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長緊緊握住吳應山的手說:
“唉呀,總算見到真人了,我們李書記本事真大呀,把您都請來了!”
吳應山用力掙脫了村長的手,笑得幹巴巴的:
“不用客氣,我跟書昌多年前都認識了。下鄉為老百姓治病,是我們應盡的職責。”
“對了,書昌你組織一下,讓鄉親們都過來一下,人越多越好。”
村長搓了搓手,馬上拿起手機:
“小龍,在喇叭上通知一下,省城的大專家,《健康有約》的專家來咱們村了,凡是在家的都過來!”
李書昌指了一下王秀芬:“吳教授,請你先給秀芬嬸看一下。”
“嗯,她是什麽病啊?”吳應山早已注意到躺在床上的人。
村長介紹道:“她呀,躺床上好多年了。李書記來之後,讓我每天都把秀芬抬出來曬曬太陽,透透氣兒。”
吳應山眉頭一皺:“她的病啊,比較麻煩,嗯,往後放一放,我先給其他鄉親們看病。”
村頭的大喇叭喊了5遍之後,陸陸續續來了40多人,大多數是老人、婦女和孩子。
吳應山吩咐郝文忠和司機把東西從車上拿下來。
這個專家真不錯!
不僅答應過來看自己重點聯係的貧困戶,還擴大範圍為全村診治。
從車上拿東西,不是診斷器材就是常用的藥材藥品。
人家不僅出人出力,還出錢出物資。
郝文重和司機從車上搬下了一個白色的桌子、聽診器、血壓計、磁枕,還有一個小包袱。
從包袱裏掏出三個白大褂,三人都換上,上麵印著綠城佳美中西醫結合醫院的標識。
到現在李書昌才明白,這名司機也是一名醫生,剛才把他忽略了。
一看來的這些村民,都基本上是健康的。
農村人,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小病,但都問題不大。
真正病情嚴重的,不是在醫院躺著,就是在家裏窩著,就像王秀芬一樣。
郝文重擺好桌子、放好椅子,扶吳應山坐下。
郝文忠和另外一個人又從包袱裏拿出紅色橫幅,讓兩個村民一人拿一頭在吳應山的背後展開:
“綠城佳美中西醫結合醫院下鄉義診!”
然後指揮大家排隊看病。
來的村民都嘻嘻哈哈的,站得稀稀拉拉,就是聚不到一起來。
郝文重生氣了:“你們這些村民連隊都不排,素質怎麽這麽低?想看病排好隊,一個一個來!”
郝文重的喝斥,讓李書昌心裏有不舒服:
當下的農村本來就人少,平時也沒有什麽大事,老百姓不排隊那也很正常。
看來這位醫生對農村、對農民有成見,或者說從骨子裏就看不起農民。
既如此,又何必假惺惺地來農村義診呢?
在村長的組織之下,40多個村民終於排好了隊。
郝文重和另外一個白大褂都拿起手機拍照。
還錄著小視頻,邊錄邊配音:
“這是我們綠城佳美中西醫結合醫院下鄉義診,受到老百姓的熱烈歡迎,為農民解除痛苦、為鄉村振興助力,這是我們佳美人應盡的責任,也是光榮的使命!”
拍完照錄完像,兩個人都退到了身後。
吳應山開始給村民診治。
“你脈沉滑,舌苔白膩。是不是經常胸悶頭暈眼花?”
“醫生,有時候會胸悶、頭暈、眼花,也不算經常。”
“哦,現在發現早,如果不及時用藥,會越來越嚴重的。”
“那是啥原因?”
吳應山說:“來,量一下血壓,你的血壓肯定高。”
一量,肯定超出了正常值。
“這是痰濕中阻啊,治法是化痰祛濕,健脾和胃,需要用我特製的半夏白術天麻丸!”
“這個藥丸多少錢?”
“這是我獨家創製的,由佳美醫院人工製作。不管材料還是人工,都是一流的,在省城賣800一丸。看在你們李書記的麵子上,我隻收200。”
“醫生,我吃幾丸才能好?”
“一天三次,一次兩丸,一周之後,這些症狀就會消失。”
老太太算了一下,一周就得吃42丸,總共要花8400塊!
“醫生,有這8000多塊錢,我還不如多吃點好的,我年齡大了,頭暈眼花。根本不算個病!”
吳應山歎了一口氣,叫下一位。
村長感到,這位專家水平真的很高,說出來的病症,大家都說有。
隻是,這個專家用的藥好像都是藥丸,這些藥丸都是他自己創製,由佳美醫院人工製作的,價格都非常昂貴。
李書昌也感到有些貴了。
隻要吳應山能把王秀芬治好,藥丸貴就貴一點兒吧。
終於有個老太太給在外地的兒子打了個電話,花了6000多塊錢買了30丸益氣化瘀丸。
吳應山的臉上才露出了笑容
排隊的村民看完了,終於輪到了王秀芬。
吳應山看了看市醫院的檢查結果,又摸了摸脈,看了看舌苔。
“你這病是出血性中風,半身不遂時間太長,隻能用藥物長期調理。”
吳應山的結論倒也在李書昌的意料之中。
這種病中西醫都沒有好的辦法,中醫的辦法也就是慢慢進行藥物調理。
吳應山說他有一種秘製中風藥丸,每天服三丸,細茶送下,半年之後可能會有效果。
王秀芬早已經盤算清楚,半年下來就得花好幾萬。
“醫生,你這個秘製中風藥丸能不能新農合報銷?”
郝文重接上了話:“我師父這個藥丸是我們醫院秘製的,價格比較貴,新農合恐怕報銷不了。”
“大夫,我還是不吃這藥了。”王秀芬歎了一口氣。
“你給你孩子打個電話,新農合不報銷就不治病了,哪有這麽當孩子的?”
“我孩子今天迴來,他說他帶了他的師父過來。”
吳應山一愣,不是吧,這麽巧?
自己帶著徒弟來了,怎麽這患者的兒子也帶著師父過來?
這是和自己唱對台戲嗎?
再看一眼李書昌,心裏就有些小惱:既然請了我來,何必又請他人?
這是讓自己打擂台嗎?
怎麽說,自己也是經常上電視、搞講座的人!
到農村看個病,還需要和別人pk!
吳應山說道:“李書記,你們單位和我們醫院是共建單位,應該彼此信任嘛,何必弄這個?”
李書昌心中一動,幹脆激一激他:
“我是今天才知道的,秀芬嬸的孩子是省人民醫院的實習生。雖然是個實習生,但他拜的師父很厲害!你們剛好可以切磋交流一下。”
王秀芬說道:“得明說,他的師父肯定能治好我的病。你的藥太貴,我吃不起,就不吃了。”
郝文重不屑地一笑:“你聽他吹牛吧!能治好你的病?他是神仙下凡,還是神醫轉世?”
吳應山也笑了:“他師父是誰啊,是唐承宣嗎?沒聽說唐承宣在省醫收徒弟啊。”
王秀芬猛一下想不起來了:“肯定不是這個名字,是兩個字的。”
郝文重:“對,我知道了,兩個字嘛,誰都認識。”
“你認識秀芬嬸的兒子,還有他師父?”李書昌奇怪了。
郝文重哈哈笑道:“我不認識她兒子,但我知道她兒子的師父,兩個字:忽悠!”
王秀芬心裏十分惱怒,卻也不好發作出來。
換成誰,兒子被人詆毀,心裏都不舒服。
雖不舒服,但她感到,兒子是不是被人騙了?
女兒查小滿的腳好了,那些照片是不是真的像村長說的那樣,是ps加工過的?
這時,來了三輛又寬又高、奇奇怪怪的車,一下子把省城專家的大越野車給比下去了。
幾個人跳下車來。
“是,是得明迴來了!”王秀芬驚喜道。
“唉呀,總算見到真人了,我們李書記本事真大呀,把您都請來了!”
吳應山用力掙脫了村長的手,笑得幹巴巴的:
“不用客氣,我跟書昌多年前都認識了。下鄉為老百姓治病,是我們應盡的職責。”
“對了,書昌你組織一下,讓鄉親們都過來一下,人越多越好。”
村長搓了搓手,馬上拿起手機:
“小龍,在喇叭上通知一下,省城的大專家,《健康有約》的專家來咱們村了,凡是在家的都過來!”
李書昌指了一下王秀芬:“吳教授,請你先給秀芬嬸看一下。”
“嗯,她是什麽病啊?”吳應山早已注意到躺在床上的人。
村長介紹道:“她呀,躺床上好多年了。李書記來之後,讓我每天都把秀芬抬出來曬曬太陽,透透氣兒。”
吳應山眉頭一皺:“她的病啊,比較麻煩,嗯,往後放一放,我先給其他鄉親們看病。”
村頭的大喇叭喊了5遍之後,陸陸續續來了40多人,大多數是老人、婦女和孩子。
吳應山吩咐郝文忠和司機把東西從車上拿下來。
這個專家真不錯!
不僅答應過來看自己重點聯係的貧困戶,還擴大範圍為全村診治。
從車上拿東西,不是診斷器材就是常用的藥材藥品。
人家不僅出人出力,還出錢出物資。
郝文重和司機從車上搬下了一個白色的桌子、聽診器、血壓計、磁枕,還有一個小包袱。
從包袱裏掏出三個白大褂,三人都換上,上麵印著綠城佳美中西醫結合醫院的標識。
到現在李書昌才明白,這名司機也是一名醫生,剛才把他忽略了。
一看來的這些村民,都基本上是健康的。
農村人,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小病,但都問題不大。
真正病情嚴重的,不是在醫院躺著,就是在家裏窩著,就像王秀芬一樣。
郝文重擺好桌子、放好椅子,扶吳應山坐下。
郝文忠和另外一個人又從包袱裏拿出紅色橫幅,讓兩個村民一人拿一頭在吳應山的背後展開:
“綠城佳美中西醫結合醫院下鄉義診!”
然後指揮大家排隊看病。
來的村民都嘻嘻哈哈的,站得稀稀拉拉,就是聚不到一起來。
郝文重生氣了:“你們這些村民連隊都不排,素質怎麽這麽低?想看病排好隊,一個一個來!”
郝文重的喝斥,讓李書昌心裏有不舒服:
當下的農村本來就人少,平時也沒有什麽大事,老百姓不排隊那也很正常。
看來這位醫生對農村、對農民有成見,或者說從骨子裏就看不起農民。
既如此,又何必假惺惺地來農村義診呢?
在村長的組織之下,40多個村民終於排好了隊。
郝文重和另外一個白大褂都拿起手機拍照。
還錄著小視頻,邊錄邊配音:
“這是我們綠城佳美中西醫結合醫院下鄉義診,受到老百姓的熱烈歡迎,為農民解除痛苦、為鄉村振興助力,這是我們佳美人應盡的責任,也是光榮的使命!”
拍完照錄完像,兩個人都退到了身後。
吳應山開始給村民診治。
“你脈沉滑,舌苔白膩。是不是經常胸悶頭暈眼花?”
“醫生,有時候會胸悶、頭暈、眼花,也不算經常。”
“哦,現在發現早,如果不及時用藥,會越來越嚴重的。”
“那是啥原因?”
吳應山說:“來,量一下血壓,你的血壓肯定高。”
一量,肯定超出了正常值。
“這是痰濕中阻啊,治法是化痰祛濕,健脾和胃,需要用我特製的半夏白術天麻丸!”
“這個藥丸多少錢?”
“這是我獨家創製的,由佳美醫院人工製作。不管材料還是人工,都是一流的,在省城賣800一丸。看在你們李書記的麵子上,我隻收200。”
“醫生,我吃幾丸才能好?”
“一天三次,一次兩丸,一周之後,這些症狀就會消失。”
老太太算了一下,一周就得吃42丸,總共要花8400塊!
“醫生,有這8000多塊錢,我還不如多吃點好的,我年齡大了,頭暈眼花。根本不算個病!”
吳應山歎了一口氣,叫下一位。
村長感到,這位專家水平真的很高,說出來的病症,大家都說有。
隻是,這個專家用的藥好像都是藥丸,這些藥丸都是他自己創製,由佳美醫院人工製作的,價格都非常昂貴。
李書昌也感到有些貴了。
隻要吳應山能把王秀芬治好,藥丸貴就貴一點兒吧。
終於有個老太太給在外地的兒子打了個電話,花了6000多塊錢買了30丸益氣化瘀丸。
吳應山的臉上才露出了笑容
排隊的村民看完了,終於輪到了王秀芬。
吳應山看了看市醫院的檢查結果,又摸了摸脈,看了看舌苔。
“你這病是出血性中風,半身不遂時間太長,隻能用藥物長期調理。”
吳應山的結論倒也在李書昌的意料之中。
這種病中西醫都沒有好的辦法,中醫的辦法也就是慢慢進行藥物調理。
吳應山說他有一種秘製中風藥丸,每天服三丸,細茶送下,半年之後可能會有效果。
王秀芬早已經盤算清楚,半年下來就得花好幾萬。
“醫生,你這個秘製中風藥丸能不能新農合報銷?”
郝文重接上了話:“我師父這個藥丸是我們醫院秘製的,價格比較貴,新農合恐怕報銷不了。”
“大夫,我還是不吃這藥了。”王秀芬歎了一口氣。
“你給你孩子打個電話,新農合不報銷就不治病了,哪有這麽當孩子的?”
“我孩子今天迴來,他說他帶了他的師父過來。”
吳應山一愣,不是吧,這麽巧?
自己帶著徒弟來了,怎麽這患者的兒子也帶著師父過來?
這是和自己唱對台戲嗎?
再看一眼李書昌,心裏就有些小惱:既然請了我來,何必又請他人?
這是讓自己打擂台嗎?
怎麽說,自己也是經常上電視、搞講座的人!
到農村看個病,還需要和別人pk!
吳應山說道:“李書記,你們單位和我們醫院是共建單位,應該彼此信任嘛,何必弄這個?”
李書昌心中一動,幹脆激一激他:
“我是今天才知道的,秀芬嬸的孩子是省人民醫院的實習生。雖然是個實習生,但他拜的師父很厲害!你們剛好可以切磋交流一下。”
王秀芬說道:“得明說,他的師父肯定能治好我的病。你的藥太貴,我吃不起,就不吃了。”
郝文重不屑地一笑:“你聽他吹牛吧!能治好你的病?他是神仙下凡,還是神醫轉世?”
吳應山也笑了:“他師父是誰啊,是唐承宣嗎?沒聽說唐承宣在省醫收徒弟啊。”
王秀芬猛一下想不起來了:“肯定不是這個名字,是兩個字的。”
郝文重:“對,我知道了,兩個字嘛,誰都認識。”
“你認識秀芬嬸的兒子,還有他師父?”李書昌奇怪了。
郝文重哈哈笑道:“我不認識她兒子,但我知道她兒子的師父,兩個字:忽悠!”
王秀芬心裏十分惱怒,卻也不好發作出來。
換成誰,兒子被人詆毀,心裏都不舒服。
雖不舒服,但她感到,兒子是不是被人騙了?
女兒查小滿的腳好了,那些照片是不是真的像村長說的那樣,是ps加工過的?
這時,來了三輛又寬又高、奇奇怪怪的車,一下子把省城專家的大越野車給比下去了。
幾個人跳下車來。
“是,是得明迴來了!”王秀芬驚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