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竟有此事,”趙炅頗感興趣地道,“若是北邊各城民戶皆能如嵐州壯丁一般能登城助戰,契丹人要攻打各城寨便大大不易。”
見皇帝的思路一下子又轉到與遼國作戰那邊去了,曹彬接道:“王大人之言有些偏頗,民戶雖然閑時習練射藝,卻是難以和軍隊相比的,不說禁軍,連廂軍也有所不如,極其容易發生混亂、嘩變等等,為敵軍所趁,反為不妙。”他看了看趙炅表情,似乎並沒有不同意,便接道:“嵐州月餘未下,必定是吳英雄暗暗留下了更多兵馬守護。既然太原不救嵐州。朝廷數十萬禁軍枕戈待旦,可以加派兵馬,克此孤城。”
“陛下,”王侁見曹彬稟報後,趙炅依舊不置可否,反而看向自己,又秉道:“臣更擔心的是,嵐州城中除了丁壯之外,還有萬餘吳英雄從草原上擄掠迴來的蠻人,其中多有精擅騎射的勇士,若是我軍圍困太急,那蕭九情急之下,將這夥蠻人放出來與我軍作對,更是難以對付。”他這話又在趙炅權衡的天平上放下一個砝碼,此時中原曆經了唐末五代,雖然仍舊以天朝自居,但在武力上卻有些失了漢唐以來的自信,胡人打仗厲害是朝中上下的共識。
若是將嵐州逼得太緊,兔死蹬鷹。蕭九武裝其這批匠作營中的草原奴隸,不管是劫掠還是作戰,都將給宋軍造成麻煩。至於奴隸是否可以武裝成為士兵,卻不在大宋君臣考慮的範圍之內,在他們心目中,士兵和奴隸,原本就是相差不遠的兩個等級,隻要這些奴隸曾經是很好的士兵,就比那些農閑時練練射藝的壯丁強上太多了。如果嵐州城裏有幾千匹戰馬將這些奴隸武裝成為騎兵的話,估計田欽祚都會考慮退兵的。
“這麽說來,這小小的嵐州城中,竟然有過萬甲兵,還有胡族,器械糧草亦是不缺,如果不大動幹戈的話,是打不下來了。”趙炅沉吟道,田欽祚早有軍報上來,嵐州守軍遠遠不止一千五百之數,旬日來禁軍全力攻打,死傷不輕,但城頭敵軍似乎元氣未傷,田欽祚甚至指斥王侁給出的城內情報是誤導大軍。不過趙炅和王侁乃是微末時便交好的朋友,登基以來,所用臣僚,要麽不通兵事,要麽根基淺薄,要麽實際上在太祖時便已嶄露頭角,唯有王侁既是心腹,又久經曆練,除了篤信祆教這一點不美之外,趙炅對他還是十分滿意的。因此,旁人的詆毀,乃至王侁信奉祆教這些事情,暫時都影響不了趙炅對他的倚重。
“以老臣之見,既然吳英雄有心歸順,就宣召讓他入朝為官,先把他和部屬隔離開來,然後朝廷徐徐再往河西委派官吏,換將選兵。這樣兵不血刃可得河西千裏地。”趙普奏道。
“丞相此言謬矣,那吳英雄乃是梟雄心性,上述求和不過是形勢逼迫而已,他大軍數萬在手,地方千裏,號令隨心,安肯誠心歸降入朝?”曹彬不待趙炅發話,便出生反駁,大違他平日裏謙謙君子的做派。
趙普緩緩搖頭,悠然地道:“曹樞密很了解吳英雄麽?焉知他不肯解甲來朝。再者,嵐州城中不但有他的眷屬,他心腹部將,萬餘大軍的家眷也都在,若是因他一人不肯來朝而玉石俱焚,不知他那些部屬是否還能對他忠心耿耿,心中難免有些記恨吧。河西上下離心,朝廷改日抽出身來,發兵破之,也不甚難。”他單手撫胸,胡須微微顫動,儼然一副老成謀國的樣子,宰相風度,叫人心折。
“若是那吳英雄不肯來朝,又當如何?”曹彬也不甘示弱,反問道。他這樞密使也不是紙糊的,若隻知唯唯諾諾,一心北伐的趙炅焉能任他屍位素餐。
他雖然氣勢淩厲,趙普神色自若,泰然答道:“那便依曹疏密與田將軍所請,加派兵馬,攻克嵐州。將那吳英雄眷屬接道汴梁,陛下建一座朔方節度使府邸居之,至於城中其他男女,犒賞禁軍士卒,為奴為婢皆可。將朔方節度使的任命和嵐州情形一同頒至嵐州。同時命董遵誨從靈州退到環州,陝西五路尚有禁軍數萬,廂軍和土兵近十萬,乃中原腹心之地,吳英雄數年之內也難以侵犯,待東麵戰事平定,朝廷大兵轉而向西,到時候還要偏勞曹樞密使調兵遣將啊。”說完之後,他幹笑兩聲,拈了拈胡須。
“朔方節度使,”趙炅沉吟道,“前朝朔方節度使駐地便是靈州,難道丞相是想棄守靈州,讓與吳英雄嗎?”
趙普沉聲道:“靈州孤懸瀚海之外,周圍皆是番部蠻族,援軍難至,從陝西轉運糧草又極為不便。吳英雄雖然受了朝廷封號,入朝,則他的部屬是朝廷西北藩鎮,以朔方建節有何不可?若是他不入朝,靈州在他四麵圍困之下,旦夕可下,給不給隻是一個形式而已。”
此時中原漢人的勢力經過了晚唐五代的戰亂,已經大大向內地收縮,雖然靈州附近尚且有大量漢人居住,但與中原之間的沙漠戈壁已經是各族番部放牧牛羊之所,身為丞相的趙普私下裏不知多少次為補給涼州駐軍頭疼過,心中早已叫苦連天,趁著吳英雄圍困靈州的機會,幹脆一起提出來。依著他的道理,若是朝廷大軍維持著東向的態勢,西麵那些補給不便的節鎮便要主動收縮迴來,免得像這次一樣,被莫名其妙地拖入到一場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的戰爭之中。若是朝廷禁軍轉而向西,在中原人力財力軍力源源不斷的支持之下,這些失去的節鎮自然可以輕易奪迴。
趙炅聞言緩緩點點頭,若是單單按照吳英雄眼下據有的地盤而論,當封他朔方節度使兼領河西節度使,觀察甘肅瓜沙四州都可以,權柄之重,無以複加,趙普隻提朔方節度使,乃是將他根基最淺的一處封給他,河西之地諸多番部的早有各種節度使、團練使、觀察使封號都未削去,也是給吳英雄統治河西埋下釘子的意思。
見皇帝的思路一下子又轉到與遼國作戰那邊去了,曹彬接道:“王大人之言有些偏頗,民戶雖然閑時習練射藝,卻是難以和軍隊相比的,不說禁軍,連廂軍也有所不如,極其容易發生混亂、嘩變等等,為敵軍所趁,反為不妙。”他看了看趙炅表情,似乎並沒有不同意,便接道:“嵐州月餘未下,必定是吳英雄暗暗留下了更多兵馬守護。既然太原不救嵐州。朝廷數十萬禁軍枕戈待旦,可以加派兵馬,克此孤城。”
“陛下,”王侁見曹彬稟報後,趙炅依舊不置可否,反而看向自己,又秉道:“臣更擔心的是,嵐州城中除了丁壯之外,還有萬餘吳英雄從草原上擄掠迴來的蠻人,其中多有精擅騎射的勇士,若是我軍圍困太急,那蕭九情急之下,將這夥蠻人放出來與我軍作對,更是難以對付。”他這話又在趙炅權衡的天平上放下一個砝碼,此時中原曆經了唐末五代,雖然仍舊以天朝自居,但在武力上卻有些失了漢唐以來的自信,胡人打仗厲害是朝中上下的共識。
若是將嵐州逼得太緊,兔死蹬鷹。蕭九武裝其這批匠作營中的草原奴隸,不管是劫掠還是作戰,都將給宋軍造成麻煩。至於奴隸是否可以武裝成為士兵,卻不在大宋君臣考慮的範圍之內,在他們心目中,士兵和奴隸,原本就是相差不遠的兩個等級,隻要這些奴隸曾經是很好的士兵,就比那些農閑時練練射藝的壯丁強上太多了。如果嵐州城裏有幾千匹戰馬將這些奴隸武裝成為騎兵的話,估計田欽祚都會考慮退兵的。
“這麽說來,這小小的嵐州城中,竟然有過萬甲兵,還有胡族,器械糧草亦是不缺,如果不大動幹戈的話,是打不下來了。”趙炅沉吟道,田欽祚早有軍報上來,嵐州守軍遠遠不止一千五百之數,旬日來禁軍全力攻打,死傷不輕,但城頭敵軍似乎元氣未傷,田欽祚甚至指斥王侁給出的城內情報是誤導大軍。不過趙炅和王侁乃是微末時便交好的朋友,登基以來,所用臣僚,要麽不通兵事,要麽根基淺薄,要麽實際上在太祖時便已嶄露頭角,唯有王侁既是心腹,又久經曆練,除了篤信祆教這一點不美之外,趙炅對他還是十分滿意的。因此,旁人的詆毀,乃至王侁信奉祆教這些事情,暫時都影響不了趙炅對他的倚重。
“以老臣之見,既然吳英雄有心歸順,就宣召讓他入朝為官,先把他和部屬隔離開來,然後朝廷徐徐再往河西委派官吏,換將選兵。這樣兵不血刃可得河西千裏地。”趙普奏道。
“丞相此言謬矣,那吳英雄乃是梟雄心性,上述求和不過是形勢逼迫而已,他大軍數萬在手,地方千裏,號令隨心,安肯誠心歸降入朝?”曹彬不待趙炅發話,便出生反駁,大違他平日裏謙謙君子的做派。
趙普緩緩搖頭,悠然地道:“曹樞密很了解吳英雄麽?焉知他不肯解甲來朝。再者,嵐州城中不但有他的眷屬,他心腹部將,萬餘大軍的家眷也都在,若是因他一人不肯來朝而玉石俱焚,不知他那些部屬是否還能對他忠心耿耿,心中難免有些記恨吧。河西上下離心,朝廷改日抽出身來,發兵破之,也不甚難。”他單手撫胸,胡須微微顫動,儼然一副老成謀國的樣子,宰相風度,叫人心折。
“若是那吳英雄不肯來朝,又當如何?”曹彬也不甘示弱,反問道。他這樞密使也不是紙糊的,若隻知唯唯諾諾,一心北伐的趙炅焉能任他屍位素餐。
他雖然氣勢淩厲,趙普神色自若,泰然答道:“那便依曹疏密與田將軍所請,加派兵馬,攻克嵐州。將那吳英雄眷屬接道汴梁,陛下建一座朔方節度使府邸居之,至於城中其他男女,犒賞禁軍士卒,為奴為婢皆可。將朔方節度使的任命和嵐州情形一同頒至嵐州。同時命董遵誨從靈州退到環州,陝西五路尚有禁軍數萬,廂軍和土兵近十萬,乃中原腹心之地,吳英雄數年之內也難以侵犯,待東麵戰事平定,朝廷大兵轉而向西,到時候還要偏勞曹樞密使調兵遣將啊。”說完之後,他幹笑兩聲,拈了拈胡須。
“朔方節度使,”趙炅沉吟道,“前朝朔方節度使駐地便是靈州,難道丞相是想棄守靈州,讓與吳英雄嗎?”
趙普沉聲道:“靈州孤懸瀚海之外,周圍皆是番部蠻族,援軍難至,從陝西轉運糧草又極為不便。吳英雄雖然受了朝廷封號,入朝,則他的部屬是朝廷西北藩鎮,以朔方建節有何不可?若是他不入朝,靈州在他四麵圍困之下,旦夕可下,給不給隻是一個形式而已。”
此時中原漢人的勢力經過了晚唐五代的戰亂,已經大大向內地收縮,雖然靈州附近尚且有大量漢人居住,但與中原之間的沙漠戈壁已經是各族番部放牧牛羊之所,身為丞相的趙普私下裏不知多少次為補給涼州駐軍頭疼過,心中早已叫苦連天,趁著吳英雄圍困靈州的機會,幹脆一起提出來。依著他的道理,若是朝廷大軍維持著東向的態勢,西麵那些補給不便的節鎮便要主動收縮迴來,免得像這次一樣,被莫名其妙地拖入到一場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的戰爭之中。若是朝廷禁軍轉而向西,在中原人力財力軍力源源不斷的支持之下,這些失去的節鎮自然可以輕易奪迴。
趙炅聞言緩緩點點頭,若是單單按照吳英雄眼下據有的地盤而論,當封他朔方節度使兼領河西節度使,觀察甘肅瓜沙四州都可以,權柄之重,無以複加,趙普隻提朔方節度使,乃是將他根基最淺的一處封給他,河西之地諸多番部的早有各種節度使、團練使、觀察使封號都未削去,也是給吳英雄統治河西埋下釘子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