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沒有一口答應。


    邊走邊琢磨。


    “朱……”


    朱能等的不耐,剛開口,就被丘福搖頭製止。


    走了一段,朱棣突然頓足,轉身,目視二人,笑問,“兩位想不想幹一把大的!”


    “如果成功,兩位去遼東後,遼東同僚就不會因你們是新人,輕視排擠你們。”


    “你們應當清楚,作為新人,想要融入一個新環境,其實很困難。”


    “同僚間的不了解、還有排擠……”


    ……


    丘福、朱能相視一眼。


    微微皺眉。


    這些他們當然知道。


    他們運氣不好,沒參加北伐驅逐殘元的幾次戰役。


    在此之前,也沒來過北方。


    這是第一次。


    雖然現在駐守北方邊境的很多將士、將帥出自南邊,可這些將士,大部分在邊塞待了好些年。


    像他們這種開國後,就被分配到地方衛所的昔日老兵,現在去了,肯定要被同僚輕視。


    嘲笑一句生瓜蛋子!


    這次傳令兵,除了送來肩標,還帶來一個消息,讓他們提前做好準備。


    大都督府決定了,要把他們布置到邊境衛所。


    離京時,右都督召見,可沒說這樣的話。


    隻是告訴他們,大都督府充分尊重遼東方麵的意見,等他們到了遼東後,聽從宋國公馮勝的安排。


    什麽宋國公知曉遼東實際情況芸芸。


    其實說白了,離京時,大都督府也不看好他們,不敢把太重要的任務交給他們,所以充分尊重宋國公意見。


    大都督府尚且如此,何況是久在遼東林海雪原,曆練了數年的新同僚們呢!


    肯定更加輕視他們!


    他們早有心理準備。


    可如果有辦法,讓同僚不敢輕視,他們當然樂意了。


    丘福追問:“朱兄弟,有什麽辦法?快說說。”


    “其實很簡單,軍人嘛,向來就是用戰功說話的,隻要伱們進入遼東後,能幹幾件漂漂亮亮的大事。”


    “相信,遼東的將軍們,一定不敢輕視兩位。”


    ……


    “停停停!”朱能沒好氣打斷朱棣,氣笑了,“朱四郎,我怎麽感覺,你又在給我們畫餅挖坑!”


    “可別是,又一個養寇計劃!”


    “朱四郎,你這一套高明的語言藝術,是跟誰學的!”


    養寇計之事。


    他雖然放下了。


    並且還對自己耿耿於懷的小氣量,慚愧不已。


    但養寇計的教訓,可沒忘!


    山東那夜,朱四郎就是這樣。


    談正事前,精準抓住他們的痛點。


    當初的痛點是,千戶想給兄弟們多弄點好處,改善家裏情況。


    現在,朱四郎緊抓他們出關後,會被同僚輕視、排擠的痛點。


    這個朱四郎,到底是什麽人!


    太會說話了!


    切入痛點,刺激、畫餅引導……


    不知不覺,就讓人接受他的意見,按照他畫出的道道去走。


    朱棣見朱能滿臉戒備,笑了,搖了搖頭……


    “朱兄弟,先說說你的計劃!”丘福見朱棣搖頭後,不說了,忙追問。


    朱能苦笑捂臉。


    當然了,就是千戶不追問,他也會忍不住追問的。


    千戶不想出關後,被同僚排擠、輕視,他也不想。


    朱四郎如果不說了,他們會難受死的。


    “朱兄弟,你說吧,前麵就是個坑,我們也想聽聽。”


    瞧著朱能一副認命模樣,朱棣暗笑,‘還拿捏不了你這鳳雛?’


    隨即笑道:“其實也很簡單,還是之前提到的養寇計,不過,現在有個速成法子……”


    速成?


    丘福、朱能對視,認真傾聽……


    漸漸,臉色凝重。


    朱棣話音剛落,丘福嚴肅問:“朱兄弟,能確定嗎?”


    朱棣搖頭,“還不能,我還要再想想,再看看,不過過榆關前,這件事必須有個結果。”


    “可以,我們可以現在不放慢速度,一起到榆關!”丘福略作沉吟就答應了。


    “還不夠。”朱棣搖頭,乘勢提出條件,“如果我的猜測正確,並且要執行這個速成的養寇計。”


    “我希望,由軍中將士,假扮土橋村鄉親。”


    “丘千戶批一張路引,讓我們土橋村其他人提前返程。”


    “我跟你們過榆關,出關!”


    親疏有別。


    他不是什麽大公無私的人。


    隻能先確保鄉親們絕對安全。


    其他一起出關的百姓。


    雖然也是受他連累,所以才要千裏迢迢運送糧草出關。


    但這是老頭子任性所為。


    要怨,就怨老頭子吧。


    他能做的,就是盡力確保他們平安。


    這個速成的養寇計,就是為了給所有人謀一個平安。


    丘福琢磨了很久,才重重點頭,“好,隻要朱兄弟的猜測是正確的,且要執行速成養寇計,我就同意,讓土橋村的其他人,提前迴去。”


    朱棣暗暗鬆了口氣,笑了,“一言為定!”


    話罷,步履輕快,吹著口哨離開。


    “好氣啊!”瞧著朱棣走遠,朱能又好氣又好笑道:“次次都被朱四郎牽著鼻子走!”


    “給咱們出謀劃策的本質,是給他們土橋村謀好處!”


    丘福笑笑,“雖然被牽著鼻子走,不是很爽,但我卻越來越欣賞朱四郎了。”


    朱能也不由點點頭。


    朱四郎做這些,全都是為了自己的鄉親。


    這種人,不壞。


    和這種人做朋友,差不了。


    “要不,等到了遼東,咱們把朱四郎扣下?”朱能突然提議,“你瞧瞧,一路上,這家夥鬼點子有多少?”


    “我看他不應該叫朱四郎,叫鬼老四更合適!”


    噗!


    丘福被朱能充滿怨念的評價逗笑,眼中卻閃過一抹意動。


    點頭道:“這件事不急,我們慢慢考慮,倒是速成養寇計,若能成功,咱們初入遼東,就能來個開門紅!”


    “新同僚,還敢輕視咱們?”


    “希望朱四郎的猜測,都是正確的!”朱能也不由笑了。


    軍人其實很簡單。


    不夠強,在軍中,就是要遭輕視、排擠。


    但隻要證明,是強者!


    就能得到認可和尊重!


    ……


    兩日後。


    隊伍靠近榆關。


    張璞和隨從騎馬跟在後麵。


    隨從壓低聲,匯報:“大人,這幾日,我幫著土橋村人推車、喂牲口,已經贏得他們的好感和信任。”


    “也從村民口中,套出很多有價值的信息。”


    “說說。”張璞饒有興趣催促。


    這幾日,他負責旁敲側擊朱棣。


    而他的隨從,則負責接近土橋村村民。


    小廝看了看周圍,確定不會被人聽到,才說道:“明軍的肩標,最先是朱四郎帶著土橋村人搞出來的……”


    ……


    當聽到,途徑山東時,土橋村一群農民,在朱四郎的帶領下,竟然扛住六十多馬匪衝擊。


    張璞不由暗暗驚訝。


    緊接著,張璞又從隨從口中聽到了競拍包稅……


    鄉土村社……


    免費學堂……


    越聽越震驚。


    視線盯著牽著驢子,趕車的朱棣,忽然笑了,“這個朱四郎口風可真緊,我費勁力氣,都沒你從村民口中,套出來的多。”


    “這次咱們混在這支隊伍中,可賺大了!”


    “武可上馬定乾坤,文可提筆安天下!”


    “朱四郎就屬於那種允文允武的類型,把他擄劫到草原上,再弄一支兵馬,咱們就徹底有安家立命的資本了!”


    就在這時,朱棣突然迴頭,揚了揚手中酒囊,“張大哥,要不要喝幾口,熱一熱身子,這是山東釀。”


    這些酒,就是劉家村送的。


    和丘福他們平分後,路上一直沒舍得喝。


    留著到了北方禦寒。


    “真好些年,沒有喝過山東釀造的酒了。”張璞笑著騎馬趕過去,接過酒囊,飲了一口。


    朱棣笑著詢問:“張大哥以前喝過?”


    張璞眼底異樣一閃而逝,隨即笑道:“曾今有幸嚐過,來朱兄弟,嚐嚐我們北地烈酒。”


    張璞一把扯下掛在馬腹右側的酒囊,扔給朱棣。


    朱棣打開酒囊,舉著酒囊示意一下,豪飲一口,高喝道:“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張璞微不可察皺眉,隨即笑著稱讚,“朱兄弟豪氣衝天,胸中恐怕藏有淩雲之誌吧?”


    朱棣笑而搖頭……


    兩人對飲聊了一路。


    喝空好幾個酒囊。


    臨近傍晚。


    抵達破敗荒廢的榆關。


    朱棣把馬韁交給周浪,跳下車,幾個箭步,登上斷壁殘垣,破敗的城頭。


    站在高處,打量這個扼守關內的形勝之地。


    此時的榆關,即沒有百姓,也沒有朝廷駐軍。


    曆史上,要等到洪武十四年,父皇才會派泰山大人,以及劉伯溫,來榆關勘測地形,重新恢複關隘,設立山海衛。


    改名山海關。


    唐朝後,五代十國,中原內亂近百年。


    就是在這百年時間,周圍的遊牧民族,膨脹式發展壯大。


    唐朝關外的漢民,要麽被擠壓迴到關內,要麽被遊牧民族同化。


    宋朝結束了五代戰亂。


    卻沒有像以往的中原王朝,予以周邊遊牧邦國沉重打擊。


    遼人、金人、西夏人先後登上曆史舞台。


    遊牧民族表麵看,興亡交替,可實則一直在默默壯大!


    直到成吉思汗崛起,遊牧民族爆發了整個曆史上,最輝煌的光芒。


    向中原、向西方……


    劍鋒所指,戰馬所及,皆為其疆土!


    即便現在衰敗了,但這頭百足之蟲,依舊龐大。


    成吉思汗留給遊牧民族一筆巨大的財富。


    縱觀整個大明,‘他’雖然在曆史上,五次征塞,予以草原遊牧民族重創。


    大明的兵鋒可以抵達這些地方。


    但是漢文化、漢民卻始終無法抵達。


    這就造成,一旦大軍退守,遊牧民族就卷土而來。


    有明一代,大明一直被遊牧文化牢牢包圍著。


    這都是成吉思汗的遺產。


    光有軍事上的勝利,沒用。


    必須得有漢民、漢文化,跟隨軍事前進,漢民跟隨上,還要站穩腳跟,漢文化則要包容兼蓄,吸收融合遊牧文化,同時,擠壓傳統遊牧文化的生存空間和土壤。


    隻有這樣,才能真正讓對手,長時間持續衰弱下去。


    不擠壓遊牧文化的生存空間,壓下了蒙古人,女真人,又或是其他遊牧部落,會取代蒙古人,再次崛起。


    ……


    張璞勒馬停下,抬頭看著朱棣的背影,微微皺眉。


    不知為何,這一路對飲聊天,一直有股不安縈繞在心間。


    幾次試圖找出不安的源頭。


    偏偏又毫無頭緒。


    求月票、推薦票、追訂、全訂。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朱棣,開局揚言奪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早餐羊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早餐羊奶並收藏大明:我,朱棣,開局揚言奪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