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驚魂未定,驚得大叫一聲,麵如土色,渾身瑟瑟發抖。許褚在他耳邊大叫一聲:“丞相休驚!許褚在此,有何懼哉?!”
曹操猛地醒悟,他在馬上環顧四周,突然大笑起來:“當真可笑!吾有三千戰將、數十萬雄兵,更有虎侯拱立左右,那張飛就算勇武無敵,又能奈我何?”
說話間口氣一轉:“不過,那張飛一勇之夫倒並不可怕,怕隻怕他身後那個詭計多端的孔明!難道諸位沒有看到方才張飛身後的樹林之中煙塵四起嗎?若無伏兵,何至如此?傳令下去,大隊人馬在此暫歇,命哨馬即刻趕赴當陽橋探明究竟,即刻報我知道!”
過不多時,探馬迴報:當陽橋已經完全被張飛拆除,河邊靜悄悄空無一人,顯然是早已走得遠了。
曹操一聽,突然又是一陣大笑:“這張翼德一勇之夫,果然有勇無謀!此橋一拆,顯見得是對自己的實力毫無信心!那孔明自命神機妙算,卻還是有這些細微之處的紕漏不能算到!我手下數十萬大軍,攘袖連雲,揮鞭斷流,這區區一座橋梁豈能難得住我?傳令下去,前鋒部隊即刻在河上架起十座橋梁,供大隊人馬渡河!今日一戰,不能生擒劉備,誓不迴還!”
身邊眾將轟然答應,一個個翻身上馬,各自帶領部下爭先恐後複又向當陽方向而來。
果不其然,不過半柱香時間,十座橋梁已經在河上架好,曹操手一揮,數十萬大軍全速開進,不多時便越過小河,向著劉備逃走的方向銜尾急追而去。
那邊劉備剛剛從趙雲手上接過兒子,立刻便往地上一扔,嘴裏大叫道:“隻為汝一黃口孺子,竟差點折損我一員上將!”
本就有些羞愧無地的趙雲此時更加惶恐,他連忙上前將阿鬥抱起,跪在地上對劉備低頭謝罪:“主公,末將保護主母失利,本已百死莫贖,能將少主救出,也隻是稍贖前衍而已!主公這般做,若是少主有一點點損傷,就算趙雲死一萬次,也難以挽迴!”
劉備伸手將趙雲扶起,眼中含淚:“備何幸?得子龍如此忠義!”
趙雲也是眼圈發紅:“子龍何幸?得主公如此厚愛?!”
兩人四目對視,刹那間心意相通。也正是從此刻開始,趙雲對劉備完全變得死心塌地,窮其一生,再也沒有動搖過對劉備的忠義之心。
就在兩人惺惺相惜之際,突聽遠處馬蹄聲響處,張飛帶領部下如一陣風般疾馳而至。他跳下馬上前對劉備施禮,然後將自己一喝退敵之事說了一遍,當說到最後他令人拆除當陽橋的時候,劉備突然一拍雙手:“三弟,你前邊一直做得很好,隻這最後一步錯了!”
張飛不解:“這卻是為何?”
劉備道:“賢弟你想,那曹操多疑,他退去之後,必定會派探馬迴來打探。若是你不拆小橋,曹操必定以為咱們在路上藏有伏兵,也許就此退去也未可知,但你拆了小橋,這卻正好暴露了咱們實力不濟的真相!曹操去而複來之時不遠矣!眾位莫辭辛勞,即刻上路,趕到前邊,看能否與二弟他們會合!”
眾人聽了,這才恍然大悟,張飛有些不好意思地搓搓雙手,一張黝黑的麵皮竟破天荒地有些發起紅來。
劉備也不去說他,隻管指揮眾人離開樹林,上路便走。
然而劉備的反應雖說不可謂不快,但他此時仍舊攜帶了大量行走艱難的新野百姓,行軍速度極為緩慢。再加上那曹操一代梟雄,稱得上是一位雄才大略的軍事天才,雖然一時間被張飛之威加上阿醜的道法所迷惑驚嚇,但他一旦清醒過來之後,其應變之能,當真是罕有其匹。劉備他們剛剛上路不久,曹操的大軍已經從後追來,煙塵四起中,蹄聲震耳,腳下的大地也隨之劇烈地顫抖起來。
前方已近江邊。
在眾多猛將的簇擁之下,曹操居於大隊人馬前鋒,一路揮兵急追,眼看著前方已經漸漸出現了劉備等人以及那些扶老攜幼、推車挑擔的新野百姓,卻見山路一轉,那些人突然消失不見。
曹操心中驚疑,卻又不甘就此退去,連忙指揮軍馬往前疾趕,剛到山坳處,突聽山後一陣鑼響,一員綠袍大將率領萬餘軍兵排開方陣,擋住了去路。此人赤麵長髯,丹鳳眼、臥蠶眉,手提冷豔鋸,胯下赤兔馬,雙目開闔間精光四射,眼神犀利得宛如利刃一般。
這個人,曹操手下無人不識,正是關羽!
曹操這一驚非同小可。
當日白馬坡前,關羽當著他的麵閃擊河北名將顏良,萬馬軍中,手揮處,顏良頭落,當真是鋒銳無擋!當時的他,也曾經為自己手下有如此良將而竊喜不已,然而時過境遷之後,當自己以對手的身份來麵對那雙微眯的鳳目之時,那種若有實質的殘冷殺意卻變成了一種揮之不去的恐懼,他實在是有些難以確定,當對麵那人揮刀衝來之時,自己是否會變成下一個顏良?!
曹操勒住馬匹,心中已有退意。
就在此時,隻聽遠處江中一陣喧嘩,從上遊一字排開無數戰船,船上甲士林立,刀槍如林,當先一艘大船船頭一人羽扇綸巾,迎風而立,飄然若仙,正是孔明。
與此同時道路兩旁的山坡上突然出現了無數旌旗,張飛居左,趙雲居右,自上而下俯視著自己。
曹操悵然歎息。
他知道,在這樣狹窄逼仄的地勢之中,自己數十萬大軍的優勢根本就無法發揮出來,而占據了有利地形的對方一旦發難,自己便有後路截斷變成甕中之魚的危險,因為他已經敏銳地看出,自己的大軍受道路所限,已經變成了一條綿延數十裏的長蛇,而張飛和趙雲所遏製之處,正是這條長蛇的七寸!
他遙望長江,看著船頭那位俊雅瀟灑的年輕男子,不由得長歎一聲:“諸葛孔明,人中臥龍,此言非虛也!”
說著迴頭傳令:“前有伏兵,後軍快撤!”
要說這曹兵確實是百戰精兵,訓練有素,曹操這邊一聲令下,數十萬軍隊竟然在極短的時間之內一起轉身,如潮水般迅速退去,絲毫不見慌亂。
曹兵不敢進,而關羽等人也不敢合兵追擊,因為一旦離開了這裏有利於自己的地形,讓曹兵有了展開的機會,優劣之勢便會立現。而這樣互不侵擾地相互避開,也許正是最好的辦法。
曹操已經非常敏銳地意識到了這一點,他不想兩敗俱傷,因為他自信自己有卷土重來、吞噬對方的實力和機會,所以他果斷後退。
站在高坡上的劉備遠望著漸行漸遠的曹操大軍,心裏的一塊石頭總算落了地。他快馬馳下山坡,離老遠就跳下馬,迎著走上岸飄搖而來的孔明快步走去,是那樣的急切。
此時此刻,這位看起來極是孱弱的書生,竟成了他倚為屏障的長城,他真不知道,如果失去了孔明的運籌帷幄,他的命運是不是早已走到了盡頭。
他迎上前緊緊拉住孔明的雙手,竟是雙眸微濕:“先生,別來無恙否?!”
見劉備真情流露,孔明雖然神智通透,卻仍然不由得心中一熱:“主公何故如此?孔明此去不過短短數天而已,主公你看那是誰?”
順著孔明所指的方向看去,但見一位身材瘦削卻神采飛揚的年輕將軍正從跳板上走上江岸,微笑著向他走來,他急忙擦擦眼仔細看時,卻正是那位聽從了孔明的安排屯軍夏口得保平安的劉表大公子劉琦。
夏口處於長江岸邊,與東吳隔江相望,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乃是荊襄之地數得著的戰略要衝。當年公子劉琦在荊州受後母蔡氏和蔡瑁等人排擠和傾軋,可以說是危如累卵,朝不保夕,若非孔明以春秋時公子重耳的典故點醒於他,暗示他主動請纓離開父母屯兵江夏,隻怕已遭毒手多時。
深知後母蔡氏姐弟豺狼之性的劉琦對這一點自然心知肚明,所以他一直對孔明和劉備心存感激。這一次曹兵南下,後母與弟弟劉琮被曹操所殺,蔡瑁等人將荊州拱手相送,而劉備則指揮新野小城區區數萬兵馬奮勇抗敵,相形之下,更使得劉琦對自己的這位叔叔和他身邊的每一個人心生敬仰。
所以當孔明一葉扁舟沿江而來求取救兵之時,劉琦雖然也明知道這夏口彈丸之地,兵微將寡,一旦曹操大兵襲來,根本不足以成為抵禦的屏障,但他還是義無反顧地召集起自己手下幾乎所有兵馬,揚帆起航,趕來接應劉備。
三個人,三雙手,緊緊地握在一起,亂世的風雲在長空中舒卷變幻,一帶長河滾滾東逝,似乎有無盡的光陰正消磨著世間所有英雄的意誌,於滔滔逝水中化作煙雲一路東去。
然而這三個男子堅毅的眼神裏卻沒有絲毫的感慨和退縮之意,仿佛那漫天風雲、滾滾長江都隻是他們胸中的一副畫圖,可圈可點,可塗抹,可改變!
。。。。。。。。。。。。。。。。。。。。。。。。。。。。。。。。。。。。。。。。。。。。。。。。。。。。。。。。。。。。。。。。。。
夏口。江邊。
急驟的江風沿江吹來,將岸邊排列的無數旌旗吹得獵獵作響。一座水寨在江麵上綿延開來,寨中雖然沒有太多那種身形龐大的戰船,但無數一望而知靈巧快捷的小型戰船出沒其中,秩序井然,顯示著治軍者不凡的才氣。
水寨中央的旗艦之上,孔明正和劉備等人殷殷話別。因為此時曹操大軍已經完全掌控了荊襄之地,他虎視眈眈的目光下,兵鋒所指,直指江南。而跨江作戰的第一障礙不是別的,正是身在夏口的劉備!
曹操雄才大略,他豈會在與江南孫權這一當世大敵對壘之際,在身邊留下這樣一個巨大的隱患?所以不用曹操明講,劉備和孔明也深深地知道,在這場南北對峙的大戰來臨之前,留給自己的時間並不太多了。
而以此時劉備的軍力而言,包括夏口劉琦手下的兩萬餘軍兵和關羽借來的一萬軍兵,加上劉備從新野帶來的殘餘部隊,滿打滿算也不過區區四萬人而已,與曹操的百萬雄兵相比較,那簡直就是螞蟻之與大象,其實力之懸殊,根本無法對抗。
風中似乎有曹操嘲弄的輕笑傳來,劉備心如火煎。不過在這段時間裏,隻要他一看到孔明那淡定的神情,心裏便會寬鬆下來。因為他知道,不管情勢如何變化,自己身邊的這位軍師都會有辦法化解危機,這一次,也一定不會例外!
事實上劉備的這種近乎迷信的信心也並非沒有道理,因為就在昨晚,孔明突然找到他提出一個讓他連想也不敢想的建議:聯合東吳,一起抗曹!
劉備簡直不敢相信,以自己此時的實力,不但是與曹操相比難以相提並論,就算比較實力遜色許多的東吳孫權,那也根本就不是一個層次。且不論曹操大兵壓境之下,東吳是否還有抵抗的決心和勇氣,就算是有,他們又怎麽會看得上自己這區區四萬殘兵?自己又有什麽資格去和人家合作?
亂世中,多年的顛沛流離,多年的鬱鬱不得其誌,無時無刻不在消磨著他當年的雄心和壯誌,就算是他不得不在自己的追隨者們麵前表現出一如既往的堅定,但其實他內心之中早已被深深的自卑感築起了一道高高的牆。他把自己封閉其中,不想也不敢過於深入牆外的風景。
但孔明給他打開了一扇門。他說:“亮願以三寸不爛之舌遊說江東,孤舟一往,大事必成!當此兩強相爭之際,風雲變幻,變生於頃刻之間,主公若不能借機自立,大事去矣!且請行!”
劉備轉瞬間堅定了信心。
他似乎也在當世兩大強手的對峙之中,在這兩股巨大的力量的夾縫中,在感受到了一種巨大的絞殺之力的同時,也看到了一絲希望和轉機。
他甚至在腦海中想起了兒時在鄉下,那些鄉村野老常掛在嘴邊的一句俚語:渾水才好摸魚!
曹操猛地醒悟,他在馬上環顧四周,突然大笑起來:“當真可笑!吾有三千戰將、數十萬雄兵,更有虎侯拱立左右,那張飛就算勇武無敵,又能奈我何?”
說話間口氣一轉:“不過,那張飛一勇之夫倒並不可怕,怕隻怕他身後那個詭計多端的孔明!難道諸位沒有看到方才張飛身後的樹林之中煙塵四起嗎?若無伏兵,何至如此?傳令下去,大隊人馬在此暫歇,命哨馬即刻趕赴當陽橋探明究竟,即刻報我知道!”
過不多時,探馬迴報:當陽橋已經完全被張飛拆除,河邊靜悄悄空無一人,顯然是早已走得遠了。
曹操一聽,突然又是一陣大笑:“這張翼德一勇之夫,果然有勇無謀!此橋一拆,顯見得是對自己的實力毫無信心!那孔明自命神機妙算,卻還是有這些細微之處的紕漏不能算到!我手下數十萬大軍,攘袖連雲,揮鞭斷流,這區區一座橋梁豈能難得住我?傳令下去,前鋒部隊即刻在河上架起十座橋梁,供大隊人馬渡河!今日一戰,不能生擒劉備,誓不迴還!”
身邊眾將轟然答應,一個個翻身上馬,各自帶領部下爭先恐後複又向當陽方向而來。
果不其然,不過半柱香時間,十座橋梁已經在河上架好,曹操手一揮,數十萬大軍全速開進,不多時便越過小河,向著劉備逃走的方向銜尾急追而去。
那邊劉備剛剛從趙雲手上接過兒子,立刻便往地上一扔,嘴裏大叫道:“隻為汝一黃口孺子,竟差點折損我一員上將!”
本就有些羞愧無地的趙雲此時更加惶恐,他連忙上前將阿鬥抱起,跪在地上對劉備低頭謝罪:“主公,末將保護主母失利,本已百死莫贖,能將少主救出,也隻是稍贖前衍而已!主公這般做,若是少主有一點點損傷,就算趙雲死一萬次,也難以挽迴!”
劉備伸手將趙雲扶起,眼中含淚:“備何幸?得子龍如此忠義!”
趙雲也是眼圈發紅:“子龍何幸?得主公如此厚愛?!”
兩人四目對視,刹那間心意相通。也正是從此刻開始,趙雲對劉備完全變得死心塌地,窮其一生,再也沒有動搖過對劉備的忠義之心。
就在兩人惺惺相惜之際,突聽遠處馬蹄聲響處,張飛帶領部下如一陣風般疾馳而至。他跳下馬上前對劉備施禮,然後將自己一喝退敵之事說了一遍,當說到最後他令人拆除當陽橋的時候,劉備突然一拍雙手:“三弟,你前邊一直做得很好,隻這最後一步錯了!”
張飛不解:“這卻是為何?”
劉備道:“賢弟你想,那曹操多疑,他退去之後,必定會派探馬迴來打探。若是你不拆小橋,曹操必定以為咱們在路上藏有伏兵,也許就此退去也未可知,但你拆了小橋,這卻正好暴露了咱們實力不濟的真相!曹操去而複來之時不遠矣!眾位莫辭辛勞,即刻上路,趕到前邊,看能否與二弟他們會合!”
眾人聽了,這才恍然大悟,張飛有些不好意思地搓搓雙手,一張黝黑的麵皮竟破天荒地有些發起紅來。
劉備也不去說他,隻管指揮眾人離開樹林,上路便走。
然而劉備的反應雖說不可謂不快,但他此時仍舊攜帶了大量行走艱難的新野百姓,行軍速度極為緩慢。再加上那曹操一代梟雄,稱得上是一位雄才大略的軍事天才,雖然一時間被張飛之威加上阿醜的道法所迷惑驚嚇,但他一旦清醒過來之後,其應變之能,當真是罕有其匹。劉備他們剛剛上路不久,曹操的大軍已經從後追來,煙塵四起中,蹄聲震耳,腳下的大地也隨之劇烈地顫抖起來。
前方已近江邊。
在眾多猛將的簇擁之下,曹操居於大隊人馬前鋒,一路揮兵急追,眼看著前方已經漸漸出現了劉備等人以及那些扶老攜幼、推車挑擔的新野百姓,卻見山路一轉,那些人突然消失不見。
曹操心中驚疑,卻又不甘就此退去,連忙指揮軍馬往前疾趕,剛到山坳處,突聽山後一陣鑼響,一員綠袍大將率領萬餘軍兵排開方陣,擋住了去路。此人赤麵長髯,丹鳳眼、臥蠶眉,手提冷豔鋸,胯下赤兔馬,雙目開闔間精光四射,眼神犀利得宛如利刃一般。
這個人,曹操手下無人不識,正是關羽!
曹操這一驚非同小可。
當日白馬坡前,關羽當著他的麵閃擊河北名將顏良,萬馬軍中,手揮處,顏良頭落,當真是鋒銳無擋!當時的他,也曾經為自己手下有如此良將而竊喜不已,然而時過境遷之後,當自己以對手的身份來麵對那雙微眯的鳳目之時,那種若有實質的殘冷殺意卻變成了一種揮之不去的恐懼,他實在是有些難以確定,當對麵那人揮刀衝來之時,自己是否會變成下一個顏良?!
曹操勒住馬匹,心中已有退意。
就在此時,隻聽遠處江中一陣喧嘩,從上遊一字排開無數戰船,船上甲士林立,刀槍如林,當先一艘大船船頭一人羽扇綸巾,迎風而立,飄然若仙,正是孔明。
與此同時道路兩旁的山坡上突然出現了無數旌旗,張飛居左,趙雲居右,自上而下俯視著自己。
曹操悵然歎息。
他知道,在這樣狹窄逼仄的地勢之中,自己數十萬大軍的優勢根本就無法發揮出來,而占據了有利地形的對方一旦發難,自己便有後路截斷變成甕中之魚的危險,因為他已經敏銳地看出,自己的大軍受道路所限,已經變成了一條綿延數十裏的長蛇,而張飛和趙雲所遏製之處,正是這條長蛇的七寸!
他遙望長江,看著船頭那位俊雅瀟灑的年輕男子,不由得長歎一聲:“諸葛孔明,人中臥龍,此言非虛也!”
說著迴頭傳令:“前有伏兵,後軍快撤!”
要說這曹兵確實是百戰精兵,訓練有素,曹操這邊一聲令下,數十萬軍隊竟然在極短的時間之內一起轉身,如潮水般迅速退去,絲毫不見慌亂。
曹兵不敢進,而關羽等人也不敢合兵追擊,因為一旦離開了這裏有利於自己的地形,讓曹兵有了展開的機會,優劣之勢便會立現。而這樣互不侵擾地相互避開,也許正是最好的辦法。
曹操已經非常敏銳地意識到了這一點,他不想兩敗俱傷,因為他自信自己有卷土重來、吞噬對方的實力和機會,所以他果斷後退。
站在高坡上的劉備遠望著漸行漸遠的曹操大軍,心裏的一塊石頭總算落了地。他快馬馳下山坡,離老遠就跳下馬,迎著走上岸飄搖而來的孔明快步走去,是那樣的急切。
此時此刻,這位看起來極是孱弱的書生,竟成了他倚為屏障的長城,他真不知道,如果失去了孔明的運籌帷幄,他的命運是不是早已走到了盡頭。
他迎上前緊緊拉住孔明的雙手,竟是雙眸微濕:“先生,別來無恙否?!”
見劉備真情流露,孔明雖然神智通透,卻仍然不由得心中一熱:“主公何故如此?孔明此去不過短短數天而已,主公你看那是誰?”
順著孔明所指的方向看去,但見一位身材瘦削卻神采飛揚的年輕將軍正從跳板上走上江岸,微笑著向他走來,他急忙擦擦眼仔細看時,卻正是那位聽從了孔明的安排屯軍夏口得保平安的劉表大公子劉琦。
夏口處於長江岸邊,與東吳隔江相望,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乃是荊襄之地數得著的戰略要衝。當年公子劉琦在荊州受後母蔡氏和蔡瑁等人排擠和傾軋,可以說是危如累卵,朝不保夕,若非孔明以春秋時公子重耳的典故點醒於他,暗示他主動請纓離開父母屯兵江夏,隻怕已遭毒手多時。
深知後母蔡氏姐弟豺狼之性的劉琦對這一點自然心知肚明,所以他一直對孔明和劉備心存感激。這一次曹兵南下,後母與弟弟劉琮被曹操所殺,蔡瑁等人將荊州拱手相送,而劉備則指揮新野小城區區數萬兵馬奮勇抗敵,相形之下,更使得劉琦對自己的這位叔叔和他身邊的每一個人心生敬仰。
所以當孔明一葉扁舟沿江而來求取救兵之時,劉琦雖然也明知道這夏口彈丸之地,兵微將寡,一旦曹操大兵襲來,根本不足以成為抵禦的屏障,但他還是義無反顧地召集起自己手下幾乎所有兵馬,揚帆起航,趕來接應劉備。
三個人,三雙手,緊緊地握在一起,亂世的風雲在長空中舒卷變幻,一帶長河滾滾東逝,似乎有無盡的光陰正消磨著世間所有英雄的意誌,於滔滔逝水中化作煙雲一路東去。
然而這三個男子堅毅的眼神裏卻沒有絲毫的感慨和退縮之意,仿佛那漫天風雲、滾滾長江都隻是他們胸中的一副畫圖,可圈可點,可塗抹,可改變!
。。。。。。。。。。。。。。。。。。。。。。。。。。。。。。。。。。。。。。。。。。。。。。。。。。。。。。。。。。。。。。。。。。
夏口。江邊。
急驟的江風沿江吹來,將岸邊排列的無數旌旗吹得獵獵作響。一座水寨在江麵上綿延開來,寨中雖然沒有太多那種身形龐大的戰船,但無數一望而知靈巧快捷的小型戰船出沒其中,秩序井然,顯示著治軍者不凡的才氣。
水寨中央的旗艦之上,孔明正和劉備等人殷殷話別。因為此時曹操大軍已經完全掌控了荊襄之地,他虎視眈眈的目光下,兵鋒所指,直指江南。而跨江作戰的第一障礙不是別的,正是身在夏口的劉備!
曹操雄才大略,他豈會在與江南孫權這一當世大敵對壘之際,在身邊留下這樣一個巨大的隱患?所以不用曹操明講,劉備和孔明也深深地知道,在這場南北對峙的大戰來臨之前,留給自己的時間並不太多了。
而以此時劉備的軍力而言,包括夏口劉琦手下的兩萬餘軍兵和關羽借來的一萬軍兵,加上劉備從新野帶來的殘餘部隊,滿打滿算也不過區區四萬人而已,與曹操的百萬雄兵相比較,那簡直就是螞蟻之與大象,其實力之懸殊,根本無法對抗。
風中似乎有曹操嘲弄的輕笑傳來,劉備心如火煎。不過在這段時間裏,隻要他一看到孔明那淡定的神情,心裏便會寬鬆下來。因為他知道,不管情勢如何變化,自己身邊的這位軍師都會有辦法化解危機,這一次,也一定不會例外!
事實上劉備的這種近乎迷信的信心也並非沒有道理,因為就在昨晚,孔明突然找到他提出一個讓他連想也不敢想的建議:聯合東吳,一起抗曹!
劉備簡直不敢相信,以自己此時的實力,不但是與曹操相比難以相提並論,就算比較實力遜色許多的東吳孫權,那也根本就不是一個層次。且不論曹操大兵壓境之下,東吳是否還有抵抗的決心和勇氣,就算是有,他們又怎麽會看得上自己這區區四萬殘兵?自己又有什麽資格去和人家合作?
亂世中,多年的顛沛流離,多年的鬱鬱不得其誌,無時無刻不在消磨著他當年的雄心和壯誌,就算是他不得不在自己的追隨者們麵前表現出一如既往的堅定,但其實他內心之中早已被深深的自卑感築起了一道高高的牆。他把自己封閉其中,不想也不敢過於深入牆外的風景。
但孔明給他打開了一扇門。他說:“亮願以三寸不爛之舌遊說江東,孤舟一往,大事必成!當此兩強相爭之際,風雲變幻,變生於頃刻之間,主公若不能借機自立,大事去矣!且請行!”
劉備轉瞬間堅定了信心。
他似乎也在當世兩大強手的對峙之中,在這兩股巨大的力量的夾縫中,在感受到了一種巨大的絞殺之力的同時,也看到了一絲希望和轉機。
他甚至在腦海中想起了兒時在鄉下,那些鄉村野老常掛在嘴邊的一句俚語:渾水才好摸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