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孝堂木香說白了就是周羽為了能讓大家剪頭發所特意「編造」出來的一種產品,其本身是用京城附近的一個小山頭獨有的木材及花草原料製作而成,燃燒時會有區別於一般香火的氣味。而那盒子,同樣也是用山上的木頭經過木匠磨製而成,並無什麽特別指出。至於那個小型的青銅方鼎,不過就是一般的青銅製品。


    但這幾樣看似平平無奇的東西能夠暢銷京城,厲害之處就在於周羽對它們的營銷十分誇張。


    先說這孝堂木香,周羽對其的描述是,焚此香三支後,所剃下的頭發將會積為父母的功德,父母尚且在世的,則增其陽間福壽,保佑二老能夠平平安安,長命百歲;父母已經故去的,則加其陰間造化,祈願二老來世多福多報,好運安康。接下來是這孝堂木盒,凡是在他鄉剪去頭發的,都需要將孝堂木香的香灰收集在此盒中,然後每年親自或托人帶迴故鄉的土地掩埋,才能起到為父母積功攢德的作用。至於這孝堂方鼎使用,那就很簡單了,沒有離開家鄉的人焚香時可以直接將香插在鼎中,每年除夕之時再將鼎中的香灰埋進土裏就行。


    在這個時代的文國,這種商品的市場潛力非常巨大,但實際上就是在坑錢。周羽也仔細思考過這種事情,於是他將孝堂木香的層次分為一檔,二檔和三檔這三種品類。一檔的香賣得十分昂貴,一組三支裝需要三十兩銀子;三檔的香又便宜得很,隻賣十文錢一組;至於二檔的,就有一些特殊了,這是專門賣給參加科舉考試考生的香。有些人在開考前會削發明誌,所以也需要這個產品。其銷售模式也很特別,二檔的香一組賣二十文,憑考生的身份證明購買,凡在後續的考試高中之人,小店都會贈送一組一檔的香;若是不幸名落孫山也不要緊。來年再至京城之時,小店也會贈送一組二檔的香。說白了,這就是對科舉人才的一項優惠政策,周羽將之命名為:學生優惠。


    價格差異地如此巨大,周羽對外宣稱的效果自然有所不同。要焚燒一檔的香才能夠積功德,二檔三檔的香隻能夠祈求上天寬恕焚香者的剃發行為,積德的作用會弱很多。


    但即使如此,要想將這種觸及敏感話題的東西賣出去,仍舊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為此,前兩日周羽特意帶著陳進一塊兒進宮麵見文皇。


    「陛下,微臣在京城附近發現一種奇異的木料,此木為當地獨產,具一位高人留下的書中記載,相傳此木為天神堥篪因思念自己的雙親而留下的眼淚滴落凡間所滋養生出的寶物,因此喚作孝堂木,又名相思淚樹……」


    周羽給文皇胡遍了一通,中心思想大概就是說這東西特別好,能夠讓人在不犯孝祭的前提下合理地剃掉自己的頭發,相反,多剪頭發還能夠多為父母送福。至於什麽欺君之罪,扯淡去吧,這個時代還沒有對此種樹木的記載,文皇能知道那棵樹究竟叫什麽名字才有鬼了!


    盡管如此,但這畢竟是個商業行為,要是不拿出點吸引人的條件,文皇還是不會輕易批準周羽做這種買賣。於是周羽又開始在二檔的香上麵做起了文章:「陛下,這第二檔的香是專門為科舉人才所設計,在售賣時可以給這些學生以優惠,鼓勵他們為陛下盡忠,為國家效力,如此有利於在這些人心中埋下伏筆,讓他們從情感上更傾向於陛下,而非為歹人所用。」


    文皇聽後,覺得這個辦法可行,於是要求周羽在宣傳第二檔的孝堂木香時必須有報效皇帝,報效朝廷之類的標語和話術。周羽一口就答應下來,接下來在被強製要求上交五成的利潤給宮中府庫後,文皇也點了頭。周羽收購的製香作坊即刻開工,趕製這批新香。


    產品上市後,文皇和陳進又親自在宮中和權貴大臣中為這家小店做宣傳,大肆誇獎孝堂木香的作用。有了這兩位重量級人物的帶頭,小店的生意立馬火爆起來,王公大臣無不爭


    相購買。再後來,朝中的消息傳到民間,大家也紛紛前去了解情況,一些須發過長的人還是很願意花一點小錢來把自己的頭發胡須剃掉些。


    當然,自始至終,周羽都不曾出現在店中,而是完全將店麵交給手下的人去打理,自己最多隻是查一查賬本和庫房的情況。


    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孝堂木香的名聲就從京城傳到了文國的其他地區,一些在他鄉定居的人們都紛紛托人從京城買些香以及木盒過來。由於孝堂木盒的定價比較高昂,一個盒子就得賣到二十兩銀子,所以一部分來自相同地方的人會湊錢買一個迴來共同使用。


    與此同時,朝中還傳出另外一件大事,即長樂公主陳若蘭被定為與乾國和親最終人選。雖然這個消息與之前文皇冊封王相孫女的聖旨有出入,但百官和民眾也能夠理解,畢竟總不能派一個病秧子去和親吧?這樣一來,王相可就白撿了個便宜,什麽也沒付出,自己的孫女還落了個公主的頭銜。


    遠嫁乾國的人選雖已定下,但還需要挑選護送和親使團的人,今日的早朝之上,此事便成了主要的議題。


    「陛下,微臣以為,和親一事關乎文國大體,萬不可疏忽懈怠,因此當派朝中重臣前往。依臣所見,當從禮部的官員中擇一精幹之人,作為和親大使。」戶部一位官員諫言道。


    這位官員的建議得到了朝中大多數人的讚同,畢竟這種事本來就該由禮部來負責。


    這時,文官之首的王成站出來說道:「陛下,老臣保舉一人,定可堪當此任!」


    「哦?王相所薦何人?」文皇問道。


    「禦史台,周羽!」王成開口道。


    當百官還在驚訝之中時,禮部侍郎房槐立馬跟上說道:「陛下,微臣也認為周禦史堪當此任!」


    現在眾大臣們看出來了,這是王成在借機報複周羽。


    正當大家還在想周羽會怎麽應付之時,武將們也開口了。


    「陛下,微臣和王相意見相同,周禦史可作和親大使,護送公主奔赴乾國!」征西將軍馬忠站出來說道。


    這就有些奇怪了,平日裏這些武將和文官常常意見相左,今日竟然變得出奇的一致!


    「這……」文皇有些拿不準了,他本能地認為周羽確實是可靠的,但周羽畢竟太過年輕,而王成又欲借此機會打擊報複,若是真派周羽前去,恐怕會出事端,於是他點名周羽問道:「周愛卿,文臣武將都推舉你去,你意下如何?」


    文皇本來是想讓他推說自己難當此任,然後文皇立馬就坡下驢,改換人選,可周羽卻偏偏不按套路出牌:「迴陛下,隻要陛下欽點,臣必當竭盡全力!」


    得,現在想換都換不了了。


    木已成舟,文皇隻得說道:「好,擢周羽為禮部司郎中兼和親大使,免去其禦史之職;命禮部員外郎蒯清為和親副使,隨佐周羽,聖旨即刻下達!」


    周羽和蒯清領旨謝恩,下跪叩首。


    退朝之後,文皇單獨把周羽叫到宮中談話。


    「今日之事,你早有預料?」文皇問道。


    「迴陛下,確實如此,自打微臣將王相的孫女推出來之後,就料到了應該會有這麽一天。」周羽迴答道。


    「既然這樣,你就應該知道,那些人會用什麽手段來對付你。」文皇背對著周羽說道。


    「不瞞陛下,按照他們的設想,等到公主抵達錦官城後,微臣恐怕也就沒有兩天活命的了。」周羽這話說得雲淡風輕,似乎死亡對他來說並不可怕一樣。


    「那你為何還答應得如此痛快?」文皇轉過身來問道。


    「因為臣想到乾國去看一看。微臣是京官,不能隨便離京,上次閉關已經是陛下法外開恩


    了,若微臣還有暗入乾國之舉,恐怕那些人立馬就會將微臣告到麟台,可能還會加上個謀反逆天的太罪名。」周羽笑著答道。


    「哦?你為何想到乾國去看一看?」文皇不解地問道。


    「因為想要攻克乾國,就必須要先了解乾國的情況。唯有這樣,微臣才能知道乾國的國情如何,才能知道乾國朝堂的情況,以及我大文軍隊到了乾國之後該如何排兵布陣。」周羽迴稟道。


    「軍隊?你的意思是,讓朕趁此機會,向乾國開戰?」文皇有些驚訝地說道。


    「萬萬不可!如今我大文內亂未平,貿然開戰,恐怕會有竊國之人從中離間,我文國必敗!」周羽勸阻道。


    「我大文與乾國交手不下數十次,雖不曾取得全麵的大勝,但也少有敗績,你為何說我大文必敗?」


    「因為筆下所說和微臣所說的戰爭規模完全不同,陛下所說的不過是南方邊境的兩軍摩擦,而微臣所說的是覆滅乾國的決勝之戰!」周羽的話語堅定無比。


    「決勝之戰?」文皇被周羽的說法給震驚了,就連文皇自己都還未曾想過與乾國打到魚死網破的地步。


    「這是微臣寫出的一些策略,請陛下過目!」周羽遞上一張碩大的紙表,林淳再將其遞給文皇。


    文皇一打開那紙卷,雙睛就被標題給牢牢吸引住:天下一統之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書生風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荔枝哈密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荔枝哈密瓜並收藏書生風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