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手陽明之脈,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側),出合穀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於柱骨之會上,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屬大腸;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中,還出頰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選自《靈樞經。經脈第十》


    *———


    宋浩到了七歲上的時候,已是到了入學的年齡了,於是上了白河鎮的一所小學。宋浩先前學記藥名,大凡漢字已被他認得差不多了,便是學校的語文教師也自不及他。


    一次,宋浩惡作劇般的寫了兩個字“葳蕤”,來尋他的班主任語文老師王老師來認,可憐那王老師看了半天,還真是認不出念啥。難為情地摸了摸頭,無奈地道:“這個嗎……,等老師查下字典再告訴你好不好?”


    “這是一種藥名,喚作葳蕤的!”說完,宋浩笑嘻嘻地跑開了。


    “這孩子!不愧為是宋大夫的孫子啊!學問淵博得很呢!”那王老師非但沒生氣,而是由衷地讚歎道。


    後來那王老師又觀察了宋浩一段日子,於是找到了宋子和,說道:“宋浩這孩子的能力水平再在一年級念下去實在是耽擱時間呢,不如令他跳級到二年級罷。”


    “行啊!”宋子和點了一下頭。隨後和王老師一同找到了學校的校長。那校長也曾去宋子和的平安堂看過病的,自是熟人了。聽宋子和與王老師如此一說,便找來了宋浩考核了一番。最後拍掌決定道:“這孩子真不賴!那就跳級到二年級罷。”


    結果宋浩在那二年級念了還不到半年,就又


    這個時候,宋子和已開始教宋浩習練針灸術了。他先是找來了一個厚皮西瓜。鄭重地說道:“我們宋家真正應人的東西乃是針法,《黃帝內經》你囫圄吞棗的也讀過兩遍了罷,其內容一半以上講得都是針道。針道之妙,在於它的簡便捷速,隨手而應。真正的針灸術並不是你隨便的找準了穴位一針刺下去就了事了,關鍵的是它施針的手法,而手法的成敗於否,是你日久練就的指力。我宋家祖傳秘術——迴陽九針,沒有一定的指力是不能達到那般起死迴生效果的。”


    宋子和說到這裏,取了一根三寸長的毫針,隨手一刺,針身便沒入了那個厚皮西瓜之中,手法輕靈,如刺豆腐一般。要知道那個厚皮西瓜處在半生未熟之際,皮質滯韌,便是宋浩持刀來切也要費些力氣呢,何況是那一根纖細的毫針了。看得宋浩驚訝不已,今天才算是見識到了爺爺的施針指力。以前見爺爺在病人身上施針之時,插來刺去的隨意得很,以為人人皆可作為呢。


    “針灸之道,人多畏之,乃是懼怕它的疼痛。本是治痛,再增其痛,病家便不堪負了。所以要求醫者施針之時要有一定的指力,破皮入肉之時,病家無覺,方可達到治療的效果。這隻是其一,其二才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以一定的指力施針,可運針自如,手法變化之際,取得醫者所要求的療效。今天開始,你可以練習指力了,然後我再授你迴陽九針術和其它針法罷。”宋子和拍了拍宋浩的肩膀,殷切地說道。


    宋子和隨後為宋浩做了兩個用軟紙包紮而成的如小枕頭一般的針墊,以做刺練增加指力之用,時下習針者多用此法。


    待宋浩用廢了幾十根針,紮爛了那兩個針墊之後,指力雖有所增,但未達到自己預設的那種效果。由是他開始考慮以別的方法來練習指力。


    偶然的一次,在溫習功課的時候,宋浩持了一根針無意中刺破了課本中的一頁紙,忽有所悟,再合以五六頁紙時,仍能輕鬆刺透。待增加到十幾頁紙時,便有些阻力了。用此法來練,刺得幹脆,不透則折。若是一頁一頁的不斷加厚,到最後說不定一針下去能刺穿一本書呢,那指力不是就練成了嗎?想到這裏,宋浩興奮不已,便開始以此刺紮紙張之法練習起來。結果指力突飛猛進,待將全部課本刺爛了,已是達到了一針下去貫穿幾十頁紙的程度了。便又尋了其它無用的書籍來練。


    班上的同學見宋浩的課本上無不是布滿了密密的針眼,都不解何故,以為是這位跳級的小同學貪玩所至,視為一大奇景。宋浩將手頭上的書本都刺爛了,家中的那些醫書可是不能用來紮的,無所能用之時,便笑嗬嗬的向班上的那些大哥哥和大姐姐們說道:“有沒用的書嗎?我收購!”


    結果同學們送給了他一大堆的廢舊書籍,倒不曾收他分文的。宋浩於是將這些書籍一本本的刺爛了來,指力自是大長,幾年下來也不知到了何種程度,反正是百頁厚的一本書被他一針下去,從封麵至封底全本貫穿而透,針身卻自毫發無損。有道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而今宋浩則是刺破萬卷書,針下生神力了!


    小學五年,被宋浩用了不到三年的時間便讀過去了,順利的升了初中。一個十餘歲的孩子上了初中,在白河鎮上也算是一件希罕事了。宋子和心中尤為高興,指望宋浩能最後考取上一所著名的醫學院校,繼續進行醫學上的深造。


    初中增加了地理、曆史、植物等課程,自是引起了宋浩的極大興趣,如饑似渴的學了起來,課本讀完了,又尋了些相關的課外書來讀,覺得這天下間真是有好多知識自己還不知道呢!而就在這個時候,宋浩也遇到了一個難題,那就是多出來的英語這一課程。不知何故,宋浩下了萬般努力就是學不來,其它功課門門優秀,偏是英語這一關將他攔住了。頭一次期中考試,竟然得了個59.5分,差了0.5分未及格。那批卷的老師也是,你大方一些來個四舍五入不就得了,或能激勵一下,能令學生的成績日後提上去也說不定。偏偏他認真得很,就是不讓你及格。這下倒好,宋浩的英語成績再沒有突破過他的這次曆史上的最好記錄。


    “爺爺!這鳥語我學不慣的!”宋浩開始了厭煩道。


    “能學到什麽程度就學到什麽程度,再努力些就是了,將來也不指它吃飯呢!”宋子和笑嗬嗬地道。


    宋浩目前的成績已令他很滿意了,倒也不甚勉強宋浩去硬學自己不感興趣的東西。


    外語這東西著實害我輩不淺,時下正是潮流呢。其實做為一門語種你學來倒也無可非議,可是統觀全國這幾十年來的現狀,有幾個人學而能用的。浪費了大量的時間、財力,最後卻學無所用,甚或到了“雞肋”的程度,再學下去無用,棄之卻又可惜。指望全民學外語與那國際接軌,也是癡人說夢呢。其實在相關的行業開展也就罷了,個人有那種出國之夢或欲打入外企謀個生計者努力學來也是件令人佩服的事。有誌者學之尚可,為了那般晉級升職,強行學來就大可不必了。有那時間鑽研些業務,提高技能,總比在這上麵浪費好罷。由其在中醫行業,為了晉升,一大把年紀去啃那學而無用的英語,實在是件滑稽的事。可現實雖是如此,為了那一紙文憑,你又不得不硬著頭皮去死學,著實是沒法子的事。此論或有些短見,一家之言,就此打住。


    宋子和已驗過宋浩的指力,幾十張紙一針透過,而針身不曲。宋子和見狀,欣喜不已,便開始傳授針法了。首先傳的是宋氏祖傳秘術——迴陽九針。此迴陽九針術與世傳的迴陽九針不同,傳世的迴陽九針泛指啞門、勞宮、三陰交、湧泉、太溪、中腕、環跳、足三裏、合穀九大穴位。而宋氏家傳的迴陽九針除去了中腕、環跳,加上了人中、百會,九穴應針,施針的順序和穴位多少的不同,配合以獨特的針法,用以搶救不同的垂危險症,每有奇效。


    如此三年一晃過去,宋浩也由初中升上了高中,雖是那英語成績不濟,別門功課卻是優秀,倒也順利地上了高中。


    且說這一天宋子和又要驗宋浩的指力了。宋浩指了案頭一部厚厚的現代版的《黃帝內經。素問譯釋》,說道:“爺爺!就用這部書來試罷。刺它幾針,損壞不了的。”


    宋子和知道宋浩拿書來練針,這三年指力必是飛增,笑道:“被你刺破的書本這些年來也該有一車了罷,倒是你獨創的練針奇法呢!如此厚的《素問》你也能刺透它嗎?”


    這部《素問》有八百餘頁,四百多張紙幾近一寸的厚度。


    宋浩道:“這麽厚的書半年前我便已能一針透過了!”


    “真的!?”宋子和聞之驚訝道。他認為宋浩能一針刺穿百餘張紙倒是有可能,若是一針下去能刺穿四百餘張一寸厚度的硬紙,當是有些誇張了。


    “你且試試罷!”宋子和惑然道。


    宋浩取了一根三寸長的毫針,左手握住《素問》,將另一端搭在了桌邊上,右手持了針柄,凝神定誌,輕嗬一聲“破!”,手去如電,針身定在了書的封麵上,沒至其柄,針的鋒芒已然從背麵透出,纖細的毫針竟然刺穿了四百餘張一寸厚的硬紙。


    “厲害!”宋子和一驚而起。


    宋浩的這一手針實在是出乎宋子和的意外。


    宋浩此時一笑,隨手將針拔出。那針身被四百餘張紙緊緊縛住,便是用鉗子夾住針柄硬拔,也可能將針身扯斷了去。宋浩卻輕描淡寫一般,將針身抽了出去。在那厚厚的書體上刺針拔針,需要的是一種極快的暴發力,瞬間力至,方可奏效。


    “爺爺!”宋浩看到宋子和驚訝的樣子,笑道:“這算不得什麽,我還能用針刺到爺爺指定的頁數。”


    “這也可以嗎!?”宋子和詫異道。


    “是啊!這種能力我專門練了一年半呢!”


    “那你就試試刺到達280頁罷!”宋子和將信將疑道。


    “沒問題!”說話間,宋浩已然又是一針刺入。


    宋子和激動地將《素問》翻開,他要看看這個奇跡是否能出現。針身固定了的一少半的書頁被同時帶起,果是在翻起的未頁上看到了那280的頁標,針芒微現,隻是在281頁上留下了一點淡淡的沒有刺破的針痕。


    “孩子!”眼前的景象令宋子和感到了異常的震驚,他沒有想到宋浩的針下竟然達到了這般微妙得不差毫發的境界。


    “這種針法,便是你太爺爺在世也自不及你的!”宋子和驚歎道。


    那宋景純的事跡宋浩早已聽說過的,見爺爺這般讚揚自己,宋浩感到非常的高興。


    這時候的宋浩,不僅刺破了萬卷書,練就了神奇的指力,也自將那經典醫書讀破了。從《內經》始,《本草》、《傷寒論》、《脈經》、《金匱要略》、《針灸大成》……,凡宋家所藏之醫書,大都泛泛閱過,擇其重要者深研之。十五歲上,宋浩便可以獨立應診了,效有七八,從小藥王又博了個小神醫的美稱。有那一些病家,到了平安堂見宋浩不在,便坐在那裏等著宋浩放學迴來給他診病,連宋子和也自不信了呢,每令宋子和苦笑不已,心中卻是喜得很。


    每遇有典型的特殊病例,宋子和便令宋浩先行診過,然後再指點其遺漏,宋浩的醫術日漸成熟,白河鎮上又出了個名醫,一個還上著學的小名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中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鬥並收藏大中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