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英雄與梁左丘邊走邊談,因為嵐州孩童稀少,鄉校暫由梁左丘一人擔任教習,每天日落之前為孩童開課,日落之後則有梁左丘主持講席,無論軍民賢愚,皆可以在鄉校切磋學問,議論時政。為吸引家長將孩童送到鄉校就讀,除了免費的書本外,嵐州官府負責提供上學孩童一頓有肉的中餐。為了吸引嵐州的有識之士放心前去參加講席,吳英雄將手書“鄉校之內言者無罪”,刻作石碑,立於鄉校之前。言外之意,鄉校之內議論時政可以百無禁忌,在外麵便不可妄發議論。算是遵循春秋子產先例,吳英雄將梁左丘所求的“言者無罪”打了個折扣,畢竟宣傳攻勢的厲害,他清楚得很。


    作為妥協,吳英雄提議梁左丘可以主辦一份學刊,收集鄉校中人議論,公諸於眾,辦刊費用由嵐州官府讚助。《春秋?左傳》有雲:“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經久不廢,是謂之三不朽。”立言乃是古時文士孜孜以求的事,梁左丘當即對此大感興趣,將創辦學刊之事一口應承下來,還說要邀請幾個豐州的文友過來。吳英雄笑道:“左丘先生,吾嵐州取文士,當循先生成例,考校射禦二藝,若是先生的文友無法通過,可領不了俸祿。”適才他已經跟梁左丘提過,這鄉校教習,年俸80貫,與十夫長相當,待將來規模和影響逐步擴大之後,再視情況逐步提升,梁左丘作為鄉校首座,年俸兩百貫,與百夫長相當。


    梁左丘笑道:“無妨,吾豐州文士,身無武藝者必定是有護衛家將的大族子弟,不需靠俸祿過活。家境不富者都需習武防身,隻刻意練習月餘,達到吳大人設定的標準不成問題。”吳英雄不覺莞爾。他沒有想到的是,這時代的寒門士子可能才華天分不高,恆心毅力卻都是極強的,否則如何守得住妻兒老小皆食粥,寒窗十年無人知的煎熬。有恆心毅力,又因環境所迫必須習武防身,自然射術也遠勝旁人。畢竟和其它武藝相比,這射藝乃上古君子之道,習之並不有辱斯文。聽梁左丘提及,豐州士子還有不少習劍的,隻是劍上了戰陣不如刀,於國無用,劍術再好,也不能作為取士的標準。


    兩人越談越是投契,吳英雄忽然想起一事,又道:“左丘先生,吾嵐州若非士人,便是萌戶,剩下的都是商民。先生豐州學友倘若不通曉射禦二藝,雖然有錢,恐怕也隻能做萌戶了。好在先生與通過射禦考查的文士都擔任了教習公職,他們可以托庇在你們治下。”他知此事可能會觸怒梁左丘,但若不預先說好,隻怕壞了嵐州的規矩,將來得不償失。


    梁左丘果然麵色大變,看著吳英雄怒道:“吾之文友來此傳道授業,你不奉為上賓倒還罷了,何苦如此折辱斯文?”幾欲拂袖而去。


    吳英雄歎道:“不得已而為之。”見梁左丘仍然怒氣衝衝,便苦笑一聲,接道:“嵐州尊崇武人,乃是順應天道。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指著遠方連綿的群山,吳英雄對梁左丘道:“在這群山之後,大漠戈壁之中,無數蠻族勇士,日夜攻殺不止,梟雄輩出。終有一日,胡人中的必有蓋世豪傑出,一統大漠南北,控弦數十萬,皆虎狼之軍,然後南下牧馬中原,以弓矢為皮鞭,以漢人為牛羊,絕我華夏種姓。若不早做準備,我中原何以當之?”


    見左丘臉現疑惑之色,不太明白他為何突然作此危言聳聽。吳英雄歎了口氣,沉聲道:“赳赳武夫,國之柱石。此乃當今之天道。韓非子曰,上古競於道德,中世逐於智謀,當今爭於氣力,說的便是此意。當今之世,偃武修文,乃是逆天而行,焉能不亡。吾中原若不尊重武夫,四方狄夷偏偏反其道而行之,此消彼長,百年之後,華夏武風衰敗,狄夷日漸強盛,局勢將不堪設想。”他說這話乃是有感於此時中原朝廷以文禦武的國策,梁左丘也頗多感慨,不知不覺道:“大人有憂國之思,卻為何固執於折辱文士?”


    吳英雄見他臉色和緩,沉聲道“敢問何謂仁愛?仁者之道,在乎親親有術,尊賢有等。仁愛,便是愛有差等。”他見梁左丘在聽,便接道,“若是普通文人不通射禦二藝者,皆可側身國士之林,試問如何體現出武人的尊崇地位。將士們浴血沙場,到頭來卻於安坐後方的文人墨客平起平坐,怎能不心生不平?”


    梁左丘道:“大人強詞奪理了,曆來文武兩途皆是晉身之資,也未見得武人有甚不平之氣。”


    吳英雄卻道:“中原偃武修文之氣日益深重,影響盛大。吾嵐州若執中道而行,必然受其影響,最後仍是文昌武衰之局,所謂矯枉過正,便是此意。文士們隻需勤練射藝,取得士人地位也不甚難。”他這話乃是有感而發,曆史上的西夏也算是重視武人了,但到了後來,卻也漸漸顯露出文勝於武的勢頭,也許是文人更善於內鬥吧。所以吳英雄特別將射禦二藝列為文人取得士人地位的必備條件,就算有一天文人當政,身上的彪悍尚武之氣仍在,四方蠻夷仍是占不去便宜。見梁左丘若有所思,似乎接受了他的解釋,吳英雄歎道:“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關係華夏百年氣運,斯文掃地之事,還請先生多多包涵。”現在是冷兵器時代的後期,社會發展的水平決定了武夫當國的現實,強行不遵從這個天道的,隻能被別的種族淘汰。多災多難的華夏文明,需要虎狼從中再周旋數百年。


    吳英雄與梁左丘正談得投機,忽然蔡斯帶著一個慈眉善目之人過來,吳英雄認得這人乃是在嵐州開壇說法的一個和尚,法號繼從,乃是從天竺歸國的高僧,身邊攜帶有佛舍利塔、菩提樹葉、孔雀尾拂等物為證,和繼從一同歸國的僧人尚有不少,但其他人都在汴梁傳經,唯有這繼從聽說嵐州不禁摩尼、祆教、景教,甚至連正在西域和佛教徒殺得血流成河的***教都可以自有傳教,便發了大願,隻身前來嵐州弘揚佛法。誰知嵐州無論軍民,都忙於各項事務,又在官府諸般製度的引導下極為功利,少有信眾。數月下來,信佛祖的沒有幾個,反而是在胡人中有較深基礎的祆教紅紅火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異界逆襲之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煲仔飯11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煲仔飯11並收藏異界逆襲之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