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五同張長庚剛剛一起“檢閱”了接防興山的鄖陽綠營,迴來後便命人收拾東西準備前往荊州。


    張長庚也一同前往荊州,荊州設立滿城是湖廣之前從未有過的大事,需要他這個湖廣總督親自坐鎮協調各方。


    重點是防止城中漢民遷居它處時發生民變。


    滿城格局是固定的,統一以燕京為模版,即將荊州城人為隔絕成滿漢兩城,實行旗漢分治。


    旗人可以隨意出入外城,但外城的漢人是嚴禁踏足滿城的。


    王五的理解就是殖民地管治模式。


    所謂滿城跟後來清廷劃給洋人的租界差不多。


    不過他這個漢軍正白旗都統是入駐滿城還是駐在外城,目前尚不知道。


    因為張長庚隻負責“建”,而不負責“管”。


    以王五部降軍為主的正白旗漢軍到底是同京裏來的真泰君住一起,還是住外麵,得由荊州將軍巴布爾說了算。


    據張長庚說這個巴布爾老姓伊爾根覺羅,譯成漢姓的話就是趙,曾隨達素在閩浙同鄭軍打過仗。


    之前擔任滿洲正白旗都統一職。


    不同於蠢貨穆裏瑪,這個巴布爾還是有一定水平的。


    “滿洲正白旗都統老張,他這個滿洲都統跟我這個漢軍都統誰大”


    王五遇到不明白事情就會問張長庚。


    張長庚說都統實際就是從前的固山額真,也就是管旗大臣的意思。


    除上三旗直屬皇帝外,其餘各旗的都統與旗主在身份上有隸屬關係,然而在職務上卻與旗主無關,乃是由朝廷直接委派。


    就是說王五這個漢軍正白旗都統同正白旗滿洲、蒙古一樣都屬上三旗,隻向皇帝負責,下五旗的旗主管不到他們。


    下五旗過去聽命於各自的滿洲同色旗主。


    如正紅旗蒙古同漢軍都聽命於滿洲正紅旗主,也視同色旗的滿洲旗主為主子。


    不過如今旗主權力被削弱,上三旗也好,下五旗也好,都統、副都統都是由朝廷直接委任,各旗事務也由各旗的都統衙門負責。


    實質上已經架空下五旗的滿洲旗主。


    王五聽後點了點頭,又問“百曉生”張長庚:“原先穆裏瑪答應把我抬入漢軍鑲黃旗,現在朝廷卻讓我入漢軍正白旗,這中間有沒有我不知道的事情”


    張長庚給王五普及了另一個知識點。


    那就是上三旗雖然直接聽命於皇帝,但皇帝本人不可能真的管理上三旗,所以又設立議政大臣來管轄各旗都統、副都統。


    議政大臣的權力與旗主幾乎沒有差別。


    整個大清能參加議政王公大臣會議的也就幾十人而矣。


    “你可知如今正白旗的議政大臣是誰”


    “誰”


    “蘇克薩哈。”


    “嗯”


    王五似乎有點明白了,敢情按組織程序來的話,他這個漢軍正白旗都統是聽命於正白旗滿洲議政大臣蘇克薩哈,同兩黃旗出身的鼇拜沒有任何關係。


    而蘇克薩哈是鼇拜的死對頭。


    根據這條線索一捋,大玉兒顯然是要將他綁在蘇克薩哈這條戰船上對付鼇拜。


    也是,造成鼇拜這次政治危機的不就是他西山王耀武麽。


    跟鼇拜尿不到一個壺裏,當然得同鼇拜的對頭坐一起了。


    道理是這麽個道理,就是大玉兒這個老娘們顯然太膚淺了。


    不知道米思翰是怎麽跟老娘們說的,王五感覺完全錯會了自己的意思。


    他是想腳踩小麻子和鼇拜這兩條船,而不是跳上蘇克薩哈這條馬上就要沉的破船。


    看來有必要通過某些方式宣告同蘇克薩哈劃清界線才好。


    至少不能讓鼇拜以為他真想抱蘇克薩哈的大腿。


    接下來少說也得忍個三四年,王五不希望好不容易爭取來的幾年時間因為鼇拜和蘇克薩哈的爭鬥浪費。


    “蘇克薩哈雖代表正白旗,輔臣排名第二,但他孤掌難鳴鬥不過鼇拜的,你到了荊州後蘇克薩哈多半會派人過來拉攏示好你,你要注意一些分寸。”


    張長庚好意提醒了下。


    王五自是心中有數,對老張也越來越是喜歡。


    果然,人一旦開明就會變得親切。


    剛俘虜張長庚那會,這位總督大人可是要死要活的。


    跟穆裏瑪一個德性。


    準備去看看外麵收拾得如何,張長庚遲疑了下還是問道:“你是不是讓牛萬程暗地裏同茅麓山勾結”


    王五沒有直接迴答老張的問題,而是問老張每年清廷撥給三省的圍剿費用是多少。


    張長庚道:“康熙元年戶部給我湖廣撥銀六百萬兩,二年又撥七百六十萬兩,今年可能要多些。”


    為什麽多,當然是因為穆裏瑪兵敗導致湖廣綠營損失嚴重,急需補充兵員物資裝備,另外就是荊州設滿城耗銀也多。


    張長庚估算怎麽著也得撥個千萬兩下來。


    王五不由感慨道:“這麽說,你們大清倒蠻有錢的。”


    “是我們大清,”


    張長庚糾正了下。


    大清如今有錢是事實,因為前幾年在江南搞奏銷清欠,一次征收江南錢糧十年,為此將江南不服的一萬多有功名的士紳全部革去功名,砍了一大批。


    探花葉方靄隻欠了一文錢也被革了功名。


    幾年奏銷清欠下來,國庫從江南得銀怕是不下億兩。


    可以說將江南士紳百年積蓄財富掃蕩一空。


    其餘地方雖清欠力度不大,但得益於人少地多,財政收入也相當可觀,加之多年征戰搶掠所得,較前明用銀情況當真一個天,一個地了。


    否則何以能承擔每年巨額軍費。


    單雲南吳三桂一家年用軍費就達九百多萬兩。


    除四川因為沒人不計外,餘各省每年也要向三藩協餉五百餘萬兩,三家藩王年用銀兩千一百餘萬兩,占了國庫開支一半。


    最近兩年對夔東的戰事耗銀也巨,因而清廷急於結束戰爭,這也是穆裏瑪急於用兵的原因之一。


    王五尋思片刻,忽問:“老張伱為官有信仰麽”


    “信仰是什麽”


    張長庚不太明白這個詞什麽意思。


    王五解釋:“怎麽說呢,就是你老張為官追求的目標,或者說人生奮鬥的意義。”


    張長庚不加思索:“當然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王五聽後更進一步:“就是為百姓服務”


    “什麽服務”


    張長庚一頭霧水,不曉得這王八蛋哪來莫名其妙詞匯的,指自己為官就是希望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


    “別的呢”


    “什麽別的”


    “個人方麵”


    “你到底想說什麽”


    “我的意思大清一年撥給你這麽多銀子,就算你再怎麽不貪,一年貪個五十萬兩應該沒問題吧”


    張長庚沉默。


    總督級別的高官,一年五十萬兩當屬清官了。


    “一年五十萬兩,五年兩百五十萬兩,十年五百萬兩,一百年”


    王五掰扯頭竟很認真的給張長庚算起來賬來。


    氣得張長庚桌子一拍:“你到底想說什麽”


    “戰事拖的越久,鈔票就越有啊。老張,當官不想發大財,不如迴家賣紅薯啊。”


    王五也是一付好心提醒的樣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抗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傲骨鐵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傲骨鐵心並收藏抗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