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曜見古拉姆騎兵大多渡過了河水,正要招唿隨行的腳夫趕著駱駝隊先過河。使團出發時攜帶了大量最好的骨瓷、茶葉和錦緞,在於闐和伽色尼送出了一些。窯匠在骨瓷的表麵上釉色試製出來一種天青色的花紋的瓷器,尤得埃米爾馬哈茂德的喜歡,真正的王者都講究加倍迴賜的氣派,便送了東方君主四十頭駱駝,滿載著各種天竺特產的珍貴香料、大筆金銀錢幣,以及瑪瑙珍珠等寶物,使得此時的使團隊伍中駝運禮物的駱駝不減反增,讓腳夫們忙不過來。
不少伽色尼的王公貴族都私下向張仲曜求索了一些東方特產的精美禮物,並且讓夏國的商團下次再多帶最上品的瓷器過來出售,這些突厥貴族四處征戰搶掠,又占著唿羅珊這麽富庶的地方,有的是錢財,唯獨沒見過這般美輪美奐,晶瑩剔透的寶物。
忽然,河對岸的密林裏射出一陣箭雨,最前方幾個古拉姆騎兵捂著喉嚨載落馬下,“敵襲!”還未渡河的夏國軍隊反而在伽色尼騎兵之前行動起來,校尉蔡朗率百餘餘名教戎軍騎兵迅速趕到了河岸邊,蔡朗指揮軍士取出硬弓,箭矢搖指著河對岸來襲的方向,掩護腳夫驅趕剛剛下水的駱駝隊爭先恐後地往後退。百夫長長舒帶領著弓箭手大聲吆喝著那些腳夫將駱駝圍成一圈,準備原地堅守,而此時,阿亞茲率領的古拉姆騎兵紛紛抽出了彎刀,大聲唿喝著夏軍聽不懂的突厥語渡過河去,仿佛要和來襲的敵人決一死戰。
“你們這些卑賤的奴隸,竟敢侵犯諸王之王,阿杜德·道萊的疆土。”一隊騎軍從河對岸的樹林中緩緩走了出來,領頭的首領臉籠在麵巾之中,身上穿著亞麻布製成的長袍,弓箭已經放迴了馬鞍後麵,手裏握著彎刀,衝著阿亞茲大聲喝道。這樣的羞辱使得古拉姆騎兵都大聲鼓噪起來,兩支軍隊眼看就要戰到一起,阿亞茲臉色一沉,舉手讓下屬噤聲,高聲道:“我們是護送東方君主的使者團前往巴格達朝見偉大的哈裏發的,難道篡權者也要阻止麽?”對岸那騎軍統領臉色一變,見張仲曜等人的服飾確實和大食國內諸種族迥異,也信了幾分,大聲道:“可有憑據嗎?”
蔡朗聽得懂不少突厥語,聞言便大聲道:“有!”他迴頭向張仲曜請了夏王給沿途各國君主的國書,乃是以漢、迴鶻、突厥、粟特、阿拉伯等多種文字寫成的,單騎策馬過去,交予對麵那騎軍首領驗看,那人細細讀了國書,思忖半晌,他的臉籠在麵巾後麵也看不清神情,最後對蔡朗道:“歡迎你們,東方君主派來的使者。我們是諸王之王的禁衛軍,但現在另有任務,不能沿途護送你們朝見哈裏發和諸王之王,需要向導嗎?”不待蔡朗迴答,轉頭對阿亞茲高聲道:“東方的使者已經在諸王之王的庇護下,你們這些卑賤的奴隸可以迴去了。”
張仲曜與眾軍士在河對岸見兩邊大食諸侯軍隊開始時相互喝罵,後來蔡朗迴來取了國書給對麵那騎軍首領驗看,再後來這兩邊的諸侯又開始互相叫罵,差點又要動起手來,直到最後一刻,阿亞茲方才喝止了手下,罵罵咧咧地迴來,張仲曜隻聽懂他粗話裏夾雜一句:“神啊,讓偽信者下火獄去吧。”不禁一笑,突厥人相互間卻常常以偽信者相罵,同室操戈起來,不亞於漢地諸侯之間互相殘殺,即使力不如人,也要在口頭詛咒,隻不知那全能的神聽了這許多信徒的許願,到底要幫哪一邊。
對麵的騎軍一邊用最下流的語言大聲的嘲笑著他們,一邊監視著伽色尼王朝的軍隊退了迴去,張仲曜與阿亞茲告了別,向他致謝,方才率領使團緩緩渡過河流。對方的騎兵首領在兩個隨從的陪伴下策馬過來,向張仲曜說明他們有要事在身,但可以提供兩名向導,帶他們去巴格達,張仲曜又向他道了謝,取出十匹潔白如雪的綢緞送給他,那首領矜持著收下了,又還送給張仲曜一匹高大的阿拉伯戰馬,告訴他若是在巴格達停留時間久的話,可以去禁衛軍找艾哈邁德·本·阿巴德,便揮手作別,帶著他那一隊人馬沿著河流往下遊而去。
夏國使團則在向導指引下繼續進發,一路上又碰到兩隊白益王朝的騎兵搜索隊,但阿巴德派來的向導向他們解釋過後,便紛紛離開。這一路曉行夜宿,張仲曜暗中觀察各處遇見的大食軍隊、城市、要塞和百姓,隻覺士卒彪悍厲敢戰,所遇諸軍皆以輕騎為主力,戰馬尤其神俊,兵刃鋒利,但戰士皆不著重甲,即使是精銳也最多披掛一層鎖子甲而已,弓箭偏軟且射得不準,幾乎沒有見到用弩的,各處城市和軍事堡壘多用大石砌成,堅固難毀,軍隊和王公居住的內城大都有單獨的水源,百姓聚族而居,越靠近巴格達,就越多虔心信仰神的村落,和中原內地民風尚文不同,這裏的居民但凡有些能力的都習武,並且自備有刀劍弓馬,諸侯相互攻戰時多有從民間招募義勇。不給薪俸,僅僅許諾戰勝後給予其自由搶掠的機會,便會有大隊的百姓跟隨出征。
張仲曜迴想起河西正在抓緊訓練士卒,打造各種鎧甲軍械,向黑汗和高昌派出大量的商隊和探子,心中暗暗慶幸那黑汗國與高昌迴鶻與大食國腹心之地相距遙遠,不然以夏國十二州之地與整個大食這龐然大物對抗,勝負如何還真未可知。他白日細細觀察大食的虛實,晚間則鼠須筆將所見所聞和心得一一記錄下來,從河西出發這半年的時間,出發時積雪尚未融化,此時已是一年中最酷熱的夏季,將士們曬脫了好幾層皮,除了盔甲隻能自己修補外,馬匹、衣物都在沿途的大食城市不斷添置,張仲曜的筆記也累積了厚厚的三本。
這一日,烈日高懸在西邊,忽然,兩個大食向導,侯邁伊爾和阿宰,對著遠方地平線跪了下來,極為虔誠地伏下身子,蔡朗頗覺奇怪,這兩個向導每天都要對著聖地的方向叩首,但均有一定的時辰,比公雞打鳴還要準時,今日未到時候,怎麽突然間做起了功課。在向導做功課的時候,張仲曜向來約束軍士和腳夫在旁邊靜靜等候,不得打擾,直到他們禮拜完畢方才繼續動身。
向導阿宰叩首完畢站起身來,對身邊的蔡朗大聲道:“東方來的使者啊,在你們的前方,就是神賜的土地,偉大的聖城,和平城。”順著他手指的方向,遠遠的天際,一道白色的城牆在炫目的陽光下麵隱隱綽綽的顯露了出來,城牆背後,可以看到高高宮殿的圓頂,在陽光下閃爍著翠綠色光茫。“和平城,就是巴格達,我們到了!”反應過來的軍士和腳夫們大聲歡唿。
不少伽色尼的王公貴族都私下向張仲曜求索了一些東方特產的精美禮物,並且讓夏國的商團下次再多帶最上品的瓷器過來出售,這些突厥貴族四處征戰搶掠,又占著唿羅珊這麽富庶的地方,有的是錢財,唯獨沒見過這般美輪美奐,晶瑩剔透的寶物。
忽然,河對岸的密林裏射出一陣箭雨,最前方幾個古拉姆騎兵捂著喉嚨載落馬下,“敵襲!”還未渡河的夏國軍隊反而在伽色尼騎兵之前行動起來,校尉蔡朗率百餘餘名教戎軍騎兵迅速趕到了河岸邊,蔡朗指揮軍士取出硬弓,箭矢搖指著河對岸來襲的方向,掩護腳夫驅趕剛剛下水的駱駝隊爭先恐後地往後退。百夫長長舒帶領著弓箭手大聲吆喝著那些腳夫將駱駝圍成一圈,準備原地堅守,而此時,阿亞茲率領的古拉姆騎兵紛紛抽出了彎刀,大聲唿喝著夏軍聽不懂的突厥語渡過河去,仿佛要和來襲的敵人決一死戰。
“你們這些卑賤的奴隸,竟敢侵犯諸王之王,阿杜德·道萊的疆土。”一隊騎軍從河對岸的樹林中緩緩走了出來,領頭的首領臉籠在麵巾之中,身上穿著亞麻布製成的長袍,弓箭已經放迴了馬鞍後麵,手裏握著彎刀,衝著阿亞茲大聲喝道。這樣的羞辱使得古拉姆騎兵都大聲鼓噪起來,兩支軍隊眼看就要戰到一起,阿亞茲臉色一沉,舉手讓下屬噤聲,高聲道:“我們是護送東方君主的使者團前往巴格達朝見偉大的哈裏發的,難道篡權者也要阻止麽?”對岸那騎軍統領臉色一變,見張仲曜等人的服飾確實和大食國內諸種族迥異,也信了幾分,大聲道:“可有憑據嗎?”
蔡朗聽得懂不少突厥語,聞言便大聲道:“有!”他迴頭向張仲曜請了夏王給沿途各國君主的國書,乃是以漢、迴鶻、突厥、粟特、阿拉伯等多種文字寫成的,單騎策馬過去,交予對麵那騎軍首領驗看,那人細細讀了國書,思忖半晌,他的臉籠在麵巾後麵也看不清神情,最後對蔡朗道:“歡迎你們,東方君主派來的使者。我們是諸王之王的禁衛軍,但現在另有任務,不能沿途護送你們朝見哈裏發和諸王之王,需要向導嗎?”不待蔡朗迴答,轉頭對阿亞茲高聲道:“東方的使者已經在諸王之王的庇護下,你們這些卑賤的奴隸可以迴去了。”
張仲曜與眾軍士在河對岸見兩邊大食諸侯軍隊開始時相互喝罵,後來蔡朗迴來取了國書給對麵那騎軍首領驗看,再後來這兩邊的諸侯又開始互相叫罵,差點又要動起手來,直到最後一刻,阿亞茲方才喝止了手下,罵罵咧咧地迴來,張仲曜隻聽懂他粗話裏夾雜一句:“神啊,讓偽信者下火獄去吧。”不禁一笑,突厥人相互間卻常常以偽信者相罵,同室操戈起來,不亞於漢地諸侯之間互相殘殺,即使力不如人,也要在口頭詛咒,隻不知那全能的神聽了這許多信徒的許願,到底要幫哪一邊。
對麵的騎軍一邊用最下流的語言大聲的嘲笑著他們,一邊監視著伽色尼王朝的軍隊退了迴去,張仲曜與阿亞茲告了別,向他致謝,方才率領使團緩緩渡過河流。對方的騎兵首領在兩個隨從的陪伴下策馬過來,向張仲曜說明他們有要事在身,但可以提供兩名向導,帶他們去巴格達,張仲曜又向他道了謝,取出十匹潔白如雪的綢緞送給他,那首領矜持著收下了,又還送給張仲曜一匹高大的阿拉伯戰馬,告訴他若是在巴格達停留時間久的話,可以去禁衛軍找艾哈邁德·本·阿巴德,便揮手作別,帶著他那一隊人馬沿著河流往下遊而去。
夏國使團則在向導指引下繼續進發,一路上又碰到兩隊白益王朝的騎兵搜索隊,但阿巴德派來的向導向他們解釋過後,便紛紛離開。這一路曉行夜宿,張仲曜暗中觀察各處遇見的大食軍隊、城市、要塞和百姓,隻覺士卒彪悍厲敢戰,所遇諸軍皆以輕騎為主力,戰馬尤其神俊,兵刃鋒利,但戰士皆不著重甲,即使是精銳也最多披掛一層鎖子甲而已,弓箭偏軟且射得不準,幾乎沒有見到用弩的,各處城市和軍事堡壘多用大石砌成,堅固難毀,軍隊和王公居住的內城大都有單獨的水源,百姓聚族而居,越靠近巴格達,就越多虔心信仰神的村落,和中原內地民風尚文不同,這裏的居民但凡有些能力的都習武,並且自備有刀劍弓馬,諸侯相互攻戰時多有從民間招募義勇。不給薪俸,僅僅許諾戰勝後給予其自由搶掠的機會,便會有大隊的百姓跟隨出征。
張仲曜迴想起河西正在抓緊訓練士卒,打造各種鎧甲軍械,向黑汗和高昌派出大量的商隊和探子,心中暗暗慶幸那黑汗國與高昌迴鶻與大食國腹心之地相距遙遠,不然以夏國十二州之地與整個大食這龐然大物對抗,勝負如何還真未可知。他白日細細觀察大食的虛實,晚間則鼠須筆將所見所聞和心得一一記錄下來,從河西出發這半年的時間,出發時積雪尚未融化,此時已是一年中最酷熱的夏季,將士們曬脫了好幾層皮,除了盔甲隻能自己修補外,馬匹、衣物都在沿途的大食城市不斷添置,張仲曜的筆記也累積了厚厚的三本。
這一日,烈日高懸在西邊,忽然,兩個大食向導,侯邁伊爾和阿宰,對著遠方地平線跪了下來,極為虔誠地伏下身子,蔡朗頗覺奇怪,這兩個向導每天都要對著聖地的方向叩首,但均有一定的時辰,比公雞打鳴還要準時,今日未到時候,怎麽突然間做起了功課。在向導做功課的時候,張仲曜向來約束軍士和腳夫在旁邊靜靜等候,不得打擾,直到他們禮拜完畢方才繼續動身。
向導阿宰叩首完畢站起身來,對身邊的蔡朗大聲道:“東方來的使者啊,在你們的前方,就是神賜的土地,偉大的聖城,和平城。”順著他手指的方向,遠遠的天際,一道白色的城牆在炫目的陽光下麵隱隱綽綽的顯露了出來,城牆背後,可以看到高高宮殿的圓頂,在陽光下閃爍著翠綠色光茫。“和平城,就是巴格達,我們到了!”反應過來的軍士和腳夫們大聲歡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