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蘇家村
一方水土便有一方人,那條從世間真龍所在的南海延伸出來的墨淵河,在河的入海之口岸上,有一座村子,蘇家村。
建立在河邊山腳的蘇家村,沒有與世隔絕勝似與世隔絕,歲月悠悠以來,從來隻有離開村子的年輕男女,而無迴村的中年之人。
不大不小的蘇家村,占地為王般地是這方圓百裏的唯一人類活動區域,出了這村,道路崎嶇,路程遙遠,要行至少兩三百裏地才能到達那座在蘇家村人們口中相傳的繁華縣城,那座縣城在蘇家村人們眼裏,與那傳說中天上的白玉京,並無差異。
每過幾年,都會有一兩名年輕人厭倦了進山打獵或者下水抓魚,而選擇離開蘇家村,縱使前方充滿未知與迷茫,仍然義無反顧。雜草叢生隻能自己開辟道路,不知方向隨心而行,難以判斷是否正確行向縣城,一旦迷失在群山之中,難以存活,荒野大山和死水河流之中,有那精怪無數,更有妖靈之屬存在,一旦遇到隻能生死有命。
村裏隻那方寸之地,村外雖然大山座座,但是猶如牢籠,更似牲畜圍圈,人生半點不得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壽命匆匆五六十年,最後化為一抔黃土,不剩什麽,實在沒有意義,細想之下,那些要跳出此方牢籠的年輕人,也情有可原。
蘇家村群山之外,那條通往縣城凹凸不平的小土路,在歲月之中已經是被那雜草占領,一點痕跡不留。
飛鷹翱翔天空而過,音吟響徹天上天下。
大地上,一片荒涼,沒有絲毫人跡,成為荒外野獸的縱橫之地,也還好此方天地有那居住在北海的真龍坐鎮,才沒有大妖橫行。
一歲一枯榮,縱使春夏秋冬四季更迭,花草樹木生生不息,比人還高的雜草,孤芳自賞的野花,參天的古木大樹,是這裏的永恆。
那隻飛鷹偶然俯視一下,隻見這片多年沒有人族行走的荒野之地,此刻一根根雜草如大樹倒下,再往前隻見一條道路,從那離這裏最近的縣城郊外延伸自此。
開辟道路的是一隊二三十人的隊伍,隊伍前麵,十幾名腰帶刀或劍、手拿鏟子或鋤頭的魁梧漢子,將那一根根雜草砍斷清理開來,那條很早以前連接縣城和蘇家村的土路小道,已經模糊不清,看不出絲毫蹤跡,那一名名魁梧漢子身後,一座被八人抬著的轎子,裏麵一位著急返鄉的中年人,隻能依靠著少年時的記憶,尋著故鄉的痕跡,慢慢迴家。
前方在開辟道路,後邊的轎子已經停下歇息,八名下人或蹲或坐在轎子旁邊,揉肩捶腿,很是疲勞。畢竟轎子裏的那位男性,是那座縣城的新晉富老爺,在這二十多年來的苦命打拚,終是魚躍龍門,成為那座名為北墨縣城之中最有錢的幾個人之一。
錢是賺不完的,那人早已看透,所以而今棄了在那北墨城的家業,選擇歸鄉安享天倫之樂,在那飽經滄桑的心中,如果還有想要做的事,也就隻剩下兩件了,一是將故鄉蘇家村與那北墨城開辟出一條官道,使得兩者之間能夠交通便利,來往有序,二是期待著妻子誕下的孩子,能夠平平安安地長大。
那座規格不小,足以容納五六名成年人而不顯得擁擠的轎子裏,有三人,一男兩女。中年男子頭發已經有幾根花白,想來是過去的二十幾年來,勞累過度,心神使用負載造成的,可若不是如此,也沒有在北墨城白手起家,來自蘇家村的蘇大狗,而今留姓改名的蘇哲。
脫胎換骨,此說不為過。
兩女,一年輕一年老。
老的姓黃,名字已被當事人選擇遺忘,想來年輕之時的過往,可能是那不堪迴首的。機緣巧合下,這位被蘇哲尊敬為黃姨的老人,成為了蘇哲在北墨城府邸的管家,做事心細,甚得蘇哲心意。
可以想象一下,原名蘇大狗的蘇哲,隻身一人從那蘇家村走出,懷著對繁華遠方的向往,在那荒野大地走了幾百裏地,才走到北墨城,途中與天地自然鬥,與會迷惑人心的精魅詭靈鬥,與荒野惡獸鬥,鬥意誌,鬥智慧,鬥體能,其中兇險一步之差可能便是分出生死。之後的二十幾年裏,一心在城中想要往那富貴人家的生活攀爬的蘇哲,除了抓住可遇不可求的一次次機緣,也靠著細致入微的心境,才能一次次逢兇化吉,最終平步青雲。
這樣一個心細如發之人,能對他人管理自己的府邸感到滿意,是極為不容易的。
女子不是那種初見便美顏動人之屬,而是那種極為耐看型的,恬靜的臉龐猶如一幅畫卷,細細觀看之後,越發吸引人心所戀。女子名為秦桑,來自北墨城的鄉下,與蘇哲結為夫婦也是有一波曲折故事,秦桑的哥哥名為秦河,早年去往仙家宗門學了一些皮毛,但因為資質不好,在門內混跡了四五年,在宗門的大清掃之中,被清掃了出來。
秦河求道修行無果,不過也算修成了堪堪小小道籽,下山迴到了北墨城,終究不是那可以餐霞飲露的大神通修士,還有家中有老母和弟妹要撫養,所以便在縣城之中尋求謀生的路子。
那時候正好蘇哲剛剛起步,在北墨城算是小小站穩了跟腳,有了自己的府邸,有了自己的靠山,但也就隻是從小蝦米變成了大魚,在北墨城那些大鯊麵前,依舊微不足道,隻要那些大人物稍微不高興,蘇哲辛辛苦苦建立起的家業,在一瞬之間就會頃刻崩毀。
有了府邸,便有了身份,有了身份,是不是要有一兩個護衛?實力不足的護衛當然不行,所以再三挑選之後,蘇哲遇到了秦河。
原本的主仆,在經曆一次次磨難和劫難之後,其間換過命,所謂患難見真情,主仆變成了兄弟。之後又有蘇哲和秦桑的相遇,再相愛,簡直就是親上加親,完全就是八輩子修來的福源匯聚,因果輪迴之中命中注定的巧合。
隻不過唯一不好的,是外加了一個秦河和秦桑的弟弟秦俊,雖名為俊,但容貌著實普通,普通並不是錯,隻是此人不學無術,整天就想著天上掉餡餅的事,就是一個混吃等死的半死人。
不過畢竟已經是一家人,秦母積勞成疾,已經去世,家中兄弟姐妹三人,來了兩人總不能留一個人在那北墨城自生自滅不是?所以轎子後麵,還有一輛馬車,馬車當中有數人,秦俊便在其中,另外還有其他人,有鐵匠、裁縫等等,可見蘇哲要改善蘇家村的心意已決。
馬車之後,有兩匹馬,馬上皆有人,一個濃眉大眼,身材高大壯實,笑容豪邁,與旁邊馬匹之上的人相談甚歡,隻是言語之間的尊敬不加掩飾,真情實意,做不得半分虛假。
容眉大眼的壯實漢子便就是秦河了,小小的修士,卻在北墨城一次次救蘇哲於生死之間,雖說修為夠用,其實也是願意以命搏命而救命。
秦河旁邊那座馬匹之上,乘騎的是一位高大老者,同樣的馬匹高度,兩人坐而言語,秦河足足比老人矮了半個頭。雖然滿頭白發,看起來年事已高,臉上可見那歲月劃過留下來的皺紋,但老人獨自駕馭一匹馬毫不吃力,甚至可以說是易如反掌,老人精神很好,那雙眼睛如同孕育著兩片星辰大海,讓人有種見之而望見星海的感覺,自然而來心生敬畏。
有傳言說,那些古之聖賢留下來的道理,朗讀、背誦、銘記於心中,時常迴味以及使用那些與大道相合的至理名言,會逐漸壯大己身,甚至有傳聞說,那些消化在肚中的道理學問,會化成有著書香的“墨水”,一旦積累足夠,就能就此成道,到時神通手段堪比神靈,甚至更甚,手掌規矩,天地聽命,妖邪不侵,神明敬畏。
雖說精神不錯,眼若星辰,但是老人時常咳嗽,說是幾年前感染了風寒,沒有醫治到去除病根,就留下了這後遺症,不打緊的。
老人是一名老夫子,是同那些鐵匠、裁縫一起接了蘇哲的征召,簽了契約,隨著蘇哲一同前往蘇家村。蘇家村要想改善,從根本改善,從山間野村變成一座與北墨城來往的繁榮村子,最根本的是要村裏的人們對外界的認識以及文化水平要提高上來,所以自然需要一位教書先生願意在荒涼的蘇家村當中紮根,為那些新生的孩子們傳授學問知識。
老人,姓孔,名秋。
蘇哲對那些讀書人極為推崇,因為他能從北墨城這潭渾水脫身出來,全靠一名讀書人的幫助,否則城中魚龍混雜,關係盤根交錯,一個個為利益不擇手段,豈能讓蘇哲輕易歸鄉安享天倫之樂,走也可以,留下你蘇哲在北墨城得到的一切,兩手空空而來,那就孑然一身而迴。
當時蘇哲所陷近乎死局,是他在北墨城這些年來之中,所麵對最大的死局。
最後,那位二十幾年之前,離開北墨城的無名讀書人,而今風光歸來,亦如蘇哲今日這般風風光光地尋迴蘇家村這般。
當年小小之恩,那位讀書人今日以湧泉相報,蘇哲今天才能和這些最近親之人,行在迴家的路上。
轎子這時探出一個人頭,正是頭發已經漸染白霜的蘇哲。原本瘦弱黝黑的蘇大狗,變成而今麵容白淨,衣冠整齊華貴的蘇哲,實在是無盡的心酸和苦難換來的。
蘇哲隔著馬車,對著高大老人說道:“孔先生,還好吧?如若不行,可以進到轎子裏邊歇息。”雖是私人禁地,但是先生一身正氣,也已極老,又是自己極為尊敬的讀書人,否則當年自己都食不果腹,怎麽會分出那一碗碗飯給那個如今風光無限的讀書人呢?所以邀請那名老人進轎子,蘇哲是真心的。
老人的學問是實實在在的,蘇哲自然也有私心,想要將來自己的孩子能深得老人的悉心教導,有望憑借著一身學問,如那讀書人朋友,入朝為官,蘇哲所盼望的光宗耀祖不外如此。
“不用擔心,老先生馭馬能力不在我之下,看得我都要自慚形愧了。”後方傳來秦河洪亮的聲音。
“秦河你都會用成語了,看來這兩日你和老先生沒有白待啊。”蘇哲對著他那即是手下又是兄弟又是兄長的秦河調笑道。
“你就別取笑我了。”秦河亦笑道。
“蘇老爺,放心吧,我無礙的。”老人迴應道。
蘇哲放下布簾,轉過頭看向坐在旁邊的秦桑,自己的婦人,那微微隆起的小腹,裏麵正在孕育著一個新的生命,那是他蘇哲的骨肉。
蘇哲抱著秦桑,一隻手放在那隆起的腹部,輕輕撫摸。
“你覺得是男孩還是女孩?”秦桑輕聲問道。
“我是比較喜歡男孩的,不過不管是男孩女孩,皆是我蘇哲的骨肉,或許對待方式會不同,但是愛意絕對不會減弱絲毫。”
旁邊,黃姨看著這對幸福的一對,眼中滿是欣慰,曾經的遺憾,在他人身上見到了圓滿,也算是一種自我解脫了,內心因而可以得到一份小小的慰藉,僅此而已,也就足夠了。
此刻,那位高大老人,也在此地此間,擁有一份慰藉。
世間真情,是不管這世道多渾濁,依舊清澈可見。那些清澈,是有可能,淨化一點點之後,積少成多,造就一片大世青天下的清澈世道。
一方水土便有一方人,那條從世間真龍所在的南海延伸出來的墨淵河,在河的入海之口岸上,有一座村子,蘇家村。
建立在河邊山腳的蘇家村,沒有與世隔絕勝似與世隔絕,歲月悠悠以來,從來隻有離開村子的年輕男女,而無迴村的中年之人。
不大不小的蘇家村,占地為王般地是這方圓百裏的唯一人類活動區域,出了這村,道路崎嶇,路程遙遠,要行至少兩三百裏地才能到達那座在蘇家村人們口中相傳的繁華縣城,那座縣城在蘇家村人們眼裏,與那傳說中天上的白玉京,並無差異。
每過幾年,都會有一兩名年輕人厭倦了進山打獵或者下水抓魚,而選擇離開蘇家村,縱使前方充滿未知與迷茫,仍然義無反顧。雜草叢生隻能自己開辟道路,不知方向隨心而行,難以判斷是否正確行向縣城,一旦迷失在群山之中,難以存活,荒野大山和死水河流之中,有那精怪無數,更有妖靈之屬存在,一旦遇到隻能生死有命。
村裏隻那方寸之地,村外雖然大山座座,但是猶如牢籠,更似牲畜圍圈,人生半點不得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壽命匆匆五六十年,最後化為一抔黃土,不剩什麽,實在沒有意義,細想之下,那些要跳出此方牢籠的年輕人,也情有可原。
蘇家村群山之外,那條通往縣城凹凸不平的小土路,在歲月之中已經是被那雜草占領,一點痕跡不留。
飛鷹翱翔天空而過,音吟響徹天上天下。
大地上,一片荒涼,沒有絲毫人跡,成為荒外野獸的縱橫之地,也還好此方天地有那居住在北海的真龍坐鎮,才沒有大妖橫行。
一歲一枯榮,縱使春夏秋冬四季更迭,花草樹木生生不息,比人還高的雜草,孤芳自賞的野花,參天的古木大樹,是這裏的永恆。
那隻飛鷹偶然俯視一下,隻見這片多年沒有人族行走的荒野之地,此刻一根根雜草如大樹倒下,再往前隻見一條道路,從那離這裏最近的縣城郊外延伸自此。
開辟道路的是一隊二三十人的隊伍,隊伍前麵,十幾名腰帶刀或劍、手拿鏟子或鋤頭的魁梧漢子,將那一根根雜草砍斷清理開來,那條很早以前連接縣城和蘇家村的土路小道,已經模糊不清,看不出絲毫蹤跡,那一名名魁梧漢子身後,一座被八人抬著的轎子,裏麵一位著急返鄉的中年人,隻能依靠著少年時的記憶,尋著故鄉的痕跡,慢慢迴家。
前方在開辟道路,後邊的轎子已經停下歇息,八名下人或蹲或坐在轎子旁邊,揉肩捶腿,很是疲勞。畢竟轎子裏的那位男性,是那座縣城的新晉富老爺,在這二十多年來的苦命打拚,終是魚躍龍門,成為那座名為北墨縣城之中最有錢的幾個人之一。
錢是賺不完的,那人早已看透,所以而今棄了在那北墨城的家業,選擇歸鄉安享天倫之樂,在那飽經滄桑的心中,如果還有想要做的事,也就隻剩下兩件了,一是將故鄉蘇家村與那北墨城開辟出一條官道,使得兩者之間能夠交通便利,來往有序,二是期待著妻子誕下的孩子,能夠平平安安地長大。
那座規格不小,足以容納五六名成年人而不顯得擁擠的轎子裏,有三人,一男兩女。中年男子頭發已經有幾根花白,想來是過去的二十幾年來,勞累過度,心神使用負載造成的,可若不是如此,也沒有在北墨城白手起家,來自蘇家村的蘇大狗,而今留姓改名的蘇哲。
脫胎換骨,此說不為過。
兩女,一年輕一年老。
老的姓黃,名字已被當事人選擇遺忘,想來年輕之時的過往,可能是那不堪迴首的。機緣巧合下,這位被蘇哲尊敬為黃姨的老人,成為了蘇哲在北墨城府邸的管家,做事心細,甚得蘇哲心意。
可以想象一下,原名蘇大狗的蘇哲,隻身一人從那蘇家村走出,懷著對繁華遠方的向往,在那荒野大地走了幾百裏地,才走到北墨城,途中與天地自然鬥,與會迷惑人心的精魅詭靈鬥,與荒野惡獸鬥,鬥意誌,鬥智慧,鬥體能,其中兇險一步之差可能便是分出生死。之後的二十幾年裏,一心在城中想要往那富貴人家的生活攀爬的蘇哲,除了抓住可遇不可求的一次次機緣,也靠著細致入微的心境,才能一次次逢兇化吉,最終平步青雲。
這樣一個心細如發之人,能對他人管理自己的府邸感到滿意,是極為不容易的。
女子不是那種初見便美顏動人之屬,而是那種極為耐看型的,恬靜的臉龐猶如一幅畫卷,細細觀看之後,越發吸引人心所戀。女子名為秦桑,來自北墨城的鄉下,與蘇哲結為夫婦也是有一波曲折故事,秦桑的哥哥名為秦河,早年去往仙家宗門學了一些皮毛,但因為資質不好,在門內混跡了四五年,在宗門的大清掃之中,被清掃了出來。
秦河求道修行無果,不過也算修成了堪堪小小道籽,下山迴到了北墨城,終究不是那可以餐霞飲露的大神通修士,還有家中有老母和弟妹要撫養,所以便在縣城之中尋求謀生的路子。
那時候正好蘇哲剛剛起步,在北墨城算是小小站穩了跟腳,有了自己的府邸,有了自己的靠山,但也就隻是從小蝦米變成了大魚,在北墨城那些大鯊麵前,依舊微不足道,隻要那些大人物稍微不高興,蘇哲辛辛苦苦建立起的家業,在一瞬之間就會頃刻崩毀。
有了府邸,便有了身份,有了身份,是不是要有一兩個護衛?實力不足的護衛當然不行,所以再三挑選之後,蘇哲遇到了秦河。
原本的主仆,在經曆一次次磨難和劫難之後,其間換過命,所謂患難見真情,主仆變成了兄弟。之後又有蘇哲和秦桑的相遇,再相愛,簡直就是親上加親,完全就是八輩子修來的福源匯聚,因果輪迴之中命中注定的巧合。
隻不過唯一不好的,是外加了一個秦河和秦桑的弟弟秦俊,雖名為俊,但容貌著實普通,普通並不是錯,隻是此人不學無術,整天就想著天上掉餡餅的事,就是一個混吃等死的半死人。
不過畢竟已經是一家人,秦母積勞成疾,已經去世,家中兄弟姐妹三人,來了兩人總不能留一個人在那北墨城自生自滅不是?所以轎子後麵,還有一輛馬車,馬車當中有數人,秦俊便在其中,另外還有其他人,有鐵匠、裁縫等等,可見蘇哲要改善蘇家村的心意已決。
馬車之後,有兩匹馬,馬上皆有人,一個濃眉大眼,身材高大壯實,笑容豪邁,與旁邊馬匹之上的人相談甚歡,隻是言語之間的尊敬不加掩飾,真情實意,做不得半分虛假。
容眉大眼的壯實漢子便就是秦河了,小小的修士,卻在北墨城一次次救蘇哲於生死之間,雖說修為夠用,其實也是願意以命搏命而救命。
秦河旁邊那座馬匹之上,乘騎的是一位高大老者,同樣的馬匹高度,兩人坐而言語,秦河足足比老人矮了半個頭。雖然滿頭白發,看起來年事已高,臉上可見那歲月劃過留下來的皺紋,但老人獨自駕馭一匹馬毫不吃力,甚至可以說是易如反掌,老人精神很好,那雙眼睛如同孕育著兩片星辰大海,讓人有種見之而望見星海的感覺,自然而來心生敬畏。
有傳言說,那些古之聖賢留下來的道理,朗讀、背誦、銘記於心中,時常迴味以及使用那些與大道相合的至理名言,會逐漸壯大己身,甚至有傳聞說,那些消化在肚中的道理學問,會化成有著書香的“墨水”,一旦積累足夠,就能就此成道,到時神通手段堪比神靈,甚至更甚,手掌規矩,天地聽命,妖邪不侵,神明敬畏。
雖說精神不錯,眼若星辰,但是老人時常咳嗽,說是幾年前感染了風寒,沒有醫治到去除病根,就留下了這後遺症,不打緊的。
老人是一名老夫子,是同那些鐵匠、裁縫一起接了蘇哲的征召,簽了契約,隨著蘇哲一同前往蘇家村。蘇家村要想改善,從根本改善,從山間野村變成一座與北墨城來往的繁榮村子,最根本的是要村裏的人們對外界的認識以及文化水平要提高上來,所以自然需要一位教書先生願意在荒涼的蘇家村當中紮根,為那些新生的孩子們傳授學問知識。
老人,姓孔,名秋。
蘇哲對那些讀書人極為推崇,因為他能從北墨城這潭渾水脫身出來,全靠一名讀書人的幫助,否則城中魚龍混雜,關係盤根交錯,一個個為利益不擇手段,豈能讓蘇哲輕易歸鄉安享天倫之樂,走也可以,留下你蘇哲在北墨城得到的一切,兩手空空而來,那就孑然一身而迴。
當時蘇哲所陷近乎死局,是他在北墨城這些年來之中,所麵對最大的死局。
最後,那位二十幾年之前,離開北墨城的無名讀書人,而今風光歸來,亦如蘇哲今日這般風風光光地尋迴蘇家村這般。
當年小小之恩,那位讀書人今日以湧泉相報,蘇哲今天才能和這些最近親之人,行在迴家的路上。
轎子這時探出一個人頭,正是頭發已經漸染白霜的蘇哲。原本瘦弱黝黑的蘇大狗,變成而今麵容白淨,衣冠整齊華貴的蘇哲,實在是無盡的心酸和苦難換來的。
蘇哲隔著馬車,對著高大老人說道:“孔先生,還好吧?如若不行,可以進到轎子裏邊歇息。”雖是私人禁地,但是先生一身正氣,也已極老,又是自己極為尊敬的讀書人,否則當年自己都食不果腹,怎麽會分出那一碗碗飯給那個如今風光無限的讀書人呢?所以邀請那名老人進轎子,蘇哲是真心的。
老人的學問是實實在在的,蘇哲自然也有私心,想要將來自己的孩子能深得老人的悉心教導,有望憑借著一身學問,如那讀書人朋友,入朝為官,蘇哲所盼望的光宗耀祖不外如此。
“不用擔心,老先生馭馬能力不在我之下,看得我都要自慚形愧了。”後方傳來秦河洪亮的聲音。
“秦河你都會用成語了,看來這兩日你和老先生沒有白待啊。”蘇哲對著他那即是手下又是兄弟又是兄長的秦河調笑道。
“你就別取笑我了。”秦河亦笑道。
“蘇老爺,放心吧,我無礙的。”老人迴應道。
蘇哲放下布簾,轉過頭看向坐在旁邊的秦桑,自己的婦人,那微微隆起的小腹,裏麵正在孕育著一個新的生命,那是他蘇哲的骨肉。
蘇哲抱著秦桑,一隻手放在那隆起的腹部,輕輕撫摸。
“你覺得是男孩還是女孩?”秦桑輕聲問道。
“我是比較喜歡男孩的,不過不管是男孩女孩,皆是我蘇哲的骨肉,或許對待方式會不同,但是愛意絕對不會減弱絲毫。”
旁邊,黃姨看著這對幸福的一對,眼中滿是欣慰,曾經的遺憾,在他人身上見到了圓滿,也算是一種自我解脫了,內心因而可以得到一份小小的慰藉,僅此而已,也就足夠了。
此刻,那位高大老人,也在此地此間,擁有一份慰藉。
世間真情,是不管這世道多渾濁,依舊清澈可見。那些清澈,是有可能,淨化一點點之後,積少成多,造就一片大世青天下的清澈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