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祖母安!”軒轅燾一身素淨的淡灰色儒衫,僅用發帶係起長發,看起來一如布衣的平頭百姓,再也尋不到一絲一毫的皇家貴氣。看見皇太後的第一眼,便深深躬身,拱手過頂,匍匐在地上,規規矩矩地磕頭。
皇太後微一皺眉頭,眼底閃過一絲深邃的憐憫,說起話來的語氣便和藹可親:“燾兒,不必多禮,起來吧。”
軒轅燾依然畢恭畢敬地磕完三個響頭,才站起身來,低眉順眼地站在角落裏。
“燾兒,待會兒,哀家讓你父皇給恢複了王爺的位份,你就不必再畏畏縮縮的,行那草民之禮。”皇太後一歎,感慨萬千地說:“來,過來祖母跟前,為了釣出寮胡餘孽的細作,哀家的孫兒受苦了!”
“謝皇祖母掛心。”軒轅燾滿臉都是虔誠的不勝感激,“王爺之位,尚不急恢複,隻求祖母告知孫兒,細作是誰?可抓住了?可是在宮內?!”
“尚不可知,”皇太後慢悠悠地搖頭,拿起萬福金繡錦盤上的翠玉如意,熟練的輕輕摩挲,“說來也怪,抓到的那幾個,居然還真是貨真價實的寮胡細作!潛藏在帝都的醬菜巷子裏,生活了多年的寮胡人!”
“如此說來,線索斷了?!”軒轅燾沒有意識到自己失態的尖銳語音,目光灼灼地看向皇太後,急促得語速飛快,“生活在賤民區的寮胡人,無法潛入我的王爺府書房,藏匿南疆布兵圖!無法與南疆前後唿應,偷襲邊疆關卡與嫁禍同時進行!更無法知曉我交給祖母的半張圖是真的南疆布兵圖,才不惜暴露也要得到令一半圖!所以,一定有高位者藏在我們身邊,才能與寮胡餘孽配合得天衣無縫!”
“是啊,哀家的看法也是如此,”皇太後語氣依然淡定,細細地打量著被她日日摩挲得包漿柔潤的翠玉如意,“幾個寮胡人都已被施加酷刑可直至殞命,也沒有招出誰來。沒有任何蛛絲馬跡,便沒法尋出誰是幕後之人啊!”
“求皇祖母,許孫兒追查!”軒轅燾咬牙切齒,猛地跪下,“孫兒必查出那人,還我清譽!孫兒必不惜一切,揪出那人,挫骨揚灰,方解心頭之恨!!”
“燾兒,你若執意追查,一踏出哀家的延年殿,便無人知曉你是五王爺了。而追查尚需時日,當務之急,是先洗清你五王爺的賣國罪名,”皇太後輕輕的提醒,“若百姓都認定你是賣國逆賊,今後你隻能隱姓埋名,你可甘心當一介草民?!皇祖母勸你,三思而行。”
“若是讓賊人在眼皮底下逍遙,便是將我軒轅氏一族置於炭火之上,”軒轅燾抬起頭,堅定地看著皇太後,“孫兒情願失去所有,也誓必將賊人挖出來!不死不休!”
“好!”不知何時,皇帝已經站在殿門前,此時邁步走了進來,站定在軒轅燾身前,低下頭,靜靜審視著,竭盡全力也無法壓抑住自己一臉憤恨的軒轅燾,“朕的五皇子,在外界的流言蜚語裏,已經是落入賤獄命不久矣的賣國賊子了。你去追查,神不知鬼不覺,最是合適不過!”
“謝父皇!”軒轅燾畢恭畢敬地磕頭,“兒臣必不辱使命!”
“去罷,父皇等著你的佳音。”皇帝眸色深沉,看著軒轅燾畢恭畢敬離去的背影,久久不語。
“皇帝,你這是,打算不要這個兒子了?”皇太後揮手讓所有宮女都退下,才端起茶盞遞給沉思不語的皇帝,“燾兒這一去,就算命夠大,能全須全尾的迴來,他的五王爺名頭已經徹底遺臭萬年,再也無法名正言順的當哀家的皇孫了……”
看皇帝默默地喝了口茶,並不打算迴答,皇太後輕輕一歎:“兒啊,你的兒子,我的孫子,剩下的不多了!”
“兒子心裏有數。”皇帝眉心一跳,淡淡的說,“年節將至,母後可有心儀的物件,兒臣好命人早早尋來。”
“哀家什麽都不要,隻想一家人齊齊整整的,熱熱鬧鬧的過這個年節。”皇太後低低的呢喃細語聲裏,依稀帶著哀求的意味,“兒子,哀家老了,隻願子孫滿堂,不想再白發人送黑發人了……”
“兒臣明白。”皇帝一低頭,沒有迴答皇太後的要求,便轉了個話題,“母後放寬心,這個年節兒臣必會辦得熱熱鬧鬧的。兒臣已經下旨,讓入選的貴女們,今日入宮。”
“好,好,”皇太後闔上眼睛,掩飾起眼底無可奈何的寥落悲涼,“皇城是好久沒有進新鮮人兒來了,這下,宮裏可就會熱鬧一陣子兒了。”
三日之後,皇太後坐在慣常飲茶迎朝陽的鸞座上,耷拉著眼睛,聽著近身大嬤嬤攜英眉飛色舞的娓娓低語。
“喜嬪樂嬪,一個擅長錦繡蝶舞,一個精通各種樂器;歡貴人會哼評書,欣貴人會唱大戲,愉貴人會吟詩作對,悅貴人會題詞作畫,”攜英一抿花白的鬢角,一拍掌,聲音歡快,“這次進宮的貴人,都是千挑萬選的美人兒,一個個如花似玉,賞心悅目呐!”
皇太後靜靜的闔著眼睛,仿佛一心一意地感受著初升陽光照耀的溫度,攜英的話似乎一個字都沒有聽進去。
“太後呀,您是沒有看見,那些花骨朵兒般鮮嫩的人兒,奴婢隻看了一眼,心裏便歡喜得很哪!”攜英有意逗鬱鬱寡歡的皇太後高興,繼續眉開眼笑,語調歡快地說,“今兒,這些貴人們都來了,就在門外,等著拜見您哪,奴婢,這就傳進來了?!”
“慢著。”皇太後緩緩睜開眼睛,看向攜英的眸底一片冰涼,絲毫沒有沐浴在燦爛陽光裏的暖意,“哀家,不想再見這些小姑娘了。攜英,你能明白,看著嬌豔欲滴生機勃勃的花樹,卻感覺得到花樹枯萎凋零的悲哀傷感麽?!”
攜英收起臉龐上歡暢的笑意,沮喪地歎息:“奴婢明白,可若連花開花謝都看不見了,那和活在冷宮裏有什麽區別?”
攜英話一出口,忙噗通一聲跪下,連連磕頭:“奴婢該死!奴婢說錯了話!求太後饒了奴婢!”
皇太後微一皺眉頭,眼底閃過一絲深邃的憐憫,說起話來的語氣便和藹可親:“燾兒,不必多禮,起來吧。”
軒轅燾依然畢恭畢敬地磕完三個響頭,才站起身來,低眉順眼地站在角落裏。
“燾兒,待會兒,哀家讓你父皇給恢複了王爺的位份,你就不必再畏畏縮縮的,行那草民之禮。”皇太後一歎,感慨萬千地說:“來,過來祖母跟前,為了釣出寮胡餘孽的細作,哀家的孫兒受苦了!”
“謝皇祖母掛心。”軒轅燾滿臉都是虔誠的不勝感激,“王爺之位,尚不急恢複,隻求祖母告知孫兒,細作是誰?可抓住了?可是在宮內?!”
“尚不可知,”皇太後慢悠悠地搖頭,拿起萬福金繡錦盤上的翠玉如意,熟練的輕輕摩挲,“說來也怪,抓到的那幾個,居然還真是貨真價實的寮胡細作!潛藏在帝都的醬菜巷子裏,生活了多年的寮胡人!”
“如此說來,線索斷了?!”軒轅燾沒有意識到自己失態的尖銳語音,目光灼灼地看向皇太後,急促得語速飛快,“生活在賤民區的寮胡人,無法潛入我的王爺府書房,藏匿南疆布兵圖!無法與南疆前後唿應,偷襲邊疆關卡與嫁禍同時進行!更無法知曉我交給祖母的半張圖是真的南疆布兵圖,才不惜暴露也要得到令一半圖!所以,一定有高位者藏在我們身邊,才能與寮胡餘孽配合得天衣無縫!”
“是啊,哀家的看法也是如此,”皇太後語氣依然淡定,細細地打量著被她日日摩挲得包漿柔潤的翠玉如意,“幾個寮胡人都已被施加酷刑可直至殞命,也沒有招出誰來。沒有任何蛛絲馬跡,便沒法尋出誰是幕後之人啊!”
“求皇祖母,許孫兒追查!”軒轅燾咬牙切齒,猛地跪下,“孫兒必查出那人,還我清譽!孫兒必不惜一切,揪出那人,挫骨揚灰,方解心頭之恨!!”
“燾兒,你若執意追查,一踏出哀家的延年殿,便無人知曉你是五王爺了。而追查尚需時日,當務之急,是先洗清你五王爺的賣國罪名,”皇太後輕輕的提醒,“若百姓都認定你是賣國逆賊,今後你隻能隱姓埋名,你可甘心當一介草民?!皇祖母勸你,三思而行。”
“若是讓賊人在眼皮底下逍遙,便是將我軒轅氏一族置於炭火之上,”軒轅燾抬起頭,堅定地看著皇太後,“孫兒情願失去所有,也誓必將賊人挖出來!不死不休!”
“好!”不知何時,皇帝已經站在殿門前,此時邁步走了進來,站定在軒轅燾身前,低下頭,靜靜審視著,竭盡全力也無法壓抑住自己一臉憤恨的軒轅燾,“朕的五皇子,在外界的流言蜚語裏,已經是落入賤獄命不久矣的賣國賊子了。你去追查,神不知鬼不覺,最是合適不過!”
“謝父皇!”軒轅燾畢恭畢敬地磕頭,“兒臣必不辱使命!”
“去罷,父皇等著你的佳音。”皇帝眸色深沉,看著軒轅燾畢恭畢敬離去的背影,久久不語。
“皇帝,你這是,打算不要這個兒子了?”皇太後揮手讓所有宮女都退下,才端起茶盞遞給沉思不語的皇帝,“燾兒這一去,就算命夠大,能全須全尾的迴來,他的五王爺名頭已經徹底遺臭萬年,再也無法名正言順的當哀家的皇孫了……”
看皇帝默默地喝了口茶,並不打算迴答,皇太後輕輕一歎:“兒啊,你的兒子,我的孫子,剩下的不多了!”
“兒子心裏有數。”皇帝眉心一跳,淡淡的說,“年節將至,母後可有心儀的物件,兒臣好命人早早尋來。”
“哀家什麽都不要,隻想一家人齊齊整整的,熱熱鬧鬧的過這個年節。”皇太後低低的呢喃細語聲裏,依稀帶著哀求的意味,“兒子,哀家老了,隻願子孫滿堂,不想再白發人送黑發人了……”
“兒臣明白。”皇帝一低頭,沒有迴答皇太後的要求,便轉了個話題,“母後放寬心,這個年節兒臣必會辦得熱熱鬧鬧的。兒臣已經下旨,讓入選的貴女們,今日入宮。”
“好,好,”皇太後闔上眼睛,掩飾起眼底無可奈何的寥落悲涼,“皇城是好久沒有進新鮮人兒來了,這下,宮裏可就會熱鬧一陣子兒了。”
三日之後,皇太後坐在慣常飲茶迎朝陽的鸞座上,耷拉著眼睛,聽著近身大嬤嬤攜英眉飛色舞的娓娓低語。
“喜嬪樂嬪,一個擅長錦繡蝶舞,一個精通各種樂器;歡貴人會哼評書,欣貴人會唱大戲,愉貴人會吟詩作對,悅貴人會題詞作畫,”攜英一抿花白的鬢角,一拍掌,聲音歡快,“這次進宮的貴人,都是千挑萬選的美人兒,一個個如花似玉,賞心悅目呐!”
皇太後靜靜的闔著眼睛,仿佛一心一意地感受著初升陽光照耀的溫度,攜英的話似乎一個字都沒有聽進去。
“太後呀,您是沒有看見,那些花骨朵兒般鮮嫩的人兒,奴婢隻看了一眼,心裏便歡喜得很哪!”攜英有意逗鬱鬱寡歡的皇太後高興,繼續眉開眼笑,語調歡快地說,“今兒,這些貴人們都來了,就在門外,等著拜見您哪,奴婢,這就傳進來了?!”
“慢著。”皇太後緩緩睜開眼睛,看向攜英的眸底一片冰涼,絲毫沒有沐浴在燦爛陽光裏的暖意,“哀家,不想再見這些小姑娘了。攜英,你能明白,看著嬌豔欲滴生機勃勃的花樹,卻感覺得到花樹枯萎凋零的悲哀傷感麽?!”
攜英收起臉龐上歡暢的笑意,沮喪地歎息:“奴婢明白,可若連花開花謝都看不見了,那和活在冷宮裏有什麽區別?”
攜英話一出口,忙噗通一聲跪下,連連磕頭:“奴婢該死!奴婢說錯了話!求太後饒了奴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