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此人在鄉民中威信很高,吳英雄心中暗道,打量起這人來,身材高大,劍眉朗目,沒有染過的粗布衣服上補了好幾個大補丁,但非常合體,整個給人一種非常舒服的味道。
他看過宋文德遞過來的黑色鐵牌,點點頭,便徑直來到衛倜的馬前,抱拳道:“王安奉家師之命恭迎貴客。”衛倜等人也下馬迴禮。
王安又道:“神廟規矩,若非祭祀的牲畜都不可靠近,恐怕衝撞了灌口二郎,諸位遠來貴客所騎的馬匹可暫存在鄉農家中。”
北地重騎戰,王貴等一幹軍漢均是惜馬如命之人,一聽這話便要翻臉,唯有衛倜安然答道:“甚好,多謝眾鄉親為我等照料馬兒。”眾軍隻得將馬韁交給走上來牽馬的鄉農,燕四郎還一直念念叨叨的告誡鄉農他的馬兒胃口嬌貴,千萬不可亂放去啃野草。
一行人跟隨在王安身後走出鄉農的包圍,王安卻領著大家繞過神廟,在田間地頭三轉兩轉,朝一座普通的簡陋農舍走去。
吳英雄奇道:“莫非張祈伯並不住在神廟之內麽?”
王安迴頭笑道:“蒙眾位鄉親看中,家師隻是祭祀之時擔當祈伯,平日裏采茶種田,和普通農人並無區別。”說話間,已彎腰走入農舍,不一會兒便出來招唿眾人入內敘話。
衛倜等人彎腰進入農舍,便看見一位麵相憨厚的中年男子站在院中,笑道:“歡迎遠來的貴客。”在他的腳下,是一個編了一半的茶簍。
衛倜拱手道:“北漢吐渾軍指揮使衛倜奉皇命出使蜀中,見過張祈伯。”一邊命手下都上來見禮。
張祈伯連連擺手道:“使不得,張阿朗隻是青城山下的一介茶叟,當不起眾位將軍的大禮。”一邊讓王安去裏屋多般了幾張長凳讓眾人一一坐下。
待眾人坐定,張阿朗才道:“諸位遠來的意思,阿朗明白。前番漢主來使也說,當宋人伐漢之時,願蜀中之民群起舉義。”他看了一眼旁邊的徒弟,又說道:“諸位也知道,宋人平蜀之後,仍然將蜀人視若敵國,盤剝聚斂無所不用其極,奪取我們身上禦寒之衣,口中之食,去充塞開封的府庫,奪取我們的子女,去滿足大人們的欲壑,當真將我們蜀人視作豬狗一般。”說到這裏語氣已極度悲憤,隻聽“乒”的一聲,剛才看似溫文有禮的王安一拳砸在矮幾上。
張阿朗卻話鋒一轉,接道:“但是,要我領頭起事,卻是難以從命。”
話音剛落,衛倜還臉色如常,王安卻已按捺不住,叫道:“師尊!”
張阿朗瞪了他一眼,對衛倜道:“漢國一隅之地和中原相抗數十年,我等皆是佩服。隻是蜀中父老常年不習兵戈,若是讓他們倉促成列,與外來的虎狼之軍交戰,無異於帶他們去送死。六年前全將軍起事,我也曾率領身體強健的鄉民數千人參加,開始時的確將宋軍打了一個措手不及,連續獲得了幾場大勝。但是一旦宋軍穩住了陣腳,將我們看作是值得認真對待的敵手,那簡直就是單方麵的屠殺。”
張阿朗深深看了一眼旁邊漲紅著臉的王安,歎道:“因為我處事公道,祭祀二郎的各種供品全都毫不貪墨,鄉親們才信任我,讓我擔當二郎神君的主祭。他們相信二郎神君能保佑年年風調雨順,大家都過著太平日子,我不能明明知道前麵是條死路,還讓信任我的鄉親們去送死。”說完,又對衛倜一拱手,歉然道:“張阿朗無才少德,讓衛將軍白跑一趟。”
衛倜抱拳道:“此間鄉民有二郎神君庇佑,是他們的福分。我等皆是戰陣搏殺出來心膽硬冷之人,哪怕和宋國碰為齏粉,也要讓中原官家收斂一二!”
卷一北風漸漸波不平第六章善若水
張阿朗也站起來拱手謝道:“願二郎神君保佑將軍,也請將軍體諒世間生民不易。”
雖然未能達成使命,北漢諸人卻被張阿朗言語間流露出悲天憫人的情懷所感。衛倜揮手讓宋文德將纏在腰間的二十金錠取出,說道:“這些錢財俗物,請張祈伯代我等供奉二郎神君。”張阿朗也不推辭,讓王安收了,又道:“今晚恰巧我等要做做一場法事,求二郎神君保佑秋收順利,將軍可願觀禮後再行離去?”
衛倜心知邀請參與祭祀二郎神君的大典乃是把自己等人當作朋友招待,便不推辭,笑道:“固所願也,不敢請爾。”
因按照規矩,祭祀需在天黑以後進行,此時尚有諸多事務要先行準備,因此,張阿朗便讓徒弟王安陪坐,又喚來一名垂髫小童給北漢諸人奉茶,自帶了兩個徒弟去安排晚上祭祀所需的事項。
見北漢諸人本著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思,奉茶的小童便將煮好的茶湯端了上來,先給衛倜上了,依次又給宋文德、王貴、吳英雄等人上了,眾人見他年紀雖小,卻將賓客的主從弄得頗為清楚,神色也十分寧靜,不似沒見過世麵的鄉間童子,不禁都有些詫異。王貴接過他的茶便笑問道:“我看這小娃兒不錯,叫什麽名字?”
那小童還未開口,王安便搶先答道:“這是我的小師弟,名叫蔡舜,木子蔡,堯舜的舜。”
吳英雄隻覺得這個名字很是耳熟,隨即啞然失笑,在這個世界裏,自己哪裏還有什麽熟人,盡管如此,他也從懷裏摸出一小串銅錢,向那童子善意的笑笑,對王安說道:“我這裏有幾個銅錢,給貴師弟買飴糖吃吧。”說完便要交給那小孩。
童子先卻不接,看到王安點頭之後,方才接了。
這一舉動好像拉近了與王安的心理距離,雖然王安跟隨師尊也見過不少世麵,但他也心知衛倜等人乃是比州縣官大上許多的達官貴人,又是初見,是以不免仍有些拘謹。眼下將衛倜性情似乎不惡,手下如王貴、吳英雄等也是和顏悅色,與那些尋常官吏的嘴臉不同,不由稍微放鬆了些。他帶師弟向吳英雄道過謝之後,歎道:“先國主以仁政治國,蜀中本來是天府之國,生活也安逸無比,,誰料忽然禍從天降,宋人搶走了一切,現在的小孩子莫說有飴糖吃,能勉強不餓死就是幸運了。”
北漢眾人立刻想到了宋國對北漢的劫掠,感同身受,不免心中有了敵愾之意。唯有衛倜打量著這名叫王安的弟子,感覺他和張阿朗全然不同,如果說張阿朗是一潭潤澤百姓的深泉,這王安則好像是壓抑已久的火山。看樣子張阿朗打算讓王安做自己的衣缽傳人,不知他有生之年是否能將王安心中的火氣逐漸削去,不過,此人對於北漢來說,倒不失為一個可用之材。
於是衛倜放下黑陶茶碗,對王安拱手道:“適才張祈伯所言固然有道理,不過,若是任由宋人如此魚肉百姓,隻怕他們會更加得寸進尺,到時恐怕更加民不聊生啊。”說完又向宋文德、王貴等人打了一個眼色。
吳英雄兀自愣了一下,宋文德卻當即會意,接口道:“我國遠在北邊,與契丹、宋等強國為鄰,幾乎無時不戰,這許多年雖然死傷累累,但也總算讓敵人明白,我等不是束手就擒的羔羊。”
他看過宋文德遞過來的黑色鐵牌,點點頭,便徑直來到衛倜的馬前,抱拳道:“王安奉家師之命恭迎貴客。”衛倜等人也下馬迴禮。
王安又道:“神廟規矩,若非祭祀的牲畜都不可靠近,恐怕衝撞了灌口二郎,諸位遠來貴客所騎的馬匹可暫存在鄉農家中。”
北地重騎戰,王貴等一幹軍漢均是惜馬如命之人,一聽這話便要翻臉,唯有衛倜安然答道:“甚好,多謝眾鄉親為我等照料馬兒。”眾軍隻得將馬韁交給走上來牽馬的鄉農,燕四郎還一直念念叨叨的告誡鄉農他的馬兒胃口嬌貴,千萬不可亂放去啃野草。
一行人跟隨在王安身後走出鄉農的包圍,王安卻領著大家繞過神廟,在田間地頭三轉兩轉,朝一座普通的簡陋農舍走去。
吳英雄奇道:“莫非張祈伯並不住在神廟之內麽?”
王安迴頭笑道:“蒙眾位鄉親看中,家師隻是祭祀之時擔當祈伯,平日裏采茶種田,和普通農人並無區別。”說話間,已彎腰走入農舍,不一會兒便出來招唿眾人入內敘話。
衛倜等人彎腰進入農舍,便看見一位麵相憨厚的中年男子站在院中,笑道:“歡迎遠來的貴客。”在他的腳下,是一個編了一半的茶簍。
衛倜拱手道:“北漢吐渾軍指揮使衛倜奉皇命出使蜀中,見過張祈伯。”一邊命手下都上來見禮。
張祈伯連連擺手道:“使不得,張阿朗隻是青城山下的一介茶叟,當不起眾位將軍的大禮。”一邊讓王安去裏屋多般了幾張長凳讓眾人一一坐下。
待眾人坐定,張阿朗才道:“諸位遠來的意思,阿朗明白。前番漢主來使也說,當宋人伐漢之時,願蜀中之民群起舉義。”他看了一眼旁邊的徒弟,又說道:“諸位也知道,宋人平蜀之後,仍然將蜀人視若敵國,盤剝聚斂無所不用其極,奪取我們身上禦寒之衣,口中之食,去充塞開封的府庫,奪取我們的子女,去滿足大人們的欲壑,當真將我們蜀人視作豬狗一般。”說到這裏語氣已極度悲憤,隻聽“乒”的一聲,剛才看似溫文有禮的王安一拳砸在矮幾上。
張阿朗卻話鋒一轉,接道:“但是,要我領頭起事,卻是難以從命。”
話音剛落,衛倜還臉色如常,王安卻已按捺不住,叫道:“師尊!”
張阿朗瞪了他一眼,對衛倜道:“漢國一隅之地和中原相抗數十年,我等皆是佩服。隻是蜀中父老常年不習兵戈,若是讓他們倉促成列,與外來的虎狼之軍交戰,無異於帶他們去送死。六年前全將軍起事,我也曾率領身體強健的鄉民數千人參加,開始時的確將宋軍打了一個措手不及,連續獲得了幾場大勝。但是一旦宋軍穩住了陣腳,將我們看作是值得認真對待的敵手,那簡直就是單方麵的屠殺。”
張阿朗深深看了一眼旁邊漲紅著臉的王安,歎道:“因為我處事公道,祭祀二郎的各種供品全都毫不貪墨,鄉親們才信任我,讓我擔當二郎神君的主祭。他們相信二郎神君能保佑年年風調雨順,大家都過著太平日子,我不能明明知道前麵是條死路,還讓信任我的鄉親們去送死。”說完,又對衛倜一拱手,歉然道:“張阿朗無才少德,讓衛將軍白跑一趟。”
衛倜抱拳道:“此間鄉民有二郎神君庇佑,是他們的福分。我等皆是戰陣搏殺出來心膽硬冷之人,哪怕和宋國碰為齏粉,也要讓中原官家收斂一二!”
卷一北風漸漸波不平第六章善若水
張阿朗也站起來拱手謝道:“願二郎神君保佑將軍,也請將軍體諒世間生民不易。”
雖然未能達成使命,北漢諸人卻被張阿朗言語間流露出悲天憫人的情懷所感。衛倜揮手讓宋文德將纏在腰間的二十金錠取出,說道:“這些錢財俗物,請張祈伯代我等供奉二郎神君。”張阿朗也不推辭,讓王安收了,又道:“今晚恰巧我等要做做一場法事,求二郎神君保佑秋收順利,將軍可願觀禮後再行離去?”
衛倜心知邀請參與祭祀二郎神君的大典乃是把自己等人當作朋友招待,便不推辭,笑道:“固所願也,不敢請爾。”
因按照規矩,祭祀需在天黑以後進行,此時尚有諸多事務要先行準備,因此,張阿朗便讓徒弟王安陪坐,又喚來一名垂髫小童給北漢諸人奉茶,自帶了兩個徒弟去安排晚上祭祀所需的事項。
見北漢諸人本著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思,奉茶的小童便將煮好的茶湯端了上來,先給衛倜上了,依次又給宋文德、王貴、吳英雄等人上了,眾人見他年紀雖小,卻將賓客的主從弄得頗為清楚,神色也十分寧靜,不似沒見過世麵的鄉間童子,不禁都有些詫異。王貴接過他的茶便笑問道:“我看這小娃兒不錯,叫什麽名字?”
那小童還未開口,王安便搶先答道:“這是我的小師弟,名叫蔡舜,木子蔡,堯舜的舜。”
吳英雄隻覺得這個名字很是耳熟,隨即啞然失笑,在這個世界裏,自己哪裏還有什麽熟人,盡管如此,他也從懷裏摸出一小串銅錢,向那童子善意的笑笑,對王安說道:“我這裏有幾個銅錢,給貴師弟買飴糖吃吧。”說完便要交給那小孩。
童子先卻不接,看到王安點頭之後,方才接了。
這一舉動好像拉近了與王安的心理距離,雖然王安跟隨師尊也見過不少世麵,但他也心知衛倜等人乃是比州縣官大上許多的達官貴人,又是初見,是以不免仍有些拘謹。眼下將衛倜性情似乎不惡,手下如王貴、吳英雄等也是和顏悅色,與那些尋常官吏的嘴臉不同,不由稍微放鬆了些。他帶師弟向吳英雄道過謝之後,歎道:“先國主以仁政治國,蜀中本來是天府之國,生活也安逸無比,,誰料忽然禍從天降,宋人搶走了一切,現在的小孩子莫說有飴糖吃,能勉強不餓死就是幸運了。”
北漢眾人立刻想到了宋國對北漢的劫掠,感同身受,不免心中有了敵愾之意。唯有衛倜打量著這名叫王安的弟子,感覺他和張阿朗全然不同,如果說張阿朗是一潭潤澤百姓的深泉,這王安則好像是壓抑已久的火山。看樣子張阿朗打算讓王安做自己的衣缽傳人,不知他有生之年是否能將王安心中的火氣逐漸削去,不過,此人對於北漢來說,倒不失為一個可用之材。
於是衛倜放下黑陶茶碗,對王安拱手道:“適才張祈伯所言固然有道理,不過,若是任由宋人如此魚肉百姓,隻怕他們會更加得寸進尺,到時恐怕更加民不聊生啊。”說完又向宋文德、王貴等人打了一個眼色。
吳英雄兀自愣了一下,宋文德卻當即會意,接口道:“我國遠在北邊,與契丹、宋等強國為鄰,幾乎無時不戰,這許多年雖然死傷累累,但也總算讓敵人明白,我等不是束手就擒的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