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希第一次看見孫之時被他的打扮驚訝到了,就像是個舉家遷徙的市井小販,可能窮得瘋了,連塊石碑也舍不得扔。
小希本來是很想拒絕的,因為楚荊國他實在不想去,更何況還有個袁臨淵呢!
夫子一直牽著小孫之的手,他是知道小希要走的,就憑那支竹簡他就必須走。“西明王嘴上答應等三年,但若知道你此時身在西明國,誰也保不齊會派人來抓你迴去。”
這意思明顯得很啦,就差沒直接說去告密了。
小希一臉譏諷地看著夫子,他不明白看上去慈眉善目的一讀書人,怎麽就學會“威脅”這招了,聖賢書上沒寫呀?
這讀書的老頭一個個都不簡單,袁臨淵如此,夫子亦如此,世道啊……
夫子把孫之的小手交到小希手中,“這孩子我就交給你了,你得把他毫發無損地送迴楚荊國方能不負我所托啊!”
夫子交代完便轉身離去,隻是在這之前他悄悄給了小孫之不少錢,孫之起初是不要的,但夫子在他耳邊不知說了幾句什麽話他便笑嗬嗬地收下了。
小孫之朝著夫子遠去的背影,深深一稽幾近地麵,起身時不知不覺擦掉了臉頰上的淚水。
夫子在他耳邊說的話他大概是能懂一些的,“人活著總不能事事順心,做事情也不會永遠一帆風順,很多時候的苦難是讓你以後能明白平淡的可貴,在困頓時別人給予的幫助應該慷慨接受而不是狠心拒絕。”他想現在生活給他的一切苦難,或許會讓他在今後的某個時間豁然開朗,而一切難題都會有轉機。
小希答應這件事並不隻因為夫子的“威脅”,還因為聶笑的事他欠了夫子一個天大的人情,這人情雖說要算到聶笑頭上,但現在隻能由他先替聶笑還上了。
去楚荊國這麽遠的路,當然不能光著兩條腿去,更何況這孩子還背了那麽大塊石碑。所以他一狠心終究是領著小孫之購了一輛牛車,牛車破舊但試了試挺結實,應該能應付下來這長途跋涉。
老板開價二百銅幣,小希花了
一柱香的功夫,和賣家好說歹說想殺價到一百五十個銅幣。這期間他是引經據典、旁征博引、軟硬兼施把“砍價”這件事搞得像教習之間的爭辯一樣,看得一旁的小孫之滿臉震驚,不由生出敬佩之情。【#…¥更好更新更快】
賣這牛車的是個莊家漢,一副老實人的樣子笨嘴拙舌,往往小希說了五六句他才說一句。但這漢子樸實歸樸實,認起死理來倒也強得認真,硬是和小希耗了一柱香的時間也不鬆口。
事實證明,讀書多少和砍價厲不厲害沒多大關係。小希心想二百就二百吧,這車也能值這個價。
小孫之一隻手拉向那莊稼漢子,臉上是童真的笑容,“大叔,我們是要去楚荊國,遠著嘞!隻恐路上盤纏不夠用,這才跟您磨了半天嘴皮子……”
那漢子哦了一聲問道,“去楚荊國幹嘛?”說話間目光在他二人身上徘徊,看這衣著的確不像有錢人,再看這孩子的打扮倒也像是出遠門的樣子。
小孫之把爺爺的遺願對這漢子一說,那漢子鬆開小孫之的手,取出插在腰間的煙杆蹲在牛車旁狠狠抽了兩口旱煙。
煙霧將他整張臉都籠罩在裏麵,看不真切他的麵容,但隱隱能感覺到他正在下決心做某個重要的決定。
“媽了個巴子,大不了迴家再遭那婆娘一頓罵。”
漢子收起煙杆在地上杵了杵重新戰起身:“一百五就一百五吧。”
小孫之朝那漢子行了一禮:“謝謝大叔。”
小希一臉笑嗬嗬的樣子趕緊掏錢,可衣兜來了個底朝天也隻有一百四十八個銅幣,怎麽著也要差兩個。
小孫之悄悄拉了拉小希的衣袖,手裏攤開兩個銅幣示意他拿走,誰知小希一個很隱秘的動作把他給推迴去了。
賣牛車的漢子滿臉苦澀,老子今天是倒了什麽黴:“差倆就差倆吧,反正都得迴家挨罵。”
小希這時卻一反常態:“不行,咱讀書人說了多少就是多少,不能把讀的聖賢書當屎給拉了!”
漢子哈哈一笑:“這個在理兒!”最重要的
是這句話他能聽懂啊,不像剛才講那些沒一個字能聽懂的。
小希又渾身上下摸了一遍,一副肉疼的樣子掏出一塊玉來,通透晶瑩潔白如月,中間有個小紅點,“這塊玉雖不能說價值連城,但怎麽也得值兩個銅幣了吧!”
漢子扭扭捏捏似乎不大好意思接,他可是聽說玉很管錢的,不過最終在小希的勸說下他還是收下了。
拉著車往迴走的時候小孫之不解問道:“聖人雲‘君子以德比玉’,大叔你怎麽……?”
“君子以德比玉說得好啊,但能不能比得上呢?還是說把玉帶在身上就有德行了?我看啊德行這個東西不是看你有沒有塊玉在身上的,剛剛那賣牛車的漢子,他就是一個有德行的人。”
小孫之哦了一聲,可玉終究是很值錢的啊!
小希笑了一聲,讓他把石碑放車上來,兩人就這麽拉著車往迴走。
路過牛市的時候小希挑了一頭老牛,小孫之奇怪地問他為什麽會買這頭老牛,小希告訴他因為老牛便宜。
這是頭黃牛,想來是因為老了無法耕地,於是主人便賣了它,本來是等待宰殺的命運卻突然又被小希買了下來。
所以老黃牛很感激自己這兩個新主人,讓自己擺脫了被做成紅燒牛肉的命運,也不必再拚命耕地,看樣子自己餘下的時光就是和這牛車做伴了。
老黃牛自己乖乖站到牛車旁,等主人給它套上便拉著車離去,它走得很慢但很穩。
這麽一來日頭就要落山了,小希架著車要去給翠兒和老張頭告個別,順道又購了一柄寶劍。
“劍有青鋼之骨,君子佩之可以護衛其身。”
翌日清晨,烽火樓前的野地上一輛牛車緩緩南下,車上放了幾床棉被和一塊石碑。
當天夜晚,西明國寢宮。
吳楠挖的地道早已堵得嚴嚴實實,西明王躺在溫暖軟和的榻上,手裏拿著一幅畫,畫上是一輛牛車和一大一小兩個人影,隻是都看不到麵部。
(本章完)
小希本來是很想拒絕的,因為楚荊國他實在不想去,更何況還有個袁臨淵呢!
夫子一直牽著小孫之的手,他是知道小希要走的,就憑那支竹簡他就必須走。“西明王嘴上答應等三年,但若知道你此時身在西明國,誰也保不齊會派人來抓你迴去。”
這意思明顯得很啦,就差沒直接說去告密了。
小希一臉譏諷地看著夫子,他不明白看上去慈眉善目的一讀書人,怎麽就學會“威脅”這招了,聖賢書上沒寫呀?
這讀書的老頭一個個都不簡單,袁臨淵如此,夫子亦如此,世道啊……
夫子把孫之的小手交到小希手中,“這孩子我就交給你了,你得把他毫發無損地送迴楚荊國方能不負我所托啊!”
夫子交代完便轉身離去,隻是在這之前他悄悄給了小孫之不少錢,孫之起初是不要的,但夫子在他耳邊不知說了幾句什麽話他便笑嗬嗬地收下了。
小孫之朝著夫子遠去的背影,深深一稽幾近地麵,起身時不知不覺擦掉了臉頰上的淚水。
夫子在他耳邊說的話他大概是能懂一些的,“人活著總不能事事順心,做事情也不會永遠一帆風順,很多時候的苦難是讓你以後能明白平淡的可貴,在困頓時別人給予的幫助應該慷慨接受而不是狠心拒絕。”他想現在生活給他的一切苦難,或許會讓他在今後的某個時間豁然開朗,而一切難題都會有轉機。
小希答應這件事並不隻因為夫子的“威脅”,還因為聶笑的事他欠了夫子一個天大的人情,這人情雖說要算到聶笑頭上,但現在隻能由他先替聶笑還上了。
去楚荊國這麽遠的路,當然不能光著兩條腿去,更何況這孩子還背了那麽大塊石碑。所以他一狠心終究是領著小孫之購了一輛牛車,牛車破舊但試了試挺結實,應該能應付下來這長途跋涉。
老板開價二百銅幣,小希花了
一柱香的功夫,和賣家好說歹說想殺價到一百五十個銅幣。這期間他是引經據典、旁征博引、軟硬兼施把“砍價”這件事搞得像教習之間的爭辯一樣,看得一旁的小孫之滿臉震驚,不由生出敬佩之情。【#…¥更好更新更快】
賣這牛車的是個莊家漢,一副老實人的樣子笨嘴拙舌,往往小希說了五六句他才說一句。但這漢子樸實歸樸實,認起死理來倒也強得認真,硬是和小希耗了一柱香的時間也不鬆口。
事實證明,讀書多少和砍價厲不厲害沒多大關係。小希心想二百就二百吧,這車也能值這個價。
小孫之一隻手拉向那莊稼漢子,臉上是童真的笑容,“大叔,我們是要去楚荊國,遠著嘞!隻恐路上盤纏不夠用,這才跟您磨了半天嘴皮子……”
那漢子哦了一聲問道,“去楚荊國幹嘛?”說話間目光在他二人身上徘徊,看這衣著的確不像有錢人,再看這孩子的打扮倒也像是出遠門的樣子。
小孫之把爺爺的遺願對這漢子一說,那漢子鬆開小孫之的手,取出插在腰間的煙杆蹲在牛車旁狠狠抽了兩口旱煙。
煙霧將他整張臉都籠罩在裏麵,看不真切他的麵容,但隱隱能感覺到他正在下決心做某個重要的決定。
“媽了個巴子,大不了迴家再遭那婆娘一頓罵。”
漢子收起煙杆在地上杵了杵重新戰起身:“一百五就一百五吧。”
小孫之朝那漢子行了一禮:“謝謝大叔。”
小希一臉笑嗬嗬的樣子趕緊掏錢,可衣兜來了個底朝天也隻有一百四十八個銅幣,怎麽著也要差兩個。
小孫之悄悄拉了拉小希的衣袖,手裏攤開兩個銅幣示意他拿走,誰知小希一個很隱秘的動作把他給推迴去了。
賣牛車的漢子滿臉苦澀,老子今天是倒了什麽黴:“差倆就差倆吧,反正都得迴家挨罵。”
小希這時卻一反常態:“不行,咱讀書人說了多少就是多少,不能把讀的聖賢書當屎給拉了!”
漢子哈哈一笑:“這個在理兒!”最重要的
是這句話他能聽懂啊,不像剛才講那些沒一個字能聽懂的。
小希又渾身上下摸了一遍,一副肉疼的樣子掏出一塊玉來,通透晶瑩潔白如月,中間有個小紅點,“這塊玉雖不能說價值連城,但怎麽也得值兩個銅幣了吧!”
漢子扭扭捏捏似乎不大好意思接,他可是聽說玉很管錢的,不過最終在小希的勸說下他還是收下了。
拉著車往迴走的時候小孫之不解問道:“聖人雲‘君子以德比玉’,大叔你怎麽……?”
“君子以德比玉說得好啊,但能不能比得上呢?還是說把玉帶在身上就有德行了?我看啊德行這個東西不是看你有沒有塊玉在身上的,剛剛那賣牛車的漢子,他就是一個有德行的人。”
小孫之哦了一聲,可玉終究是很值錢的啊!
小希笑了一聲,讓他把石碑放車上來,兩人就這麽拉著車往迴走。
路過牛市的時候小希挑了一頭老牛,小孫之奇怪地問他為什麽會買這頭老牛,小希告訴他因為老牛便宜。
這是頭黃牛,想來是因為老了無法耕地,於是主人便賣了它,本來是等待宰殺的命運卻突然又被小希買了下來。
所以老黃牛很感激自己這兩個新主人,讓自己擺脫了被做成紅燒牛肉的命運,也不必再拚命耕地,看樣子自己餘下的時光就是和這牛車做伴了。
老黃牛自己乖乖站到牛車旁,等主人給它套上便拉著車離去,它走得很慢但很穩。
這麽一來日頭就要落山了,小希架著車要去給翠兒和老張頭告個別,順道又購了一柄寶劍。
“劍有青鋼之骨,君子佩之可以護衛其身。”
翌日清晨,烽火樓前的野地上一輛牛車緩緩南下,車上放了幾床棉被和一塊石碑。
當天夜晚,西明國寢宮。
吳楠挖的地道早已堵得嚴嚴實實,西明王躺在溫暖軟和的榻上,手裏拿著一幅畫,畫上是一輛牛車和一大一小兩個人影,隻是都看不到麵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