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雞的啼唱聲劃破淡淡的晨曦,與天空中那一刻仿佛突然間亮起的啟明星一起,在連綿的山野之間,為一個新的開始指引著方向。
晨霧如煙,隨一陣陣柔柔的清風逐漸消散,一輪火紅的太陽緩緩地從山崗上露出一線,在林間鳥囀和早起的農婦們那咿呀的織機聲中,噴薄而出,為整個大地鍍上了一層金黃。
隆中的田野,白霧如帶,繚繞於炊煙下的零星村落之間,寧靜、安詳,就像一個千萬年不曾醒來的夢境。那些晨起的農人,匆忙地腳步中透露的卻是一種遺世的愜意和悠閑,相對於山外的紛亂而言,這裏是借酒澆愁者最宜徜徉的醉鄉,也是厭倦了功名利祿者最向往的夢幻田園。
然而,對於那些胸有壯誌,尚未曾出世的有誌之士來說,這裏,也許就是消磨意誌和才華的銷金窩,一成不變的悠遊,一如既往的慵懶,總是會在無意之間,消融著他們的雄心,他們的抱負。
不入世,不救世,不知世,又怎能厭世?不曾厭倦,不曾融入,不曾經曆,又何談出世?何談避世?
期待有一種力量,或者說有一種媒介,連接山裏山外;期待有一種聲音,有一種邀請,給我一個走出山外的借口和階梯;期待有一場情感,一場風花雪月,塑造滿腔壯誌豪情的夢想。
一線曙光,透過草廬的窗口,從現實世界裏透過那一層無形的界限,像一隻無形的手,輕柔地將正沉溺其中流連忘返的孔明拉了出來。
孔明在草榻上翻了一個身,閉著眼睛打了一個哈欠,然後伸展雙臂,愜意地伸伸懶腰,雖然明明已經醒來,卻仍是久久不願意睜開雙眼。許是因為他有意為之,那一夜旖旎的夢境是如此甘美,讓他眷戀不舍,隻想在睜開雙眼之前細細迴味。因為他知道,一旦睜開雙眼,那麽自己所依戀的這一切必將在陽光下悄然消失,就算能找到一些零星的碎片,那也必定是殘缺太多,連綴艱難。
然而就在此時,孔明的意念中突然傳來一陣細微的震顫,就好像有一股極強的意念正從遠處緩緩逼近,撞擊在了孔明的心神之上。
他心中就是一驚。
因為此時的孔明可以說神思清明,他知道,若是有人能夠擁有如此之強的意念之力,那就絕對非是凡俗之輩,若是此人這股念力是故意以元神之力傳送而來,那此人就必是修道之人,而且必是高手!
孔明此事已經窺入道門,自然對周圍這樣的氣息非常注意,就在感應初生的同時,他馬上將剛剛歸竅的元神再次送出軀殼,瞬息間跨越數十裏空間,已經順著那股念力的來源來到了一片山林之中。
眼前,林間小路上蹄聲得得,峰迴路轉,一連三匹戰馬轉出樹林,正風塵仆仆地向著隆中的方向趕來。
這是孔明第一次在意識清醒的狀態下以神識窺探這個世界,因注意力還不能完全集中,所以傳輸迴來的影像還有點模糊,就如同隔了一層薄薄的輕紗一般。不過,因為來人身上的氣息太過強烈,他還是很容易就能辨別他們之間的分別。
在孔明的意識之中,三人中走在最前麵的那位,麵如滿月,兩耳垂肩,一雙手臂最有特點,簡直長得離譜,他一手握著韁繩,兩一隻手隨意下垂,竟是長可及膝。
此人一舉一動間沉凝穩重,嶽停淵峙,穩如磐石,厚重如腳下承載一切的一片沃土。以孔明此時的眼力看來,此人身上有著極為明顯而且極為強烈的土屬性能量存在,而且極具王者之風和領袖風範,一望而知此人必定心機深沉,是那種極善於籠絡人心之人。
而在他身後,很明顯是兩種截然不同卻又能相處融洽的能量聚合體,左邊之人長須飄拂,長可過腹,一對臥蠶眉不時剔起,時而文雅,時而冷酷,一雙丹鳳眼似開似閉,似乎總是沒有睡醒,然而偶爾睜開,卻是水光瑩然,精光四射,透出一種冷傲的煞氣。整個人看起來如冰、似水,透露著一種深不可測的寒意,麵對著他,就好像麵對這一座深不見底的深潭。
在他身邊,則仿佛是一團籠罩在硬殼中的火焰,又像是一頭關在籠子裏的野獸,虯髯滿腮,豹頭、環眼,麵如黑炭黑中透亮,身軀魁梧,虎背熊腰,渾身散發著一種難馴的野性,一種難以遏製的暴戾,就好像那根本不是一個人,而是一頭黑色的、蹲伏在長草中的猛虎,隻要機會來了,他就會猛撲而出,以一種嗜血的激情,將世間任何生物都變成他利爪尖牙下的獵物。
這三人呈品字形一路打馬走來,就好像是一座山林茂密的大山上,一座千年的寒潭邊,正有一堆篝火熊熊燃燒;又像是一位穩重的馴獸者,身後帶領了一冰一火,兩頭神獸。
而且更讓孔明有些吃驚的是,自己在先前的入定中所感受到的那幾股正向他靠近的、尚且離他極為遙遠的、而且是注定會成為他在這個亂世之中收拾殘局的有力臂助的力量,其中的三股,正好與此三人契合得天衣無縫。也就是說,就在這極短的時間裏,這三股力量已經完成了與他相見之前的初步整合,下一步,可能就是前來邀請自己出山了。
雖說此時的孔明已經有些躍躍欲試,然而在他冷靜的分析之下,眼前卻還不是自己出世入世的最佳時機。因為自己此時雖然道法初成,然而卻似乎猶有不足,這紛繁亂世之中似乎還有幾股極強的力量,足以與自己相抗衡。這些力量有的已經是在諸侯之中擁有了自己絕強的實力,有的也正在與自己一樣隱跡山野或者鬧市,韜光養晦,等待時機。若是自己在此時現世,那必然會招致眾多或明或暗的攻擊和暗算,俗話說雙拳難敵四手,就算他孔明能力再強,恐怕到時候也隻有黯然退幕的份了。
孔明一邊躲在虛空之中觀察著來人,一邊在心中默默地算計,他突然間明白了一點,自己之所以還難以有縱橫捭闔於天下的自信和雄心,那隻是因為缺少了一個絕強的、甘於隱於幕後的有力臂助,而在自己出山之前,若是不能擁有這樣的一個臂助,那勢必不能在這亂世之中揮灑自若,於談笑之間建不世功勳,救黎民於水火,揚美名於萬世。
頃刻之間,孔明已經打定主意,雖然明知這三人之所以前來隆中,定是為了自己之故,但他自知現在還不是自己出山之時,他要在這段時間裏完成一次人生的跨越,成就一段完美的情感,並因此而實現道法的飛躍,或者說獲取一個足以彌補自己不足的強大臂助,!
這個臂助,就目前來看,非黃婉貞而何?!
在這一刻,黃婉貞那神妙莫測的傀儡之術中所顯露出來的高深道法在孔明的眼裏是那麽彌足珍貴,那夜酣暢一夢之中她透露給自己的絕世陣法是那樣的深奧玄妙,其中所蘊含的足以驚天地泣鬼神的無上威力,更是讓他對於那位奇女子充滿了好奇、敬重、愛慕之意。
他道法初成,就在昨夜以念力跨越空間屏障,直入黃婉貞的識海夢鄉。其實他自己也知道,以當時兩人的道法差距而言,若是黃婉貞心存抗拒,那麽自己的神念不但絕對難以入侵,而且對方一念之間,自己必定受傷。
可是,也許是因為兩人夙世之緣的緣故,自己原本是試探性的念力接觸不但未曾遭到對方一絲一毫的反抗和攻擊,而且還迅速演變為一場猗麗的豔夢,在將前世今生的一點春心貫穿始終之後,在幽幽的夢境中擁有了彼此,償盡了往世悲歡和相思,終於以一場酣暢淋漓的吟風弄月訴盡了心事,明了了前緣。
也由此,孔明此時幾乎堅信,隻要自己願意,那竹廬風月必將會在自己的願望所及之處隨時出現,成為一場現實。而隻要擁有了這一種風月,將這一場風月貫穿此生,那這風月之中所隱藏著的巨大力量必然是自然而然地為自己所用,爭霸天下,事半功倍。
眼下的問題是,該怎樣找一個借口推遲出山的日期?那三人滿懷希望而來,必然不會希望空手而迴,若自己不能找到一種合適的方法,恐怕那三人中土性和水性之人倒沒什麽,然而但隻是那位火屬性的莽漢,就必定是個極大的麻煩。孔明剛剛將草廬修葺一新,可不想在這種時候再操勞一場。
不過饒是孔明機智過人,但在這倉促之間,他也一時間很難想出一種妙法,既能讓這三人高興而來失望而歸,而且還要讓他們不至於絕望,為以後他們再次趕來給自己搭建出山的階梯留下後路。
晨霧如煙,隨一陣陣柔柔的清風逐漸消散,一輪火紅的太陽緩緩地從山崗上露出一線,在林間鳥囀和早起的農婦們那咿呀的織機聲中,噴薄而出,為整個大地鍍上了一層金黃。
隆中的田野,白霧如帶,繚繞於炊煙下的零星村落之間,寧靜、安詳,就像一個千萬年不曾醒來的夢境。那些晨起的農人,匆忙地腳步中透露的卻是一種遺世的愜意和悠閑,相對於山外的紛亂而言,這裏是借酒澆愁者最宜徜徉的醉鄉,也是厭倦了功名利祿者最向往的夢幻田園。
然而,對於那些胸有壯誌,尚未曾出世的有誌之士來說,這裏,也許就是消磨意誌和才華的銷金窩,一成不變的悠遊,一如既往的慵懶,總是會在無意之間,消融著他們的雄心,他們的抱負。
不入世,不救世,不知世,又怎能厭世?不曾厭倦,不曾融入,不曾經曆,又何談出世?何談避世?
期待有一種力量,或者說有一種媒介,連接山裏山外;期待有一種聲音,有一種邀請,給我一個走出山外的借口和階梯;期待有一場情感,一場風花雪月,塑造滿腔壯誌豪情的夢想。
一線曙光,透過草廬的窗口,從現實世界裏透過那一層無形的界限,像一隻無形的手,輕柔地將正沉溺其中流連忘返的孔明拉了出來。
孔明在草榻上翻了一個身,閉著眼睛打了一個哈欠,然後伸展雙臂,愜意地伸伸懶腰,雖然明明已經醒來,卻仍是久久不願意睜開雙眼。許是因為他有意為之,那一夜旖旎的夢境是如此甘美,讓他眷戀不舍,隻想在睜開雙眼之前細細迴味。因為他知道,一旦睜開雙眼,那麽自己所依戀的這一切必將在陽光下悄然消失,就算能找到一些零星的碎片,那也必定是殘缺太多,連綴艱難。
然而就在此時,孔明的意念中突然傳來一陣細微的震顫,就好像有一股極強的意念正從遠處緩緩逼近,撞擊在了孔明的心神之上。
他心中就是一驚。
因為此時的孔明可以說神思清明,他知道,若是有人能夠擁有如此之強的意念之力,那就絕對非是凡俗之輩,若是此人這股念力是故意以元神之力傳送而來,那此人就必是修道之人,而且必是高手!
孔明此事已經窺入道門,自然對周圍這樣的氣息非常注意,就在感應初生的同時,他馬上將剛剛歸竅的元神再次送出軀殼,瞬息間跨越數十裏空間,已經順著那股念力的來源來到了一片山林之中。
眼前,林間小路上蹄聲得得,峰迴路轉,一連三匹戰馬轉出樹林,正風塵仆仆地向著隆中的方向趕來。
這是孔明第一次在意識清醒的狀態下以神識窺探這個世界,因注意力還不能完全集中,所以傳輸迴來的影像還有點模糊,就如同隔了一層薄薄的輕紗一般。不過,因為來人身上的氣息太過強烈,他還是很容易就能辨別他們之間的分別。
在孔明的意識之中,三人中走在最前麵的那位,麵如滿月,兩耳垂肩,一雙手臂最有特點,簡直長得離譜,他一手握著韁繩,兩一隻手隨意下垂,竟是長可及膝。
此人一舉一動間沉凝穩重,嶽停淵峙,穩如磐石,厚重如腳下承載一切的一片沃土。以孔明此時的眼力看來,此人身上有著極為明顯而且極為強烈的土屬性能量存在,而且極具王者之風和領袖風範,一望而知此人必定心機深沉,是那種極善於籠絡人心之人。
而在他身後,很明顯是兩種截然不同卻又能相處融洽的能量聚合體,左邊之人長須飄拂,長可過腹,一對臥蠶眉不時剔起,時而文雅,時而冷酷,一雙丹鳳眼似開似閉,似乎總是沒有睡醒,然而偶爾睜開,卻是水光瑩然,精光四射,透出一種冷傲的煞氣。整個人看起來如冰、似水,透露著一種深不可測的寒意,麵對著他,就好像麵對這一座深不見底的深潭。
在他身邊,則仿佛是一團籠罩在硬殼中的火焰,又像是一頭關在籠子裏的野獸,虯髯滿腮,豹頭、環眼,麵如黑炭黑中透亮,身軀魁梧,虎背熊腰,渾身散發著一種難馴的野性,一種難以遏製的暴戾,就好像那根本不是一個人,而是一頭黑色的、蹲伏在長草中的猛虎,隻要機會來了,他就會猛撲而出,以一種嗜血的激情,將世間任何生物都變成他利爪尖牙下的獵物。
這三人呈品字形一路打馬走來,就好像是一座山林茂密的大山上,一座千年的寒潭邊,正有一堆篝火熊熊燃燒;又像是一位穩重的馴獸者,身後帶領了一冰一火,兩頭神獸。
而且更讓孔明有些吃驚的是,自己在先前的入定中所感受到的那幾股正向他靠近的、尚且離他極為遙遠的、而且是注定會成為他在這個亂世之中收拾殘局的有力臂助的力量,其中的三股,正好與此三人契合得天衣無縫。也就是說,就在這極短的時間裏,這三股力量已經完成了與他相見之前的初步整合,下一步,可能就是前來邀請自己出山了。
雖說此時的孔明已經有些躍躍欲試,然而在他冷靜的分析之下,眼前卻還不是自己出世入世的最佳時機。因為自己此時雖然道法初成,然而卻似乎猶有不足,這紛繁亂世之中似乎還有幾股極強的力量,足以與自己相抗衡。這些力量有的已經是在諸侯之中擁有了自己絕強的實力,有的也正在與自己一樣隱跡山野或者鬧市,韜光養晦,等待時機。若是自己在此時現世,那必然會招致眾多或明或暗的攻擊和暗算,俗話說雙拳難敵四手,就算他孔明能力再強,恐怕到時候也隻有黯然退幕的份了。
孔明一邊躲在虛空之中觀察著來人,一邊在心中默默地算計,他突然間明白了一點,自己之所以還難以有縱橫捭闔於天下的自信和雄心,那隻是因為缺少了一個絕強的、甘於隱於幕後的有力臂助,而在自己出山之前,若是不能擁有這樣的一個臂助,那勢必不能在這亂世之中揮灑自若,於談笑之間建不世功勳,救黎民於水火,揚美名於萬世。
頃刻之間,孔明已經打定主意,雖然明知這三人之所以前來隆中,定是為了自己之故,但他自知現在還不是自己出山之時,他要在這段時間裏完成一次人生的跨越,成就一段完美的情感,並因此而實現道法的飛躍,或者說獲取一個足以彌補自己不足的強大臂助,!
這個臂助,就目前來看,非黃婉貞而何?!
在這一刻,黃婉貞那神妙莫測的傀儡之術中所顯露出來的高深道法在孔明的眼裏是那麽彌足珍貴,那夜酣暢一夢之中她透露給自己的絕世陣法是那樣的深奧玄妙,其中所蘊含的足以驚天地泣鬼神的無上威力,更是讓他對於那位奇女子充滿了好奇、敬重、愛慕之意。
他道法初成,就在昨夜以念力跨越空間屏障,直入黃婉貞的識海夢鄉。其實他自己也知道,以當時兩人的道法差距而言,若是黃婉貞心存抗拒,那麽自己的神念不但絕對難以入侵,而且對方一念之間,自己必定受傷。
可是,也許是因為兩人夙世之緣的緣故,自己原本是試探性的念力接觸不但未曾遭到對方一絲一毫的反抗和攻擊,而且還迅速演變為一場猗麗的豔夢,在將前世今生的一點春心貫穿始終之後,在幽幽的夢境中擁有了彼此,償盡了往世悲歡和相思,終於以一場酣暢淋漓的吟風弄月訴盡了心事,明了了前緣。
也由此,孔明此時幾乎堅信,隻要自己願意,那竹廬風月必將會在自己的願望所及之處隨時出現,成為一場現實。而隻要擁有了這一種風月,將這一場風月貫穿此生,那這風月之中所隱藏著的巨大力量必然是自然而然地為自己所用,爭霸天下,事半功倍。
眼下的問題是,該怎樣找一個借口推遲出山的日期?那三人滿懷希望而來,必然不會希望空手而迴,若自己不能找到一種合適的方法,恐怕那三人中土性和水性之人倒沒什麽,然而但隻是那位火屬性的莽漢,就必定是個極大的麻煩。孔明剛剛將草廬修葺一新,可不想在這種時候再操勞一場。
不過饒是孔明機智過人,但在這倉促之間,他也一時間很難想出一種妙法,既能讓這三人高興而來失望而歸,而且還要讓他們不至於絕望,為以後他們再次趕來給自己搭建出山的階梯留下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