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孫策為中心,氣流旋轉越來越急,漸漸地斷枝落葉隨風急舞,竟然在孫策周圍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圓球。
此時此刻,孫策的功力已經提至巔峰狀態,因為雖是乍分乍合,他從方才對方的雷霆一擊之中,,但他卻已經明白眼前這三個貌似普通的門客並非易於,這三人之中的任何一個拿到江湖之中,都可以稱得上是一流高手,雖然與自己尚有不小的差距,但在當前這種敵眾我寡而且自己手中沒有趁手的兵器的明顯劣勢之下,自己卻很難有什麽勝算。
加上此時自己的座馬已經受傷,而且兩隻前蹄被對方繩索絞住拴在樹上,使得自己已經完全喪失了暫避鋒銳的可能。為今之計,隻有盡全力自保,拖延時間,等候自己的隨從到來。
時間是從未有過的漫長。
當先門客一聲大喝,長刀一指,當先突入,餘下兩人也隨即舉起鋼叉,隨即殺入,那個巨大的落葉圓球一陣震蕩,先是出現了許多縫隙,然後馬上又被瘋湧而來的斷枝落葉所填滿,變得更加巨大,帶著一種懾人的嘶嘶聲,在這片林間空地上縱橫來去,旋轉不已。所到之處劈啪連聲,碎石紛飛、林木斷折,詭異而又威勢驚人。
一陣或沉悶或清脆的兵刃撞擊聲夾雜在孫策雄渾的怒吼以及那三名門客殘忍的獰笑聲中從圓球之中隱隱傳來,漸漸地那圓球如風般掠過的草地上,開始出現了殷紅的血跡,斑駁的陽光從樹冠縫隙之中照下,那些灑落的血跡愈發顯得觸目驚心。
驚心動魄的爭鬥。沒有了退路的野獸更兇猛,更兇殘。這圓球中的雙方,一個是落入陷阱的猛虎,另三個則是明知必死背水一戰的惡狼,爪牙相對,必是兩敗俱傷!
風無語,緩緩流過。
就在此時,一陣急驟的馬蹄聲突然在林間響起,先是一匹馬出現,緊接著便是百餘人的馬隊魚貫現身。
馬隊當先一人遊目一掃,目光一落在孫策那匹被繩索困住的坐騎身上,登時神色大變。而此時孫策憤怒的唿喝聲適時從落葉圓球之中傳來,這幫親兵偏將登時反應過來:那個在草地上滾來滾去的圓球中被困的,原來正是自己的主人!
這些人跟隨孫策一路上山,自然知道此刻他手中根本沒有兵器,這樣與人爭鬥而且是陷入了明顯的圈套之中,其結局如何,自然可想而知。眾人不敢怠慢,立刻一聲唿哨,跳下馬抽刀拔劍,直接殺入了圓球之中。
圓球不再竄動。
風止。
落葉飄散。
孫策渾身被血,僵立在眾人中間,手中的長弓已經斷成兩截,分別拿在雙手之中。渾身衣衫破碎,布滿了刀痕叉痕,長發淩亂,頭巾也早已不知扔到了哪裏,滿臉血跡,麵目不清,顯得猙獰而可怖。
在他腳下,那三名門客早已骨肉成泥,不成人形地躺在地上,兩柄鋼叉和一柄長刀卻猶自緊緊地握在被斬落的手中,似乎在無聲地呐喊著,顯示著主人不屈的意誌和不甘。
此時的眾人也不知道孫策身上究竟是別人的血還是自己的,但看著他那從未有過的怪異表情,眾親兵和護衛牙將卻不敢上前攙扶。然而過不多時,就見孫策突然從嘴裏吐出一口血沫,身子一軟,頹然倒地。
。。。。。。。。。。。。。。。。。。。。。。。。。。。。。。。。。。。。。。。。。。。。。。。。。。。。。。。。。。。。。
三個月之後。孫策府邸。
倚仗著過人的體魄,身被數十處刀傷叉傷、傷勢沉重的孫策在眾多江南名醫的調治之下終於漸漸康複,加上他那位有些神秘的嬌妻大喬給他暗中使用了一些不為人知的神秘藥方精心調理,此刻已經能夠下地行走,並且開始理事了。
不過,這一次險象環生的伏擊卻在孫策的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陰影,原本豁達大度、不拘小節的他開始變得性情乖張而暴戾,多疑又喜怒無常起來。他似乎已經沒有了此前的那種意氣風發和自信,總是會無緣無故地猜疑下屬,似乎每一個人都對他不再忠心,時刻在覬覦著他的地位,或者是準備暗算於他一般。
自從他傷勢好轉開始理事以來,短短一月之內,已經有數位謀士和將領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不小心觸怒於他,並因此而死於非命。身邊之人一個個如伴虎狼,終日裏戰戰兢兢,不敢稍有疏忽,唯恐會在一不小心之下步上他人後塵。而隻有在大喬溫存的懷抱之中,孫策才會暫時地安靜下來,就像一頭受了傷的猛虎,脆弱而易怒。
卻說這一天,正值孫策之母壽誕之日,江東諸將甚至包括孫策的嶽丈喬國老都趕來為孫國太祝壽,整個孫策府邸處處張燈結彩,一掃因孫策的那次受傷而帶來的陰霾,變得喜氣洋洋,熱鬧非凡起來。
而在這一天,一直心情陰鬱的孫策也一改往日的嚴厲,非常難得地露出了久違的笑容,身穿華服周旋在眾賓客之間,環繞在母親孫國太身邊,笑語殷殷,氣氛融洽,一幹手下之人也終於鬆了一口氣,無不暗暗祈禱自己的主人從此走出陰影,讓大家從此過上正常的日子。
不過美中不足的是,在這樣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孫策那位共闖天下的夥伴和得力臂助周瑜和他的妻子小喬卻沒有到來,因為江南平定之後,周瑜一直率軍鎮守重鎮柴桑,苦於北方勢力的時時覬覦,竟是不能分身前來。
雖說軍國大事為重,但這件事在孫策心裏卻終究顯得有些不足,尤其是他知道妻子大喬和周瑜的妻子小喬姐妹情深,卻因為自己和周瑜各自的職責所在而分居兩地,常年不能相見,雖然妻子不說,自己卻也知道她心有不足。
但孫策至孝之人,也絕對不會因為這點事而惹起母親不快,所以也故作無事,盡力周旋,以期討得母親歡心。
然而,也許是孫策確實到了一種命運的低穀時期,就是這樣一場本是喜慶之事而且也許可以借此而化解他淤積的心結,走出那一場伏擊的陰影的慶典,卻也因為一陣突如其來的喧嘩而被瞬間終止了。
就在孫策酒意微醺,端著酒杯走到母親麵前雙膝跪倒,在眾人的歡唿聲中向老人家敬酒祝壽之際,突然有一陣更為響亮的喧嘩聲從府門外遠遠傳來,聲音宏大,一響起便如潮湧一般不絕於耳,竟將孫策的聲音完全蓋過。就連一直用一種慈和的目光注視著孫策的孫國太也被這聲音所吸引,目光從兒子臉上移開,望向府外,正要接下酒杯的手也停了下來。
孫策登時有些惱怒。
由於他此時正身處於府中最高的樓閣頂層,所以隻要他願意,視線所及,府外街道上的一切盡可盡收眼底。他怒氣衝衝地將酒杯向身邊侍立的下人手中一放,猛地起身迴頭,就見長街之上,短短的時間裏竟突然間變的人山人海,無數的城中居民蜂擁而來,將孫府門前擁擠得水泄不通。
孫策目光犀利,雖然隔得極遠,卻也隱約能夠看得出在人群的中央,正有一隊道士打扮的人前唿後擁,簇擁著一個大約五十餘歲的長須道者緩緩走來,而那一陣陣震耳欲聾的歡唿聲,正是圍觀跟隨的居民們一起發出。
見有人竟然膽敢在自己母親的壽誕之日擁堵府門,而且聲勢之盛,簡直有喧賓奪主之勢,實在是有些不把自己放在眼裏。
而自從山中遇伏之後,孫策心中最為忌諱的,就是在這江南之地,會有什麽人的聲望會超越了自己,眼前的一幕讓他突然間心中刺痛:是什麽人竟然在江東市井之中擁有如此之大的號召力,竟然能讓如此眾多的居民聞風而動,就連江東郡侯的威風也毫不避忌?!設若此人有什麽不軌之心,借此煽動,那自己這得之不易的大好江南,豈不是會轉瞬易手?!若是容得此等人逍遙下去,江東之地,必定不穩!
孫策的腦海之中瞬間轉過了無數念頭,隻見他額頭青筋突然爆起,雙手緊握,微微顫抖,而恰在此時,眾人又遠遠看見有十餘名將官打扮的人物從孫府疾步走出,竟然混跡在那些居民之中公然向那個老道下拜!
孫策鼻翼中哼了一聲,聲音冰冷,竟將身邊侍立的丫鬟嚇得渾身一抖,手中的托盤嗆啷落地,酒水濺濕了孫策的袍服下擺。孫策猛迴頭,目光中射出一縷野獸般噬人的幽光,那丫鬟魂不附體,頓時癱軟在地,不住地磕頭求饒。
孫策此時並不理會,他努力抑製著心中的怒火,站在台階上向著眾人沉聲發問:“諸位,誰能告訴本侯,這究竟是怎麽迴事?!”
手下眾將和謀士們此時已經看出了孫策神色不對,一個個麵麵相覷,久久無人搭腔。還是一旁的喬國老看場麵冷落,於是走上前在女婿耳邊低聲說道:“賢婿啊!這段日子你身體不適,加上心情又不是太好,也許這些民間瑣事你並沒有聽說。這府外聚集的居民,都是一些善男信女,他們都是為了中間那個老道士而來的。”
孫策雙目微眯,麵無表情地點點頭:“那這老道士又是何人?為何竟有如此威望?”
此時此刻,孫策的功力已經提至巔峰狀態,因為雖是乍分乍合,他從方才對方的雷霆一擊之中,,但他卻已經明白眼前這三個貌似普通的門客並非易於,這三人之中的任何一個拿到江湖之中,都可以稱得上是一流高手,雖然與自己尚有不小的差距,但在當前這種敵眾我寡而且自己手中沒有趁手的兵器的明顯劣勢之下,自己卻很難有什麽勝算。
加上此時自己的座馬已經受傷,而且兩隻前蹄被對方繩索絞住拴在樹上,使得自己已經完全喪失了暫避鋒銳的可能。為今之計,隻有盡全力自保,拖延時間,等候自己的隨從到來。
時間是從未有過的漫長。
當先門客一聲大喝,長刀一指,當先突入,餘下兩人也隨即舉起鋼叉,隨即殺入,那個巨大的落葉圓球一陣震蕩,先是出現了許多縫隙,然後馬上又被瘋湧而來的斷枝落葉所填滿,變得更加巨大,帶著一種懾人的嘶嘶聲,在這片林間空地上縱橫來去,旋轉不已。所到之處劈啪連聲,碎石紛飛、林木斷折,詭異而又威勢驚人。
一陣或沉悶或清脆的兵刃撞擊聲夾雜在孫策雄渾的怒吼以及那三名門客殘忍的獰笑聲中從圓球之中隱隱傳來,漸漸地那圓球如風般掠過的草地上,開始出現了殷紅的血跡,斑駁的陽光從樹冠縫隙之中照下,那些灑落的血跡愈發顯得觸目驚心。
驚心動魄的爭鬥。沒有了退路的野獸更兇猛,更兇殘。這圓球中的雙方,一個是落入陷阱的猛虎,另三個則是明知必死背水一戰的惡狼,爪牙相對,必是兩敗俱傷!
風無語,緩緩流過。
就在此時,一陣急驟的馬蹄聲突然在林間響起,先是一匹馬出現,緊接著便是百餘人的馬隊魚貫現身。
馬隊當先一人遊目一掃,目光一落在孫策那匹被繩索困住的坐騎身上,登時神色大變。而此時孫策憤怒的唿喝聲適時從落葉圓球之中傳來,這幫親兵偏將登時反應過來:那個在草地上滾來滾去的圓球中被困的,原來正是自己的主人!
這些人跟隨孫策一路上山,自然知道此刻他手中根本沒有兵器,這樣與人爭鬥而且是陷入了明顯的圈套之中,其結局如何,自然可想而知。眾人不敢怠慢,立刻一聲唿哨,跳下馬抽刀拔劍,直接殺入了圓球之中。
圓球不再竄動。
風止。
落葉飄散。
孫策渾身被血,僵立在眾人中間,手中的長弓已經斷成兩截,分別拿在雙手之中。渾身衣衫破碎,布滿了刀痕叉痕,長發淩亂,頭巾也早已不知扔到了哪裏,滿臉血跡,麵目不清,顯得猙獰而可怖。
在他腳下,那三名門客早已骨肉成泥,不成人形地躺在地上,兩柄鋼叉和一柄長刀卻猶自緊緊地握在被斬落的手中,似乎在無聲地呐喊著,顯示著主人不屈的意誌和不甘。
此時的眾人也不知道孫策身上究竟是別人的血還是自己的,但看著他那從未有過的怪異表情,眾親兵和護衛牙將卻不敢上前攙扶。然而過不多時,就見孫策突然從嘴裏吐出一口血沫,身子一軟,頹然倒地。
。。。。。。。。。。。。。。。。。。。。。。。。。。。。。。。。。。。。。。。。。。。。。。。。。。。。。。。。。。。。。
三個月之後。孫策府邸。
倚仗著過人的體魄,身被數十處刀傷叉傷、傷勢沉重的孫策在眾多江南名醫的調治之下終於漸漸康複,加上他那位有些神秘的嬌妻大喬給他暗中使用了一些不為人知的神秘藥方精心調理,此刻已經能夠下地行走,並且開始理事了。
不過,這一次險象環生的伏擊卻在孫策的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陰影,原本豁達大度、不拘小節的他開始變得性情乖張而暴戾,多疑又喜怒無常起來。他似乎已經沒有了此前的那種意氣風發和自信,總是會無緣無故地猜疑下屬,似乎每一個人都對他不再忠心,時刻在覬覦著他的地位,或者是準備暗算於他一般。
自從他傷勢好轉開始理事以來,短短一月之內,已經有數位謀士和將領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不小心觸怒於他,並因此而死於非命。身邊之人一個個如伴虎狼,終日裏戰戰兢兢,不敢稍有疏忽,唯恐會在一不小心之下步上他人後塵。而隻有在大喬溫存的懷抱之中,孫策才會暫時地安靜下來,就像一頭受了傷的猛虎,脆弱而易怒。
卻說這一天,正值孫策之母壽誕之日,江東諸將甚至包括孫策的嶽丈喬國老都趕來為孫國太祝壽,整個孫策府邸處處張燈結彩,一掃因孫策的那次受傷而帶來的陰霾,變得喜氣洋洋,熱鬧非凡起來。
而在這一天,一直心情陰鬱的孫策也一改往日的嚴厲,非常難得地露出了久違的笑容,身穿華服周旋在眾賓客之間,環繞在母親孫國太身邊,笑語殷殷,氣氛融洽,一幹手下之人也終於鬆了一口氣,無不暗暗祈禱自己的主人從此走出陰影,讓大家從此過上正常的日子。
不過美中不足的是,在這樣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孫策那位共闖天下的夥伴和得力臂助周瑜和他的妻子小喬卻沒有到來,因為江南平定之後,周瑜一直率軍鎮守重鎮柴桑,苦於北方勢力的時時覬覦,竟是不能分身前來。
雖說軍國大事為重,但這件事在孫策心裏卻終究顯得有些不足,尤其是他知道妻子大喬和周瑜的妻子小喬姐妹情深,卻因為自己和周瑜各自的職責所在而分居兩地,常年不能相見,雖然妻子不說,自己卻也知道她心有不足。
但孫策至孝之人,也絕對不會因為這點事而惹起母親不快,所以也故作無事,盡力周旋,以期討得母親歡心。
然而,也許是孫策確實到了一種命運的低穀時期,就是這樣一場本是喜慶之事而且也許可以借此而化解他淤積的心結,走出那一場伏擊的陰影的慶典,卻也因為一陣突如其來的喧嘩而被瞬間終止了。
就在孫策酒意微醺,端著酒杯走到母親麵前雙膝跪倒,在眾人的歡唿聲中向老人家敬酒祝壽之際,突然有一陣更為響亮的喧嘩聲從府門外遠遠傳來,聲音宏大,一響起便如潮湧一般不絕於耳,竟將孫策的聲音完全蓋過。就連一直用一種慈和的目光注視著孫策的孫國太也被這聲音所吸引,目光從兒子臉上移開,望向府外,正要接下酒杯的手也停了下來。
孫策登時有些惱怒。
由於他此時正身處於府中最高的樓閣頂層,所以隻要他願意,視線所及,府外街道上的一切盡可盡收眼底。他怒氣衝衝地將酒杯向身邊侍立的下人手中一放,猛地起身迴頭,就見長街之上,短短的時間裏竟突然間變的人山人海,無數的城中居民蜂擁而來,將孫府門前擁擠得水泄不通。
孫策目光犀利,雖然隔得極遠,卻也隱約能夠看得出在人群的中央,正有一隊道士打扮的人前唿後擁,簇擁著一個大約五十餘歲的長須道者緩緩走來,而那一陣陣震耳欲聾的歡唿聲,正是圍觀跟隨的居民們一起發出。
見有人竟然膽敢在自己母親的壽誕之日擁堵府門,而且聲勢之盛,簡直有喧賓奪主之勢,實在是有些不把自己放在眼裏。
而自從山中遇伏之後,孫策心中最為忌諱的,就是在這江南之地,會有什麽人的聲望會超越了自己,眼前的一幕讓他突然間心中刺痛:是什麽人竟然在江東市井之中擁有如此之大的號召力,竟然能讓如此眾多的居民聞風而動,就連江東郡侯的威風也毫不避忌?!設若此人有什麽不軌之心,借此煽動,那自己這得之不易的大好江南,豈不是會轉瞬易手?!若是容得此等人逍遙下去,江東之地,必定不穩!
孫策的腦海之中瞬間轉過了無數念頭,隻見他額頭青筋突然爆起,雙手緊握,微微顫抖,而恰在此時,眾人又遠遠看見有十餘名將官打扮的人物從孫府疾步走出,竟然混跡在那些居民之中公然向那個老道下拜!
孫策鼻翼中哼了一聲,聲音冰冷,竟將身邊侍立的丫鬟嚇得渾身一抖,手中的托盤嗆啷落地,酒水濺濕了孫策的袍服下擺。孫策猛迴頭,目光中射出一縷野獸般噬人的幽光,那丫鬟魂不附體,頓時癱軟在地,不住地磕頭求饒。
孫策此時並不理會,他努力抑製著心中的怒火,站在台階上向著眾人沉聲發問:“諸位,誰能告訴本侯,這究竟是怎麽迴事?!”
手下眾將和謀士們此時已經看出了孫策神色不對,一個個麵麵相覷,久久無人搭腔。還是一旁的喬國老看場麵冷落,於是走上前在女婿耳邊低聲說道:“賢婿啊!這段日子你身體不適,加上心情又不是太好,也許這些民間瑣事你並沒有聽說。這府外聚集的居民,都是一些善男信女,他們都是為了中間那個老道士而來的。”
孫策雙目微眯,麵無表情地點點頭:“那這老道士又是何人?為何竟有如此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