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武有些詫異。


    明霞一直把娘娘和陛下當父母看待,嫁給他,出宮也兩三年了。


    這種感情也並未變淡。


    隻是,明霞到底隻是娘娘身邊的宮女。


    離宮後,為了不給娘娘抹黑,很少在外人麵前提及娘娘,隻有在家裏,逢年過節替娘娘祈福。


    這迴觀摩團要來。


    明霞早些時候,聽聞消息就十分高興。


    可怎麽從福建迴來,卻讓他亮亮拳頭?


    明霞微微生氣道:“觀摩團裏麵有些人,表現的有些得寸進尺頤指氣使,好像殿下欠朝廷好多……”


    她是個女人。


    雖然懂得不多。


    但也懂得人與人交往。


    兩個人交往相處,如果一方付出一點點,卻總覺對方虧欠自己很多。


    就理所應當得寸進尺,頤指氣使,索要各種迴報,胃口越來越大,越來越貪婪。


    那麽這兩人絕對要鬧掰。


    “我覺,這人和人相處,與殿下和朝廷相處也是一樣,其實咱們在殿下身邊,看的清楚,朝廷並沒有給殿下多少幫扶支持,即便有,殿下給朝廷的迴報也足夠了。


    可現在,觀摩團中有個別人,就理所應當覺得,殿下的迴報遠遠不夠,得寸進尺……”


    朝廷給了殿下什麽?


    一個海貿權罷了!


    殿下迴報朝廷一個日漸活躍,富有色彩的福建。


    幫朝廷剿滅海盜。


    這買賣,朝廷可以說,早賺翻了!


    那些總想著讓殿下迴報更多的人,怎麽不捫心自問。


    若是朝廷把他們派來,就算給相同的支持,他們能給朝廷這麽大迴報嗎?


    “殿下和朝廷的關係,皇爺在,那是父子、君臣關係,將來皇爺和娘娘百年之後,就隻是手足關係,連君臣關係都算不上,殿下的東番封地,不是朝廷封的,和其他王爺不一樣,是殿下自己打下來的……”


    ……


    “我想著,或許你們幫著殿下亮一亮拳頭,那些有非分之想的人,就不敢了,若是止不住這些人的念頭……”


    明霞不說了。


    張武端著酒杯沉默。


    他當然知道,明霞沒說的話。


    若是不能讓這些人,止住得寸進尺,貪得無厭的念頭。


    將來,雙方也勢必鬧掰。


    殿下就是再忍讓,也不可能無限度忍讓。


    因為殿下身後,也有一大批人。


    殿下是個負責任的人。


    他自己可以不在乎自身利益,可為了身邊這麽多人利益。


    到時候,還能退讓?


    至於明霞。


    生氣這些人貪得無厭,替殿下和王妃不忿。


    同時,也是在乎大明。


    或許,皇宮內,除了皇爺和娘娘把明霞當家人,其他皇室之人,隻是把明霞當做一個宮女。


    可明霞因為陛下和娘娘,始終把大明,把皇族看成自己的娘家人。


    並不希望,太子、朝中其他王爺,因為百官的影響,做出錯誤決定。


    張武好奇問:“你認為,若是朝廷和殿下發生衝突,殿下成為最後贏家的可能性更大?”


    明霞嗔目瞪了眼張武,給張武倒滿酒,“當然了,殿下和王妃的能力,我們作為身邊親近人,怎麽可能不知道……”


    看看來福建才多長時間。


    不到三年!


    他們作為殿下、王妃身邊的親近人。


    在當初來福建路上,就知道殿下的設想。


    殿下原來的設想中,都沒想過,這麽短時間內,做出這麽大成就。


    可來了福建後。


    倭寇海盜襲擾閩縣,引發了一係列變化。


    破壞了殿下原本計劃。


    也促成殿下修改計劃。


    “娘娘以前就說,殿下是那種,越是逆境,壓力越大,在保持目標定力同時,隨機應變力越強的人。”


    知子莫若母。


    福建這幾年發生的事情。


    無疑應征了娘娘的判斷。


    “所以,一旦將來大明和殿下發生矛盾衝突,即便大明占據優勢,我都十分不看好。”


    張武默默點頭。


    跟隨王爺轉進草原。


    他太清楚,王爺在強大壓力下,迸發出的反彈力,多麽驚人。


    隨即笑道:“放心吧,我們第一鎮將士,絕不會給王爺丟臉,這段時間,我第一協第一標已經全部完成長管身火銃列裝,鎮屬炮營,十八門銅炮也終於配置完成……”


    長管身火銃,無非就是工坊多鍛煉點鐵,匠人們多花點時間,鑽鐵管。


    第一鎮為了配置這十八門銅炮,可真是費了老鼻子勁兒。


    銅可是錢!


    沈家幫忙,花大價錢讓梁道明從三佛齊搜羅。


    蔣胖子為了給他們陸軍第一鎮,盡快配屬炮營,幾乎把東番最後一個銅錢,扔到煉銅爐。


    王爺絕對比他們這些人窮。


    沒辦法,海軍那種奇醜無比的矮黑粗鐵炮,他們陸軍根本用不了。


    相比海軍的傻大黑粗。


    他們陸軍的銅炮,絕對是像明霞一樣的溫柔美女。


    俞靖看到後,肯定要一邊流口水,一邊罵娘了。


    如果這還不能給王爺爭口氣。


    兄弟們就隻能抹脖子了!


    ……


    相較於觀摩團的輾轉反側,思緒萬千。


    跟隨而來的豪強商賈們,卻睡的十分滿足。


    翌日。


    朱棣帶著眾人來到造船廠。


    藍玉看著已經圍起來的百畝土地,好奇詢問:“這塊地,都要用來造船?”


    眾人餘光齊齊看向朱棣。


    太大了點吧?


    目測,這塊土地至少百畝!


    燕王想要造多少戰船?


    武裝這麽多軍隊,到底想幹什麽?


    朱棣笑著點頭:“將來,海貿發展迅速,對造船的需求一定更高……”


    唿!


    許多人鬆了口氣。


    原來是造商船。


    不過,緊接著,朱棣的話,就讓許多人的心又提起來。


    “民用造船的發展,也能促進戰船發展,現在的戰船,即便經過改造,其實也並不適合海戰,戰船不夠大,火炮不夠多。”


    沐英好奇問:“老四,你想造多大的戰船,安裝多少門火炮?”


    今天他們就是要去看,裝有二十四門火炮的戰船。


    這或許是四海之上,最先進的戰船了!


    老四還不滿足?


    朱棣扭頭看看沐英,“大哥,咱們現在使用的海船太小,抗風浪性太差……”


    將來,他肯定要把海軍戰船,民運海船,發展到曆史上,寶船的規模。


    那才是遠洋海船。


    不過,寶船也有很大的缺點。


    寶船是風帆動力船。


    可寶船的發展中,也延續了原本中原傳統造船理念。


    比如,甲板上,住人比較舒適的船樓。


    這絕對是對戰船有限空間的極大浪費。


    用於戰爭的船隻,首先是保證武力輸出,絕非什麽舒適。


    在技術沒有達到二者兼得的情況下,戰船肯定要首先削減舒適性。


    在保障將士們正常生活情況下。


    最大限度提升戰船武力。


    這才是一件武器發展的理念。


    現在,雞籠嶼改裝的戰船,就堅持這個理念。


    “未來的戰船,普通中小型戰船,至少要配置數十門火炮,而大型,特大型戰船,至少要配置一百門以上火炮……”


    這個時代的火炮命中率太差了。


    隻能靠數量來湊。


    朱棣還不知足。


    卻未注意到,身邊人已經驚呆了。


    離開福建出海後,朱四郎麾下五十艘戰船,一百六十門火炮齊射,已經讓他們十分震撼了。


    朱四郎還不滿足?


    瘋了!


    竟然還要搞,一艘船,就裝配一百門的!


    喪心病狂!


    十艘,五十艘這樣的大型戰船齊射會是什麽樣的景象?


    很多人在腦海中想想,就不寒而栗。


    那可是上千門火炮啊!


    一次齊射,一千顆鐵彈,一顆打中一人,都是一千條人命!


    朱四郎想幹什麽?


    想殺多少人?


    相比觀摩團中的文官。


    沐英、藍玉驚訝對視同時,想的卻是其他。


    有些迫不及待,想見識千門火炮齊射的震撼場景。


    朝廷陸上壓力很大。


    不可能砸巨資發展水師。


    可朱老四有了,隻要雙方關係維護好,來向朱老四學習,朱老四肯定願意。


    ……


    眾人心思各異。


    隨朱棣走入忙碌的船塢。


    一艘已經完成改裝,配置二十四門火炮的戰船,赫然停在露天船塢內。


    盡管已經聽朱棣說,將來要發展擁有數十門、上百門火炮的戰船。


    可此刻,眾人還是被配置二十四門火炮的戰船震驚了。


    傻大黑粗的火炮。


    冰冷黝黑。


    給人直透靈魂的震懾。


    藍玉站在艦首,摸著冰冷有些粗糙的鐵炮,詢問:“春節去南海剿滅海盜,把這艘船帶上如何,給我們看看,配置二十四門火炮戰船的神威。”


    “行。”朱棣笑笑。


    這類船配置二十四門火炮,是付出一艘同類戰船,試驗出來的結果。


    隻要讓俞靖趁著過年這段時間,讓將士們登船,拉出雞籠嶼外進行簡單海試熟悉就行。


    ……


    從船塢出來後。


    朱棣又帶著眾人去觀摩了火器工坊,冶鐵工坊……


    眾人午飯都在火器工坊和匠人們一起吃的。


    臨近傍晚。


    從冶鐵工坊出來。


    方孝孺、鐵鉉、盛庸幾人小聲嘀咕幾句,快走幾步,來到朱棣身邊,好奇問:“殿下,一天參觀,我們發現雞籠嶼工坊匠人的地位都很高……”


    他們竟然看到,蔣進忠對這些匠人賠笑臉說話。


    甚至這些匠人見了燕王,也隻是尊重,並未誠惶誠恐。


    這可著實令人驚訝。


    要知道,在大明,匠人地位並不高。


    他們很多人也去過匠作監。


    匠作監的上官,對下麵的匠人,那是擁有生殺大權的!


    哪像蔣進忠,還得賠笑臉。


    朱棣看著這幾個,和他年紀相仿的大明年輕官員。


    無疑,這幾人很優秀。


    觀察很仔細。


    就連泰山、沐英大哥、藍玉等人都疏忽的地方,他們卻發現了。


    “沒辦法,雞籠嶼實在太缺匠人了,這些工匠對雞籠嶼來說就是寶貝……”


    “而且,在提高匠人地位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十分有助於激發匠人的創造性,加工鐵管的螺紋鑽頭、戰船改造,都是這些匠人在短時間內發明出來的。”


    勞動不分貴賤。


    一定要配合鄉土村社和雇工身股製推行出去。


    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不分貴賤的理念,可以進一步活躍鄉土村社和雇工身股製下,民間創造力,主觀能動性。


    同時,也隻有在鄉土村社和雇工身股製營造的較為均富的民間環境中,這一理念才有生存紮根的基礎。


    像大明現在的現狀。


    提出來,百姓會笑他是個瘋子。


    士紳們會把他當做眼中釘肉中刺。


    當然,為了維護和大明未來的關係融洽。


    他也不會直接把這種事情搬到明麵上。


    不過,會在實際行動中,提高匠人的地位。


    農民在鄉土村社建成後,財富和政治地位都會相應增加。


    雇工也是如此。


    對方孝孺等人說。


    是希望讓他們接受點新鮮東西,最好能爭取他們的認同。


    等將來他們身處高位,有權力有能力時,推動大明進步。


    彼此理念差距不大,雙方才能合得來。


    同時,他也希望,大明更進一步,民間更繁榮活躍。


    當農民、雇工不對自己從事職業感到絕望,打心底裏想逃離,想擺脫時。


    才能刺激產生更大創造力。


    否則,大家隻是麻木為了生存、生計忙碌,所求所想,隻是想逃離、擺脫這個職業時。


    那麽,一定不可能產生創造力。


    創造力產生的動力,來源於熱愛、專注、以及昂揚的精神。


    ……


    大明這艘船太大了。


    這種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


    可他已經種下了種子。


    鄉土村社建成後。


    隻要大明朝廷能堅定不移堅持下去。


    百姓依靠鄉土村社,依靠土地產出的原料,可以把一個個村莊發展成小型經濟體。


    從中致富。


    有錢了,政治地位提高了,官僚不敢隨意欺壓了。


    絕大多數百姓,會喜歡上農民這份職業。


    並且,一定願意為自己身處的農村,更加繁榮,積極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八叔他們自發搞出玉米秸稈釀酒,就是最好的證明。


    ……


    朱棣看方孝孺幾人全都陷入沉思,便不說了。


    ……


    臘月二十四。


    小年當天。


    大清早。


    眾人吃過早飯後。


    朱棣帶著觀摩團眾人以及豪強商賈,動身前往陸軍大營。


    一路上,除了朱棣這邊的人。


    其他人都十分激動。


    “王爺願意給匠人更高地位,是不是也願意給咱們商人更高地位?”


    “隻要你肯搞雇工身股製,多半差不多!”


    ……


    “這幾日參觀太震撼了,終於,重頭戲來了!”


    “可不嘛,今早五更天我就睡不著了。”


    ……


    激動緊張議論中。


    朱棣帶著一群人,浩浩蕩蕩進入大營。


    直奔觀摩台。


    這迴,觀摩台比上次更大。


    因為人實在太多了。


    八百多人!


    同時,還邀請了東番許多村落的主事之人,村民。


    這個安排,自然是為了接下來,逐步統治東番做準備。


    眾人看著空蕩蕩的校場,麵麵相覷。


    藍玉猜到了什麽,好奇詢問:“殿下是準備從集結開始嗎?”


    見朱棣點頭。


    藍玉看著擺放在觀摩台東側的鼓,主動請纓,“不知殿下可否讓我擂鼓聚將?”


    朱棣見藍玉躍躍欲試,笑道:“當然可以,將士們知道近期要演練,但並不知具體時間,就連譚淵、張武等高級將領都不知。”


    他也想真正檢驗這一年訓練成果。


    至於會不會出紕漏丟臉之類,他並不在意。


    要展示,就展示最真實的陸軍第一鎮!


    藍玉、沐英詫異。


    這話,別人說他們不信。


    朱四郎,他們信!


    無他。


    抵達福建後,朱四郎毫無保留的坦誠!


    藍玉當即起身,在眾人注視下,快步走到鼓前。


    咚咚咚!


    一通鼓響起。


    ……


    統製帥帳內。


    譚淵正和兩個協統、五個標統,十六個營管帶商量演練之事。


    突然聽聞鼓聲。


    所有人均都一愣。


    第二協協統溫棟,朱棣原五百親兵中一名把總,和張武一起轉任陸軍協統,聞聲,皺眉問:“統製,是不是殿下搞突襲?”


    咚咚咚……


    溫棟話音剛落,二通鼓響起。


    嘩啦!


    譚淵猛地起身,當即吩咐:“所有人,馬上返迴各自營內,吹哨聚兵!”


    肯定是殿下搞突襲。


    “遵命!”


    眾將領命後匆匆離開。


    嘟嘟嘟……


    很快,直接隸屬鎮統製管轄的炮營,騎兵標就傳來哨聲。


    哨聲越來越密集。


    校場觀摩台眾人都能聽到。


    藍玉、沐英、徐達作為知兵人,全都側耳傾聽。


    漸漸皺眉。


    除了哨音,他們竟然聽不到一點其他聲音。


    在大明軍中,每當這個時候,總是很亂,各種打罵聲不絕於耳。


    嗒嗒嗒……


    好奇傾聽中,步點聲響起。


    眾人循聲看去。


    就見一個黑色方陣,踩著整齊步點,從遠處成片大營後方跑步而來。


    為首領兵將領,他們都見過。


    管帶孫元楚。


    對於孫元楚先出現,朱棣微微點頭,唇角笑意一閃而逝,並不驚訝。


    步軍十三個營管帶中。


    其他都是老兵悍將。


    隻有孫元楚以前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少爺。


    論勇武,孫元楚很清楚這輩子都不可能和其他管帶相比。


    即便再努力也很難追上。


    但孫元楚知道自己的長處。


    利用學識,第一個在營中,偷偷搞識字,便於向麾下將士灌輸陸軍操典中內容,狠抓訓練。


    第一協第一標第一營,論悍勇,不是步軍十三個營中最出類拔萃的。


    但卻是各方麵最均衡的。


    所有士卒的素質都十分均衡。


    配合度最出色。


    當初迴福建,之所以帶孫元楚,就是對孫元楚的一種獎勵。


    當然,他也不要求每個管帶,都把兵帶成孫元楚這樣。


    不現實。


    每個人帶兵,都有每個人的風格。


    “全體都有!”


    “立正!”


    “原地踏步走!”


    ……


    “一二一!”


    “立正!”


    ……


    “稟標統,我營集結完畢!”


    “稟標統,第三營集結完畢!”


    ……


    “稟協統,第一標、第二標集結完畢!”


    ……


    隨著一個個營出現在觀摩台前方,嘈雜的號令聲響起。


    片刻後,聲音漸漸息落。


    將近一萬三千人,穿著黑色分體式軍服,肩扛著明黃軍銜,抬頭挺胸,肅然而立。


    目視所及。


    無論從哪個方向,所有人隻能看到一條直線。


    眾人驚的下意識起身。


    “這!這……”


    “這也太整齊了!”


    “朝廷的軍隊能做到嗎?”


    ……


    藍玉聽著身後商賈豪強震驚私語內容,餘光略帶一絲震驚看向站在觀摩台邊緣的朱棣。


    三通鼓時間內集結,很優秀!


    而且,朱老四的軍服,設計的太好看了!


    隻一個人,少數人穿上還好。


    可成千上萬穿上,站在一起,壓迫感太強烈了!


    “稟殿下,東番陸軍第一鎮集結完畢!”


    譚淵小跑到朱棣麵前,鏗鏘匯報聲,驚醒眾人。


    朱棣肅然道:“按照演練科目,開始進行吧,今天由你全權指揮!”


    “末將遵命!”


    譚淵領命後離開,折返陣列前。


    “第一協第一標……”


    一道道命令下達。


    第一標將士們很快行動起來,迅速在觀摩台左側,開闊的空地上,搬來數千個稻草人。


    排列成陣列。


    即便是不懂軍事的商賈豪強也都知道,這些稻草人肯定代表‘敵軍’。


    ‘敵軍’陣列與陸軍第一鎮相距五百步。


    第一標歸隊,重新列隊後。


    譚淵騎馬而立,大聲喝令,“全體都有,向左轉!”


    傳令兵開始在校場策馬狂奔。


    命令傳達,以營為單位,一個個營整齊劃一向左轉。


    “炮兵準備!”


    “第一協第一標,第二標進攻!第二協刀盾兵跟進!騎兵標側翼掩護!”


    ……


    張武的第一協完全列裝火器。


    第一標列裝長管身火銃,第二標列裝大明式火銃。


    隨著譚淵命令下達。


    第一協率先行動。


    嗒嗒嗒……


    整齊步點中。


    兩標將士一邊裝填火銃,一邊迫近‘敵軍’。


    沐英注意到,在迫近過程中,第一標、第二標並未齊頭並進,而是向敵軍左右兩翼分開。


    第二協刀盾兵則相隔百步,在第一協兩標向左右移動時,直麵敵軍陣列。


    周浪率領的五百騎兵,扮作一個建製完整的騎兵標,在步軍兩翼後方遊動。


    “老四,第一協第一標、第二標為何要向敵軍左右兩翼分別移動,把正麵讓給刀盾兵……”


    砰砰砰……


    沐英話音剛響起,猛烈的炮擊聲突然傳來。


    所有人都被驚了一跳。


    隻見,布置在後方的火炮率先發起攻擊。


    十八顆鐵彈越過將士們頭頂,狠狠砸在地麵。


    然後又高高彈起,衝入‘敵軍’陣列中。


    一顆鐵彈撕碎了數十個稻草人後,才失去動能停下。


    嘶!


    “即便是擊中真人,恐怕也能撕碎十幾個人的身體吧?”


    “兩軍交戰,先來這麽一下,敵軍恐怕就先膽怯了!”


    ……


    後怕的議論聲響起。


    砰砰砰……


    當火炮開始向兩千人‘敵軍’陣列後方延伸射擊時。


    第一協第一標從左側已經開始排槍射擊。


    砰砰砰……


    緊接著,突入敵軍陣列五十步距離的第一協第二標,也從右側發起了排槍射擊。


    朱棣解釋道:“大哥,這是交叉火力,火銃的準頭太差,從左右兩翼發起射擊,彈幕會交叉集中在敵軍密集的陣列,比直接寬正麵射擊殺傷威力更大……”


    這是他們經過實踐總結出來的。


    他知道交叉火力。


    但火銃排槍使用交叉火力,是否有效果,他並不清楚。


    實踐後,才證明,在火銃排槍中使用,也比直接在敵軍陣列,寬正麵排槍射擊,效果更好。


    其實,已經不需朱棣解釋了。


    沐英等人視線所及,兩標從左右斜側麵交叉排槍射擊下,兩千多個稻草人瞬間支離破碎。


    即便是相同兵力,乃至數倍兵力。


    在交戰之前,突然遭受如此猛烈打擊,損失前鋒兩千多人。


    再悍勇的敵人,恐怕陣型也要混亂。


    “殺!”


    就當徐達、藍玉、沐英等人設想接下來的戰局發展時。


    震耳欲聾的喊殺聲突然響起。


    徐達等人驚醒,循聲看去。


    隻見第二協刀盾兵,直接從第一標、二標中間殺入敵軍陣列中。


    五個人為一組,相互配合,瞄準幾個‘敵軍’,衝上去就是一通砍殺。


    ……


    盛庸滿臉蒼白,看著相互配合砍殺的陸軍第一鎮將士,湊到藍玉身邊,“永昌侯,朝廷步軍和陸軍第一鎮這般相遇,能贏嗎?”


    藍玉迴神。


    瞥了眼盛庸。


    滿嘴苦澀。


    贏?


    想多了?


    就算是朝廷步軍,在火炮以及兩個標火銃,劈頭蓋臉密集攢射下,首先損失一兩千人,陣型也得混亂。


    然後被第二標刀盾兵乘機掩殺。


    製造更大的混亂。


    第一協兩個標,在射擊結束,完全可以從左右兩翼倒卷衝擊。


    隻是演練場隻有兩千個稻草人,不方便施展,所以朱老四沒有安排。


    但戰陣布局,分明就是為此做準備。


    何況,還有一個標騎兵。


    可以說,東番陸軍第一鎮,即便遇到一支兩三萬餘人步軍。


    都能穩占戰場優勢!


    尤其五人一組配合近戰的打法。


    在戰場上,局部小區域內,優勢十分明顯!


    十分有利於近戰鑿陣!


    沐英、藍玉相互對視,‘學!一定要學!迴去後,一定要按照陸軍第一鎮改造太子衛率,還要殺了匠作監那幾個混蛋!’


    如果說,朱老四演練中,最大的不足是什麽。


    一定是第一協兩個標火銃不統一,第二標由於有效射程隻有五十步,隻能突進敵軍五十步範圍內排槍射擊。


    不過,等朱老四率領第一鎮迴朝助戰,第二標肯定換裝了。


    還有騎兵標,根本就不滿員!


    彼時,肯定也滿員了!


    彼時,朱老四的陸軍第一鎮,恐怕就是天下第一強兵!


    不!現在已經是了!


    求月票、推薦票、追訂、全訂。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朱棣,開局揚言奪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早餐羊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早餐羊奶並收藏大明:我,朱棣,開局揚言奪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