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餘接過道經,看了眼道經的書麵,書麵上赫然寫著三個大字,天照經。等他打開誦讀後,發現這本道經與他之前讀的有點不同,之前他讀的道經,雖然他一時之間無法明白到底寫的是什麽,可讀來也能感覺到無一不是在講道在世間的顯化、運行、作用等諸如道的特性。而這本天照經,他讀越越到後麵,感覺講的是與幽冥相關,或者說借天照與幽冥的對立特性,來訴說兩者之間的聯係。兩者之間,還能隱約感覺到似乎與道也有關係。
例如其中這麽幾句,“視之無形,聽之無聲,謂之幽冥。幽冥者,所以喻道而非道也。”他記得他在道德經裏也讀到過,說道的“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這種關於道的描寫,似是與對幽冥的描寫形成了唿應關係。
再如這一章道德經中說的,“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複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禦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是在說道的虛無飄渺之狀,然而它又是確實存在的,是所謂“無狀之狀,無物不象”。並在其中表述了道有其自身的變化運動規律,而掌握這種規律,便是了解具體事物的根本。
結合他讀到的天照經的內容,“夫術之為道也,精微而神;言之不足,而行有餘;有餘,故能兼四海,而照幽冥。”似是在說明,幽冥與道的存在是同等的,二者之間互為相依,又彼此獨立,甚至有著隱隱的對立之感。
李餘越讀,心中的震撼越來越大,難道,幽冥與道在天地中的地位是同一的?道並不是唯一絕對的至高存在,如果真是這樣的話,豈不是說,修道隻是一條途徑,其實還可以修幽?
還是說,其實幽冥也是道?
照這般推演下去,那道到底有多少種狀態,道到底是什麽存在?
他在沉思中的同時,也沒有忘記一直讀天照經,就在他讀的時候,他沒有發現在他的周邊正在發生一場場異動。
臨道人坐在李餘旁邊,從李餘開始讀天照經後,本來被臨道人施了道封的道振便被他暗自解了開來,那股奇異的道振頓時便開始向四周波動開來,處於道振中心的臨道人感受得最為強烈,他要說沒有羨慕,那肯定是假的。能做到引發天地共鳴,除了他本身便是道體,也與他的悟性有關。
有些人讀書隻是讀書,隻能通過下苦工,才能有所成就,有所收獲,可像李餘這般天賦絕佳,悟性絕佳的人來說,哪怕隻是剛開始讀,都能有所收獲,這般得天獨厚的修道天賦,換做任何一個人都會很羨慕。
即使是臨道人,也在這股道振下,沉寂許久的境界也有一絲鬆動的跡象。像臨道人他們這般登臨高峰的人來說,能在原有境界上再有寸進也是難如登天之事。可今天在李餘旁邊,竟輕而易舉便有了讓他再進一步的可能,要是讓別人知道李餘有這般的能力,估計會掀起一陣腥風血雨吧。
要說,這次的道振還是與他之前讀道經引發的道振有所不同的。
之前的道振也有一部分是因為在又一觀這個道蘊很濃厚的地方,可在這茫茫大海之中,與大道有著排斥的地方他竟然還能引發道振,隻有一種可能,那就是他開始明悟道的本質了。
是的。幽冥是道,也不是道。可以說幽冥是道的另一種形態,如果說臨道人他們修行修的是他們天地中的道的話,那麽幽冥之道便是在另一天地的道,隻是那個天地在哪裏,至今尚未清楚。
所有明悟的指向,隻有一個終點,那就是到底什麽是道!
而這,也是臨道人對李餘的期望。
海麵被李餘引發的道振影響,狂風大作,風起雲湧,波濤洶湧,怒吼的海水似要掀翻這艘船,將他們吞入這片深沉昏暗的冥淵之中。天上不知不覺間烏雲密布,似是把方圓千裏的黑雲都壓縮在這一方窄小的天地之中,有著天地末日,天空傾軋之感。
這番波動自然也影響到了遠在千裏之外的天門鎮,那些外出出海打漁的人,今日見天氣有變,也早早就收網迴去,在迴去的路上,那些海水就越來越洶湧了,等到他們迴到岸上,重新收迴心神看向大海,心裏的驚懼之感鋪天蓋地而來,他們從來沒見過如此末日般的景象,一時之間都在慶幸幸虧聽了昨天臨道人說的話,讓他們今天別去深海的海域,不然,隻怕此時便葬身大海之中了。
這麽大的動靜,知道的人也不僅僅是海上打漁的漁民,連整座天門鎮的人都不約而同的看向大海的方向,心中皆在想這海是怎麽了,怎麽一副世界末日的樣子。
此次道振的影響程度遠比上次強烈,上次經曆過一次的人,比如老嫗,比如打鐵匠,比如兩名夫子,他們雖心中有訝異,卻並無震撼之感。
而這次道振,真正讓同道之人感到大為震撼的是在天門鎮繁衍發展了上百年的五大家族的老祖,包括上次去找周策問中央石碑事的王家與張家。
在某一座青山之中,有一處讓人閉關的洞府,裏麵有五名不知多少年歲的老者,他們原本在靜坐修行,卻沒想到那股道振竟穿越千裏之遙,突破他們的防護結界傳到其中,將他們從天人合一的狀態中驚醒出來。而在這五人之中,赫然有一位正是上次在海邊出手試探李餘他們的人。
他們五人同一時間醒來,皆麵露震撼與疑惑之色,等他們感受到那股道振後,他們心中對臨道人的忌憚之意就更深了,王家老祖問張家老祖道,“老四,你覺得這一次還是那臨道人嗎?”
那名被王家老祖稱作老四的老祖名叫張西,他想了下後道,“也隻有他了。”
另一名老祖趙東道,“你上次不是說他帶來了一個小孩嗎?你看會不會是那個小孩身上有什麽古怪。”
張西道,“二哥,我在外麵的身外化身上次就感受過道振,道振傳來的方向就是那道人的又一觀,當時由於我還是身外化身,所以不敢多做探索,可有別人探索了,還被他打傷了。至於那個小孩,我後來親自去試探過,隻是半龍之體,連龍珠都還沒修出來,他怎麽有這麽逆天的能力搞出這般聲勢浩大的動靜來。”
另一名老者郭南聽後無話,倒是被他們稱作老五的陳北有感而發一句,“如果真是臨道人,那他現在的境界到底有多強了?!恐怕,已經無限接近那傳說中的境界了吧。”
被四人稱作大哥的王中聽後倒是冷笑道,“若果真如此,他要是不想辦法解開天門鎮之謎,恐怕他也離死之期不遠了。”
其他幾人想到這層後也笑了,唯有郭南一語不發,也沒有任何表態,王中注意到了他的深沉之狀,問道,“老三,你有什麽話要說嗎?”
郭南聽後,道,“大哥,如果臨道人真的達到了那個境界,可他又不想解開天門鎮之謎的話,你覺得他接下來會幹什麽?”
是啊,他們剛才隻以自己角度去臨道人,畢竟沒有人會舍得放棄唾手可得的機會飛升成仙,反而會舍得舍掉自己一身修為化道而亡。
眾人聽後,心中也有些沉重起來,思慮過三後,王中道,“不行,我們不能冒一點風險,若他真的如老三這般說的話,以他如今的境界,想在化道前殺我們易如反掌。老四,你再傳音給你的身外身,讓他趕去如今的道振之地,看看那道人到底搞什麽鬼,這次一定要搞清楚他在幹什麽,如果他不是在破鏡,那便皆大歡喜,可如果他真的在破鏡,那便想辦法打斷他的破鏡,不論如何,也要阻止他達到那偽仙之境。”
除了他們五人在想應對之策,城主府與書塾也在上演著同樣的戲碼。
城主府中那錦衣袍子的男人揶揄城主道,“在你眼皮子底下這般一而再再而三的挑釁你,你能忍的下去?”
城主端起他旁邊的茶碗,慢悠悠的喝了口茶,微眯著眼,老神在在的樣子,似是在感悟道振中傳來的美妙之感,道,“我為何不能忍,說到底他也沒做什麽,要我說,你還不如靜下心來好好感受這道振中的道蘊,說不定是你的破鏡之機。”
那錦衣男子見城主油鹽不進,反而如他自己所說在細細品味其中的道蘊,氣不打一處來,怒其不爭的道,“張鶴倫,你別我給你三分顏色,你就開染坊了。你別忘了,我可是代表著國師。”
張鶴倫聽後,睜開了眼,放下手中的茶碗,盯著眼前那錦袍男子道,“孫離,我也不妨告訴你,你是代表國師大人,可這裏是天門鎮,曆來天門鎮的事皆由城主管理,你想做什麽,我不管,但我不想做什麽,你也別管我。我不妨直接跟你說,如今那道人的實力已在你我之上,甚至他的境界恐怕都達到了那傳說中的飛仙境,這件事你大可直接跟國師大人說,我相信他自有評斷,奉勸你一句,你要是想去找死,我不攔你。”
說完,便拂袖而去,也不知是不是去找另外個地方好好感受道振了。
而在書塾中,那名老夫子與新夫子,皆麵色沉重的感受著其中的道振,老夫子感受後道,“從這傳來的方位來看,這可是從那與大道相隔的大海中傳來的啊!他的實力到底在哪裏,難道他真的達到了那傳說中的境界?”
新夫子年紀不大,但他的眼神卻有如大海般深沉,眸中光華璀璨,又有如天上的星空讓人目眩沉迷,可在感受這股道振的時候,他想的比老夫子更多,他究竟在做什麽,又是怎麽做到的?
他突然發現即使如他這般博學,也無法猜測那道人的想法與行為,心下決定,看來還是要去親眼看看,他扔下一句話後就消失不見了,“傳信迴學宮,把這裏發生的事一字不落的告訴他們,並讓他們多安排幾個人過來。”
而那些上次已經被道人震懾到的人,此次皆不敢再亂動,都怕引火燒身,不過他們在感覺到有兩股不同的波動向大海方向飛去後,心中也不由暗喜道,“就看看他們能不能討到什麽好。”
例如其中這麽幾句,“視之無形,聽之無聲,謂之幽冥。幽冥者,所以喻道而非道也。”他記得他在道德經裏也讀到過,說道的“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這種關於道的描寫,似是與對幽冥的描寫形成了唿應關係。
再如這一章道德經中說的,“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複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禦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是在說道的虛無飄渺之狀,然而它又是確實存在的,是所謂“無狀之狀,無物不象”。並在其中表述了道有其自身的變化運動規律,而掌握這種規律,便是了解具體事物的根本。
結合他讀到的天照經的內容,“夫術之為道也,精微而神;言之不足,而行有餘;有餘,故能兼四海,而照幽冥。”似是在說明,幽冥與道的存在是同等的,二者之間互為相依,又彼此獨立,甚至有著隱隱的對立之感。
李餘越讀,心中的震撼越來越大,難道,幽冥與道在天地中的地位是同一的?道並不是唯一絕對的至高存在,如果真是這樣的話,豈不是說,修道隻是一條途徑,其實還可以修幽?
還是說,其實幽冥也是道?
照這般推演下去,那道到底有多少種狀態,道到底是什麽存在?
他在沉思中的同時,也沒有忘記一直讀天照經,就在他讀的時候,他沒有發現在他的周邊正在發生一場場異動。
臨道人坐在李餘旁邊,從李餘開始讀天照經後,本來被臨道人施了道封的道振便被他暗自解了開來,那股奇異的道振頓時便開始向四周波動開來,處於道振中心的臨道人感受得最為強烈,他要說沒有羨慕,那肯定是假的。能做到引發天地共鳴,除了他本身便是道體,也與他的悟性有關。
有些人讀書隻是讀書,隻能通過下苦工,才能有所成就,有所收獲,可像李餘這般天賦絕佳,悟性絕佳的人來說,哪怕隻是剛開始讀,都能有所收獲,這般得天獨厚的修道天賦,換做任何一個人都會很羨慕。
即使是臨道人,也在這股道振下,沉寂許久的境界也有一絲鬆動的跡象。像臨道人他們這般登臨高峰的人來說,能在原有境界上再有寸進也是難如登天之事。可今天在李餘旁邊,竟輕而易舉便有了讓他再進一步的可能,要是讓別人知道李餘有這般的能力,估計會掀起一陣腥風血雨吧。
要說,這次的道振還是與他之前讀道經引發的道振有所不同的。
之前的道振也有一部分是因為在又一觀這個道蘊很濃厚的地方,可在這茫茫大海之中,與大道有著排斥的地方他竟然還能引發道振,隻有一種可能,那就是他開始明悟道的本質了。
是的。幽冥是道,也不是道。可以說幽冥是道的另一種形態,如果說臨道人他們修行修的是他們天地中的道的話,那麽幽冥之道便是在另一天地的道,隻是那個天地在哪裏,至今尚未清楚。
所有明悟的指向,隻有一個終點,那就是到底什麽是道!
而這,也是臨道人對李餘的期望。
海麵被李餘引發的道振影響,狂風大作,風起雲湧,波濤洶湧,怒吼的海水似要掀翻這艘船,將他們吞入這片深沉昏暗的冥淵之中。天上不知不覺間烏雲密布,似是把方圓千裏的黑雲都壓縮在這一方窄小的天地之中,有著天地末日,天空傾軋之感。
這番波動自然也影響到了遠在千裏之外的天門鎮,那些外出出海打漁的人,今日見天氣有變,也早早就收網迴去,在迴去的路上,那些海水就越來越洶湧了,等到他們迴到岸上,重新收迴心神看向大海,心裏的驚懼之感鋪天蓋地而來,他們從來沒見過如此末日般的景象,一時之間都在慶幸幸虧聽了昨天臨道人說的話,讓他們今天別去深海的海域,不然,隻怕此時便葬身大海之中了。
這麽大的動靜,知道的人也不僅僅是海上打漁的漁民,連整座天門鎮的人都不約而同的看向大海的方向,心中皆在想這海是怎麽了,怎麽一副世界末日的樣子。
此次道振的影響程度遠比上次強烈,上次經曆過一次的人,比如老嫗,比如打鐵匠,比如兩名夫子,他們雖心中有訝異,卻並無震撼之感。
而這次道振,真正讓同道之人感到大為震撼的是在天門鎮繁衍發展了上百年的五大家族的老祖,包括上次去找周策問中央石碑事的王家與張家。
在某一座青山之中,有一處讓人閉關的洞府,裏麵有五名不知多少年歲的老者,他們原本在靜坐修行,卻沒想到那股道振竟穿越千裏之遙,突破他們的防護結界傳到其中,將他們從天人合一的狀態中驚醒出來。而在這五人之中,赫然有一位正是上次在海邊出手試探李餘他們的人。
他們五人同一時間醒來,皆麵露震撼與疑惑之色,等他們感受到那股道振後,他們心中對臨道人的忌憚之意就更深了,王家老祖問張家老祖道,“老四,你覺得這一次還是那臨道人嗎?”
那名被王家老祖稱作老四的老祖名叫張西,他想了下後道,“也隻有他了。”
另一名老祖趙東道,“你上次不是說他帶來了一個小孩嗎?你看會不會是那個小孩身上有什麽古怪。”
張西道,“二哥,我在外麵的身外化身上次就感受過道振,道振傳來的方向就是那道人的又一觀,當時由於我還是身外化身,所以不敢多做探索,可有別人探索了,還被他打傷了。至於那個小孩,我後來親自去試探過,隻是半龍之體,連龍珠都還沒修出來,他怎麽有這麽逆天的能力搞出這般聲勢浩大的動靜來。”
另一名老者郭南聽後無話,倒是被他們稱作老五的陳北有感而發一句,“如果真是臨道人,那他現在的境界到底有多強了?!恐怕,已經無限接近那傳說中的境界了吧。”
被四人稱作大哥的王中聽後倒是冷笑道,“若果真如此,他要是不想辦法解開天門鎮之謎,恐怕他也離死之期不遠了。”
其他幾人想到這層後也笑了,唯有郭南一語不發,也沒有任何表態,王中注意到了他的深沉之狀,問道,“老三,你有什麽話要說嗎?”
郭南聽後,道,“大哥,如果臨道人真的達到了那個境界,可他又不想解開天門鎮之謎的話,你覺得他接下來會幹什麽?”
是啊,他們剛才隻以自己角度去臨道人,畢竟沒有人會舍得放棄唾手可得的機會飛升成仙,反而會舍得舍掉自己一身修為化道而亡。
眾人聽後,心中也有些沉重起來,思慮過三後,王中道,“不行,我們不能冒一點風險,若他真的如老三這般說的話,以他如今的境界,想在化道前殺我們易如反掌。老四,你再傳音給你的身外身,讓他趕去如今的道振之地,看看那道人到底搞什麽鬼,這次一定要搞清楚他在幹什麽,如果他不是在破鏡,那便皆大歡喜,可如果他真的在破鏡,那便想辦法打斷他的破鏡,不論如何,也要阻止他達到那偽仙之境。”
除了他們五人在想應對之策,城主府與書塾也在上演著同樣的戲碼。
城主府中那錦衣袍子的男人揶揄城主道,“在你眼皮子底下這般一而再再而三的挑釁你,你能忍的下去?”
城主端起他旁邊的茶碗,慢悠悠的喝了口茶,微眯著眼,老神在在的樣子,似是在感悟道振中傳來的美妙之感,道,“我為何不能忍,說到底他也沒做什麽,要我說,你還不如靜下心來好好感受這道振中的道蘊,說不定是你的破鏡之機。”
那錦衣男子見城主油鹽不進,反而如他自己所說在細細品味其中的道蘊,氣不打一處來,怒其不爭的道,“張鶴倫,你別我給你三分顏色,你就開染坊了。你別忘了,我可是代表著國師。”
張鶴倫聽後,睜開了眼,放下手中的茶碗,盯著眼前那錦袍男子道,“孫離,我也不妨告訴你,你是代表國師大人,可這裏是天門鎮,曆來天門鎮的事皆由城主管理,你想做什麽,我不管,但我不想做什麽,你也別管我。我不妨直接跟你說,如今那道人的實力已在你我之上,甚至他的境界恐怕都達到了那傳說中的飛仙境,這件事你大可直接跟國師大人說,我相信他自有評斷,奉勸你一句,你要是想去找死,我不攔你。”
說完,便拂袖而去,也不知是不是去找另外個地方好好感受道振了。
而在書塾中,那名老夫子與新夫子,皆麵色沉重的感受著其中的道振,老夫子感受後道,“從這傳來的方位來看,這可是從那與大道相隔的大海中傳來的啊!他的實力到底在哪裏,難道他真的達到了那傳說中的境界?”
新夫子年紀不大,但他的眼神卻有如大海般深沉,眸中光華璀璨,又有如天上的星空讓人目眩沉迷,可在感受這股道振的時候,他想的比老夫子更多,他究竟在做什麽,又是怎麽做到的?
他突然發現即使如他這般博學,也無法猜測那道人的想法與行為,心下決定,看來還是要去親眼看看,他扔下一句話後就消失不見了,“傳信迴學宮,把這裏發生的事一字不落的告訴他們,並讓他們多安排幾個人過來。”
而那些上次已經被道人震懾到的人,此次皆不敢再亂動,都怕引火燒身,不過他們在感覺到有兩股不同的波動向大海方向飛去後,心中也不由暗喜道,“就看看他們能不能討到什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