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英雄笑道:“攘外必先安內,可不是趙普的獨樹一幟之論。遼國皇帝耶律賢體弱,隨時將死,遼國親貴們自然要把兵權牢牢抓在手上,蝟集上京正是為了隨時奪位,韓德讓雖然得了遼皇和蕭後的信重,畢竟還隻是一個漢人,契丹部族又怎會聽他的號令。”他頓了一頓,用手點點地圖上看似洶洶的禁軍各部,用一種玩味的口氣道:“遼國現在的布置再怎麽差,畢竟有騎兵快速移動戰場位置的優勢,隨時可以馳援幽州。反觀朝廷禁軍,各部為趙炅遙製,應變不靈,一挫於太原,再挫於幽州,正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以此疲敝之軍,能當十萬鐵騎拚死一擊否?”


    似這樣的推演和討論,吳英雄與張仲曜已進行了多次,事關重大,張仲曜總不能膺服,他疑道:“以數十萬大軍圍攻太原,有必克之勢,然後轉而北上,幽州不過兩萬漢兵而已,難道不能在遼國騎兵到來之前攻克嗎?一旦禁軍攻下幽州,倚城而戰,遼人騎兵急速來援,必定不能攜帶大量糧草輜重,也無法持久攻城,必定無功而返。朝廷北伐仍是大獲全勝。”


    “幽州雄城,韓德讓當世名將,在幽燕漢人中間根基人望都極深厚,禁軍想在倉促之間攻下幽州,難矣。”吳英雄搖搖頭,歎道:“城池堅固相比,太原與幽州不相上下,守禦兵馬相比,幽燕漢軍比河東兵亦差不到哪兒去,遼國總有幾個明白人,知道幽州乃是本國興旺發達的根基之地,必定不惜一切全力救援,與之前救援太原時的猶豫不定全然不同。從周世宗到太祖皇帝,攻打太原已經有三次,都不能攻克,不得已才定下了焚寨遷民,徐徐疲敝之策,十數年積累下來,方有如今的必勝之勢。既然打太原如此艱難,有什麽理由認為打幽州會一舉成功,而且是在遼軍來援前極短的時間內成功?”


    說動後來,吳英雄用手指著那圖上幽州與上京的距離,仿佛看到未來幽州之戰似地,帶著有些惋惜的語調道:“幽州與上京之間,輕騎數日可至,禁軍為了在遼人援軍趕到之前攻克幽州,取得必勝之勢,必定不惜一切代價,四麵蟻附攻城,這樣的打法最是折損軍力,如果攻打幽州得手便罷,若是不得手,恐怕著這三十萬禁軍就要交代在幽州了。”


    聽他說得極有道理,張仲曜也不禁有些疑惑,低聲歎道:“強弩之極,矢不能穿魯縞;衝風之末,力不能漂鴻毛。既然如此,朝廷多有宿將,潘美、曹翰,都不是浪得虛名之輩,怎地看不出來這等情勢?朝廷憑什麽如此有把握,幽州旦夕可下?”雖然朝廷禁軍實力受損對安西軍經營西域有利,但張仲曜與吳英雄都是漢人,眼看著數十萬大好男兒喪身胡塵,自己卻無能為力,心中隱隱有些難過。“丞相不必多言,幽雲十六州乃故土,淪落胡塵近百年,幽雲父老盼王師,如嬰兒盼父母,如久旱盼甘霖,朕何忍棄之?再則,幽雲是河朔北麵屏障,遼騎自幽州出,沿途無可阻擋,隻需數日便可飲馬汴河,不取幽州,都城不穩。我朝於幽雲,有必取之勢。其三,遼皇暗弱,據細作來報,國中大事盡委諸婦人之手,元勳貴戚各懷疑心,幽雲之地遼人防備空虛,民懷二心,我朝以一心伐狐疑,以有備伐無算,對遼軍亦有戰勝之勢。總而言之,幽雲必取,此戰必勝!”趙炅得意而自負,眼神不自覺地瞟了伺立在旁的王侁一眼。


    適才趙普跪在地上拚命勸諫他不要輕易在攻打太原之後又挑釁強遼,甚至口出狂言說這是好戰亡國之策。“老匹夫,居然倚老賣老,若不不是看你在朝中尚有幾分人望,門生故吏也還可用,你道自己當真能‘半部論語治天下’麽。”他頗為厭惡地看著趙普,轉向曹彬、潘美和曹翰三人,雖然趙炅另有軍中心腹將領可用,但那些人大都沒有見過大戰,攻打太原和幽州,還要依仗眼前這三個趙匡胤留下來的宿將。


    曹彬官居樞密使後,越來越脫離了粗鄙的軍漢氣息,多了威嚴自重的朝臣風度。此刻,他謹守朝議時“後發製人”之道,雖然對趙炅對於攻打幽州出人意料地強烈信心頗為疑慮,卻讓其他兩位武將先說。果然,脾氣暴躁地曹翰搶先出班秉道:“陛下,幽州乃前朝盧龍鎮,漢兒軍彪悍敢戰,不在河東之下,幽州城高池深,足可堅守,若是我軍攻打堅城不克,契丹兵南下救援,立時便是腹背受敵之勢,請陛下三思?”


    “哦?”雖然曹翰將強攻幽州的情勢解說的十分嚴重,趙炅卻頗為奇怪地用一種輕鬆語氣道:“如此說來,曹將軍可有良策?”


    曹翰性子粗暴,豁得出去,他聽出了趙炅口氣裏的戲謔之意,卻不顧,沉聲道:“兵法曰一鼓作氣,以末將之策,陛下如必取幽州,當乘兵鋒甚銳之時,徑直全力攻打,而河東太原,兵不過五萬,更無力援救幽州,隻需派一大將率一偏師看守戒備即可。欲克幽州,當用圍魏救趙之策,攻城是假,集重兵與幽州北麵山穀,迎擊遼人援軍,援軍既敗,幽州便成囊中之物。”官家欲奪取燕雲之心,朝中重臣皆知,似潘曹這等武將,自然是殫精竭慮地考慮著方略,如今一股腦兒說出來,雖然與官家心意不符,卻是帶著極大的信心。


    “曹將軍此策太險,”趙炅還未表態,王侁便搶先說道,“以曹將軍所言,幽州尚在我軍身後未下,又要迎擊遼軍,豈不仍是腹背受敵之局,萬一接戰不利,大軍退無城池可守,又當如何?再者,太原軍足有五萬之數,看守他們便需分去五萬禁軍,幽州漢兒軍又有兩萬,要防備他們也要分出一部禁軍,這樣算來,迎擊遼人大軍的禁軍隻有十餘萬人,遼人卻是傾全力而來,敵專而我分,此可謂必勝之勢乎?”


    “這個,”曹翰吃他疑問,不覺有些惱怒,這從未獨掌方麵的王侁,有什麽資格來質疑他的軍略,沉聲答道:“太原自顧不暇,絕不敢輕易襲擾我軍後路,以一兩萬兵戒備足矣,幽州軍亦是如此,自保有餘,出擊不足,禁軍主力與遼軍決戰,這兩部敵軍決不可能為患,至於兵力,遼人底細吾雖不知,但前朝每次來攻,便是遼皇親征,隨扈兵馬至多也不過十餘萬爾,前朝石重貴尤能敗之,吾大宋禁軍如何將之不能一舉擊破?”他的話語間帶著極大的自信。每當中原王朝勃興之時,對周邊諸侯四夷都是能夠戰而勝之的,這更平添了飽讀兵書的曹翰的信心。


    “嗤——”趙普不屑地笑道,“敢問曹將軍,石重貴後來又如何?”這人後來被遼軍所擄,妃嬪皆被遼人霸占,後來宋人記石重貴曰“族行萬裏,身老窮荒。自古亡國之醜者,無如出帝之甚也。千載之後,其如恥何,傷哉!”不過此時,無論是趙普還是曹翰,都想不到有個沉重無比的靖康之恥在後麵等著這個本應該威服四夷的朝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異界逆襲之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煲仔飯11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煲仔飯11並收藏異界逆襲之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