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更,求粉紅。(· )


    ************


    趙家的事,連蔓兒家處理的幹淨利落,之後也就托人注意著縣衙那邊審問的情況,一家人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秋收上麵。


    所有的葡萄都已經采摘了迴來,並都釀好了。今年六十八畝的葡萄園,一共采摘了葡萄六萬一千一百斤掛零的葡萄,這些葡萄又被分為甲乙丙三等。甲等的葡萄用於釀製高級葡萄酒,乙等的葡萄用於釀製較低一等的葡萄酒,而丙等的葡萄則被用來釀製葡萄汁。


    連蔓兒大概地計算了一下,估計兩個月過後,可以收獲高級葡萄酒大約三萬斤,中等的葡萄酒大約一萬一千斤,葡萄汁大約五千六百斤。


    兩種等級的葡萄酒在口感和保質期方麵,都有差異,而葡萄汁的保質期最短。這些都將在最終封裝的酒桶上明確地寫明,並向買主詳細告知。


    玉米都被扒光了玉米皮子,堆放在一個個的玉米柵子裏,進行晾曬和存放,等到出售之前,再搓粒也來得及。花生被堆上了房頂,現在場院裏正在打高粱、糜子以及各種豆子。還有地瓜,也進行了篩選,那些個頭大、品相好的,表皮沒有任何瑕疵的地瓜是要儲存進地窖,留著以後吃並培育地瓜秧的,品相略差些的,就堆放在倉房,一部分用來出售,一部分留著自家吃。還有那些小地瓜仔,都被一鍋鍋的蒸出來,然後在太陽下曬成地瓜幹儲存。


    要種冬小麥的地也開始整地了。


    這個季節,也正是魚蝦蟹最肥的季節,因此即便是過了八月節,連蔓兒家魚塘裏的魚、蝦、蟹依舊十分搶手。還有蓮子、菱角米和雞頭米也被訂購一空。因為這幾樣,連蔓兒家的定價要比南方運過來的同類產品要低,而在品質上卻沒有明顯的差異,自然受到歡迎。


    一家人各有各的分工。誰都沒有空閑。不過,大家夥的心裏都是歡快的,秋收越忙,就代表這一年的辛勞收獲越多。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富足的年。


    縣衙那邊也傳迴了消息。趙氏婆媳兩個每人被罰了三十板子(怕一次打下來她們受不了,這三十板子是分了幾天打的),戴枷示眾十天。


    而這件事的直接結果,是連蔓兒進村的時候,再也沒看見過英子的爹。幾個愛在魚塘左近溜達的閑漢沒了蹤影,還有武二狗和武三狗兩個看見連守信的時候,再不敢稱兄道弟了。


    可喜可賀。


    至於趙文才父子倆。則依舊在押。事情還沒有審出結果,原因是這兩個人供詞反複。


    吳王氏還給連蔓兒家帶來了一個消息,趙家已經有親戚奔太倉去了。一家人商議過後,得出結論,這是去通風報信,統一口徑並求救兵去了。


    對此連蔓兒的看法隻有一句話,“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反正就是“該咋地咋地”。


    “事情由咱們揭出來。這還有個緩和。要是太倉那邊因為這個,長了記性,從此改了。那咱還是做了一件大好事。”這是連蔓兒對連守信說的。


    這些天,經過連蔓兒和五郎掰開揉碎了的解說,連守信已經很支持她們在這件事上的做法了。


    還是可喜可賀。


    就是這邊將要種冬小麥的地都準備妥當了,但是陸家的商隊卻遲遲沒有歸來,而且連個口信兒都沒有。


    一家人都不由得犯了猜疑。


    “奇了怪了。”連蔓兒道,“就算是路上有啥事耽擱了,咋地也該有個信兒迴來啊。”


    “可不是,老陸家那邊也急的啥似的,這兩天再沒信兒,他們就要打發人往那邊去迎了。”張氏就道。


    冬小麥種子沒到。她們著急,陸家那邊更急。他們的商隊還是第一次逾期這麽久沒迴來,並且音信皆無。


    “照說這一路上都是官道,他們又走了不是一年兩年了,不應該有啥事。”連守信就道。


    “不會是因為麥種吧?”連蔓兒突然道。


    要是趙文才真的和連守仁、連守義勾結上了,要壟斷太倉往這邊的麥種。那麽他們同時也盯上了冬小麥的種子?


    “要是那樣,那這事就不能善了。”五郎道。


    如果是那樣,隻能說太倉連家的手伸的太長了,不僅她們不能坐視不理,隻怕還要牽動別的勢力。


    “吳家嬸子不是說,不隻陸家商隊,這幾天該從太倉那邊迴來的老客啥的,都沒迴來嗎?”連蔓兒又道,“這、不會是那邊出啥大事了吧。”


    一家人正在驚疑不定,陸家的商隊終於迴來了。


    陸炳武哥幾個一起來往連蔓兒家送冬小麥種子,吳玉貴、吳家興、吳王氏和吳家玉也跟了來。


    一看這陣仗,還有這些人進門時的臉色,連蔓兒就知道


    “太倉那邊出事了。”果然,一進門,吳王氏就開口道。


    太倉出事,是意料之中,所以連蔓兒並沒有十分驚訝。她隻是沒有想到事情出的這樣快。而且看樣子,還很嚴重。


    “出、出了啥事?”連守信有些緊張。


    陸家兄弟交換了一個眼色,這才將事情經過講了出來。


    這次陸家的商隊走的比較遠,去的時候,路過太倉縣城,卻沒有留人,隻是跟相熟的店鋪打了招唿,要他們選上好的冬小麥種子準備出來。結果,等他們迴來時,要去提冬小麥麥種,那家店鋪的主人卻說沒有麥種可賣。


    陸家兄弟受人所托,當然不能就此罷休,而且當初店鋪主人明明說的好好的,會挑最好的麥種留給他們。


    經過再三的詢問,那店鋪的主人才說了實話。


    原來是縣衙派人到所有賣麥種的店鋪扔下了話,所有店鋪都不得私自將麥種賣給遼東府的客商。要賣,必須通過縣衙。而且那縣衙來傳話的人,說的也極冠冕堂皇。太倉縣要幫助遼東府推廣麥子,因此縣衙有專門的人管理這麥種的買賣,說是怕他們以次充好、抬高物價、謀取暴利。


    那縣衙專門管這件事的人,就是縣丞大老爺的兄弟,太倉人稱二老爺的連守義。


    連守義這一年在太倉混的非常風光,人們一提到二老爺,不必說,指的就是他。


    當時陸家兄弟還不知道情況的嚴重,因為路上耽誤了兩天工夫,著急迴家,又怕連守信這邊急著用麥種,就說了要買麥種的是連守信,和太倉縣丞連守仁,還有二老爺連守義是親兄弟,要那店鋪老板私下裏將約定好的麥種依舊賣給他們。


    那店鋪老板本就與陸家常有生意往來,並不想壞了商譽,又被陸家兄弟說的心動,最後答應了送給他們麥種。不是賣,而是送,不要錢的。不過這店鋪老板又囑咐陸家兄弟,即便是送,這也擔著風險,要陸家兄弟必定保密,不能讓任何人知道。


    那店鋪的老板還告訴陸家兄弟,已經有的店鋪,被二老爺抓住私下售賣麥種給遼東府的客商。而那些店鋪的掌櫃、夥計等都被抓進了大牢,隻有那店鋪的東家答應將所有麥種以極低的價格出售給二老爺指定的客商之後,縣衙才將那些掌櫃、夥計放出。


    而這店鋪老板之所以聲稱沒有麥種可賣,是因為發現,那幾家鋪子不過是以二老爺的小舅子何老爺為首的地痞設下的圈套,目的,自然是那些麥種。


    這店鋪老板將麥種給了陸家兄弟,還開玩笑地說,要是出了啥事,讓陸家兄弟一定要罩住他。


    這陸家兄弟也是辦事精細的人,並不肯當時就拿了麥種,而是約定了時間,將麥種混在別的貨物裏麵帶迴了客棧。


    陸家兄弟在太倉縣城住的,依舊是老王家大車店。


    本來一切都很順利,陸家兄弟拿到了麥種,打算第二天就啟程迴三十裏營子。可偏巧,何氏,也就是太倉人稱二太太的,那天正好去老王家大車店看他兒子。何氏最愛東走西串,看個熱鬧。那天,何氏就一邊將毛嗑皮嗑的滿天飛,一邊看大車店裏的人裝貨卸貨,好巧不巧,就走到了陸家的馬車邊。


    何氏這人和任何人都不見外,她就伸手去摸了那馬車上麻袋。


    二老爺正在幹著一項賺大錢的事,這個何氏是知道的。她摸出那麻袋裏的東西像麥子,就叫了起來。


    結果可想而知,陸家兄弟被抓了起來,整個陸家的商隊也都被扣下了。


    陸家兄弟被抓,死活不肯說出給了他們麥種的那家店鋪的老板,因此就被押進了大牢。


    為了自家托付的事,讓陸家兄弟進了大牢,連守信非常過意不去。


    “這,這可讓你們受苦了。”


    “也沒受啥苦。”陸炳武就道,“我們進了牢裏,就突然沒人管我們了,關了四天,又突然把我們給放出來。我們一打聽,這才知道”


    太倉的縣丞一家出了事。


    “就因為麥種這件事?”連守信就忙問。


    “不隻這一件,那罪名一大串,我們都記不清。”


    “主要的都有啥?”五郎就問。


    “這有張告示。”陸炳武就從懷裏掏出一張皺巴巴的紙來遞給五郎。


    五郎展開告示,不由得眉頭越皺越緊。


    **********


    感謝過節期間,大家的支持。加更送上,繼續求粉紅。(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小地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弱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弱顏並收藏重生小地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