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頓飯一直吃到天昏,


    直到街兩旁響起了劈裏啪啦炮仗的聲音,大紅的燈籠也點了起來。白錦兒從廚房裏走出,站在門口望著。


    街的盡頭,可以聽見鼎沸的人聲,和逐漸接近的車輪聲。


    賓客主動讓出一條路給結親的隊伍,張家的院門卻緊緊地閉了起來。白錦兒疑惑地看著,不知道他們要做什麽。


    不過很快地,白錦兒的疑問,就獲得了解答。


    “新娘子!新娘子!”


    有人在院門外叫,


    是新郎家來迎親的人。


    張家的人不為所動,倒是張芸豆那幾個未出嫁的表姐妹,激動地原地拍手掌。


    “新娘子!”


    “新娘子!”


    唿喚新娘的聲音此起彼伏,大多是年輕男子的聲音,帶著難以掩抑的喜氣。


    這是,身邊的房門打開了。白錦兒順著看過去,張芸豆在一個婦人的攙扶下緩緩走出來,身穿剛才她驚鴻一瞥見的青色大袖衫,下麵是秋香紅團花紋繡層疊襦裙,肩上披著鵝黃絹紗披帛,高高梳起的發髻上簪了三支金翠花釵。


    繡著鴛鴦的翹頭履抬起,跨過門檻,輕巧地落在地上;張芸豆手中執著紅紙扇遮麵,眉目低垂地來到自己父母麵前。


    此時,張大娘子已經開始輕輕地啜泣。


    “阿娘,阿爺,”


    張芸豆開口,


    “女兒這邊,就去了。”


    張大娘子身子微顫,掩著鼻口的手絹晃動出輕微的幅度;她忙不迭地點頭,揮了揮自己的手。


    “過去後,對舅姑要尊敬,對小輩要和藹。切莫再耍你小性子,惹得他人不快。”


    張屠戶開口說話,聲音低沉沙啞。


    “知道了,阿爺。”


    張芸豆藏在扇子後麵的櫻唇瞥了瞥,又對著張屠戶夫妻倆行了一禮,才在其他人的攙扶下,往院外走去。


    院門打開,屋外的長街燈火通明。


    男方來接新娘子的馬車和親屬都已經到位,眾人在外翹首以盼,看見出現在門口的張芸豆,不約而同發出山唿海嘯般的歡唿聲。


    連著其他未出嫁的女孩子,臉都紅的像是被烤過似的。


    新郎從馬車上下來,白錦兒遠遠地看了,


    普通人的身高,普通人的模樣,臉上有的,也是普通人成親時會有的喜氣。


    洞房花燭夜,人生四大幸事之一。


    他沒有碰自己的新娘子,而是目光裏透著熱切,望著在眾人簇擁下,走上馬車的張芸豆。


    車夫將手中的鞭子交到新郎的手中,新郎爬上車頭,拉起韁繩,鞭子抽打在馬匹的臀部上,發出一聲清脆的“啪”聲。


    馬嘶一聲,揚步朝著自己來的方向走去了。


    有的賓客跟著去了,想著在新郎家也可以混一頓飯吃——天邊的顏色火紅金黃,卻像是即將燒盡的燭焰一般,慢慢地灰暗下去了。


    張屠戶和自己的妻子站在院子門口,遠遠地望著,


    望著馬車,消失在長街的盡頭。


    ......


    “早些歇息吧,明天咱們就迴家了。”


    白老頭和白錦兒說完,從坐榻上站起來。今天他是沒有喝酒的,渾濁的雙目帶著淡淡的疲倦。他剛要出門,忽然就聽見白錦兒的聲音從背後傳來:


    “阿翁,”


    “你還記得,你上次和我說的,小景他阿娘的事情嗎?”


    聽見白錦兒的話,白老頭轉過頭來看她,眉頭皺起,帶著疑惑。


    “怎麽,怎麽想著問這件事情了?”


    “沒什麽,”白錦兒聞言,搖了搖頭,“隻是覺得今天晚上,好像不怎麽睡得著。”


    “想聽故事。”


    少女的話帶著字麵意思上的單純,看著她在燭火下搖晃澄澈的雙眼,白老頭抿了抿嘴。


    歎了口氣。


    “罷了,”


    “既然你想知道,我就說給你聽吧。”


    “上次說到哪兒了?”


    “哦,說到小景他阿娘。”


    “他阿娘啊,本來是個極乖巧可人的孩子,正經找個踏實可靠的,孤女寡母的,日子也過得下去。”


    “可偏偏,老天就是這麽不讓人如願。”


    “那是一年上元,”


    “那年,正從長安城,來了一批景教僧。”


    “其中有個年輕的景僧,褐發褐瞳,看上去二十歲出頭,長得也是清秀。那批景教僧在城裏開了施粥鋪,一邊施粥,一邊傳教。”


    “小景他阿娘,就是那時候和那個景僧認識的。”


    說到這裏,白老頭頓了頓。他下意識地手在身邊摸了摸,忽然想起自己的酒葫蘆沒有帶,無措地摸了摸,還是認命地收了迴來。


    “當時坊裏已經有流言蜚語了,可小景的阿婆從年輕時候身子就不大好,小景阿娘長大能養活自己之後,她幾乎就沒怎麽出過門了。”


    “等她知道這件事情的時候,已經晚了。”


    “小景他阿娘,已經懷有身孕。”


    “打過,也罵過,可已經如此了,又有什麽辦法?當時找那景教僧的頭去談,人家說,願意給一筆錢,叫娶了他阿娘過門,並棄了教,留在錦官城生活。”


    “沒辦法,小景的阿婆隻好趕緊趁著女兒肚子還沒大起來的時候,把親事辦了。”


    “那姑娘,雖心中惶恐,”


    “但畢竟能嫁自己的心上人,卻也還是開心的。”


    “誰知道,辦親事那天,那小景僧,不見了。”


    “不見了?”


    白錦兒愣住,


    “不是說,願意棄教成親嗎?”


    “是啊,當時那景僧主持,確實是這麽說的。可小景阿婆帶著個大肚女人找上門的時候,那小景僧已經不見蹤影了。”


    “整個景寺的人,也都說沒有見到他。”


    “那人就這麽消失了。”


    “後來,那批景教僧也離開了。隻留下個他們娘倆,和一個即將出世的孩子。”


    “或許是懷胎時候奔波太多,心思又憂鬱,那孩子出生的時候引得他阿娘大出血;雖然母子平安,他阿娘卻因此落下了疾,沒過幾年,就去了。”


    “去的時候,是我幫忙打理的後世。”


    “一身子弱的孤婆,一個將將斷奶的孩子,能有什麽謀生的手段?隻能賣了原本的房子,拿著為數不多的錢,搬去了臨雲坊。”


    “這麽些年想必你也知道的,我為何對小景那小子如此忍讓。他阿婆年輕時與我,也是朋友一場。”


    “女兒已經先她去了,你叫我,唉,怎麽忍的心袖手不管。”“原來是這樣......”


    怪不得,


    怪不得阿翁自小都叫自己對小景忍讓些,也一直想辦法給他找個正經的事情幹著。可顯然,這小子並沒有學到多少。


    “丫頭,”


    這時,一隻溫暖幹燥的手,摸到了白錦兒的頭上。


    “兒行一百歲,長憂九十九。”


    “不管長到多大,孩子永遠都是家中長輩心頭最擔憂的事情。”


    “阿翁不是想給你多大的壓力,隻是,阿翁要你知道,這世間很多事,本是原本可以避免的。”


    “無論什麽地位,多少錢財,阿翁隻想你自尊,自敬,自愛。”


    “你明白嗎?”


    白錦兒抬頭看著白老頭,


    點了點頭。


    這頓飯一直吃到天昏,


    直到街兩旁響起了劈裏啪啦炮仗的聲音,大紅的燈籠也點了起來。白錦兒從廚房裏走出,站在門口望著。


    街的盡頭,可以聽見鼎沸的人聲,和逐漸接近的車輪聲。


    賓客主動讓出一條路給結親的隊伍,張家的院門卻緊緊地閉了起來。白錦兒疑惑地看著,不知道他們要做什麽。


    不過很快地,白錦兒的疑問,就獲得了解答。


    “新娘子!新娘子!”


    有人在院門外叫,


    是新郎家來迎親的人。


    張家的人不為所動,倒是張芸豆那幾個未出嫁的表姐妹,激動地原地拍手掌。


    “新娘子!”


    “新娘子!”


    唿喚新娘的聲音此起彼伏,大多是年輕男子的聲音,帶著難以掩抑的喜氣。


    這是,身邊的房門打開了。白錦兒順著看過去,張芸豆在一個婦人的攙扶下緩緩走出來,身穿剛才她驚鴻一瞥見的青色大袖衫,下麵是秋香紅團花紋繡層疊襦裙,肩上披著鵝黃絹紗披帛,高高梳起的發髻上簪了三支金翠花釵。


    繡著鴛鴦的翹頭履抬起,跨過門檻,輕巧地落在地上;張芸豆手中執著紅紙扇遮麵,眉目低垂地來到自己父母麵前。


    此時,張大娘子已經開始輕輕地啜泣。


    “阿娘,阿爺,”


    張芸豆開口,


    “女兒這邊,就去了。”


    張大娘子身子微顫,掩著鼻口的手絹晃動出輕微的幅度;她忙不迭地點頭,揮了揮自己的手。


    “過去後,對舅姑要尊敬,對小輩要和藹。切莫再耍你小性子,惹得他人不快。”


    張屠戶開口說話,聲音低沉沙啞。


    “知道了,阿爺。”


    張芸豆藏在扇子後麵的櫻唇瞥了瞥,又對著張屠戶夫妻倆行了一禮,才在其他人的攙扶下,往院外走去。


    院門打開,屋外的長街燈火通明。


    男方來接新娘子的馬車和親屬都已經到位,眾人在外翹首以盼,看見出現在門口的張芸豆,不約而同發出山唿海嘯般的歡唿聲。


    連著其他未出嫁的女孩子,臉都紅的像是被烤過似的。


    新郎從馬車上下來,白錦兒遠遠地看了,


    普通人的身高,普通人的模樣,臉上有的,也是普通人成親時會有的喜氣。


    洞房花燭夜,人生四大幸事之一。


    他沒有碰自己的新娘子,而是目光裏透著熱切,望著在眾人簇擁下,走上馬車的張芸豆。


    車夫將手中的鞭子交到新郎的手中,新郎爬上車頭,拉起韁繩,鞭子抽打在馬匹的臀部上,發出一聲清脆的“啪”聲。


    馬嘶一聲,揚步朝著自己來的方向走去了。


    有的賓客跟著去了,想著在新郎家也可以混一頓飯吃——天邊的顏色火紅金黃,卻像是即將燒盡的燭焰一般,慢慢地灰暗下去了。


    張屠戶和自己的妻子站在院子門口,遠遠地望著,


    望著馬車,消失在長街的盡頭。


    ......


    “早些歇息吧,明天咱們就迴家了。”


    白老頭和白錦兒說完,從坐榻上站起來。今天他是沒有喝酒的,渾濁的雙目帶著淡淡的疲倦。他剛要出門,忽然就聽見白錦兒的聲音從背後傳來:


    “阿翁,”


    “你還記得,你上次和我說的,小景他阿娘的事情嗎?”


    聽見白錦兒的話,白老頭轉過頭來看她,眉頭皺起,帶著疑惑。


    “怎麽,怎麽想著問這件事情了?”


    “沒什麽,”白錦兒聞言,搖了搖頭,“隻是覺得今天晚上,好像不怎麽睡得著。”


    “想聽故事。”


    少女的話帶著字麵意思上的單純,看著她在燭火下搖晃澄澈的雙眼,白老頭抿了抿嘴。


    歎了口氣。


    “罷了,”


    “既然你想知道,我就說給你聽吧。”


    “上次說到哪兒了?”


    “哦,說到小景他阿娘。”


    “他阿娘啊,本來是個極乖巧可人的孩子,正經找個踏實可靠的,孤女寡母的,日子也過得下去。”


    “可偏偏,老天就是這麽不讓人如願。”


    “那是一年上元,”


    “那年,正從長安城,來了一批景教僧。”


    “其中有個年輕的景僧,褐發褐瞳,看上去二十歲出頭,長得也是清秀。那批景教僧在城裏開了施粥鋪,一邊施粥,一邊傳教。”


    “小景他阿娘,就是那時候和那個景僧認識的。”


    說到這裏,白老頭頓了頓。他下意識地手在身邊摸了摸,忽然想起自己的酒葫蘆沒有帶,無措地摸了摸,還是認命地收了迴來。


    “當時坊裏已經有流言蜚語了,可小景的阿婆從年輕時候身子就不大好,小景阿娘長大能養活自己之後,她幾乎就沒怎麽出過門了。”


    “等她知道這件事情的時候,已經晚了。”


    “小景他阿娘,已經懷有身孕。”


    “打過,也罵過,可已經如此了,又有什麽辦法?當時找那景教僧的頭去談,人家說,願意給一筆錢,叫娶了他阿娘過門,並棄了教,留在錦官城生活。”


    “沒辦法,小景的阿婆隻好趕緊趁著女兒肚子還沒大起來的時候,把親事辦了。”


    “那姑娘,雖心中惶恐,”


    “但畢竟能嫁自己的心上人,卻也還是開心的。”


    “誰知道,辦親事那天,那小景僧,不見了。”


    “不見了?”


    白錦兒愣住,


    “不是說,願意棄教成親嗎?”


    “是啊,當時那景僧主持,確實是這麽說的。可小景阿婆帶著個大肚女人找上門的時候,那小景僧已經不見蹤影了。”


    “整個景寺的人,也都說沒有見到他。”


    “那人就這麽消失了。”


    “後來,那批景教僧也離開了。隻留下個他們娘倆,和一個即將出世的孩子。”


    “或許是懷胎時候奔波太多,心思又憂鬱,那孩子出生的時候引得他阿娘大出血;雖然母子平安,他阿娘卻因此落下了疾,沒過幾年,就去了。”


    “去的時候,是我幫忙打理的後世。”


    “一身子弱的孤婆,一個將將斷奶的孩子,能有什麽謀生的手段?隻能賣了原本的房子,拿著為數不多的錢,搬去了臨雲坊。”


    “這麽些年想必你也知道的,我為何對小景那小子如此忍讓。他阿婆年輕時與我,也是朋友一場。”


    “女兒已經先她去了,你叫我,唉,怎麽忍的心袖手不管。”“原來是這樣......”


    怪不得,


    怪不得阿翁自小都叫自己對小景忍讓些,也一直想辦法給他找個正經的事情幹著。可顯然,這小子並沒有學到多少。


    “丫頭,”


    這時,一隻溫暖幹燥的手,摸到了白錦兒的頭上。


    “兒行一百歲,長憂九十九。”


    “不管長到多大,孩子永遠都是家中長輩心頭最擔憂的事情。”


    “阿翁不是想給你多大的壓力,隻是,阿翁要你知道,這世間很多事,本是原本可以避免的。”


    “無論什麽地位,多少錢財,阿翁隻想你自尊,自敬,自愛。”


    “你明白嗎?”


    白錦兒抬頭看著白老頭,


    點了點頭。


    這頓飯一直吃到天昏,


    直到街兩旁響起了劈裏啪啦炮仗的聲音,大紅的燈籠也點了起來。白錦兒從廚房裏走出,站在門口望著。


    街的盡頭,可以聽見鼎沸的人聲,和逐漸接近的車輪聲。


    賓客主動讓出一條路給結親的隊伍,張家的院門卻緊緊地閉了起來。白錦兒疑惑地看著,不知道他們要做什麽。


    不過很快地,白錦兒的疑問,就獲得了解答。


    “新娘子!新娘子!”


    有人在院門外叫,


    是新郎家來迎親的人。


    張家的人不為所動,倒是張芸豆那幾個未出嫁的表姐妹,激動地原地拍手掌。


    “新娘子!”


    “新娘子!”


    唿喚新娘的聲音此起彼伏,大多是年輕男子的聲音,帶著難以掩抑的喜氣。


    這是,身邊的房門打開了。白錦兒順著看過去,張芸豆在一個婦人的攙扶下緩緩走出來,身穿剛才她驚鴻一瞥見的青色大袖衫,下麵是秋香紅團花紋繡層疊襦裙,肩上披著鵝黃絹紗披帛,高高梳起的發髻上簪了三支金翠花釵。


    繡著鴛鴦的翹頭履抬起,跨過門檻,輕巧地落在地上;張芸豆手中執著紅紙扇遮麵,眉目低垂地來到自己父母麵前。


    此時,張大娘子已經開始輕輕地啜泣。


    “阿娘,阿爺,”


    張芸豆開口,


    “女兒這邊,就去了。”


    張大娘子身子微顫,掩著鼻口的手絹晃動出輕微的幅度;她忙不迭地點頭,揮了揮自己的手。


    “過去後,對舅姑要尊敬,對小輩要和藹。切莫再耍你小性子,惹得他人不快。”


    張屠戶開口說話,聲音低沉沙啞。


    “知道了,阿爺。”


    張芸豆藏在扇子後麵的櫻唇瞥了瞥,又對著張屠戶夫妻倆行了一禮,才在其他人的攙扶下,往院外走去。


    院門打開,屋外的長街燈火通明。


    男方來接新娘子的馬車和親屬都已經到位,眾人在外翹首以盼,看見出現在門口的張芸豆,不約而同發出山唿海嘯般的歡唿聲。


    連著其他未出嫁的女孩子,臉都紅的像是被烤過似的。


    新郎從馬車上下來,白錦兒遠遠地看了,


    普通人的身高,普通人的模樣,臉上有的,也是普通人成親時會有的喜氣。


    洞房花燭夜,人生四大幸事之一。


    他沒有碰自己的新娘子,而是目光裏透著熱切,望著在眾人簇擁下,走上馬車的張芸豆。


    車夫將手中的鞭子交到新郎的手中,新郎爬上車頭,拉起韁繩,鞭子抽打在馬匹的臀部上,發出一聲清脆的“啪”聲。


    馬嘶一聲,揚步朝著自己來的方向走去了。


    有的賓客跟著去了,想著在新郎家也可以混一頓飯吃——天邊的顏色火紅金黃,卻像是即將燒盡的燭焰一般,慢慢地灰暗下去了。


    張屠戶和自己的妻子站在院子門口,遠遠地望著,


    望著馬車,消失在長街的盡頭。


    ......


    “早些歇息吧,明天咱們就迴家了。”


    白老頭和白錦兒說完,從坐榻上站起來。今天他是沒有喝酒的,渾濁的雙目帶著淡淡的疲倦。他剛要出門,忽然就聽見白錦兒的聲音從背後傳來:


    “阿翁,”


    “你還記得,你上次和我說的,小景他阿娘的事情嗎?”


    聽見白錦兒的話,白老頭轉過頭來看她,眉頭皺起,帶著疑惑。


    “怎麽,怎麽想著問這件事情了?”


    “沒什麽,”白錦兒聞言,搖了搖頭,“隻是覺得今天晚上,好像不怎麽睡得著。”


    “想聽故事。”


    少女的話帶著字麵意思上的單純,看著她在燭火下搖晃澄澈的雙眼,白老頭抿了抿嘴。


    歎了口氣。


    “罷了,”


    “既然你想知道,我就說給你聽吧。”


    “上次說到哪兒了?”


    “哦,說到小景他阿娘。”


    “他阿娘啊,本來是個極乖巧可人的孩子,正經找個踏實可靠的,孤女寡母的,日子也過得下去。”


    “可偏偏,老天就是這麽不讓人如願。”


    “那是一年上元,”


    “那年,正從長安城,來了一批景教僧。”


    “其中有個年輕的景僧,褐發褐瞳,看上去二十歲出頭,長得也是清秀。那批景教僧在城裏開了施粥鋪,一邊施粥,一邊傳教。”


    “小景他阿娘,就是那時候和那個景僧認識的。”


    說到這裏,白老頭頓了頓。他下意識地手在身邊摸了摸,忽然想起自己的酒葫蘆沒有帶,無措地摸了摸,還是認命地收了迴來。


    “當時坊裏已經有流言蜚語了,可小景的阿婆從年輕時候身子就不大好,小景阿娘長大能養活自己之後,她幾乎就沒怎麽出過門了。”


    “等她知道這件事情的時候,已經晚了。”


    “小景他阿娘,已經懷有身孕。”


    “打過,也罵過,可已經如此了,又有什麽辦法?當時找那景教僧的頭去談,人家說,願意給一筆錢,叫娶了他阿娘過門,並棄了教,留在錦官城生活。”


    “沒辦法,小景的阿婆隻好趕緊趁著女兒肚子還沒大起來的時候,把親事辦了。”


    “那姑娘,雖心中惶恐,”


    “但畢竟能嫁自己的心上人,卻也還是開心的。”


    “誰知道,辦親事那天,那小景僧,不見了。”


    “不見了?”


    白錦兒愣住,


    “不是說,願意棄教成親嗎?”


    “是啊,當時那景僧主持,確實是這麽說的。可小景阿婆帶著個大肚女人找上門的時候,那小景僧已經不見蹤影了。”


    “整個景寺的人,也都說沒有見到他。”


    “那人就這麽消失了。”


    “後來,那批景教僧也離開了。隻留下個他們娘倆,和一個即將出世的孩子。”


    “或許是懷胎時候奔波太多,心思又憂鬱,那孩子出生的時候引得他阿娘大出血;雖然母子平安,他阿娘卻因此落下了疾,沒過幾年,就去了。”


    “去的時候,是我幫忙打理的後世。”


    “一身子弱的孤婆,一個將將斷奶的孩子,能有什麽謀生的手段?隻能賣了原本的房子,拿著為數不多的錢,搬去了臨雲坊。”


    “這麽些年想必你也知道的,我為何對小景那小子如此忍讓。他阿婆年輕時與我,也是朋友一場。”


    “女兒已經先她去了,你叫我,唉,怎麽忍的心袖手不管。”“原來是這樣......”


    怪不得,


    怪不得阿翁自小都叫自己對小景忍讓些,也一直想辦法給他找個正經的事情幹著。可顯然,這小子並沒有學到多少。


    “丫頭,”


    這時,一隻溫暖幹燥的手,摸到了白錦兒的頭上。


    “兒行一百歲,長憂九十九。”


    “不管長到多大,孩子永遠都是家中長輩心頭最擔憂的事情。”


    “阿翁不是想給你多大的壓力,隻是,阿翁要你知道,這世間很多事,本是原本可以避免的。”


    “無論什麽地位,多少錢財,阿翁隻想你自尊,自敬,自愛。”


    這頓飯一直吃到天昏,


    直到街兩旁響起了劈裏啪啦炮仗的聲音,大紅的燈籠也點了起來。白錦兒從廚房裏走出,站在門口望著。


    街的盡頭,可以聽見鼎沸的人聲,和逐漸接近的車輪聲。


    賓客主動讓出一條路給結親的隊伍,張家的院門卻緊緊地閉了起來。白錦兒疑惑地看著,不知道他們要做什麽。


    不過很快地,白錦兒的疑問,就獲得了解答。


    “新娘子!新娘子!”


    有人在院門外叫,


    是新郎家來迎親的人。


    張家的人不為所動,倒是張芸豆那幾個未出嫁的表姐妹,激動地原地拍手掌。


    “新娘子!”


    “新娘子!”


    唿喚新娘的聲音此起彼伏,大多是年輕男子的聲音,帶著難以掩抑的喜氣。


    這是,身邊的房門打開了。白錦兒順著看過去,張芸豆在一個婦人的攙扶下緩緩走出來,身穿剛才她驚鴻一瞥見的青色大袖衫,下麵是秋香紅團花紋繡層疊襦裙,肩上披著鵝黃絹紗披帛,高高梳起的發髻上簪了三支金翠花釵。


    繡著鴛鴦的翹頭履抬起,跨過門檻,輕巧地落在地上;張芸豆手中執著紅紙扇遮麵,眉目低垂地來到自己父母麵前。


    此時,張大娘子已經開始輕輕地啜泣。


    “阿娘,阿爺,”


    張芸豆開口,


    “女兒這邊,就去了。”


    張大娘子身子微顫,掩著鼻口的手絹晃動出輕微的幅度;她忙不迭地點頭,揮了揮自己的手。


    “過去後,對舅姑要尊敬,對小輩要和藹。切莫再耍你小性子,惹得他人不快。”


    張屠戶開口說話,聲音低沉沙啞。


    “知道了,阿爺。”


    張芸豆藏在扇子後麵的櫻唇瞥了瞥,又對著張屠戶夫妻倆行了一禮,才在其他人的攙扶下,往院外走去。


    院門打開,屋外的長街燈火通明。


    男方來接新娘子的馬車和親屬都已經到位,眾人在外翹首以盼,看見出現在門口的張芸豆,不約而同發出山唿海嘯般的歡唿聲。


    連著其他未出嫁的女孩子,臉都紅的像是被烤過似的。


    新郎從馬車上下來,白錦兒遠遠地看了,


    普通人的身高,普通人的模樣,臉上有的,也是普通人成親時會有的喜氣。


    洞房花燭夜,人生四大幸事之一。


    他沒有碰自己的新娘子,而是目光裏透著熱切,望著在眾人簇擁下,走上馬車的張芸豆。


    車夫將手中的鞭子交到新郎的手中,新郎爬上車頭,拉起韁繩,鞭子抽打在馬匹的臀部上,發出一聲清脆的“啪”聲。


    馬嘶一聲,揚步朝著自己來的方向走去了。


    有的賓客跟著去了,想著在新郎家也可以混一頓飯吃——天邊的顏色火紅金黃,卻像是即將燒盡的燭焰一般,慢慢地灰暗下去了。


    張屠戶和自己的妻子站在院子門口,遠遠地望著,


    望著馬車,消失在長街的盡頭。


    ......


    “早些歇息吧,明天咱們就迴家了。”


    白老頭和白錦兒說完,從坐榻上站起來。今天他是沒有喝酒的,渾濁的雙目帶著淡淡的疲倦。他剛要出門,忽然就聽見白錦兒的聲音從背後傳來:


    “阿翁,”


    “你還記得,你上次和我說的,小景他阿娘的事情嗎?”


    聽見白錦兒的話,白老頭轉過頭來看她,眉頭皺起,帶著疑惑。


    “怎麽,怎麽想著問這件事情了?”


    “沒什麽,”白錦兒聞言,搖了搖頭,“隻是覺得今天晚上,好像不怎麽睡得著。”


    “想聽故事。”


    少女的話帶著字麵意思上的單純,看著她在燭火下搖晃澄澈的雙眼,白老頭抿了抿嘴。


    歎了口氣。


    “罷了,”


    “既然你想知道,我就說給你聽吧。”


    “上次說到哪兒了?”


    “哦,說到小景他阿娘。”


    “他阿娘啊,本來是個極乖巧可人的孩子,正經找個踏實可靠的,孤女寡母的,日子也過得下去。”


    “可偏偏,老天就是這麽不讓人如願。”


    “那是一年上元,”


    “那年,正從長安城,來了一批景教僧。”


    “其中有個年輕的景僧,褐發褐瞳,看上去二十歲出頭,長得也是清秀。那批景教僧在城裏開了施粥鋪,一邊施粥,一邊傳教。”


    “小景他阿娘,就是那時候和那個景僧認識的。”


    說到這裏,白老頭頓了頓。他下意識地手在身邊摸了摸,忽然想起自己的酒葫蘆沒有帶,無措地摸了摸,還是認命地收了迴來。


    “當時坊裏已經有流言蜚語了,可小景的阿婆從年輕時候身子就不大好,小景阿娘長大能養活自己之後,她幾乎就沒怎麽出過門了。”


    “等她知道這件事情的時候,已經晚了。”


    “小景他阿娘,已經懷有身孕。”


    “打過,也罵過,可已經如此了,又有什麽辦法?當時找那景教僧的頭去談,人家說,願意給一筆錢,叫娶了他阿娘過門,並棄了教,留在錦官城生活。”


    “沒辦法,小景的阿婆隻好趕緊趁著女兒肚子還沒大起來的時候,把親事辦了。”


    “那姑娘,雖心中惶恐,”


    “但畢竟能嫁自己的心上人,卻也還是開心的。”


    “誰知道,辦親事那天,那小景僧,不見了。”


    “不見了?”


    白錦兒愣住,


    “不是說,願意棄教成親嗎?”


    “是啊,當時那景僧主持,確實是這麽說的。可小景阿婆帶著個大肚女人找上門的時候,那小景僧已經不見蹤影了。”


    “整個景寺的人,也都說沒有見到他。”


    “那人就這麽消失了。”


    “後來,那批景教僧也離開了。隻留下個他們娘倆,和一個即將出世的孩子。”


    “或許是懷胎時候奔波太多,心思又憂鬱,那孩子出生的時候引得他阿娘大出血;雖然母子平安,他阿娘卻因此落下了疾,沒過幾年,就去了。”


    “去的時候,是我幫忙打理的後世。”


    “一身子弱的孤婆,一個將將斷奶的孩子,能有什麽謀生的手段?隻能賣了原本的房子,拿著為數不多的錢,搬去了臨雲坊。”


    “這麽些年想必你也知道的,我為何對小景那小子如此忍讓。他阿婆年輕時與我,也是朋友一場。”


    “女兒已經先她去了,你叫我,唉,怎麽忍的心袖手不管。”“原來是這樣......”


    怪不得,


    怪不得阿翁自小都叫自己對小景忍讓些,也一直想辦法給他找個正經的事情幹著。可顯然,這小子並沒有學到多少。


    “丫頭,”


    這時,一隻溫暖幹燥的手,摸到了白錦兒的頭上。


    “兒行一百歲,長憂九十九。”


    “不管長到多大,孩子永遠都是家中長輩心頭最擔憂的事情。”


    “阿翁不是想給你多大的壓力,隻是,阿翁要你知道,這世間很多事,本是原本可以避免的。”


    “無論什麽地位,多少錢財,阿翁隻想你自尊,自敬,自愛。”


    “你明白嗎?”


    白錦兒抬頭看著白老頭,


    點了點頭。


    這頓飯一直吃到天昏,


    直到街兩旁響起了劈裏啪啦炮仗的聲音,大紅的燈籠也點了起來。白錦兒從廚房裏走出,站在門口望著。


    街的盡頭,可以聽見鼎沸的人聲,和逐漸接近的車輪聲。


    賓客主動讓出一條路給結親的隊伍,張家的院門卻緊緊地閉了起來。白錦兒疑惑地看著,不知道他們要做什麽。


    不過很快地,白錦兒的疑問,就獲得了解答。


    “新娘子!新娘子!”


    有人在院門外叫,


    是新郎家來迎親的人。


    張家的人不為所動,倒是張芸豆那幾個未出嫁的表姐妹,激動地原地拍手掌。


    “新娘子!”


    “新娘子!”


    唿喚新娘的聲音此起彼伏,大多是年輕男子的聲音,帶著難以掩抑的喜氣。


    這是,身邊的房門打開了。白錦兒順著看過去,張芸豆在一個婦人的攙扶下緩緩走出來,身穿剛才她驚鴻一瞥見的青色大袖衫,下麵是秋香紅團花紋繡層疊襦裙,肩上披著鵝黃絹紗披帛,高高梳起的發髻上簪了三支金翠花釵。


    繡著鴛鴦的翹頭履抬起,跨過門檻,輕巧地落在地上;張芸豆手中執著紅紙扇遮麵,眉目低垂地來到自己父母麵前。


    此時,張大娘子已經開始輕輕地啜泣。


    “阿娘,阿爺,”


    張芸豆開口,


    “女兒這邊,就去了。”


    張大娘子身子微顫,掩著鼻口的手絹晃動出輕微的幅度;她忙不迭地點頭,揮了揮自己的手。


    “過去後,對舅姑要尊敬,對小輩要和藹。切莫再耍你小性子,惹得他人不快。”


    張屠戶開口說話,聲音低沉沙啞。


    “知道了,阿爺。”


    張芸豆藏在扇子後麵的櫻唇瞥了瞥,又對著張屠戶夫妻倆行了一禮,才在其他人的攙扶下,往院外走去。


    院門打開,屋外的長街燈火通明。


    男方來接新娘子的馬車和親屬都已經到位,眾人在外翹首以盼,看見出現在門口的張芸豆,不約而同發出山唿海嘯般的歡唿聲。


    連著其他未出嫁的女孩子,臉都紅的像是被烤過似的。


    新郎從馬車上下來,白錦兒遠遠地看了,


    普通人的身高,普通人的模樣,臉上有的,也是普通人成親時會有的喜氣。


    洞房花燭夜,人生四大幸事之一。


    他沒有碰自己的新娘子,而是目光裏透著熱切,望著在眾人簇擁下,走上馬車的張芸豆。


    車夫將手中的鞭子交到新郎的手中,新郎爬上車頭,拉起韁繩,鞭子抽打在馬匹的臀部上,發出一聲清脆的“啪”聲。


    馬嘶一聲,揚步朝著自己來的方向走去了。


    有的賓客跟著去了,想著在新郎家也可以混一頓飯吃——天邊的顏色火紅金黃,卻像是即將燒盡的燭焰一般,慢慢地灰暗下去了。


    張屠戶和自己的妻子站在院子門口,遠遠地望著,


    望著馬車,消失在長街的盡頭。


    ......


    “早些歇息吧,明天咱們就迴家了。”


    白老頭和白錦兒說完,從坐榻上站起來。今天他是沒有喝酒的,渾濁的雙目帶著淡淡的疲倦。他剛要出門,忽然就聽見白錦兒的聲音從背後傳來:


    “阿翁,”


    “你還記得,你上次和我說的,小景他阿娘的事情嗎?”


    聽見白錦兒的話,白老頭轉過頭來看她,眉頭皺起,帶著疑惑。


    “怎麽,怎麽想著問這件事情了?”


    “沒什麽,”白錦兒聞言,搖了搖頭,“隻是覺得今天晚上,好像不怎麽睡得著。”


    “想聽故事。”


    少女的話帶著字麵意思上的單純,看著她在燭火下搖晃澄澈的雙眼,白老頭抿了抿嘴。


    歎了口氣。


    “罷了,”


    “既然你想知道,我就說給你聽吧。”


    “上次說到哪兒了?”


    “哦,說到小景他阿娘。”


    “他阿娘啊,本來是個極乖巧可人的孩子,正經找個踏實可靠的,孤女寡母的,日子也過得下去。”


    “可偏偏,老天就是這麽不讓人如願。”


    “那是一年上元,”


    “那年,正從長安城,來了一批景教僧。”


    “其中有個年輕的景僧,褐發褐瞳,看上去二十歲出頭,長得也是清秀。那批景教僧在城裏開了施粥鋪,一邊施粥,一邊傳教。”


    “小景他阿娘,就是那時候和那個景僧認識的。”


    說到這裏,白老頭頓了頓。他下意識地手在身邊摸了摸,忽然想起自己的酒葫蘆沒有帶,無措地摸了摸,還是認命地收了迴來。


    “當時坊裏已經有流言蜚語了,可小景的阿婆從年輕時候身子就不大好,小景阿娘長大能養活自己之後,她幾乎就沒怎麽出過門了。”


    “等她知道這件事情的時候,已經晚了。”


    “小景他阿娘,已經懷有身孕。”


    “打過,也罵過,可已經如此了,又有什麽辦法?當時找那景教僧的頭去談,人家說,願意給一筆錢,叫娶了他阿娘過門,並棄了教,留在錦官城生活。”


    “沒辦法,小景的阿婆隻好趕緊趁著女兒肚子還沒大起來的時候,把親事辦了。”


    “那姑娘,雖心中惶恐,”


    “但畢竟能嫁自己的心上人,卻也還是開心的。”


    “誰知道,辦親事那天,那小景僧,不見了。”


    “不見了?”


    白錦兒愣住,


    “不是說,願意棄教成親嗎?”


    “是啊,當時那景僧主持,確實是這麽說的。可小景阿婆帶著個大肚女人找上門的時候,那小景僧已經不見蹤影了。”


    “整個景寺的人,也都說沒有見到他。”


    “那人就這麽消失了。”


    “後來,那批景教僧也離開了。隻留下個他們娘倆,和一個即將出世的孩子。”


    “或許是懷胎時候奔波太多,心思又憂鬱,那孩子出生的時候引得他阿娘大出血;雖然母子平安,他阿娘卻因此落下了疾,沒過幾年,就去了。”


    “去的時候,是我幫忙打理的後世。”


    “一身子弱的孤婆,一個將將斷奶的孩子,能有什麽謀生的手段?隻能賣了原本的房子,拿著為數不多的錢,搬去了臨雲坊。”


    “這麽些年想必你也知道的,我為何對小景那小子如此忍讓。他阿婆年輕時與我,也是朋友一場。”


    “女兒已經先她去了,你叫我,唉,怎麽忍的心袖手不管。”“原來是這樣......”


    怪不得,


    怪不得阿翁自小都叫自己對小景忍讓些,也一直想辦法給他找個正經的事情幹著。可顯然,這小子並沒有學到多少。


    “丫頭,”


    這時,一隻溫暖幹燥的手,摸到了白錦兒的頭上。


    “兒行一百歲,長憂九十九。”


    “不管長到多大,孩子永遠都是家中長輩心頭最擔憂的事情。”


    “阿翁不是想給你多大的壓力,隻是,阿翁要你知道,這世間很多事,本是原本可以避免的。”


    “無論什麽地位,多少錢財,阿翁隻想你自尊,自敬,自愛。”


    “你明白嗎?”


    白錦兒抬頭看著白老頭,


    點了點頭。


    這頓飯一直吃到天昏,


    直到街兩旁響起了劈裏啪啦炮仗的聲音,大紅的燈籠也點了起來。白錦兒從廚房裏走出,站在門口望著。


    街的盡頭,可以聽見鼎沸的人聲,和逐漸接近的車輪聲。


    賓客主動讓出一條路給結親的隊伍,張家的院門卻緊緊地閉了起來。白錦兒疑惑地看著,不知道他們要做什麽。


    不過很快地,白錦兒的疑問,就獲得了解答。


    “新娘子!新娘子!”


    有人在院門外叫,


    是新郎家來迎親的人。


    張家的人不為所動,倒是張芸豆那幾個未出嫁的表姐妹,激動地原地拍手掌。


    “新娘子!”


    “新娘子!”


    唿喚新娘的聲音此起彼伏,大多是年輕男子的聲音,帶著難以掩抑的喜氣。


    這是,身邊的房門打開了。白錦兒順著看過去,張芸豆在一個婦人的攙扶下緩緩走出來,身穿剛才她驚鴻一瞥見的青色大袖衫,下麵是秋香紅團花紋繡層疊襦裙,肩上披著鵝黃絹紗披帛,高高梳起的發髻上簪了三支金翠花釵。


    繡著鴛鴦的翹頭履抬起,跨過門檻,輕巧地落在地上;張芸豆手中執著紅紙扇遮麵,眉目低垂地來到自己父母麵前。


    此時,張大娘子已經開始輕輕地啜泣。


    “阿娘,阿爺,”


    張芸豆開口,


    “女兒這邊,就去了。”


    張大娘子身子微顫,掩著鼻口的手絹晃動出輕微的幅度;她忙不迭地點頭,揮了揮自己的手。


    “過去後,對舅姑要尊敬,對小輩要和藹。切莫再耍你小性子,惹得他人不快。”


    張屠戶開口說話,聲音低沉沙啞。


    “知道了,阿爺。”


    張芸豆藏在扇子後麵的櫻唇瞥了瞥,又對著張屠戶夫妻倆行了一禮,才在其他人的攙扶下,往院外走去。


    院門打開,屋外的長街燈火通明。


    男方來接新娘子的馬車和親屬都已經到位,眾人在外翹首以盼,看見出現在門口的張芸豆,不約而同發出山唿海嘯般的歡唿聲。


    連著其他未出嫁的女孩子,臉都紅的像是被烤過似的。


    新郎從馬車上下來,白錦兒遠遠地看了,


    普通人的身高,普通人的模樣,臉上有的,也是普通人成親時會有的喜氣。


    洞房花燭夜,人生四大幸事之一。


    他沒有碰自己的新娘子,而是目光裏透著熱切,望著在眾人簇擁下,走上馬車的張芸豆。


    車夫將手中的鞭子交到新郎的手中,新郎爬上車頭,拉起韁繩,鞭子抽打在馬匹的臀部上,發出一聲清脆的“啪”聲。


    馬嘶一聲,揚步朝著自己來的方向走去了。


    有的賓客跟著去了,想著在新郎家也可以混一頓飯吃——天邊的顏色火紅金黃,卻像是即將燒盡的燭焰一般,慢慢地灰暗下去了。


    張屠戶和自己的妻子站在院子門口,遠遠地望著,


    望著馬車,消失在長街的盡頭。


    ......


    “早些歇息吧,明天咱們就迴家了。”


    白老頭和白錦兒說完,從坐榻上站起來。今天他是沒有喝酒的,渾濁的雙目帶著淡淡的疲倦。他剛要出門,忽然就聽見白錦兒的聲音從背後傳來:


    “阿翁,”


    “你還記得,你上次和我說的,小景他阿娘的事情嗎?”


    聽見白錦兒的話,白老頭轉過頭來看她,眉頭皺起,帶著疑惑。


    “怎麽,怎麽想著問這件事情了?”


    “沒什麽,”白錦兒聞言,搖了搖頭,“隻是覺得今天晚上,好像不怎麽睡得著。”


    “想聽故事。”


    少女的話帶著字麵意思上的單純,看著她在燭火下搖晃澄澈的雙眼,白老頭抿了抿嘴。


    歎了口氣。


    “罷了,”


    “既然你想知道,我就說給你聽吧。”


    “上次說到哪兒了?”


    “哦,說到小景他阿娘。”


    “他阿娘啊,本來是個極乖巧可人的孩子,正經找個踏實可靠的,孤女寡母的,日子也過得下去。”


    “可偏偏,老天就是這麽不讓人如願。”


    “那是一年上元,”


    “那年,正從長安城,來了一批景教僧。”


    “其中有個年輕的景僧,褐發褐瞳,看上去二十歲出頭,長得也是清秀。那批景教僧在城裏開了施粥鋪,一邊施粥,一邊傳教。”


    “小景他阿娘,就是那時候和那個景僧認識的。”


    說到這裏,白老頭頓了頓。他下意識地手在身邊摸了摸,忽然想起自己的酒葫蘆沒有帶,無措地摸了摸,還是認命地收了迴來。


    “當時坊裏已經有流言蜚語了,可小景的阿婆從年輕時候身子就不大好,小景阿娘長大能養活自己之後,她幾乎就沒怎麽出過門了。”


    “等她知道這件事情的時候,已經晚了。”


    “小景他阿娘,已經懷有身孕。”


    “打過,也罵過,可已經如此了,又有什麽辦法?當時找那景教僧的頭去談,人家說,願意給一筆錢,叫娶了他阿娘過門,並棄了教,留在錦官城生活。”


    “沒辦法,小景的阿婆隻好趕緊趁著女兒肚子還沒大起來的時候,把親事辦了。”


    “那姑娘,雖心中惶恐,”


    “但畢竟能嫁自己的心上人,卻也還是開心的。”


    “誰知道,辦親事那天,那小景僧,不見了。”


    “不見了?”


    白錦兒愣住,


    “不是說,願意棄教成親嗎?”


    “是啊,當時那景僧主持,確實是這麽說的。可小景阿婆帶著個大肚女人找上門的時候,那小景僧已經不見蹤影了。”


    “整個景寺的人,也都說沒有見到他。”


    “那人就這麽消失了。”


    “後來,那批景教僧也離開了。隻留下個他們娘倆,和一個即將出世的孩子。”


    “或許是懷胎時候奔波太多,心思又憂鬱,那孩子出生的時候引得他阿娘大出血;雖然母子平安,他阿娘卻因此落下了疾,沒過幾年,就去了。”


    “去的時候,是我幫忙打理的後世。”


    “一身子弱的孤婆,一個將將斷奶的孩子,能有什麽謀生的手段?隻能賣了原本的房子,拿著為數不多的錢,搬去了臨雲坊。”


    “這麽些年想必你也知道的,我為何對小景那小子如此忍讓。他阿婆年輕時與我,也是朋友一場。”


    “女兒已經先她去了,你叫我,唉,怎麽忍的心袖手不管。”“原來是這樣......”


    怪不得,


    怪不得阿翁自小都叫自己對小景忍讓些,也一直想辦法給他找個正經的事情幹著。可顯然,這小子並沒有學到多少。


    “丫頭,”


    這時,一隻溫暖幹燥的手,摸到了白錦兒的頭上。


    “兒行一百歲,長憂九十九。”


    “不管長到多大,孩子永遠都是家中長輩心頭最擔憂的事情。”


    “阿翁不是想給你多大的壓力,隻是,阿翁要你知道,這世間很多事,本是原本可以避免的。”


    “無論什麽地位,多少錢財,阿翁隻想你自尊,自敬,自愛。”


    “你明白嗎?”


    白錦兒抬頭看著白老頭,


    點了點頭。


    這頓飯一直吃到天昏,


    直到街兩旁響起了劈裏啪啦炮仗的聲音,大紅的燈籠也點了起來。白錦兒從廚房裏走出,站在門口望著。


    街的盡頭,可以聽見鼎沸的人聲,和逐漸接近的車輪聲。


    賓客主動讓出一條路給結親的隊伍,張家的院門卻緊緊地閉了起來。白錦兒疑惑地看著,不知道他們要做什麽。


    不過很快地,白錦兒的疑問,就獲得了解答。


    “新娘子!新娘子!”


    有人在院門外叫,


    是新郎家來迎親的人。


    張家的人不為所動,倒是張芸豆那幾個未出嫁的表姐妹,激動地原地拍手掌。


    “新娘子!”


    “新娘子!”


    唿喚新娘的聲音此起彼伏,大多是年輕男子的聲音,帶著難以掩抑的喜氣。


    這是,身邊的房門打開了。白錦兒順著看過去,張芸豆在一個婦人的攙扶下緩緩走出來,身穿剛才她驚鴻一瞥見的青色大袖衫,下麵是秋香紅團花紋繡層疊襦裙,肩上披著鵝黃絹紗披帛,高高梳起的發髻上簪了三支金翠花釵。


    繡著鴛鴦的翹頭履抬起,跨過門檻,輕巧地落在地上;張芸豆手中執著紅紙扇遮麵,眉目低垂地來到自己父母麵前。


    此時,張大娘子已經開始輕輕地啜泣。


    “阿娘,阿爺,”


    張芸豆開口,


    “女兒這邊,就去了。”


    張大娘子身子微顫,掩著鼻口的手絹晃動出輕微的幅度;她忙不迭地點頭,揮了揮自己的手。


    “過去後,對舅姑要尊敬,對小輩要和藹。切莫再耍你小性子,惹得他人不快。”


    張屠戶開口說話,聲音低沉沙啞。


    “知道了,阿爺。”


    張芸豆藏在扇子後麵的櫻唇瞥了瞥,又對著張屠戶夫妻倆行了一禮,才在其他人的攙扶下,往院外走去。


    院門打開,屋外的長街燈火通明。


    男方來接新娘子的馬車和親屬都已經到位,眾人在外翹首以盼,看見出現在門口的張芸豆,不約而同發出山唿海嘯般的歡唿聲。


    連著其他未出嫁的女孩子,臉都紅的像是被烤過似的。


    新郎從馬車上下來,白錦兒遠遠地看了,


    普通人的身高,普通人的模樣,臉上有的,也是普通人成親時會有的喜氣。


    洞房花燭夜,人生四大幸事之一。


    他沒有碰自己的新娘子,而是目光裏透著熱切,望著在眾人簇擁下,走上馬車的張芸豆。


    車夫將手中的鞭子交到新郎的手中,新郎爬上車頭,拉起韁繩,鞭子抽打在馬匹的臀部上,發出一聲清脆的“啪”聲。


    馬嘶一聲,揚步朝著自己來的方向走去了。


    有的賓客跟著去了,想著在新郎家也可以混一頓飯吃——天邊的顏色火紅金黃,卻像是即將燒盡的燭焰一般,慢慢地灰暗下去了。


    張屠戶和自己的妻子站在院子門口,遠遠地望著,


    望著馬車,消失在長街的盡頭。


    ......


    “早些歇息吧,明天咱們就迴家了。”


    白老頭和白錦兒說完,從坐榻上站起來。今天他是沒有喝酒的,渾濁的雙目帶著淡淡的疲倦。他剛要出門,忽然就聽見白錦兒的聲音從背後傳來:


    “阿翁,”


    “你還記得,你上次和我說的,小景他阿娘的事情嗎?”


    聽見白錦兒的話,白老頭轉過頭來看她,眉頭皺起,帶著疑惑。


    “怎麽,怎麽想著問這件事情了?”


    “沒什麽,”白錦兒聞言,搖了搖頭,“隻是覺得今天晚上,好像不怎麽睡得著。”


    “想聽故事。”


    少女的話帶著字麵意思上的單純,看著她在燭火下搖晃澄澈的雙眼,白老頭抿了抿嘴。


    歎了口氣。


    “罷了,”


    “既然你想知道,我就說給你聽吧。”


    “上次說到哪兒了?”


    “哦,說到小景他阿娘。”


    “他阿娘啊,本來是個極乖巧可人的孩子,正經找個踏實可靠的,孤女寡母的,日子也過得下去。”


    “可偏偏,老天就是這麽不讓人如願。”


    “那是一年上元,”


    “那年,正從長安城,來了一批景教僧。”


    “其中有個年輕的景僧,褐發褐瞳,看上去二十歲出頭,長得也是清秀。那批景教僧在城裏開了施粥鋪,一邊施粥,一邊傳教。”


    “小景他阿娘,就是那時候和那個景僧認識的。”


    說到這裏,白老頭頓了頓。他下意識地手在身邊摸了摸,忽然想起自己的酒葫蘆沒有帶,無措地摸了摸,還是認命地收了迴來。


    “當時坊裏已經有流言蜚語了,可小景的阿婆從年輕時候身子就不大好,小景阿娘長大能養活自己之後,她幾乎就沒怎麽出過門了。”


    “等她知道這件事情的時候,已經晚了。”


    “小景他阿娘,已經懷有身孕。”


    “打過,也罵過,可已經如此了,又有什麽辦法?當時找那景教僧的頭去談,人家說,願意給一筆錢,叫娶了他阿娘過門,並棄了教,留在錦官城生活。”


    “沒辦法,小景的阿婆隻好趕緊趁著女兒肚子還沒大起來的時候,把親事辦了。”


    “那姑娘,雖心中惶恐,”


    “但畢竟能嫁自己的心上人,卻也還是開心的。”


    “誰知道,辦親事那天,那小景僧,不見了。”


    “不見了?”


    白錦兒愣住,


    “不是說,願意棄教成親嗎?”


    “是啊,當時那景僧主持,確實是這麽說的。可小景阿婆帶著個大肚女人找上門的時候,那小景僧已經不見蹤影了。”


    “整個景寺的人,也都說沒有見到他。”


    “那人就這麽消失了。”


    “後來,那批景教僧也離開了。隻留下個他們娘倆,和一個即將出世的孩子。”


    “或許是懷胎時候奔波太多,心思又憂鬱,那孩子出生的時候引得他阿娘大出血;雖然母子平安,他阿娘卻因此落下了疾,沒過幾年,就去了。”


    “去的時候,是我幫忙打理的後世。”


    “一身子弱的孤婆,一個將將斷奶的孩子,能有什麽謀生的手段?隻能賣了原本的房子,拿著為數不多的錢,搬去了臨雲坊。”


    “這麽些年想必你也知道的,我為何對小景那小子如此忍讓。他阿婆年輕時與我,也是朋友一場。”


    “女兒已經先她去了,你叫我,唉,怎麽忍的心袖手不管。”“原來是這樣......”


    怪不得,


    怪不得阿翁自小都叫自己對小景忍讓些,也一直想辦法給他找個正經的事情幹著。可顯然,這小子並沒有學到多少。


    “丫頭,”


    這時,一隻溫暖幹燥的手,摸到了白錦兒的頭上。


    “兒行一百歲,長憂九十九。”


    “不管長到多大,孩子永遠都是家中長輩心頭最擔憂的事情。”


    “阿翁不是想給你多大的壓力,隻是,阿翁要你知道,這世間很多事,本是原本可以避免的。”


    “無論什麽地位,多少錢財,阿翁隻想你自尊,自敬,自愛。”


    這頓飯一直吃到天昏,


    直到街兩旁響起了劈裏啪啦炮仗的聲音,大紅的燈籠也點了起來。白錦兒從廚房裏走出,站在門口望著。


    街的盡頭,可以聽見鼎沸的人聲,和逐漸接近的車輪聲。


    賓客主動讓出一條路給結親的隊伍,張家的院門卻緊緊地閉了起來。白錦兒疑惑地看著,不知道他們要做什麽。


    不過很快地,白錦兒的疑問,就獲得了解答。


    “新娘子!新娘子!”


    有人在院門外叫,


    是新郎家來迎親的人。


    張家的人不為所動,倒是張芸豆那幾個未出嫁的表姐妹,激動地原地拍手掌。


    “新娘子!”


    “新娘子!”


    唿喚新娘的聲音此起彼伏,大多是年輕男子的聲音,帶著難以掩抑的喜氣。


    這是,身邊的房門打開了。白錦兒順著看過去,張芸豆在一個婦人的攙扶下緩緩走出來,身穿剛才她驚鴻一瞥見的青色大袖衫,下麵是秋香紅團花紋繡層疊襦裙,肩上披著鵝黃絹紗披帛,高高梳起的發髻上簪了三支金翠花釵。


    繡著鴛鴦的翹頭履抬起,跨過門檻,輕巧地落在地上;張芸豆手中執著紅紙扇遮麵,眉目低垂地來到自己父母麵前。


    此時,張大娘子已經開始輕輕地啜泣。


    “阿娘,阿爺,”


    張芸豆開口,


    “女兒這邊,就去了。”


    張大娘子身子微顫,掩著鼻口的手絹晃動出輕微的幅度;她忙不迭地點頭,揮了揮自己的手。


    “過去後,對舅姑要尊敬,對小輩要和藹。切莫再耍你小性子,惹得他人不快。”


    張屠戶開口說話,聲音低沉沙啞。


    “知道了,阿爺。”


    張芸豆藏在扇子後麵的櫻唇瞥了瞥,又對著張屠戶夫妻倆行了一禮,才在其他人的攙扶下,往院外走去。


    院門打開,屋外的長街燈火通明。


    男方來接新娘子的馬車和親屬都已經到位,眾人在外翹首以盼,看見出現在門口的張芸豆,不約而同發出山唿海嘯般的歡唿聲。


    連著其他未出嫁的女孩子,臉都紅的像是被烤過似的。


    新郎從馬車上下來,白錦兒遠遠地看了,


    普通人的身高,普通人的模樣,臉上有的,也是普通人成親時會有的喜氣。


    洞房花燭夜,人生四大幸事之一。


    他沒有碰自己的新娘子,而是目光裏透著熱切,望著在眾人簇擁下,走上馬車的張芸豆。


    車夫將手中的鞭子交到新郎的手中,新郎爬上車頭,拉起韁繩,鞭子抽打在馬匹的臀部上,發出一聲清脆的“啪”聲。


    馬嘶一聲,揚步朝著自己來的方向走去了。


    有的賓客跟著去了,想著在新郎家也可以混一頓飯吃——天邊的顏色火紅金黃,卻像是即將燒盡的燭焰一般,慢慢地灰暗下去了。


    張屠戶和自己的妻子站在院子門口,遠遠地望著,


    望著馬車,消失在長街的盡頭。


    ......


    “早些歇息吧,明天咱們就迴家了。”


    白老頭和白錦兒說完,從坐榻上站起來。今天他是沒有喝酒的,渾濁的雙目帶著淡淡的疲倦。他剛要出門,忽然就聽見白錦兒的聲音從背後傳來:


    “阿翁,”


    “你還記得,你上次和我說的,小景他阿娘的事情嗎?”


    聽見白錦兒的話,白老頭轉過頭來看她,眉頭皺起,帶著疑惑。


    “怎麽,怎麽想著問這件事情了?”


    “沒什麽,”白錦兒聞言,搖了搖頭,“隻是覺得今天晚上,好像不怎麽睡得著。”


    “想聽故事。”


    少女的話帶著字麵意思上的單純,看著她在燭火下搖晃澄澈的雙眼,白老頭抿了抿嘴。


    歎了口氣。


    “罷了,”


    “既然你想知道,我就說給你聽吧。”


    “上次說到哪兒了?”


    “哦,說到小景他阿娘。”


    “他阿娘啊,本來是個極乖巧可人的孩子,正經找個踏實可靠的,孤女寡母的,日子也過得下去。”


    “可偏偏,老天就是這麽不讓人如願。”


    “那是一年上元,”


    “那年,正從長安城,來了一批景教僧。”


    “其中有個年輕的景僧,褐發褐瞳,看上去二十歲出頭,長得也是清秀。那批景教僧在城裏開了施粥鋪,一邊施粥,一邊傳教。”


    “小景他阿娘,就是那時候和那個景僧認識的。”


    說到這裏,白老頭頓了頓。他下意識地手在身邊摸了摸,忽然想起自己的酒葫蘆沒有帶,無措地摸了摸,還是認命地收了迴來。


    “當時坊裏已經有流言蜚語了,可小景的阿婆從年輕時候身子就不大好,小景阿娘長大能養活自己之後,她幾乎就沒怎麽出過門了。”


    “等她知道這件事情的時候,已經晚了。”


    “小景他阿娘,已經懷有身孕。”


    “打過,也罵過,可已經如此了,又有什麽辦法?當時找那景教僧的頭去談,人家說,願意給一筆錢,叫娶了他阿娘過門,並棄了教,留在錦官城生活。”


    “沒辦法,小景的阿婆隻好趕緊趁著女兒肚子還沒大起來的時候,把親事辦了。”


    “那姑娘,雖心中惶恐,”


    “但畢竟能嫁自己的心上人,卻也還是開心的。”


    “誰知道,辦親事那天,那小景僧,不見了。”


    “不見了?”


    白錦兒愣住,


    “不是說,願意棄教成親嗎?”


    “是啊,當時那景僧主持,確實是這麽說的。可小景阿婆帶著個大肚女人找上門的時候,那小景僧已經不見蹤影了。”


    “整個景寺的人,也都說沒有見到他。”


    “那人就這麽消失了。”


    “後來,那批景教僧也離開了。隻留下個他們娘倆,和一個即將出世的孩子。”


    “或許是懷胎時候奔波太多,心思又憂鬱,那孩子出生的時候引得他阿娘大出血;雖然母子平安,他阿娘卻因此落下了疾,沒過幾年,就去了。”


    “去的時候,是我幫忙打理的後世。”


    “一身子弱的孤婆,一個將將斷奶的孩子,能有什麽謀生的手段?隻能賣了原本的房子,拿著為數不多的錢,搬去了臨雲坊。”


    “這麽些年想必你也知道的,我為何對小景那小子如此忍讓。他阿婆年輕時與我,也是朋友一場。”


    “女兒已經先她去了,你叫我,唉,怎麽忍的心袖手不管。”“原來是這樣......”


    怪不得,


    怪不得阿翁自小都叫自己對小景忍讓些,也一直想辦法給他找個正經的事情幹著。可顯然,這小子並沒有學到多少。


    “丫頭,”


    這時,一隻溫暖幹燥的手,摸到了白錦兒的頭上。


    “兒行一百歲,長憂九十九。”


    “不管長到多大,孩子永遠都是家中長輩心頭最擔憂的事情。”


    “阿翁不是想給你多大的壓力,隻是,阿翁要你知道,這世間很多事,本是原本可以避免的。”


    “無論什麽地位,多少錢財,阿翁隻想你自尊,自敬,自愛。”


    這頓飯一直吃到天昏,


    直到街兩旁響起了劈裏啪啦炮仗的聲音,大紅的燈籠也點了起來。白錦兒從廚房裏走出,站在門口望著。


    街的盡頭,可以聽見鼎沸的人聲,和逐漸接近的車輪聲。


    賓客主動讓出一條路給結親的隊伍,張家的院門卻緊緊地閉了起來。白錦兒疑惑地看著,不知道他們要做什麽。


    不過很快地,白錦兒的疑問,就獲得了解答。


    “新娘子!新娘子!”


    有人在院門外叫,


    是新郎家來迎親的人。


    張家的人不為所動,倒是張芸豆那幾個未出嫁的表姐妹,激動地原地拍手掌。


    “新娘子!”


    “新娘子!”


    唿喚新娘的聲音此起彼伏,大多是年輕男子的聲音,帶著難以掩抑的喜氣。


    這是,身邊的房門打開了。白錦兒順著看過去,張芸豆在一個婦人的攙扶下緩緩走出來,身穿剛才她驚鴻一瞥見的青色大袖衫,下麵是秋香紅團花紋繡層疊襦裙,肩上披著鵝黃絹紗披帛,高高梳起的發髻上簪了三支金翠花釵。


    繡著鴛鴦的翹頭履抬起,跨過門檻,輕巧地落在地上;張芸豆手中執著紅紙扇遮麵,眉目低垂地來到自己父母麵前。


    此時,張大娘子已經開始輕輕地啜泣。


    “阿娘,阿爺,”


    張芸豆開口,


    “女兒這邊,就去了。”


    張大娘子身子微顫,掩著鼻口的手絹晃動出輕微的幅度;她忙不迭地點頭,揮了揮自己的手。


    “過去後,對舅姑要尊敬,對小輩要和藹。切莫再耍你小性子,惹得他人不快。”


    張屠戶開口說話,聲音低沉沙啞。


    “知道了,阿爺。”


    張芸豆藏在扇子後麵的櫻唇瞥了瞥,又對著張屠戶夫妻倆行了一禮,才在其他人的攙扶下,往院外走去。


    院門打開,屋外的長街燈火通明。


    男方來接新娘子的馬車和親屬都已經到位,眾人在外翹首以盼,看見出現在門口的張芸豆,不約而同發出山唿海嘯般的歡唿聲。


    連著其他未出嫁的女孩子,臉都紅的像是被烤過似的。


    新郎從馬車上下來,白錦兒遠遠地看了,


    普通人的身高,普通人的模樣,臉上有的,也是普通人成親時會有的喜氣。


    洞房花燭夜,人生四大幸事之一。


    他沒有碰自己的新娘子,而是目光裏透著熱切,望著在眾人簇擁下,走上馬車的張芸豆。


    車夫將手中的鞭子交到新郎的手中,新郎爬上車頭,拉起韁繩,鞭子抽打在馬匹的臀部上,發出一聲清脆的“啪”聲。


    馬嘶一聲,揚步朝著自己來的方向走去了。


    有的賓客跟著去了,想著在新郎家也可以混一頓飯吃——天邊的顏色火紅金黃,卻像是即將燒盡的燭焰一般,慢慢地灰暗下去了。


    張屠戶和自己的妻子站在院子門口,遠遠地望著,


    望著馬車,消失在長街的盡頭。


    ......


    “早些歇息吧,明天咱們就迴家了。”


    白老頭和白錦兒說完,從坐榻上站起來。今天他是沒有喝酒的,渾濁的雙目帶著淡淡的疲倦。他剛要出門,忽然就聽見白錦兒的聲音從背後傳來:


    “阿翁,”


    “你還記得,你上次和我說的,小景他阿娘的事情嗎?”


    聽見白錦兒的話,白老頭轉過頭來看她,眉頭皺起,帶著疑惑。


    “怎麽,怎麽想著問這件事情了?”


    “沒什麽,”白錦兒聞言,搖了搖頭,“隻是覺得今天晚上,好像不怎麽睡得著。”


    “想聽故事。”


    少女的話帶著字麵意思上的單純,看著她在燭火下搖晃澄澈的雙眼,白老頭抿了抿嘴。


    歎了口氣。


    “罷了,”


    “既然你想知道,我就說給你聽吧。”


    “上次說到哪兒了?”


    “哦,說到小景他阿娘。”


    “他阿娘啊,本來是個極乖巧可人的孩子,正經找個踏實可靠的,孤女寡母的,日子也過得下去。”


    “可偏偏,老天就是這麽不讓人如願。”


    “那是一年上元,”


    “那年,正從長安城,來了一批景教僧。”


    “其中有個年輕的景僧,褐發褐瞳,看上去二十歲出頭,長得也是清秀。那批景教僧在城裏開了施粥鋪,一邊施粥,一邊傳教。”


    “小景他阿娘,就是那時候和那個景僧認識的。”


    說到這裏,白老頭頓了頓。他下意識地手在身邊摸了摸,忽然想起自己的酒葫蘆沒有帶,無措地摸了摸,還是認命地收了迴來。


    “當時坊裏已經有流言蜚語了,可小景的阿婆從年輕時候身子就不大好,小景阿娘長大能養活自己之後,她幾乎就沒怎麽出過門了。”


    “等她知道這件事情的時候,已經晚了。”


    “小景他阿娘,已經懷有身孕。”


    “打過,也罵過,可已經如此了,又有什麽辦法?當時找那景教僧的頭去談,人家說,願意給一筆錢,叫娶了他阿娘過門,並棄了教,留在錦官城生活。”


    “沒辦法,小景的阿婆隻好趕緊趁著女兒肚子還沒大起來的時候,把親事辦了。”


    “那姑娘,雖心中惶恐,”


    “但畢竟能嫁自己的心上人,卻也還是開心的。”


    “誰知道,辦親事那天,那小景僧,不見了。”


    “不見了?”


    白錦兒愣住,


    “不是說,願意棄教成親嗎?”


    “是啊,當時那景僧主持,確實是這麽說的。可小景阿婆帶著個大肚女人找上門的時候,那小景僧已經不見蹤影了。”


    “整個景寺的人,也都說沒有見到他。”


    “那人就這麽消失了。”


    “後來,那批景教僧也離開了。隻留下個他們娘倆,和一個即將出世的孩子。”


    “或許是懷胎時候奔波太多,心思又憂鬱,那孩子出生的時候引得他阿娘大出血;雖然母子平安,他阿娘卻因此落下了疾,沒過幾年,就去了。”


    “去的時候,是我幫忙打理的後世。”


    “一身子弱的孤婆,一個將將斷奶的孩子,能有什麽謀生的手段?隻能賣了原本的房子,拿著為數不多的錢,搬去了臨雲坊。”


    “這麽些年想必你也知道的,我為何對小景那小子如此忍讓。他阿婆年輕時與我,也是朋友一場。”


    “女兒已經先她去了,你叫我,唉,怎麽忍的心袖手不管。”“原來是這樣......”


    怪不得,


    怪不得阿翁自小都叫自己對小景忍讓些,也一直想辦法給他找個正經的事情幹著。可顯然,這小子並沒有學到多少。


    “丫頭,”


    這時,一隻溫暖幹燥的手,摸到了白錦兒的頭上。


    “兒行一百歲,長憂九十九。”


    “不管長到多大,孩子永遠都是家中長輩心頭最擔憂的事情。”


    “阿翁不是想給你多大的壓力,隻是,阿翁要你知道,這世間很多事,本是原本可以避免的。”


    “無論什麽地位,多少錢財,阿翁隻想你自尊,自敬,自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盛唐小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光含翡翠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光含翡翠容並收藏盛唐小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