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所有的古董都開始活躍起來,喝酒的臥地菩薩幹脆躺在地上,唿唿的打起了鼾,釣魚的老頭將一隻活蹦亂跳的魚兒從水裏提了出來,信女手裏的花朵開始綻放,一匹馬兒開始在玻璃櫃裏左右打轉的奔騰,嘶叫,古畫裏的少女開始跳起舞來,詩人在朗誦,將軍在殺敵,尋常市井開始吆喝,連一些沒有外形的杯具、酒具、茶具之類的,也開始不安分的動起來,自己從裏麵溢出水來,慢慢趟過玻璃櫃,竟然將同一展櫃裏的人淹得驚慌失措起來......
就在這時,一陣風不知道從哪裏吹出來,不少“人”都打了個冷戰,渾身不自主的哆嗦了一下。
旁邊一個拿著柳枝的菩薩打了一個哈欠,小聲提醒大家“別鬧了!”
眾人的眼睛都往鋪子前方的舞台看過去,連那些杯子器具也像長了眼睛一樣,擠擠囔囔的往前邊湊過去。
隻見舞台正中央,突然在黑暗裏打出一束光來,一個人影出現在光下,他的麵前,正放著一張三尺講台。
那人一身長褂,手裏一把折扇,另一隻手一拍驚堂木,手揮舞了一下,又恢複端正的姿勢。
“話說,有位姓宋的小生,生病臥床在家,忽一日,一位官吏請他去應試,這人呢就帶病上陣,到了一座城郭,在考官麵前開始答題,宋公的文章中有這樣的句子‘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大為獲讚......”
台上正講的,是聊齋誌異惡第一卷故事——考城隍,說到驚詫處,他常常調整語調,讓聽得人更加受感染,坐下一片叫好。
在整個大堂,陸陸續續的開始出現很多人,有官家豪紳、將軍侍從、市井人民......他們彼此其樂融融,並不因為對方的身份而產生任何畏懼或者威懾。
他們有的鼓掌,有的豪飲,有的大叫“先生說的好!”,有服侍的人不斷在大堂裏穿梭,整個場景熱火朝天。
等一個故事講完,台上的燈全部亮起來,所有人這時才徹底看清楚說書人的麵龐,他一掀長褂,做到旁邊為他準備的椅子上,端起茶,輕吹了一下就開始吃茶,那個貪婪的樣子,好似吃的是什麽上好的山珍海味。
歡迎來到深夜說書館!
與鋪子裏熱火朝天的氣氛相反,在鋪子外麵,一切都是靜靜的,肅穆安寧,偶爾一聲狗吠都足以吵鬧到睡夢中的人。
大門前的兩隻大紅燈籠一直亮著,直到淩晨四點,才像裝了光控開關一樣,準時熄滅。
第二天一早,三人早早的收拾好出了門,陳木特地戴了一個口罩,免得嚇到客人。
自己臉上的傷還沒有查清原因,陳木沒有去醫院,這點事也影響不到他的生活,不知道是他眼花還是怎麽迴事,每天照鏡子,他都覺得傷痕在一點點好轉,這也讓他心裏沒有太多的擔心。
雖然自己解釋不了,但是就算是有什麽事,自己急也沒有什麽用。
陳木取出那隻木盒子,交給麗麗,讓她安排放在展櫃裏的什麽地方,那些裝古董的展櫃並沒有裝滿東西,還有一些空餘的,是等著後來收集到的東西好放進去。
麗麗走到進門右側的一個玻璃櫃,打開鎖,將它放了進去,然後上鎖。
不知道為什麽,在這之間,那些昨晚悄悄放肆的古董物件在看向那隻木盒子的時候,都露出意味深長的神情,那個調皮的娃娃甚至驚詫間,將昨晚吃過的果核從藏的地方掉到了地上,他趕緊靈機一動用腳提到了那隻陶俑身後。陶俑見了,皺了一下眉,但立馬恢複了原狀。
陳木感覺身後有什麽東西在動,但一轉身,什麽也沒有看見。
千年陶俑維持著固定的姿態,娃娃笑容可掬,一切都很正常,應該是自己感覺出了錯。
“幾點了?”
“快九點了,他們應該馬上就到了。”
“我們準備準備。”
“嗯。”
二人說著,就開始進去煮茶水,安置一些茶杯在桌子上,等著客人。
店裏雇的夥計還沒有來報到,夫妻倆就自己動手,免得到時候人來了沒接待的。
不一會兒,茶壺嗚嗚作響,門口也傳來了喧鬧聲,一群著戲服的人出現在了店鋪裏,麗麗趕緊出去接待,陳木一個人留在後廚觀察。
麗麗找的開業嘉賓,是龍獅團的,她說這樣熱鬧,也符合傳統,開業這件事,目的本來也就是告訴附近的朋友,這裏新開了一家店,有錢捧個錢場,沒錢捧個人場,就算現在不來,以後有需要了,也知道可以到這裏來。
對於現在的城市氛圍,論嘩眾取寵,其實這龍獅的效果還是要比其他的放個炮仗、唱個歌來的要聰明。
現在大力發揚弘揚傳統文化的精神,商們可謂想破了頭的想點子,這真正的傳統家夥,卻被人們遺忘在角落裏。今兒個,把他拿出來,擦擦灰,他依舊可以吸引很多真正心裏有傳統的根的人。
是,有些噱頭的意思,或許大部分人還會評論兩句庸俗,但效果達到了就好了呀。
龍獅團的人進門,將家夥什放在一旁,拿出隨身帶的菩薩和香燭,在桌子上擺出一個暫時的神台,一群人恭恭敬敬的圍著菩薩叩拜一番,敬茶,然後才坐到旁邊的位置上,接過老板娘遞過來的茶,開始談天。
香煙繚繞間,一群人心裏也覺得安心。
信佛的人不止這些,但凡是做死人生意的,大部分都會有所忌諱,這些龍師團的人,也接白事,哪家有人死了,需要埋葬,等挖好了坑,舞龍獅的人就先跳到墳穴之中,嘴裏念念有詞的跳一段兒,當家的主事人就會在這個時候給他們遞一些零錢掃除晦氣,順便也給自己積福積德。
我以前覺得,這都是騙紅包的騙術,行走江湖,靠著這玩意兒吃口飯而已,但後來,慢慢的,也就尊重了他們的方法,有的時候,他們確實見過尋常人沒見過的東西。
有些東西,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龍獅團的人開始嗑瓜子,蹦嘎脆,也開始跟老板娘嘮嗑。
“這裏就你一個人麽?”
“還有個孩子。”
“辛苦麽老板娘?”
“還好,我家那位留給我的錢不少,日子過活著還可以。”
“老板娘真是有福氣,就連這塊地,風水寶地啊!”那人說著,指了一下整個大堂。
麗麗趕緊答,“是是是,多謝多謝,各位喝著,我去加茶水。”
“好好好。”一群人都很爽朗,行當生意做久了,就有了那麽一點自來熟的本事。
大夥也都是爽朗的人,沒有什麽事是不能聊得,也就自然知無不言,不會像文人那樣,做什麽事,都要猶猶豫豫的。
老板娘把另一壺茶提出來的時候,一行人將茶杯往桌子上一磕,說了句“辦事了!”,然後就提著家夥什走到了門口。
主事的人,並沒有穿戲服,而是一身西裝革履,他身形瘦弱,高挑,拿了個話筒就蹦躂到台上去,說出來的生聲音卻比他的身形渾厚不少,簡直就是老天爺賞飯吃的嗓子,一時間,不少人流都被吸引了過來。
龍獅團的人穿好衣服,帶好東西,開始熱火朝天的舞動起來。
興許是城市裏的人很少見到這樣的情景,連連拍手叫絕,龍獅團的人幹活也賣力,那技藝也是一個絕,忽而二龍戲珠,忽而前後追逐,生態活潑。
有些人開始自覺的在主事人的盤子裏放些零錢。
其實這做生意的開業,原本應該是東家給些紅包,不會再向民眾討,放個盤子,也就是個兆頭而已,江湖人吃飯的習慣罷了,但看來,今天在座的表演確實不錯,大家都自願掏腰包,算打賞。
陳木也覺得不錯,拿出自己的零錢,放了進去,希望這些走江湖的技藝不會失傳,算是一種愛心資助吧,都不容易。
一場表演下來,眾人似乎意猶未盡,都跟著龍獅團的人進了四方閣中,有的看看四周古董,有的坐在堂中吃著茶水,等著看還有什麽新鮮玩意兒,還有的找到了老板娘,問問這裏究竟做什麽生意,還說有興趣投資,也有跟老板娘談生意的其他生意人......一時間,四方閣熱鬧非凡。
許久沒見過這麽多的人了,不知是怎麽迴事,漸漸地,陳木開始不害怕人群了,甚至有點喜歡這樣人群密集的時候。
突然,一聲響動,所有人都安靜下來,四方閣的門在這個時候被關起來,裏麵頓時與街道的喧嘩隔離開來,人們目不轉睛的盯著前方的講台,談生意的忘了講價,吃茶的忘了還在流水的茶壺,抽煙的忘了已經抽到煙屁股上,不是那個味兒......
在那講堂之上,突然出現一位穿馬褂的先生,像極了電視裏那種古代的文人,他一拋褂子下擺,手裏的折扇鋪開來,就勢要開始說話“話說,有位姓宋的小生......”
這時,座下的人才相繼恢複狀態,有發現茶撒了的,有取下煙頭的,各自開始認認真真的聽先生將故事。
在城市裏,尤其是這樣的大城市,很少有這種悠閑做生意的商家,大部分都是趕得熱火朝天的賺錢,在寸土寸金的地方連下半輩子的命都拿上來拚,這一來,樂於逍遙的人除了去洗腳城、桑拿房、按摩房......基本找不到可以坐下來細細喝茶,品個人生的地方。
不少地方還有流傳下來的戲園子,但大部分都入不敷出,開始走歪門邪道,嘩眾取寵的做生意,根本忘記了初心,這樣的地方,跟尋常市井也沒有什麽區別,就不會吸引人去,但老板娘不同,畢竟,並不差錢。
半個時辰,一場書說完,大門又打開,大堂裏響起絡繹不絕的掌聲,傳到街頭巷尾,不少人又被吸引過來,好事的人就一遍一遍的跟來打聽的人解釋,是發生了什麽。
這四方閣第一炮,算是打得響亮。
等到黃昏日落,客人都開始散場,請的服務生開始打掃衛生,老板娘就走到後廚,對著一張黑白照片做了一番叩拜,換掉已經快燃盡的香燭,又拿起黃紙開始燒起來,這時候,西西也走了進來,麗麗就開始說話,“西西,來,給爸爸多燒一點,他會保佑你的。”
就在這時,一陣風不知道從哪裏吹出來,不少“人”都打了個冷戰,渾身不自主的哆嗦了一下。
旁邊一個拿著柳枝的菩薩打了一個哈欠,小聲提醒大家“別鬧了!”
眾人的眼睛都往鋪子前方的舞台看過去,連那些杯子器具也像長了眼睛一樣,擠擠囔囔的往前邊湊過去。
隻見舞台正中央,突然在黑暗裏打出一束光來,一個人影出現在光下,他的麵前,正放著一張三尺講台。
那人一身長褂,手裏一把折扇,另一隻手一拍驚堂木,手揮舞了一下,又恢複端正的姿勢。
“話說,有位姓宋的小生,生病臥床在家,忽一日,一位官吏請他去應試,這人呢就帶病上陣,到了一座城郭,在考官麵前開始答題,宋公的文章中有這樣的句子‘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大為獲讚......”
台上正講的,是聊齋誌異惡第一卷故事——考城隍,說到驚詫處,他常常調整語調,讓聽得人更加受感染,坐下一片叫好。
在整個大堂,陸陸續續的開始出現很多人,有官家豪紳、將軍侍從、市井人民......他們彼此其樂融融,並不因為對方的身份而產生任何畏懼或者威懾。
他們有的鼓掌,有的豪飲,有的大叫“先生說的好!”,有服侍的人不斷在大堂裏穿梭,整個場景熱火朝天。
等一個故事講完,台上的燈全部亮起來,所有人這時才徹底看清楚說書人的麵龐,他一掀長褂,做到旁邊為他準備的椅子上,端起茶,輕吹了一下就開始吃茶,那個貪婪的樣子,好似吃的是什麽上好的山珍海味。
歡迎來到深夜說書館!
與鋪子裏熱火朝天的氣氛相反,在鋪子外麵,一切都是靜靜的,肅穆安寧,偶爾一聲狗吠都足以吵鬧到睡夢中的人。
大門前的兩隻大紅燈籠一直亮著,直到淩晨四點,才像裝了光控開關一樣,準時熄滅。
第二天一早,三人早早的收拾好出了門,陳木特地戴了一個口罩,免得嚇到客人。
自己臉上的傷還沒有查清原因,陳木沒有去醫院,這點事也影響不到他的生活,不知道是他眼花還是怎麽迴事,每天照鏡子,他都覺得傷痕在一點點好轉,這也讓他心裏沒有太多的擔心。
雖然自己解釋不了,但是就算是有什麽事,自己急也沒有什麽用。
陳木取出那隻木盒子,交給麗麗,讓她安排放在展櫃裏的什麽地方,那些裝古董的展櫃並沒有裝滿東西,還有一些空餘的,是等著後來收集到的東西好放進去。
麗麗走到進門右側的一個玻璃櫃,打開鎖,將它放了進去,然後上鎖。
不知道為什麽,在這之間,那些昨晚悄悄放肆的古董物件在看向那隻木盒子的時候,都露出意味深長的神情,那個調皮的娃娃甚至驚詫間,將昨晚吃過的果核從藏的地方掉到了地上,他趕緊靈機一動用腳提到了那隻陶俑身後。陶俑見了,皺了一下眉,但立馬恢複了原狀。
陳木感覺身後有什麽東西在動,但一轉身,什麽也沒有看見。
千年陶俑維持著固定的姿態,娃娃笑容可掬,一切都很正常,應該是自己感覺出了錯。
“幾點了?”
“快九點了,他們應該馬上就到了。”
“我們準備準備。”
“嗯。”
二人說著,就開始進去煮茶水,安置一些茶杯在桌子上,等著客人。
店裏雇的夥計還沒有來報到,夫妻倆就自己動手,免得到時候人來了沒接待的。
不一會兒,茶壺嗚嗚作響,門口也傳來了喧鬧聲,一群著戲服的人出現在了店鋪裏,麗麗趕緊出去接待,陳木一個人留在後廚觀察。
麗麗找的開業嘉賓,是龍獅團的,她說這樣熱鬧,也符合傳統,開業這件事,目的本來也就是告訴附近的朋友,這裏新開了一家店,有錢捧個錢場,沒錢捧個人場,就算現在不來,以後有需要了,也知道可以到這裏來。
對於現在的城市氛圍,論嘩眾取寵,其實這龍獅的效果還是要比其他的放個炮仗、唱個歌來的要聰明。
現在大力發揚弘揚傳統文化的精神,商們可謂想破了頭的想點子,這真正的傳統家夥,卻被人們遺忘在角落裏。今兒個,把他拿出來,擦擦灰,他依舊可以吸引很多真正心裏有傳統的根的人。
是,有些噱頭的意思,或許大部分人還會評論兩句庸俗,但效果達到了就好了呀。
龍獅團的人進門,將家夥什放在一旁,拿出隨身帶的菩薩和香燭,在桌子上擺出一個暫時的神台,一群人恭恭敬敬的圍著菩薩叩拜一番,敬茶,然後才坐到旁邊的位置上,接過老板娘遞過來的茶,開始談天。
香煙繚繞間,一群人心裏也覺得安心。
信佛的人不止這些,但凡是做死人生意的,大部分都會有所忌諱,這些龍師團的人,也接白事,哪家有人死了,需要埋葬,等挖好了坑,舞龍獅的人就先跳到墳穴之中,嘴裏念念有詞的跳一段兒,當家的主事人就會在這個時候給他們遞一些零錢掃除晦氣,順便也給自己積福積德。
我以前覺得,這都是騙紅包的騙術,行走江湖,靠著這玩意兒吃口飯而已,但後來,慢慢的,也就尊重了他們的方法,有的時候,他們確實見過尋常人沒見過的東西。
有些東西,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龍獅團的人開始嗑瓜子,蹦嘎脆,也開始跟老板娘嘮嗑。
“這裏就你一個人麽?”
“還有個孩子。”
“辛苦麽老板娘?”
“還好,我家那位留給我的錢不少,日子過活著還可以。”
“老板娘真是有福氣,就連這塊地,風水寶地啊!”那人說著,指了一下整個大堂。
麗麗趕緊答,“是是是,多謝多謝,各位喝著,我去加茶水。”
“好好好。”一群人都很爽朗,行當生意做久了,就有了那麽一點自來熟的本事。
大夥也都是爽朗的人,沒有什麽事是不能聊得,也就自然知無不言,不會像文人那樣,做什麽事,都要猶猶豫豫的。
老板娘把另一壺茶提出來的時候,一行人將茶杯往桌子上一磕,說了句“辦事了!”,然後就提著家夥什走到了門口。
主事的人,並沒有穿戲服,而是一身西裝革履,他身形瘦弱,高挑,拿了個話筒就蹦躂到台上去,說出來的生聲音卻比他的身形渾厚不少,簡直就是老天爺賞飯吃的嗓子,一時間,不少人流都被吸引了過來。
龍獅團的人穿好衣服,帶好東西,開始熱火朝天的舞動起來。
興許是城市裏的人很少見到這樣的情景,連連拍手叫絕,龍獅團的人幹活也賣力,那技藝也是一個絕,忽而二龍戲珠,忽而前後追逐,生態活潑。
有些人開始自覺的在主事人的盤子裏放些零錢。
其實這做生意的開業,原本應該是東家給些紅包,不會再向民眾討,放個盤子,也就是個兆頭而已,江湖人吃飯的習慣罷了,但看來,今天在座的表演確實不錯,大家都自願掏腰包,算打賞。
陳木也覺得不錯,拿出自己的零錢,放了進去,希望這些走江湖的技藝不會失傳,算是一種愛心資助吧,都不容易。
一場表演下來,眾人似乎意猶未盡,都跟著龍獅團的人進了四方閣中,有的看看四周古董,有的坐在堂中吃著茶水,等著看還有什麽新鮮玩意兒,還有的找到了老板娘,問問這裏究竟做什麽生意,還說有興趣投資,也有跟老板娘談生意的其他生意人......一時間,四方閣熱鬧非凡。
許久沒見過這麽多的人了,不知是怎麽迴事,漸漸地,陳木開始不害怕人群了,甚至有點喜歡這樣人群密集的時候。
突然,一聲響動,所有人都安靜下來,四方閣的門在這個時候被關起來,裏麵頓時與街道的喧嘩隔離開來,人們目不轉睛的盯著前方的講台,談生意的忘了講價,吃茶的忘了還在流水的茶壺,抽煙的忘了已經抽到煙屁股上,不是那個味兒......
在那講堂之上,突然出現一位穿馬褂的先生,像極了電視裏那種古代的文人,他一拋褂子下擺,手裏的折扇鋪開來,就勢要開始說話“話說,有位姓宋的小生......”
這時,座下的人才相繼恢複狀態,有發現茶撒了的,有取下煙頭的,各自開始認認真真的聽先生將故事。
在城市裏,尤其是這樣的大城市,很少有這種悠閑做生意的商家,大部分都是趕得熱火朝天的賺錢,在寸土寸金的地方連下半輩子的命都拿上來拚,這一來,樂於逍遙的人除了去洗腳城、桑拿房、按摩房......基本找不到可以坐下來細細喝茶,品個人生的地方。
不少地方還有流傳下來的戲園子,但大部分都入不敷出,開始走歪門邪道,嘩眾取寵的做生意,根本忘記了初心,這樣的地方,跟尋常市井也沒有什麽區別,就不會吸引人去,但老板娘不同,畢竟,並不差錢。
半個時辰,一場書說完,大門又打開,大堂裏響起絡繹不絕的掌聲,傳到街頭巷尾,不少人又被吸引過來,好事的人就一遍一遍的跟來打聽的人解釋,是發生了什麽。
這四方閣第一炮,算是打得響亮。
等到黃昏日落,客人都開始散場,請的服務生開始打掃衛生,老板娘就走到後廚,對著一張黑白照片做了一番叩拜,換掉已經快燃盡的香燭,又拿起黃紙開始燒起來,這時候,西西也走了進來,麗麗就開始說話,“西西,來,給爸爸多燒一點,他會保佑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