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唐義爬山的時候,馬婆婆家卻又亂了起來。
小神醫剛剛迴到房中,還沒坐下便又聽到了馬婆婆的哭罵聲。
和之前不同,這次更多的是哭。
“天殺的小王八蛋,沒良心的小畜生,老婆子給你吃給你住,你竟然做出這等天殺的禍事,你個養不熟的白眼狼,喂不飽的小雜碎……”
小神醫聽得直頭疼,揉了揉眉頭強擠出一絲笑容,這才打開了房門。一邊走向馬婆婆,小神醫一邊柔聲道:“婆婆,怎麽了?”
一見到小神醫馬婆婆似乎更怒了,隻見她一個翻身便從地上站了起來,身姿之矯健如同猿猴一般,三兩步便跑到了小神醫身旁。
馬婆婆一把揪住了他的衣袖,用力在他胳膊上‘咚咚咚’地敲打著,一邊打一邊罵:“都是你這天殺的庸醫,將那爛肚腸的雜碎帶迴來,不然怎會發生此事?”
馬婆婆年輕時可是有把子力氣,家裏的活計基本都是一人包攬,如今哪怕老了力氣大不如前,可也不是小神醫這種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能扛得住。
隻三兩拳,小神醫便有些受不住掙紮起來。
他不過是個文弱書生落第秀才,因讀書沒出路才做了醫生,能有幾兩勁兒?哪怕馬婆婆已經七老八十了,可依然如小雞崽兒般擰著他胳膊,又捶了十來拳,這才沒了力氣被他掙脫。
被掙脫後馬婆婆也不罵了,就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著。
小神醫雖有心上去勸慰,可揉了揉腫痛的右臂,硬是沒敢上前。
此時相鄰的幾戶人家聽到馬婆婆的淒慘哭嚎聲,紛紛趕了過來。原本他們並不想來,整個李家村誰沒領教過馬婆婆的罵功?這老太太發火的時候,可不挑人。
七八個大漢十餘個婆娘好說歹說的勸了半天,直到東方泛起一絲魚肚白才勸下老太太,打聽出原由。
原來馬婆婆怕有人惦記自己的棺材本,就藏進了柴房。先前叫醒唐義趕他出去砍柴後,因想著唐義砍完柴大約會整理柴房,擔心棺材本被發現,因而她便趁著小神醫迴房休息後又去了柴房,可一尋找竟發現棺材本不見了。
眾人聽後心中一驚,又不敢直言找不迴來,隻好一個勁兒的誇唐義,說這小子地道,天亮前一定迴來。又說婆婆是不是記錯地方了,棺材本沒在柴房,或者沒在那個位置?
大家夥兒又幫著馬婆婆翻箱倒櫃的搜了一番,倒是找到一包散碎銀子,約二十餘兩。
馬婆婆說這不是自己的棺材本,是這兩年小神醫給的。她的棺材本沒這麽多,不過七兩八錢銀子,外加一百多枚銅板。
小神醫一聽數目不多,鬆了口氣的同時,也有心替馬婆婆先補上,可他還沒說完馬婆婆便又發瘋臭罵了他一頓。
眾人七嘴八舌得又再安慰了半晌才知道真相。
那七兩多銀子,除了一個刻有貞元的五兩銀錠,其餘的都是四錢一個的銀裸子,每個上都有個福字。銀裸子都是她兒子用賺來的銀錢親手融的。
其餘那一百二十三枚銅板也都是兒子賺的,有貞元通寶二十三枚,景恆通寶三十一枚,武定通寶十二枚,元亨通寶五十七枚。
等到馬婆婆將每一枚銅板的故事,每一顆銀裸子的故事都講了一遍,日頭已經偏西了。
晌午聽說馬婆婆的棺材本被偷後便趕來的村長等人也沒敢打斷她,生怕引來馬婆婆的怒火。可又心急唐義的下落,他們今早便已經派人去瓦蘭寨了。
無奈之下,眾人便商量著將那些銀錢湊出來還給馬老婆子,好打聽下唐義去了何處。
隻是元亨通寶簡單,景恆也好尋,可貞元通寶便有些難尋了,武定通寶更是難以尋找。畢竟武定年間離現在已有一百六十餘年。
最終搜遍了全村,甚至連小神醫也拿出了自己全部的七枚武定通寶,這才不過收集到十一枚武定通寶,就這還是村長將自家鎮宅用的那枚也挖了出來。
給馬婆婆銀錢的時候,人們還覺著這些新舊不一的銅板,和嶄新的銀裸子未必能瞞得過馬婆婆,可誰知馬婆婆一見到這些銀錢,立刻抓在了手中,大唿是自己的棺材本。
見到少了一枚武定通寶,馬婆婆又開始罵了起來,這一罵便到了半夜。折騰了一天一夜,疲憊不堪的馬婆婆才停歇下來,在眾人的目送下徑直迴屋休息去了。
唐義爬了一夜的山,終於在清晨時分成功的迷路了!
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身在山中不識真麵目的可不止廬山,夜晚時分,是真不好分辨出山的真麵目,也不好辨別東南西北。當然,主要還是因為唐義從未上過饅頭山,若是他曾來過的話,就不會迷路了。
因為這座山上山時便隻上坡,絕沒有下坡,下山時便隻下坡也絕沒有上坡。
唐義不知道這些常識,剛進山還沒開始爬坡便走岔了路,又從東麵出了饅頭山地界。
饅頭山的東麵連著有幾座低矮山峰,這些山峰可不似饅頭山那般平緩,山不高卻十分險峻。
唐義雖沒修煉,可肉身畢竟被謝必安改造過,腳程比起尋常金身境武者也不遑多讓。因而尚未至五更天時,唐義便已經走完五六十裏的山路,鑽進了東麵的峻峰之中。
饅頭山東側這數座險峰其實是連在一起的,這些險峰雖各有山頭,卻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珍珠山。
珍珠山之所以被稱為珍珠山,是因為它們圍成了一個圓形山穀,山穀之中乃是一片巨大的湖泊,傳聞湖泊中盛產珍珠。
傳聞隻是傳聞,山穀四麵崖壁皆光滑齊整如刀削,沒有任何進穀的路,如何得知湖泊中是否產珍珠呢?
況且山穀之中常年雲霧繚繞,看不清下方情形,因而至今也沒人能說出下麵究竟啥樣。
事實上也不是沒人下去過,據傳聞百餘年前有個大孝子便用藤蔓編成繩索下了山穀,不過後來沒聽說他上來,倒是那本藤蔓編成的繩索依然伸向崖下,不過早已腐朽幹枯了。
唐義在李家村呆的時間不長,從未聽說過珍珠山,等他爬上珍珠山西側山峰的山頂時,天已大亮。
吃了一塊烙餅,唐義便下山了。
都說上山不累下山累,其實這並不是因為下坡比上坡累,而是因為下山之時人們往往要注意腳下山石,小心身旁斷崖。
可唐義並非如此,他仗著自己有三千年道行護體,覺著反正也摔不死,因而下山速度極快,往往看準一個落腳點便直接跳過去。
下到半山腰時,唐義便看到了下方斷崖,覺得如此險峻風景若是不能一觀,豈非人生憾事?因而直直的向斷崖衝了過去,在離斷崖尚有數丈遠時為了少繞些山路,他挑了一個離懸崖極近的落腳點,從三四丈高的巨石上直接跳了下去。
唐義選的落腳點從來都不是什麽山石或平地,都是些斜著生長的山木。這種樹紮根深岩之中,大多極為堅韌,從兩三丈高的地方跳下來的墜力都能承受住。
可事無絕對,靠著運氣總有用盡的時候,這一次便是唐義運氣耗盡的時候。
隻見那看似巨大的山木,在唐義踏上去的一刹那,竟攔腰斷成了兩截。載著唐義的上半截從根部脫落之後,沿著傾斜的山坡便滑向斷崖。
枯木在山石上的阻力本就小,加上此處坡度又極大,因而唐義竟被巨樹帶著直直衝出了斷崖,飛落入了山穀之中。
完了完了……
唐義一邊在心中將自己大罵臭罵了一頓,一邊緊緊的抱住了身下巨樹。
也不知道三千年道行能不能護住摔落山崖的撞擊,要是不能的話,老子這次怕是要成肉泥了。
想來應該是不行的……
直到這時候唐義才想起來自己當初是如何受傷的,不就是從山坡上滾落麽?
看來這道行隻能在有人打我的時候護體,自己找死是護不了了。
喃喃自語了一句後,唐義用力的在腿上拍了一掌,暗罵自己管不住這雙腿。
隻是一直下墜了數息的時間,唐義依舊沒有落到穀底,因而他便鬆開了大樹,站在樹幹上向外望去。大樹雖早已枯死,可樹頭枯枝極多擋住了唐義的視線,為了看清下方景象,他用力的在樹幹上一踏,竟跳了起來。
唐義剛剛跳起便聽到‘撲通’一聲,緊跟著他也落入了水中。
等唐義從水裏鑽出來後,發現離自己不遠處竟有許多碎裂的木塊木屑,顯然這正是那株巨木的碎屑。
唐義略一思索不由慶幸起來,幸好自己方才向外看時被枯枝擋住了視線,沒有選擇向兩側看,而是踏著枯木跳了起來。這一跳減弱了自己下墜的速度,加上自己落水時是成直線入水,受力麵積較小,這才沒有摔傷。
若是他剛才留在巨樹上的話,隻怕巨樹撞在水麵的反震之力,就能讓他變成肉泥了。
湖水並不涼,反倒有些溫熱,湖麵上氤氳霧氣極為濃厚,抬起頭竟看不到山峰,隻能看到一輪昏暗的太陽。
隔著霧氣看向四周隻能看到丈許遠。
唐義深深的吸了口氣之後,鑽下水麵從水裏向四周望去,想看看那邊離岸較近。可水中的情況比上麵也好不到哪裏,雖說比水麵看的遠些,可四周都是些魚吐出的氣泡,根本看不出多遠。
唐義浮出水麵,抓住一塊最大的木頭,隨便挑了一個方向便遊了過去。不管是那邊總會靠岸,無非是近些遠些罷了。
或許是幸運女神跟唐義開了個玩笑後又開始眷顧他了,僅僅遊了四五百米,唐義便看到了山壁的影子,待到遊近了一些,竟發現山壁上有個山洞。
山洞的洞口並不大,約莫七尺高丈許寬,似是人工開鑿成的。山洞看上去很深,裏麵顯得十分幽暗,看不清具體情況。
唐義並沒有急著走進去,而是先將包裹之中的柴刀拿出來後,這才慢悠悠的摸著石頭向裏走去。
小神醫剛剛迴到房中,還沒坐下便又聽到了馬婆婆的哭罵聲。
和之前不同,這次更多的是哭。
“天殺的小王八蛋,沒良心的小畜生,老婆子給你吃給你住,你竟然做出這等天殺的禍事,你個養不熟的白眼狼,喂不飽的小雜碎……”
小神醫聽得直頭疼,揉了揉眉頭強擠出一絲笑容,這才打開了房門。一邊走向馬婆婆,小神醫一邊柔聲道:“婆婆,怎麽了?”
一見到小神醫馬婆婆似乎更怒了,隻見她一個翻身便從地上站了起來,身姿之矯健如同猿猴一般,三兩步便跑到了小神醫身旁。
馬婆婆一把揪住了他的衣袖,用力在他胳膊上‘咚咚咚’地敲打著,一邊打一邊罵:“都是你這天殺的庸醫,將那爛肚腸的雜碎帶迴來,不然怎會發生此事?”
馬婆婆年輕時可是有把子力氣,家裏的活計基本都是一人包攬,如今哪怕老了力氣大不如前,可也不是小神醫這種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能扛得住。
隻三兩拳,小神醫便有些受不住掙紮起來。
他不過是個文弱書生落第秀才,因讀書沒出路才做了醫生,能有幾兩勁兒?哪怕馬婆婆已經七老八十了,可依然如小雞崽兒般擰著他胳膊,又捶了十來拳,這才沒了力氣被他掙脫。
被掙脫後馬婆婆也不罵了,就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著。
小神醫雖有心上去勸慰,可揉了揉腫痛的右臂,硬是沒敢上前。
此時相鄰的幾戶人家聽到馬婆婆的淒慘哭嚎聲,紛紛趕了過來。原本他們並不想來,整個李家村誰沒領教過馬婆婆的罵功?這老太太發火的時候,可不挑人。
七八個大漢十餘個婆娘好說歹說的勸了半天,直到東方泛起一絲魚肚白才勸下老太太,打聽出原由。
原來馬婆婆怕有人惦記自己的棺材本,就藏進了柴房。先前叫醒唐義趕他出去砍柴後,因想著唐義砍完柴大約會整理柴房,擔心棺材本被發現,因而她便趁著小神醫迴房休息後又去了柴房,可一尋找竟發現棺材本不見了。
眾人聽後心中一驚,又不敢直言找不迴來,隻好一個勁兒的誇唐義,說這小子地道,天亮前一定迴來。又說婆婆是不是記錯地方了,棺材本沒在柴房,或者沒在那個位置?
大家夥兒又幫著馬婆婆翻箱倒櫃的搜了一番,倒是找到一包散碎銀子,約二十餘兩。
馬婆婆說這不是自己的棺材本,是這兩年小神醫給的。她的棺材本沒這麽多,不過七兩八錢銀子,外加一百多枚銅板。
小神醫一聽數目不多,鬆了口氣的同時,也有心替馬婆婆先補上,可他還沒說完馬婆婆便又發瘋臭罵了他一頓。
眾人七嘴八舌得又再安慰了半晌才知道真相。
那七兩多銀子,除了一個刻有貞元的五兩銀錠,其餘的都是四錢一個的銀裸子,每個上都有個福字。銀裸子都是她兒子用賺來的銀錢親手融的。
其餘那一百二十三枚銅板也都是兒子賺的,有貞元通寶二十三枚,景恆通寶三十一枚,武定通寶十二枚,元亨通寶五十七枚。
等到馬婆婆將每一枚銅板的故事,每一顆銀裸子的故事都講了一遍,日頭已經偏西了。
晌午聽說馬婆婆的棺材本被偷後便趕來的村長等人也沒敢打斷她,生怕引來馬婆婆的怒火。可又心急唐義的下落,他們今早便已經派人去瓦蘭寨了。
無奈之下,眾人便商量著將那些銀錢湊出來還給馬老婆子,好打聽下唐義去了何處。
隻是元亨通寶簡單,景恆也好尋,可貞元通寶便有些難尋了,武定通寶更是難以尋找。畢竟武定年間離現在已有一百六十餘年。
最終搜遍了全村,甚至連小神醫也拿出了自己全部的七枚武定通寶,這才不過收集到十一枚武定通寶,就這還是村長將自家鎮宅用的那枚也挖了出來。
給馬婆婆銀錢的時候,人們還覺著這些新舊不一的銅板,和嶄新的銀裸子未必能瞞得過馬婆婆,可誰知馬婆婆一見到這些銀錢,立刻抓在了手中,大唿是自己的棺材本。
見到少了一枚武定通寶,馬婆婆又開始罵了起來,這一罵便到了半夜。折騰了一天一夜,疲憊不堪的馬婆婆才停歇下來,在眾人的目送下徑直迴屋休息去了。
唐義爬了一夜的山,終於在清晨時分成功的迷路了!
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身在山中不識真麵目的可不止廬山,夜晚時分,是真不好分辨出山的真麵目,也不好辨別東南西北。當然,主要還是因為唐義從未上過饅頭山,若是他曾來過的話,就不會迷路了。
因為這座山上山時便隻上坡,絕沒有下坡,下山時便隻下坡也絕沒有上坡。
唐義不知道這些常識,剛進山還沒開始爬坡便走岔了路,又從東麵出了饅頭山地界。
饅頭山的東麵連著有幾座低矮山峰,這些山峰可不似饅頭山那般平緩,山不高卻十分險峻。
唐義雖沒修煉,可肉身畢竟被謝必安改造過,腳程比起尋常金身境武者也不遑多讓。因而尚未至五更天時,唐義便已經走完五六十裏的山路,鑽進了東麵的峻峰之中。
饅頭山東側這數座險峰其實是連在一起的,這些險峰雖各有山頭,卻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珍珠山。
珍珠山之所以被稱為珍珠山,是因為它們圍成了一個圓形山穀,山穀之中乃是一片巨大的湖泊,傳聞湖泊中盛產珍珠。
傳聞隻是傳聞,山穀四麵崖壁皆光滑齊整如刀削,沒有任何進穀的路,如何得知湖泊中是否產珍珠呢?
況且山穀之中常年雲霧繚繞,看不清下方情形,因而至今也沒人能說出下麵究竟啥樣。
事實上也不是沒人下去過,據傳聞百餘年前有個大孝子便用藤蔓編成繩索下了山穀,不過後來沒聽說他上來,倒是那本藤蔓編成的繩索依然伸向崖下,不過早已腐朽幹枯了。
唐義在李家村呆的時間不長,從未聽說過珍珠山,等他爬上珍珠山西側山峰的山頂時,天已大亮。
吃了一塊烙餅,唐義便下山了。
都說上山不累下山累,其實這並不是因為下坡比上坡累,而是因為下山之時人們往往要注意腳下山石,小心身旁斷崖。
可唐義並非如此,他仗著自己有三千年道行護體,覺著反正也摔不死,因而下山速度極快,往往看準一個落腳點便直接跳過去。
下到半山腰時,唐義便看到了下方斷崖,覺得如此險峻風景若是不能一觀,豈非人生憾事?因而直直的向斷崖衝了過去,在離斷崖尚有數丈遠時為了少繞些山路,他挑了一個離懸崖極近的落腳點,從三四丈高的巨石上直接跳了下去。
唐義選的落腳點從來都不是什麽山石或平地,都是些斜著生長的山木。這種樹紮根深岩之中,大多極為堅韌,從兩三丈高的地方跳下來的墜力都能承受住。
可事無絕對,靠著運氣總有用盡的時候,這一次便是唐義運氣耗盡的時候。
隻見那看似巨大的山木,在唐義踏上去的一刹那,竟攔腰斷成了兩截。載著唐義的上半截從根部脫落之後,沿著傾斜的山坡便滑向斷崖。
枯木在山石上的阻力本就小,加上此處坡度又極大,因而唐義竟被巨樹帶著直直衝出了斷崖,飛落入了山穀之中。
完了完了……
唐義一邊在心中將自己大罵臭罵了一頓,一邊緊緊的抱住了身下巨樹。
也不知道三千年道行能不能護住摔落山崖的撞擊,要是不能的話,老子這次怕是要成肉泥了。
想來應該是不行的……
直到這時候唐義才想起來自己當初是如何受傷的,不就是從山坡上滾落麽?
看來這道行隻能在有人打我的時候護體,自己找死是護不了了。
喃喃自語了一句後,唐義用力的在腿上拍了一掌,暗罵自己管不住這雙腿。
隻是一直下墜了數息的時間,唐義依舊沒有落到穀底,因而他便鬆開了大樹,站在樹幹上向外望去。大樹雖早已枯死,可樹頭枯枝極多擋住了唐義的視線,為了看清下方景象,他用力的在樹幹上一踏,竟跳了起來。
唐義剛剛跳起便聽到‘撲通’一聲,緊跟著他也落入了水中。
等唐義從水裏鑽出來後,發現離自己不遠處竟有許多碎裂的木塊木屑,顯然這正是那株巨木的碎屑。
唐義略一思索不由慶幸起來,幸好自己方才向外看時被枯枝擋住了視線,沒有選擇向兩側看,而是踏著枯木跳了起來。這一跳減弱了自己下墜的速度,加上自己落水時是成直線入水,受力麵積較小,這才沒有摔傷。
若是他剛才留在巨樹上的話,隻怕巨樹撞在水麵的反震之力,就能讓他變成肉泥了。
湖水並不涼,反倒有些溫熱,湖麵上氤氳霧氣極為濃厚,抬起頭竟看不到山峰,隻能看到一輪昏暗的太陽。
隔著霧氣看向四周隻能看到丈許遠。
唐義深深的吸了口氣之後,鑽下水麵從水裏向四周望去,想看看那邊離岸較近。可水中的情況比上麵也好不到哪裏,雖說比水麵看的遠些,可四周都是些魚吐出的氣泡,根本看不出多遠。
唐義浮出水麵,抓住一塊最大的木頭,隨便挑了一個方向便遊了過去。不管是那邊總會靠岸,無非是近些遠些罷了。
或許是幸運女神跟唐義開了個玩笑後又開始眷顧他了,僅僅遊了四五百米,唐義便看到了山壁的影子,待到遊近了一些,竟發現山壁上有個山洞。
山洞的洞口並不大,約莫七尺高丈許寬,似是人工開鑿成的。山洞看上去很深,裏麵顯得十分幽暗,看不清具體情況。
唐義並沒有急著走進去,而是先將包裹之中的柴刀拿出來後,這才慢悠悠的摸著石頭向裏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