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指禪》裏也提到反關脈嗎?能不能給我講講?”
餘長海此時已經進入了求知狀態,完全是一副求教的口氣。
此時大家反而不懷疑兩人的師徒關係了。
也許,餘長海就是周伯通這類老頑童似的人物,和徒弟在一起也沒大沒小的。
“《三指禪》專門有一章叫:反關脈解。”
“寸口為脈之大會,診家於此候吉兇死生。間有脈不行於寸口,由肺列缺穴斜刺臂側,入大腸陽溪穴而上食指者,名曰"反關",非絕無僅有之脈也。人,一小天地也,盍觀於天乎?”
在場的西醫聽得半懂不懂,中醫們聽懂了。
聽懂的人這才明白,這個實習生摸出了反關脈,真不是瞎蒙的。
人家是有貨的。
可以說是博覽群書啊。
也許是朝代相近的原因,史上有記載的名醫,以清朝為最多。
正因為如此,清代名醫的書籍,大家反而讀得最少。
江寒剛才說的這段話,明顯是背誦!
僅憑這一點,這個實習生著實不得了!
“人得天地之氣以生,脈會於寸口者,得天地之正者也;脈反其關者,得天地之偏也。然偏也,非病也,均之得氣以生也。其三部定位,於寸口無異。”
背誦還在繼續。
我的天啊,這麽偏冷的書,江寒都能背得下來!
“這句話的意思是,人體是一個小天地,人得天地之氣所生,得天地正氣的人,有正常的脈絡,得天地奇(奇為偏)氣的人,則有反關脈。”
“《三指禪》特別說明:反關脈是一種生理性變異的脈位。指橈動脈行於腕關節的背側。所以,切脈位置也相應在寸口的背麵。有同時見於兩手,或獨見一手。”
【叮,恭喜宿主普及中醫知識取得成效,新增700點經驗值。總經驗值:32600點。】
查看一下係統麵板,居然是幾名中醫各提供了100點經驗值。
看來,普及的對象,級別越高,得到了經驗值就越多!
柯教授看這些中醫,一個個地那麽興奮!
至於嗎?
不就是脈位變了嗎?
“摸脈有什麽用?想了解脈搏,用聽診器不就完了嗎?”柯教授滿臉不屑。
江寒轉過頭說道:“這位專家,可能對中醫有誤會,或者說對中醫的治療不太了解。”
柯教授沒想到江寒會直接反駁,並且這麽直接!
一時語塞。
江寒道:“中醫、西醫看病各有特點,不能因為不了解而互相否定。西醫看病基本離不開儀器檢測和檢驗結果,特別注重於人體解剖部位和器質上的變化,而中醫看病注重的是人的整體功能,檢驗的結果和數據隻能作為診療上的參考,不能作為治療的依據。”
“比如用體溫表測體溫,病人發熱到38度或者40度,對我們診療沒有依依據作用,並不是說發熱到40度,我們就得用犀角,39度就得用黃連,37度和38度之間就得用金銀花連翹。發熱度數的高低並不能為我們提供治療的依據。”
柯教授問道:“你說,你們中醫是怎麽治發熱發燒的?不按溫度數據,你們依據的什麽?”
“我們中醫要抓住發熱的特點,比如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寒多熱少、但熱不寒、寒熱往來,還要根據發熱的時間,比如有上午發熱、日晡潮熱、身熱夜甚、寒熱錯雜等等。”
“再比如說脈搏。西醫上的脈搏隻注重跳動多少下。而中醫上不僅要判斷一些機製,並且還要判斷它的速度變化,它的強弱,左右手體現者的脈象還有所不同。在所有的這些細微的不同當中找到病機和病因。”
柯教授說:“別說這些沒用的,病人就躺在這裏,你說怎麽辦吧?能治就治,不能治就走。不要耽誤事。”
江寒說道:“當然能治!隻要有一口氣,就不能放棄!”
正在為女兒冰敷的母親停下手:“你說的是真的?噬血細胞綜合征也能治好?”
“我們中醫不講什麽細胞不細胞。記住,西醫是治人的病,中醫是治病的人。”
“你女兒還小,各方麵的氣機正旺,怎麽可能治不好?”江寒說道。
柯教授不吭聲了,他感到江寒是在安慰病人的家屬。
“黃疸主要是以目黃、身黃、小便黃為主要臨床表現,尤其是以目黃為確定的重要依據,在中醫理論中,疏泄氣機是肝的正常生理功能,但在病理情況下邪氣阻滯肝膽,致使氣機受阻,疏瀉失常,膽汁不循常道,上犯於目則目黃,處溢肌膚則膚黃如染,滲與膀胱則尿黃短澀,形成黃疸的主症。”
“患者目前處於高危狀態,必須降下高熱!”
江寒的話讓西醫們又笑了,誰不知道降溫?
但關鍵的問題是,怎麽降?
“江寒,你準備怎麽降?”錢教授此時早已收起了輕視之心,說不定這個實習生會有特別的辦法。
江寒說道:“用針灸。”
針灸?
不會吧?
此時,患者高熱昏迷,正是用針的禁忌!
餘長海臉色嚴肅起來,低聲道:“就算用靈龜八法,那也隻是選穴而已。用針灸降溫,恐怕……”
餘長海點到為止,不說話了。
江寒知道,高熱昏迷實為用針禁忌。
但是隻要手法高明,選穴正確,用“透心涼”手法,是可以達到降溫的效果。
就算是餘長海這樣的針灸高手,掌握了“透心涼”,也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隨時使出。
使用“透心涼”除了針法之外,其效果其實還取決於施針者的內息。
隻要內息綿長厚密,“透心涼”的效果就會成倍增加。
比如,針刺麻醉,首先是選準穴位,而後是“燒天火”“透心涼”手法快速交替,可以達到麻醉的效果。
如果使用上內息,持續的時間就會更長。
江寒決定試一試調運內息,使用“透心涼”手法對患者進行降溫。
“燒天火”“透心涼”手法,對於江寒來講,可以說是隨心所欲。
為了保證效果,江寒決定對自己再來一次內息強化。
【叮,檢查到宿主可對自身體進行身體強化,請選擇速度強化、力量強化、內息強化、協調性強化……】
選擇內息強化。
【叮,溫馨提示:內息強化一次,需要消耗1000點經驗值。是否強化?】
選擇是。
【叮,宿主內息強化已完成。消耗1000點經驗值。總經驗值:31600點。】
江寒頓時感到丹田內洶湧澎湃!
餘長海此時已經進入了求知狀態,完全是一副求教的口氣。
此時大家反而不懷疑兩人的師徒關係了。
也許,餘長海就是周伯通這類老頑童似的人物,和徒弟在一起也沒大沒小的。
“《三指禪》專門有一章叫:反關脈解。”
“寸口為脈之大會,診家於此候吉兇死生。間有脈不行於寸口,由肺列缺穴斜刺臂側,入大腸陽溪穴而上食指者,名曰"反關",非絕無僅有之脈也。人,一小天地也,盍觀於天乎?”
在場的西醫聽得半懂不懂,中醫們聽懂了。
聽懂的人這才明白,這個實習生摸出了反關脈,真不是瞎蒙的。
人家是有貨的。
可以說是博覽群書啊。
也許是朝代相近的原因,史上有記載的名醫,以清朝為最多。
正因為如此,清代名醫的書籍,大家反而讀得最少。
江寒剛才說的這段話,明顯是背誦!
僅憑這一點,這個實習生著實不得了!
“人得天地之氣以生,脈會於寸口者,得天地之正者也;脈反其關者,得天地之偏也。然偏也,非病也,均之得氣以生也。其三部定位,於寸口無異。”
背誦還在繼續。
我的天啊,這麽偏冷的書,江寒都能背得下來!
“這句話的意思是,人體是一個小天地,人得天地之氣所生,得天地正氣的人,有正常的脈絡,得天地奇(奇為偏)氣的人,則有反關脈。”
“《三指禪》特別說明:反關脈是一種生理性變異的脈位。指橈動脈行於腕關節的背側。所以,切脈位置也相應在寸口的背麵。有同時見於兩手,或獨見一手。”
【叮,恭喜宿主普及中醫知識取得成效,新增700點經驗值。總經驗值:32600點。】
查看一下係統麵板,居然是幾名中醫各提供了100點經驗值。
看來,普及的對象,級別越高,得到了經驗值就越多!
柯教授看這些中醫,一個個地那麽興奮!
至於嗎?
不就是脈位變了嗎?
“摸脈有什麽用?想了解脈搏,用聽診器不就完了嗎?”柯教授滿臉不屑。
江寒轉過頭說道:“這位專家,可能對中醫有誤會,或者說對中醫的治療不太了解。”
柯教授沒想到江寒會直接反駁,並且這麽直接!
一時語塞。
江寒道:“中醫、西醫看病各有特點,不能因為不了解而互相否定。西醫看病基本離不開儀器檢測和檢驗結果,特別注重於人體解剖部位和器質上的變化,而中醫看病注重的是人的整體功能,檢驗的結果和數據隻能作為診療上的參考,不能作為治療的依據。”
“比如用體溫表測體溫,病人發熱到38度或者40度,對我們診療沒有依依據作用,並不是說發熱到40度,我們就得用犀角,39度就得用黃連,37度和38度之間就得用金銀花連翹。發熱度數的高低並不能為我們提供治療的依據。”
柯教授問道:“你說,你們中醫是怎麽治發熱發燒的?不按溫度數據,你們依據的什麽?”
“我們中醫要抓住發熱的特點,比如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寒多熱少、但熱不寒、寒熱往來,還要根據發熱的時間,比如有上午發熱、日晡潮熱、身熱夜甚、寒熱錯雜等等。”
“再比如說脈搏。西醫上的脈搏隻注重跳動多少下。而中醫上不僅要判斷一些機製,並且還要判斷它的速度變化,它的強弱,左右手體現者的脈象還有所不同。在所有的這些細微的不同當中找到病機和病因。”
柯教授說:“別說這些沒用的,病人就躺在這裏,你說怎麽辦吧?能治就治,不能治就走。不要耽誤事。”
江寒說道:“當然能治!隻要有一口氣,就不能放棄!”
正在為女兒冰敷的母親停下手:“你說的是真的?噬血細胞綜合征也能治好?”
“我們中醫不講什麽細胞不細胞。記住,西醫是治人的病,中醫是治病的人。”
“你女兒還小,各方麵的氣機正旺,怎麽可能治不好?”江寒說道。
柯教授不吭聲了,他感到江寒是在安慰病人的家屬。
“黃疸主要是以目黃、身黃、小便黃為主要臨床表現,尤其是以目黃為確定的重要依據,在中醫理論中,疏泄氣機是肝的正常生理功能,但在病理情況下邪氣阻滯肝膽,致使氣機受阻,疏瀉失常,膽汁不循常道,上犯於目則目黃,處溢肌膚則膚黃如染,滲與膀胱則尿黃短澀,形成黃疸的主症。”
“患者目前處於高危狀態,必須降下高熱!”
江寒的話讓西醫們又笑了,誰不知道降溫?
但關鍵的問題是,怎麽降?
“江寒,你準備怎麽降?”錢教授此時早已收起了輕視之心,說不定這個實習生會有特別的辦法。
江寒說道:“用針灸。”
針灸?
不會吧?
此時,患者高熱昏迷,正是用針的禁忌!
餘長海臉色嚴肅起來,低聲道:“就算用靈龜八法,那也隻是選穴而已。用針灸降溫,恐怕……”
餘長海點到為止,不說話了。
江寒知道,高熱昏迷實為用針禁忌。
但是隻要手法高明,選穴正確,用“透心涼”手法,是可以達到降溫的效果。
就算是餘長海這樣的針灸高手,掌握了“透心涼”,也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隨時使出。
使用“透心涼”除了針法之外,其效果其實還取決於施針者的內息。
隻要內息綿長厚密,“透心涼”的效果就會成倍增加。
比如,針刺麻醉,首先是選準穴位,而後是“燒天火”“透心涼”手法快速交替,可以達到麻醉的效果。
如果使用上內息,持續的時間就會更長。
江寒決定試一試調運內息,使用“透心涼”手法對患者進行降溫。
“燒天火”“透心涼”手法,對於江寒來講,可以說是隨心所欲。
為了保證效果,江寒決定對自己再來一次內息強化。
【叮,檢查到宿主可對自身體進行身體強化,請選擇速度強化、力量強化、內息強化、協調性強化……】
選擇內息強化。
【叮,溫馨提示:內息強化一次,需要消耗1000點經驗值。是否強化?】
選擇是。
【叮,宿主內息強化已完成。消耗1000點經驗值。總經驗值:31600點。】
江寒頓時感到丹田內洶湧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