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卷的卷名和卷首語,非常直白,或者說取的就是象征意義,所以沒什麽需要特別解釋的,看完這一卷的應該都知道代表什麽。
這一卷很短,得總結的也不多,第一個嘛,各位,還記得我在第一部總結裏說過的一句話嗎?第一部隱藏的實線、各種象征帶來的坑,我會慢慢的填,最重要的那個可能得倒數第三甚至第二部才會解開,現在終於可以說,第一部主要的象征和想要講述的實線故事,在倒數第二部的結尾,終於全部填上了,也因此開啟最後一段故事。
第一部剩下的就還有些彩蛋沒點出來,但它們對主體劇情沒什麽影響,屬於細枝末節,我也就不再一一解讀,留給有興趣的朋友自己挖掘,這樣更有意思。
到第七部的結尾,我可以再問一遍嗎,怎麽樣,第一部寫得其實還是可以吧?
第一部我當時認為最大的問題是結尾沒有爆發出大高潮,就像隻是一場幻夢醒來,但寫到現在,再迴看第一部的第一句話,我又覺得那時沒有一個爆發獲勝的高潮,也許更恰當,更合適。
當然,那句話我最開始沒想過有啥意義的,純粹就是玩一下密教模擬器人物背景的梗和塑造盧米安惡作劇大王這個人物形象,然後結合他過去的部分經曆,編了這麽一個故事,但後來,寫了這麽多,寫到盧米安在棋手的博弈在各種安排之下,跌跌撞撞身不由主地前行,連想要保護的人也再次失去了一個,我發現竟然真的對應了開頭第一句話,幾乎每卷都是。
這或許也是一種象征,身處末日來臨背景,卷入了這樣的事情,以至於不怕死亡,卻又不敢死亡。
所以,開篇第一局定基調不是預想的,而是巧合,寫作的巧合,這也是我一直覺得生產式ai真的發展到產出完整精彩故事的階段,也代替不了人類的選擇,有時候,我tmd的自己都不知道寫這麽幾句話有什麽別的意思,別的作用,後麵才忽然發現可以彼此映照,你ai就可以了?
而且,有時候,在寫作裏,不是做最佳選擇,最優選擇,很多時候是基於個人經驗、當時狀態、新獲得知識做出的次優,甚至次次優選擇,而這又有著鮮明的個人烙印,是獨特的文本閱讀體驗。
第二個要總結的是,有時候,一個突兀的劇情不是為了非得和誰反著幹,而是有必然的用意,這種時候,我往往都會通過角色點出問題所在,告訴後麵會有解答,大家稍安勿躁。
就像第六部夢境都市裏“偉大母親”為什麽不幫天尊,為什麽不維持平衡,我當時怎麽可能寫出來,寫清楚,隻能點出問題,等劇情推進到總爆發的時候,自然就清楚了,天尊的絕望也是,我在卷末總結裏哪敢寫出最關鍵的那個原因,隻能把次要的那些都講一遍,作為作者,我得從整體上和後續劇情的推進上來考量。
還有,盧米安抽出“世界”牌這個劇情,我當時隻能解釋抽出這張牌的合理性,告訴大家暗示下卷的主題,沒法告訴大家這麽寫的必要性:
抽出“世界”牌,是隱喻“母親”,隱喻盧米安當時身上的第一屬性是“母親”,然後和後麵要寫的“災禍遠離母親”這個啟示形成對應。
這麽一個重要的解讀,我不可能等遇到了普阿利斯夫人時再解讀,不提前做一點暗示,那顯得太突兀,會給人一種純粹是作者在口胡,現場瞎編以滿足劇情發展的感覺。
所以,迴頭再看,為什麽佛爾思不把有主的大牌都抽出來?作為詭秘三途徑的天使,天使層次的占星人,她的靈性直覺在發揮作用。
再迴頭,到第一部,佛爾思第一次給盧米安抽牌的時候,先拿的是大牌,為什麽呢?
是她慵懶閑散慣了,並且受天尊影響,所以偶然犯了錯誤?
這個理由可以成立,但天尊為什麽要在這件事情上影響她?
這個劇情隱喻的是盧米安當時的位格是夠資格抽大阿卡那牌的!這也是佛爾思靈性直覺的第一反應。
而這個有資格抽大牌在當時是雙重隱喻,第一重是隱喻身上封印著忒爾彌波羅斯,是高位者,是科爾杜村循環問題的製造者,第二重是盧米安身上有吉達斯的靈魂碎片,是重要棋子。
那時候,真要抽了,會發生什麽事情,我預想的是有三種可能,一是抽出“月亮”牌,二是“世界”牌,這代表盧米安已經開始有母親這個意象。
還有一個,大家可能猜不到,是“太陽”牌。
“太陽”牌的牌麵很有意思,大家可以去看看,看完就知道我為什麽這麽說了。
這也是寫詭秘時的緣起,那時候為了寫作真的研究過一段時間塔羅牌,然後我就從“太陽”牌延伸出父親、嬰兒等概念,再然後參考克蘇魯神話裏的褻瀆雙子,有了歐彌貝拉這個非常非常重要的背景角色。
第一部祂是關鍵點,第二部祂也是,第一部大地母神等因祂興,第二部則因祂而亡,很符合東方哲學美的一個故事,君以此興,必以此亡。
迴到第七卷,算是把前麵很多的伏筆和隱秘曆史、人物狀態的坑給迴收了,屬於積累矛盾的一次總爆發。
這也是為隻有八十一章的原因,開宿環的時候,我給編輯說的就是24年年底或者25年年初完本,但第五卷和第六卷其實都寫超篇幅了,因為有太多要講的,寫完第五卷,我給編輯說,可能是25年二三月份完本,寫完第六卷,我又給他說,應該是三月份,甚至三月底,可寫第七卷寫著寫著,我發現很多故事沒法去講,張力撐不起來。
我本來打算的是假模假樣地寫寫盧米安消化魔藥,雖然這就像原初魔女說的那樣,並不重要。
可我發現,隨著矛盾的累積,很多關鍵地方一次去寫,就必然會有連鎖反應,會讓矛盾總爆發,而不加入關鍵的矛盾,到了後期,僅憑消化,沒有壓迫,沒有緊張,故事撐不起來,會顯得無趣無聊。
這個問題我其實提前有預料到,但沒有預料完全,因為我當時設計的是,南大陸一個劇情,然後佛爾思帶著盧米安團隊偷渡去別的星係,見識下外星文明,參與相應的爭鬥,自身“旅行家”魔藥,盧米安消化戰爭相關的魔藥,可我仔細思考後發現,這不行啊,以盧米安具備的象征,以及和母神聯係,出了屏障,立刻就會被鎖定,不管潛去了哪裏,就像黑夜裏的螢火蟲,那樣的鮮明,那樣的拉風。
所以,反正消化也不是必要的,那不如就矛盾總爆發吧,這樣末日的壓迫感也有了。
這樣一來,完本計劃又迴調到一二月份,然後的然後,再考慮到最後一卷也不可能再把節奏壓得太慢,雖然我現在還沒想好具體的寫法,但肯定不會特別長,因此,又迴到最初的那個答案的後半部分,25年年初,嗯,慢則過年前,快則一月上旬,再快也有可能。
嗯,“原初魔女”那部分並不是奔著藝術描述去的,我要展現的其實是獵奇、混亂、癲狂和惡心。
為了塑造這麽一個人物,單純隻是由祂講出那些想法和計劃,難以達到極致的效果,需要用一件看起來很美好的事情來襯托,連帶的那種美好也變得可怕,讓人煩躁,頭皮發麻,惡心恐懼。
這在寫作裏是常見的寫法,比如大家都知道的以樂景襯哀情。
這麽寫完,我自我感覺效果還是出來了,“原初魔女”的形象一下就鮮明了。
這一卷能塑造出這麽幾個角色,能讓矛盾的總爆發按照正確的次序寫出來,達到預想的效果,我個人還是比較滿意的。
正如寫“原初魔女”那段是為了展現癲和瘋,讓簡娜的靈魂保留一點,和盧米安融合,其實不是我心軟,相反是心狠,這樣的狀態真的還不如永恆的安眠。
嗯,最後,請假幾天,最後的一卷必須慎重,我得好好考慮清楚,咱們周日中午十二點恢複更新,但隻有這一章,之後就正常了。
最後一卷的卷名從宿命之環的序列0來,叫“永劫者”。
卷首語是: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
最後的最後,都發單章,求個月票,這應該也是宿環最後一個完整的更新月份了,求月票!
再最後,推薦一本書,阿肥的《活人深處》
這本我真看了,很好看,也是他個人很擅長的風格:愛手藝+伊藤潤二+鉛黃的風格。
具體的簡介太長了,大家點過去看書頁吧,笑。
這一卷很短,得總結的也不多,第一個嘛,各位,還記得我在第一部總結裏說過的一句話嗎?第一部隱藏的實線、各種象征帶來的坑,我會慢慢的填,最重要的那個可能得倒數第三甚至第二部才會解開,現在終於可以說,第一部主要的象征和想要講述的實線故事,在倒數第二部的結尾,終於全部填上了,也因此開啟最後一段故事。
第一部剩下的就還有些彩蛋沒點出來,但它們對主體劇情沒什麽影響,屬於細枝末節,我也就不再一一解讀,留給有興趣的朋友自己挖掘,這樣更有意思。
到第七部的結尾,我可以再問一遍嗎,怎麽樣,第一部寫得其實還是可以吧?
第一部我當時認為最大的問題是結尾沒有爆發出大高潮,就像隻是一場幻夢醒來,但寫到現在,再迴看第一部的第一句話,我又覺得那時沒有一個爆發獲勝的高潮,也許更恰當,更合適。
當然,那句話我最開始沒想過有啥意義的,純粹就是玩一下密教模擬器人物背景的梗和塑造盧米安惡作劇大王這個人物形象,然後結合他過去的部分經曆,編了這麽一個故事,但後來,寫了這麽多,寫到盧米安在棋手的博弈在各種安排之下,跌跌撞撞身不由主地前行,連想要保護的人也再次失去了一個,我發現竟然真的對應了開頭第一句話,幾乎每卷都是。
這或許也是一種象征,身處末日來臨背景,卷入了這樣的事情,以至於不怕死亡,卻又不敢死亡。
所以,開篇第一局定基調不是預想的,而是巧合,寫作的巧合,這也是我一直覺得生產式ai真的發展到產出完整精彩故事的階段,也代替不了人類的選擇,有時候,我tmd的自己都不知道寫這麽幾句話有什麽別的意思,別的作用,後麵才忽然發現可以彼此映照,你ai就可以了?
而且,有時候,在寫作裏,不是做最佳選擇,最優選擇,很多時候是基於個人經驗、當時狀態、新獲得知識做出的次優,甚至次次優選擇,而這又有著鮮明的個人烙印,是獨特的文本閱讀體驗。
第二個要總結的是,有時候,一個突兀的劇情不是為了非得和誰反著幹,而是有必然的用意,這種時候,我往往都會通過角色點出問題所在,告訴後麵會有解答,大家稍安勿躁。
就像第六部夢境都市裏“偉大母親”為什麽不幫天尊,為什麽不維持平衡,我當時怎麽可能寫出來,寫清楚,隻能點出問題,等劇情推進到總爆發的時候,自然就清楚了,天尊的絕望也是,我在卷末總結裏哪敢寫出最關鍵的那個原因,隻能把次要的那些都講一遍,作為作者,我得從整體上和後續劇情的推進上來考量。
還有,盧米安抽出“世界”牌這個劇情,我當時隻能解釋抽出這張牌的合理性,告訴大家暗示下卷的主題,沒法告訴大家這麽寫的必要性:
抽出“世界”牌,是隱喻“母親”,隱喻盧米安當時身上的第一屬性是“母親”,然後和後麵要寫的“災禍遠離母親”這個啟示形成對應。
這麽一個重要的解讀,我不可能等遇到了普阿利斯夫人時再解讀,不提前做一點暗示,那顯得太突兀,會給人一種純粹是作者在口胡,現場瞎編以滿足劇情發展的感覺。
所以,迴頭再看,為什麽佛爾思不把有主的大牌都抽出來?作為詭秘三途徑的天使,天使層次的占星人,她的靈性直覺在發揮作用。
再迴頭,到第一部,佛爾思第一次給盧米安抽牌的時候,先拿的是大牌,為什麽呢?
是她慵懶閑散慣了,並且受天尊影響,所以偶然犯了錯誤?
這個理由可以成立,但天尊為什麽要在這件事情上影響她?
這個劇情隱喻的是盧米安當時的位格是夠資格抽大阿卡那牌的!這也是佛爾思靈性直覺的第一反應。
而這個有資格抽大牌在當時是雙重隱喻,第一重是隱喻身上封印著忒爾彌波羅斯,是高位者,是科爾杜村循環問題的製造者,第二重是盧米安身上有吉達斯的靈魂碎片,是重要棋子。
那時候,真要抽了,會發生什麽事情,我預想的是有三種可能,一是抽出“月亮”牌,二是“世界”牌,這代表盧米安已經開始有母親這個意象。
還有一個,大家可能猜不到,是“太陽”牌。
“太陽”牌的牌麵很有意思,大家可以去看看,看完就知道我為什麽這麽說了。
這也是寫詭秘時的緣起,那時候為了寫作真的研究過一段時間塔羅牌,然後我就從“太陽”牌延伸出父親、嬰兒等概念,再然後參考克蘇魯神話裏的褻瀆雙子,有了歐彌貝拉這個非常非常重要的背景角色。
第一部祂是關鍵點,第二部祂也是,第一部大地母神等因祂興,第二部則因祂而亡,很符合東方哲學美的一個故事,君以此興,必以此亡。
迴到第七卷,算是把前麵很多的伏筆和隱秘曆史、人物狀態的坑給迴收了,屬於積累矛盾的一次總爆發。
這也是為隻有八十一章的原因,開宿環的時候,我給編輯說的就是24年年底或者25年年初完本,但第五卷和第六卷其實都寫超篇幅了,因為有太多要講的,寫完第五卷,我給編輯說,可能是25年二三月份完本,寫完第六卷,我又給他說,應該是三月份,甚至三月底,可寫第七卷寫著寫著,我發現很多故事沒法去講,張力撐不起來。
我本來打算的是假模假樣地寫寫盧米安消化魔藥,雖然這就像原初魔女說的那樣,並不重要。
可我發現,隨著矛盾的累積,很多關鍵地方一次去寫,就必然會有連鎖反應,會讓矛盾總爆發,而不加入關鍵的矛盾,到了後期,僅憑消化,沒有壓迫,沒有緊張,故事撐不起來,會顯得無趣無聊。
這個問題我其實提前有預料到,但沒有預料完全,因為我當時設計的是,南大陸一個劇情,然後佛爾思帶著盧米安團隊偷渡去別的星係,見識下外星文明,參與相應的爭鬥,自身“旅行家”魔藥,盧米安消化戰爭相關的魔藥,可我仔細思考後發現,這不行啊,以盧米安具備的象征,以及和母神聯係,出了屏障,立刻就會被鎖定,不管潛去了哪裏,就像黑夜裏的螢火蟲,那樣的鮮明,那樣的拉風。
所以,反正消化也不是必要的,那不如就矛盾總爆發吧,這樣末日的壓迫感也有了。
這樣一來,完本計劃又迴調到一二月份,然後的然後,再考慮到最後一卷也不可能再把節奏壓得太慢,雖然我現在還沒想好具體的寫法,但肯定不會特別長,因此,又迴到最初的那個答案的後半部分,25年年初,嗯,慢則過年前,快則一月上旬,再快也有可能。
嗯,“原初魔女”那部分並不是奔著藝術描述去的,我要展現的其實是獵奇、混亂、癲狂和惡心。
為了塑造這麽一個人物,單純隻是由祂講出那些想法和計劃,難以達到極致的效果,需要用一件看起來很美好的事情來襯托,連帶的那種美好也變得可怕,讓人煩躁,頭皮發麻,惡心恐懼。
這在寫作裏是常見的寫法,比如大家都知道的以樂景襯哀情。
這麽寫完,我自我感覺效果還是出來了,“原初魔女”的形象一下就鮮明了。
這一卷能塑造出這麽幾個角色,能讓矛盾的總爆發按照正確的次序寫出來,達到預想的效果,我個人還是比較滿意的。
正如寫“原初魔女”那段是為了展現癲和瘋,讓簡娜的靈魂保留一點,和盧米安融合,其實不是我心軟,相反是心狠,這樣的狀態真的還不如永恆的安眠。
嗯,最後,請假幾天,最後的一卷必須慎重,我得好好考慮清楚,咱們周日中午十二點恢複更新,但隻有這一章,之後就正常了。
最後一卷的卷名從宿命之環的序列0來,叫“永劫者”。
卷首語是: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
最後的最後,都發單章,求個月票,這應該也是宿環最後一個完整的更新月份了,求月票!
再最後,推薦一本書,阿肥的《活人深處》
這本我真看了,很好看,也是他個人很擅長的風格:愛手藝+伊藤潤二+鉛黃的風格。
具體的簡介太長了,大家點過去看書頁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