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曰:
多少人間盛衰事,留與閑漢村言。托缽村夫湊來談。古今道不盡,荒誕說不完。
諸天能有甚麽事?無非修行修仙。此時未識修金丹。烽煙正遍地,血戰未離鞍。
小詞道過,再說當天夜裏,南曆之奉楊清才之命,領兵來夜襲李詩劍大營,一路上是銜枚疾走,趕到李詩劍中軍大營時,隻見靜悄悄地沒有一點兒動靜。
南曆之大喝一聲,領三千軍呐喊殺入,一看,卻是一座空營!
南曆之大驚道:“不好,我軍中計了!快撤!”
正撤時,隻聽得遠遠地,四麵都喊:
——“衝啊!”“殺呀!敵軍中計啦!”“兄弟們,立功就在今夜,抓住楊清才啊!”
南曆之慌慌張張往迴撤,後麵楊清才大軍卻也到了。黑暗之中,兩支兵攪混在一起,行列陣形都亂,號令不能通暢下達——
楊氏三軍,此時都窩在李詩劍大營前方,混亂不堪地往後撤,然而這裏兩側卻是高地;高地上,早有李詩劍所伏高遠秦無兩支人馬,共四千軍。這四千軍此時居高往下放箭,也不用瞄準,就黑夜裏隻望那人亂馬嘶嘈雜之處盡力射去!
於是箭如雨下,楊清才自家軍馬互相踐踏,正不可開交,不知折了多少人馬。
敗兵紛紛亂竄,大軍一時間更為混亂,急切間難以有序撤迴。
正急迫之際,楊清才忽然聽得身後號炮響起,迴頭一看,隻見自己的大營中,火光又起:這是李詩劍又去強行踹營!
楊清才不知敵兵到底有多少,又擔心大營,隻好努力領兵原路奔迴,就聽得兩邊羽箭嗖嗖,卻不聞一聲呐喊。
——原來,高遠秦遠這四千人,奉李詩劍之令,放過敵軍去劫大營,卻待其退兵時,隻管放箭射殺,卻不許出聲,並說這叫做“悶聲大發財”。
箭如雨下之際,早已讓楊清才驚破了膽,不知伏兵虛實,更不敢有絲毫停留。
楊清才領敗兵衝迴自己老營時,天色放亮,夜來偷營之太平軍已退,清點自家損失,卻是又被燒了數座大營,又折了數千人馬。
更可恨的是,自己與南曆之所領兩路偷襲兵,折了近萬人,連南曆之都被亂箭射死了!
此時已是第二天辰時了。楊清才聚攏敗將,於大帳中商議軍情,恰恰房縣有探馬急報:楊進與阮庭二將軍奪迴房縣,卻損失了上萬人馬。
楊清才道:“雖有損失,但奪迴房縣也是功勞。”
然而探馬卻又報告道:“敵軍兩路人馬,從房縣退走,卻不知去了哪裏!”
楊清才聽了,怒道:“雖然李詩劍用兵吊詭,不依常理出牌;但是我軍如今尚有七萬人馬在此,我今天誓跟他決一死戰!”
於是楊清才不聽謀士之勸,再整頓殘兵,抽出四馬人馬,往李詩劍大營攻來。這一路上行來,但見死屍相枕,都是自己的部下陣亡於昨夜的士兵。
這情景,令四萬人士氣低落,恰恰此時有老營伏立明派人急報有十萬火急之軍情,請天王速歸!楊清才見了報,喟然長歎,不進而退,無功迴營。
楊清才迴到大營一詢問,原來是又有房縣流星探馬急報:李詩劍兩路軍,由燕君平、楊燦領一支,文子明張立領一支,左右唿應,攻打倒馬州本州主城去了!
楊清才聽了,黯然無語,半天才長歎道:“我楊清才用兵不如李詩劍啊!”
於是,楊清才傳令三軍,營中擂鼓不停,以迷惑敵人,大軍卻解上關縣之圍,迴保倒馬州。
李詩劍這邊,早已料定連番襲擊騷擾,楊清才損兵折將後必然解圍撤退,流星探馬不停地探報,聽說楊清才營中擂鼓不停,就笑道:“楊清才大軍撤退了!我軍正好衝營追殺!”
於是李詩劍大營中放出號炮,領李詩龍、繆輝兩統人馬一千軍,直撲楊清才後軍。
那高遠秦遠兩支軍四千人馬,也來匯合,一起追擊。而上關城中,宋義領三千軍、柳無名、衛信領三千軍,也是放炮出城。
不多時,李詩劍與宋義、柳無名、衛信諸將匯合,大殺楊清才後軍。
楊清才本留部將張遙、孟平二將領一萬軍斷後,這二將來不及走脫,被李詩劍人馬四麵包圍。
那張遙道:“他一萬多人馬豈能包圍得住我軍一萬人馬?孟將軍,我們突圍吧!”
孟平道:“張將軍,不是我孟平不忠,天王十二萬大軍到此包圍上關縣,縣中僅有區區五千守軍,卻是連攻多日攻不下來;李詩劍太平軍兩萬人馬,卻逼得我軍不得不撤,迴保本州,照我看,我們不如投降李詩劍吧。”
張遙道:“我看這李詩劍,無人能敵,將來削平諸國,統一天下的,必是此人。既然孟將軍主張投降,那就投降吧。”
於是張遙、孟平二將領兵投降。李詩劍笑道:“歡迎兩位將軍!我太平軍要拯救黎庶,重開太平。楊清才前軍去不多遠,兩位將軍可率兵急追,以建功勳!”
於是張遙、孟平,反戈追擊。
楊清才前軍逃到倒馬州與順義州上關縣交界處,正要喘一口氣,就聽得兩邊喊殺聲起,卻是那楊榮與陳通二將伏兵從側後方邀擊。
楊清才怒道:“我楊清才打不過李詩劍,難道也打不過他部下這兩個無名下將嗎?”
楊清才令中軍王漢、馬銘二將,各領五千人馬,迎戰那楊榮陳通。兩軍正要交戰,遠遠地就聽得喧嘩不已,叫殺之聲甚囂,煙塵飛上半空,原來是李詩劍各軍一齊追至!
楊清才見了,再也不敢停留,領殘兵一路狂奔,奔入房縣縣城,閉門不出。李詩劍諸軍趕到,竟以三萬多人馬,將楊清才部八萬人緊緊圍在房縣城中!
李詩劍圍城半日,那燕君平與楊燦、文子明與張立兩支兵奉命撤迴,靠攏了過來。
燕君平建議道:“我主汗皇,我軍總兵力不過四萬人罷了,而房縣城中,卻有八萬敵軍,若是楊清才作困獸鬥,一擁而出,隻怕會潰圍而出。
臣觀這房縣至倒馬州之間,楊清才必走論劍峰,那論劍峰下,有一段山穀路,兩側高山,而兩頭出口狹窄,不如這邊圍三缺一,放他們出城,在那邊布下口袋,那麽就可以全殲楊清才!”
李詩劍道:“燕先生言之有理!”
於是李詩劍、燕君平、文子明等人反複商量,周密設計,暗暗派兵,在那論劍峰下險要之地布下口袋陣。
卻說房縣城中,楊清才愁悶不已,跟前軍參議賈謀遠、左軍參議伏立明商量道:“敵軍四麵圍城,城中糧草都被燒了,我軍不能支持,怎麽辦?”
賈謀遠道:“天王,沒有糧草,難以固守啊!我軍八萬,他們才四萬人,若是我大軍一擁出城,必能潰圍而出,不知天王可有此意?”
突然,探馬來報,敵軍讓出北門,不知何意。
伏立明道:“兵法上說,圍三缺一,看來,李詩劍是有意為之,怕我軍堅守呀!兵法又說,實則虛之,虛則實之,估計他們表麵上放開一路讓我們走,恰恰是想要伏擊我軍呢!依小臣看來,我軍堅守雖不是上策,但此時卻也應當多守兩天,打探清楚敵情再作定奪為好。”
賈謀遠與伏立明意見不同,賈謀遠道:“伏參軍,城中糧草不繼,又無外援,怎能堅守得住?如此情形,越是拖延不決,軍心士氣就越低落,一旦軍心士氣完了,這房縣又怎麽守得住?須知前人說得對,當斷不斷,必受其亂啊!”
伏立明道:“我也知難守長久,隻是我料他們是圍三缺一,必有伏兵!我軍出城後,他伏兵於路攔截追殺,隻怕我軍走不到倒馬州主城,就有覆滅之虞呀!”
賈謀遠道:“怕有埋伏,我們可以分軍行動。”
伏立明道:“分軍行動?怎麽行動?從房縣去倒馬州主城,抄近路,必走論劍峰下,那裏有一段山穀路十分兇險;走另一條路,繞道鹿茸縣要多走八十多裏,極容易遭遇敵兵堵截伏擊,同樣難保大軍平安,怎麽辦?”
就如驗證伏立明的話一般,有探馬來報:房縣至鹿茸縣至倒馬州這條路上,有李詩劍大軍埋伏!
——其實這是李詩劍命令一員偏將,領三千兵,到處多插旌旗,以做疑兵,又於要道路口,多設烽火,多安營灶,看起來是重重伏兵,實際上卻是虛張聲勢罷了。
楊清才得了探馬報告,就歎道:“看來我們也真的是隻有抄近路走論劍峰這邊了!”
賈謀遠道:“伏參軍所說的,賈某也知道。我的意思是,將我軍分為前中後三軍,賈某領前軍,先探那條山穀道,天王領中軍,伏參議領後軍押陣,這樣,可保天王安然到達倒馬州主城,如何?”
商量到最後,楊清才決定留下一萬人馬,留下左軍大將賈章堅守房縣,以吸引李詩劍的太平軍;前軍參議賈謀遠並一眾將領,領兵三萬衝出城去;楊清才領中軍二萬人馬,伏立明領二萬人馬押後。
臨近出兵,伏立明又強調道:“天王,賈參議,那論劍峰下的一段山穀路,極其兇險,我們要千萬小心啊!”
開平元年十一月最後一天,丙子日,倒馬州之房縣,楊清才大軍衝出北門,前、中、後三軍各相隔數裏,就往倒馬州主城而走。
初無攔截,後麵追兵未動,楊清才諸軍心尚安定,然而走出近十裏路後,就聽得追兵在後,鼓聲震天!於是楊清才軍個個驚慌!
李詩劍這邊,大將宋義,領兵三千截殺。楊清才軍兵無鬥誌,隻顧奔逃。
楊清才後軍伏立明好不容易戰退了宋義人馬,而前軍由賈謀遠率領,已經迤邐到了論劍峰下。
賈謀遠叫停前軍,派出斥候兵探查,又選兩千兵,著一員偏將率領,要他衝過山穀險路,以試探敵情,然後據守穀口。
那山穀險路,全長足有五裏多,賈謀遠瞧見那兩千兵走得隻剩下了影子,安安全全地出了山穀路,這才準備下令前軍進發。
此時,楊清才領中軍,伏立明領後軍都到了。
楊清才就要命令中軍隨後跟進,伏立明道:“天王,那李詩劍極會用兵,若是他故意放過我前麵試探之兵,卻截我大軍主力,又該如何?”
楊清才道:“賈參議前軍已經試探,安然無恙,豈能還有埋伏?”
賈謀遠道:“這麽著吧,主公所乘車駕那天王傘極是惹眼,不如主公化裝,我們再派三千人馬試探,天王趁機混在隊伍中偷偷過去,若是如前番一樣安然,那麽我大軍一擁而過。”
楊清才道:“賈參議,這也太危險了吧,若是他們有埋伏,豈不是坑陷本天王了麽?”
伏立明道:“天王放心!如果沒有埋伏,天王自然能安全通過;如果有埋伏,他必然是想困住我方主力,主力不進山穀路,他們不會發動攻擊,如此說來,天王也一樣能安然通過。”
楊清才道:“照這麽說,如果他們真有埋伏,我到了山穀路那頭該怎麽辦?”
賈謀遠道:“天王可領三千軍馬速歸倒馬州本城,臣在這邊,領主力與他決戰!”
楊清才點頭。伏立明沉吟未語。
於是賈謀遠扮作楊清才,乘坐上了楊清才的車駕,端坐於天王傘下,又向伏立明道:
“伏參議不妨也隨主公一起走。你我二人,乃是天王的左膀右臂,若是敵軍有埋伏,不能你我二人都喪生在這裏。”
伏立明點頭,向賈謀遠拱手,就與楊清才混在這三千軍中,一路通過山穀,果然安全。
山穀路那頭,賈謀遠遙見楊清才伏子明這三千人馬平安出了山穀險路,這才命令全軍進發。
山穀路這頭,楊清才與伏子明,與先前那兩千人馬匯合,五千兵守住了穀口。
伏子明道:“天王,如今過了這段險路,請天王您領兩千軍速去倒馬州,留下三千兵給小臣,以守穀口接應大軍。”
楊清才道:“伏參議,若是敵軍在前頭再設有一支伏兵,我依靠誰?不如伏參議與我同行;或者,同守這穀口。本天王料想大軍在賈參議率領下,必然平安!”
於是,伏立明不再堅持己見。楊清才就與伏立明領五千人守在當地。
山穀路那頭,賈謀遠一聲令下,諸軍進入了山穀路!
此時,楊清才甚覺欣慰。
然而,突然間,四下裏號炮連天,喊殺聲響震四野!楊清才看時,隻見李詩劍的太平軍分做數路,往自己這邊殺來!
多少人間盛衰事,留與閑漢村言。托缽村夫湊來談。古今道不盡,荒誕說不完。
諸天能有甚麽事?無非修行修仙。此時未識修金丹。烽煙正遍地,血戰未離鞍。
小詞道過,再說當天夜裏,南曆之奉楊清才之命,領兵來夜襲李詩劍大營,一路上是銜枚疾走,趕到李詩劍中軍大營時,隻見靜悄悄地沒有一點兒動靜。
南曆之大喝一聲,領三千軍呐喊殺入,一看,卻是一座空營!
南曆之大驚道:“不好,我軍中計了!快撤!”
正撤時,隻聽得遠遠地,四麵都喊:
——“衝啊!”“殺呀!敵軍中計啦!”“兄弟們,立功就在今夜,抓住楊清才啊!”
南曆之慌慌張張往迴撤,後麵楊清才大軍卻也到了。黑暗之中,兩支兵攪混在一起,行列陣形都亂,號令不能通暢下達——
楊氏三軍,此時都窩在李詩劍大營前方,混亂不堪地往後撤,然而這裏兩側卻是高地;高地上,早有李詩劍所伏高遠秦無兩支人馬,共四千軍。這四千軍此時居高往下放箭,也不用瞄準,就黑夜裏隻望那人亂馬嘶嘈雜之處盡力射去!
於是箭如雨下,楊清才自家軍馬互相踐踏,正不可開交,不知折了多少人馬。
敗兵紛紛亂竄,大軍一時間更為混亂,急切間難以有序撤迴。
正急迫之際,楊清才忽然聽得身後號炮響起,迴頭一看,隻見自己的大營中,火光又起:這是李詩劍又去強行踹營!
楊清才不知敵兵到底有多少,又擔心大營,隻好努力領兵原路奔迴,就聽得兩邊羽箭嗖嗖,卻不聞一聲呐喊。
——原來,高遠秦遠這四千人,奉李詩劍之令,放過敵軍去劫大營,卻待其退兵時,隻管放箭射殺,卻不許出聲,並說這叫做“悶聲大發財”。
箭如雨下之際,早已讓楊清才驚破了膽,不知伏兵虛實,更不敢有絲毫停留。
楊清才領敗兵衝迴自己老營時,天色放亮,夜來偷營之太平軍已退,清點自家損失,卻是又被燒了數座大營,又折了數千人馬。
更可恨的是,自己與南曆之所領兩路偷襲兵,折了近萬人,連南曆之都被亂箭射死了!
此時已是第二天辰時了。楊清才聚攏敗將,於大帳中商議軍情,恰恰房縣有探馬急報:楊進與阮庭二將軍奪迴房縣,卻損失了上萬人馬。
楊清才道:“雖有損失,但奪迴房縣也是功勞。”
然而探馬卻又報告道:“敵軍兩路人馬,從房縣退走,卻不知去了哪裏!”
楊清才聽了,怒道:“雖然李詩劍用兵吊詭,不依常理出牌;但是我軍如今尚有七萬人馬在此,我今天誓跟他決一死戰!”
於是楊清才不聽謀士之勸,再整頓殘兵,抽出四馬人馬,往李詩劍大營攻來。這一路上行來,但見死屍相枕,都是自己的部下陣亡於昨夜的士兵。
這情景,令四萬人士氣低落,恰恰此時有老營伏立明派人急報有十萬火急之軍情,請天王速歸!楊清才見了報,喟然長歎,不進而退,無功迴營。
楊清才迴到大營一詢問,原來是又有房縣流星探馬急報:李詩劍兩路軍,由燕君平、楊燦領一支,文子明張立領一支,左右唿應,攻打倒馬州本州主城去了!
楊清才聽了,黯然無語,半天才長歎道:“我楊清才用兵不如李詩劍啊!”
於是,楊清才傳令三軍,營中擂鼓不停,以迷惑敵人,大軍卻解上關縣之圍,迴保倒馬州。
李詩劍這邊,早已料定連番襲擊騷擾,楊清才損兵折將後必然解圍撤退,流星探馬不停地探報,聽說楊清才營中擂鼓不停,就笑道:“楊清才大軍撤退了!我軍正好衝營追殺!”
於是李詩劍大營中放出號炮,領李詩龍、繆輝兩統人馬一千軍,直撲楊清才後軍。
那高遠秦遠兩支軍四千人馬,也來匯合,一起追擊。而上關城中,宋義領三千軍、柳無名、衛信領三千軍,也是放炮出城。
不多時,李詩劍與宋義、柳無名、衛信諸將匯合,大殺楊清才後軍。
楊清才本留部將張遙、孟平二將領一萬軍斷後,這二將來不及走脫,被李詩劍人馬四麵包圍。
那張遙道:“他一萬多人馬豈能包圍得住我軍一萬人馬?孟將軍,我們突圍吧!”
孟平道:“張將軍,不是我孟平不忠,天王十二萬大軍到此包圍上關縣,縣中僅有區區五千守軍,卻是連攻多日攻不下來;李詩劍太平軍兩萬人馬,卻逼得我軍不得不撤,迴保本州,照我看,我們不如投降李詩劍吧。”
張遙道:“我看這李詩劍,無人能敵,將來削平諸國,統一天下的,必是此人。既然孟將軍主張投降,那就投降吧。”
於是張遙、孟平二將領兵投降。李詩劍笑道:“歡迎兩位將軍!我太平軍要拯救黎庶,重開太平。楊清才前軍去不多遠,兩位將軍可率兵急追,以建功勳!”
於是張遙、孟平,反戈追擊。
楊清才前軍逃到倒馬州與順義州上關縣交界處,正要喘一口氣,就聽得兩邊喊殺聲起,卻是那楊榮與陳通二將伏兵從側後方邀擊。
楊清才怒道:“我楊清才打不過李詩劍,難道也打不過他部下這兩個無名下將嗎?”
楊清才令中軍王漢、馬銘二將,各領五千人馬,迎戰那楊榮陳通。兩軍正要交戰,遠遠地就聽得喧嘩不已,叫殺之聲甚囂,煙塵飛上半空,原來是李詩劍各軍一齊追至!
楊清才見了,再也不敢停留,領殘兵一路狂奔,奔入房縣縣城,閉門不出。李詩劍諸軍趕到,竟以三萬多人馬,將楊清才部八萬人緊緊圍在房縣城中!
李詩劍圍城半日,那燕君平與楊燦、文子明與張立兩支兵奉命撤迴,靠攏了過來。
燕君平建議道:“我主汗皇,我軍總兵力不過四萬人罷了,而房縣城中,卻有八萬敵軍,若是楊清才作困獸鬥,一擁而出,隻怕會潰圍而出。
臣觀這房縣至倒馬州之間,楊清才必走論劍峰,那論劍峰下,有一段山穀路,兩側高山,而兩頭出口狹窄,不如這邊圍三缺一,放他們出城,在那邊布下口袋,那麽就可以全殲楊清才!”
李詩劍道:“燕先生言之有理!”
於是李詩劍、燕君平、文子明等人反複商量,周密設計,暗暗派兵,在那論劍峰下險要之地布下口袋陣。
卻說房縣城中,楊清才愁悶不已,跟前軍參議賈謀遠、左軍參議伏立明商量道:“敵軍四麵圍城,城中糧草都被燒了,我軍不能支持,怎麽辦?”
賈謀遠道:“天王,沒有糧草,難以固守啊!我軍八萬,他們才四萬人,若是我大軍一擁出城,必能潰圍而出,不知天王可有此意?”
突然,探馬來報,敵軍讓出北門,不知何意。
伏立明道:“兵法上說,圍三缺一,看來,李詩劍是有意為之,怕我軍堅守呀!兵法又說,實則虛之,虛則實之,估計他們表麵上放開一路讓我們走,恰恰是想要伏擊我軍呢!依小臣看來,我軍堅守雖不是上策,但此時卻也應當多守兩天,打探清楚敵情再作定奪為好。”
賈謀遠與伏立明意見不同,賈謀遠道:“伏參軍,城中糧草不繼,又無外援,怎能堅守得住?如此情形,越是拖延不決,軍心士氣就越低落,一旦軍心士氣完了,這房縣又怎麽守得住?須知前人說得對,當斷不斷,必受其亂啊!”
伏立明道:“我也知難守長久,隻是我料他們是圍三缺一,必有伏兵!我軍出城後,他伏兵於路攔截追殺,隻怕我軍走不到倒馬州主城,就有覆滅之虞呀!”
賈謀遠道:“怕有埋伏,我們可以分軍行動。”
伏立明道:“分軍行動?怎麽行動?從房縣去倒馬州主城,抄近路,必走論劍峰下,那裏有一段山穀路十分兇險;走另一條路,繞道鹿茸縣要多走八十多裏,極容易遭遇敵兵堵截伏擊,同樣難保大軍平安,怎麽辦?”
就如驗證伏立明的話一般,有探馬來報:房縣至鹿茸縣至倒馬州這條路上,有李詩劍大軍埋伏!
——其實這是李詩劍命令一員偏將,領三千兵,到處多插旌旗,以做疑兵,又於要道路口,多設烽火,多安營灶,看起來是重重伏兵,實際上卻是虛張聲勢罷了。
楊清才得了探馬報告,就歎道:“看來我們也真的是隻有抄近路走論劍峰這邊了!”
賈謀遠道:“伏參軍所說的,賈某也知道。我的意思是,將我軍分為前中後三軍,賈某領前軍,先探那條山穀道,天王領中軍,伏參議領後軍押陣,這樣,可保天王安然到達倒馬州主城,如何?”
商量到最後,楊清才決定留下一萬人馬,留下左軍大將賈章堅守房縣,以吸引李詩劍的太平軍;前軍參議賈謀遠並一眾將領,領兵三萬衝出城去;楊清才領中軍二萬人馬,伏立明領二萬人馬押後。
臨近出兵,伏立明又強調道:“天王,賈參議,那論劍峰下的一段山穀路,極其兇險,我們要千萬小心啊!”
開平元年十一月最後一天,丙子日,倒馬州之房縣,楊清才大軍衝出北門,前、中、後三軍各相隔數裏,就往倒馬州主城而走。
初無攔截,後麵追兵未動,楊清才諸軍心尚安定,然而走出近十裏路後,就聽得追兵在後,鼓聲震天!於是楊清才軍個個驚慌!
李詩劍這邊,大將宋義,領兵三千截殺。楊清才軍兵無鬥誌,隻顧奔逃。
楊清才後軍伏立明好不容易戰退了宋義人馬,而前軍由賈謀遠率領,已經迤邐到了論劍峰下。
賈謀遠叫停前軍,派出斥候兵探查,又選兩千兵,著一員偏將率領,要他衝過山穀險路,以試探敵情,然後據守穀口。
那山穀險路,全長足有五裏多,賈謀遠瞧見那兩千兵走得隻剩下了影子,安安全全地出了山穀路,這才準備下令前軍進發。
此時,楊清才領中軍,伏立明領後軍都到了。
楊清才就要命令中軍隨後跟進,伏立明道:“天王,那李詩劍極會用兵,若是他故意放過我前麵試探之兵,卻截我大軍主力,又該如何?”
楊清才道:“賈參議前軍已經試探,安然無恙,豈能還有埋伏?”
賈謀遠道:“這麽著吧,主公所乘車駕那天王傘極是惹眼,不如主公化裝,我們再派三千人馬試探,天王趁機混在隊伍中偷偷過去,若是如前番一樣安然,那麽我大軍一擁而過。”
楊清才道:“賈參議,這也太危險了吧,若是他們有埋伏,豈不是坑陷本天王了麽?”
伏立明道:“天王放心!如果沒有埋伏,天王自然能安全通過;如果有埋伏,他必然是想困住我方主力,主力不進山穀路,他們不會發動攻擊,如此說來,天王也一樣能安然通過。”
楊清才道:“照這麽說,如果他們真有埋伏,我到了山穀路那頭該怎麽辦?”
賈謀遠道:“天王可領三千軍馬速歸倒馬州本城,臣在這邊,領主力與他決戰!”
楊清才點頭。伏立明沉吟未語。
於是賈謀遠扮作楊清才,乘坐上了楊清才的車駕,端坐於天王傘下,又向伏立明道:
“伏參議不妨也隨主公一起走。你我二人,乃是天王的左膀右臂,若是敵軍有埋伏,不能你我二人都喪生在這裏。”
伏立明點頭,向賈謀遠拱手,就與楊清才混在這三千軍中,一路通過山穀,果然安全。
山穀路那頭,賈謀遠遙見楊清才伏子明這三千人馬平安出了山穀險路,這才命令全軍進發。
山穀路這頭,楊清才與伏子明,與先前那兩千人馬匯合,五千兵守住了穀口。
伏子明道:“天王,如今過了這段險路,請天王您領兩千軍速去倒馬州,留下三千兵給小臣,以守穀口接應大軍。”
楊清才道:“伏參議,若是敵軍在前頭再設有一支伏兵,我依靠誰?不如伏參議與我同行;或者,同守這穀口。本天王料想大軍在賈參議率領下,必然平安!”
於是,伏立明不再堅持己見。楊清才就與伏立明領五千人守在當地。
山穀路那頭,賈謀遠一聲令下,諸軍進入了山穀路!
此時,楊清才甚覺欣慰。
然而,突然間,四下裏號炮連天,喊殺聲響震四野!楊清才看時,隻見李詩劍的太平軍分做數路,往自己這邊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