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劍恩仇錄》是我所寫的第一部小說。從一九五五年到現在,整整二十年了。</p>


    我是浙江海寧人。乾隆皇帝的傳說,從小就在故鄉聽到了的。小時候做童子軍,曾在海寧乾隆皇帝所造的石塘邊露營,半夜裏瞧著滾滾怒潮洶湧而來。因此第一部小說寫了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那是很自然的。但陳家洛這人物是我的杜撰。香香公主也不是傳說中或曆史上的香妃。香香公主比香妃美得多了。本書中所附的香妃插圖,隻是讓讀者們看到,乾隆有這樣的一個嬪妃。</p>


    海寧在清朝時屬杭州府,是個海濱小縣,隻以海潮出名。</p>


    近代的著名人物有王國維、蔣百裏、徐誌摩等,他們的性格中都有一些憂鬱色調和悲劇意味,也都帶著幾分不合時宜的執拗。陳家洛身上,或許也有一點這幾個人的影子。但海寧不出武人,即使是軍事學家蔣百裏,也隻會講武,不大會動武。</p>


    曆史學家孟森作過考據,認為乾隆是海寧陳家後人的傳說靠不住,香妃為皇太後害死的傳說也是假的。曆史學家當然不喜歡傳說,但寫小說的人喜歡。</p>


    乾隆修建海寧海塘,全力以赴,直到大功告成,這件事有厚惠於民。我在書中將他寫得很不堪,有時覺得有些抱歉。</p>


    他的詩作得不好,本來也沒多大相幹,隻是我小時候在海寧、杭州,到處見到他禦製詩的石刻,心中實在很有反感,現在展閱名畫的複印,仍然到處見到他的題字,不諷刺他一番,悶氣難伸。</p>


    除了小學時寫過描紅格子之外,我從來沒練過字,封麵上所寫的書名和簽名,不值書法家一哂。對詩詞也是一竅不通,直到最近修改本書,才翻閱王力先生的《漢語詩律學》一書而初識平平仄仄。擬乾隆的詩也就罷了,擬陳家洛與餘魚同的詩就幼稚得很。陳家洛在初作中本是解元,但想解元的詩不可能如此拙劣,因此修訂時削足適履,革去了他的解元頭銜。餘魚同雖隻秀才,他的詩也不該是這樣的初學程度。不過他外號“金笛秀才”,他的功名,就略加通融,不予革除了。</p>


    本書的迴目也做得不好。本書初版中的迴目,平仄完全不葉,現在也不過略有改善而已。</p>


    本書最初在報上連載,後來出版單行本,現在修改校訂後重印,幾乎每一句句子都曾改過。甚至第三次校樣還是給改得一塌胡塗。對負責校對的蔡炎培兄、明報出版部排字領班陳棟兄及各位工友,常有既感且愧之念。</p>


    《金庸作品集》全部預計出四十冊左右。每一冊中都附印彩色插圖(大陸版本收),希望讓讀者們(尤其是身在外國的讀者)多接觸一些中國的文物和藝術作品。如果覺得小說本身太無聊,那就看看圖片吧,書後那枚“金庸作品集”的印章是金石家易越石先生所作,謹誌謝意。</p>


    《作品集》的出版策劃與印刷,承沈寶新兄、陳華生兄兩位協助良多,實深感激。</p>


    1975年5月</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書劍恩仇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金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金庸並收藏書劍恩仇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