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吳英雄鄭重其事地折箭立誓,諸將都悚然動容,隻聽主公又道:“趁著當下,先看看吾的誓約,使不使得?”
諸將自追隨吳英雄以後,原先不識字的也多少能讀懂軍令,聞言便低頭看手中的皇帝誓約。吳英雄在誓約中並未包括護國公、護民官與丞相事權安排等涉及國家體製的內容,隻著重對將領、校尉與軍士的人身財產相關的內容。對將領來說,這簡直就是加強版的丹書鐵券,因為誓約明白寫著,若不通過所有現職將軍依照律法的陪審審判,在多數將軍同意先行革除某位將軍的名位之前,皇帝不得處死現職和卸任將領,不但不能處死,連下獄刑訊,抄沒家產也不成,按照現在軍隊的規模,未來軍指揮使以上將領撐死不過寥寥百人,除非罪行昭彰的,這百多人怎會輕易同意皇帝下獄、刑訊和殺害同僚。校尉也是一樣,未經所有校尉陪審通過免職的決議,皇帝也不能下獄、刑訊和處死校尉,抄沒校尉的家產也不行,隻不過校尉人數眾多,不似將軍這般位高權重罷了。而讓人感動,比丹書鐵券更加實在的是,吳英雄的誓約中明明白白寫清楚了將領和校尉免受皇權傷害的程序保證,“倘違此誓,舉國共擊之。”
“主公寬厚仁愛,臣等無以報之,唯肝腦塗地,死而後已。”於伏仁軌看完誓約條文,當即大聲道,若不是吳英雄製止,幾乎又要跪下來三唿萬歲,諸將亦是如此,辛古眼神頗為複雜地看著身披黃袍的吳英雄。他還是那個喝醉了酒大聲喊,若是吾當了皇帝,請你把我的頭拿走的那個人。辛古暗道,一邊掃視著諸將,一邊朝著吳英雄點頭微笑,你雖叫吾取汝人頭,吾偏不取,按照這誓約,皇帝這個位子,還是你來坐比較好。若是有人得隴望蜀心存不軌,倒是要當心驃騎軍這把利刃。
張仲曜與蔡斯細細思量這誓約裏麵的心機,頗覺吳英雄不單是實踐昔時與諸軍同富貴的承諾,於消除反側,以致定國安邦都有極深的用意。若以安西軍目前的體製和吳英雄所立誓約文告,將領們和校尉本來便是推舉上來的,又從誓約中得到了就算是造反也拿不到的人身保障,若不是個人想當皇帝,實在已經無可貪圖。而如果造反的話,一軍之士不過五千,若要聯合別軍,最後誰做了皇帝,都未必給得出似吳英雄這般幾乎優厚到了極致的丹書鐵券。若是將軍出於一己私利謀反,校尉和軍士們誰肯跟你。況且按照這個誓約,皇帝位子的誘惑,已經大大下降了。
張仲曜低聲對蔡斯道:“主公這份克己從人,以其不爭而爭天下的胸懷,真乃不世出的聖人所為。”蔡斯亦心有戚戚焉地點點頭,兩人看著坐在高位上的吳英雄,都感覺忠臣得遇明主,差點連對吳英雄隨之而來的懲處都要忘了的當口,吳英雄卻開口道:“大家看過誓約,若是暫時沒有想法,便各自迴去仔細參詳吧,在敦煌這段時間吾會時時召見你等。仲曜與蔡斯留下來說話。”諸將如蒙大赦,帶著興奮激動的心情和憐憫的表情,從張仲曜和蔡斯二人身旁走過。大家心知肚明,必是吳英雄探知這二人主事,要加以訓斥了。
張仲曜與蔡斯則目送著諸將離去,心頭暗想,究竟是誰人向主公告密邀寵?覺得似乎人人都像,又人人都不像,二人忽而極快地對視一眼,又同時出下垂下頭去。
忽聽吳英雄冷笑數聲,沉聲道:“醉臥美人膝,醒掌天下權,二位真是吾的好部屬,為吾考慮的好周到啊!”張蔡二將心頭一突,暗道不好,安排的那樁齷齪事情,到底還是被主公發現了。
卷八走馬西來欲到天第九章稅吏
望著惴惴不安地立於廳中的蔡斯和張仲曜二人,吳英雄沒有說話。他不開口,二將也不敢擅自出聲,花廳之外的仆傭都不敢進來打擾,隻遠遠地侍立著。
良久,吳英雄方道:“仲曜,前日吾與後主言,諸將之中,蕭九、蔡斯與汝三人可做得丞相,汝可聽見了嗎?”張仲曜點頭道:“是,主公抬愛,末將慚愧。”他聽出吳英雄語中有沉痛之意,心中更是羞慚。蔡斯乃是初次聽聞此語,心頭一陣悸動,出將入相,離自己僅僅一步之遙,不免有些暗自懊悔此番擅自行事。
“你們兩個跟隨吾也有許多日子,吾亦以腹心骨肉待之,”吳英雄頓了一頓,沉聲道:“可是這次,著實令吾失望。”歎了口氣,“到現在,你們可知道錯在何處?”
蔡斯思索片刻,答道:“吾等不該擅自行事,聯絡諸將,不該算計周後,有辱主公清名。”見吳英雄搖搖頭,張仲曜道:“吾等不該企圖灌醉主公黃袍加身。”
吳英雄點點頭,沉聲道:“汝二人身為吾心腹大將,卻聯絡諸將,違背體製規矩,對主上以謀相逼,以力相強,此乃亂國取禍之道。”他一邊說,一邊將身上的黃袍接下來披在座椅背上,走到張仲曜蔡斯麵前,厲聲道,“千裏之堤,毀於蟻穴。倘若上行下效,連登基即位這等大事亦如此荒唐兒戲,國中士民豈能循規蹈矩,各項律法,規矩,裁判所成例所積累的威信蕩然無存。安西原本紮根在蠻荒邊鄙之地,文教匱乏,再沒了規矩律法,豈不叫東麵宋人嗤笑我等乃是蠻夷之邦。焉知晉陽行宮,不是前唐肮髒之肇始?吳橋兵變,便是斧聲燭影之因。”
見二人皆赧顏不語,吳英雄方道:“算計周後,你二人誰是主謀?”張仲曜嘴唇微動,卻聽蔡斯沉聲道:“是吾。”吳英雄點點頭,道:“此事須得有個交待,你便就卸去教戎軍指揮使吧。”
蔡斯臉色一暗,張仲曜亦悚然動容,聽吳英雄又道:“高昌迴鶻、黑汗國屢有兇徒在西域挑釁,有道是先禮後兵,仲曜欲將功折罪,便為吾出使大食國都城巴格達,告訴那裏的哈裏發,西域是吾華夏之西域,不容他人染指,若是大食國再屢次三番支持高昌迴鶻與黑汗,吾必揮師西進以報之。這出使是假,窺探其虛實是真,你可一路觀看其地形、軍情,刺探敵酋之間的利益糾葛,大食立國已經數百年,內裏必定不是鐵板一塊,當分化瓦解,不使其上下齊心與華夏為敵。”
張仲曜心頭微鬆,雖然聽聞大食國極其強大,這趟出使等若是去宣戰的,過程必定艱難,大食人生性殘忍,不可理喻,此番出使當誓死以維護華夏國體,是否生還也是未定之數,但比起蔡斯被免了軍職而言,還是要輕上許多,暗暗為自己沒有站出來分擔此事而懊悔。
諸將自追隨吳英雄以後,原先不識字的也多少能讀懂軍令,聞言便低頭看手中的皇帝誓約。吳英雄在誓約中並未包括護國公、護民官與丞相事權安排等涉及國家體製的內容,隻著重對將領、校尉與軍士的人身財產相關的內容。對將領來說,這簡直就是加強版的丹書鐵券,因為誓約明白寫著,若不通過所有現職將軍依照律法的陪審審判,在多數將軍同意先行革除某位將軍的名位之前,皇帝不得處死現職和卸任將領,不但不能處死,連下獄刑訊,抄沒家產也不成,按照現在軍隊的規模,未來軍指揮使以上將領撐死不過寥寥百人,除非罪行昭彰的,這百多人怎會輕易同意皇帝下獄、刑訊和殺害同僚。校尉也是一樣,未經所有校尉陪審通過免職的決議,皇帝也不能下獄、刑訊和處死校尉,抄沒校尉的家產也不行,隻不過校尉人數眾多,不似將軍這般位高權重罷了。而讓人感動,比丹書鐵券更加實在的是,吳英雄的誓約中明明白白寫清楚了將領和校尉免受皇權傷害的程序保證,“倘違此誓,舉國共擊之。”
“主公寬厚仁愛,臣等無以報之,唯肝腦塗地,死而後已。”於伏仁軌看完誓約條文,當即大聲道,若不是吳英雄製止,幾乎又要跪下來三唿萬歲,諸將亦是如此,辛古眼神頗為複雜地看著身披黃袍的吳英雄。他還是那個喝醉了酒大聲喊,若是吾當了皇帝,請你把我的頭拿走的那個人。辛古暗道,一邊掃視著諸將,一邊朝著吳英雄點頭微笑,你雖叫吾取汝人頭,吾偏不取,按照這誓約,皇帝這個位子,還是你來坐比較好。若是有人得隴望蜀心存不軌,倒是要當心驃騎軍這把利刃。
張仲曜與蔡斯細細思量這誓約裏麵的心機,頗覺吳英雄不單是實踐昔時與諸軍同富貴的承諾,於消除反側,以致定國安邦都有極深的用意。若以安西軍目前的體製和吳英雄所立誓約文告,將領們和校尉本來便是推舉上來的,又從誓約中得到了就算是造反也拿不到的人身保障,若不是個人想當皇帝,實在已經無可貪圖。而如果造反的話,一軍之士不過五千,若要聯合別軍,最後誰做了皇帝,都未必給得出似吳英雄這般幾乎優厚到了極致的丹書鐵券。若是將軍出於一己私利謀反,校尉和軍士們誰肯跟你。況且按照這個誓約,皇帝位子的誘惑,已經大大下降了。
張仲曜低聲對蔡斯道:“主公這份克己從人,以其不爭而爭天下的胸懷,真乃不世出的聖人所為。”蔡斯亦心有戚戚焉地點點頭,兩人看著坐在高位上的吳英雄,都感覺忠臣得遇明主,差點連對吳英雄隨之而來的懲處都要忘了的當口,吳英雄卻開口道:“大家看過誓約,若是暫時沒有想法,便各自迴去仔細參詳吧,在敦煌這段時間吾會時時召見你等。仲曜與蔡斯留下來說話。”諸將如蒙大赦,帶著興奮激動的心情和憐憫的表情,從張仲曜和蔡斯二人身旁走過。大家心知肚明,必是吳英雄探知這二人主事,要加以訓斥了。
張仲曜與蔡斯則目送著諸將離去,心頭暗想,究竟是誰人向主公告密邀寵?覺得似乎人人都像,又人人都不像,二人忽而極快地對視一眼,又同時出下垂下頭去。
忽聽吳英雄冷笑數聲,沉聲道:“醉臥美人膝,醒掌天下權,二位真是吾的好部屬,為吾考慮的好周到啊!”張蔡二將心頭一突,暗道不好,安排的那樁齷齪事情,到底還是被主公發現了。
卷八走馬西來欲到天第九章稅吏
望著惴惴不安地立於廳中的蔡斯和張仲曜二人,吳英雄沒有說話。他不開口,二將也不敢擅自出聲,花廳之外的仆傭都不敢進來打擾,隻遠遠地侍立著。
良久,吳英雄方道:“仲曜,前日吾與後主言,諸將之中,蕭九、蔡斯與汝三人可做得丞相,汝可聽見了嗎?”張仲曜點頭道:“是,主公抬愛,末將慚愧。”他聽出吳英雄語中有沉痛之意,心中更是羞慚。蔡斯乃是初次聽聞此語,心頭一陣悸動,出將入相,離自己僅僅一步之遙,不免有些暗自懊悔此番擅自行事。
“你們兩個跟隨吾也有許多日子,吾亦以腹心骨肉待之,”吳英雄頓了一頓,沉聲道:“可是這次,著實令吾失望。”歎了口氣,“到現在,你們可知道錯在何處?”
蔡斯思索片刻,答道:“吾等不該擅自行事,聯絡諸將,不該算計周後,有辱主公清名。”見吳英雄搖搖頭,張仲曜道:“吾等不該企圖灌醉主公黃袍加身。”
吳英雄點點頭,沉聲道:“汝二人身為吾心腹大將,卻聯絡諸將,違背體製規矩,對主上以謀相逼,以力相強,此乃亂國取禍之道。”他一邊說,一邊將身上的黃袍接下來披在座椅背上,走到張仲曜蔡斯麵前,厲聲道,“千裏之堤,毀於蟻穴。倘若上行下效,連登基即位這等大事亦如此荒唐兒戲,國中士民豈能循規蹈矩,各項律法,規矩,裁判所成例所積累的威信蕩然無存。安西原本紮根在蠻荒邊鄙之地,文教匱乏,再沒了規矩律法,豈不叫東麵宋人嗤笑我等乃是蠻夷之邦。焉知晉陽行宮,不是前唐肮髒之肇始?吳橋兵變,便是斧聲燭影之因。”
見二人皆赧顏不語,吳英雄方道:“算計周後,你二人誰是主謀?”張仲曜嘴唇微動,卻聽蔡斯沉聲道:“是吾。”吳英雄點點頭,道:“此事須得有個交待,你便就卸去教戎軍指揮使吧。”
蔡斯臉色一暗,張仲曜亦悚然動容,聽吳英雄又道:“高昌迴鶻、黑汗國屢有兇徒在西域挑釁,有道是先禮後兵,仲曜欲將功折罪,便為吾出使大食國都城巴格達,告訴那裏的哈裏發,西域是吾華夏之西域,不容他人染指,若是大食國再屢次三番支持高昌迴鶻與黑汗,吾必揮師西進以報之。這出使是假,窺探其虛實是真,你可一路觀看其地形、軍情,刺探敵酋之間的利益糾葛,大食立國已經數百年,內裏必定不是鐵板一塊,當分化瓦解,不使其上下齊心與華夏為敵。”
張仲曜心頭微鬆,雖然聽聞大食國極其強大,這趟出使等若是去宣戰的,過程必定艱難,大食人生性殘忍,不可理喻,此番出使當誓死以維護華夏國體,是否生還也是未定之數,但比起蔡斯被免了軍職而言,還是要輕上許多,暗暗為自己沒有站出來分擔此事而懊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