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曰:
齧簇之法難上難,高明之人玄又玄。
斬將擒敵自英勇,詐死奪城計周全。
先占經縣多巧妙,後騙敵援再打援。
三軍乘勝下木門,合擊勢成叵翻天。
話說當時,李詩君大槍點壓在胡大利脖子上,自有手下士兵上前來綁胡大利。
敵城望樓之上,那仝有權雖是嫌他兩個不從命令,擅自出戰,但是見這半炷香的功夫裏,兩員猛將一個被殺一個被綁,也是心膽俱寒。
仝有權當時心中發寒,手中卻是張弓搭箭,瞄準李詩君,偷偷一箭射來。
李詩君部下見了,都是高喝:“敵將休放暗箭!”
一語驚醒李詩君,李詩君抬頭看時,那箭極快,堪堪到了麵門!說時遲那時快,李詩君一見來不及躲避,於是行險,用了個“齧簇法”:臉略仰,嘴一張,一口將來箭箭族咬住!
當時李詩君心生一計,口中含著箭,就倒下馬來!
敵城望樓上,仝有權大喜!萬萬想不到,人人都說他李詩君武藝絕倫,自己這一箭偷射,竟然將他射下馬來!
仝有權心裏那個激動啊,當時就恨不得自己親自飛馬去報告卜君瑞與辛君集:俺偷偷一箭,射殺李詩君啦!
仝有權心說:嘿,敵兵勢大,李詩君雖死,但現在還不宜下城去攻擊敵軍。今夜裏倒好偷襲,李詩君一死,太平軍今夜必然撤退。我正好兵分兩路,一路劫營,一路去尋找水源,把他上流阻斷處再給挖開!
且說太平軍,見李詩君麵上中箭,倒下馬來,自然也都是大驚,就搶上前來救李詩君。李詩君部將紀小虎先奔到跟前;紀小虎眼中含淚,下馬來抱李詩君的屍體。
紀小虎下得馬來,一看李詩君,當時就愣了:隻見李詩君口中噙著箭,兩眼盯著自己,含糊地說道:
“紀將軍,你隻管抱了我走,邊走邊放聲大哭!”
紀小虎沒明白李詩君的意思,雖是將箭拔出來扔掉,將李詩君抱起,卻隻往迴走,不哭。李詩君道:“快哭!我要就此用計!”
紀小虎這才明白過來,然而,這也真正是“欲哭無淚”呀。於是紀小虎隻好幹號:“元帥呀!我的元帥呀!”
諸兵眾將見經小虎已經抱起了李詩君往迴走,多數都是停在原地,隻有一眾將領們迎上前來。
紀小虎這一幹號,令眾將領們心都往下沉。然而,再看紀小虎時,隻見他臉上帶著詭異的笑,向眾將輕聲招唿道:“元帥讓大夥兒都哭他呢!”
於是眾將雖然是如墜五裏霧中,卻也都是依言,學著紀小虎的調門兒,高低參差地幹號道:“元帥呀,我的元帥呀!”
這下子,敵城望樓上,仝有權是百分之二百地確定:李詩君果然被俺射死了!
大軍撤退迴營後,李詩君命令先將俘虜胡大利押下,留待戰後處理,早有衛兵押了胡大利就走。
李詩君哈哈大笑:“今夜那仝有權必然會來劫營!諸位將軍,聽我命令!”
眾將都道:“請元帥下令!”
李詩君道:“紀小虎、李達聽令!”
紀小虎道了一聲:“到!”就向前跨步出列。
李詩君道:“紀將軍,李將軍,你二人各領三千軍,伏於經縣南門外,隻管抓經縣南逃之兵,不得放走一個!”
接下來,李詩君又令張遙、張立各領五千軍,待敵軍出城後,就去奪城。
李詩君自己,卻與其餘部將,各領人馬,留下空營,隻待今夜那仝有權來偷襲劫營。
同時,李詩君又令人傳報馬榮,要他做好準備,殲滅敵人尋水之軍。
果然,經縣城中,仝有權與部下商量劫營,其部將宋經說道:“將軍,敵營未見舉喪發哀,莫非是有詐?”
仝有權道:“我親自射中他的,當時那敵將上前救他時,明明都是號哭了,李詩君之死,豈能有假?
此必是兩軍陣前,主將敗亡,秘不發喪,正是為著欺騙我們呢!我料他們今夜必撤!我們正好趁機去抓他們的尾巴,敲打敲打!”
宋經道:“將軍可以提防些,要不,我先打頭陣,將軍在後麵接應,如何?”
仝有權道:“也好!”
於是,當夜二更,經縣城中,仝有權命令宋經領了一萬兵來劫營,又令一員偏將領兵五千,去尋找經河上遊斷流處。仝有權自己,則是領了一萬人馬,作為二路,以備接應宋經。
且說宋經,趁夜領兵來到李詩君大營之外,就見敵營之中一片黑暗無光,悄無聲息。
宋經摸入敵營,更不見動靜,於是宋經不由得就心往下沉:真是撤退了嗎?若是李詩君用計,隻怕我今夜就完蛋了!
宋經令部下一齊點起火把,呐喊一番,仍然不見動靜。火光裏看得分明:果然是一座空營。
宋經就令部隊後退,不想後麵,仝有權也殺到了。宋經就告訴仝有權,這裏是空營了!
仝有權道:“這才是二更,敵軍撤退也太快了吧!難不成他們初更就撤退了?竟然讓我撲了個空——罷了,宋將軍,我們撤退迴城吧!”
宋經聽了,自然遵命。於是仝有權與宋經兩個領著兩萬人馬往迴撤退。不想未出敵營,就聽得四麵號炮響起!
仝有權與宋經四麵看時,隻見四麵有四條火龍,敵軍都是手持火把,呐喊殺來。
仝有權道:“不好!我中計了!”
宋經當先拚殺,領頭往外衝,正迎著李詩君,李詩君輕輕一槍挑飛宋經大刀,一伸手,就把宋經活擒過來,擲在地下,自有小兵上前,將宋經綁了。
仝有權見機得很,一看勢頭不對,趕緊領兵換個方向,避開李詩君,然而,李詩君大喝如雷:“不要走!”
仝有權心中更是慌張。
此時李詩君大軍四麵合圍,仝有權拚死衝殺,隻剩下百十來個親衛兵,在昏天黑地裏,跟隨主將殺出,衝到經縣城下時,恰好城門大開,就一頭往城中鑽來。
剛剛入了城門洞,就聽得不斷地“撲通”“哎喲”之聲!原來,經縣縣城,已經被李詩君部將張立張遙二人趁虛奪取,伏兵在城門洞裏設下絆索,是人到人倒,馬到馬倒。
仝有權急匆匆,意惶惶,到了城門洞裏,怎麽能不是“‘撲通’‘哎喲’”呢?
“撲通”自然是摔倒之聲,“哎喲”當然是摔倒後發出驚叫。仝有權在一片撲通哎喲之聲裏,還沒反應過來,就被擒了。
此時經縣已經被拿下,李詩君進入經縣城中,來到縣衙坐定,著人押過仝有權一般俘虜,李詩君向仝有權道:
“仝將軍,你如今已是俘虜,失了經縣,那辛君集與卜君瑞必也不會放過你,你是投降還是不投降?”
仝有權未及答話,就見一將,手執雙錘,帶數人押過一將來交令。仝有權看時,卻正是自己派出去尋找阻斷水源之處的偏將林闖。
仝有權暗歎一聲:想不到,一著棋錯,滿盤皆輸!至此,仝有權就向李詩君道:“元帥,末將願意歸順太平汗國。”
李詩君笑道:“本城兵將,都是你的屬下,你負責說降他們,如何?”
仝有權道了一聲“是”,就隨李詩君指定之人,來勸降一幫俘虜。
天亮後,仝有權做好了勸降工作,來迴報李詩君。
李詩君道:“仝將軍,煩你寫封信給辛君集和卜君瑞。”
仝有權道:“不知元帥讓末將寫什麽信?”
李詩君道:“你隻說經縣被圍甚急,讓他速派人來救援。”
仝有權聽了,自去寫信,李詩君就先派人送信求救。卻留下徐興守領兵三萬守經縣,同時嚴密封鎖經縣消息。自己則是帶了十萬人馬出了經縣,在木門州迴經縣的要道九鳳嶺上埋伏。
卻說木門峽前線,卜君瑞與辛君集努力抽調了五千兵來救經縣,領兵之將季寒隻道九鳳嶺離經縣還遠著呢,五千人馬在他指揮之下,大搖大擺地闖進了李詩君太平軍十萬人馬包圍圈……
不用說,五千無備之兵對上十萬有備之眾,連一輪十箭齊射都挺不過:前後數分鍾時間,就被消滅個幹淨。
李詩君又讓仝有權寫信求援,說道是季寒援軍被太平軍一戰抹殺幹淨,經縣如今危如累卵!
卻說辛君集與卜君瑞兩個,守在木門峽前線,連木門州本城都顧不得迴。為啥?太平軍林珙所部,雖是失了大將張猛,但又有宋義與呂岩領兵兩萬前來助戰。
宋義比張猛弱不了多少,更比張猛多一分智謀,而那呂岩,卻又是文武雙全,足堪為帥。林珙得二將之助,攻打木門峽隘口更急。雙方鬥智鬥勇,大西軍除去占有地利優勢,其他都弱於太平軍。
論鬥智,等於是卜君瑞一個對上太平軍軍師柳無名、伏立明、林珙、呂岩四個,論鬥勇,辛君集雖然也是老將,曾經在大同汗國武考大比中得過名次,卻是比不得太平軍有宋義、呂岩二人,林珙雖是武藝略弱一分,但此人有智啊。
等到辛君集與卜君瑞接到經縣第二次求援後,卜君瑞與辛君集兩個本已是焦頭爛額,到這時就都急了:
經縣一旦不保,太平軍李詩君部必然會長驅南下,來奪木門州主城木門縣。那時,六萬大軍前進無路,後退無門,豈不是玩完了麽!
辛君集道:“卜相國,目前我軍在這木門峽,能作戰的兵力,其實隻有四萬多人了。此時又是個腹背受敵的態勢,我們怎麽辦呢?”
卜君瑞道:“辛都督,腹背受敵,是必敗之局,隻是,我主汗皇若能救援經縣,使我軍無後顧之憂,這木門峽,他林珙便休想拿去。不如我們派人向我主汗皇求援!”
辛君集道:“卜相國,縱然我主汗皇出兵來援,但也救不了經縣之危急呀,遠水怎麽能救得了近火呢?”
卜君瑞道:“沒法子,我們也隻好再抽調部分人馬去援助經縣嘍。”
辛君集道:“我們這邊再抽調人馬,兵力更是不足呀。”
卜君瑞道:“都督,我們梯次抽調兵力。先行抽調本州北麵各縣人馬作第一路援軍,去救援經縣。
同時,令本州主城木門縣守將梁秋領三千兵,作第二路援軍,並統率本州南部各縣人馬,協助經縣拒敵。
我們這邊,再抽調三千兵,讓石虎將軍帶領,作第三路援軍,也去守住經縣。”
辛君集道:“相國所言雖好,但是,本州主城木門縣抽調三千人馬去後,防守就十分虛弱了呀!”
卜君瑞道:“不然,若是經縣丟失,那本州主城三千人馬也擋不住李詩君,若是經縣守住了,木門縣主城中就是沒有多少兵,也照樣安如泰山。”
辛君集道:“說得是啊!”
於是,辛君集自然命令傳令兵去各縣抽人馬,援救經縣,卜君瑞則是寫了求援之表章,差人送去大西汗國都城所在之西寧州。
卻說李詩君這邊,一邊封鎖已經奪下經縣的消息,一邊作出連營包圍經縣的假象,一邊是流星探馬不斷,打探辛君集卜君瑞的消息。
這邊李詩君已經得知了辛君集與卜君瑞所作的安排,正合自己圍經縣打援兵的計劃。
卻說那各縣守軍,來救經縣,都不知經縣已經改換門庭,歸太平汗國管轄了。於是諸縣救兵,或三千或五千,各各往經縣擁來。
在木門州南部諸縣,其兵到本州要門線取齊,木門州北諸縣之兵,則是直接來救經縣。
不用說,木門州北麵各縣之兵,不過是分頭而來,早已被李詩君用伏擊戰各個擊破。
而南麵各縣之兵,聚集到本州主城木門縣時,加上梁秋所統之兵,總共也有一萬八千人,就由梁秋帶領,往經縣來。
才到半路上,就有探馬得了消息,經縣實已被李詩君打破!本州北麵諸縣援軍,都被李詩君用伏擊戰各個擊破了!
梁秋大驚:“消息屬實?”
探馬道:“小的不敢欺騙大人!”
梁秋道:“既是這樣,我們便撤迴去。”
梁秋正要統領一萬八千人馬撤退,就聽得經縣方向往這邊來的路上,鼓聲震天,前方是煙塵滾滾!
梁秋大驚:“太平軍來得好快!”
原來,李詩君探得消息,伏擊敵軍數縣援軍後,料知消息已泄,那梁秋必然不會來經縣。
於是李詩君令馬榮、紀小虎、張遙、張立四將,各領兵五千,抄道乘虛來奪木門縣,自己卻領大軍八萬,撤了九鳳嶺的埋伏,隨後出發——也來奪占本州主城。
當時,李詩君八萬大軍一擁而上,兩軍野外混戰,李詩君自己是一馬當先,梁秋抵擋不住,一萬八千人潰逃,逃到本州主城之下時,隻剩下三千多人。
梁秋就來城下叫門。
不料城門上一通鼓響,刀槍豎起,一將倚在女牆上向下笑道:“梁秋!馬某已經奉元帥之命,襲取本城多時,一直恭候你呢,你怎麽現在才來呀!”
梁秋聽了,驚得目瞪口呆!
然而,身後塵頭揚起處,李詩君大軍已到。梁秋無奈,隻得請求投降。
李詩君進入木門州主城,聚眾將議事,同時派出信使通報林珙:
——我軍已經奪取了木門州主城,我們左右兩軍合擊木門峽,辛君集與卜君寶蹦不了幾天了!
齧簇之法難上難,高明之人玄又玄。
斬將擒敵自英勇,詐死奪城計周全。
先占經縣多巧妙,後騙敵援再打援。
三軍乘勝下木門,合擊勢成叵翻天。
話說當時,李詩君大槍點壓在胡大利脖子上,自有手下士兵上前來綁胡大利。
敵城望樓之上,那仝有權雖是嫌他兩個不從命令,擅自出戰,但是見這半炷香的功夫裏,兩員猛將一個被殺一個被綁,也是心膽俱寒。
仝有權當時心中發寒,手中卻是張弓搭箭,瞄準李詩君,偷偷一箭射來。
李詩君部下見了,都是高喝:“敵將休放暗箭!”
一語驚醒李詩君,李詩君抬頭看時,那箭極快,堪堪到了麵門!說時遲那時快,李詩君一見來不及躲避,於是行險,用了個“齧簇法”:臉略仰,嘴一張,一口將來箭箭族咬住!
當時李詩君心生一計,口中含著箭,就倒下馬來!
敵城望樓上,仝有權大喜!萬萬想不到,人人都說他李詩君武藝絕倫,自己這一箭偷射,竟然將他射下馬來!
仝有權心裏那個激動啊,當時就恨不得自己親自飛馬去報告卜君瑞與辛君集:俺偷偷一箭,射殺李詩君啦!
仝有權心說:嘿,敵兵勢大,李詩君雖死,但現在還不宜下城去攻擊敵軍。今夜裏倒好偷襲,李詩君一死,太平軍今夜必然撤退。我正好兵分兩路,一路劫營,一路去尋找水源,把他上流阻斷處再給挖開!
且說太平軍,見李詩君麵上中箭,倒下馬來,自然也都是大驚,就搶上前來救李詩君。李詩君部將紀小虎先奔到跟前;紀小虎眼中含淚,下馬來抱李詩君的屍體。
紀小虎下得馬來,一看李詩君,當時就愣了:隻見李詩君口中噙著箭,兩眼盯著自己,含糊地說道:
“紀將軍,你隻管抱了我走,邊走邊放聲大哭!”
紀小虎沒明白李詩君的意思,雖是將箭拔出來扔掉,將李詩君抱起,卻隻往迴走,不哭。李詩君道:“快哭!我要就此用計!”
紀小虎這才明白過來,然而,這也真正是“欲哭無淚”呀。於是紀小虎隻好幹號:“元帥呀!我的元帥呀!”
諸兵眾將見經小虎已經抱起了李詩君往迴走,多數都是停在原地,隻有一眾將領們迎上前來。
紀小虎這一幹號,令眾將領們心都往下沉。然而,再看紀小虎時,隻見他臉上帶著詭異的笑,向眾將輕聲招唿道:“元帥讓大夥兒都哭他呢!”
於是眾將雖然是如墜五裏霧中,卻也都是依言,學著紀小虎的調門兒,高低參差地幹號道:“元帥呀,我的元帥呀!”
這下子,敵城望樓上,仝有權是百分之二百地確定:李詩君果然被俺射死了!
大軍撤退迴營後,李詩君命令先將俘虜胡大利押下,留待戰後處理,早有衛兵押了胡大利就走。
李詩君哈哈大笑:“今夜那仝有權必然會來劫營!諸位將軍,聽我命令!”
眾將都道:“請元帥下令!”
李詩君道:“紀小虎、李達聽令!”
紀小虎道了一聲:“到!”就向前跨步出列。
李詩君道:“紀將軍,李將軍,你二人各領三千軍,伏於經縣南門外,隻管抓經縣南逃之兵,不得放走一個!”
接下來,李詩君又令張遙、張立各領五千軍,待敵軍出城後,就去奪城。
李詩君自己,卻與其餘部將,各領人馬,留下空營,隻待今夜那仝有權來偷襲劫營。
同時,李詩君又令人傳報馬榮,要他做好準備,殲滅敵人尋水之軍。
果然,經縣城中,仝有權與部下商量劫營,其部將宋經說道:“將軍,敵營未見舉喪發哀,莫非是有詐?”
仝有權道:“我親自射中他的,當時那敵將上前救他時,明明都是號哭了,李詩君之死,豈能有假?
此必是兩軍陣前,主將敗亡,秘不發喪,正是為著欺騙我們呢!我料他們今夜必撤!我們正好趁機去抓他們的尾巴,敲打敲打!”
宋經道:“將軍可以提防些,要不,我先打頭陣,將軍在後麵接應,如何?”
仝有權道:“也好!”
於是,當夜二更,經縣城中,仝有權命令宋經領了一萬兵來劫營,又令一員偏將領兵五千,去尋找經河上遊斷流處。仝有權自己,則是領了一萬人馬,作為二路,以備接應宋經。
且說宋經,趁夜領兵來到李詩君大營之外,就見敵營之中一片黑暗無光,悄無聲息。
宋經摸入敵營,更不見動靜,於是宋經不由得就心往下沉:真是撤退了嗎?若是李詩君用計,隻怕我今夜就完蛋了!
宋經令部下一齊點起火把,呐喊一番,仍然不見動靜。火光裏看得分明:果然是一座空營。
宋經就令部隊後退,不想後麵,仝有權也殺到了。宋經就告訴仝有權,這裏是空營了!
仝有權道:“這才是二更,敵軍撤退也太快了吧!難不成他們初更就撤退了?竟然讓我撲了個空——罷了,宋將軍,我們撤退迴城吧!”
宋經聽了,自然遵命。於是仝有權與宋經兩個領著兩萬人馬往迴撤退。不想未出敵營,就聽得四麵號炮響起!
仝有權與宋經四麵看時,隻見四麵有四條火龍,敵軍都是手持火把,呐喊殺來。
仝有權道:“不好!我中計了!”
宋經當先拚殺,領頭往外衝,正迎著李詩君,李詩君輕輕一槍挑飛宋經大刀,一伸手,就把宋經活擒過來,擲在地下,自有小兵上前,將宋經綁了。
仝有權見機得很,一看勢頭不對,趕緊領兵換個方向,避開李詩君,然而,李詩君大喝如雷:“不要走!”
仝有權心中更是慌張。
此時李詩君大軍四麵合圍,仝有權拚死衝殺,隻剩下百十來個親衛兵,在昏天黑地裏,跟隨主將殺出,衝到經縣城下時,恰好城門大開,就一頭往城中鑽來。
剛剛入了城門洞,就聽得不斷地“撲通”“哎喲”之聲!原來,經縣縣城,已經被李詩君部將張立張遙二人趁虛奪取,伏兵在城門洞裏設下絆索,是人到人倒,馬到馬倒。
仝有權急匆匆,意惶惶,到了城門洞裏,怎麽能不是“‘撲通’‘哎喲’”呢?
“撲通”自然是摔倒之聲,“哎喲”當然是摔倒後發出驚叫。仝有權在一片撲通哎喲之聲裏,還沒反應過來,就被擒了。
此時經縣已經被拿下,李詩君進入經縣城中,來到縣衙坐定,著人押過仝有權一般俘虜,李詩君向仝有權道:
“仝將軍,你如今已是俘虜,失了經縣,那辛君集與卜君瑞必也不會放過你,你是投降還是不投降?”
仝有權未及答話,就見一將,手執雙錘,帶數人押過一將來交令。仝有權看時,卻正是自己派出去尋找阻斷水源之處的偏將林闖。
仝有權暗歎一聲:想不到,一著棋錯,滿盤皆輸!至此,仝有權就向李詩君道:“元帥,末將願意歸順太平汗國。”
李詩君笑道:“本城兵將,都是你的屬下,你負責說降他們,如何?”
仝有權道了一聲“是”,就隨李詩君指定之人,來勸降一幫俘虜。
天亮後,仝有權做好了勸降工作,來迴報李詩君。
李詩君道:“仝將軍,煩你寫封信給辛君集和卜君瑞。”
仝有權道:“不知元帥讓末將寫什麽信?”
李詩君道:“你隻說經縣被圍甚急,讓他速派人來救援。”
仝有權聽了,自去寫信,李詩君就先派人送信求救。卻留下徐興守領兵三萬守經縣,同時嚴密封鎖經縣消息。自己則是帶了十萬人馬出了經縣,在木門州迴經縣的要道九鳳嶺上埋伏。
卻說木門峽前線,卜君瑞與辛君集努力抽調了五千兵來救經縣,領兵之將季寒隻道九鳳嶺離經縣還遠著呢,五千人馬在他指揮之下,大搖大擺地闖進了李詩君太平軍十萬人馬包圍圈……
不用說,五千無備之兵對上十萬有備之眾,連一輪十箭齊射都挺不過:前後數分鍾時間,就被消滅個幹淨。
李詩君又讓仝有權寫信求援,說道是季寒援軍被太平軍一戰抹殺幹淨,經縣如今危如累卵!
卻說辛君集與卜君瑞兩個,守在木門峽前線,連木門州本城都顧不得迴。為啥?太平軍林珙所部,雖是失了大將張猛,但又有宋義與呂岩領兵兩萬前來助戰。
宋義比張猛弱不了多少,更比張猛多一分智謀,而那呂岩,卻又是文武雙全,足堪為帥。林珙得二將之助,攻打木門峽隘口更急。雙方鬥智鬥勇,大西軍除去占有地利優勢,其他都弱於太平軍。
論鬥智,等於是卜君瑞一個對上太平軍軍師柳無名、伏立明、林珙、呂岩四個,論鬥勇,辛君集雖然也是老將,曾經在大同汗國武考大比中得過名次,卻是比不得太平軍有宋義、呂岩二人,林珙雖是武藝略弱一分,但此人有智啊。
等到辛君集與卜君瑞接到經縣第二次求援後,卜君瑞與辛君集兩個本已是焦頭爛額,到這時就都急了:
經縣一旦不保,太平軍李詩君部必然會長驅南下,來奪木門州主城木門縣。那時,六萬大軍前進無路,後退無門,豈不是玩完了麽!
辛君集道:“卜相國,目前我軍在這木門峽,能作戰的兵力,其實隻有四萬多人了。此時又是個腹背受敵的態勢,我們怎麽辦呢?”
卜君瑞道:“辛都督,腹背受敵,是必敗之局,隻是,我主汗皇若能救援經縣,使我軍無後顧之憂,這木門峽,他林珙便休想拿去。不如我們派人向我主汗皇求援!”
辛君集道:“卜相國,縱然我主汗皇出兵來援,但也救不了經縣之危急呀,遠水怎麽能救得了近火呢?”
卜君瑞道:“沒法子,我們也隻好再抽調部分人馬去援助經縣嘍。”
辛君集道:“我們這邊再抽調人馬,兵力更是不足呀。”
卜君瑞道:“都督,我們梯次抽調兵力。先行抽調本州北麵各縣人馬作第一路援軍,去救援經縣。
同時,令本州主城木門縣守將梁秋領三千兵,作第二路援軍,並統率本州南部各縣人馬,協助經縣拒敵。
我們這邊,再抽調三千兵,讓石虎將軍帶領,作第三路援軍,也去守住經縣。”
辛君集道:“相國所言雖好,但是,本州主城木門縣抽調三千人馬去後,防守就十分虛弱了呀!”
卜君瑞道:“不然,若是經縣丟失,那本州主城三千人馬也擋不住李詩君,若是經縣守住了,木門縣主城中就是沒有多少兵,也照樣安如泰山。”
辛君集道:“說得是啊!”
於是,辛君集自然命令傳令兵去各縣抽人馬,援救經縣,卜君瑞則是寫了求援之表章,差人送去大西汗國都城所在之西寧州。
卻說李詩君這邊,一邊封鎖已經奪下經縣的消息,一邊作出連營包圍經縣的假象,一邊是流星探馬不斷,打探辛君集卜君瑞的消息。
這邊李詩君已經得知了辛君集與卜君瑞所作的安排,正合自己圍經縣打援兵的計劃。
卻說那各縣守軍,來救經縣,都不知經縣已經改換門庭,歸太平汗國管轄了。於是諸縣救兵,或三千或五千,各各往經縣擁來。
在木門州南部諸縣,其兵到本州要門線取齊,木門州北諸縣之兵,則是直接來救經縣。
不用說,木門州北麵各縣之兵,不過是分頭而來,早已被李詩君用伏擊戰各個擊破。
而南麵各縣之兵,聚集到本州主城木門縣時,加上梁秋所統之兵,總共也有一萬八千人,就由梁秋帶領,往經縣來。
才到半路上,就有探馬得了消息,經縣實已被李詩君打破!本州北麵諸縣援軍,都被李詩君用伏擊戰各個擊破了!
梁秋大驚:“消息屬實?”
探馬道:“小的不敢欺騙大人!”
梁秋道:“既是這樣,我們便撤迴去。”
梁秋正要統領一萬八千人馬撤退,就聽得經縣方向往這邊來的路上,鼓聲震天,前方是煙塵滾滾!
梁秋大驚:“太平軍來得好快!”
原來,李詩君探得消息,伏擊敵軍數縣援軍後,料知消息已泄,那梁秋必然不會來經縣。
於是李詩君令馬榮、紀小虎、張遙、張立四將,各領兵五千,抄道乘虛來奪木門縣,自己卻領大軍八萬,撤了九鳳嶺的埋伏,隨後出發——也來奪占本州主城。
當時,李詩君八萬大軍一擁而上,兩軍野外混戰,李詩君自己是一馬當先,梁秋抵擋不住,一萬八千人潰逃,逃到本州主城之下時,隻剩下三千多人。
梁秋就來城下叫門。
不料城門上一通鼓響,刀槍豎起,一將倚在女牆上向下笑道:“梁秋!馬某已經奉元帥之命,襲取本城多時,一直恭候你呢,你怎麽現在才來呀!”
梁秋聽了,驚得目瞪口呆!
然而,身後塵頭揚起處,李詩君大軍已到。梁秋無奈,隻得請求投降。
李詩君進入木門州主城,聚眾將議事,同時派出信使通報林珙:
——我軍已經奪取了木門州主城,我們左右兩軍合擊木門峽,辛君集與卜君寶蹦不了幾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