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衍嘿嘿一笑。眾位賓客雖心下豔羨嫉妒有之,不過也都是玩笑而已,此刻倒是並未放在心上。
誰曾料到鎮國公生辰過後,那魯國公蔣誌家去以後,果然憋了一本所謂的《蔣家兵書》出來,又拿著原稿尋到薛衍麵前,逼著薛衍用活字印刷術刻印了一千份出來,贈與諸位親朋好友,乃至同僚下屬。
薛衍無法,隻得應了魯國公的請求,將這份《蔣家兵書》送到工部,用活字印刷術刻印了,再交與魯國公。原本以為這樣就能打發了蔣誌換個清靜。豈料蔣誌的這份兵書非但沒能為他換來安靜日子,反而成為接下來麻煩開頭的□□——
上迴且說到著書立傳,對於文人來說是無法抗拒的榮耀。當初薛衍以《魏公手紮》為賀禮,慶祝鎮國公生辰,諸位大臣看在眼中,雖然豔羨,卻還沒想到什麽。此後見魯國公蔣誌這麽個不通文墨的粗人都能舔著臉寫本《蔣家兵書》。眾人都有些坐不住了。但是礙於顏麵,又不好親自出頭說要著書立傳什麽的。
於是便明示暗示的,早有各家子弟拿了長輩們年輕時候寫過的詩詞文章來,請薛衍幫忙撰寫成集。伺候更有各家官宦的心腹屬下拿了上峰的手稿過來央求薛衍,以期討好上峰……
當然了,礙於薛衍的身份,能夠求到他跟前兒的自然也都是公侯之家,朝廷的中流砥柱。換句話說,這些人求到頭上,可是不好推辭的。
薛衍無法,總不能推了這個留那個。既然不好厚此薄彼,隻能一股腦的接了下來。
還好薛衍這會子的心態好——反正受苦受累加班加點的是工部官員,他隻不過是做個中人,就能得此空人情。也是好的。
直到最後,連永安帝和太上皇也坐不住了。紛紛召薛衍入宮,吞吞吐吐的提及了自己也有著書立傳的意思,甚至拉了衛國公作陪。就連魏皇後也都扭扭尼恩的表達了自己想要寫一本《女則》教化大褚閨閣女子的心願,而平陽長公主也躍躍欲試的想要撰寫一本《女子兵法》時,薛衍這才傻眼了。
不過轉過念來薛衍又想明白了,不覺開口問道:“陛下與皇後娘娘想要著書立說,自然是極好的。不過為什麽要找我?”
永安帝與魏皇後相視一笑,因說道:“自然是想衍兒幫忙——”
說到這裏,這兩位帝國最尊貴的夫妻也醒過味來了。是啊,為什麽要找薛衍,寫完了直接叫工部刻印出來不就完了麽?幹什麽要找到薛衍頭上呢?
永安帝與魏皇後麵麵相覷,最終隻得把原因推到“思維定式”上。
當然,這會子的大褚還沒有“思維定式”這麽個詞兒,因而永安帝和魏皇後隻能感慨自己也“人雲亦雲”了一把。
不過這個時候的薛衍卻顧不上帝後的這一番感慨了。他正焦頭爛額的應對自打從太極宮遷宮別居後,日子便愈發清閑,人也愈發想一出是一出的太上皇。
因為太上皇將薛衍召入興慶宮,直說他也想著一本書,而且想著一本古往今來,從來沒有人寫過的一本書。隻是暫且還沒想到該寫什麽,所以命薛衍這個“鬼滑頭”給出幾個好主意來。
薛衍想都沒想,直接便道:“那便出一本太上皇的自傳罷。”
太上皇也想都沒想,直接否道:“蓋棺定論,自有史家憑說。我懶得自吹自擂。”
薛衍:“……”
然後又道:“太上皇自晉陽起兵,一路直搗黃龍入長安。必定熟知天下各州的風景。不如寫一本堪輿誌罷?”
太上皇又搖頭,笑眯眯道:“我老了,年輕時候經曆的那些,都記不住了。何況當初形勢那樣緊迫,我保命還來不及,哪裏還有心思觀風望景的。”
麵對薛衍不以為然的小模樣,太上皇又唏噓長歎道:“何況當年大郎四郎他們都在,我一想到他們……”
薛衍聞言,立即敗退。忙說道:“那就再換別的罷。”
好不容易叫太上皇與陛下冰釋前嫌。倘若執意叫太上皇寫《迴憶錄》,再勾起太上皇的傷心往事來,真要出了什麽差錯薛衍可擔負不了這個責任。
太上皇眼見薛衍如此說,登時笑眯眯的接口道:“那就勞煩衍兒想法子罷。我老了,實在沒什麽新意兒了。”
薛衍:“……”
背負著太上皇給的重任,薛衍出宮迴至衛國公府。隻見平日裏都在內堂等他閑話兒的衛國公和平陽長公主都泡在內書房裏,認認真真的查閱資料,撰寫文章。
薛衍不覺納悶了,怎麽一夕間,所有人都跟瘋了似的。不過是一本書而已。
不過當著衛國公和平陽長公主的麵兒,薛衍倒是沒提這個話茬,隻說了太上皇召他入宮的事兒,然後走上案前,拿起薛績寫的幾頁字看了看,因笑道:“阿耶寫的都是什麽,我竟看不懂。”
衛國公聞言,因笑道:“虧你還在國子監念了那麽長時間的書,連兵書都不認得。”
薛衍便笑道:“不知者不罪嘛。況且阿耶寫兵書,就該以簡明扼要,由淺入深為要。怎麽寫的雲山霧繞的。要知道大褚的軍戶能有多少讀書識字的。阿耶寫的這麽高深,連我都看不懂,何況那些軍戶。”
平陽長公主在一旁聽到了,不覺笑道:“傻孩子,你阿耶寫兵書,當然不是給那些個目不識丁的軍戶看的。”
薛衍聞言,更是撇嘴,不讚同的搖了搖頭。
衛國公見狀,便笑問道:“你有甚麽想說的,不妨說來聽聽。“
薛衍便笑道:“自古以來,名將撰寫兵法,都喜歡言簡意賅。所以到了後人學習兵法時,總會覺得高深晦澀,難以明白。我卻覺得,既然是寫兵書,那就不該說那些空話大道理,而是應該多舉實例,多用詳實的數據以佐證。否則便容易出現趙拓那種紙上談兵的。又如那些從來不上戰場的文人,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就算他們熟讀兵書,真正到了戰場上,也未必能比得上一個從沙場上活下來的老兵油子知道的多。所以這些兵書合該叫那些軍戶也讀一讀。這樣一來,他們便能‘理論聯係實戰’,興許來日也能成將軍呢。”
這話雖淺顯,意思卻是有的。平陽長公主聞言,不覺笑道:“你的想法倒是好的。不過軍戶向來貧寒,怎麽可能讀得起書。別說是軍戶了,現如今大褚立國十多年,兩代陛下勵精圖治,年景比起前朝也算是好的。真正能讀得起書的又有多少?你這話也太強人所難。”
薛衍便笑道:“倘若真有意,又能有多難?比如朝中如今有國子監,各府州也都府學、州學、縣學,甚至還有各家的家塾等,這些都是學習儒家經典的。那麽必須為什麽就不能成立軍學?叫有習武天賦的人考進去讀書,學成之後為國殺敵,也可以叫那些在軍中立國功的將士們入學讀書,一是識字,二是熟讀兵法。豈不是兩全其美?”
衛國公與平陽長公主聞言一愣。薛衍不過是信口一說,因又道:“還可以請那些曆經沙場的將軍們入軍學教書,也免得那些叔伯們成日念叨著後繼無人,又恐來日兵法失傳,家族落寞。陛下也可以多見見軍中的基層將領們。正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現如今大褚朝乃是兵知將,將知兵。此乃因國力昌盛,外敵臥虎榻之側。倘若有一日外敵盡退——”
薛衍說到這裏,戛然而止。因為下麵要說的便涉及到皇權與軍權了。大褚施行府兵製,因而掌控兵權的將軍刺史們權柄甚大,薛衍可不想一句無心之舉,惹得許多人嫌疑。
不過聰慧如衛國公及平陽長公主者,自然可以從薛衍的隻言片語中窺其真意。夫妻兩麵麵相覷,看著就跟貓咬了舌頭似的閉口不言的薛衍,不動聲色地笑問道:“外敵盡退後,又能怎麽樣?”
“沒怎麽樣啊?”薛衍企圖裝傻。不過看著心如明鏡的衛國公和平陽長公主,又哂笑道:“大褚周邊強敵環繞,想要徹底擊敗這些強敵,恐怕沒個十年二十年也是不成的。我現在想的太多,都是無用。”
“有備無患而已。何況我們一家人關起門來說話,不過是想到哪裏說到哪裏罷了。難不成還有人會透露出去不成?”
薛衍聽著父親的話,也是一笑。索性盤腿坐在書房內,笑著將後世軍、校的條條框框說了出來。末了又笑道:“不過是我這幾天在國子監念書,閑來無事胡思亂想罷了。阿耶阿娘可別當真。”
衛國公與平陽長公主相視一笑,開口向薛衍道:“這個我們心中有數,不與你相幹。”
薛衍:“……”
迴過神來,又向父母討教該如何給太上皇出主意。豈料衛國公和平陽長公主卻是一推二六五,根本懶得理會薛衍的煩難,直笑道:“你自己惹的麻煩,自己想辦法解決。左右我跟你阿耶是沒什麽新意兒的。”
薛衍瞠目結舌的看著父母二人,不知該如何是好。
當下且言不著薛衍如何挖肚搜腸的出主意,隻說自《國子監辯論報》在長安城火速風靡之後,便有人看中了這一塊的商機,甚至想方設法托人求情的親自找到薛衍的頭上,想花錢在上頭打個宣傳——
最先來找薛衍的卻是京中最負盛名的徽州墨齋,眾所周知,筆墨紙硯中最出類拔萃的莫過於端硯徽墨宣紙湖筆……而徽州墨齋雖然僅占了個徽字,實則齋中所殖之物已經囊括了這些筆墨紙硯中的精髓。隻不過因這墨齋的東家是徽州人,所以才以此為名罷了。
又因這家墨齋的筆墨貨真價實,童叟無欺,且價格公道,因而頗得京中學子們的喜歡,時常來此購買所需之物。
不過其日常銷量也就僅此而已了。畢竟筆墨紙硯這些東西,實乃讀書人所需尋常之物。你家有好的,我家也有好的,不過是貨多貨少罷了。至於價格,充其量也不過是便宜個十文八文的。畢竟東西質量在哪裏,再便宜也便宜不到哪裏去。
這種情況就跟後世滿大街的便利店所麵臨的情況差不多。
可是在《國子監辯論報》一夕間彌天蓋地,致使“長安紙貴”後,徽州墨齋的少東家卻敏銳的覺察出了其中的商機,因而求到了他背後靠山的頭上,期望靠山能跟薛衍說一句話。
直到此時,薛衍才知道原來徽州墨齋的幕後靠山便是已故的皇太後——當今陛下的嫡母——孝慈太後的親弟弟,安國公杜長德。
而薛衍對那位徽州墨齋少東家提出的可以花大價錢在《國子監辯論報》的版麵上留出一小塊地方,用以宣傳自家墨齋的提議——更是有一種看到了同為穿越者的錯覺。
不過事實證明,錯覺果然是錯覺,但古人的智慧卻是不容置疑的。誰說土著就不能敏銳的發覺商機。遙想當年,呂不韋奇貨可居,範蠡散盡家財,多少大商賈談笑間左右一國朝政……話說多了,不過大褚的這些商人也都不是白給的。
作為一名曆史係畢業的劇組道具師,尤其屬性還有那麽一點點宅,其實薛衍對討價還價商業談判這塊技能點的並不亮,不過好在薛衍的身份貴重——畢竟是衛國公與平陽長公主唯一的兒子,且簡在帝心深受兩代帝王的信任。最重要的是徽州墨齋的少東家作為第一個吃螃蟹跟薛衍接觸的人,其實他除了想要在辯論報長開拓一下自家墨齋的銷路外,還抱著與薛衍結交的打算。
所以接下來的談判過程就更簡單了。一個不甚在意,一個壓根不敢多占便宜,於是《國子監辯論報》的第一份外快收益相當的豐厚。而薛衍投桃報李,也答應在未來一年內,相同行業的廣告版塊隻給徽州墨齋留著——
說到這裏,薛衍少不得又給這位徽州墨齋的少東家解釋了一下何謂廣告,引來那位少東家的好一陣稱讚。
而在這位少東家走後,在第二天《國子監辯論報》出刊後,長安城各行各業的商賈們看到了這份廣告的實效後,不覺咬牙切齒,一麵暗恨自己的腦袋不夠靈光,竟然叫徽州墨齋的小子占了頭尖兒,一麵蜂擁至國子監和衛國公府。
好在薛衍在送走那位徽州墨齋的少東家後,早已料敵在先。當下把事情三下五除二的推給國子監的幾位同窗和衛國公府的大管家之後,自己則一身輕鬆的跑到興慶宮給太上皇請安。
順便跟太上皇嘚瑟一下自己苦思冥想許久才想出來的,絕對堪稱歌功頌德厚顏無恥的好主意——
作者有話要說:
☆、第59章
到達興慶宮之後,薛衍本來是想跟太上皇嘚瑟一下自己的好主意,不過後來想了想,這種堪稱厚顏無恥的主意還是辦完了直接拿出成品來的好,這樣辦事的人不尷尬,等成果的人也不會尷尬。
這麽一想,薛衍立刻改了主意,隻同太上皇寒暄了幾句,便打道迴府了。
彼時永安帝和諸位臣工正忙著預備大軍出征的糧草後勤準備。衛國公薛績身為兵部尚書,又是掌管此次出征之二十萬大軍的兵馬大元帥,忙的堪稱腳不沾地。平陽長公主雖為女眷之流,但她手底下掌管七萬兵馬,也不能作壁上觀。
所以薛衍迴到衛國公府的時候,家裏都沒有人——都在太極宮談事呢。
薛衍有些鬱悶的吃了些點心茶水,便迴書房鼓搗自己的拍馬屁大計——
他要仿照後世的一部電視劇《康熙微服私訪記》那樣,也給太上皇寫一本章迴體的小說——名字就叫做《龍遊天下》罷。
著書立傳,對於大褚的文人墨客而言,是一件非常神聖且不容易的事情。粗狂魯莽如魯國公蔣悍者,在寫書之前都搜集了很多詳實的資料,來充實自己的一家之言。生恐一個不到,貽笑大方。
不過對於曆史學畢業的編劇薛衍來說,他日常的工作除了按照導演和投資方的要求寫劇本且不斷的改劇本之外,也就喜歡在某些原創網站上寫一些輕輕鬆鬆的架空小說。前者是為了糊口,後者是為了興趣,就算家學淵源,致使他的作品相對認真考據了一些,但本質上仍舊脫不開“養家糊口”這麽一個圈子。
所以對於薛衍來說,為了達到某種哄人的目的而寫小說,簡直就是駕輕就熟,再沒比他更容易的事情了。
而他之所以選擇寫一部類似《微服私訪記》的章迴體小說,目的則清晰明了——
一則是為了歌功頌德,這也是太上皇的潛在之意。二則是為了避開顯德六年的那一場禍事——相信大褚朝的君臣上下,沒一個希望這件事情總被提起的。薛衍倘或是按照常理寫一部聖人的傳記,必然繞不開此事,鬧到最後大家都不開心,豈不是不美?
而寫一部以太上皇為原型的,探險獵奇類的小說則不同。雖然小說中也把太上皇描寫的非常英明神武,乃至破案如神。可那些東西憑白哄哄百姓也就得了,真要是考據起來,朝中大臣們自然明白其中真假。
這麽一來倒是還有一個好處——既然明知其假,永安帝看了以後,也不會擔憂把太上皇寫的太英明神武了會影響到他的地位和權勢。相對而言能消弭一些潛在的不安定因素。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藝術形象的再加工雖然不能代替原主的曆史形象。但是藝術形象絕對可以影響到後人對於前任的看法。
舉一個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陳世美了。明明是一個為官清廉,剛正不阿的好官,結果被小說話本黑成什麽樣兒了?
所以薛衍目下想要做的,就是撰寫這麽一部歌功頌德的章迴體小說,其中融合太上皇年輕時的事跡和一些明顯瞎掰的成分,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隻要故事的可讀性高,其他的東西稍微牽強些也無所謂。
話雖這麽說,隻是大褚的曆史環境和律法諸項終究跟後世的清朝不一樣,所以薛衍在開篇之前,也頗為認真的閱讀了太上皇的《起居注》以及大褚律。等到最基本的資料掌握的差不多了,方才開始動筆。
而這個時候,大褚後勤方麵的工作終於預備妥當,永安帝特選了一個黃道吉日,命大軍開拔了——不得不說的一件事,早在大軍開拔之前,遠在幽州的顏鈞集已經帶領著幽州大營的將士們同突厥方麵大大小小共起了不下於十次的摩擦。其中有的是突厥大軍南下大抽風,有的是顏鈞集帶軍主動出擊。等到朝廷的軍隊感到邊境的時候,這兩軍人馬已經打的頗有火氣了。
不過戰場上的事情薛衍並不能得知。目下說的還是寫小說這麽一件事。
薛衍寫的第一則故事叫做《遊龍戲鳳》,是說年輕時候還沒起兵的□□,某次外出遊學,到了一個名叫薊縣的地方。這薊縣不大,卻專出美人。其中最有名氣的,便是當地鳳仙樓的老板小鳳仙。那小鳳仙不但人長的花容月貌,閉月羞花,廚藝也好,一道自創的紅燜羊排做的那叫一個香——
寫到這裏,薛衍還不吝筆墨,特地詳詳細細的寫了一下紅燜羊排的做法。寫了一半餓了,又叫家裏的廚子按照他寫的方子照做了一頓紅燜羊排,就著稻米飯吃了幾塊羊肉,方才繼續奮筆疾書。
隻說那小鳳仙不但人長得漂亮,廚藝好,旗下的鳳仙樓也是日進鬥金。於是便吸引了當地縣太爺之子的注意。那縣太爺之子不但看上了小鳳仙的人,還看上了她們家的鳳仙樓。所以便施了一個毒計,陷害鳳仙樓吃死了客人遭了官司,以此威逼小鳳仙委身給他做侍妾。
恰值太上皇遊學到此,便在鳳仙樓住下。聽了這件事,十分義憤。遂打定主意要幫助小鳳仙。
話說這太上皇相貌堂堂,儀表風流,學富五車,才高八鬥,且熟讀律法,胸有韜略。很快就找出了這件案子中的端倪,公堂之上慷慨陳詞辯駁的那縣太爺之子啞口無言,最後惱羞成怒就要以冒犯上官之罪當堂拿下太上皇。
危機之時,隻見太上皇麵色自若,毫不畏怯的告知縣太爺自己的身份——原來他乃是當朝皇帝的外甥,當朝皇後便是他的姑母。如果縣太爺膽敢不顧律法將他羈押,屆時後果自負。
說罷,又拿出了自己的信物。
那縣太爺見狀,當即嚇得屁滾尿流,不但不敢叫衙役拿下太上皇,亦且前倨後恭的奉承起來。隻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太上皇生性耿直,嫉惡如仇,早已搜集了這縣太爺貪贓枉法的證據轉交給朝廷。朝廷接到罪證後,即刻派人查實。鐵證如山之下,這縣太爺和他的兒子都身負枷鎖,鏗鏘入獄。
那小鳳仙感謝太上皇的救命之恩,又見太上皇生的龍質鳳章,日月之表,早已芳心暗許。遂委身太上皇為侍妾。那太上皇得了美人又破案,實在是人財兩得……
且說薛衍寫完了這一個話本之後,又潤色了好幾遍,甚至還很無恥的剽竊了《紅樓夢》中的“滿床笏”用作文章結尾的畫龍點睛。最後還特地叫了家中的樂師譜曲,國子監的同窗們填詞,將話本編成一出戲,又叫一班嗓音清越婉轉會歌舞的女子,練好了才送到興慶宮給太上皇觀看。
話說這一出《遊龍戲鳳》,倘或在後世“閱盡千帆”的觀眾眼中看來,簡直就是集各種天雷狗血惡俗橋段於大成的小白文。可是在戲曲文化都尚屬萌芽階段的大褚來說,這一出戲文簡直就是令人拍案叫絕,驚為天人的好東西。
一群彩衣扮演的小戲們在興慶宮演出了一場後,就連當事人太上皇都看的渾身起雞皮疙瘩。雖然明知薛衍這一出戲編的壓根兒沒有一處實情,但太上皇看的就覺得舒坦——
他不光自己覺得舒坦,甚至在“攆走”了薛衍之後,還邀了顯德一脈的舊臣諸如裴籍等人,也進宮觀看。
裴籍等人在太上皇退居興慶宮,永安帝獨攬大權之後,也頗有眼色的漸漸放下手中的權力。免得在新皇麵前晃悠久了,惹得新皇犯膈應,就算擎王府的潛邸舊臣也暗恨他們老不死,不給騰位置。
誰曾料到鎮國公生辰過後,那魯國公蔣誌家去以後,果然憋了一本所謂的《蔣家兵書》出來,又拿著原稿尋到薛衍麵前,逼著薛衍用活字印刷術刻印了一千份出來,贈與諸位親朋好友,乃至同僚下屬。
薛衍無法,隻得應了魯國公的請求,將這份《蔣家兵書》送到工部,用活字印刷術刻印了,再交與魯國公。原本以為這樣就能打發了蔣誌換個清靜。豈料蔣誌的這份兵書非但沒能為他換來安靜日子,反而成為接下來麻煩開頭的□□——
上迴且說到著書立傳,對於文人來說是無法抗拒的榮耀。當初薛衍以《魏公手紮》為賀禮,慶祝鎮國公生辰,諸位大臣看在眼中,雖然豔羨,卻還沒想到什麽。此後見魯國公蔣誌這麽個不通文墨的粗人都能舔著臉寫本《蔣家兵書》。眾人都有些坐不住了。但是礙於顏麵,又不好親自出頭說要著書立傳什麽的。
於是便明示暗示的,早有各家子弟拿了長輩們年輕時候寫過的詩詞文章來,請薛衍幫忙撰寫成集。伺候更有各家官宦的心腹屬下拿了上峰的手稿過來央求薛衍,以期討好上峰……
當然了,礙於薛衍的身份,能夠求到他跟前兒的自然也都是公侯之家,朝廷的中流砥柱。換句話說,這些人求到頭上,可是不好推辭的。
薛衍無法,總不能推了這個留那個。既然不好厚此薄彼,隻能一股腦的接了下來。
還好薛衍這會子的心態好——反正受苦受累加班加點的是工部官員,他隻不過是做個中人,就能得此空人情。也是好的。
直到最後,連永安帝和太上皇也坐不住了。紛紛召薛衍入宮,吞吞吐吐的提及了自己也有著書立傳的意思,甚至拉了衛國公作陪。就連魏皇後也都扭扭尼恩的表達了自己想要寫一本《女則》教化大褚閨閣女子的心願,而平陽長公主也躍躍欲試的想要撰寫一本《女子兵法》時,薛衍這才傻眼了。
不過轉過念來薛衍又想明白了,不覺開口問道:“陛下與皇後娘娘想要著書立說,自然是極好的。不過為什麽要找我?”
永安帝與魏皇後相視一笑,因說道:“自然是想衍兒幫忙——”
說到這裏,這兩位帝國最尊貴的夫妻也醒過味來了。是啊,為什麽要找薛衍,寫完了直接叫工部刻印出來不就完了麽?幹什麽要找到薛衍頭上呢?
永安帝與魏皇後麵麵相覷,最終隻得把原因推到“思維定式”上。
當然,這會子的大褚還沒有“思維定式”這麽個詞兒,因而永安帝和魏皇後隻能感慨自己也“人雲亦雲”了一把。
不過這個時候的薛衍卻顧不上帝後的這一番感慨了。他正焦頭爛額的應對自打從太極宮遷宮別居後,日子便愈發清閑,人也愈發想一出是一出的太上皇。
因為太上皇將薛衍召入興慶宮,直說他也想著一本書,而且想著一本古往今來,從來沒有人寫過的一本書。隻是暫且還沒想到該寫什麽,所以命薛衍這個“鬼滑頭”給出幾個好主意來。
薛衍想都沒想,直接便道:“那便出一本太上皇的自傳罷。”
太上皇也想都沒想,直接否道:“蓋棺定論,自有史家憑說。我懶得自吹自擂。”
薛衍:“……”
然後又道:“太上皇自晉陽起兵,一路直搗黃龍入長安。必定熟知天下各州的風景。不如寫一本堪輿誌罷?”
太上皇又搖頭,笑眯眯道:“我老了,年輕時候經曆的那些,都記不住了。何況當初形勢那樣緊迫,我保命還來不及,哪裏還有心思觀風望景的。”
麵對薛衍不以為然的小模樣,太上皇又唏噓長歎道:“何況當年大郎四郎他們都在,我一想到他們……”
薛衍聞言,立即敗退。忙說道:“那就再換別的罷。”
好不容易叫太上皇與陛下冰釋前嫌。倘若執意叫太上皇寫《迴憶錄》,再勾起太上皇的傷心往事來,真要出了什麽差錯薛衍可擔負不了這個責任。
太上皇眼見薛衍如此說,登時笑眯眯的接口道:“那就勞煩衍兒想法子罷。我老了,實在沒什麽新意兒了。”
薛衍:“……”
背負著太上皇給的重任,薛衍出宮迴至衛國公府。隻見平日裏都在內堂等他閑話兒的衛國公和平陽長公主都泡在內書房裏,認認真真的查閱資料,撰寫文章。
薛衍不覺納悶了,怎麽一夕間,所有人都跟瘋了似的。不過是一本書而已。
不過當著衛國公和平陽長公主的麵兒,薛衍倒是沒提這個話茬,隻說了太上皇召他入宮的事兒,然後走上案前,拿起薛績寫的幾頁字看了看,因笑道:“阿耶寫的都是什麽,我竟看不懂。”
衛國公聞言,因笑道:“虧你還在國子監念了那麽長時間的書,連兵書都不認得。”
薛衍便笑道:“不知者不罪嘛。況且阿耶寫兵書,就該以簡明扼要,由淺入深為要。怎麽寫的雲山霧繞的。要知道大褚的軍戶能有多少讀書識字的。阿耶寫的這麽高深,連我都看不懂,何況那些軍戶。”
平陽長公主在一旁聽到了,不覺笑道:“傻孩子,你阿耶寫兵書,當然不是給那些個目不識丁的軍戶看的。”
薛衍聞言,更是撇嘴,不讚同的搖了搖頭。
衛國公見狀,便笑問道:“你有甚麽想說的,不妨說來聽聽。“
薛衍便笑道:“自古以來,名將撰寫兵法,都喜歡言簡意賅。所以到了後人學習兵法時,總會覺得高深晦澀,難以明白。我卻覺得,既然是寫兵書,那就不該說那些空話大道理,而是應該多舉實例,多用詳實的數據以佐證。否則便容易出現趙拓那種紙上談兵的。又如那些從來不上戰場的文人,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就算他們熟讀兵書,真正到了戰場上,也未必能比得上一個從沙場上活下來的老兵油子知道的多。所以這些兵書合該叫那些軍戶也讀一讀。這樣一來,他們便能‘理論聯係實戰’,興許來日也能成將軍呢。”
這話雖淺顯,意思卻是有的。平陽長公主聞言,不覺笑道:“你的想法倒是好的。不過軍戶向來貧寒,怎麽可能讀得起書。別說是軍戶了,現如今大褚立國十多年,兩代陛下勵精圖治,年景比起前朝也算是好的。真正能讀得起書的又有多少?你這話也太強人所難。”
薛衍便笑道:“倘若真有意,又能有多難?比如朝中如今有國子監,各府州也都府學、州學、縣學,甚至還有各家的家塾等,這些都是學習儒家經典的。那麽必須為什麽就不能成立軍學?叫有習武天賦的人考進去讀書,學成之後為國殺敵,也可以叫那些在軍中立國功的將士們入學讀書,一是識字,二是熟讀兵法。豈不是兩全其美?”
衛國公與平陽長公主聞言一愣。薛衍不過是信口一說,因又道:“還可以請那些曆經沙場的將軍們入軍學教書,也免得那些叔伯們成日念叨著後繼無人,又恐來日兵法失傳,家族落寞。陛下也可以多見見軍中的基層將領們。正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現如今大褚朝乃是兵知將,將知兵。此乃因國力昌盛,外敵臥虎榻之側。倘若有一日外敵盡退——”
薛衍說到這裏,戛然而止。因為下麵要說的便涉及到皇權與軍權了。大褚施行府兵製,因而掌控兵權的將軍刺史們權柄甚大,薛衍可不想一句無心之舉,惹得許多人嫌疑。
不過聰慧如衛國公及平陽長公主者,自然可以從薛衍的隻言片語中窺其真意。夫妻兩麵麵相覷,看著就跟貓咬了舌頭似的閉口不言的薛衍,不動聲色地笑問道:“外敵盡退後,又能怎麽樣?”
“沒怎麽樣啊?”薛衍企圖裝傻。不過看著心如明鏡的衛國公和平陽長公主,又哂笑道:“大褚周邊強敵環繞,想要徹底擊敗這些強敵,恐怕沒個十年二十年也是不成的。我現在想的太多,都是無用。”
“有備無患而已。何況我們一家人關起門來說話,不過是想到哪裏說到哪裏罷了。難不成還有人會透露出去不成?”
薛衍聽著父親的話,也是一笑。索性盤腿坐在書房內,笑著將後世軍、校的條條框框說了出來。末了又笑道:“不過是我這幾天在國子監念書,閑來無事胡思亂想罷了。阿耶阿娘可別當真。”
衛國公與平陽長公主相視一笑,開口向薛衍道:“這個我們心中有數,不與你相幹。”
薛衍:“……”
迴過神來,又向父母討教該如何給太上皇出主意。豈料衛國公和平陽長公主卻是一推二六五,根本懶得理會薛衍的煩難,直笑道:“你自己惹的麻煩,自己想辦法解決。左右我跟你阿耶是沒什麽新意兒的。”
薛衍瞠目結舌的看著父母二人,不知該如何是好。
當下且言不著薛衍如何挖肚搜腸的出主意,隻說自《國子監辯論報》在長安城火速風靡之後,便有人看中了這一塊的商機,甚至想方設法托人求情的親自找到薛衍的頭上,想花錢在上頭打個宣傳——
最先來找薛衍的卻是京中最負盛名的徽州墨齋,眾所周知,筆墨紙硯中最出類拔萃的莫過於端硯徽墨宣紙湖筆……而徽州墨齋雖然僅占了個徽字,實則齋中所殖之物已經囊括了這些筆墨紙硯中的精髓。隻不過因這墨齋的東家是徽州人,所以才以此為名罷了。
又因這家墨齋的筆墨貨真價實,童叟無欺,且價格公道,因而頗得京中學子們的喜歡,時常來此購買所需之物。
不過其日常銷量也就僅此而已了。畢竟筆墨紙硯這些東西,實乃讀書人所需尋常之物。你家有好的,我家也有好的,不過是貨多貨少罷了。至於價格,充其量也不過是便宜個十文八文的。畢竟東西質量在哪裏,再便宜也便宜不到哪裏去。
這種情況就跟後世滿大街的便利店所麵臨的情況差不多。
可是在《國子監辯論報》一夕間彌天蓋地,致使“長安紙貴”後,徽州墨齋的少東家卻敏銳的覺察出了其中的商機,因而求到了他背後靠山的頭上,期望靠山能跟薛衍說一句話。
直到此時,薛衍才知道原來徽州墨齋的幕後靠山便是已故的皇太後——當今陛下的嫡母——孝慈太後的親弟弟,安國公杜長德。
而薛衍對那位徽州墨齋少東家提出的可以花大價錢在《國子監辯論報》的版麵上留出一小塊地方,用以宣傳自家墨齋的提議——更是有一種看到了同為穿越者的錯覺。
不過事實證明,錯覺果然是錯覺,但古人的智慧卻是不容置疑的。誰說土著就不能敏銳的發覺商機。遙想當年,呂不韋奇貨可居,範蠡散盡家財,多少大商賈談笑間左右一國朝政……話說多了,不過大褚的這些商人也都不是白給的。
作為一名曆史係畢業的劇組道具師,尤其屬性還有那麽一點點宅,其實薛衍對討價還價商業談判這塊技能點的並不亮,不過好在薛衍的身份貴重——畢竟是衛國公與平陽長公主唯一的兒子,且簡在帝心深受兩代帝王的信任。最重要的是徽州墨齋的少東家作為第一個吃螃蟹跟薛衍接觸的人,其實他除了想要在辯論報長開拓一下自家墨齋的銷路外,還抱著與薛衍結交的打算。
所以接下來的談判過程就更簡單了。一個不甚在意,一個壓根不敢多占便宜,於是《國子監辯論報》的第一份外快收益相當的豐厚。而薛衍投桃報李,也答應在未來一年內,相同行業的廣告版塊隻給徽州墨齋留著——
說到這裏,薛衍少不得又給這位徽州墨齋的少東家解釋了一下何謂廣告,引來那位少東家的好一陣稱讚。
而在這位少東家走後,在第二天《國子監辯論報》出刊後,長安城各行各業的商賈們看到了這份廣告的實效後,不覺咬牙切齒,一麵暗恨自己的腦袋不夠靈光,竟然叫徽州墨齋的小子占了頭尖兒,一麵蜂擁至國子監和衛國公府。
好在薛衍在送走那位徽州墨齋的少東家後,早已料敵在先。當下把事情三下五除二的推給國子監的幾位同窗和衛國公府的大管家之後,自己則一身輕鬆的跑到興慶宮給太上皇請安。
順便跟太上皇嘚瑟一下自己苦思冥想許久才想出來的,絕對堪稱歌功頌德厚顏無恥的好主意——
作者有話要說:
☆、第59章
到達興慶宮之後,薛衍本來是想跟太上皇嘚瑟一下自己的好主意,不過後來想了想,這種堪稱厚顏無恥的主意還是辦完了直接拿出成品來的好,這樣辦事的人不尷尬,等成果的人也不會尷尬。
這麽一想,薛衍立刻改了主意,隻同太上皇寒暄了幾句,便打道迴府了。
彼時永安帝和諸位臣工正忙著預備大軍出征的糧草後勤準備。衛國公薛績身為兵部尚書,又是掌管此次出征之二十萬大軍的兵馬大元帥,忙的堪稱腳不沾地。平陽長公主雖為女眷之流,但她手底下掌管七萬兵馬,也不能作壁上觀。
所以薛衍迴到衛國公府的時候,家裏都沒有人——都在太極宮談事呢。
薛衍有些鬱悶的吃了些點心茶水,便迴書房鼓搗自己的拍馬屁大計——
他要仿照後世的一部電視劇《康熙微服私訪記》那樣,也給太上皇寫一本章迴體的小說——名字就叫做《龍遊天下》罷。
著書立傳,對於大褚的文人墨客而言,是一件非常神聖且不容易的事情。粗狂魯莽如魯國公蔣悍者,在寫書之前都搜集了很多詳實的資料,來充實自己的一家之言。生恐一個不到,貽笑大方。
不過對於曆史學畢業的編劇薛衍來說,他日常的工作除了按照導演和投資方的要求寫劇本且不斷的改劇本之外,也就喜歡在某些原創網站上寫一些輕輕鬆鬆的架空小說。前者是為了糊口,後者是為了興趣,就算家學淵源,致使他的作品相對認真考據了一些,但本質上仍舊脫不開“養家糊口”這麽一個圈子。
所以對於薛衍來說,為了達到某種哄人的目的而寫小說,簡直就是駕輕就熟,再沒比他更容易的事情了。
而他之所以選擇寫一部類似《微服私訪記》的章迴體小說,目的則清晰明了——
一則是為了歌功頌德,這也是太上皇的潛在之意。二則是為了避開顯德六年的那一場禍事——相信大褚朝的君臣上下,沒一個希望這件事情總被提起的。薛衍倘或是按照常理寫一部聖人的傳記,必然繞不開此事,鬧到最後大家都不開心,豈不是不美?
而寫一部以太上皇為原型的,探險獵奇類的小說則不同。雖然小說中也把太上皇描寫的非常英明神武,乃至破案如神。可那些東西憑白哄哄百姓也就得了,真要是考據起來,朝中大臣們自然明白其中真假。
這麽一來倒是還有一個好處——既然明知其假,永安帝看了以後,也不會擔憂把太上皇寫的太英明神武了會影響到他的地位和權勢。相對而言能消弭一些潛在的不安定因素。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藝術形象的再加工雖然不能代替原主的曆史形象。但是藝術形象絕對可以影響到後人對於前任的看法。
舉一個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陳世美了。明明是一個為官清廉,剛正不阿的好官,結果被小說話本黑成什麽樣兒了?
所以薛衍目下想要做的,就是撰寫這麽一部歌功頌德的章迴體小說,其中融合太上皇年輕時的事跡和一些明顯瞎掰的成分,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隻要故事的可讀性高,其他的東西稍微牽強些也無所謂。
話雖這麽說,隻是大褚的曆史環境和律法諸項終究跟後世的清朝不一樣,所以薛衍在開篇之前,也頗為認真的閱讀了太上皇的《起居注》以及大褚律。等到最基本的資料掌握的差不多了,方才開始動筆。
而這個時候,大褚後勤方麵的工作終於預備妥當,永安帝特選了一個黃道吉日,命大軍開拔了——不得不說的一件事,早在大軍開拔之前,遠在幽州的顏鈞集已經帶領著幽州大營的將士們同突厥方麵大大小小共起了不下於十次的摩擦。其中有的是突厥大軍南下大抽風,有的是顏鈞集帶軍主動出擊。等到朝廷的軍隊感到邊境的時候,這兩軍人馬已經打的頗有火氣了。
不過戰場上的事情薛衍並不能得知。目下說的還是寫小說這麽一件事。
薛衍寫的第一則故事叫做《遊龍戲鳳》,是說年輕時候還沒起兵的□□,某次外出遊學,到了一個名叫薊縣的地方。這薊縣不大,卻專出美人。其中最有名氣的,便是當地鳳仙樓的老板小鳳仙。那小鳳仙不但人長的花容月貌,閉月羞花,廚藝也好,一道自創的紅燜羊排做的那叫一個香——
寫到這裏,薛衍還不吝筆墨,特地詳詳細細的寫了一下紅燜羊排的做法。寫了一半餓了,又叫家裏的廚子按照他寫的方子照做了一頓紅燜羊排,就著稻米飯吃了幾塊羊肉,方才繼續奮筆疾書。
隻說那小鳳仙不但人長得漂亮,廚藝好,旗下的鳳仙樓也是日進鬥金。於是便吸引了當地縣太爺之子的注意。那縣太爺之子不但看上了小鳳仙的人,還看上了她們家的鳳仙樓。所以便施了一個毒計,陷害鳳仙樓吃死了客人遭了官司,以此威逼小鳳仙委身給他做侍妾。
恰值太上皇遊學到此,便在鳳仙樓住下。聽了這件事,十分義憤。遂打定主意要幫助小鳳仙。
話說這太上皇相貌堂堂,儀表風流,學富五車,才高八鬥,且熟讀律法,胸有韜略。很快就找出了這件案子中的端倪,公堂之上慷慨陳詞辯駁的那縣太爺之子啞口無言,最後惱羞成怒就要以冒犯上官之罪當堂拿下太上皇。
危機之時,隻見太上皇麵色自若,毫不畏怯的告知縣太爺自己的身份——原來他乃是當朝皇帝的外甥,當朝皇後便是他的姑母。如果縣太爺膽敢不顧律法將他羈押,屆時後果自負。
說罷,又拿出了自己的信物。
那縣太爺見狀,當即嚇得屁滾尿流,不但不敢叫衙役拿下太上皇,亦且前倨後恭的奉承起來。隻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太上皇生性耿直,嫉惡如仇,早已搜集了這縣太爺貪贓枉法的證據轉交給朝廷。朝廷接到罪證後,即刻派人查實。鐵證如山之下,這縣太爺和他的兒子都身負枷鎖,鏗鏘入獄。
那小鳳仙感謝太上皇的救命之恩,又見太上皇生的龍質鳳章,日月之表,早已芳心暗許。遂委身太上皇為侍妾。那太上皇得了美人又破案,實在是人財兩得……
且說薛衍寫完了這一個話本之後,又潤色了好幾遍,甚至還很無恥的剽竊了《紅樓夢》中的“滿床笏”用作文章結尾的畫龍點睛。最後還特地叫了家中的樂師譜曲,國子監的同窗們填詞,將話本編成一出戲,又叫一班嗓音清越婉轉會歌舞的女子,練好了才送到興慶宮給太上皇觀看。
話說這一出《遊龍戲鳳》,倘或在後世“閱盡千帆”的觀眾眼中看來,簡直就是集各種天雷狗血惡俗橋段於大成的小白文。可是在戲曲文化都尚屬萌芽階段的大褚來說,這一出戲文簡直就是令人拍案叫絕,驚為天人的好東西。
一群彩衣扮演的小戲們在興慶宮演出了一場後,就連當事人太上皇都看的渾身起雞皮疙瘩。雖然明知薛衍這一出戲編的壓根兒沒有一處實情,但太上皇看的就覺得舒坦——
他不光自己覺得舒坦,甚至在“攆走”了薛衍之後,還邀了顯德一脈的舊臣諸如裴籍等人,也進宮觀看。
裴籍等人在太上皇退居興慶宮,永安帝獨攬大權之後,也頗有眼色的漸漸放下手中的權力。免得在新皇麵前晃悠久了,惹得新皇犯膈應,就算擎王府的潛邸舊臣也暗恨他們老不死,不給騰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