路上盡被契丹蠻將蠻兵玷辱,甚至有途中小產而死者。到了上京,那荒淫無恥地蕭後更令大宋皇室婦女與契丹奴隸當眾交,有女眷不從者又被殺死數人,屍體羅列於大帳之外,則自己和三皇子趙德昌一起被關押在一處草原上的囚城之中,每日以淚洗麵,苦熬歲月。
樂羊傅擰著眉頭看著義軍和官兵在城牆下麵低劣的攻防,頗為尷尬地催促道:“快快快!”錦城營士卒還在手忙攪亂地組裝床弩,他們從河西隻帶了核心的部件,其它的皆是在蜀地製作,因為行軍時攜帶不便,便拆開來分別運送,到了城下再重新組裝起來。隻是王安不理會樂羊傅等軍械造好再攻城的勸告,執意派出鄉民先將陣勢鬧起來。用他的話說:“到了城下麵不撐起個場麵,既寒了人心,又讓下麵的頭領自己撒了鴨子。”
“好了!”百夫長塗關高興地大聲唿道,一架完整的床弩已經被搬到上車身,緊接著,第二架、第三架床弩也陸續裝好。“那還等什麽!”樂羊傅著急地大叫。
塗關頗為不滿地看了他一眼,樂羊校尉就是不經事,反而不如小蜀王蔡舜那般沉著。自從錦城營軍士知曉蔡舜的真正身份後,愈發對他心悅誠服,特別是這群人離開蜀中已有數年之久,在夏國體係中呆的久了,反而和原來的二郎神教的頭領有些格格不入的感覺。因此更以蜀王的心腹嫡係自居,牢牢抱團起來。
“跟我上。”蔡舜已經換上在夏國軍中常穿用的步軍百夫長鎧甲,貓著腰,和十幾名軍士一同推著床弩朝城門運動過去,彭山縣城頭應該也是有床弩的,但是一年也用不了幾次,不像錦城營的軍士,操縱床弩就像使筷子一樣熟練。
第一架床弩很快被推到了預設的陣地,蔡舜親自瞄準了城門,搬動扳機。隨著一聲巨大的弓弦響聲,粗大的弩箭帶著繩索啪的一聲,牢牢地紮進硬木製成的城門上麵。“好!”周圍的錦城營軍士都高聲歡唿起來,他們這邊的動靜被城上城下的廂軍、義軍們注意著,廂軍有些手忙腳亂,他們實在是不明白為什麽這群泥腿子中間居然還會有床弩這等利器,而且第一箭就射中了城門,更為可怕的是,他們不知道接下來該如何應對這種局麵。而義軍中間則高聲歡唿起來,那些由分出去的錦城營軍士充當頭領的小隊歡唿得更是大聲。
“放!”“放!”“放!”隨著連珠炮一般的口令,十七八根粗大的床弩箭都釘在城門上,遠處的錦城營軍士手忙腳亂地將床弩後麵連著的繩索套在趕上來幾十頭耕牛身上。
“聽吾號令!”蔡舜高聲喝道,“一,二,三,拉——”
“駕!”軍士們同時猛力鞭打耕牛,幾十頭壯牛吃痛,拚命拉動繩索,所有的纜繩都繃得筆直,從發出第一支床弩到此刻,不過是短短數十息的時間,但蔡舜額頭卻已微微見汗,幸好守城的是毫無作戰經驗的廂軍,否則,他們隻要搶先派死士垂下城來斬斷繩索就可以了。
彭山縣城門的門閂雖然是粗木製成,但幾十頭耕牛同時發力往外拉扯的力道足有數千上萬斤之強,隻見那城門幾乎要被拉倒一般,極不情願地微微開了一絲縫隙,忽然劈啪幾聲爆響,城門後麵的扣住門閂的鐵圈居然被生生扯了出來,隨後發出難聽地吱吱嘎嘎地聲音,兩扇城門被拉開了足有五尺多寬。
“錦城營,殺呀!”蔡舜抽出橫刀,先站起來朝後麵的義軍示意,王安一愣,剛才莫名其妙地扛著梯子,朝著城牆衝了半天,死傷無數兄弟,沒想到要打開城門如此容易。“殺呀!”此刻眼見城門洞開,義軍哪裏按捺得住。不待主將那邊的命令,似塗關這樣勇猛一點的頭領已經帶著手下衝了上去。
蔡舜等錦城營軍士也收好床弩,跟著別的義軍往縣城裏衝,他們不似普通亂兵那樣四處亂打亂殺,而是部分占領了城樓,將宋人的旗幟扯了下去,換上大蜀旗幟,部分則引導者義軍前去占領縣衙,捉拿縣令齊元振。外麵的義軍看見城樓上飄起故國旗幟,軍心大振,高聲歡唿著“大蜀興,均貧富”的口號,如潮水一般湧入城裏。
宋人在蜀地暴斂十數年之久,此時竟成了遍地幹柴的局麵,加之二郎神教在蜀中教眾數以十萬計,遍布各地,又有擁立小蜀王為號召,各地鄉民起事響應的就有數十起,幾乎在十數日之內,成了燎原之勢,義軍都打著擁立蜀王,驅逐宋人的旗號,僅聚集在王安身邊的就有數萬之眾,各地亂民越來越多,而且在軍情司、承影營和錦城營的協調之下,漸漸有圍攻成都府,封閉劍門關的動向。
蜀地驟生大變,當地官府和駐軍節節敗退,趙炅不得不命尹元為西川招安使,內侍行首,排陣都監宦官王繼恩為監軍,雷有終、裴莊為峽路隨軍轉運使、同知兵馬事,率領原本駐守長安和關中腹地的禁軍,就近入蜀平亂。“不要!”宋皇趙炅再一次從噩夢當中醒來,為了睡得安穩,官家就寢時嚴禁宦官和宮女靠近,就是醒來後,不經傳喚上前者,也會受責。眼下,這富有天下的大宋皇帝,唯有獨坐在龍床上,冷汗從脊背上涔涔而下。
在夢中,忽然契丹十餘萬騎兵高唿著“殺趙炅啊!”衝進汴梁,四處燒殺擄掠,趙氏宗族,盡數被北虜拴在馬匹後麵,一路顛沛流離地到上京獻俘,更有甚者,皇妃公主路上盡被契丹蠻將蠻兵玷辱,甚至有途中小產而死者。到了上京,那荒淫無恥地蕭後更令大宋皇室婦女與契丹奴隸當眾交,有女眷不從者又被殺死數人,屍體羅列於大帳之外,則自己和三皇子趙德昌一起被關押在一處草原上的囚城之中,每日以淚洗麵,苦熬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