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喜歡把村支書,村主任這個級別的鄉村幹部戲稱為土皇帝,是因為這個級別的幹部非常特殊。
村支書和村委會主任這個級別的村幹部,說他們是官吧?他們不享受什麽國家幹部正規編製待遇,他們並不是什麽正式的官。更特殊的是,好多地方的那些威信高、手腕強的村支書或者村主任如同終身製,幹到年老體衰才不得不退下來,還能自己指定接班人,把村支書,村主任這個職務當作可以私下相授職務的大有人在。
無他,一方麵是村支書和村主任這種幹部升無可升,不可能升到鄉鎮或者更高級別,真成正為國家在編幹部。正常情況下他們沒什麽更高的政治前途可言,他們也沒什麽退休待遇,沒什麽退休的說法和退休工資可以領。不當村幹部了,退下來了,繼續當他們的農民,身份沒什麽改變,真不是什麽官。
說他們不是官吧?他們確確實實是一級政權機構的主腦人物,主政一方。他們掌握著編製完整的最基層行政機構,管理著數量龐大的村民,還有大量的山林土地和生產物資。在他們手裏掌握著大批村民的前途命運,甚至可以決定一個人,一個家庭的興衰。在某些特殊情況下,真弄的一個家庭家破人亡,背井離鄉不在話下,而且,他們還真不需要承擔什麽法律責任。誰敢說他們不是官?
而且,村集體這個級別的經濟體非常特殊,貌似有監督體係存在,卻真沒什麽強有力的上級部能夠實際管理他們,監控他們。特別是包產到戶之後,村集體的作用貌似削弱了,但是村集體並非一窮二白,掌握在村集體手裏的公共山林土地池塘等資源不在少數,創辦的鄉鎮企業也掌握在村集體手裏,拿捏在村幹部手心裏,控製力比村集體那會兒更強,更沒有監督。
農民依靠分配到自己手裏的土地過活,並且承擔各種稅費提留,村集體兩級機構,村委會和生產隊(有些地方叫村小組)手裏那些生產資源可不會去承擔各種稅費提留,都已經分攤到村民頭上去了。村民承包經營,都是有承包費用的。那些經濟體如何管理?這些似乎就是村支書領導的那麽幾個人說了算,村民們的知情權最多年底通報個盈虧賬目而已。
村民不知道村委會如何掙錢花錢,村委會也不見得就願意公開什麽賬目,公開了也不見得是真正的那本賬目。公開給村民又怎麽樣?那些花出去的錢合不合理,該不該花?還不是那麽幾個人說了算。
村民散沙一樣,怎麽和機構健全的村委會玩?找懂行的機構來管理也不可能,村委會是村民自治機構,可不是什麽國家政-府機關單位,誰來管理?那些上級部門誰來監督管理似乎都不合適,似乎都插不上手。
遠就不說了,還是說眼前。祁官營的政權交接過程中有沒有什麽貓膩,有沒有什麽幕後交易?這些事情祁景燾接觸不到的,他現在的身份也不會過分去關注村子裏那些事兒。不過村小學教師宿舍改變,之後無人著手處理這個事還真是在那個特殊時期產生的,祁景宏和他老爸權利交接的空擋期間。祁景宏的話語中多次提到這點。
“什麽原因?我們祁官營,怎麽說也是滇中第一大村,離州城也不算太遠,交通也非常方便,又不是什麽窮山惡水的地方,怎麽會留不住那些骨幹老師?”祁景燾不解地問道。
“還不是村委會沒錢鬧得。多少年了,那些公辦教師的宿舍一直沒給人家解決。他們原來還可以住在土改時期,村委會收迴的那所我們祁家長房那所豪門大宅子裏麵。那所大宅子你知道,裏麵寬敞舒適,房間也足夠多。村小學那麽幾個教師安排在哪所大宅子居住綽綽有餘。每個教師至少有樓上樓下兩間耳房當宿舍。有家庭那些教師安排他們住主樓,每家安排四個房間還綽綽有餘。
當初建設學校園區的時候,小學教師住的好好的,根本就不需要考慮教師宿舍的事情。小學校園裏隻建了教室,教師辦公室,操場等設施,根本就沒考慮過教師宿舍的安排問題。
本來住的好好的,那些年國家落實政策,有些房產需要歸還原房主。自從那所大宅子退還給原房主的後人之後,那些公辦教師就沒個合適的地方來安排他們的住宿。
實在沒辦法,村委會劃撥了2萬塊錢,讓學校自己將那幾間空閑出來,用來堆雜物的老教室用木板之類的建材進行一番隔離改造,改造出十八間小單間作為臨時教師宿舍。讓那些老師將就著著一段時間,計劃等找到其他合適的地方再搬。
村子裏的情況你也知道,那裏還騰得出合適的房子用來安排那麽多老師居住?後來,村委會就與小學校商議新建教師宿舍,村委會出部分錢,在村子裏攤派部分教育建設費,小學校去上級教育部門申請部分建設經費。這樣湊合一下,在學校裏麵建蓋一些教師宿舍更方便些,一次性解決問題了。
後來的事就囉嗦了,不是村委會沒拿出錢,就是小學校沒申請到費用。嗬嗬,雙方一扯皮,就拖下來了,一拖就是幾年,直到現在依然解決不了這個問題。
那些老師一直住在那些臨時宿舍裏麵,單身教師還能將就將就。那些有家庭的教師就麻煩了,那麽點地方怎麽居住?……”
祁景宏不鹹不淡的講述著村小學教師宿舍的來龍去脈,好像這件事情與他這位村支書無關似得,就這麽平靜地給祁景燾講述著說著村小學的事。
這些情況,那天去村小學的時候,尹老師也和祁景燾聊過,和祁景宏說的差不多。問題的原因就是村委會一直說沒錢,而村小學申請的經費最多是校舍維修費,杯水車薪不頂事。隻好讓那些村小學的公辦教師將就將就,結果將就了差不多十來年,村小學那些老師的宿舍還沒解決。那些小學老師依然將就著,住在那些臨時宿舍裏麵,把那些受不了煎熬的公辦教師將就跑了。
堅持下來這幾位,也是家在五區壩子的幾位公辦教師。他們的老家離祁官營不遠,可以如同村子裏那些民辦教師一樣迴家去住。學校給他們的宿舍,隻能是當作臨時休息的宿舍使用,可以將就一下也就堅持下來了。
滇中農村裏麵,村委會一級機構,一般都設有村小學校,衛生所,供銷社這三個常駐單位。
祁官營衛生所裏麵的醫生(大部分農村衛生所沒有護士這種說法,醫生護士一把抓),這些年來基本上就是村子裏那四五位赤腳醫生擔綱。這幾年有些赤腳醫生退出來了,其他幾位類似承包了村衛生所。幾位老赤腳醫生,加上幾個他們幾家的子女培訓後在衛生所幫忙構成現在的村衛生所。村衛生所的歸屬性質有些不清不楚,他們也是自成一體,有個當衛生所的地方就行。醫生的住宿沒必要考慮,他們都是村裏人,就住自己家了。
供銷社的經濟實力強一些,以前供銷係統日子過的紅紅火火,駐村供銷社主任比大隊書記還威風。有自己獨立的經營場所和職工宿舍。現在他們沒落了,職工也不多,供銷社住村的職工隻有兩三個人,他們自己有公共房產,吃住問題他們自己就解決了。
村小學就麻煩了,祁官營這樣的大村委會,集中設立一所村小學。剛開始設立在一所宗堂和旁邊的一座廟裏。祁景燾上小學那會兒,大隊上籌資在村子後山坡腳那片空地建蓋了十六間平房當教室,平整出一大塊空地當體育場,將村小學搬遷到哪裏。祁景燾上小學那些年,有五個年級,10個班級,加上2個附設初中班。
村支書和村委會主任這個級別的村幹部,說他們是官吧?他們不享受什麽國家幹部正規編製待遇,他們並不是什麽正式的官。更特殊的是,好多地方的那些威信高、手腕強的村支書或者村主任如同終身製,幹到年老體衰才不得不退下來,還能自己指定接班人,把村支書,村主任這個職務當作可以私下相授職務的大有人在。
無他,一方麵是村支書和村主任這種幹部升無可升,不可能升到鄉鎮或者更高級別,真成正為國家在編幹部。正常情況下他們沒什麽更高的政治前途可言,他們也沒什麽退休待遇,沒什麽退休的說法和退休工資可以領。不當村幹部了,退下來了,繼續當他們的農民,身份沒什麽改變,真不是什麽官。
說他們不是官吧?他們確確實實是一級政權機構的主腦人物,主政一方。他們掌握著編製完整的最基層行政機構,管理著數量龐大的村民,還有大量的山林土地和生產物資。在他們手裏掌握著大批村民的前途命運,甚至可以決定一個人,一個家庭的興衰。在某些特殊情況下,真弄的一個家庭家破人亡,背井離鄉不在話下,而且,他們還真不需要承擔什麽法律責任。誰敢說他們不是官?
而且,村集體這個級別的經濟體非常特殊,貌似有監督體係存在,卻真沒什麽強有力的上級部能夠實際管理他們,監控他們。特別是包產到戶之後,村集體的作用貌似削弱了,但是村集體並非一窮二白,掌握在村集體手裏的公共山林土地池塘等資源不在少數,創辦的鄉鎮企業也掌握在村集體手裏,拿捏在村幹部手心裏,控製力比村集體那會兒更強,更沒有監督。
農民依靠分配到自己手裏的土地過活,並且承擔各種稅費提留,村集體兩級機構,村委會和生產隊(有些地方叫村小組)手裏那些生產資源可不會去承擔各種稅費提留,都已經分攤到村民頭上去了。村民承包經營,都是有承包費用的。那些經濟體如何管理?這些似乎就是村支書領導的那麽幾個人說了算,村民們的知情權最多年底通報個盈虧賬目而已。
村民不知道村委會如何掙錢花錢,村委會也不見得就願意公開什麽賬目,公開了也不見得是真正的那本賬目。公開給村民又怎麽樣?那些花出去的錢合不合理,該不該花?還不是那麽幾個人說了算。
村民散沙一樣,怎麽和機構健全的村委會玩?找懂行的機構來管理也不可能,村委會是村民自治機構,可不是什麽國家政-府機關單位,誰來管理?那些上級部門誰來監督管理似乎都不合適,似乎都插不上手。
遠就不說了,還是說眼前。祁官營的政權交接過程中有沒有什麽貓膩,有沒有什麽幕後交易?這些事情祁景燾接觸不到的,他現在的身份也不會過分去關注村子裏那些事兒。不過村小學教師宿舍改變,之後無人著手處理這個事還真是在那個特殊時期產生的,祁景宏和他老爸權利交接的空擋期間。祁景宏的話語中多次提到這點。
“什麽原因?我們祁官營,怎麽說也是滇中第一大村,離州城也不算太遠,交通也非常方便,又不是什麽窮山惡水的地方,怎麽會留不住那些骨幹老師?”祁景燾不解地問道。
“還不是村委會沒錢鬧得。多少年了,那些公辦教師的宿舍一直沒給人家解決。他們原來還可以住在土改時期,村委會收迴的那所我們祁家長房那所豪門大宅子裏麵。那所大宅子你知道,裏麵寬敞舒適,房間也足夠多。村小學那麽幾個教師安排在哪所大宅子居住綽綽有餘。每個教師至少有樓上樓下兩間耳房當宿舍。有家庭那些教師安排他們住主樓,每家安排四個房間還綽綽有餘。
當初建設學校園區的時候,小學教師住的好好的,根本就不需要考慮教師宿舍的事情。小學校園裏隻建了教室,教師辦公室,操場等設施,根本就沒考慮過教師宿舍的安排問題。
本來住的好好的,那些年國家落實政策,有些房產需要歸還原房主。自從那所大宅子退還給原房主的後人之後,那些公辦教師就沒個合適的地方來安排他們的住宿。
實在沒辦法,村委會劃撥了2萬塊錢,讓學校自己將那幾間空閑出來,用來堆雜物的老教室用木板之類的建材進行一番隔離改造,改造出十八間小單間作為臨時教師宿舍。讓那些老師將就著著一段時間,計劃等找到其他合適的地方再搬。
村子裏的情況你也知道,那裏還騰得出合適的房子用來安排那麽多老師居住?後來,村委會就與小學校商議新建教師宿舍,村委會出部分錢,在村子裏攤派部分教育建設費,小學校去上級教育部門申請部分建設經費。這樣湊合一下,在學校裏麵建蓋一些教師宿舍更方便些,一次性解決問題了。
後來的事就囉嗦了,不是村委會沒拿出錢,就是小學校沒申請到費用。嗬嗬,雙方一扯皮,就拖下來了,一拖就是幾年,直到現在依然解決不了這個問題。
那些老師一直住在那些臨時宿舍裏麵,單身教師還能將就將就。那些有家庭的教師就麻煩了,那麽點地方怎麽居住?……”
祁景宏不鹹不淡的講述著村小學教師宿舍的來龍去脈,好像這件事情與他這位村支書無關似得,就這麽平靜地給祁景燾講述著說著村小學的事。
這些情況,那天去村小學的時候,尹老師也和祁景燾聊過,和祁景宏說的差不多。問題的原因就是村委會一直說沒錢,而村小學申請的經費最多是校舍維修費,杯水車薪不頂事。隻好讓那些村小學的公辦教師將就將就,結果將就了差不多十來年,村小學那些老師的宿舍還沒解決。那些小學老師依然將就著,住在那些臨時宿舍裏麵,把那些受不了煎熬的公辦教師將就跑了。
堅持下來這幾位,也是家在五區壩子的幾位公辦教師。他們的老家離祁官營不遠,可以如同村子裏那些民辦教師一樣迴家去住。學校給他們的宿舍,隻能是當作臨時休息的宿舍使用,可以將就一下也就堅持下來了。
滇中農村裏麵,村委會一級機構,一般都設有村小學校,衛生所,供銷社這三個常駐單位。
祁官營衛生所裏麵的醫生(大部分農村衛生所沒有護士這種說法,醫生護士一把抓),這些年來基本上就是村子裏那四五位赤腳醫生擔綱。這幾年有些赤腳醫生退出來了,其他幾位類似承包了村衛生所。幾位老赤腳醫生,加上幾個他們幾家的子女培訓後在衛生所幫忙構成現在的村衛生所。村衛生所的歸屬性質有些不清不楚,他們也是自成一體,有個當衛生所的地方就行。醫生的住宿沒必要考慮,他們都是村裏人,就住自己家了。
供銷社的經濟實力強一些,以前供銷係統日子過的紅紅火火,駐村供銷社主任比大隊書記還威風。有自己獨立的經營場所和職工宿舍。現在他們沒落了,職工也不多,供銷社住村的職工隻有兩三個人,他們自己有公共房產,吃住問題他們自己就解決了。
村小學就麻煩了,祁官營這樣的大村委會,集中設立一所村小學。剛開始設立在一所宗堂和旁邊的一座廟裏。祁景燾上小學那會兒,大隊上籌資在村子後山坡腳那片空地建蓋了十六間平房當教室,平整出一大塊空地當體育場,將村小學搬遷到哪裏。祁景燾上小學那些年,有五個年級,10個班級,加上2個附設初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