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通一聲,啟吟被兩個軍士摁倒在地上。
這裏有數十個照明石齊齊高懸,刺眼光芒讓啟吟恍惚了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正是剛才那座楊雄的軍帳。
待得那兩個麵相兇惡的軍士退開,他才艱難地抬起頭,向麵前巍然站立的五人看去。
正是啟留書夫婦、楊雄和唿風關兩位將軍。
眾人瞪視著撲在帳中的啟吟,麵有憤懣。
楊雄第一個出來喝問:“弓手啟吟,深夜入我軍帳盜取機密,你可知該當何罪?”
啟吟心頭一涼,被抓了現行,這要殺頭啊。
他剛要開口說話,就被啟留書打斷,“不用狡辯,楊將軍從你身上搜出來一份戰事密報,你認罪罷。”
此時啟留書夫婦二人麵有怒意,狠狠瞪視啟吟。
唿風關主將林開搖搖頭,向副將楊勇低語,扼腕歎息。
“小孩兒不懂事,觸犯軍規,按軍法處置便是,不必個個黑著臉嚇唬他。”
那瘦小男子楊勇出言,緩和氣氛道:
“剛才我看了那黃絹裹著的軍書,是楊主將寫下的戰事報,呈給上麵備錄戰況而已,諸位息怒,尚暫且治他個擅闖軍營的罪名,鞭二十了事。”
他說罷笑嗬嗬,對著軍帳裏各位主事人一一拱手,顯然要放啟吟一馬。
啟吟對這個瘦小男子有些印象,是唿風關裏治事參謀,任副將輔佐林開,是個好說話的將軍,而且實力還比啟留書略勝一籌。
啟留書年不過四十,是這帳中最年輕的小將,他見帳中諸位聽了楊勇一言麵色稍緩,於是道,“小兒觸犯軍紀,是我管教不嚴,三位將軍且讓我僭越一次,讓我判他個死罪!”
眾人見他不似玩笑,立馬出言阻止,“啟將軍莫要羞惱,一封戰事報不至於死罪。”
而啟留書卻很堅決,嚴詞拒絕諸位將軍提議,擲出佩劍給一臉無辜的啟吟,引得楊勇林開有些無奈。
啟吟慌忙接住,求救似的看著母親林悠竹,望眼欲穿。
林悠竹暗歎一聲,也伸出手拉了拉丈夫,示意他不要再做拒絕,卻又被啟留書哼了一句,默默不敢言語。
“留書賢弟,這戰事報是我要呈上去的,這軍帳也是我的,理應我來定奪。”
楊雄嗬嗬一笑,須髯亂顫,轉著一對虎目盯著啟留書。
“軍中小兒從軍都是為了報效國家,想必啟吟也是如此。如今他犯下如此罪責,那我剝他軍籍革出軍列,以儆效尤,你意下如何?”
啟留書聽他這麽說完,心中一驚,誰說楊雄是莽漢,一下子就知道自己的如意算盤。
楊勇小眼睛一轉,也從此看出了大致緣由,於是也出言相勸:“如此甚好,啟吟年紀尚小,難免會不明軍紀,將他暫放他處,吃過了這次虧,想必以後不會再犯。”
於是他走到啟吟麵前,將他扶起,對他悄聲說:“小啟吟還不快謝謝楊主將為你求情。”
啟吟聞言才從失神中反應迴來,對楊勇感激的點點頭,對著帳裏諸位一一躬身,“小子知罪,但如今敵國犯我,我不願臨陣做逃兵,還請楊將軍收迴成命。”
他說罷跪倒在地,向楊雄討饒。
楊雄哭笑不得,心中暗想,這傻小子,你爹要拿你治罪才好捏出個名頭讓你脫逃出唿風關,你卻不領楊伯伯的情。
他佯裝怒哼一聲,轉念想到,該不是留書騙他盜取軍機,卻沒告訴他實情?
“軍紀如山,豈可討價還價。來人,把他拖出去受罰二十鞭,革出軍列。”
楊雄嗓音如虎,引得整座營帳震動,而門外那兩名軍士聞言鑽進帳中,把啟吟拖了出去,任他連聲直唿也不管不顧。
而帳中的眾人卻都樂嗬嗬地看著啟留書,隻有他們夫婦二人低頭唉聲歎氣,好不幽怨。
“啟將軍的心思我等都看得出來,如今邊關危如累卵,送小啟吟離開也是好事。”
楊勇打破沉默,對他們二人說道。
林開楊雄也點點頭,“十數萬男兒沒有上麵的命令,斷然不可撤退。將啟吟逐出軍列之事,可一不可二,哎,隻可惜了我得望這麽多軍士要白白送死。”
啟留書聽他們所說,心中苦澀,麵上有愧,於是伏地說道,“多謝諸位將軍成全,我啟姓隻此一子,奔連數十日戰役,恐怕屆時性命不保,啟留書為將卻有私心,諸位同僚罰我吧!”
楊雄三人見狀連忙將他扶起,“啟將軍言重了,我們何嚐不想底下兒郎個個能夠活命,隻是身在行伍,由不得自己啊。”
楊勇也笑嗬嗬說,“小啟吟說起來才當了一天的兵,就已經殺敵無數立了不小功勞,小小唿風關不足以做他的用武之地,放他離開也算沒有埋沒我得望國的少年才俊。”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挽住啟留書雙臂不讓他躬身行禮更不讓他告罪,勸說一陣後才紛紛落座,請來他們夫婦二人小酌,將這事略去。
......
而啟吟被那兩個威武軍士拖出老遠,才被他們放下,啟吟心灰意冷,準備受刑,卻見那兩人徑直走了。
“兩位老大哥,不是要鞭刑二十嗎?”
他連聲喚住那兩名軍士,心中大惑不解。
那兩人迴過頭來,笑著對他說道,“你這糊塗新兵,我們私下裏免了你二十鞭,你裝作不知道便好,還問這麽多作甚。”
兩人說罷便走,不理睬呆立在那裏準備受刑的啟吟。
“不是說好的軍紀嚴明嗎,怎麽還能私下免了刑法?”他心中暗問,仍是發愣當場。
他緩緩走迴自己父親那個營帳等候,想要問個清楚為何盜取的不是宮中送來的密令,而是楊雄寫的戰事報。
想到此處,他連忙探查自己的宇字圖收錄陣,滲透一絲念力進入收錄陣裏,發現除了剛才被搜出來的黃絹戰事報外,其他事物還在,包括那名被紅炎射殺的黑衣男子和魏雲的錢財寶貨,被他丟進小箱中收進收錄陣裏,而那萬國圖也好端端的卷立在角落裏。
他看到萬國圖沒被收走,又想到啟留書吩咐他計策時,母親林悠竹麵色躊躇,原來是不忍心騙他。
“好哇,親兒子都騙,原來是想要趕我離開。”
他心中憤懣不平,卻有些無奈。
父親出此下策,便是說宮中根本沒有給他們撤退的機會,戰事一起,恐怕不到神頭穀便不能幹休。
於是他等在營帳門口靜靜坐到天亮,偶有行軍路過的熟識的士兵,都上來向他道賀,啟吟麵黑如鐵,想來是他被逐出隊列的事已經傳遍軍營了。
而一些軍士也能想到緣由,於是上來恭喜他,卻也不惱怒啟留書私心救子,大多數從軍者,每天見慣生死,能平白無故多活一人,也是好事。
所以啟吟對這些士卒觀感很好,相互扶持間也有了一兩分情誼。
終於,天色大亮,啟留書和林悠竹結伴同行歡聲笑語,在門口被啟吟撞見,隻好訕笑兩聲。
啟吟見狀,佯裝憤怒,對他們冷笑一聲,“爹娘好計謀,舍得讓小吟兒隻身出國門討日子。”
啟留書早就沒了適才軍帳裏的威嚴,和林悠竹一起上前架住啟吟,送進自己帳裏。
“我也是出於無奈,才有這個計策。怕你不願意,所以才借軍令把你驅逐出去。”
林悠竹在一旁為丈夫幫襯道,“你爹爹也是一番良苦用心,如今軍令臨頭,你就從了我們吧。”
啟吟仍是不滿,但看到母親的美眸裏隻有熱切和溫柔,終究是心中一暖,隻好點頭稱好。
“如此大費周折,我不是三歲小童,怎麽會辜負一番好心。隻是多年未見爹娘,如今才相處十來日便要遠離國門,遠行逃難,實在不肯。”
啟留書林悠竹聞言也是黯然無語,他們又怎會不知這是無奈之舉。
“父母在,不遠遊,爹娘想方設法讓我遠遊,我猶豫不決卻也不敢推辭。殺人我尚且敢,遠離幾日又何必惺惺作態,我想以爹娘的實力定然能夠保全自身,隻要你們答應小吟兒,亂軍中求生不求死,我便安心離開。”
他們二人心中鬆了一口氣,好在自己兒子不學小童任性,知道順著爹娘心意,五國亂軍前他一個星門境又能翻起多大風浪?不輕易去送死才是報答養育之恩的明智之舉。
“明日我再送你娘親離開,迴得望國都的林家去。我為林家戍守邊關,我不能夠退。”
林悠竹也道,“事情我們已經商榷周全,小吟兒不必擔憂,昨日亂戰隻是試探,而昨夜上城頭前我們已經收到探子情報,五大敵國聯軍在羊角關駐紮,恐怕不久就要襲擊唿風虎門,所以天色大亮了,我們便送你出城吧。”
啟吟看著林悠竹,母子二人眼中霧氣氤氳,滿是不舍,卻是點點頭,強自歡笑。
而高大的啟留書坐在一旁靜靜看著,不由得輕輕一歎。
待得他們收拾行囊,閑聊常事後,已經快到晌午。
此時他們站立在東城門口,啟留書牽來一匹烏蹄駿馬,將韁繩交給啟吟,對他說,“外界兇險甚過軍中百倍,但卻有迴轉餘地,你頌神技巧太差,獨身一人闖蕩恐怕會有危險,所以如果有信得過的兄弟姐妹願意同行,你們可以結伴成為一個頌神隊。”
他頓了頓,又說,“世道險惡,人族獸族都不可盡信,但你若是恃強淩弱、欺善怕惡,則為父羞愧,也將無顏麵見先祖,所以萬事行為,不要辱沒了我們啟姓。”
啟吟見父親鄭重其事,於是重重點頭,“啟吟謹記教誨”,而後轉頭向林悠竹看去,問她臨別有什麽話語要和自己說。
林悠竹搖搖頭,“林家暗弱無能,你父親承林家恩德需要報答,而我嫁了你父親,卻想成為你們啟家的人。你外出遊曆,如果能夠尋見啟家祖輩,就幫娘親問問,可否隨你父親一起入了啟家族譜,我也願受賜姓啟,成為啟家兩父子離不開的女人。”
言罷看著啟留書父子,眉眼生笑。
啟留書和啟吟聞言都很受鼓舞,滿心歡喜而臨別陰霾盡散,不得不感歎妻子、母親才是家中說話最有魔力者,輕輕一言就讓眼前離愁消散了幾分。
於是啟吟也鄭重應是,“娘親說的,小吟兒一定做到。”
相扶出門時,三人和淚辭。
三人歡聲笑語,遲遲不肯上馬離去,直到笑聲漸歇,才由林悠竹為啟吟拭淚,由啟留書扶他上馬。
“相送還成泣,不日得望歸。小吟兒若是戰亂平定後,在外不適心意,就早些迴來,我與你母親在望山縣等你。”
啟吟一笑,揮揮手道,“我尋得使命便迴來,不會讓爹娘等太久的。”
說罷策馬而去,快哉乘風。
啟留書和林悠竹看著他的身影漸行漸遠,才依依不舍地上了城頭,默默凝望。
突然啟留書指著遠方,對林悠竹道,“你看那是什麽?”
林悠竹沿著他手指所對方向看去,卻見天邊有一身影飛馳而來,籲馬驟停於百米城樓下,正是啟吟。
啟留書牽緊林悠竹柔荑玉手,鼓動念力,對著城門口禦馬而立的少年大喊,“休要再迴城門來!國外風景這裏不曾見過,你且待為父看遍!”
而林悠竹也喊道:“羽衣部落遠離戰亂,小吟兒去那裏等我們吧!”
四通境強者的聲音瞬間傳到城下,迴響不絕,繞轉啟吟心間。
他籲馬急停,想要迴來繼續勸說父母一番,卻還來不及說話,就被父親出言攆走。
啟吟抬起手也想高聲大喊幾句,奈何念力低微,喉中有千番話語剛剛醞釀好,便被父親一句話哽咽得難言。
戍守者遠望國門,見的卻不是國內外的好景致,而是風雪霜雹、金戈鐵馬,如今五大敵國兵臨羊角關,他又怎會不知父母性命朝不保夕?覆巢之下無完卵,恐怕再也見不得。
但臨行語盡,苦心難費,既要尋得啟姓淵源,又要尋得空明使命,而此時又有紅炎在側勸他莫要優柔寡斷,有屬於自己的神名之謎必須解答。
他心中一橫,無計施為隻好跳到城門下連叩三聲,拜過父母家國,而後捧起一抷沙土裝進收錄陣裏。
少年有淚不輕彈,心性從軍中磨礪而出,又豈能日日彈淚神傷,他隻好用力招招手,而後跳上馬背。
他在馬背上深深望了一眼城上的爹娘,這才匆匆一抹眉頭,縱馬轉身便走......
他知道,得望國有一子,今後恐已無望迴鄉。
這裏有數十個照明石齊齊高懸,刺眼光芒讓啟吟恍惚了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正是剛才那座楊雄的軍帳。
待得那兩個麵相兇惡的軍士退開,他才艱難地抬起頭,向麵前巍然站立的五人看去。
正是啟留書夫婦、楊雄和唿風關兩位將軍。
眾人瞪視著撲在帳中的啟吟,麵有憤懣。
楊雄第一個出來喝問:“弓手啟吟,深夜入我軍帳盜取機密,你可知該當何罪?”
啟吟心頭一涼,被抓了現行,這要殺頭啊。
他剛要開口說話,就被啟留書打斷,“不用狡辯,楊將軍從你身上搜出來一份戰事密報,你認罪罷。”
此時啟留書夫婦二人麵有怒意,狠狠瞪視啟吟。
唿風關主將林開搖搖頭,向副將楊勇低語,扼腕歎息。
“小孩兒不懂事,觸犯軍規,按軍法處置便是,不必個個黑著臉嚇唬他。”
那瘦小男子楊勇出言,緩和氣氛道:
“剛才我看了那黃絹裹著的軍書,是楊主將寫下的戰事報,呈給上麵備錄戰況而已,諸位息怒,尚暫且治他個擅闖軍營的罪名,鞭二十了事。”
他說罷笑嗬嗬,對著軍帳裏各位主事人一一拱手,顯然要放啟吟一馬。
啟吟對這個瘦小男子有些印象,是唿風關裏治事參謀,任副將輔佐林開,是個好說話的將軍,而且實力還比啟留書略勝一籌。
啟留書年不過四十,是這帳中最年輕的小將,他見帳中諸位聽了楊勇一言麵色稍緩,於是道,“小兒觸犯軍紀,是我管教不嚴,三位將軍且讓我僭越一次,讓我判他個死罪!”
眾人見他不似玩笑,立馬出言阻止,“啟將軍莫要羞惱,一封戰事報不至於死罪。”
而啟留書卻很堅決,嚴詞拒絕諸位將軍提議,擲出佩劍給一臉無辜的啟吟,引得楊勇林開有些無奈。
啟吟慌忙接住,求救似的看著母親林悠竹,望眼欲穿。
林悠竹暗歎一聲,也伸出手拉了拉丈夫,示意他不要再做拒絕,卻又被啟留書哼了一句,默默不敢言語。
“留書賢弟,這戰事報是我要呈上去的,這軍帳也是我的,理應我來定奪。”
楊雄嗬嗬一笑,須髯亂顫,轉著一對虎目盯著啟留書。
“軍中小兒從軍都是為了報效國家,想必啟吟也是如此。如今他犯下如此罪責,那我剝他軍籍革出軍列,以儆效尤,你意下如何?”
啟留書聽他這麽說完,心中一驚,誰說楊雄是莽漢,一下子就知道自己的如意算盤。
楊勇小眼睛一轉,也從此看出了大致緣由,於是也出言相勸:“如此甚好,啟吟年紀尚小,難免會不明軍紀,將他暫放他處,吃過了這次虧,想必以後不會再犯。”
於是他走到啟吟麵前,將他扶起,對他悄聲說:“小啟吟還不快謝謝楊主將為你求情。”
啟吟聞言才從失神中反應迴來,對楊勇感激的點點頭,對著帳裏諸位一一躬身,“小子知罪,但如今敵國犯我,我不願臨陣做逃兵,還請楊將軍收迴成命。”
他說罷跪倒在地,向楊雄討饒。
楊雄哭笑不得,心中暗想,這傻小子,你爹要拿你治罪才好捏出個名頭讓你脫逃出唿風關,你卻不領楊伯伯的情。
他佯裝怒哼一聲,轉念想到,該不是留書騙他盜取軍機,卻沒告訴他實情?
“軍紀如山,豈可討價還價。來人,把他拖出去受罰二十鞭,革出軍列。”
楊雄嗓音如虎,引得整座營帳震動,而門外那兩名軍士聞言鑽進帳中,把啟吟拖了出去,任他連聲直唿也不管不顧。
而帳中的眾人卻都樂嗬嗬地看著啟留書,隻有他們夫婦二人低頭唉聲歎氣,好不幽怨。
“啟將軍的心思我等都看得出來,如今邊關危如累卵,送小啟吟離開也是好事。”
楊勇打破沉默,對他們二人說道。
林開楊雄也點點頭,“十數萬男兒沒有上麵的命令,斷然不可撤退。將啟吟逐出軍列之事,可一不可二,哎,隻可惜了我得望這麽多軍士要白白送死。”
啟留書聽他們所說,心中苦澀,麵上有愧,於是伏地說道,“多謝諸位將軍成全,我啟姓隻此一子,奔連數十日戰役,恐怕屆時性命不保,啟留書為將卻有私心,諸位同僚罰我吧!”
楊雄三人見狀連忙將他扶起,“啟將軍言重了,我們何嚐不想底下兒郎個個能夠活命,隻是身在行伍,由不得自己啊。”
楊勇也笑嗬嗬說,“小啟吟說起來才當了一天的兵,就已經殺敵無數立了不小功勞,小小唿風關不足以做他的用武之地,放他離開也算沒有埋沒我得望國的少年才俊。”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挽住啟留書雙臂不讓他躬身行禮更不讓他告罪,勸說一陣後才紛紛落座,請來他們夫婦二人小酌,將這事略去。
......
而啟吟被那兩個威武軍士拖出老遠,才被他們放下,啟吟心灰意冷,準備受刑,卻見那兩人徑直走了。
“兩位老大哥,不是要鞭刑二十嗎?”
他連聲喚住那兩名軍士,心中大惑不解。
那兩人迴過頭來,笑著對他說道,“你這糊塗新兵,我們私下裏免了你二十鞭,你裝作不知道便好,還問這麽多作甚。”
兩人說罷便走,不理睬呆立在那裏準備受刑的啟吟。
“不是說好的軍紀嚴明嗎,怎麽還能私下免了刑法?”他心中暗問,仍是發愣當場。
他緩緩走迴自己父親那個營帳等候,想要問個清楚為何盜取的不是宮中送來的密令,而是楊雄寫的戰事報。
想到此處,他連忙探查自己的宇字圖收錄陣,滲透一絲念力進入收錄陣裏,發現除了剛才被搜出來的黃絹戰事報外,其他事物還在,包括那名被紅炎射殺的黑衣男子和魏雲的錢財寶貨,被他丟進小箱中收進收錄陣裏,而那萬國圖也好端端的卷立在角落裏。
他看到萬國圖沒被收走,又想到啟留書吩咐他計策時,母親林悠竹麵色躊躇,原來是不忍心騙他。
“好哇,親兒子都騙,原來是想要趕我離開。”
他心中憤懣不平,卻有些無奈。
父親出此下策,便是說宮中根本沒有給他們撤退的機會,戰事一起,恐怕不到神頭穀便不能幹休。
於是他等在營帳門口靜靜坐到天亮,偶有行軍路過的熟識的士兵,都上來向他道賀,啟吟麵黑如鐵,想來是他被逐出隊列的事已經傳遍軍營了。
而一些軍士也能想到緣由,於是上來恭喜他,卻也不惱怒啟留書私心救子,大多數從軍者,每天見慣生死,能平白無故多活一人,也是好事。
所以啟吟對這些士卒觀感很好,相互扶持間也有了一兩分情誼。
終於,天色大亮,啟留書和林悠竹結伴同行歡聲笑語,在門口被啟吟撞見,隻好訕笑兩聲。
啟吟見狀,佯裝憤怒,對他們冷笑一聲,“爹娘好計謀,舍得讓小吟兒隻身出國門討日子。”
啟留書早就沒了適才軍帳裏的威嚴,和林悠竹一起上前架住啟吟,送進自己帳裏。
“我也是出於無奈,才有這個計策。怕你不願意,所以才借軍令把你驅逐出去。”
林悠竹在一旁為丈夫幫襯道,“你爹爹也是一番良苦用心,如今軍令臨頭,你就從了我們吧。”
啟吟仍是不滿,但看到母親的美眸裏隻有熱切和溫柔,終究是心中一暖,隻好點頭稱好。
“如此大費周折,我不是三歲小童,怎麽會辜負一番好心。隻是多年未見爹娘,如今才相處十來日便要遠離國門,遠行逃難,實在不肯。”
啟留書林悠竹聞言也是黯然無語,他們又怎會不知這是無奈之舉。
“父母在,不遠遊,爹娘想方設法讓我遠遊,我猶豫不決卻也不敢推辭。殺人我尚且敢,遠離幾日又何必惺惺作態,我想以爹娘的實力定然能夠保全自身,隻要你們答應小吟兒,亂軍中求生不求死,我便安心離開。”
他們二人心中鬆了一口氣,好在自己兒子不學小童任性,知道順著爹娘心意,五國亂軍前他一個星門境又能翻起多大風浪?不輕易去送死才是報答養育之恩的明智之舉。
“明日我再送你娘親離開,迴得望國都的林家去。我為林家戍守邊關,我不能夠退。”
林悠竹也道,“事情我們已經商榷周全,小吟兒不必擔憂,昨日亂戰隻是試探,而昨夜上城頭前我們已經收到探子情報,五大敵國聯軍在羊角關駐紮,恐怕不久就要襲擊唿風虎門,所以天色大亮了,我們便送你出城吧。”
啟吟看著林悠竹,母子二人眼中霧氣氤氳,滿是不舍,卻是點點頭,強自歡笑。
而高大的啟留書坐在一旁靜靜看著,不由得輕輕一歎。
待得他們收拾行囊,閑聊常事後,已經快到晌午。
此時他們站立在東城門口,啟留書牽來一匹烏蹄駿馬,將韁繩交給啟吟,對他說,“外界兇險甚過軍中百倍,但卻有迴轉餘地,你頌神技巧太差,獨身一人闖蕩恐怕會有危險,所以如果有信得過的兄弟姐妹願意同行,你們可以結伴成為一個頌神隊。”
他頓了頓,又說,“世道險惡,人族獸族都不可盡信,但你若是恃強淩弱、欺善怕惡,則為父羞愧,也將無顏麵見先祖,所以萬事行為,不要辱沒了我們啟姓。”
啟吟見父親鄭重其事,於是重重點頭,“啟吟謹記教誨”,而後轉頭向林悠竹看去,問她臨別有什麽話語要和自己說。
林悠竹搖搖頭,“林家暗弱無能,你父親承林家恩德需要報答,而我嫁了你父親,卻想成為你們啟家的人。你外出遊曆,如果能夠尋見啟家祖輩,就幫娘親問問,可否隨你父親一起入了啟家族譜,我也願受賜姓啟,成為啟家兩父子離不開的女人。”
言罷看著啟留書父子,眉眼生笑。
啟留書和啟吟聞言都很受鼓舞,滿心歡喜而臨別陰霾盡散,不得不感歎妻子、母親才是家中說話最有魔力者,輕輕一言就讓眼前離愁消散了幾分。
於是啟吟也鄭重應是,“娘親說的,小吟兒一定做到。”
相扶出門時,三人和淚辭。
三人歡聲笑語,遲遲不肯上馬離去,直到笑聲漸歇,才由林悠竹為啟吟拭淚,由啟留書扶他上馬。
“相送還成泣,不日得望歸。小吟兒若是戰亂平定後,在外不適心意,就早些迴來,我與你母親在望山縣等你。”
啟吟一笑,揮揮手道,“我尋得使命便迴來,不會讓爹娘等太久的。”
說罷策馬而去,快哉乘風。
啟留書和林悠竹看著他的身影漸行漸遠,才依依不舍地上了城頭,默默凝望。
突然啟留書指著遠方,對林悠竹道,“你看那是什麽?”
林悠竹沿著他手指所對方向看去,卻見天邊有一身影飛馳而來,籲馬驟停於百米城樓下,正是啟吟。
啟留書牽緊林悠竹柔荑玉手,鼓動念力,對著城門口禦馬而立的少年大喊,“休要再迴城門來!國外風景這裏不曾見過,你且待為父看遍!”
而林悠竹也喊道:“羽衣部落遠離戰亂,小吟兒去那裏等我們吧!”
四通境強者的聲音瞬間傳到城下,迴響不絕,繞轉啟吟心間。
他籲馬急停,想要迴來繼續勸說父母一番,卻還來不及說話,就被父親出言攆走。
啟吟抬起手也想高聲大喊幾句,奈何念力低微,喉中有千番話語剛剛醞釀好,便被父親一句話哽咽得難言。
戍守者遠望國門,見的卻不是國內外的好景致,而是風雪霜雹、金戈鐵馬,如今五大敵國兵臨羊角關,他又怎會不知父母性命朝不保夕?覆巢之下無完卵,恐怕再也見不得。
但臨行語盡,苦心難費,既要尋得啟姓淵源,又要尋得空明使命,而此時又有紅炎在側勸他莫要優柔寡斷,有屬於自己的神名之謎必須解答。
他心中一橫,無計施為隻好跳到城門下連叩三聲,拜過父母家國,而後捧起一抷沙土裝進收錄陣裏。
少年有淚不輕彈,心性從軍中磨礪而出,又豈能日日彈淚神傷,他隻好用力招招手,而後跳上馬背。
他在馬背上深深望了一眼城上的爹娘,這才匆匆一抹眉頭,縱馬轉身便走......
他知道,得望國有一子,今後恐已無望迴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