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內史侍郎兼光政院使輔政吳喬、中書舍人張洎、神衛統軍都指揮使皇甫繼勳、鎮海軍節度使鄭彥華、黑雲都指揮使咼彥已在光政殿內已經坐了個多時辰,見蔡煜帶著吳英雄進來連忙起身,吳喬先狠狠的蹬了吳英雄一眼,似乎是在責怪他們這班近臣引誘國主在外遊玩之罪,然後向蔡煜行禮道:“陛下,江北細作迴報,宋國已決定以國主拒絕赴開封覲見為名興兵南侵,兵分三路,中路為主力,升州西南麵行營馬步軍戰棹都部署曹彬和監軍潘美已率領馬步禁軍五萬人抵達江陵,與原來宋國江陵大營水軍正日夜加緊操練,西路王明為池、嶽江路巡檢、戰棹都部署不日將誓師東進,東路以吳越王錢俶做為升州東南麵行營招撫製置使,率數萬兵自杭州(今屬浙江)北上策應。”
吳喬稟報的時候,每說一句,蔡煜的眉頭就擰緊一分,最後道:“吾已上表稱臣,貢賦不絕,為何還要苦苦相逼!眾愛卿都是國之棟梁,這該如何是好?”
這些年來南唐與北方軍隊交戰幾乎場場敗績,是以麵對宋人大兵壓境都有些不知所措,惟有吳喬躬身奏道:“趙匡胤確實欺人太甚,國主不必驚慌,咱們也不必和他客氣,長江天險可恃,江南民心可用,隻需應對得宜,必定能保住這半壁江山。”
蔡煜看了他一眼,緩緩道:“依吳相所言,當如何是好?”
吳喬早知蔡煜會這般發問,沉聲奏道:“臣以為可用以戰迫和之策,一方麵各州縣嚴守本處,堅壁清野。另一方麵選派大臣以甘詞厚幣向宋廷求和,待宋軍糧草耗盡,士卒疲憊,自當退去。”
“哦,隻是如此這般,當真可以保全江南半壁麽?”蔡煜又有些疑惑的看了看眾臣。
皇甫繼勳越眾而出,躬身稟道:“吳相此言差矣,宋軍欲吞並江南久矣,士卒朝夕操練,積蓄糧草已有數年之久,豈會因一時鈍兵城下而退去,必然四下抄掠鄉野,萬一城池不守,宋人久攻之下必然傷損甚多,楚州之屠恐又將重現啊,到時必然生靈塗炭,我江南百姓苦矣。以臣之見,要麽早日奉表稱臣,要麽以大軍從速決戰,可保江南百姓免受兵戈之禍。”
蔡煜不由心中焦慮,目光轉向其它幾位臣子。
張洎稟道:“吳相之策可行,臣附議。”鎮海軍節度使鄭彥華稟道:“吳相與皇甫將軍之言都有道理。所謂南舟北馬,若要出城決戰,需得水師為主力,多用弓弩與火攻,決戰大江之上,如當年赤壁之戰一般,必定能催破敵軍。”鎮海軍乃是唐國水師精銳,負責鎮守在金陵南麵門戶秣陵關,所以鄭彥華提出了水上決戰之策。
黑雲都乃是唐國皇帝親軍,指揮使咼彥是員猛將,但戰略策劃卻非其所長,於是蔡煜直接跳過他,問吳英雄道:“宋人大軍壓境,未知吳將軍有什麽計策?”
吳英雄本來還沒有資格討論整個對北方防禦作戰的問題,見蔡煜發問,拱手奏道:“臣也以為堅壁以老宋師乃穩妥之策,隻是……”他看了看吳喬,見這朝中首屈一指的重臣臉上並無異色,接著說道:“若調遣精兵一支不時侵擾宋軍糧道,以耗其氣,當可收速成之效。”
“嗯,”蔡煜點點頭,對吳喬和皇甫繼勳道:“如此便請吳相主持議和,皇甫將軍安排各地堅壁固守之事。”又道:“曹彬等素稱名將,對糧道的保護必然謹慎,不知哪位將軍願意領軍侵擾之?”
見眾將都不答話,黑雲都指揮使咼彥卻越眾抱拳道:“臣願去劫宋軍糧道。”
皇甫繼勳卻笑道:“黑雲都雖精悍,但總以正麵攻殺為擅,既然吳將軍提議侵擾宋軍糧道,不以由吳將軍領錦帆軍前往如何?”
他話音剛落,吳英雄忙道:“臣雖日夜操練士卒,怎奈新軍甲胄不全,再者錦帆軍兵不滿三千,若要擔此重任,恐怕力有不逮。”
蔡煜奇道:“皇甫將軍,上次你明明說已經將甲胄給了錦帆軍,怎麽吳將軍的說法與你不同?”
皇甫繼勳心中暗罵,稟道:“臣確實已命屬下向錦帆軍移交甲胄,想是移交軍械手續繁雜,以致吳將軍所部還未收到。”
蔡煜點點頭,接受了他的解釋。
吳喬見眾人不再說話,稟道:“以老臣之見,莫如以咼將軍為統軍大將,吳將軍副之,黑雲錦帆兩軍合力擔當侵襲宋軍糧道之任。”
蔡煜道:“吳相之言甚合孤意,不知兩位將軍意下如何?”
咼彥躬身道:“奉王命,臣肝腦塗地亦在所不辭。”吳英雄道:“末將領旨。”
皇甫繼勳卻出言阻止道:“黑雲都乃陛下親軍,國之精銳,怎可輕出?屆時金陵防務空虛,誰能負責?”
吳英雄心道你讓老子去劫糧道,還不我傍著黑雲都這棵大樹乘個涼,老子哪兒得罪你了?
不知和這皇甫繼勳有什麽舊怨,咼彥傲然道:“黑雲雖為主上親軍,每戰卻必為先鋒,黑雲長劍的威風不是躲在城牆後麵自吹自擂,乃是將士們一刀一槍打出來的。”
吳喬不禁搖搖頭,皇甫繼勳統領的神衛軍擁兵十餘萬,捍衛金陵城防,咼彥率領的黑雲都雖然僅有五千餘人,卻是江南僅有的一支可與北方強兵爭鋒的精銳,兩員大將都在金陵城內,總是互相爭執。
吳英雄見此心念一動,忙稟道:“末將願追隨咼將軍切斷宋人糧道。至於金陵城防空虛之事,可調江州指揮使胡將軍率部入衛。”以他的品階資曆,本來輪不到議論胡則這種高級將領的調動,隻是此時應對宋人南侵事關重大,所以可以隨意發言。
蔡煜上次巡查江防時對帥兵力戰的那疤臉將軍胡則也印象頗深,便道:“胡將軍乃是勇將,可以命其率師乘舟東進拱衛金陵,令鎮南節度使朱令贇遣軍協防江州。”
皇甫繼勳無法,隻得領旨。
抵禦宋軍南侵之事安排妥當後,蔡煜又問:“還有什麽事嗎?”
吳喬猶豫了一下,躬身奏道:“國史潘佑昨夜在大理獄自縊身亡。”
吳喬已經刻意將自己的聲音控製得很平靜,但在蔡煜耳中仍然像晴天霹靂一般。“什麽?”蔡煜幾乎站立不住,吳英雄連忙上前扶他站穩,蔡煜歎道:“潘卿何苦,如此天下將如何看待孤啊!”
吳英雄雖未見過潘佑此人,卻知道他是蔡煜曾經極其信重的一個大臣,相貌奇醜,學問極大,在士人中名聲也極大,但是性格孤僻脾氣暴躁,因為連續七次上表說“國家陰陰,如日將暮”,後主“取則奸迴,敗亂國家,不及桀紂”而下獄,誰知竟這般自縊而死。
吳喬似乎料定後主會如此這般,沉聲道:“陛下,既然潘佑已死,那他的案子?”蔡煜擺擺手,低聲道:“就此作罷,讓劉承勳私下給他家眷一些錢帛,好生安葬。除了吳英雄,你們都退下吧。”
吳喬等這才躬身奉旨退去。蔡煜卻仍呆呆立在殿中,過了好一會兒,轉過頭才發現吳英雄還在一旁侍衛,開口道:“吳卿,你看孤象那桀紂之君麽?”
吳英雄見他臉上依稀竟有淚痕,不敢怠慢,忙道:“陛下以仁政治國,寬仁愛民,乃是聖明天子。”
蔡煜苦笑道:“那為何宋人苦苦相逼,我卻無能為力,為何我一向親信敬重之人要棄我而去?”
吳英雄小心翼翼秉道:“江南殷富,就如同富人之子,難與窮途末路之人拚命,此非陛下之過也;潘國史雖然學富五車,卻昧於常情,雖為可憐之人,確有可鄙之處,此事陛下並無大錯。”
蔡煜聽他開解,苦笑道:“你的話聽著有理,偏偏不見諸書籍,還做得一首好詞,若非書法實在是不堪入目,吾幾乎要當你是個飽學的儒士了。”
吳英雄道:“末將不敢。”
見吳英雄低頭不言,蔡煜又道:“吳卿,許多人說江北新來之人不可重用,你可知孤為何力排眾議,不但讓你擔任朝官,還獨領一軍嗎?”
吳喬稟報的時候,每說一句,蔡煜的眉頭就擰緊一分,最後道:“吾已上表稱臣,貢賦不絕,為何還要苦苦相逼!眾愛卿都是國之棟梁,這該如何是好?”
這些年來南唐與北方軍隊交戰幾乎場場敗績,是以麵對宋人大兵壓境都有些不知所措,惟有吳喬躬身奏道:“趙匡胤確實欺人太甚,國主不必驚慌,咱們也不必和他客氣,長江天險可恃,江南民心可用,隻需應對得宜,必定能保住這半壁江山。”
蔡煜看了他一眼,緩緩道:“依吳相所言,當如何是好?”
吳喬早知蔡煜會這般發問,沉聲奏道:“臣以為可用以戰迫和之策,一方麵各州縣嚴守本處,堅壁清野。另一方麵選派大臣以甘詞厚幣向宋廷求和,待宋軍糧草耗盡,士卒疲憊,自當退去。”
“哦,隻是如此這般,當真可以保全江南半壁麽?”蔡煜又有些疑惑的看了看眾臣。
皇甫繼勳越眾而出,躬身稟道:“吳相此言差矣,宋軍欲吞並江南久矣,士卒朝夕操練,積蓄糧草已有數年之久,豈會因一時鈍兵城下而退去,必然四下抄掠鄉野,萬一城池不守,宋人久攻之下必然傷損甚多,楚州之屠恐又將重現啊,到時必然生靈塗炭,我江南百姓苦矣。以臣之見,要麽早日奉表稱臣,要麽以大軍從速決戰,可保江南百姓免受兵戈之禍。”
蔡煜不由心中焦慮,目光轉向其它幾位臣子。
張洎稟道:“吳相之策可行,臣附議。”鎮海軍節度使鄭彥華稟道:“吳相與皇甫將軍之言都有道理。所謂南舟北馬,若要出城決戰,需得水師為主力,多用弓弩與火攻,決戰大江之上,如當年赤壁之戰一般,必定能催破敵軍。”鎮海軍乃是唐國水師精銳,負責鎮守在金陵南麵門戶秣陵關,所以鄭彥華提出了水上決戰之策。
黑雲都乃是唐國皇帝親軍,指揮使咼彥是員猛將,但戰略策劃卻非其所長,於是蔡煜直接跳過他,問吳英雄道:“宋人大軍壓境,未知吳將軍有什麽計策?”
吳英雄本來還沒有資格討論整個對北方防禦作戰的問題,見蔡煜發問,拱手奏道:“臣也以為堅壁以老宋師乃穩妥之策,隻是……”他看了看吳喬,見這朝中首屈一指的重臣臉上並無異色,接著說道:“若調遣精兵一支不時侵擾宋軍糧道,以耗其氣,當可收速成之效。”
“嗯,”蔡煜點點頭,對吳喬和皇甫繼勳道:“如此便請吳相主持議和,皇甫將軍安排各地堅壁固守之事。”又道:“曹彬等素稱名將,對糧道的保護必然謹慎,不知哪位將軍願意領軍侵擾之?”
見眾將都不答話,黑雲都指揮使咼彥卻越眾抱拳道:“臣願去劫宋軍糧道。”
皇甫繼勳卻笑道:“黑雲都雖精悍,但總以正麵攻殺為擅,既然吳將軍提議侵擾宋軍糧道,不以由吳將軍領錦帆軍前往如何?”
他話音剛落,吳英雄忙道:“臣雖日夜操練士卒,怎奈新軍甲胄不全,再者錦帆軍兵不滿三千,若要擔此重任,恐怕力有不逮。”
蔡煜奇道:“皇甫將軍,上次你明明說已經將甲胄給了錦帆軍,怎麽吳將軍的說法與你不同?”
皇甫繼勳心中暗罵,稟道:“臣確實已命屬下向錦帆軍移交甲胄,想是移交軍械手續繁雜,以致吳將軍所部還未收到。”
蔡煜點點頭,接受了他的解釋。
吳喬見眾人不再說話,稟道:“以老臣之見,莫如以咼將軍為統軍大將,吳將軍副之,黑雲錦帆兩軍合力擔當侵襲宋軍糧道之任。”
蔡煜道:“吳相之言甚合孤意,不知兩位將軍意下如何?”
咼彥躬身道:“奉王命,臣肝腦塗地亦在所不辭。”吳英雄道:“末將領旨。”
皇甫繼勳卻出言阻止道:“黑雲都乃陛下親軍,國之精銳,怎可輕出?屆時金陵防務空虛,誰能負責?”
吳英雄心道你讓老子去劫糧道,還不我傍著黑雲都這棵大樹乘個涼,老子哪兒得罪你了?
不知和這皇甫繼勳有什麽舊怨,咼彥傲然道:“黑雲雖為主上親軍,每戰卻必為先鋒,黑雲長劍的威風不是躲在城牆後麵自吹自擂,乃是將士們一刀一槍打出來的。”
吳喬不禁搖搖頭,皇甫繼勳統領的神衛軍擁兵十餘萬,捍衛金陵城防,咼彥率領的黑雲都雖然僅有五千餘人,卻是江南僅有的一支可與北方強兵爭鋒的精銳,兩員大將都在金陵城內,總是互相爭執。
吳英雄見此心念一動,忙稟道:“末將願追隨咼將軍切斷宋人糧道。至於金陵城防空虛之事,可調江州指揮使胡將軍率部入衛。”以他的品階資曆,本來輪不到議論胡則這種高級將領的調動,隻是此時應對宋人南侵事關重大,所以可以隨意發言。
蔡煜上次巡查江防時對帥兵力戰的那疤臉將軍胡則也印象頗深,便道:“胡將軍乃是勇將,可以命其率師乘舟東進拱衛金陵,令鎮南節度使朱令贇遣軍協防江州。”
皇甫繼勳無法,隻得領旨。
抵禦宋軍南侵之事安排妥當後,蔡煜又問:“還有什麽事嗎?”
吳喬猶豫了一下,躬身奏道:“國史潘佑昨夜在大理獄自縊身亡。”
吳喬已經刻意將自己的聲音控製得很平靜,但在蔡煜耳中仍然像晴天霹靂一般。“什麽?”蔡煜幾乎站立不住,吳英雄連忙上前扶他站穩,蔡煜歎道:“潘卿何苦,如此天下將如何看待孤啊!”
吳英雄雖未見過潘佑此人,卻知道他是蔡煜曾經極其信重的一個大臣,相貌奇醜,學問極大,在士人中名聲也極大,但是性格孤僻脾氣暴躁,因為連續七次上表說“國家陰陰,如日將暮”,後主“取則奸迴,敗亂國家,不及桀紂”而下獄,誰知竟這般自縊而死。
吳喬似乎料定後主會如此這般,沉聲道:“陛下,既然潘佑已死,那他的案子?”蔡煜擺擺手,低聲道:“就此作罷,讓劉承勳私下給他家眷一些錢帛,好生安葬。除了吳英雄,你們都退下吧。”
吳喬等這才躬身奉旨退去。蔡煜卻仍呆呆立在殿中,過了好一會兒,轉過頭才發現吳英雄還在一旁侍衛,開口道:“吳卿,你看孤象那桀紂之君麽?”
吳英雄見他臉上依稀竟有淚痕,不敢怠慢,忙道:“陛下以仁政治國,寬仁愛民,乃是聖明天子。”
蔡煜苦笑道:“那為何宋人苦苦相逼,我卻無能為力,為何我一向親信敬重之人要棄我而去?”
吳英雄小心翼翼秉道:“江南殷富,就如同富人之子,難與窮途末路之人拚命,此非陛下之過也;潘國史雖然學富五車,卻昧於常情,雖為可憐之人,確有可鄙之處,此事陛下並無大錯。”
蔡煜聽他開解,苦笑道:“你的話聽著有理,偏偏不見諸書籍,還做得一首好詞,若非書法實在是不堪入目,吾幾乎要當你是個飽學的儒士了。”
吳英雄道:“末將不敢。”
見吳英雄低頭不言,蔡煜又道:“吳卿,許多人說江北新來之人不可重用,你可知孤為何力排眾議,不但讓你擔任朝官,還獨領一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