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羽軍都指揮使於伏仁軌卻是精神健旺得很,追到離涼州大約百裏遠的時候,於伏仁軌本有迴軍之意,誰知吳英雄又派輕騎從後麵追了上來,稱董遵誨此番將精銳帶出,靈州空虛,機不可失。吳英雄命於伏仁軌一路銜尾追擊,驃騎軍作為大軍先鋒已經出發,跟在後麵,吳英雄本人則會在收拾涼州部眾後即刻率領大軍出征,圍困靈州。當前宋軍正在日夜不停地攻打嵐州,蕭九那裏情況危急自不待提,為了早日和朝廷和談,於伏仁軌不敢耽擱,一路緊緊跟著董遵誨退兵的痕跡追蹤過來。他心中計較,最好在靈州之前生擒董遵誨,然後使個計策拿下靈州,再和朝廷談判。
“他奶奶的,又晚了一步!”於伏仁軌氣哼哼的罵道,綠洲地上的馬尿還散出一股熱乎乎的騷臭味兒,看樣子宋軍離去不久,“打水,上馬,馬上啃點幹糧!”於伏仁軌簡單地下達了命令,漢軍中的幹糧是用鹽、丁香、肉桂和胡椒醃製的肉幹,雖然也難以下咽,卻比宋軍的炒麵稍好一點。三百多個騎兵無聲的執行著命令,這其中不少人都有家眷在嵐州。
就這樣,宋軍和漢軍相互追逐著穿越了茫茫沙漠、戈壁、草原,偶爾漢軍都能夠看見宋軍的尾巴了,可總是相差那麽一線的機會。
巍峨高聳的靈州城池,就這麽突如其來地出現在於伏仁軌的麵前,眼看著董遵誨等宋騎一溜煙地跑入城裏,吊橋緩緩拉上,白羽營騎兵都有些沮喪,馬匹也乏得不行,個個看著於伏仁軌,要他拿主意。
“找個村舍紮營,哨探,準備圍城!”於伏仁軌麵無表情的頒下軍令後,一瞬間,有幾個老兵幾乎以為自己的耳朵出了問題。不過,陣前沒有質疑指揮使的規矩,眾軍士便在靈州旁邊一處村莊中安頓下來。這靈州坐落黃河河套平原上的,處處是沃野良田,有塞上江南之稱。眾軍士在村莊中找尋了一處幹淨的大宅,將主人叫過來問話。
“老丈莫怪,我等乃是大漢白羽軍,與靈州董遵誨相戰,無事便不幹犯你等百姓。我且問你,城中尚有多少兵馬?”於伏仁軌和顏悅色地問道,嵐州軍士料理民戶已成了一種本事,打家劫舍或是惡言相向,惹得能耕織的蔭戶投奔他人,本身就和自己的利益不符合,所以在初次接觸嵐州係統軍隊的漢地百姓眼裏,這支軍隊軍紀頗好。
萬俟丁年紀約六十左右,一身粗布葛衫,麵目蒼然,垂手答道:“上官,靈州城中軍兵多少,我這農夫怎生得知?不過前些時日,倒是有不少軍馬從東麵開進靈州城裏,說是要向西北番部大動刀兵,這旬日來,還向我等種田漢征集了不少糧草,可憐我一家七口,連越冬的口糧都被收羅了去。”他一邊說,一邊以手拭眼,仿佛涕泣。
於伏仁軌不虞有它,低頭沉思,靈州乃是西北第一雄城,城高池深,既然來了援軍,隻怕就算主公大軍趕到也是倉促難下,想起被困在嵐州的家眷,不由得優從心起,擰緊眉頭。正在這時,一名軍士匆匆進來,附耳稟報,於伏仁軌起身轉到外間,隻見一名做腳夫打扮的男子已在等候,見他進來便躬身秉道:“軍情司饒啟軍參見於伏將軍。”
於伏仁軌抬手道:“自家兄弟,不必客氣。”這個饒啟軍乃是蔡斯親自發展的兄弟,負責靈州的軍情刺探。於伏仁軌問道:“饒兄弟,這靈州城中有多少兵馬?存糧可充足?今日可曾有東軍來援?”他們言語中所稱的東兵,便是汴梁禁軍,相對西北本地的土兵而言。
饒啟軍早有準備,沉聲道:“靈州原有禁軍五千,廂軍五千,董遵誨出兵涼州帶走了三千禁軍,四千廂軍也都隨軍輸送糧草,眼下城裏兵力空虛,糧草倒是積儲得不少。”於伏仁軌奇道:“當真不曾有援軍前來麽?”饒啟軍肯定地點點頭,道:“吾在城內外多處安插了眼線,宋軍不擅保密,若果真有東兵來援,那這些日子怎麽也會有些生麵孔士卒出營來吃酒耍錢。”於伏仁軌鬆了一口氣,歎道:“多虧了軍情司早有布置,若是軍情不明,當真要誤大事。”
向饒啟軍了解清楚靈州軍情,於伏仁軌按劍迴到正屋,那老者萬俟丁還在垂手侍立,晃眼看去,怎麽也看不出此人居然是在說謊。於伏仁軌大步上前,怒道:“你這賊老頭,這旬日來明明沒有宋軍來援,我好言相問,你竟然欺瞞於我?”
萬俟丁見謊言拆穿,卻不驚慌,神色淩然,脫口罵道:”韃子,要殺便殺,你等反穿羊皮,禿發左衽之輩,居然還冒充漢軍,可笑啊可笑,欺瞞老漢我眼花了麽?”原來這靈州一地與四周的蠻夷相互之間攻戰數百年,軍民上下都是同仇敵愾,白羽營吸納了大量地斤澤左近黨項羌部落勇士,這些軍士倉促從夏州集結出發,除了派發的鎧甲之外,發型和服飾還都是黨項人的打扮,難怪靈州城外的百姓無論如何不相信這是漢軍。見左右軍士已經將那萬俟丁扭住,於伏仁軌沉聲道:“不用打罵,先看押起來吧。”他本來就是吐穀渾族的人,也懶得和萬俟丁多說,隻是心下感歎著中原漢人民氣之烈,難怪以大遼軍力之強,趁四方板蕩之際,尚且不能立足於中原,遼國耶律德光感歎道:“想不到中國人如此難製!”最終暴死殺胡林。
既然知曉靈州左近都充滿敵意,於伏仁軌便叮囑白羽營軍士不得單獨外出,這些靈州百姓男丁大都習得弓箭,若是軍士落了單,被抽冷子幹掉一個兩個,那就太可惜了。幸好董遵誨退入靈州城後,也沒有派出騎兵分隊前來掃蕩這股一直尾隨在後麵白羽營騎兵,反而是連續派出了十幾隊軍使向汴梁告急。於伏仁軌對這些軍使全部放行。“讓朝廷知道,我嵐州漢軍不是好惹的!”他吩咐麾下勇士說。
“他奶奶的,又晚了一步!”於伏仁軌氣哼哼的罵道,綠洲地上的馬尿還散出一股熱乎乎的騷臭味兒,看樣子宋軍離去不久,“打水,上馬,馬上啃點幹糧!”於伏仁軌簡單地下達了命令,漢軍中的幹糧是用鹽、丁香、肉桂和胡椒醃製的肉幹,雖然也難以下咽,卻比宋軍的炒麵稍好一點。三百多個騎兵無聲的執行著命令,這其中不少人都有家眷在嵐州。
就這樣,宋軍和漢軍相互追逐著穿越了茫茫沙漠、戈壁、草原,偶爾漢軍都能夠看見宋軍的尾巴了,可總是相差那麽一線的機會。
巍峨高聳的靈州城池,就這麽突如其來地出現在於伏仁軌的麵前,眼看著董遵誨等宋騎一溜煙地跑入城裏,吊橋緩緩拉上,白羽營騎兵都有些沮喪,馬匹也乏得不行,個個看著於伏仁軌,要他拿主意。
“找個村舍紮營,哨探,準備圍城!”於伏仁軌麵無表情的頒下軍令後,一瞬間,有幾個老兵幾乎以為自己的耳朵出了問題。不過,陣前沒有質疑指揮使的規矩,眾軍士便在靈州旁邊一處村莊中安頓下來。這靈州坐落黃河河套平原上的,處處是沃野良田,有塞上江南之稱。眾軍士在村莊中找尋了一處幹淨的大宅,將主人叫過來問話。
“老丈莫怪,我等乃是大漢白羽軍,與靈州董遵誨相戰,無事便不幹犯你等百姓。我且問你,城中尚有多少兵馬?”於伏仁軌和顏悅色地問道,嵐州軍士料理民戶已成了一種本事,打家劫舍或是惡言相向,惹得能耕織的蔭戶投奔他人,本身就和自己的利益不符合,所以在初次接觸嵐州係統軍隊的漢地百姓眼裏,這支軍隊軍紀頗好。
萬俟丁年紀約六十左右,一身粗布葛衫,麵目蒼然,垂手答道:“上官,靈州城中軍兵多少,我這農夫怎生得知?不過前些時日,倒是有不少軍馬從東麵開進靈州城裏,說是要向西北番部大動刀兵,這旬日來,還向我等種田漢征集了不少糧草,可憐我一家七口,連越冬的口糧都被收羅了去。”他一邊說,一邊以手拭眼,仿佛涕泣。
於伏仁軌不虞有它,低頭沉思,靈州乃是西北第一雄城,城高池深,既然來了援軍,隻怕就算主公大軍趕到也是倉促難下,想起被困在嵐州的家眷,不由得優從心起,擰緊眉頭。正在這時,一名軍士匆匆進來,附耳稟報,於伏仁軌起身轉到外間,隻見一名做腳夫打扮的男子已在等候,見他進來便躬身秉道:“軍情司饒啟軍參見於伏將軍。”
於伏仁軌抬手道:“自家兄弟,不必客氣。”這個饒啟軍乃是蔡斯親自發展的兄弟,負責靈州的軍情刺探。於伏仁軌問道:“饒兄弟,這靈州城中有多少兵馬?存糧可充足?今日可曾有東軍來援?”他們言語中所稱的東兵,便是汴梁禁軍,相對西北本地的土兵而言。
饒啟軍早有準備,沉聲道:“靈州原有禁軍五千,廂軍五千,董遵誨出兵涼州帶走了三千禁軍,四千廂軍也都隨軍輸送糧草,眼下城裏兵力空虛,糧草倒是積儲得不少。”於伏仁軌奇道:“當真不曾有援軍前來麽?”饒啟軍肯定地點點頭,道:“吾在城內外多處安插了眼線,宋軍不擅保密,若果真有東兵來援,那這些日子怎麽也會有些生麵孔士卒出營來吃酒耍錢。”於伏仁軌鬆了一口氣,歎道:“多虧了軍情司早有布置,若是軍情不明,當真要誤大事。”
向饒啟軍了解清楚靈州軍情,於伏仁軌按劍迴到正屋,那老者萬俟丁還在垂手侍立,晃眼看去,怎麽也看不出此人居然是在說謊。於伏仁軌大步上前,怒道:“你這賊老頭,這旬日來明明沒有宋軍來援,我好言相問,你竟然欺瞞於我?”
萬俟丁見謊言拆穿,卻不驚慌,神色淩然,脫口罵道:”韃子,要殺便殺,你等反穿羊皮,禿發左衽之輩,居然還冒充漢軍,可笑啊可笑,欺瞞老漢我眼花了麽?”原來這靈州一地與四周的蠻夷相互之間攻戰數百年,軍民上下都是同仇敵愾,白羽營吸納了大量地斤澤左近黨項羌部落勇士,這些軍士倉促從夏州集結出發,除了派發的鎧甲之外,發型和服飾還都是黨項人的打扮,難怪靈州城外的百姓無論如何不相信這是漢軍。見左右軍士已經將那萬俟丁扭住,於伏仁軌沉聲道:“不用打罵,先看押起來吧。”他本來就是吐穀渾族的人,也懶得和萬俟丁多說,隻是心下感歎著中原漢人民氣之烈,難怪以大遼軍力之強,趁四方板蕩之際,尚且不能立足於中原,遼國耶律德光感歎道:“想不到中國人如此難製!”最終暴死殺胡林。
既然知曉靈州左近都充滿敵意,於伏仁軌便叮囑白羽營軍士不得單獨外出,這些靈州百姓男丁大都習得弓箭,若是軍士落了單,被抽冷子幹掉一個兩個,那就太可惜了。幸好董遵誨退入靈州城後,也沒有派出騎兵分隊前來掃蕩這股一直尾隨在後麵白羽營騎兵,反而是連續派出了十幾隊軍使向汴梁告急。於伏仁軌對這些軍使全部放行。“讓朝廷知道,我嵐州漢軍不是好惹的!”他吩咐麾下勇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