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寨是茅麓山海拔最高的地方,王五置身此間卻無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倒是多了幾分高處不勝寒的孤獨無力感。


    白日“公論”結果是繼續與清軍戰鬥到底。


    這意味著王五想竭力保全的抗清火種,終將熄滅在三省交界的叢山峻嶺中。


    敵我實力的差距不是人力和氣節可以改變的。


    不管明軍是往陝西方向打,還是向四川、湖廣方向打,都將遭到清軍的瘋狂圍攻。


    怕是連後撤百裏的四川綠營也會翻臉。


    眼下的局麵是在王五的“政治”攻勢下,除了愛新覺羅外,所有人都想利用明朝,但又不想已經亡了的明朝死灰複燃。


    鼇拜肯同意和談,一方麵是想摘清弟弟穆裏瑪兵敗責任,阻止政敵對自己的進攻;


    另一方麵也是想“養明自重”,延緩小皇帝親政時間以便繼續掌控朝政。


    張長庚他們同意和談,一是被王五俘虜沒辦法,不談也得談;


    二也想從中撈取功勞;三則有為自己正名的意思。


    畢竟,被俘是件不光彩的事。


    誰都想將自己洗白。


    張長庚如此,穆裏瑪如此,那一幫被俘的滿洲將校更是如此。


    既然兵敗責任都推給圖海了,那大家夥就齊心協力把明軍招撫得了。


    皆大歡喜。


    鄭蛟麟、馬寶他們肯助明軍,則是為了將來真反清的話明軍能與他們聯手。


    不管哪一方,都不希望明朝真的再迴來。


    可最後這點明軍真要在三位老帥指揮下往外衝,試圖脫出牢籠,於任何一方便不再是可利用的對象,反而會是要他們命的存在。


    縱是吳三桂這會也起了反清之意,怕也不會允許明軍真的跳出來攪局。


    因為他比清廷還害怕明朝東山再起。


    真要發狠把明軍剿了,鄭蛟麟不可能不聽。


    三省清軍就屬四川綠營最能打。


    所以王五這才極力主張和談,並為之努力了近兩個月,誰想最後卻是這個結局。


    不由很是神傷,有些不甘心。


    隻不過雖對結果失望,但王五並沒有感到憤怒,反而出奇的平靜。


    散會後獨自一人來到主寨東南方向的紅崖邊,自傍晚開始便坐在崖邊。


    外人看著可能覺得王五心情低落在此發呆,實際王五隻是在反思整件事。


    不再以自己的角度看待,而是站在李來亨、袁宗第、洪部院等人角度看待與清廷議和這件事。


    得出的結論是李來亨、袁宗第、洪育鼇他們之所以千古留名,為後世子孫永遠銘記,並不是他們是什麽軍事家、戰略家,而是他們為漢民族留盡了最後一滴血。


    知不可為而為之,才是真正頂天立地的大英雄。


    但凡這些人有半點“識時務”,就不會成為後人心目中的英雄。


    如此,王五的主張不被接受再正常不過。


    因為不管他用什麽詞匯形容這次和談,從什麽角度來分析議和停戰的好處,於李來亨他們眼中其實都是一種軟弱、妥協,甚至是投降的表現。


    茅麓山這邊剃發也好,不剃發也好,隻要停止同清軍的戰鬥,就表明茅麓山幾萬軍民已經背棄明朝。


    如此,還堅持什麽


    這二十年的堅持又算什麽


    在王五眼中,是戰還是和,不過是路線之爭。


    本質還是同清廷鬥爭到底。


    戰與和都是手段。


    對此沒有半點心理負擔。


    但那是因為他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麽,所以有恃無恐。


    可誠如洪育鼇、潘應龍二位不會將複國希望放在一個大漢奸身上般,同清軍打了二十年的李來亨、袁宗第他們也不可能放下刀槍同清軍坐下談什麽判。


    因為他們無法預知未來,他們隻能著眼於眼前的得與失。


    真要同清軍議和,他們對得起誰


    又怎麽跟幾萬追隨他們的軍民解釋


    人心一旦散了,再想聚攏就難了。


    故而李來亨決意戰鬥到底,哪怕茅麓山實際撐不了多久。


    不是迂腐,也不是頑固,而是氣節使然。


    寧可站著死,也不跪著活。


    李來亨的決定縱是主張議和的韓王也無力幹涉,況隻是個掛印總兵的王五。


    自知無法改變的他輕歎一聲,也是心亂如麻。


    不知自己是當與三位老帥一起全力抗清,還是利用已經編織的“關係網”抽身事外時,身後卻傳來熟悉的聲音:“怎麽,想不明白”


    是郝搖旗的聲音。


    王五迴頭看去,發現除了郝搖旗,還有虎帥和袁帥。


    三位老帥身後還站著皖國公劉體純世子劉享。


    “末將參見虎帥、袁帥、郝帥、小公爺!”


    王五趕緊起身行禮。


    “娃娃,”


    郝搖旗上前拍了拍王五肩膀:“在這坐了半天,是不是很失望”


    王五怔了下,點頭道:“有一點。”


    “就一點”


    郝搖旗明顯不信。


    “是隻有一點。”


    王五說的是實話。


    郝搖旗笑了笑,側頭看向李來亨:“小老虎,你跟這娃娃說幾句吧,我瞅著人娃娃心裏對咱們有怨氣呢。”


    李來亨微微點頭,輕步上前看著王五沉聲道:“身為明臣,我若與清廷議和,是謂不忠;而我祖父、父親皆因抗清而死,我若不顧家仇同意議和,是謂不孝你娃娃是要讓我做不忠不孝之人麽”


    “虎帥,末將不是這個意思!”


    王五理解李來亨的心境,但還想做最後嚐試,便道他主張議和隻是隱忍手段,並非真心要與清廷和談。


    才說幾句卻被袁宗第打斷。


    “你娃的意思我們都知道,但我們做不到。不是你娃娃的想法不好,而是我們這些人早年追隨先帝把崇禎給逼的上了吊,引得吳三桂把韃子給放進了關,這才叫韃子占了咱漢人的江山,後來隆武皇帝不計前嫌招撫我們,賜我們忠貞營號又予我們封爵


    高太後在時更曉諭我們萬不可背棄明室,今我們若與清廷議和既對不住明室,也對不起先帝太後,世人瞧在眼裏,怕是認為我們這幫人終是賊寇,連那吳三桂都不如。”


    說到這裏,袁宗第也是歎了一聲,繼而止住欲要說話的王五,道:“我和小老虎,老郝商量過了,你把老人孩子還有傷員都帶走,如此就算對得起我們這幫老東西了。”


    說完麵色一冷,喝道:“來人,將叛將王耀武趕下山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抗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傲骨鐵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傲骨鐵心並收藏抗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