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山明水秀,卻絕不是之前的那一方天地,眼前相隔幾十米處,一棵青青垂柳,如水靜怡,半點風起,一片雲落,嬌嫩柔弱的讓人心醉。
隻是不知有多少年頭,但看盤根之廣,需五七人合抱的樹幹,怎麽說都有幾百年。
它很高大,也很老,清風肆意,吹起了萬條碧玉絲絛,也吹起了漫天飛雪柳絮。
蘇青黃就這麽莫名的出現在這裏,記得一陣白光暈眩,等再有意識,自己已經身處此地,嚐試幾次,始終找不到出去的方法。
既來之,則安之,蘇青黃索性也不著急。坐於鬆軟地上,上麵草絮連織,連綿一片,不亞於最柔軟的錦緞坐墊。
眼前的柳樹閑倚東風,乍一看無比真實,枝條上無數碧玉般的細長柳葉仿佛觸手可及,但真要伸手,漣漪泛起,又似鏡中月水中花,可望而不可及,給人感覺,是此處一草一木總是介於虛幻與現實之間。
整棵樹這時候已經完全沐浴在奇異的輝光之中,每一跟枝條每一片落葉全都煥發出勃勃生機,碧光瑩瑩,而後,一個人影,突兀的出現。
沒錯,以蘇青黃的目力,莫說一個大活人,就是一隻螞蟻,全力觀察下,都逃不出他的手掌心,可此人就這麽憑空出現,他是從哪裏進來的,蘇青黃完全沒有察覺。
那人慢悠悠的坐在了盤曲錯結的樹根下麵,一邊絮絮叨叨的說著話,一邊將手中的柳木慢慢雕刻成戲曲麵具,說來也奇怪,蘇青黃碰觸不到他,無論用多大的聲音招唿都是泥牛入海,得不到半點迴應,但那人一字一句,蘇青黃卻是能聽清楚個大概,此時的他,完全成為了一個看客,眼前如電影大幕般,演繹著其後喜怒哀樂悲歡離合。
此人叫李香君。
香君,不得不說,七尺男兒身,被叫做香君,怎麽說都是個容易被取笑的名字,但又極配眼前的人。
男子算不上多驚豔,但先天自帶的一種別樣氣質,一眼望去,就讓人覺得心生暖陽,不自覺的明朗和曦起來,這真是個讓人覺得舒服的男子,想必任何人都會如此說。
忽略性別,香君二字在他身上,真是頂好的名字,恭而不媚,莫過如是。
因為生在了戲曲世家,祖上三代都生得一副好嗓子,所以李香君自也是吃這一行的飯的,從娘胎裏帶來的天賦加上一股不服輸的勁兒,很快成了不僅青郡,連半個東趙都數得上的名角兒。
“香君啊香君,要是再多點男子氣概就好了,不過人無完人,若真多了,怕也唱不出這水袖柔婉,昆腔曼妙了。”一曲罷了,後台的領班笑著說道,替他把一身戲服收拾得當。
李香君笑而不言,將粉麵頭油梳洗幹淨,並未走遠,而是從後台繞出去,以看客身份來到了台下,於不起眼的角落處坐著,接下來是戲是《滿江紅》。
如今東趙國家飄零,山河破碎,不久前,戰火還蔓延至青郡,好不容易才退了北越的攻勢,但上麵那幫子官員似乎是天生少了塊骨頭,整日攛掇著官家求和。當今天子同樣是心聾目盲,不明事理之輩,多年前曾一天連發十二道金牌,將已連戰連捷,幾近收複失地的嶽將軍以莫須有罪名處死。雖借的當時宰相之手,但大夥心裏清楚,正是天子為幕後,才要了嶽將軍的性命。
常言道“戲子無情。”
可如若不將喜怒哀樂都融入粉墨,便將陳詞唱穿,終是死曲,唱不出自己的味道,所以李香君雖不自詡為多情之人,但國仇家恨莫敢相忘,這麽多年的當角兒攢出來的一點積蓄,前些年也都捐了出去,為將士們增添過冬新衣。
有聽眾在不遠處對身旁人發牢騷道:“聽說了嗎,青郡是守不住了,北越鐵騎於城外四十裏,將外麵圍了個水泄不通,別說糧食,連隻鳥都進不來。咱們郡守也是膿包,早盤算著開城投降之事,城破已在旦夕間。”
“哎,咱就是生在青郡的命,隻希望亂世之中保全一條性命,至於誰在咱上麵,說老實話,給誰當奴才不是當呢,主子換成北越,未必就此他東趙過得差。”身旁之人說起來甚是激動,麵色漲紅的厲害,因為早年曾被下了大獄,自是對青郡,對整個東趙一肚子的怨言。
“就是,城牆上那幫子飯桶,北越號聲一響,個個都要嚇得尿褲子,哪裏算得上男人。”
李香君開始還隻是安靜聽著,但聽到最後,那人甚至要做個開門迎敵的內應,再也咽不下這口氣,拍案而起道:“身為東趙子民,怎能說出如此沒骨氣的話,此間百萬人眾,豈有不戰自降,讓北邊蠻子欺我泱泱青郡空無人的道理。”
“呦,我當是誰呢,原來是你李大公子,怎麽,台上那般腔調,到了台下,還成了一腔熱血報國的爺們了。”那人認出了李香君,牙尖嘴利說道。
旁邊人同樣出聲附和道:“就是,一個台上拌女相的兔相公,白瞎了爹娘給的一副男兒身子,也說得出骨氣這番話,還不去撒泡尿照照自己,對了,是站著撒吧,哈哈。”說到這裏,二人再忍不住,哄堂大笑。
李香君白淨臉上氣的通紅,那二人市井潑皮出身,說起話來自是肆無忌憚,家教良好的李香君哪裏是他們對手,最後連戲都不看,氣衝衝的出去。
後來。
......
一個月後,青郡城破,沒有想象中的烽火漫天,城破人亡的慘烈之景。青郡郡守大開城門,換來的卻是大半民宅被洗劫一空,連著三日,整個青郡損失屋宅萬間,良田千頃,曾經繁華烏眉,十裏街市,化成一片焦土。
北越地處偏僻苦寒,向來民風彪悍粗獷,對江南水色的蘇白腔調仰慕已久,聽聞青郡中有名角兒喚作李香君,一嗓子的好唱腔,特命人找來,說是為軍士們唱上幾首,聊以助興,若不肯賞光,便取了他的性命,反正個個手染鮮血,也不差他一人了。
他答應了,消息傳出,瞬時引得無數認識或不認識的嗤之以鼻。
有當日曾被李香君訓斥之人,這時候更迫不及待跳出來道:“什麽風姿五十年來青郡第一的角兒,到頭來還不是去給蠻子唱戲,虧得當初滿嘴的大義凜然,言之鑿鑿,果然戲子天生得骨頭軟,這輩子算不上男人。”
那一天,本是旦角,隻宜略施粉黛的李香君,硬是帶上了一副平生從未用過,豔麗到刺眼的大紅油彩麵具,看得後台謹小慎微了一輩子的領班戰戰兢兢,生怕出了狀況,好在北方蠻子哪裏懂得這其中風韻,隻覺著大紅的重彩看起來更加喜慶,配得上他們入城的風光,也就笑著看戲。
戲幕開場,閑雜人等,包括領班,盡皆退去。
這一場,是李香君今生從未有過的投入,一顰一笑,宜喜宜嗔。
台上唱的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台下坐的是豺狼虎豹,惡鬼當道,隨著鑼鼓急切。唱腔愈發悲憤,能於一己之力,唱出這萬般人間苦楚,家恨國仇,連台下那些豺狼也怔住了。
唱一曲悲歡離合,歎一聲愛恨情仇,待戲字分成兩半,“又”動幹“戈”。
一曲戲文即將終了,台上李香君水袖舞動,飲清酒一盞,喉中愁腸百轉,更將底下人的氣氛拉向了最高潮。
“好。”手染鮮血的豺狼們一聲賽過一聲的叫好。
李香君暢快大笑,亂了戲文,卻是生平未有過的酣暢淋漓,此生再無遺憾,擲杯為號,大喊一聲,
“動手。”
本來大開著的屋門,盡皆從外麵反鎖緊閉,發覺不對,北越軍士想要逃出,發現大門已經被堵得嚴嚴實實,外麵潑滿火油,火舌燎原,所有人都被困在其中,絕沒有生還可能。
台上的戲還在唱著,“俺曾見金陵玉殿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風流覺,將五十年興亡看飽……。”
“位卑未敢忘憂國,哪怕無人知我。”
火光衝天起,屋中鬼哭狼嚎有之,嘈嘈切切有之,惟有李香君與侍立一邊的鑼鼓小廝,仍舊低吟淺唱,淚影撫粉黛,蘭花指緩抹,一如從前。
“這山河,終有一日將光複,隻惜那時已無我。”李香君台上,大笑道。
於火光肆虐中,他似乎看到了當年教戲的師傅。
“香君,記著,咱們戲子,終有一場戲,從踏上台的那一刻起,唱的便是,曲終人散。”
“師傅,這場戲,香君唱得,可好。”李香君淚眼花了紅妝,喃喃自語,與伺候了自己二十來年的小廝一道,含笑而終。
最後,上百具屍體黑焦,連是誰無從分辨,隻能連夜草草埋了,好在戲院眾人提前安排退路,得以脫身,而後為其主仆二人立了衣冠塚,此是後話。
那一日,青郡烏眉縣風光了幾十年的老戲院,落幕。
“聽說了嗎,咱們青郡死了個戲子。”
“知道,李公子唱的一出頂好的昆曲。”
“那他是怎麽死的。”
曾經笑過李香君的潑皮微有淚光,昂著頭,欽佩說道:“他,當了一迴,真男人。”
那一夜,月色闌珊,意興未央,一縷孤魂,帶著那張完整的柳木大紅麵具,來到了柳樹前,沒有其他,隻是把麵具輕輕的放在樹根之上,半倚靠著枝幹,靜默無言。及至天明,晨光生輝,越過萬丈天地,恍若一步。老柳似是要伸出所有枝葉為他遮擋,終還是有春光落下,照在了李香君身上,而後,身子逐漸透明,化為青灰白骨,消散於天地之間。
再隔百年,一日,老柳有煙氣彌漫開來,這是極不尋常的信號,一日雷雨交加,雲上之雷落在其上,曆經三次而未喪失生機,反而更加枝繁葉茂。雨勢漸停,緊接著,有白色光芒似柳絮般從上頭落下,鋪滿一方地麵,而後又重新被樹根吸納其中,如大澤雲霧。
一吐一納間,待到霧氣散盡,老樹消失,有一綠衫身影出現在原地,彎腰撿起那張麵具。說來也奇怪,分明有百年之久,早該在風雨侵蝕下斑駁腐朽,但它曆久彌新,不見半分破敗,那身影將麵具帶在臉上,一人在山林中晨飲朝露,晚觀煙塵,躲避人煙,並不修煉。
但光是憑著自身的自然增長,它也馬上要突破至氣元境界,慢慢,它不再避人,若有人願意聽它道一曲曾經,它便請他們坐在台下,及至最後沉迷其中,換了一批又一批。
蘇青黃於坐處緩緩起身,覺著劇幕將歇,因為,他看到了,自己。
隻是不知有多少年頭,但看盤根之廣,需五七人合抱的樹幹,怎麽說都有幾百年。
它很高大,也很老,清風肆意,吹起了萬條碧玉絲絛,也吹起了漫天飛雪柳絮。
蘇青黃就這麽莫名的出現在這裏,記得一陣白光暈眩,等再有意識,自己已經身處此地,嚐試幾次,始終找不到出去的方法。
既來之,則安之,蘇青黃索性也不著急。坐於鬆軟地上,上麵草絮連織,連綿一片,不亞於最柔軟的錦緞坐墊。
眼前的柳樹閑倚東風,乍一看無比真實,枝條上無數碧玉般的細長柳葉仿佛觸手可及,但真要伸手,漣漪泛起,又似鏡中月水中花,可望而不可及,給人感覺,是此處一草一木總是介於虛幻與現實之間。
整棵樹這時候已經完全沐浴在奇異的輝光之中,每一跟枝條每一片落葉全都煥發出勃勃生機,碧光瑩瑩,而後,一個人影,突兀的出現。
沒錯,以蘇青黃的目力,莫說一個大活人,就是一隻螞蟻,全力觀察下,都逃不出他的手掌心,可此人就這麽憑空出現,他是從哪裏進來的,蘇青黃完全沒有察覺。
那人慢悠悠的坐在了盤曲錯結的樹根下麵,一邊絮絮叨叨的說著話,一邊將手中的柳木慢慢雕刻成戲曲麵具,說來也奇怪,蘇青黃碰觸不到他,無論用多大的聲音招唿都是泥牛入海,得不到半點迴應,但那人一字一句,蘇青黃卻是能聽清楚個大概,此時的他,完全成為了一個看客,眼前如電影大幕般,演繹著其後喜怒哀樂悲歡離合。
此人叫李香君。
香君,不得不說,七尺男兒身,被叫做香君,怎麽說都是個容易被取笑的名字,但又極配眼前的人。
男子算不上多驚豔,但先天自帶的一種別樣氣質,一眼望去,就讓人覺得心生暖陽,不自覺的明朗和曦起來,這真是個讓人覺得舒服的男子,想必任何人都會如此說。
忽略性別,香君二字在他身上,真是頂好的名字,恭而不媚,莫過如是。
因為生在了戲曲世家,祖上三代都生得一副好嗓子,所以李香君自也是吃這一行的飯的,從娘胎裏帶來的天賦加上一股不服輸的勁兒,很快成了不僅青郡,連半個東趙都數得上的名角兒。
“香君啊香君,要是再多點男子氣概就好了,不過人無完人,若真多了,怕也唱不出這水袖柔婉,昆腔曼妙了。”一曲罷了,後台的領班笑著說道,替他把一身戲服收拾得當。
李香君笑而不言,將粉麵頭油梳洗幹淨,並未走遠,而是從後台繞出去,以看客身份來到了台下,於不起眼的角落處坐著,接下來是戲是《滿江紅》。
如今東趙國家飄零,山河破碎,不久前,戰火還蔓延至青郡,好不容易才退了北越的攻勢,但上麵那幫子官員似乎是天生少了塊骨頭,整日攛掇著官家求和。當今天子同樣是心聾目盲,不明事理之輩,多年前曾一天連發十二道金牌,將已連戰連捷,幾近收複失地的嶽將軍以莫須有罪名處死。雖借的當時宰相之手,但大夥心裏清楚,正是天子為幕後,才要了嶽將軍的性命。
常言道“戲子無情。”
可如若不將喜怒哀樂都融入粉墨,便將陳詞唱穿,終是死曲,唱不出自己的味道,所以李香君雖不自詡為多情之人,但國仇家恨莫敢相忘,這麽多年的當角兒攢出來的一點積蓄,前些年也都捐了出去,為將士們增添過冬新衣。
有聽眾在不遠處對身旁人發牢騷道:“聽說了嗎,青郡是守不住了,北越鐵騎於城外四十裏,將外麵圍了個水泄不通,別說糧食,連隻鳥都進不來。咱們郡守也是膿包,早盤算著開城投降之事,城破已在旦夕間。”
“哎,咱就是生在青郡的命,隻希望亂世之中保全一條性命,至於誰在咱上麵,說老實話,給誰當奴才不是當呢,主子換成北越,未必就此他東趙過得差。”身旁之人說起來甚是激動,麵色漲紅的厲害,因為早年曾被下了大獄,自是對青郡,對整個東趙一肚子的怨言。
“就是,城牆上那幫子飯桶,北越號聲一響,個個都要嚇得尿褲子,哪裏算得上男人。”
李香君開始還隻是安靜聽著,但聽到最後,那人甚至要做個開門迎敵的內應,再也咽不下這口氣,拍案而起道:“身為東趙子民,怎能說出如此沒骨氣的話,此間百萬人眾,豈有不戰自降,讓北邊蠻子欺我泱泱青郡空無人的道理。”
“呦,我當是誰呢,原來是你李大公子,怎麽,台上那般腔調,到了台下,還成了一腔熱血報國的爺們了。”那人認出了李香君,牙尖嘴利說道。
旁邊人同樣出聲附和道:“就是,一個台上拌女相的兔相公,白瞎了爹娘給的一副男兒身子,也說得出骨氣這番話,還不去撒泡尿照照自己,對了,是站著撒吧,哈哈。”說到這裏,二人再忍不住,哄堂大笑。
李香君白淨臉上氣的通紅,那二人市井潑皮出身,說起話來自是肆無忌憚,家教良好的李香君哪裏是他們對手,最後連戲都不看,氣衝衝的出去。
後來。
......
一個月後,青郡城破,沒有想象中的烽火漫天,城破人亡的慘烈之景。青郡郡守大開城門,換來的卻是大半民宅被洗劫一空,連著三日,整個青郡損失屋宅萬間,良田千頃,曾經繁華烏眉,十裏街市,化成一片焦土。
北越地處偏僻苦寒,向來民風彪悍粗獷,對江南水色的蘇白腔調仰慕已久,聽聞青郡中有名角兒喚作李香君,一嗓子的好唱腔,特命人找來,說是為軍士們唱上幾首,聊以助興,若不肯賞光,便取了他的性命,反正個個手染鮮血,也不差他一人了。
他答應了,消息傳出,瞬時引得無數認識或不認識的嗤之以鼻。
有當日曾被李香君訓斥之人,這時候更迫不及待跳出來道:“什麽風姿五十年來青郡第一的角兒,到頭來還不是去給蠻子唱戲,虧得當初滿嘴的大義凜然,言之鑿鑿,果然戲子天生得骨頭軟,這輩子算不上男人。”
那一天,本是旦角,隻宜略施粉黛的李香君,硬是帶上了一副平生從未用過,豔麗到刺眼的大紅油彩麵具,看得後台謹小慎微了一輩子的領班戰戰兢兢,生怕出了狀況,好在北方蠻子哪裏懂得這其中風韻,隻覺著大紅的重彩看起來更加喜慶,配得上他們入城的風光,也就笑著看戲。
戲幕開場,閑雜人等,包括領班,盡皆退去。
這一場,是李香君今生從未有過的投入,一顰一笑,宜喜宜嗔。
台上唱的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台下坐的是豺狼虎豹,惡鬼當道,隨著鑼鼓急切。唱腔愈發悲憤,能於一己之力,唱出這萬般人間苦楚,家恨國仇,連台下那些豺狼也怔住了。
唱一曲悲歡離合,歎一聲愛恨情仇,待戲字分成兩半,“又”動幹“戈”。
一曲戲文即將終了,台上李香君水袖舞動,飲清酒一盞,喉中愁腸百轉,更將底下人的氣氛拉向了最高潮。
“好。”手染鮮血的豺狼們一聲賽過一聲的叫好。
李香君暢快大笑,亂了戲文,卻是生平未有過的酣暢淋漓,此生再無遺憾,擲杯為號,大喊一聲,
“動手。”
本來大開著的屋門,盡皆從外麵反鎖緊閉,發覺不對,北越軍士想要逃出,發現大門已經被堵得嚴嚴實實,外麵潑滿火油,火舌燎原,所有人都被困在其中,絕沒有生還可能。
台上的戲還在唱著,“俺曾見金陵玉殿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風流覺,將五十年興亡看飽……。”
“位卑未敢忘憂國,哪怕無人知我。”
火光衝天起,屋中鬼哭狼嚎有之,嘈嘈切切有之,惟有李香君與侍立一邊的鑼鼓小廝,仍舊低吟淺唱,淚影撫粉黛,蘭花指緩抹,一如從前。
“這山河,終有一日將光複,隻惜那時已無我。”李香君台上,大笑道。
於火光肆虐中,他似乎看到了當年教戲的師傅。
“香君,記著,咱們戲子,終有一場戲,從踏上台的那一刻起,唱的便是,曲終人散。”
“師傅,這場戲,香君唱得,可好。”李香君淚眼花了紅妝,喃喃自語,與伺候了自己二十來年的小廝一道,含笑而終。
最後,上百具屍體黑焦,連是誰無從分辨,隻能連夜草草埋了,好在戲院眾人提前安排退路,得以脫身,而後為其主仆二人立了衣冠塚,此是後話。
那一日,青郡烏眉縣風光了幾十年的老戲院,落幕。
“聽說了嗎,咱們青郡死了個戲子。”
“知道,李公子唱的一出頂好的昆曲。”
“那他是怎麽死的。”
曾經笑過李香君的潑皮微有淚光,昂著頭,欽佩說道:“他,當了一迴,真男人。”
那一夜,月色闌珊,意興未央,一縷孤魂,帶著那張完整的柳木大紅麵具,來到了柳樹前,沒有其他,隻是把麵具輕輕的放在樹根之上,半倚靠著枝幹,靜默無言。及至天明,晨光生輝,越過萬丈天地,恍若一步。老柳似是要伸出所有枝葉為他遮擋,終還是有春光落下,照在了李香君身上,而後,身子逐漸透明,化為青灰白骨,消散於天地之間。
再隔百年,一日,老柳有煙氣彌漫開來,這是極不尋常的信號,一日雷雨交加,雲上之雷落在其上,曆經三次而未喪失生機,反而更加枝繁葉茂。雨勢漸停,緊接著,有白色光芒似柳絮般從上頭落下,鋪滿一方地麵,而後又重新被樹根吸納其中,如大澤雲霧。
一吐一納間,待到霧氣散盡,老樹消失,有一綠衫身影出現在原地,彎腰撿起那張麵具。說來也奇怪,分明有百年之久,早該在風雨侵蝕下斑駁腐朽,但它曆久彌新,不見半分破敗,那身影將麵具帶在臉上,一人在山林中晨飲朝露,晚觀煙塵,躲避人煙,並不修煉。
但光是憑著自身的自然增長,它也馬上要突破至氣元境界,慢慢,它不再避人,若有人願意聽它道一曲曾經,它便請他們坐在台下,及至最後沉迷其中,換了一批又一批。
蘇青黃於坐處緩緩起身,覺著劇幕將歇,因為,他看到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