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郎?”


    九叔抬著手中的茶盤,敲了敲董杭禁閉的房門。


    “進來吧,九叔。”


    聽見屋內傳來男人略顯低沉的聲音,老人抬手,將屋門緩緩拉開。


    “阿郎,這是廚房方才煲的雞盅。”


    “擺在這兒吧。”


    “喏。”


    屋中陳設幹淨雅致,擺在正中央的是一張紅木的桌子,四隻桌腿上還精致地刻著花樣,都是一隻不知名的巨獸張著一張大口的模樣。


    董杭就坐在這樣的桌前。


    他的背影彎曲著,因此從背後看上去有些佝僂。屋中點著的燈燭隔著燈罩灑出昏黃的光,赤紅顏色的木頭看上去好像鍍上了一層蠟質,瞧著邊緣圓潤且泛著淡淡的光。


    董杭正對著的方向是一堵牆,牆邊除了一個書櫃之外,便沒有什麽別的東西了——除了牆上掛著一副又一副的,


    畫?


    確實是畫,不過是畫的不怎麽精致的畫就是了。


    更像是孩童畫出來的,雖然線條有些粗糙,但是可以看得出畫畫的人十分的用心。


    數量還不少,牆上的畫,約莫有十幾幅,好些幅看著也有些年月了,紙張都已經變得泛黃了;而且看得出,越靠近底下的畫,畫的越來越熟練和精致。


    九叔捧著托盤來到了董杭的身邊。他緩緩跪坐而下,將手中的托盤放在董杭麵前的桌麵上。將托盤上精致的白瓷燉盅取下,老人將勺子擺在董杭的手邊,貼心地將蓋子揭開。


    一股淡淡的香氣,從打開的燉盅裏飄了出來。


    雪白的比之拳頭大不了多少的器皿中,盛的是金黃好似果凍一般的蛋液;蛋液表麵光滑如鏡,因為液體張力的緣故沒有任何凹陷的跡象,反而可以看出飽脹的痕跡,就好像淩晨葉尖上懸掛的露珠。


    蛋液的顏色是恰到好處的美,多一分太深,少一分太淺——光是叫人用看的,就能想象到其入口後滑嫩的口感和馥鬱的迴味。


    蛋液的正中間,也就是瓷盅的正中間,還裝飾似的嵌著兩枚嫩紅的蝦仁,隻有新鮮的蝦仁在烹煮後才會呈現出這樣子誘人的顏色,就好像兩朵初春的桃花,粉白色嬌俏地綻放在枝頭。而充當綠葉的則是兩片翠綠的三葉,


    被蒸氣熏蒸過的顏色,愈發的是鮮翠欲滴。


    鵝黃的嫩紅的翠綠的顏色,一起裝點在白如雪的瓷盅之中,宛如踏青的豆蔻少女,身著這個歲數才適合穿的嬌麗衣裙。叫人隻是看一眼,便挪不開自己的眼睛。


    這道的雞盅,可以說是玉筵樓的一道拿手菜。雖然名字取得簡單明了,但是做法上卻是極精雕細琢考驗人的。就做這麽一道菜,就得一個做菜師傅寸步不離地盯著瞧著火候,一滴蓋子上的水珠都是不能落進蛋液裏去的。


    不然等到出鍋的時候,這堪稱絕美的賣相就要被破壞了。


    雖說做起來花費精力,但是若是董杭晚上想吃東西了,第一想起的便是這道菜。因此家中的廚子就是在怎麽疲累了,卻也絕不敢不聽命的。


    將蓋子揭開之後,九叔連著托盤一齊放到了身後。


    他側目看了看董杭,男人卻還是盯著牆上那些畫一動不動的,不知在想什麽。


    九叔本不想打擾他,但是吃這雞盅正是要此時溫熱的才好吃,過熱了燙口過冷了發膩,董杭每次動筷之時,都是掐好了時間的。若是待會兒錯過了這最佳的時機,少不得對自己又是一頓責備。


    想到這裏,老人還是小心翼翼開口道:


    “阿郎?”


    “阿郎?”


    連叫喚兩聲,董杭的表情雖然沒什麽變化,卻是冷不丁地從口中蹦出一句話:


    “我聽見。”


    嚇得老人縮了縮腦袋,說話的聲音也不由自主地小了些。


    “阿郎,這雞盅......”


    聽見雞盅兩個字,董杭才是終於從混沌中抽身出來。他低頭看了一眼已經被打開的瓷盅,似乎是在觀察什麽;看了片刻之後,他才認可般地點了點頭,然後拿起就是剛才擺在他手邊的調羹。


    調羹也是雪白顏色的,舀起的蛋羹在上麵搖搖晃晃顫顫巍巍,就好像隨時會像雪一樣的碎裂,化開,變成一股子金水,順著光滑的曲麵流淌下來。


    董杭倒是司空見慣了的,並沒有瞧他的表情有什麽波動和變化——男人微微張口,便將那好似藝術品一樣的食物送入了口中。


    入口即化。


    董杭吃了一勺,


    “今日的雞盅是誰做的?”


    “迴郎君,”


    “今日是趙溧陽做的。”


    “曲老四呢?”


    “下麵的人來報,因為今兒早上阿郎說的,今日不需要曲老四伺候,他便中午的時候貪飲了幾杯。此時還昏睡在榻上沒起來呢。”


    董杭聽九叔這麽一說,才是迴想起來今天出門之前,自己確實是說過這樣的話。


    手中的調羹頓了頓,才繼續吃起麵前舀了一勺的雞盅。


    “往後曲老四要是不在,宵夜便不要做這雞盅了。明日他醒了酒,也不叫他做別的,隻管叫他好好教一教趙溧陽,該如何調這蛋液。”


    “喏。”


    九叔應了一聲,表明自己聽到了。


    那瓷盅中的東西很快就被董杭吃完了。男人放下手中的調羹,打開擺在桌子腳的一個小藤盒,從其中摸出一片丁香葉,放入了口中含著。另一邊的九叔立馬適時地端上一杯熱茶,剛才命人煮好的,此時正是最燙的時候。


    董杭卻不嫌,接過來便細細地飲了一口。


    熱茶下肚,丁香葉的香氣葉被激發了出來。這茶特意選的便是味兒淡口輕的種類,因此茶氣倒不會和丁香葉相衝,反而成了一執戟的“忠臣”,護著“主君”在男人的口腔中清除剛才食物中的雜味。


    嚼了一會兒,董杭便將口中的丁香葉吐到了專門裝穢物的小籮之中。


    九叔將一幹物件撤下,等他再迴來的時候,發現董杭又恢複了剛才他進來時見到的模樣。老人心下不禁疑惑,忍不住還是說話詢問道:


    “阿郎,你這是,在看什麽?”


    “看我自己。”


    “啊?”


    “阿郎?”


    九叔抬著手中的茶盤,敲了敲董杭禁閉的房門。


    “進來吧,九叔。”


    聽見屋內傳來男人略顯低沉的聲音,老人抬手,將屋門緩緩拉開。


    “阿郎,這是廚房方才煲的雞盅。”


    “擺在這兒吧。”


    “喏。”


    屋中陳設幹淨雅致,擺在正中央的是一張紅木的桌子,四隻桌腿上還精致地刻著花樣,都是一隻不知名的巨獸張著一張大口的模樣。


    董杭就坐在這樣的桌前。


    他的背影彎曲著,因此從背後看上去有些佝僂。屋中點著的燈燭隔著燈罩灑出昏黃的光,赤紅顏色的木頭看上去好像鍍上了一層蠟質,瞧著邊緣圓潤且泛著淡淡的光。


    董杭正對著的方向是一堵牆,牆邊除了一個書櫃之外,便沒有什麽別的東西了——除了牆上掛著一副又一副的,


    畫?


    確實是畫,不過是畫的不怎麽精致的畫就是了。


    更像是孩童畫出來的,雖然線條有些粗糙,但是可以看得出畫畫的人十分的用心。


    數量還不少,牆上的畫,約莫有十幾幅,好些幅看著也有些年月了,紙張都已經變得泛黃了;而且看得出,越靠近底下的畫,畫的越來越熟練和精致。


    九叔捧著托盤來到了董杭的身邊。他緩緩跪坐而下,將手中的托盤放在董杭麵前的桌麵上。將托盤上精致的白瓷燉盅取下,老人將勺子擺在董杭的手邊,貼心地將蓋子揭開。


    一股淡淡的香氣,從打開的燉盅裏飄了出來。


    雪白的比之拳頭大不了多少的器皿中,盛的是金黃好似果凍一般的蛋液;蛋液表麵光滑如鏡,因為液體張力的緣故沒有任何凹陷的跡象,反而可以看出飽脹的痕跡,就好像淩晨葉尖上懸掛的露珠。


    蛋液的顏色是恰到好處的美,多一分太深,少一分太淺——光是叫人用看的,就能想象到其入口後滑嫩的口感和馥鬱的迴味。


    蛋液的正中間,也就是瓷盅的正中間,還裝飾似的嵌著兩枚嫩紅的蝦仁,隻有新鮮的蝦仁在烹煮後才會呈現出這樣子誘人的顏色,就好像兩朵初春的桃花,粉白色嬌俏地綻放在枝頭。而充當綠葉的則是兩片翠綠的三葉,


    被蒸氣熏蒸過的顏色,愈發的是鮮翠欲滴。


    鵝黃的嫩紅的翠綠的顏色,一起裝點在白如雪的瓷盅之中,宛如踏青的豆蔻少女,身著這個歲數才適合穿的嬌麗衣裙。叫人隻是看一眼,便挪不開自己的眼睛。


    這道的雞盅,可以說是玉筵樓的一道拿手菜。雖然名字取得簡單明了,但是做法上卻是極精雕細琢考驗人的。就做這麽一道菜,就得一個做菜師傅寸步不離地盯著瞧著火候,一滴蓋子上的水珠都是不能落進蛋液裏去的。


    不然等到出鍋的時候,這堪稱絕美的賣相就要被破壞了。


    雖說做起來花費精力,但是若是董杭晚上想吃東西了,第一想起的便是這道菜。因此家中的廚子就是在怎麽疲累了,卻也絕不敢不聽命的。


    將蓋子揭開之後,九叔連著托盤一齊放到了身後。


    他側目看了看董杭,男人卻還是盯著牆上那些畫一動不動的,不知在想什麽。


    九叔本不想打擾他,但是吃這雞盅正是要此時溫熱的才好吃,過熱了燙口過冷了發膩,董杭每次動筷之時,都是掐好了時間的。若是待會兒錯過了這最佳的時機,少不得對自己又是一頓責備。


    想到這裏,老人還是小心翼翼開口道:


    “阿郎?”


    “阿郎?”


    連叫喚兩聲,董杭的表情雖然沒什麽變化,卻是冷不丁地從口中蹦出一句話:


    “我聽見。”


    嚇得老人縮了縮腦袋,說話的聲音也不由自主地小了些。


    “阿郎,這雞盅......”


    聽見雞盅兩個字,董杭才是終於從混沌中抽身出來。他低頭看了一眼已經被打開的瓷盅,似乎是在觀察什麽;看了片刻之後,他才認可般地點了點頭,然後拿起就是剛才擺在他手邊的調羹。


    調羹也是雪白顏色的,舀起的蛋羹在上麵搖搖晃晃顫顫巍巍,就好像隨時會像雪一樣的碎裂,化開,變成一股子金水,順著光滑的曲麵流淌下來。


    董杭倒是司空見慣了的,並沒有瞧他的表情有什麽波動和變化——男人微微張口,便將那好似藝術品一樣的食物送入了口中。


    入口即化。


    董杭吃了一勺,


    “今日的雞盅是誰做的?”


    “迴郎君,”


    “今日是趙溧陽做的。”


    “曲老四呢?”


    “下麵的人來報,因為今兒早上阿郎說的,今日不需要曲老四伺候,他便中午的時候貪飲了幾杯。此時還昏睡在榻上沒起來呢。”


    董杭聽九叔這麽一說,才是迴想起來今天出門之前,自己確實是說過這樣的話。


    手中的調羹頓了頓,才繼續吃起麵前舀了一勺的雞盅。


    “往後曲老四要是不在,宵夜便不要做這雞盅了。明日他醒了酒,也不叫他做別的,隻管叫他好好教一教趙溧陽,該如何調這蛋液。”


    “喏。”


    九叔應了一聲,表明自己聽到了。


    那瓷盅中的東西很快就被董杭吃完了。男人放下手中的調羹,打開擺在桌子腳的一個小藤盒,從其中摸出一片丁香葉,放入了口中含著。另一邊的九叔立馬適時地端上一杯熱茶,剛才命人煮好的,此時正是最燙的時候。


    董杭卻不嫌,接過來便細細地飲了一口。


    熱茶下肚,丁香葉的香氣葉被激發了出來。這茶特意選的便是味兒淡口輕的種類,因此茶氣倒不會和丁香葉相衝,反而成了一執戟的“忠臣”,護著“主君”在男人的口腔中清除剛才食物中的雜味。


    嚼了一會兒,董杭便將口中的丁香葉吐到了專門裝穢物的小籮之中。


    九叔將一幹物件撤下,等他再迴來的時候,發現董杭又恢複了剛才他進來時見到的模樣。老人心下不禁疑惑,忍不住還是說話詢問道:


    “阿郎?”


    九叔抬著手中的茶盤,敲了敲董杭禁閉的房門。


    “進來吧,九叔。”


    聽見屋內傳來男人略顯低沉的聲音,老人抬手,將屋門緩緩拉開。


    “阿郎,這是廚房方才煲的雞盅。”


    “擺在這兒吧。”


    “喏。”


    屋中陳設幹淨雅致,擺在正中央的是一張紅木的桌子,四隻桌腿上還精致地刻著花樣,都是一隻不知名的巨獸張著一張大口的模樣。


    董杭就坐在這樣的桌前。


    他的背影彎曲著,因此從背後看上去有些佝僂。屋中點著的燈燭隔著燈罩灑出昏黃的光,赤紅顏色的木頭看上去好像鍍上了一層蠟質,瞧著邊緣圓潤且泛著淡淡的光。


    董杭正對著的方向是一堵牆,牆邊除了一個書櫃之外,便沒有什麽別的東西了——除了牆上掛著一副又一副的,


    畫?


    確實是畫,不過是畫的不怎麽精致的畫就是了。


    更像是孩童畫出來的,雖然線條有些粗糙,但是可以看得出畫畫的人十分的用心。


    數量還不少,牆上的畫,約莫有十幾幅,好些幅看著也有些年月了,紙張都已經變得泛黃了;而且看得出,越靠近底下的畫,畫的越來越熟練和精致。


    九叔捧著托盤來到了董杭的身邊。他緩緩跪坐而下,將手中的托盤放在董杭麵前的桌麵上。將托盤上精致的白瓷燉盅取下,老人將勺子擺在董杭的手邊,貼心地將蓋子揭開。


    一股淡淡的香氣,從打開的燉盅裏飄了出來。


    雪白的比之拳頭大不了多少的器皿中,盛的是金黃好似果凍一般的蛋液;蛋液表麵光滑如鏡,因為液體張力的緣故沒有任何凹陷的跡象,反而可以看出飽脹的痕跡,就好像淩晨葉尖上懸掛的露珠。


    蛋液的顏色是恰到好處的美,多一分太深,少一分太淺——光是叫人用看的,就能想象到其入口後滑嫩的口感和馥鬱的迴味。


    蛋液的正中間,也就是瓷盅的正中間,還裝飾似的嵌著兩枚嫩紅的蝦仁,隻有新鮮的蝦仁在烹煮後才會呈現出這樣子誘人的顏色,就好像兩朵初春的桃花,粉白色嬌俏地綻放在枝頭。而充當綠葉的則是兩片翠綠的三葉,


    被蒸氣熏蒸過的顏色,愈發的是鮮翠欲滴。


    鵝黃的嫩紅的翠綠的顏色,一起裝點在白如雪的瓷盅之中,宛如踏青的豆蔻少女,身著這個歲數才適合穿的嬌麗衣裙。叫人隻是看一眼,便挪不開自己的眼睛。


    這道的雞盅,可以說是玉筵樓的一道拿手菜。雖然名字取得簡單明了,但是做法上卻是極精雕細琢考驗人的。就做這麽一道菜,就得一個做菜師傅寸步不離地盯著瞧著火候,一滴蓋子上的水珠都是不能落進蛋液裏去的。


    不然等到出鍋的時候,這堪稱絕美的賣相就要被破壞了。


    雖說做起來花費精力,但是若是董杭晚上想吃東西了,第一想起的便是這道菜。因此家中的廚子就是在怎麽疲累了,卻也絕不敢不聽命的。


    將蓋子揭開之後,九叔連著托盤一齊放到了身後。


    他側目看了看董杭,男人卻還是盯著牆上那些畫一動不動的,不知在想什麽。


    九叔本不想打擾他,但是吃這雞盅正是要此時溫熱的才好吃,過熱了燙口過冷了發膩,董杭每次動筷之時,都是掐好了時間的。若是待會兒錯過了這最佳的時機,少不得對自己又是一頓責備。


    想到這裏,老人還是小心翼翼開口道:


    “阿郎?”


    “阿郎?”


    連叫喚兩聲,董杭的表情雖然沒什麽變化,卻是冷不丁地從口中蹦出一句話:


    “我聽見。”


    嚇得老人縮了縮腦袋,說話的聲音也不由自主地小了些。


    “阿郎,這雞盅......”


    聽見雞盅兩個字,董杭才是終於從混沌中抽身出來。他低頭看了一眼已經被打開的瓷盅,似乎是在觀察什麽;看了片刻之後,他才認可般地點了點頭,然後拿起就是剛才擺在他手邊的調羹。


    調羹也是雪白顏色的,舀起的蛋羹在上麵搖搖晃晃顫顫巍巍,就好像隨時會像雪一樣的碎裂,化開,變成一股子金水,順著光滑的曲麵流淌下來。


    董杭倒是司空見慣了的,並沒有瞧他的表情有什麽波動和變化——男人微微張口,便將那好似藝術品一樣的食物送入了口中。


    入口即化。


    董杭吃了一勺,


    “今日的雞盅是誰做的?”


    “迴郎君,”


    “今日是趙溧陽做的。”


    “曲老四呢?”


    “下麵的人來報,因為今兒早上阿郎說的,今日不需要曲老四伺候,他便中午的時候貪飲了幾杯。此時還昏睡在榻上沒起來呢。”


    董杭聽九叔這麽一說,才是迴想起來今天出門之前,自己確實是說過這樣的話。


    手中的調羹頓了頓,才繼續吃起麵前舀了一勺的雞盅。


    “往後曲老四要是不在,宵夜便不要做這雞盅了。明日他醒了酒,也不叫他做別的,隻管叫他好好教一教趙溧陽,該如何調這蛋液。”


    “喏。”


    九叔應了一聲,表明自己聽到了。


    那瓷盅中的東西很快就被董杭吃完了。男人放下手中的調羹,打開擺在桌子腳的一個小藤盒,從其中摸出一片丁香葉,放入了口中含著。另一邊的九叔立馬適時地端上一杯熱茶,剛才命人煮好的,此時正是最燙的時候。


    董杭卻不嫌,接過來便細細地飲了一口。


    熱茶下肚,丁香葉的香氣葉被激發了出來。這茶特意選的便是味兒淡口輕的種類,因此茶氣倒不會和丁香葉相衝,反而成了一執戟的“忠臣”,護著“主君”在男人的口腔中清除剛才食物中的雜味。


    嚼了一會兒,董杭便將口中的丁香葉吐到了專門裝穢物的小籮之中。


    九叔將一幹物件撤下,等他再迴來的時候,發現董杭又恢複了剛才他進來時見到的模樣。老人心下不禁疑惑,忍不住還是說話詢問道:


    “阿郎?”


    九叔抬著手中的茶盤,敲了敲董杭禁閉的房門。


    “進來吧,九叔。”


    聽見屋內傳來男人略顯低沉的聲音,老人抬手,將屋門緩緩拉開。


    “阿郎,這是廚房方才煲的雞盅。”


    “擺在這兒吧。”


    “喏。”


    屋中陳設幹淨雅致,擺在正中央的是一張紅木的桌子,四隻桌腿上還精致地刻著花樣,都是一隻不知名的巨獸張著一張大口的模樣。


    董杭就坐在這樣的桌前。


    他的背影彎曲著,因此從背後看上去有些佝僂。屋中點著的燈燭隔著燈罩灑出昏黃的光,赤紅顏色的木頭看上去好像鍍上了一層蠟質,瞧著邊緣圓潤且泛著淡淡的光。


    董杭正對著的方向是一堵牆,牆邊除了一個書櫃之外,便沒有什麽別的東西了——除了牆上掛著一副又一副的,


    畫?


    確實是畫,不過是畫的不怎麽精致的畫就是了。


    更像是孩童畫出來的,雖然線條有些粗糙,但是可以看得出畫畫的人十分的用心。


    數量還不少,牆上的畫,約莫有十幾幅,好些幅看著也有些年月了,紙張都已經變得泛黃了;而且看得出,越靠近底下的畫,畫的越來越熟練和精致。


    九叔捧著托盤來到了董杭的身邊。他緩緩跪坐而下,將手中的托盤放在董杭麵前的桌麵上。將托盤上精致的白瓷燉盅取下,老人將勺子擺在董杭的手邊,貼心地將蓋子揭開。


    一股淡淡的香氣,從打開的燉盅裏飄了出來。


    雪白的比之拳頭大不了多少的器皿中,盛的是金黃好似果凍一般的蛋液;蛋液表麵光滑如鏡,因為液體張力的緣故沒有任何凹陷的跡象,反而可以看出飽脹的痕跡,就好像淩晨葉尖上懸掛的露珠。


    蛋液的顏色是恰到好處的美,多一分太深,少一分太淺——光是叫人用看的,就能想象到其入口後滑嫩的口感和馥鬱的迴味。


    蛋液的正中間,也就是瓷盅的正中間,還裝飾似的嵌著兩枚嫩紅的蝦仁,隻有新鮮的蝦仁在烹煮後才會呈現出這樣子誘人的顏色,就好像兩朵初春的桃花,粉白色嬌俏地綻放在枝頭。而充當綠葉的則是兩片翠綠的三葉,


    被蒸氣熏蒸過的顏色,愈發的是鮮翠欲滴。


    鵝黃的嫩紅的翠綠的顏色,一起裝點在白如雪的瓷盅之中,宛如踏青的豆蔻少女,身著這個歲數才適合穿的嬌麗衣裙。叫人隻是看一眼,便挪不開自己的眼睛。


    這道的雞盅,可以說是玉筵樓的一道拿手菜。雖然名字取得簡單明了,但是做法上卻是極精雕細琢考驗人的。就做這麽一道菜,就得一個做菜師傅寸步不離地盯著瞧著火候,一滴蓋子上的水珠都是不能落進蛋液裏去的。


    不然等到出鍋的時候,這堪稱絕美的賣相就要被破壞了。


    雖說做起來花費精力,但是若是董杭晚上想吃東西了,第一想起的便是這道菜。因此家中的廚子就是在怎麽疲累了,卻也絕不敢不聽命的。


    將蓋子揭開之後,九叔連著托盤一齊放到了身後。


    他側目看了看董杭,男人卻還是盯著牆上那些畫一動不動的,不知在想什麽。


    九叔本不想打擾他,但是吃這雞盅正是要此時溫熱的才好吃,過熱了燙口過冷了發膩,董杭每次動筷之時,都是掐好了時間的。若是待會兒錯過了這最佳的時機,少不得對自己又是一頓責備。


    想到這裏,老人還是小心翼翼開口道:


    “阿郎?”


    “阿郎?”


    連叫喚兩聲,董杭的表情雖然沒什麽變化,卻是冷不丁地從口中蹦出一句話:


    “我聽見。”


    嚇得老人縮了縮腦袋,說話的聲音也不由自主地小了些。


    “阿郎,這雞盅......”


    聽見雞盅兩個字,董杭才是終於從混沌中抽身出來。他低頭看了一眼已經被打開的瓷盅,似乎是在觀察什麽;看了片刻之後,他才認可般地點了點頭,然後拿起就是剛才擺在他手邊的調羹。


    調羹也是雪白顏色的,舀起的蛋羹在上麵搖搖晃晃顫顫巍巍,就好像隨時會像雪一樣的碎裂,化開,變成一股子金水,順著光滑的曲麵流淌下來。


    董杭倒是司空見慣了的,並沒有瞧他的表情有什麽波動和變化——男人微微張口,便將那好似藝術品一樣的食物送入了口中。


    入口即化。


    董杭吃了一勺,


    “今日的雞盅是誰做的?”


    “迴郎君,”


    “今日是趙溧陽做的。”


    “曲老四呢?”


    “下麵的人來報,因為今兒早上阿郎說的,今日不需要曲老四伺候,他便中午的時候貪飲了幾杯。此時還昏睡在榻上沒起來呢。”


    董杭聽九叔這麽一說,才是迴想起來今天出門之前,自己確實是說過這樣的話。


    手中的調羹頓了頓,才繼續吃起麵前舀了一勺的雞盅。


    “往後曲老四要是不在,宵夜便不要做這雞盅了。明日他醒了酒,也不叫他做別的,隻管叫他好好教一教趙溧陽,該如何調這蛋液。”


    “喏。”


    九叔應了一聲,表明自己聽到了。


    那瓷盅中的東西很快就被董杭吃完了。男人放下手中的調羹,打開擺在桌子腳的一個小藤盒,從其中摸出一片丁香葉,放入了口中含著。另一邊的九叔立馬適時地端上一杯熱茶,剛才命人煮好的,此時正是最燙的時候。


    董杭卻不嫌,接過來便細細地飲了一口。


    熱茶下肚,丁香葉的香氣葉被激發了出來。這茶特意選的便是味兒淡口輕的種類,因此茶氣倒不會和丁香葉相衝,反而成了一執戟的“忠臣”,護著“主君”在男人的口腔中清除剛才食物中的雜味。


    嚼了一會兒,董杭便將口中的丁香葉吐到了專門裝穢物的小籮之中。


    九叔將一幹物件撤下,等他再迴來的時候,發現董杭又恢複了剛才他進來時見到的模樣。老人心下不禁疑惑,忍不住還是說話詢問道:


    “阿郎,你這是,在看什麽?”


    “看我自己。”


    “啊?”


    “阿郎?”


    九叔抬著手中的茶盤,敲了敲董杭禁閉的房門。


    “進來吧,九叔。”


    聽見屋內傳來男人略顯低沉的聲音,老人抬手,將屋門緩緩拉開。


    “阿郎,這是廚房方才煲的雞盅。”


    “擺在這兒吧。”


    “喏。”


    屋中陳設幹淨雅致,擺在正中央的是一張紅木的桌子,四隻桌腿上還精致地刻著花樣,都是一隻不知名的巨獸張著一張大口的模樣。


    董杭就坐在這樣的桌前。


    他的背影彎曲著,因此從背後看上去有些佝僂。屋中點著的燈燭隔著燈罩灑出昏黃的光,赤紅顏色的木頭看上去好像鍍上了一層蠟質,瞧著邊緣圓潤且泛著淡淡的光。


    董杭正對著的方向是一堵牆,牆邊除了一個書櫃之外,便沒有什麽別的東西了——除了牆上掛著一副又一副的,


    畫?


    確實是畫,不過是畫的不怎麽精致的畫就是了。


    更像是孩童畫出來的,雖然線條有些粗糙,但是可以看得出畫畫的人十分的用心。


    數量還不少,牆上的畫,約莫有十幾幅,好些幅看著也有些年月了,紙張都已經變得泛黃了;而且看得出,越靠近底下的畫,畫的越來越熟練和精致。


    九叔捧著托盤來到了董杭的身邊。他緩緩跪坐而下,將手中的托盤放在董杭麵前的桌麵上。將托盤上精致的白瓷燉盅取下,老人將勺子擺在董杭的手邊,貼心地將蓋子揭開。


    一股淡淡的香氣,從打開的燉盅裏飄了出來。


    雪白的比之拳頭大不了多少的器皿中,盛的是金黃好似果凍一般的蛋液;蛋液表麵光滑如鏡,因為液體張力的緣故沒有任何凹陷的跡象,反而可以看出飽脹的痕跡,就好像淩晨葉尖上懸掛的露珠。


    蛋液的顏色是恰到好處的美,多一分太深,少一分太淺——光是叫人用看的,就能想象到其入口後滑嫩的口感和馥鬱的迴味。


    蛋液的正中間,也就是瓷盅的正中間,還裝飾似的嵌著兩枚嫩紅的蝦仁,隻有新鮮的蝦仁在烹煮後才會呈現出這樣子誘人的顏色,就好像兩朵初春的桃花,粉白色嬌俏地綻放在枝頭。而充當綠葉的則是兩片翠綠的三葉,


    被蒸氣熏蒸過的顏色,愈發的是鮮翠欲滴。


    鵝黃的嫩紅的翠綠的顏色,一起裝點在白如雪的瓷盅之中,宛如踏青的豆蔻少女,身著這個歲數才適合穿的嬌麗衣裙。叫人隻是看一眼,便挪不開自己的眼睛。


    這道的雞盅,可以說是玉筵樓的一道拿手菜。雖然名字取得簡單明了,但是做法上卻是極精雕細琢考驗人的。就做這麽一道菜,就得一個做菜師傅寸步不離地盯著瞧著火候,一滴蓋子上的水珠都是不能落進蛋液裏去的。


    不然等到出鍋的時候,這堪稱絕美的賣相就要被破壞了。


    雖說做起來花費精力,但是若是董杭晚上想吃東西了,第一想起的便是這道菜。因此家中的廚子就是在怎麽疲累了,卻也絕不敢不聽命的。


    將蓋子揭開之後,九叔連著托盤一齊放到了身後。


    他側目看了看董杭,男人卻還是盯著牆上那些畫一動不動的,不知在想什麽。


    九叔本不想打擾他,但是吃這雞盅正是要此時溫熱的才好吃,過熱了燙口過冷了發膩,董杭每次動筷之時,都是掐好了時間的。若是待會兒錯過了這最佳的時機,少不得對自己又是一頓責備。


    想到這裏,老人還是小心翼翼開口道:


    “阿郎?”


    “阿郎?”


    連叫喚兩聲,董杭的表情雖然沒什麽變化,卻是冷不丁地從口中蹦出一句話:


    “我聽見。”


    嚇得老人縮了縮腦袋,說話的聲音也不由自主地小了些。


    “阿郎,這雞盅......”


    聽見雞盅兩個字,董杭才是終於從混沌中抽身出來。他低頭看了一眼已經被打開的瓷盅,似乎是在觀察什麽;看了片刻之後,他才認可般地點了點頭,然後拿起就是剛才擺在他手邊的調羹。


    調羹也是雪白顏色的,舀起的蛋羹在上麵搖搖晃晃顫顫巍巍,就好像隨時會像雪一樣的碎裂,化開,變成一股子金水,順著光滑的曲麵流淌下來。


    董杭倒是司空見慣了的,並沒有瞧他的表情有什麽波動和變化——男人微微張口,便將那好似藝術品一樣的食物送入了口中。


    入口即化。


    董杭吃了一勺,


    “今日的雞盅是誰做的?”


    “迴郎君,”


    “今日是趙溧陽做的。”


    “曲老四呢?”


    “下麵的人來報,因為今兒早上阿郎說的,今日不需要曲老四伺候,他便中午的時候貪飲了幾杯。此時還昏睡在榻上沒起來呢。”


    董杭聽九叔這麽一說,才是迴想起來今天出門之前,自己確實是說過這樣的話。


    手中的調羹頓了頓,才繼續吃起麵前舀了一勺的雞盅。


    “往後曲老四要是不在,宵夜便不要做這雞盅了。明日他醒了酒,也不叫他做別的,隻管叫他好好教一教趙溧陽,該如何調這蛋液。”


    “喏。”


    九叔應了一聲,表明自己聽到了。


    那瓷盅中的東西很快就被董杭吃完了。男人放下手中的調羹,打開擺在桌子腳的一個小藤盒,從其中摸出一片丁香葉,放入了口中含著。另一邊的九叔立馬適時地端上一杯熱茶,剛才命人煮好的,此時正是最燙的時候。


    董杭卻不嫌,接過來便細細地飲了一口。


    熱茶下肚,丁香葉的香氣葉被激發了出來。這茶特意選的便是味兒淡口輕的種類,因此茶氣倒不會和丁香葉相衝,反而成了一執戟的“忠臣”,護著“主君”在男人的口腔中清除剛才食物中的雜味。


    嚼了一會兒,董杭便將口中的丁香葉吐到了專門裝穢物的小籮之中。


    九叔將一幹物件撤下,等他再迴來的時候,發現董杭又恢複了剛才他進來時見到的模樣。老人心下不禁疑惑,忍不住還是說話詢問道:


    “阿郎,你這是,在看什麽?”


    “看我自己。”


    “啊?”


    “阿郎?”


    九叔抬著手中的茶盤,敲了敲董杭禁閉的房門。


    “進來吧,九叔。”


    聽見屋內傳來男人略顯低沉的聲音,老人抬手,將屋門緩緩拉開。


    “阿郎,這是廚房方才煲的雞盅。”


    “擺在這兒吧。”


    “喏。”


    屋中陳設幹淨雅致,擺在正中央的是一張紅木的桌子,四隻桌腿上還精致地刻著花樣,都是一隻不知名的巨獸張著一張大口的模樣。


    董杭就坐在這樣的桌前。


    他的背影彎曲著,因此從背後看上去有些佝僂。屋中點著的燈燭隔著燈罩灑出昏黃的光,赤紅顏色的木頭看上去好像鍍上了一層蠟質,瞧著邊緣圓潤且泛著淡淡的光。


    董杭正對著的方向是一堵牆,牆邊除了一個書櫃之外,便沒有什麽別的東西了——除了牆上掛著一副又一副的,


    畫?


    確實是畫,不過是畫的不怎麽精致的畫就是了。


    更像是孩童畫出來的,雖然線條有些粗糙,但是可以看得出畫畫的人十分的用心。


    數量還不少,牆上的畫,約莫有十幾幅,好些幅看著也有些年月了,紙張都已經變得泛黃了;而且看得出,越靠近底下的畫,畫的越來越熟練和精致。


    九叔捧著托盤來到了董杭的身邊。他緩緩跪坐而下,將手中的托盤放在董杭麵前的桌麵上。將托盤上精致的白瓷燉盅取下,老人將勺子擺在董杭的手邊,貼心地將蓋子揭開。


    一股淡淡的香氣,從打開的燉盅裏飄了出來。


    雪白的比之拳頭大不了多少的器皿中,盛的是金黃好似果凍一般的蛋液;蛋液表麵光滑如鏡,因為液體張力的緣故沒有任何凹陷的跡象,反而可以看出飽脹的痕跡,就好像淩晨葉尖上懸掛的露珠。


    蛋液的顏色是恰到好處的美,多一分太深,少一分太淺——光是叫人用看的,就能想象到其入口後滑嫩的口感和馥鬱的迴味。


    蛋液的正中間,也就是瓷盅的正中間,還裝飾似的嵌著兩枚嫩紅的蝦仁,隻有新鮮的蝦仁在烹煮後才會呈現出這樣子誘人的顏色,就好像兩朵初春的桃花,粉白色嬌俏地綻放在枝頭。而充當綠葉的則是兩片翠綠的三葉,


    被蒸氣熏蒸過的顏色,愈發的是鮮翠欲滴。


    鵝黃的嫩紅的翠綠的顏色,一起裝點在白如雪的瓷盅之中,宛如踏青的豆蔻少女,身著這個歲數才適合穿的嬌麗衣裙。叫人隻是看一眼,便挪不開自己的眼睛。


    這道的雞盅,可以說是玉筵樓的一道拿手菜。雖然名字取得簡單明了,但是做法上卻是極精雕細琢考驗人的。就做這麽一道菜,就得一個做菜師傅寸步不離地盯著瞧著火候,一滴蓋子上的水珠都是不能落進蛋液裏去的。


    不然等到出鍋的時候,這堪稱絕美的賣相就要被破壞了。


    雖說做起來花費精力,但是若是董杭晚上想吃東西了,第一想起的便是這道菜。因此家中的廚子就是在怎麽疲累了,卻也絕不敢不聽命的。


    將蓋子揭開之後,九叔連著托盤一齊放到了身後。


    他側目看了看董杭,男人卻還是盯著牆上那些畫一動不動的,不知在想什麽。


    九叔本不想打擾他,但是吃這雞盅正是要此時溫熱的才好吃,過熱了燙口過冷了發膩,董杭每次動筷之時,都是掐好了時間的。若是待會兒錯過了這最佳的時機,少不得對自己又是一頓責備。


    想到這裏,老人還是小心翼翼開口道:


    “阿郎?”


    “阿郎?”


    連叫喚兩聲,董杭的表情雖然沒什麽變化,卻是冷不丁地從口中蹦出一句話:


    “我聽見。”


    嚇得老人縮了縮腦袋,說話的聲音也不由自主地小了些。


    “阿郎,這雞盅......”


    聽見雞盅兩個字,董杭才是終於從混沌中抽身出來。他低頭看了一眼已經被打開的瓷盅,似乎是在觀察什麽;看了片刻之後,他才認可般地點了點頭,然後拿起就是剛才擺在他手邊的調羹。


    調羹也是雪白顏色的,舀起的蛋羹在上麵搖搖晃晃顫顫巍巍,就好像隨時會像雪一樣的碎裂,化開,變成一股子金水,順著光滑的曲麵流淌下來。


    董杭倒是司空見慣了的,並沒有瞧他的表情有什麽波動和變化——男人微微張口,便將那好似藝術品一樣的食物送入了口中。


    入口即化。


    董杭吃了一勺,


    “今日的雞盅是誰做的?”


    “迴郎君,”


    “今日是趙溧陽做的。”


    “曲老四呢?”


    “下麵的人來報,因為今兒早上阿郎說的,今日不需要曲老四伺候,他便中午的時候貪飲了幾杯。此時還昏睡在榻上沒起來呢。”


    董杭聽九叔這麽一說,才是迴想起來今天出門之前,自己確實是說過這樣的話。


    手中的調羹頓了頓,才繼續吃起麵前舀了一勺的雞盅。


    “往後曲老四要是不在,宵夜便不要做這雞盅了。明日他醒了酒,也不叫他做別的,隻管叫他好好教一教趙溧陽,該如何調這蛋液。”


    “喏。”


    九叔應了一聲,表明自己聽到了。


    那瓷盅中的東西很快就被董杭吃完了。男人放下手中的調羹,打開擺在桌子腳的一個小藤盒,從其中摸出一片丁香葉,放入了口中含著。另一邊的九叔立馬適時地端上一杯熱茶,剛才命人煮好的,此時正是最燙的時候。


    董杭卻不嫌,接過來便細細地飲了一口。


    熱茶下肚,丁香葉的香氣葉被激發了出來。這茶特意選的便是味兒淡口輕的種類,因此茶氣倒不會和丁香葉相衝,反而成了一執戟的“忠臣”,護著“主君”在男人的口腔中清除剛才食物中的雜味。


    嚼了一會兒,董杭便將口中的丁香葉吐到了專門裝穢物的小籮之中。


    九叔將一幹物件撤下,等他再迴來的時候,發現董杭又恢複了剛才他進來時見到的模樣。老人心下不禁疑惑,忍不住還是說話詢問道:


    “阿郎,你這是,在看什麽?”


    “看我自己。”


    “啊?”


    “阿郎?”


    九叔抬著手中的茶盤,敲了敲董杭禁閉的房門。


    “進來吧,九叔。”


    聽見屋內傳來男人略顯低沉的聲音,老人抬手,將屋門緩緩拉開。


    “阿郎,這是廚房方才煲的雞盅。”


    “擺在這兒吧。”


    “喏。”


    屋中陳設幹淨雅致,擺在正中央的是一張紅木的桌子,四隻桌腿上還精致地刻著花樣,都是一隻不知名的巨獸張著一張大口的模樣。


    董杭就坐在這樣的桌前。


    他的背影彎曲著,因此從背後看上去有些佝僂。屋中點著的燈燭隔著燈罩灑出昏黃的光,赤紅顏色的木頭看上去好像鍍上了一層蠟質,瞧著邊緣圓潤且泛著淡淡的光。


    董杭正對著的方向是一堵牆,牆邊除了一個書櫃之外,便沒有什麽別的東西了——除了牆上掛著一副又一副的,


    畫?


    確實是畫,不過是畫的不怎麽精致的畫就是了。


    更像是孩童畫出來的,雖然線條有些粗糙,但是可以看得出畫畫的人十分的用心。


    數量還不少,牆上的畫,約莫有十幾幅,好些幅看著也有些年月了,紙張都已經變得泛黃了;而且看得出,越靠近底下的畫,畫的越來越熟練和精致。


    九叔捧著托盤來到了董杭的身邊。他緩緩跪坐而下,將手中的托盤放在董杭麵前的桌麵上。將托盤上精致的白瓷燉盅取下,老人將勺子擺在董杭的手邊,貼心地將蓋子揭開。


    一股淡淡的香氣,從打開的燉盅裏飄了出來。


    雪白的比之拳頭大不了多少的器皿中,盛的是金黃好似果凍一般的蛋液;蛋液表麵光滑如鏡,因為液體張力的緣故沒有任何凹陷的跡象,反而可以看出飽脹的痕跡,就好像淩晨葉尖上懸掛的露珠。


    蛋液的顏色是恰到好處的美,多一分太深,少一分太淺——光是叫人用看的,就能想象到其入口後滑嫩的口感和馥鬱的迴味。


    蛋液的正中間,也就是瓷盅的正中間,還裝飾似的嵌著兩枚嫩紅的蝦仁,隻有新鮮的蝦仁在烹煮後才會呈現出這樣子誘人的顏色,就好像兩朵初春的桃花,粉白色嬌俏地綻放在枝頭。而充當綠葉的則是兩片翠綠的三葉,


    被蒸氣熏蒸過的顏色,愈發的是鮮翠欲滴。


    鵝黃的嫩紅的翠綠的顏色,一起裝點在白如雪的瓷盅之中,宛如踏青的豆蔻少女,身著這個歲數才適合穿的嬌麗衣裙。叫人隻是看一眼,便挪不開自己的眼睛。


    這道的雞盅,可以說是玉筵樓的一道拿手菜。雖然名字取得簡單明了,但是做法上卻是極精雕細琢考驗人的。就做這麽一道菜,就得一個做菜師傅寸步不離地盯著瞧著火候,一滴蓋子上的水珠都是不能落進蛋液裏去的。


    不然等到出鍋的時候,這堪稱絕美的賣相就要被破壞了。


    雖說做起來花費精力,但是若是董杭晚上想吃東西了,第一想起的便是這道菜。因此家中的廚子就是在怎麽疲累了,卻也絕不敢不聽命的。


    將蓋子揭開之後,九叔連著托盤一齊放到了身後。


    他側目看了看董杭,男人卻還是盯著牆上那些畫一動不動的,不知在想什麽。


    九叔本不想打擾他,但是吃這雞盅正是要此時溫熱的才好吃,過熱了燙口過冷了發膩,董杭每次動筷之時,都是掐好了時間的。若是待會兒錯過了這最佳的時機,少不得對自己又是一頓責備。


    想到這裏,老人還是小心翼翼開口道:


    “阿郎?”


    “阿郎?”


    連叫喚兩聲,董杭的表情雖然沒什麽變化,卻是冷不丁地從口中蹦出一句話:


    “我聽見。”


    嚇得老人縮了縮腦袋,說話的聲音也不由自主地小了些。


    “阿郎,這雞盅......”


    聽見雞盅兩個字,董杭才是終於從混沌中抽身出來。他低頭看了一眼已經被打開的瓷盅,似乎是在觀察什麽;看了片刻之後,他才認可般地點了點頭,然後拿起就是剛才擺在他手邊的調羹。


    調羹也是雪白顏色的,舀起的蛋羹在上麵搖搖晃晃顫顫巍巍,就好像隨時會像雪一樣的碎裂,化開,變成一股子金水,順著光滑的曲麵流淌下來。


    董杭倒是司空見慣了的,並沒有瞧他的表情有什麽波動和變化——男人微微張口,便將那好似藝術品一樣的食物送入了口中。


    入口即化。


    董杭吃了一勺,


    “今日的雞盅是誰做的?”


    “迴郎君,”


    “今日是趙溧陽做的。”


    “曲老四呢?”


    “下麵的人來報,因為今兒早上阿郎說的,今日不需要曲老四伺候,他便中午的時候貪飲了幾杯。此時還昏睡在榻上沒起來呢。”


    董杭聽九叔這麽一說,才是迴想起來今天出門之前,自己確實是說過這樣的話。


    手中的調羹頓了頓,才繼續吃起麵前舀了一勺的雞盅。


    “往後曲老四要是不在,宵夜便不要做這雞盅了。明日他醒了酒,也不叫他做別的,隻管叫他好好教一教趙溧陽,該如何調這蛋液。”


    “喏。”


    九叔應了一聲,表明自己聽到了。


    那瓷盅中的東西很快就被董杭吃完了。男人放下手中的調羹,打開擺在桌子腳的一個小藤盒,從其中摸出一片丁香葉,放入了口中含著。另一邊的九叔立馬適時地端上一杯熱茶,剛才命人煮好的,此時正是最燙的時候。


    董杭卻不嫌,接過來便細細地飲了一口。


    熱茶下肚,丁香葉的香氣葉被激發了出來。這茶特意選的便是味兒淡口輕的種類,因此茶氣倒不會和丁香葉相衝,反而成了一執戟的“忠臣”,護著“主君”在男人的口腔中清除剛才食物中的雜味。


    嚼了一會兒,董杭便將口中的丁香葉吐到了專門裝穢物的小籮之中。


    九叔將一幹物件撤下,等他再迴來的時候,發現董杭又恢複了剛才他進來時見到的模樣。老人心下不禁疑惑,忍不住還是說話詢問道:


    “阿郎,你這是,在看什麽?”


    “看我自己。”


    “啊?”


    “阿郎?”


    九叔抬著手中的茶盤,敲了敲董杭禁閉的房門。


    “進來吧,九叔。”


    聽見屋內傳來男人略顯低沉的聲音,老人抬手,將屋門緩緩拉開。


    “阿郎,這是廚房方才煲的雞盅。”


    “擺在這兒吧。”


    “喏。”


    屋中陳設幹淨雅致,擺在正中央的是一張紅木的桌子,四隻桌腿上還精致地刻著花樣,都是一隻不知名的巨獸張著一張大口的模樣。


    董杭就坐在這樣的桌前。


    他的背影彎曲著,因此從背後看上去有些佝僂。屋中點著的燈燭隔著燈罩灑出昏黃的光,赤紅顏色的木頭看上去好像鍍上了一層蠟質,瞧著邊緣圓潤且泛著淡淡的光。


    董杭正對著的方向是一堵牆,牆邊除了一個書櫃之外,便沒有什麽別的東西了——除了牆上掛著一副又一副的,


    畫?


    確實是畫,不過是畫的不怎麽精致的畫就是了。


    更像是孩童畫出來的,雖然線條有些粗糙,但是可以看得出畫畫的人十分的用心。


    數量還不少,牆上的畫,約莫有十幾幅,好些幅看著也有些年月了,紙張都已經變得泛黃了;而且看得出,越靠近底下的畫,畫的越來越熟練和精致。


    九叔捧著托盤來到了董杭的身邊。他緩緩跪坐而下,將手中的托盤放在董杭麵前的桌麵上。將托盤上精致的白瓷燉盅取下,老人將勺子擺在董杭的手邊,貼心地將蓋子揭開。


    一股淡淡的香氣,從打開的燉盅裏飄了出來。


    雪白的比之拳頭大不了多少的器皿中,盛的是金黃好似果凍一般的蛋液;蛋液表麵光滑如鏡,因為液體張力的緣故沒有任何凹陷的跡象,反而可以看出飽脹的痕跡,就好像淩晨葉尖上懸掛的露珠。


    蛋液的顏色是恰到好處的美,多一分太深,少一分太淺——光是叫人用看的,就能想象到其入口後滑嫩的口感和馥鬱的迴味。


    蛋液的正中間,也就是瓷盅的正中間,還裝飾似的嵌著兩枚嫩紅的蝦仁,隻有新鮮的蝦仁在烹煮後才會呈現出這樣子誘人的顏色,就好像兩朵初春的桃花,粉白色嬌俏地綻放在枝頭。而充當綠葉的則是兩片翠綠的三葉,


    被蒸氣熏蒸過的顏色,愈發的是鮮翠欲滴。


    鵝黃的嫩紅的翠綠的顏色,一起裝點在白如雪的瓷盅之中,宛如踏青的豆蔻少女,身著這個歲數才適合穿的嬌麗衣裙。叫人隻是看一眼,便挪不開自己的眼睛。


    這道的雞盅,可以說是玉筵樓的一道拿手菜。雖然名字取得簡單明了,但是做法上卻是極精雕細琢考驗人的。就做這麽一道菜,就得一個做菜師傅寸步不離地盯著瞧著火候,一滴蓋子上的水珠都是不能落進蛋液裏去的。


    不然等到出鍋的時候,這堪稱絕美的賣相就要被破壞了。


    雖說做起來花費精力,但是若是董杭晚上想吃東西了,第一想起的便是這道菜。因此家中的廚子就是在怎麽疲累了,卻也絕不敢不聽命的。


    將蓋子揭開之後,九叔連著托盤一齊放到了身後。


    他側目看了看董杭,男人卻還是盯著牆上那些畫一動不動的,不知在想什麽。


    九叔本不想打擾他,但是吃這雞盅正是要此時溫熱的才好吃,過熱了燙口過冷了發膩,董杭每次動筷之時,都是掐好了時間的。若是待會兒錯過了這最佳的時機,少不得對自己又是一頓責備。


    想到這裏,老人還是小心翼翼開口道:


    “阿郎?”


    “阿郎?”


    連叫喚兩聲,董杭的表情雖然沒什麽變化,卻是冷不丁地從口中蹦出一句話:


    “我聽見。”


    嚇得老人縮了縮腦袋,說話的聲音也不由自主地小了些。


    “阿郎,這雞盅......”


    聽見雞盅兩個字,董杭才是終於從混沌中抽身出來。他低頭看了一眼已經被打開的瓷盅,似乎是在觀察什麽;看了片刻之後,他才認可般地點了點頭,然後拿起就是剛才擺在他手邊的調羹。


    調羹也是雪白顏色的,舀起的蛋羹在上麵搖搖晃晃顫顫巍巍,就好像隨時會像雪一樣的碎裂,化開,變成一股子金水,順著光滑的曲麵流淌下來。


    董杭倒是司空見慣了的,並沒有瞧他的表情有什麽波動和變化——男人微微張口,便將那好似藝術品一樣的食物送入了口中。


    入口即化。


    董杭吃了一勺,


    “今日的雞盅是誰做的?”


    “迴郎君,”


    “今日是趙溧陽做的。”


    “曲老四呢?”


    “下麵的人來報,因為今兒早上阿郎說的,今日不需要曲老四伺候,他便中午的時候貪飲了幾杯。此時還昏睡在榻上沒起來呢。”


    董杭聽九叔這麽一說,才是迴想起來今天出門之前,自己確實是說過這樣的話。


    手中的調羹頓了頓,才繼續吃起麵前舀了一勺的雞盅。


    “往後曲老四要是不在,宵夜便不要做這雞盅了。明日他醒了酒,也不叫他做別的,隻管叫他好好教一教趙溧陽,該如何調這蛋液。”


    “喏。”


    九叔應了一聲,表明自己聽到了。


    那瓷盅中的東西很快就被董杭吃完了。男人放下手中的調羹,打開擺在桌子腳的一個小藤盒,從其中摸出一片丁香葉,放入了口中含著。另一邊的九叔立馬適時地端上一杯熱茶,剛才命人煮好的,此時正是最燙的時候。


    董杭卻不嫌,接過來便細細地飲了一口。


    熱茶下肚,丁香葉的香氣葉被激發了出來。這茶特意選的便是味兒淡口輕的種類,因此茶氣倒不會和丁香葉相衝,反而成了一執戟的“忠臣”,護著“主君”在男人的口腔中清除剛才食物中的雜味。


    嚼了一會兒,董杭便將口中的丁香葉吐到了專門裝穢物的小籮之中。


    九叔將一幹物件撤下,等他再迴來的時候,發現董杭又恢複了剛才他進來時見到的模樣。老人心下不禁疑惑,忍不住還是說話詢問道:


    “阿郎?”


    九叔抬著手中的茶盤,敲了敲董杭禁閉的房門。


    “進來吧,九叔。”


    聽見屋內傳來男人略顯低沉的聲音,老人抬手,將屋門緩緩拉開。


    “阿郎,這是廚房方才煲的雞盅。”


    “擺在這兒吧。”


    “喏。”


    屋中陳設幹淨雅致,擺在正中央的是一張紅木的桌子,四隻桌腿上還精致地刻著花樣,都是一隻不知名的巨獸張著一張大口的模樣。


    董杭就坐在這樣的桌前。


    他的背影彎曲著,因此從背後看上去有些佝僂。屋中點著的燈燭隔著燈罩灑出昏黃的光,赤紅顏色的木頭看上去好像鍍上了一層蠟質,瞧著邊緣圓潤且泛著淡淡的光。


    董杭正對著的方向是一堵牆,牆邊除了一個書櫃之外,便沒有什麽別的東西了——除了牆上掛著一副又一副的,


    畫?


    確實是畫,不過是畫的不怎麽精致的畫就是了。


    更像是孩童畫出來的,雖然線條有些粗糙,但是可以看得出畫畫的人十分的用心。


    數量還不少,牆上的畫,約莫有十幾幅,好些幅看著也有些年月了,紙張都已經變得泛黃了;而且看得出,越靠近底下的畫,畫的越來越熟練和精致。


    九叔捧著托盤來到了董杭的身邊。他緩緩跪坐而下,將手中的托盤放在董杭麵前的桌麵上。將托盤上精致的白瓷燉盅取下,老人將勺子擺在董杭的手邊,貼心地將蓋子揭開。


    一股淡淡的香氣,從打開的燉盅裏飄了出來。


    雪白的比之拳頭大不了多少的器皿中,盛的是金黃好似果凍一般的蛋液;蛋液表麵光滑如鏡,因為液體張力的緣故沒有任何凹陷的跡象,反而可以看出飽脹的痕跡,就好像淩晨葉尖上懸掛的露珠。


    蛋液的顏色是恰到好處的美,多一分太深,少一分太淺——光是叫人用看的,就能想象到其入口後滑嫩的口感和馥鬱的迴味。


    蛋液的正中間,也就是瓷盅的正中間,還裝飾似的嵌著兩枚嫩紅的蝦仁,隻有新鮮的蝦仁在烹煮後才會呈現出這樣子誘人的顏色,就好像兩朵初春的桃花,粉白色嬌俏地綻放在枝頭。而充當綠葉的則是兩片翠綠的三葉,


    被蒸氣熏蒸過的顏色,愈發的是鮮翠欲滴。


    鵝黃的嫩紅的翠綠的顏色,一起裝點在白如雪的瓷盅之中,宛如踏青的豆蔻少女,身著這個歲數才適合穿的嬌麗衣裙。叫人隻是看一眼,便挪不開自己的眼睛。


    這道的雞盅,可以說是玉筵樓的一道拿手菜。雖然名字取得簡單明了,但是做法上卻是極精雕細琢考驗人的。就做這麽一道菜,就得一個做菜師傅寸步不離地盯著瞧著火候,一滴蓋子上的水珠都是不能落進蛋液裏去的。


    不然等到出鍋的時候,這堪稱絕美的賣相就要被破壞了。


    雖說做起來花費精力,但是若是董杭晚上想吃東西了,第一想起的便是這道菜。因此家中的廚子就是在怎麽疲累了,卻也絕不敢不聽命的。


    將蓋子揭開之後,九叔連著托盤一齊放到了身後。


    他側目看了看董杭,男人卻還是盯著牆上那些畫一動不動的,不知在想什麽。


    九叔本不想打擾他,但是吃這雞盅正是要此時溫熱的才好吃,過熱了燙口過冷了發膩,董杭每次動筷之時,都是掐好了時間的。若是待會兒錯過了這最佳的時機,少不得對自己又是一頓責備。


    想到這裏,老人還是小心翼翼開口道:


    “阿郎?”


    “阿郎?”


    連叫喚兩聲,董杭的表情雖然沒什麽變化,卻是冷不丁地從口中蹦出一句話:


    “我聽見。”


    嚇得老人縮了縮腦袋,說話的聲音也不由自主地小了些。


    “阿郎,這雞盅......”


    聽見雞盅兩個字,董杭才是終於從混沌中抽身出來。他低頭看了一眼已經被打開的瓷盅,似乎是在觀察什麽;看了片刻之後,他才認可般地點了點頭,然後拿起就是剛才擺在他手邊的調羹。


    調羹也是雪白顏色的,舀起的蛋羹在上麵搖搖晃晃顫顫巍巍,就好像隨時會像雪一樣的碎裂,化開,變成一股子金水,順著光滑的曲麵流淌下來。


    董杭倒是司空見慣了的,並沒有瞧他的表情有什麽波動和變化——男人微微張口,便將那好似藝術品一樣的食物送入了口中。


    入口即化。


    董杭吃了一勺,


    “今日的雞盅是誰做的?”


    “迴郎君,”


    “今日是趙溧陽做的。”


    “曲老四呢?”


    “下麵的人來報,因為今兒早上阿郎說的,今日不需要曲老四伺候,他便中午的時候貪飲了幾杯。此時還昏睡在榻上沒起來呢。”


    董杭聽九叔這麽一說,才是迴想起來今天出門之前,自己確實是說過這樣的話。


    手中的調羹頓了頓,才繼續吃起麵前舀了一勺的雞盅。


    “往後曲老四要是不在,宵夜便不要做這雞盅了。明日他醒了酒,也不叫他做別的,隻管叫他好好教一教趙溧陽,該如何調這蛋液。”


    “喏。”


    九叔應了一聲,表明自己聽到了。


    那瓷盅中的東西很快就被董杭吃完了。男人放下手中的調羹,打開擺在桌子腳的一個小藤盒,從其中摸出一片丁香葉,放入了口中含著。另一邊的九叔立馬適時地端上一杯熱茶,剛才命人煮好的,此時正是最燙的時候。


    董杭卻不嫌,接過來便細細地飲了一口。


    熱茶下肚,丁香葉的香氣葉被激發了出來。這茶特意選的便是味兒淡口輕的種類,因此茶氣倒不會和丁香葉相衝,反而成了一執戟的“忠臣”,護著“主君”在男人的口腔中清除剛才食物中的雜味。


    嚼了一會兒,董杭便將口中的丁香葉吐到了專門裝穢物的小籮之中。


    九叔將一幹物件撤下,等他再迴來的時候,發現董杭又恢複了剛才他進來時見到的模樣。老人心下不禁疑惑,忍不住還是說話詢問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盛唐小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光含翡翠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光含翡翠容並收藏盛唐小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