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心中早有準備,蕭九還是忍不住為眼前的情景震撼。在遠處的東方地平線上,數萬南唐步卒列成的龐大軍陣整然肅立,仿佛江南的平原憑空生長出來一片叢林。
為了在合適的時機、合適的地點與西線宋軍決戰吳英雄可謂是絞盡腦汁,可真到了決戰這一步,他卻采用了最為保守的方法。首先拒絕了部屬們提議的伏擊,因為江南的地形很少合適的伏擊地點,即使有幾個地點,不是離常州太近容易被宋軍發覺,就是遠得也許常州突圍出來的軍隊還沒趕到就可能被宋軍追上吃掉。他最終的選擇是找了一個與常州城距離合適的小塊平原,適合擺開數萬軍隊正麵決戰的地方作為預設的戰場。
中央方陣是四千長槍手組成堅強正麵,吳英雄有信心哪怕遇到成千騎兵的突擊他們也不會動搖分毫,手持方形盾牌的橫刀手保護著中央軍陣的側麵。兩千訓練有素弩手在整個大陣前麵站成三列。兩萬天德軍分別在神衛軍的左右翼列好方陣,而黑雲都則自己找了一塊微微隆起的山丘駐馬,騎兵們牽著自己的戰馬站在地上。
各支部隊都打著自己的旌旗,在晨風中微微招展。軍陣上方,一輪紅日噴薄欲出,士卒們身上的鐵甲反射著強烈刺眼的紅色光芒,仿佛神兵天將一般等待著匆匆而來的敵軍。
卷三六朝如夢鳥空啼第五十二章野戰
看著遠方的吳越軍仿佛一群羊般亂哄哄擠做一團,校尉柏盛嘴角不由自主地浮現起一絲藐視的微笑,牽動上次陝口之戰留下那條虯結的刀疤,方令人看得出這個左手掌著一杆旌旗的軍校不是一尊銅像。柏盛身穿紅色的紙甲,胸前掛著三道金黃的穗帶,這表明他是神衛左軍中的首席校尉,而他帶領的第一營則是左軍最精銳的力量。上次陝口突圍時柏盛和他的營緊跟著指揮使吳英雄左衝右殺,最後柏盛在混亂中被一名宋軍迎頭一刀砍中麵門,便人事不知倒在死人堆裏,員額五百人的第一營戰後僅存五十七人。若不是吳英雄堅持收屍隊要一個個給死去的軍卒合上眼睛,湊巧發覺他還有唿吸,也許錦帆軍校尉柏盛便被活埋了。從此以後左軍第一營便是吳英雄最為信任的精銳。這次生死大關令柏盛忽然發覺戰爭和死亡都不像以前想想那麽可怕,反而心中對將來的戰鬥有一種隱隱的渴望。望著裏許開外,忙著集合整隊的吳越軍和宋軍,耳聽著順著晨風飄過來敵軍中的陣陣喧嘩甚至是吵鬧之聲,柏盛竟然忍不住舔了舔嘴唇,心道,你們就快點列隊吧,整齊的羊群,殺起來比一群滿地亂跑的鴨子要利索。
吳英雄覺得女真人能夠一舉掀翻契丹和大宋兩個王朝,足以說明古代戰爭中底層士卒的勇氣幾乎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若是漢人軍隊稍有戰鬥到最後一人的勇氣,中原地區龐大的人口規模就決定了他幾乎是不可能被征服和占領的。因此吳英雄蓄意給校尉以下軍將們灌輸了一種蠻勇的觀念。驕傲和輕敵不是嚴重的錯誤,而怯懦才是不可饒恕的缺點。所以從錦帆軍到神衛軍,老兵們越來越關心的是如何獲勝立功,如何爭取到戰陣的第一排位置,而不是如何保全性命。
當目光收迴到眼前,柏盛的眼神中的輕蔑逐漸隱去,全化成了尊敬的神色,吳英雄立馬軍陣之前,身旁蔡斯為他掌著“大唐神衛都虞候”的朱紅大旗正迎風獵獵飛舞。初生的朝陽放射出萬盞光芒,從他的身後照向前方。從列陣待敵的神衛軍軍卒的角度看去,他的背影仿佛披上了一件火紅的大氅。
而坐在馬上的吳英雄則享受身後中央方陣所逐漸蓄積起來的氣勢,中央軍陣向南北兩翼伸展出三百尺,間隔著一個方便弩兵退後的寬大空隙,是天德軍兩萬士卒列成的兩翼方陣。雖然吳英雄對他們的戰鬥力並不了解,但從此次列陣的情況來看,胡則對天德軍的整編卓有成效。不愧是是曆史上困守孤城堅持了三年之久的名將啊,吳英雄心中暗想。陽光將長矛營方陣照射出整齊的尖銳影子,筆直的指向前方敵軍的方向。
不用迴頭,吳英雄也知道身後的數萬虎賁都在注視著自己的一舉一動,他隻要一個命令,他們就會毫不猶豫的冒著白刃和箭雨一往無前。他在等待,等待敵人積攢起和自己決戰的勇氣,若是太早發動突擊,恐怕他們會望風而逃,擊潰戰的效果要比殲滅戰小得多。
吳越王錢椒臉色陰沉的看著前方,當沈承禮向他稟報說前麵遭遇了大隊唐軍之後,錢椒心中就升起一種不祥的預感。
“錢王,唐軍來者不善,撤吧。”鎮國都指揮使王諤勒馬停在錢椒身旁,連馬兒也感覺到對方軍陣中傳來的隱隱氣勢,鐵蹄不安的刨打著紅色的泥土。
見王諤這等宿將居然也露出怯意,錢椒心中更加感到失望,他看著在左前方山丘上歇馬的黑雲都,沒有說話。黑雲都乃是江南首屈一指的強軍,人馬都罩重甲,衝陣時勢不可擋。而且由於江南少馬,自從建軍以來就以步軍作戰目標。若是黑雲都與北方輕騎對陣,倒很難占得上風,但隻要自己敢在黑雲都軍前撤退,這些砍慣步卒的騎兵在追擊中絕對會將自己撤退的軍隊完全擊潰。王諤順著錢椒的目光看去,也不再說話,自退下去部勒鎮國軍準備接戰。
大宋升州東南麵兵馬都監丁德裕看著對麵的嚴整軍陣也是心中打鼓,自己帶來的五千禁兵在常州城下損失不少,這次追擊匆匆忙忙跟上來的僅有兩千餘人,其中騎兵不足千人。大宋軍隊雖說以步卒為主,但對騎兵的戰鬥力還是非常清楚,對江南軍隊的戰鬥中,曾經不止一次憑借優勢的騎兵占得上風,但在今天的會戰中,僅就騎兵數量而言,東南麵行營落在了下風。更別提從旗號上看,對麵的騎兵是陛下在見到南朝使臣時都會特意問起的黑雲長劍,天下有數的幾隻精兵之一。想到這裏,丁德裕開始不由自主地四下張望,萬一戰事不利,如何帶領著手下這八百騎兵快速脫離戰場,事後大可以將戰敗之責推給吳越人,若是被唐軍生俘或是陣斬,那就不好說了。
半夜從常州城追到此處的吳越軍當真是疲憊不堪,兼且饑渴交加,如果不是一直被追逐勝利的意誌所鼓舞,幾乎早就在半路上就要倒下休息。眼看就要追上常州逃出來的唐軍,一泄心頭之恨,突然遇到這麽一支唐國大軍守在前麵邀戰,數萬士卒中倒有一大半泄了氣,不少人幹脆精疲力竭的坐在了地上,隻等將領過來又打又罵方才嘟囔著站迴到行伍中去。
見前麵的吳越軍終於站好了隊形,吳英雄禁皺的雙眉方才舒展開一些,他舉起馬鞭,身後數千士卒一起提起手中的長矛,發出整齊的一聲響,兩旁的天德軍騷動著也先後舉起刀盾,個別站僵了的軍卒趁別人不不注意輕輕的鬆活著手腳。停頓了數秒,吳英雄將手中馬鞭向前一指,自己輕輕調整胯下馬匹的姿態,兩千弩兵邁著整齊的步子,超越了原本站在軍陣之前的將領們,慢慢地向敵陣逼近,吳英雄等將領則撥轉馬頭,馬匹邁著輕快的跳步離開寬大的中央方陣正麵,給挺矛向前的四千長槍手讓開前進的道路。而長槍手們在輕快鼓點伴奏下肩並著肩整齊地向前移動,校尉柏盛就行進在第一排長槍手的最左邊,他挺出的長槍上掛著一麵旌旗,引領著第一營五百名士卒以同樣的速度往前行走。
稍微慢了中央方陣半拍,天德軍的兩個方陣很快從後麵趕了上來,然後以同樣的速度與中央方針保持在一條水平線上。在三個方陣之間的寬大空隙上,是手持橫刀和方盾的老兵組成稀疏的若幹小型方陣,既能使前後縱深位置不同的軍隊能夠通過這些空隙交換位置,又能防止敵人一下子從這兩個空襲滲透進來。而吳英雄和他的親兵營則慢慢地通過這個空隙調整位置,最終行進在整個推進方陣的縱深處,無論敵軍從哪個方麵發起衝擊,都不太可能一下子將唐軍的指揮中樞打掉。
為了在合適的時機、合適的地點與西線宋軍決戰吳英雄可謂是絞盡腦汁,可真到了決戰這一步,他卻采用了最為保守的方法。首先拒絕了部屬們提議的伏擊,因為江南的地形很少合適的伏擊地點,即使有幾個地點,不是離常州太近容易被宋軍發覺,就是遠得也許常州突圍出來的軍隊還沒趕到就可能被宋軍追上吃掉。他最終的選擇是找了一個與常州城距離合適的小塊平原,適合擺開數萬軍隊正麵決戰的地方作為預設的戰場。
中央方陣是四千長槍手組成堅強正麵,吳英雄有信心哪怕遇到成千騎兵的突擊他們也不會動搖分毫,手持方形盾牌的橫刀手保護著中央軍陣的側麵。兩千訓練有素弩手在整個大陣前麵站成三列。兩萬天德軍分別在神衛軍的左右翼列好方陣,而黑雲都則自己找了一塊微微隆起的山丘駐馬,騎兵們牽著自己的戰馬站在地上。
各支部隊都打著自己的旌旗,在晨風中微微招展。軍陣上方,一輪紅日噴薄欲出,士卒們身上的鐵甲反射著強烈刺眼的紅色光芒,仿佛神兵天將一般等待著匆匆而來的敵軍。
卷三六朝如夢鳥空啼第五十二章野戰
看著遠方的吳越軍仿佛一群羊般亂哄哄擠做一團,校尉柏盛嘴角不由自主地浮現起一絲藐視的微笑,牽動上次陝口之戰留下那條虯結的刀疤,方令人看得出這個左手掌著一杆旌旗的軍校不是一尊銅像。柏盛身穿紅色的紙甲,胸前掛著三道金黃的穗帶,這表明他是神衛左軍中的首席校尉,而他帶領的第一營則是左軍最精銳的力量。上次陝口突圍時柏盛和他的營緊跟著指揮使吳英雄左衝右殺,最後柏盛在混亂中被一名宋軍迎頭一刀砍中麵門,便人事不知倒在死人堆裏,員額五百人的第一營戰後僅存五十七人。若不是吳英雄堅持收屍隊要一個個給死去的軍卒合上眼睛,湊巧發覺他還有唿吸,也許錦帆軍校尉柏盛便被活埋了。從此以後左軍第一營便是吳英雄最為信任的精銳。這次生死大關令柏盛忽然發覺戰爭和死亡都不像以前想想那麽可怕,反而心中對將來的戰鬥有一種隱隱的渴望。望著裏許開外,忙著集合整隊的吳越軍和宋軍,耳聽著順著晨風飄過來敵軍中的陣陣喧嘩甚至是吵鬧之聲,柏盛竟然忍不住舔了舔嘴唇,心道,你們就快點列隊吧,整齊的羊群,殺起來比一群滿地亂跑的鴨子要利索。
吳英雄覺得女真人能夠一舉掀翻契丹和大宋兩個王朝,足以說明古代戰爭中底層士卒的勇氣幾乎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若是漢人軍隊稍有戰鬥到最後一人的勇氣,中原地區龐大的人口規模就決定了他幾乎是不可能被征服和占領的。因此吳英雄蓄意給校尉以下軍將們灌輸了一種蠻勇的觀念。驕傲和輕敵不是嚴重的錯誤,而怯懦才是不可饒恕的缺點。所以從錦帆軍到神衛軍,老兵們越來越關心的是如何獲勝立功,如何爭取到戰陣的第一排位置,而不是如何保全性命。
當目光收迴到眼前,柏盛的眼神中的輕蔑逐漸隱去,全化成了尊敬的神色,吳英雄立馬軍陣之前,身旁蔡斯為他掌著“大唐神衛都虞候”的朱紅大旗正迎風獵獵飛舞。初生的朝陽放射出萬盞光芒,從他的身後照向前方。從列陣待敵的神衛軍軍卒的角度看去,他的背影仿佛披上了一件火紅的大氅。
而坐在馬上的吳英雄則享受身後中央方陣所逐漸蓄積起來的氣勢,中央軍陣向南北兩翼伸展出三百尺,間隔著一個方便弩兵退後的寬大空隙,是天德軍兩萬士卒列成的兩翼方陣。雖然吳英雄對他們的戰鬥力並不了解,但從此次列陣的情況來看,胡則對天德軍的整編卓有成效。不愧是是曆史上困守孤城堅持了三年之久的名將啊,吳英雄心中暗想。陽光將長矛營方陣照射出整齊的尖銳影子,筆直的指向前方敵軍的方向。
不用迴頭,吳英雄也知道身後的數萬虎賁都在注視著自己的一舉一動,他隻要一個命令,他們就會毫不猶豫的冒著白刃和箭雨一往無前。他在等待,等待敵人積攢起和自己決戰的勇氣,若是太早發動突擊,恐怕他們會望風而逃,擊潰戰的效果要比殲滅戰小得多。
吳越王錢椒臉色陰沉的看著前方,當沈承禮向他稟報說前麵遭遇了大隊唐軍之後,錢椒心中就升起一種不祥的預感。
“錢王,唐軍來者不善,撤吧。”鎮國都指揮使王諤勒馬停在錢椒身旁,連馬兒也感覺到對方軍陣中傳來的隱隱氣勢,鐵蹄不安的刨打著紅色的泥土。
見王諤這等宿將居然也露出怯意,錢椒心中更加感到失望,他看著在左前方山丘上歇馬的黑雲都,沒有說話。黑雲都乃是江南首屈一指的強軍,人馬都罩重甲,衝陣時勢不可擋。而且由於江南少馬,自從建軍以來就以步軍作戰目標。若是黑雲都與北方輕騎對陣,倒很難占得上風,但隻要自己敢在黑雲都軍前撤退,這些砍慣步卒的騎兵在追擊中絕對會將自己撤退的軍隊完全擊潰。王諤順著錢椒的目光看去,也不再說話,自退下去部勒鎮國軍準備接戰。
大宋升州東南麵兵馬都監丁德裕看著對麵的嚴整軍陣也是心中打鼓,自己帶來的五千禁兵在常州城下損失不少,這次追擊匆匆忙忙跟上來的僅有兩千餘人,其中騎兵不足千人。大宋軍隊雖說以步卒為主,但對騎兵的戰鬥力還是非常清楚,對江南軍隊的戰鬥中,曾經不止一次憑借優勢的騎兵占得上風,但在今天的會戰中,僅就騎兵數量而言,東南麵行營落在了下風。更別提從旗號上看,對麵的騎兵是陛下在見到南朝使臣時都會特意問起的黑雲長劍,天下有數的幾隻精兵之一。想到這裏,丁德裕開始不由自主地四下張望,萬一戰事不利,如何帶領著手下這八百騎兵快速脫離戰場,事後大可以將戰敗之責推給吳越人,若是被唐軍生俘或是陣斬,那就不好說了。
半夜從常州城追到此處的吳越軍當真是疲憊不堪,兼且饑渴交加,如果不是一直被追逐勝利的意誌所鼓舞,幾乎早就在半路上就要倒下休息。眼看就要追上常州逃出來的唐軍,一泄心頭之恨,突然遇到這麽一支唐國大軍守在前麵邀戰,數萬士卒中倒有一大半泄了氣,不少人幹脆精疲力竭的坐在了地上,隻等將領過來又打又罵方才嘟囔著站迴到行伍中去。
見前麵的吳越軍終於站好了隊形,吳英雄禁皺的雙眉方才舒展開一些,他舉起馬鞭,身後數千士卒一起提起手中的長矛,發出整齊的一聲響,兩旁的天德軍騷動著也先後舉起刀盾,個別站僵了的軍卒趁別人不不注意輕輕的鬆活著手腳。停頓了數秒,吳英雄將手中馬鞭向前一指,自己輕輕調整胯下馬匹的姿態,兩千弩兵邁著整齊的步子,超越了原本站在軍陣之前的將領們,慢慢地向敵陣逼近,吳英雄等將領則撥轉馬頭,馬匹邁著輕快的跳步離開寬大的中央方陣正麵,給挺矛向前的四千長槍手讓開前進的道路。而長槍手們在輕快鼓點伴奏下肩並著肩整齊地向前移動,校尉柏盛就行進在第一排長槍手的最左邊,他挺出的長槍上掛著一麵旌旗,引領著第一營五百名士卒以同樣的速度往前行走。
稍微慢了中央方陣半拍,天德軍的兩個方陣很快從後麵趕了上來,然後以同樣的速度與中央方針保持在一條水平線上。在三個方陣之間的寬大空隙上,是手持橫刀和方盾的老兵組成稀疏的若幹小型方陣,既能使前後縱深位置不同的軍隊能夠通過這些空隙交換位置,又能防止敵人一下子從這兩個空襲滲透進來。而吳英雄和他的親兵營則慢慢地通過這個空隙調整位置,最終行進在整個推進方陣的縱深處,無論敵軍從哪個方麵發起衝擊,都不太可能一下子將唐軍的指揮中樞打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