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這都看不明白?’


    胡惟庸微微錯愕,緊接著,想到了什麽,便明白了。


    以太子的才智,理應能看出,朱四郎行為所表現的意圖。


    之所以看不明白。


    因為太子是儲君!


    是未來大明的皇帝。


    太子打心底裏認為,他給朱四郎的尊重,已經足夠了。


    但他不能直接與太子明說,得迂迴提醒太子。


    胡惟庸眼珠子微微一轉,擰眉道:“太子可注意到,燕王與陛下說話時,如何自稱?”


    朱標微微皺眉。


    迴想一路而來,朱棣和朱元璋談話情景。


    “孩兒……”


    話音剛響起,朱標好似已經意識到什麽,眼底失望之色一閃而逝。


    老四對父皇自稱孩兒,而非兒臣。


    也就是說,在老四心中,他已非大明之臣,隻是父皇的兒子。


    燕藩是燕藩。


    大明是大明。


    至於對他含糊其辭。


    都想通關節之處,他又豈能不知,老四含糊其辭的原因。


    如果大明想要老四的岸防炮、水泥就得拿出等價的東西交換。


    老四要和他,親兄弟明算賬。


    他對老四還不夠好嗎?


    難道,真要他親手殺了常茂,把北征發生的那些,一定會影響他的事情搬到台麵上,老四才滿意?


    一刹那。


    朱標控製不住有些生氣。


    當初父皇忙於打天下。


    他協助母後,長兄如父般教導老四他們。


    他實在難以接受,老四剛剛翅膀硬了,就擺出一副與他親兄弟明算賬的姿態。


    ‘罷了……’


    朱標失望搖搖頭,轉而看向胡惟庸二人,“今天的事情你們知道就行了。”


    胡惟庸、呂本領命後,從朱標書房出來。


    胡惟庸親切的替呂本推著輪椅,呂本觀察著燕王府的建築風格。


    不夠精雕細琢。


    更有些像漢唐時期,生產力落後、低下時,整體建築風格偏向粗獷恢弘。


    某刻,收起欣賞思緒,確定走遠了,扭頭往朱標書房看了眼,唇角漸漸浮現笑意,“胡相,經此之後,太子爺恐怕會很生氣,很失望吧!”


    他們心心念念想破壞朱四郎和太子的兄弟關係。


    進而促成太子為首大明與朱四郎燕藩反目成仇。


    沒想到,朱四郎不知死活,脾氣還挺傲,竟然主動和太子、和大明脫鉤切割。


    離了大明,他朱四郎不足為懼!


    胡惟庸笑笑。


    現在的情況,的確很好。


    不斷的勝利和取得的成就,顯然讓朱四郎有些膨脹了。


    “呂大人,吾等大事可期!”


    呂本含笑點點頭,兩人來到一顆芭蕉樹下停下。


    呂本伸手戳了戳寬大翠綠的芭蕉葉,看著上麵結出的青綠芭蕉,“胡相,朱四郎那種岸防炮咱們要搞到手,咱們應該學朱四郎那些提升實力的奇淫巧技,但絕不能學朱四郎這裏的風氣,和他那些邪門歪道的理念……”


    胡惟庸看看呂本,點點頭。


    若是全學朱四郎,豈不是變成了朱四郎?


    真如此,恐怕到時候軍心民心都不願將矛頭對準朱四郎,還如何報仇雪恨。


    ……


    呂氏下榻的房間。


    呂氏沐浴出來。


    見朱允炆悶悶不樂坐在窗前,盯著院子外麵,順著朱允炆視線看去,就見祈嫿、雍鳴、朱玉秀、朱允熥一群孩子,在別院外麵玩彈彈珠。


    呂氏摸了摸朱允炆腦後。


    朱允炆被驚動,扭頭,“娘。”


    呂氏笑笑,反問:“怎麽不去外麵和大家一起玩兒,坐船不舒服嗎?”


    朱允炆搖搖頭,“娘,你們不是說,四叔的東番很落後嘛,四叔開發東番才幾年,怎麽給孩兒的感覺,比咱們大明都繁榮?”


    那種還未參觀,但已展露威力,幾發彈丸,便將一艘大船擊沉的岸防炮。


    還有那種光滑堅硬的水泥。


    ……


    東番的一切都處處透露著聞所未聞的衝擊。


    “將來,四叔的燕藩,會不會超過咱們大明,超過父親?還有休息好後,才帶咱們去參觀的工坊,是不是還有更令人震驚的存在?”


    朱允炆霜打了茄子般,低下頭。


    呂氏頓時明白了。


    笑著摸了摸朱允炆腦袋,在對麵坐下,語重心長道:“你皇祖父都來了,這些技術,咱們肯定要學習的,咱們大明有廣袤的疆土,無數的人力物力,一旦咱們學會了,咱們很快就能反超伱四叔……”


    朱允炆聽著,緩緩抬頭,眼中漸漸出現亮光。


    ……


    朱元璋、馬秀英所在主宅。


    書房。


    藍玉屁股下,好像粘了釘子,坐臥不寧。


    湯和、李善長、沐英、耿炳文等老臣也位列其中,等朱元璋沐浴結束。


    湯和瞥了眼藍玉,沒好氣笑罵:“你坐不住就出去!都多大年紀了,還這麽急急燥燥。”


    眾人齊齊看向藍玉。


    藍玉絲毫不生氣,視線環顧眾人,最後落在湯和身上,起身,苦笑:“二哥,你們就真的不急切嗎?這還沒看多少呢,你們看看燕王展示出來的東西!”


    “工坊區咱們還沒參觀呢,光是岸防炮和水泥,就足夠讓人震驚了。”


    “要是有水泥,我就能利用陰山取之不盡的石頭,沿著陰山山脈,建築堡壘,同時在示範區重點位置,修建城池,無論是對於防守,還是將來逐步向陰山以北蠶食,都有無窮盡的好處!”


    ……


    “可現在,咱們要首先想想,燕王燕藩掌握的這些技術,咱們能不能得到!”


    湯和臉上笑容消失。


    其實,他們這群人默契聚集在陛下書房,等著陛下。


    說到底,都是看到了老四燕藩這些技術,對於大明的價值。


    同時,也都明白,今時與往日不同了。


    哼!


    微哼聲從外麵傳入,“咱們拿到這些技術,你們確定,咱們真的能很好的利用嗎?”


    聽聞門外傳入的聲音,眾人紛紛起身。


    朱元璋走入刹那,齊齊行禮,“拜見陛下。”


    朱元璋擺了擺手,在書案後落座,等眾人坐下後,重複道:“還是剛才那句話,咱們得到這些技術,能像東番這樣,很好的利用,把技術的價值發揮到極致?”


    “你們說說,為什麽這些技術,出現在老四的東番,而沒有出現在咱們大明?”


    “是咱們大明的能人巧匠沒有老四燕藩多嗎?”


    “為什麽,燕藩僅靠從福建江浙等地,招攬的萬餘名各種匠人,就能不斷湧現這麽多新東西,而咱們大明,匠人有多少?為何卻無法做出這些成績?這其中的原因,你們想過嗎?”


    “老四麾下的文官,為首的蔣進忠資質恐怕也就是中平,甚至是中下,為何他們到了東番後,就有這麽大轉變,協助老四,把東番治理的井井有條,而朝廷那麽多更聰明的官員,卻比不上一群中平、乃至中下之姿的人?”


    ……


    朱元璋一連串發問。


    湯和、李善長微微點頭。


    陛下已經意識到問題的關鍵了。


    藍玉等人陷入沉默,默默琢磨。


    “技術的問題,咱會去想辦法,你們能來這裏,就證明,你們比那些隻知道仇視老四的人強多了,接下來參觀,你們就好好看,仔細看,認真看,看看到底是什麽原因,促使一樣的人,在咱們中原做不出成果,可來了東番卻能!”


    據他了解。


    老四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很小。


    岸防炮、還有尚未見過的高爐,都是老四在大明北征期間,東番的匠人搞出來的。


    而這些匠人,以前就是大明人!


    尚未去工坊區參觀。


    但他肯定。


    老四這裏,一定有什麽和大明不同。


    一樣的種子,隻有土壤、氣候不一樣,收成才會不同。


    他是不懂什麽技術、工業。


    但他懂種地。


    在他看來,這技術、工業應該和種地一樣。


    ……


    朱元璋休息了三天。


    期間,朱棣帶著朱元璋等人在雞籠嶼海灣內,隨意走訪了百姓家、商行。


    並且在海灘上辦了一場篝火煙花晚會。


    愜意休整三天。


    第四天,眾人早早收拾。


    王美人房間,王美人一邊為朱標整理衣著,一邊柔和寬慰:“太子爺,妾不懂其他的,但妾知道,即便是民間百姓家的兄弟,成家立業分家後,也分彼此,燕王雖然不懂事,無法體會太子爺一片良苦用心,可燕王出海,自立燕藩,本質上,就是和咱們大明分家了,和其他王爺不同了……”


    看了燕藩後。


    她打心底裏覺得,即便燕藩做的有些過分了。


    太子爺對燕藩最好還是不要撕破臉皮。


    按照民間分家的兄弟一樣相處就行了。


    真的有困難是,可以搭把手。


    如果是日常相處,親兄弟明算賬,誰也不欠誰,也挺好的。


    朱標伸手捏捏王美人臉頰,笑道:“孤知道了,孤已經調整好了。”


    “你以前不是說,想讓允熞跟著老四學嗎?還有沒有這個想法,孤相信,這個要求,老四身為允熞四叔,不會拒絕的,你若還有這個想法,孤來和老四說。”


    王美人含笑搖搖頭,“太子爺,妾就是嘴上說,妾沒有太子妃姐姐的本事,妾想到允熞留在這麽遠的地方,恐怕睡都睡不著。”


    其實,她的確想讓允熞和這個小叔子學。


    來時,也的確有這個想法。


    可現在情況變了。


    她不想讓太子爺去求燕王。


    允熞也就是個普通皇孫,不需要多麽有才能,隻要老老實實不去妄想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這輩子,榮華富貴,養尊處優肯定少不了。


    即便如此,迴到高麗母國。


    他的父王、王兄也得高高捧著。


    這就足夠了。


    沒必要讓太子爺為了允熞,去對燕王低聲下氣。


    ……


    朱元璋院子外。


    朱棣、朱樉一群兄弟等著。


    朱樉攬著朱棣肩膀,笑問:“老四,你給我們提供的顧問團呢?答應我們的火銃、火炮呢!”


    聞言,朱棡、朱橚、朱梓等人也紛紛開口。


    “四哥,你可不能食言而肥啊!”


    “四哥,朝廷匠作監的製作速度太慢了,還要裝配朝廷軍隊,輪到我們,真得等到猴年馬月了,我們現在可就指望著四哥了,這次,我把購置的錢都帶來了!”


    “老十一,好你個雞賊的小子!你帶錢,怎麽沒和兄弟們商量?”


    ……


    朱棣瞧著眾人從討伐他,瞬間轉為討伐老十一,頓時笑了。


    “放心吧,雖然這次擴編四個混成協,把儲藏下來的來福銃,我都基本裝備了,不過給我一兩年時間,保證陸陸續續把你們所需的火銃、火炮給你們送去,你們先確定一下順序,整編顧問團會和裝備一起去,先裝備,顧問團先幫你們訓練。”


    “我看還是先從我們這些塞王開始吧。”朱樉看著弟弟們,“二哥可不是以大欺小,實在是我們最需要盡快整編,裝配。”


    “對對對,先從我們這些北方塞王開始吧。”


    “二哥,你臉皮可真厚,北征之後,你們這些塞王,短時間內,還有仗可打嗎?”


    ……


    “聊什麽呢,聊得這麽高興?”


    爽朗聲從裏麵傳來。


    爭論熱鬧的兄弟們忙轉身,循聲看去……


    朱元璋、馬秀英、朱標帶著一群家眷,聯袂走出來。


    “拜見父皇。”


    朱棣一群兄弟給朱元璋請安後。


    朱棣笑著解釋,“二哥他們想從孩兒這裏購置來福銃和火炮,順便想讓孩兒給他們派幾個編練顧問團,他們正在爭論誰先誰後。”


    朱元璋看向朱樉等人,笑道:“從大到小吧。”


    老二老三他們,馬上要接受大批武勳心腹兵馬。


    趁機以編練新軍的名義,直接讓老四派出的顧問團整編了,就能很大程度,切割這些兵馬和武勳之間的聯係。


    這是好事。


    朱樉頓時高興道:“父皇英明!”


    哼!


    朱元璋哼了聲。


    看向朱棣,“百官到了嗎?”


    “到了,已經在王府外宅等著了。”


    “那就走吧,去你的工坊區看看。”


    在朱棣陪同下,朱元璋和百官匯合後,前往工坊區。


    工坊區坐落在雞籠嶼西南深處,雞籠河穀兩側。


    ……


    “父皇,整個工坊區沿河穀兩側,占地將近百畝,現在開發使用的大概隻有五十畝左右,河穀北邊主要是火藥工坊,冶鐵工坊、鑄炮坊、鑄銃坊主要集中在河穀南岸,火藥坊由於安全性要求很高,而且也十分容易發生危險,所以暫時單獨設置在北岸,咱們先去南岸……”


    朱棣邊走邊給眾人,先大體介紹工坊分部情況。


    朱元璋等人聽的認真。


    大約半個時辰徒步路程後。


    叮叮當當聲,隱約傳入耳中。


    一座巨大工坊,映入眾人眼簾。


    朱棣指著工坊介紹:“父皇,前麵是水錘坊,就是咱們在福建看過的,福建的水錘坊技術,就是照搬這裏,現在水錘坊有兩個區,一個區主要負責對鐵胚進行各種鍛造,有的直接鍛造成鐵皮,製作高爐,有的用來製作炮管或者銃管……”


    高爐內直接練出來的生鐵,太脆,延展性不夠好。


    燒紅鍛造的過程中,把生鐵中,過多的碳燃燒、擠壓出來。


    經過鍛造的鐵,其實就是鋼。


    隻不過是,被稱之為鍛鐵罷了。


    匠人們已經掌握了冶煉熟鐵的辦法。


    就是把第一次練出來的生鐵,迴爐重新融化,在融化過程中,不斷用風箱,往高爐內吹送空氣。


    熟鐵好煉製。


    隻要重新迴爐融化,不斷讓生鐵溶液中的碳和氧氣進行反應即可。


    但介於生鐵和熟鐵之間的鋼,如何在再次精煉生鐵過程中,把握氧氣含量,控製碳含量。


    匠人們還在反複琢磨。


    恐怕還得需要一段時間。


    畢竟,現在匠人們連碳和氧氣的化學反應也不知曉。


    更別提,鋼中碳含量的鑒定了。


    這也是技術發展的必然階段。


    製作炮管、銃管需要韌性好,延展性,同時還具備一定強度的‘鐵’。


    需求催動下,匠人們根據經驗,不斷反複試驗。


    最終,憑借經驗,找到製作方法。


    未來,必然有人會出於好奇,去探究其中的元素,以及在冶煉過程中的化學反應。


    慢慢往更細微的方向研究。


    這是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


    曆史上,西方的現代科技,也是由此衍生。


    “另一個工作區,主要是製作水泥,水泥以熔漿的形勢,從高爐內流出,隨著冷卻會形成類石頭的塊狀物,需要重新進行粉碎處理……”


    在朱棣的講解中。


    朱元璋一群人參觀了水錘坊。


    在福建他們就見過水錘。


    唯一不同之處,就是這裏的水錘坊,規模更大。


    一個區內,就有上百個水錘。


    無論是鐵,還是水泥塊,都要經過一個個力量大小不同的水錘捶打。


    雖然十分嘈雜。


    可也十分壯觀!


    從水錘坊出來後。


    朱棣指著百步外的廠房,“父皇,前麵是製作銃管和炮管的工坊。”


    聞言,朱元璋不由加快腳步。


    朱標等人眼中也流露出迫不及待之色。


    朱棣把眾人神情收入眼中,笑笑,加快腳步。


    “王爺!”負責工坊的大匠等在門口,見朱棣走來,給朱元璋行禮後,帶著朱元璋等人走了進去。


    入門就是一排排小爐子。


    朱棣介紹道:“父皇,這是坩堝爐,鍛造後的鐵重新融化,用來直接鑄造炮管,或者定型成鐵棒,等到下一道工序,鑽孔製作銃管……”


    朱元璋拿起旁邊擺放的一摞摞鐵棒,掂量了一下,目光投射到前麵。


    朱棣忙帶著朱元璋來到立式鑽孔,腳踏‘車床’。


    一個壯漢坐在車床側麵,蹬著腳踏板。


    一名匠人,緊盯著被固定在立式車床中間的鐵棒。


    尚且微微泛紅的鐵棒,在鑽頭研磨下,不停卷出一圈圈鐵屑。


    朱元璋看著,說道:“和你之前提供給朝廷的那種手搖式車床不同。”


    “嗯。”朱棣笑笑,“這是他們洪武十六年才搞出來的,基本原理差不多,就是把手搖式車床立起來,放大,匠人在製作銃管過程中,有感於,手搖力量太小,製作慢,所以才搞出這種立式腳踏車床,這種車床,一架,每天能製作三十根銃管,若非他們改進了車床,孩兒新編練的四個混成協,恐怕也無法全部裝備來福銃……”


    朱元璋仔細盯著兩個匠人相互配合製作銃管的過程。


    笑道:“等參觀完工坊,就去看看你的五萬陸軍。”


    隨後,朱元璋親自動手,踩著腳踏板,在朱棣的協助下,製作了一根銃管。


    朱元璋拿著已經淬火冷卻的銃管,擦著汗,轉身把銃管交給朱標,笑道:“這根銃管父皇送給你了。”


    “兒臣謝父皇。”朱標接下後,含笑謝恩。


    後麵,百官紛紛狐疑對視,暗道:‘陛下此舉,想要表達什麽?’


    皇帝的每一個動作,都不能等閑視之。


    而此舉,肯定暗含深意。


    隻是大家一時間猜不透罷了。


    朱棣看了眼朱標,笑著點點頭,繼續帶著朱元璋在廠房內參觀。


    參觀鑄炮坊後。


    要從後門出門時。


    “張師傅,我認為必須建立新的度量標準,並且以十倍累進……”


    經過鑄炮坊後門的一個房間時,朱元璋聽到裏麵傳來的爭論聲,好奇停下腳步。


    狐疑看向朱棣,“咱好像聽到了原吉那小家夥的聲音了?”


    朱棣點頭,“就是原吉和其他幾個孩子,正在和幾個大匠為了長度如何細分爭論,咱們現在最小的一寸,精度太低,十分不利於作高精度的東西……”


    “去看看。”朱元璋來了興趣,好奇推開門。


    裏麵眾人被推門聲驚動,瞬間息聲。


    夏原吉等人看到是朱元璋時,忙行禮:“拜見陛下!”


    朱元璋擺了擺手,看了眼擺放在旁側,寫滿了東西,還配有尺子圖案的黑板,笑問:“原吉,和師公說說,你們在爭論什麽。”


    夏原吉領命後,轉身,指著黑板,“師公,我們正在對一寸,進行等分,可三等分,十等分,無論是怎麽分,總是無法進行再次等分……”


    朱棣含笑聽著。


    當然不好分了。


    一寸3.33厘米,越往後麵分,就越發難分割。


    其實,現在隻要分割到毫米就滿足需求了。


    “我們希望重新確立一套長度標準,我們提出兩種設想,一、以一根發絲的直徑為度量長度的最小單位,然後以十倍的關係進行累進,這種辦法的精度是足夠了,可在標尺上刻畫發絲的距離,現有的條件做不到……”


    “二、取十粒大小均勻的黍子,以一粒黍子的直徑為最小單位,按照十倍的關係,進行累進……”


    “黍子滿足兩個條件,他的直徑很小,同時,現有的條件,黍子的直徑,可以在標尺上刻畫出來……”


    朱棣聽的眼睛不由一亮。


    十倍關係累進。


    其實就是十進製。


    度量單位采用十進製有個很大的優勢。


    那就是每個單位都是加個零,或者減個零的關係。


    便於計算。


    這對於實際應用中的便捷性十分大。


    “我們反複試驗,一寸始終無法容納整數倍的黍子,現在張師傅他們認為,如果重新推翻設置全新的長度單位,就意味著,工坊所有的一切標準,都要重新推倒,就連現在軍中使用的火銃、火炮,都因為新標準,要麽專門保留一套彈丸製作設備,要麽極有可能,在新標準確立後,全部退役,耗資太大,張師傅他們舍不得現在這些家當,也擔心給我師傅增添麻煩……”


    朱棣若有所思。


    現在設立全新標準,的確意味著,現有的工坊設備,以及製作出來的成品。


    都麵臨著退役。


    火銃、火炮使用的彈丸,或許能想辦法克服。


    但工坊設備,肯定要全部大換血。


    可現在這套度量單位,的確已經嚴重製約了技術發展。


    朱棣看向夏原吉和幾名大匠,“不要擔心錢,我們技術發展,已經被度量精度嚴重製約了,現在不改,將來迫不得已改,投入必然更大,你們先按照黍子直徑,以十倍關係,搞一套全新度量標準出來,搞幾個小型車床,咱們試一試效果如何。如果反複討論後,無法確定路線,咱們就把所有的路線都試一遍,找出那條最好的路線!”


    原吉幾個孩子激動笑了。


    就連幾個固執的大匠也笑了。


    ……


    看的眾人麵麵相覷。


    朱元璋勉勵夏原吉等人幾句,從研討的小房子內出來,好奇問:“原吉他們高興,咱能理解,怎麽那幾個反對原吉等人提議的匠人,也高興笑了?”


    朱標、常氏等人紛紛看向朱棣。


    朱棣苦笑搖頭,“父皇,你被那幾個大匠的憨厚給騙了,他們巴不得折騰試一試所有路線呢,可又擔心浪費錢,我生氣,故意唱白臉,糊弄原吉等人,等著我發話呢!”


    這群匠人‘狡猾’著呢。


    雖然還保留著,對權力的畏懼。


    不敢在他麵前一哭二鬧三上吊,要人才、要經費。


    可卻通過這種辦法來達成目的。


    他早看出來了。


    原吉他們還年輕,才沒有發現,這幾個大匠在利用他們唱雙簧。


    朱元璋看著朱棣絲毫沒有因此生氣,若有所思。


    參觀到現在。


    看著那些匠人和老四相處的方式。


    他隱約找到,一樣的匠人,在大明不行,來了東番卻屢屢創造出新成果的原因。


    老四給了匠人極大尊重。


    極大支持!


    大明能嗎?


    他倒是願意給。


    隻要有利於大明,有利於朱家天下,他什麽都能做。


    可這種對匠人尊重、支持的風氣。


    大明現在那種尊貴卑賤,陳腐之氣,能容忍嗎?


    風氣不改。


    恐怕朝廷就是把老四這套技術全都照搬迴去。


    也不會有雞籠嶼這般欣欣向榮,更別說發展創造了。


    大概率,會像貧瘠土地中的莊稼,病懨懨。


    想要改變風氣,絕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


    何況,他都這個年紀了。


    還能再活幾年,都不清楚。


    總之,老天爺,絕不會再給他二十年了。


    恐怕十年時間,都未必肯給他。


    標兒明白,他送那根親手製作銃管的用意嗎?


    這根銃管是他身為帝王,在雞籠嶼親手做的。


    代表著,他希望,全麵學習老四燕藩治下的一切!


    眼下老四的態度已經很明確了,不會再費力不討好,推動大明變革了。


    哇!


    皇女一聲驚唿,打斷朱元璋思緒。


    原來,不知不覺中,已經走到高牆門口。


    順著大門向內看。


    裏麵豎立著八座高聳,冒著滾滾濃煙的巨型鐵爐子。


    “這就是高爐吧?”朱元璋詢問同時,眼睛緊盯高爐,腳下步伐不由加快。


    朱棣忙跟上。


    其他人也迫不及待緊隨在後。


    隨著靠近高爐。


    熱浪撲麵而來。


    火紅的鐵水流出來,直接流入一個個模具中。


    匠人們兩人一組,光著膀子,用鐵鉗子夾著模具去遠處,一口口生鐵鍋倒扣擺放在旁邊。


    朱元璋目測,微微驚訝。


    至少有上萬隻鐵鍋!


    “王爺,你們製作這麽多鐵鍋做什麽,要販運迴中原售賣嗎?”胡惟庸突然插口詢問。


    所有人齊齊看向朱棣。


    這麽多鐵鍋販運迴中原。


    對中原的衝擊十分大。


    更主要,這得讓朱四郎賺走多少錢?


    他們就是不清楚此處製作鐵鍋的成本,但也判斷,如此大的高爐煉鐵,鐵鍋的成本一定極其低廉!


    朱棣瞥了眼胡惟庸,卻笑著對朱元璋說:“父皇,這批鐵鍋,孩兒準備發放給將來呂宋治下百姓,收攏民心的同時,以此為報酬,換取呂宋百姓,為新朝有償徭役,建設新朝,未來,呂宋要建設官道、孩兒的王宮、農田水利等等……”


    這個時代。


    中原的鐵鍋。


    那就和後世的芯片一樣。


    屬於卡脖子技術。


    曆史上,朝廷就靠著卡住鐵鍋,就能讓草原人,連煮飯的鍋也沒有。


    不光草原。


    大明周邊倭國、呂宋這些地方,做飯用的鍋一直都是硬通貨。


    一口廉價鐵鍋。


    足以穩定民心,讓呂宋百姓,歡天喜地的服徭役,建設呂宋了。


    反正,這種鐵鍋,對於東番來說,簡直不要太容易了。


    一爐生鐵水,一兩噸,就能煉製數百隻,上千隻鐵鍋。


    而為了給朝廷製造點震撼,又增加了幾座高爐。


    總共八座高爐。


    產能也沒處用。


    唯一的難處,就是鐵礦石。


    不過,這玩意兒,周圍的占城、南朝十分歡迎他的海船去購買。


    那些王族,到處以各種罪名抓青壯,然後扔到礦山內采鐵礦。


    搞得天怒人怨同時。


    每年從他這裏換取大量絲綢,陶瓷製品,滿足其窮奢極欲。


    他也樂的如此。


    他在等,占城、南朝民怨沸騰的時候,便可乘機出兵,救民於水火,一舉兩得。


    “父皇,我們規劃不合理,導致製作的高爐多了,現在產鐵量太大,沒處用,用來製作鐵鍋,為將來統治呂宋做準備,很合算……”


    朱棣故意在眾人麵前凡爾賽。


    就差暗戳戳說:想要這些高爐嗎?隻要你們出得起價,我可以打包售賣!


    在場都是些老狐狸,豈能聽不出朱棣的暗示。


    不過,這種凡爾賽的嘴臉太討厭了。


    百官暗暗咬牙。


    很多人冷哼暗道:“等你朱四郎攻打呂宋戰敗,有求於朝廷時,朝廷再和你談判吧!”


    所有人都已經意識到,朱棣想和朝廷談判。


    但他們不想這個時候談。


    呂宋集結了十八九萬兵力。


    朱四郎若是打敗呢?


    到時候,再談判,朝廷就能占據上風了!


    朱元璋參觀煉製水泥的高爐時,見到了王靳宓。


    從冶鐵坊出來後。


    朱元璋詢問:“你的學生,怎麽全都安排做這些奇巧研究了?”


    參觀下來,老四的學生幾乎都是如此。


    一會兒,老四要待他們去參觀春曉和民豐的大藥房。


    貌似,老四的學生,全都做了些雜術之事。


    朱標看向朱棣。


    這個問題,他早發現了,也充滿好奇。


    隻是不方便問罷了。


    終於忙完年終終結了,明天開始,恢複一萬字保底更新,這幾天,忙的每天連細綱的內容都寫不完,在這裏,給各位書友大大鄭重鞠躬道歉。


    最後,能不能再厚臉皮求一下月票、推薦票、追訂、全訂。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朱棣,開局揚言奪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早餐羊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早餐羊奶並收藏大明:我,朱棣,開局揚言奪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