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大營。


    帥帳。


    檢閱結束,朱棣就帶著諸將來到帥帳。


    朱棣坐於主位,環視文武兩班濟濟一堂,唇角浮現笑意,視線落在毛驤身上,“毛驤,你代表軍情司,給大夥兒講講現在呂宋的情況。”


    眾人精神一震。


    陸軍有一個營駐紮在孔雀島(巴拉望島)。


    並且還經常和民都洛島的一萬漢裔遷民打交道,對呂宋的情況多少也了解點。


    但了解的並不特別詳細。


    毛驤起身,來到掛在朱棣身後的呂宋全圖前。


    朱棣轉身,坐於長條桌案兩側的陸軍將領,紛紛看向毛驤。


    毛驤看著麵前詳細的呂宋全圖,不由有點小小得意。


    這張呂宋全圖,就是他們軍情司的傑作。


    上麵不但有河流分部,就是哪些地方是部落,哪些地方是村莊,與呂宋朝廷的關係如何,他們都一清二楚。


    甚至,就連呂宋境內的有多少口水井,分部在什麽位置,他們也掌握了。


    毛驤收斂思緒,深吸一口氣,鄭重開口:“王爺,呂宋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有文字,九成九的呂宋人都沒有文字的概念,呂宋官方使用的文字,還是咱們的漢字……”


    這些大概消息,大家都知道。


    不過其中有些細節,並不了解。


    所以,眾人聽的都十分仔細。


    “這些年,軍情司和民都洛島上的遷民相互合作,我們培養了大量,掌握呂宋語的人才,大約三千人左右,其中兩千人這些年掌握呂宋語的同時,初步掌握了勉強夠用的漢字量……”


    “剩下將近一千人中,有八百童生,一百院士,以及一百秀才以上讀書人,其中,除八百童生,剩下的兩百學識儲備量最多的院士、秀才,是跟隨大儒吳海鬧事,被王爺丟到東番曆練的那批年輕讀書人。”


    ……


    朱棣微微抬手,毛驤立刻停下。


    朱棣吩咐道:“兩千掌握呂宋語,但文字量勉強夠用的青壯,分配到軍中,充當我方打下呂宋,軍方和呂宋地方百姓打交道的翻譯,譚淵你們和毛驤接洽,這批人迴到軍中如何分配安置,你們抓緊寫出一份計劃方案來,寫好後,立刻派人送去福建給我閱覽……”


    這兩千人文化程度太低。


    放在軍中勉強可用。


    其他地方,就不夠用了。


    說到底,還是他底子太薄了。


    考中院士、秀才這個級別的讀書人,一般情況,都想在中原繼續努力。


    至於那八百童生,都是普通百姓子弟。


    有少部分是遷民。


    大多數家人還在福建。


    這部分童生,已經二十好幾了。


    都是窮苦百姓子弟。


    考中童生後,或是能力不足,或是家庭財力,無法支撐他們繼續考取功名。


    於是就在福建士紳、豪強商賈的商鋪,謀一份賬房跑腿之類的差事。


    他出海時。


    這些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不甘一輩子做個賬房先生。


    大約有六百多人,選擇到東番闖一闖。


    “那批跟著吳海鬧事讀書人的思想變化如何?”


    毛驤笑了:“變化很大,大多數人,被王爺扔到福建後,都分配到一個個安置點,和安置的百姓一起搞鄉土村社,對鄉土村社的看法已經和以往不同了,當然,不排除,有些人並未改變,而是把真實的抵觸情緒,隱藏在心裏……”


    “相較這批學識儲備量好的讀書人,臣倒是更欣賞八百童生,在建設鄉土村社中,他們積極努力,在學習呂宋語時,他們也最努力……”


    ……


    “臣以為,八百童生將來能成為王爺統治呂宋的各級官員……”


    “不!”


    朱棣搖頭否決了毛驤的提議,“這八百人,不要安排高官職,一半人將來去當教書先生,一半人當管理十數個村落的鎮長,讓他們去指導呂宋百姓搞鄉土村社建設……”


    眾人紛紛錯愕。


    這八百人,對王爺最忠心,王爺怎麽把他們安排到最底層的位置了?


    因為是聯席會議。


    文官也在場。


    蔣進忠作為燕藩文官之首,第一時間訴苦:“王爺,這八百人對王爺,對咱們燕藩歸屬感最強,怎麽能浪費在教書、鎮長這些職位上呢,將來至少也應該是個縣令吧?”


    王爺搞出一個鎮長官職。


    他隻是稍微想了想就明白。


    縣府一級,管著數百個村莊。


    一旦鄉土村社開始推行,單憑縣府的官員,根本無法迅速全麵推進鄉土村社。


    若是設置鎮縣二級機構。


    一個有建設鄉土村社經驗的鎮長,一把手主抓十幾個,乃至二十幾個村莊。


    就能夠更為迅速,在一兩年之內,把主抓負責的村莊,建設成鄉土村社。


    這個二級結構,肯定是專門為建設鄉土村社而設置。


    在呂宋,鄉土村社建設速度越快,呂宋穩定的就越快,更有利於統治。


    吃餉人數增加,咬咬牙,也可以接受。


    但他不舍得這八百忠心的好苗子。


    讀書學識多寡,其實根本不重要。


    朝廷是以功名高低來任命官員。


    可他們燕藩不一樣。


    燕藩不是搞權力。


    而是搞事業,實幹!


    相較於功名高低。


    實幹能力才最重要!


    這八百人,他早注意到了,本打算將來安置在王爺治下,省府州縣這些位置上。


    朱棣含笑道:“伱不要肉疼,我這樣安排,是有原因的,咱們能不能長期統治呂宋,取決於兩個方麵,一、基層百姓對我們的觀感,二、對呂宋孩子的教育同化。”


    “基層就是這些直接接觸百姓的鎮長,這部分人,必須是絕對心向咱們燕藩,願意為燕藩事業,奉獻的。”


    “教育就是咱們將來要開辦的學堂,教孩子的先生,思想上決不能有半點問題……”


    兩百多跟隨吳海鬧事的年輕讀書人。


    功名更高,學識更淵博。


    但這群人的思想不穩定,甚至不純!


    就絕對不能做直接麵向底層百姓和育人的事情。


    “這群人,放在省府州縣這些位置上,暫時替咱們做事,咱們也對他們進行考察,若是思想真的改變者,那就提拔任用,若是偽裝,今後陸陸續續清理掉便是……”


    給這群人更高的文官權力,其實並不可怕。


    暫時幫他統治呂宋。


    等他治下的讀書人多了,可用之人多了。


    清洗掉便是了。


    “進忠,你找時間,和八百童生好好談談心,告訴他們,去下麵基層任職,隻是暫時兩三年任務,等咱們可用之人多了,就會取消鎮一級機構,而他們也會根據在下麵履任的表現,進行相應的提拔,直接越過縣令,升遷更高的位置也不是不行,我看他們實幹的表現!”


    鎮這一級,隻是一個臨時的機構。


    其實,當時在朝廷推行鄉土村社時,他就打算建議朝廷,設置這樣一個臨時權力機構。


    在鄉土村社推行結束後,就馬上取消。


    思來想去,他又把這個想法否決了。


    他有顧慮。


    他在大明說了不算。


    他能建議成立。


    可將來,能否取消,他就說了不算了。


    權力機構的管轄範圍一旦開始蔓延後,官員們就未必願意收手。


    大明現在是兩百個百姓,養活一個吃皇糧的。


    如果再全麵增加鎮一級。


    恐怕就是一百個百姓,養活一個吃皇糧的了。


    太可怕了!


    大明別說發展了,可能會很快被這群吃皇糧的吃垮!


    可他治下,他為了盡快推行鄉土村社,穩定呂宋百姓,設立縣鎮二級機構,勢在必行。


    他也有信心,將來能結束!


    “這個二級機構是暫時的,你們文官要牢記這一點,咱們養活不起這麽多吃餉的人,而且也沒有必要,中原曆朝曆代,其實也存在縣域內的二級機構,隻不過是隱晦的,是由縣府和地方士紳組成……”


    “未來鄉土村社建成後,所謂的隱形二級機構,就是由縣府、雇工身股製商行、鄉土村社共同組成。”


    “鄉土村社、雇工身股製商行,兩種經濟結構,施行高度自治,自負盈虧,縣府隻負責稅收、地方治安訴訟、教育、政策傳達和引導,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我們官府,絕不插手,鄉土村社和雇工身股製商號的盈虧問題,他們破產也是他們的事情,百姓、雇工隻能埋怨領頭人的能力不行……”


    “我們從農村土地、農具等原始股本不可轉讓,這些製度方麵,保障百姓還有無數次重頭再來的機會,做好這些製度性建設,教育、農田水利等基礎性建設後,他們內部的事情,我們隻按照未來製定的燕藩律法進行裁判,其他的絕不插手,如此,無論發生什麽矛盾,他們的怨氣,都在所處的一個個小經濟體內……”


    夏時敏聽聞後,眼睛頓時一亮。


    周朝的國祚為何有八百年之久?


    為何後來一些人,推崇恢複周禮。


    很大原因,就是有人覺得,周朝的製度,其實比秦朝以後的郡縣製更穩定。


    其實,有些話推崇周禮的讀書人不敢說出來。


    那就是恢複分封製!


    分封製下。


    百姓和中樞沒有矛盾。


    所有的矛盾,來自於百姓和分封諸侯領主之間。


    百姓會反一個,壓榨剝削他們的諸侯,但很少直接喊出,推翻周王朝。


    但分封製的弊端也很大。


    就是諸侯領主的勢力太過龐大,發展到最後,諸侯就能直接威脅到中樞了。


    王爺的鄉土村社、雇工身股製。


    其實在造福百姓的同時。


    也是一種另類的分封。


    隻是,在郡縣製之下,把民間財富,切割成無數小碎塊,分給一個個經濟團體。


    每個縣府,相對於這些散碎的經濟團體,就是‘中樞’。


    燕藩政權隻要保持中立、公正。


    經濟團體內部的矛盾,怨氣就會首先對準團體內部的領頭人。


    絕大多數情況,無法形成,百姓和政權之間的直接矛盾!


    等於在政權和百姓中間,又設立一個受過的機構。


    即便將來,縣域之內,縣令做的不好,朝廷隻要嚴懲縣令,就能平息百姓怒火。


    就好像周朝中樞的君主,懲罰諸侯一樣。


    縣令比諸侯更好懲罰。


    至於縣域之內,經濟體做大,染指縣域權力也不怕。


    自始皇帝中樞集權後。


    財富就永遠鬥不過權力!


    ……


    夏時敏、蔣進忠一群文官都已經發現了,鄉土村社、雇工身股製對於政權延續的一些好處。


    都在默默琢磨著。


    而毛驤的講述還在繼續。


    已經從涉及文治方麵,轉入了軍事方麵。


    “王爺,根據我們的情報,從我們逼迫呂宋朝廷,為民都洛島中原遷民爭取利益開始,呂宋王朝就已經在積極備戰,並且,隨著陳祖義奪取馬六甲王朝後,雙方就產生了聯絡,陳祖義向呂宋王朝派遣了部分工匠,教會呂宋王朝鑄造短管身火銃,還有一種射程很近的木炮,聽說是把榆木掏空,裝填火藥和鐵砂……”


    朱棣聽聞後,不由微微詫異。


    陳祖義不愧是中原遷民。


    其麾下工匠的鑄炮工藝不夠。


    竟然想辦法,搞出這種木炮。


    “呂宋真正有效統治的地區,是中央呂宋地區,科迪勒拉行政區、南他加祿等地區,相當於咱們大明的羈縻區,統治力十分鬆散,中央呂宋地區,有一百萬人口,呂宋朝廷,有五萬精銳軍隊,五萬類似於宋朝的地方廂軍,據軍情司成員匯報,這一年多,在陳祖義的支持下,呂宋王朝五萬精銳中,有兩萬人,按照陳朝新軍的編製,整編為配置火炮和火銃的新軍……”


    陳朝新軍編製比朱棣陸軍第一鎮編製更大。


    一個鎮兩萬人!


    反觀朱棣。


    除了陸軍第一鎮采取整編鎮模式。


    餘下新編的,都是混成協。


    沒辦法。


    首先,朱棣麾下,沒有那麽多能夠統帥整編鎮的將領。


    譚淵統帥一個整編鎮,指揮也勉強。


    張武、周浪、王繼業等人更需要在戰爭中不斷成長。


    他們執掌一個協,已經是能力的極限了。


    就這,還得配置參謀人員輔助。


    當初搞軍中參謀製。


    並非朱棣一開始的初衷。


    是後來,發現各級高級將領,指揮起來實在比較費勁兒,才設立了參謀製。


    這也是,燕藩陸軍各級主將和參謀能很好配合的原因之一。


    因為能力暫時還不夠掌握全軍。


    所以更容易接納參謀。


    當然,製度和習慣形成,燕藩海陸軍參謀,也會一直在軍中占據重要位置。


    “隨著民都洛島推行鄉土村社成果顯現,周圍的呂宋百姓聚集村也開始效仿,而與咱們中原一樣,呂宋的精英層,也把鄉土村社視作洪水猛獸,最近一年,不斷和民都洛島的中原遷民發生衝突……”


    ……


    等毛驤介紹完後。


    朱棣笑問:“譚淵,民都洛島的自衛軍是你們陸軍幫忙訓練的,他們的戰鬥力如何?”


    民都洛島自衛軍規模不大。


    隻有千餘人。


    不過,這支力量如果使用好了,也能發揮大作用。


    “王爺,戰鬥力還行,八十步內排射不成問題,拚刺配合也可圈可點。”


    朱棣點點頭,吩咐:“送一批來福銃給自衛軍,告訴他們,接下來如果呂宋政權派兵,他們不用忍著了,狠狠打!”


    “海軍秘密送第一鎮兩個營陸軍去孔雀島,一旦呂宋朝派重兵攻打民都洛島,兩個營就以保護中原遷民為借口,進駐民都洛島……”


    除了理想之名。


    怎麽也得搞點其他師出有名的借口。


    呂宋朝迫害中原遷民,敵視他推行的鄉土村社,殘酷剝削壓榨呂宋百姓就是最好的借口。


    他將打著保護遷民。


    解救呂宋百姓的旗號,揮師入呂宋。


    然後推行理想。


    言行合一。


    才能在這四海之上真正立足!


    ……


    聯席會議結束後。


    朱棣從大營內走出。


    “王爺……”


    身後傳來喊聲。


    朱棣循聲轉頭。


    蔣進忠,夏時敏,氣喘籲籲跟上來。


    相互對視,欲言又止。


    朱棣笑笑,“有什麽想說就說。”


    蔣進忠訕笑,“王爺,推行鄉土村社、雇工身股製,除了造福百姓,是不是也是另類恢複周禮,是不是可以徹底,或者有效解決,自秦朝以後,每三百年天下必亂的王朝興衰周期律?”


    朱棣看看二人,笑了,很高興。


    大明內部。


    恐怕父皇和大哥也沒有真正看透這個問題。


    可今天他隻是稍微透露一些苗頭。


    進忠和夏大哥就想到了。


    “鄉土村社、雇工身股製本質上,就是依托一個個縣域‘中樞’,建設一個個散碎的,從製度上確定的分封小型經濟體,把矛盾盡可能限製在小型經濟體內,是否能有效延緩王朝興衰的周期律,我現在也無法確定,但的確有這方麵的設想。”


    “咱們在異域,要整合一幫散碎的小政權,想要徹底整合,就需要更長的時間,一般王朝,一兩百年的時間不夠,如果這個時間是五六百年呢?我相信,即便咱們燕藩到時不存在了,這塊疆域內的百姓,也早已被咱們以中原文化徹底漢化,並且徹底認同自己是炎黃子孫,傳承自燕藩,與咱們未來的中原遷民,再也不分彼此了!”


    他對燕藩治下,未來的期許就是。


    即便燕藩不存在了。


    這裏的百姓,也認同和中原同文同種。


    就好像後世西方的盎格魯薩克遜集團!


    這或許是他出海發展,能為後世子孫,留下的最大財富吧。


    夏時敏都樂觀道:“王爺,周朝還有八百年國運,咱們這種體係隻要做好了,極大杜絕百姓和政權之間的直接矛盾,同時,不會出現諸侯危險中樞,燕藩至少也有八百年國祚!”


    朱棣不由笑了。


    “那就借夏大哥吉言。”


    ……


    翌日。


    雞籠嶼。


    朱棣準備動身啟程。


    百姓都知道,朱棣此番是去江浙迎接聖駕,並且不久後,聖駕還會來東番。


    為朱棣送行時。


    百姓紛紛議論。


    “陛下要來咱們東番!”


    “聽說,不止陛下,還有朝中文武大人們呢。”


    “哼,這群文武仇視王爺,這迴,就讓這群人來看看王爺治下的東番何等先進!”


    “可不,俺要不是跟著王爺出海,哪裏能見過這麽多海船、還有咱們雞籠嶼的造船廠,冒著滾滾濃煙的高爐……日子過的好了不說,就是咱們東番這些東西,如果不是來東番,可能一輩子都見不到!”


    “俺東家說了,大明境內的變化很小,根本不像咱們東番,幾乎是一天一個樣子。”


    ……


    “王爺來了!”


    忽然有人大喊一聲,百姓紛紛往碼頭後方看去。


    朱棣、徐妙雲一家五口走在前麵,後麵,文武官員跟隨送行。


    抵達碼頭。


    朱棣扭頭,看著蔣進忠等人,笑道:“進忠,告訴冶鐵坊搞實驗的匠人,失敗了不怕,慢慢試驗,俞靖領導的海軍方麵,貪得無厭,對現在使用的蓄力動力還不滿足,對造船廠提出了增加動力的要求,鐵皮製作,機括部分的想法,我看沒問題,主要是人力不夠,冶鐵坊可以和造船廠是不是可以進行合作,聰明的匠人集中在一起,兩個機構的財力集中在一起,都可以進行嚐試,咱們燕藩之下,沒有那麽多限製規矩……”


    出府前。


    冶鐵坊主管大匠跑來,沮喪的告訴他,實驗經過反複嚐試還是失敗了。


    蔣進忠含笑點頭後。


    朱棣指了指腳下的泥土路。


    東番人力太緊缺了。


    道路除了進行平整,就連王府和官衙、碼頭之間,這些重要道路也沒有鋪磚石。


    “既然水泥已經驗證成功,抓緊時間,把這路修一修,等朝廷來了,無論是賣水泥,還是賣技術,咱們都能賺一筆,我現在兜比臉都幹淨了!”


    兩百五十萬!


    打了個水漂,就一文不剩了!


    從今往後,大明想要東番的東西、技術,不能無償了。


    因為已經徹底切割了。


    “抓緊時間,再建幾套二號高爐,甭管咱們是否需要這麽大的產能,在陛下率領文武百官抵達時,都給我立起來……”


    他這次不光要賺一筆錢。


    還想和大明達成幾項,長期性條款。


    不把好東西亮出來。


    怎麽讓仇視他者,捏著鼻子答應。


    蔣進忠不由笑了。


    這就對了嘛。


    王爺的燕藩和大明是對等的!


    王爺建國不稱帝,那隻是給大明麵子。


    並不意味著,燕藩就是朝廷的藩屬!


    “王爺放心,臣保證完成任務!”


    朱棣含笑點頭,環視眾人:“好了,就送到這裏吧,我不在期間,文武兩班人各司其職,把咱們燕藩各項事務搞好,爭取給朝廷文武,耳目一新的震撼,為我與朝廷接下來的談判,創造有利條件!”


    嗒!


    陸軍將領以譚淵為首立正。


    文官以蔣進忠為首,垂拱作揖。


    “遵命!”


    朱棣笑著,牽著小祈嫿、小雍鳴,徐妙雲抱著金豆子,一家五口登上已經停靠在碼頭的旗艦。


    嗚嗚嗚……


    號角聲響起。


    五十艘戰船組成的海軍第一艦隊,緩緩駛出海灣。


    往江浙而去。


    直到艦隊消失在視線中。


    蔣進忠才迴神,含笑亢奮道:“大夥兒都行動起來!”


    如果說。


    王爺之前領兵迴大明,王爺做不了大明的主。


    但東番。


    這是王爺的地盤!


    ……


    三日後。


    嘉興府五十裏外,海麵上。


    夜晚。


    戰船錨停在海麵上,月光映照下,隨著起伏的海麵,起起伏伏。


    旗艦。


    朱棣辦公的艙室內。


    俞靖、呂珍以及小早川仲業五人,正襟危坐。


    朱棣起身,來到艙室內,掛著的倭國地圖前,這幅地圖是小早川仲業等人畫的。


    其實,他還有一副軍情司繪製,更加詳細的倭國地圖。


    但不能展示出來。


    砰砰!


    朱棣手指點了點地圖,詢問:“你們準備先從哪裏發展?”


    表現出,一副尊重五人態度的模樣。


    大野起身,九十度鞠躬,“王爺,卑職想聽聽王爺的建議,王爺的武略無人能及!”


    哼!


    朱棣瞥了眼這個對他自稱卑職的小倭寇,暗暗冷哼,隨即也當仁不讓,手指移動到圖上某處:“我建議你們選鹿兒島,鹿兒島更方便我們為你們提供援助,同時,鹿兒島的地形優勢十分明顯……”


    ……


    “明天一早,我會命令呂統製率領十五艘海軍戰船,護送你們繼續北上,抵達鹿兒島,依托我們海軍戰船的火炮,配合你們攻打鹿兒島,打下之後,今後如何發展,就要看你們自己的能力,除了為你們提供火銃,我們不會插手你們倭國內政,當然,火銃、火炮需要你們等價交換,我現在有多窮,你們應該有些了解……”


    小早川等人聽聞朱棣這句話,也不由笑了。


    的確,這位王爺的財富,恐怕都比不上他們倭國一位小藩主。


    “而且,我們明碼等價交換,也不存在誰依附誰,將來你們奪取倭國政權,我們之間的合作,也更融洽。”


    朱棣表現出的‘坦誠’,成功迷惑了大野等人。


    對朱棣的提議,全盤接受。


    當然,心中有什麽小算盤,那就隻能且行且看了。


    安排俞靖帶著大野五人離開後,朱棣把呂珍單獨留下,盯著倭國出神時,忽然開口:“呂前輩……”


    呂珍精神一震,認真傾聽。


    “到了鹿兒島後,最好是晚上發起突襲,呂前輩要認真觀察這夥咱們訓練出來的倭寇海盜有幾成戰鬥力,我給呂前輩交個底,我從來沒想過幫大野等人統一倭國,我隻是希望他們幫我把咱們燕藩的理想帶迴倭國,把高烈度的戰爭帶迴倭國……”


    他準備讓呂珍,未來負責對倭國,征討前的一切事宜。


    呂珍從元末戰亂中走來。


    又在四海之上做過海盜。


    論狡猾、手黑,他麾下,還鮮少有人能與呂珍相比。


    俞靖不行。


    太年輕。


    指揮戰鬥還行。


    要他和倭寇們打交道,保準栽跟頭。


    “咱們驅趕剿滅東海海盜時,有部分海盜逃竄去了高麗和倭國,呂前輩和他們有交集,將來可以接觸一下,一旦倭國徹底打成一鍋粥後,呂前輩就扶持他們去倭國發展,讓他們收攏武士,將來,我可以資助他們,去更西邊的地方,占地為王……”


    高烈度戰爭消耗百萬倭寇。


    可剩下的兩百萬呢?


    還太多。


    同化起來太難。


    他準備扶持一些小海盜。


    去更西邊的一些地方打地盤。


    打下地盤就需要人口。


    讓這群人去戰亂中的倭國販賣倭奴!


    徹底肢解倭國這個族群!


    至於販賣倭奴,與他無關,他隻會推動,不會參與。


    話罷。


    朱棣轉頭,見呂珍滿臉震驚,笑問:“呂前輩是不是覺得我的行為太殘忍了?”


    呂珍頓時笑了,“王爺,卑職了解倭國人的秉性,若不如此,咱們根本無法有效統治倭國……”


    朱棣含笑點點頭,“去準備吧。”


    “遵命!”


    目視呂珍離開,朱棣轉身來到船艙窗戶口,推開實木窗戶,看著外麵,月光映照下,起起伏伏的海麵。


    其實,要不是曆史仇恨。


    要不是未來探索美洲大陸,他需要倭島為跳板。


    即便不統治倭島,也沒什麽可惜。


    往後,他想探索美洲,需要一個中轉站。


    而朝廷北方濱海地區雖然合適。


    父皇在,使用一下應該沒什麽。


    可大哥繼呢?


    他主要是為長遠考慮。


    ……


    翌日。


    朱棣和呂珍分別,繼續啟程趕往嘉興府時。


    宜興。


    朱元璋南巡聖駕也再次啟程。


    距離沈家所在湖州府,已經不足兩日時間。


    兩萬京營護駕。


    文武百官不光自己來了,還攜帶著家眷,這些權貴官員眷屬,趁機跟隨的動機很簡單。


    就是想去東番看看。


    然後,好好吃一吃東番的各種稀奇果蔬。


    以往帶迴朝中的,除了少數耐存放的。


    大多都是果幹。


    ……


    浩浩蕩蕩的隊伍行進中。


    一輛馬車內。


    朱標第三子朱允熞爬在馬車窗口,羨慕看著朱允炆靠在朱標懷中,在朱標教導下,學習騎馬。


    某刻,放下簾子。


    扭頭,看著王美人,“娘,孩兒能請父親教孩兒騎馬嗎?”


    王美人放下手中書。


    撩起簾子向外開了眼。


    再次放下,伸手摸了摸朱允熞小腦袋:“你要記住,不要爭,不要搶……”


    她不想自己兒子,像朱允炆一樣,總去太子爺身邊討歡心。


    這樣太危險了。


    一個沒有繼承資格的皇子,最好把自己變成一個小透明。


    身為太子爺的兒子。


    太子爺總要給她兒子一份東西的。


    守著這份東西,都足夠她兒子,榮華富貴一輩子了。


    四歲的朱允熞失落點點頭。


    “娘親……”朱玉秀突然插嘴,“你說,四叔的東番有沒有咱們大明金陵好?”


    “當然沒有,咱們大明可是中原上國!天下最好的地方,金陵更是天下首善之地!”


    ……


    這一刻,南巡隊伍中,許許多多人,都在議論朱棣以及東番。


    朱允炆微微向後仰頭,看著朱標:“父親,將來孩兒能代表你,訪問東番嗎?”


    等他成了皇子後訪問東番,那才威風呢!


    “可以啊!”


    今天加班迴來晚了,昨天寫好的細綱,隻寫了三分之二,明天一定寫夠一萬字,最後再求一下月票、推薦票、追訂、全訂。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朱棣,開局揚言奪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早餐羊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早餐羊奶並收藏大明:我,朱棣,開局揚言奪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