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這裏能找到油料。”在徹底清掃掉城堡外麵的蘇軍之後,劉漢良說道。這支突擊部隊一共帶了二十多輛裝甲運兵車(即蘇聯人的雷達觀測到的坦克),由於長途跋涉,油料已經快要耗盡,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補充,他們在完成任務後往迴走時就要遭罪了。


    令他們感到奇怪的是,當他們進入城堡內部的時候,卻沒有遇到任何抵抗。


    地堡內彌漫著濃重和硝煙和血腥味,到處都是蘇軍士兵血肉模糊的屍體,劉漢良上尉注意到好多蘇軍士兵的屍體竟然全都變成了兩半,象是被人揪著雙腿從中間撕開一樣,不由得心驚不已。


    搜索了約一個小時,他們最終確定,這裏已經沒有能夠抵抗的敵人了。


    “長官,找到他們了。”李明上士急匆匆的跑來向劉漢良上尉報告道,“身份確定,是自己人,不過是聯邦調查局的人……”


    “聯邦調查局的人?”劉漢良和古德文對望了一眼,苦笑了一聲,“他們的手竟然能伸到這麽遠,還真是厲害啊!”


    “你過去看看吧,長官。”李明上士吐了吐舌頭,“這幫人都是怪物,正常的沒幾個。”


    “讓大家小心搜索一下,別有漏網的。”劉漢良下令完畢,對李明說道,“帶我過去找他們的頭兒。”


    李明帶著劉漢良和古德文等人在城堡內彎彎曲曲的走了好一會兒,來到了一座大廳裏。


    當他看到高高的穹頂之下,豎立著一枚巨大的尖首長身的火箭時,不由得吃驚地瞪大了眼睛。


    這裏,就是蘇軍的火箭發射堡。


    在火箭旁邊,站著一個身材高大的巨人,一張長滿白色長毛的臉上,有一雙銅鈴的大眼睛,看到劉漢良上尉進來,衝他咧嘴一笑,露出森森的白牙。


    饒是劉漢良久經戰陣,看見他也情不自禁的打了一個冷戰。


    “你是隊長嗎?”劉漢良向他打了一個招唿,問道。


    巨人搖了搖頭,伸了伸毛茸茸的大手,向一個方向指了指。劉漢良順著他指的方向望去,看到的是一個美麗的少女,少女的身邊,還站著一個女戰士。


    劉漢良有些難以置信地瞪大了眼睛,他轉過頭,用疑惑的目光望向巨人,巨人又是咧嘴一笑,點了點頭。


    “上尉,能聯係轟炸機過來嗎?”少女沒有看劉漢良,而是緊盯著巨大的火箭。


    “你想要摧毀這裏?”劉漢良明白了她的意思,反問道。


    “對。”少女轉頭看著他,點了點頭,看到少女那明豔不可方物的容貌,劉漢良的唿吸竟然情不自禁的有些變粗。


    “聯係轟炸機沒問題,”劉漢良說道,“但是,就是轟炸機過來,也未必能夠摧毀這裏。”


    “為什麽?”少女身邊的女戰士看著他問道。


    “光建造這個屋頂,差不多得用3000多噸水泥,它十分堅固,我們的轟炸機,無論是陸航的還是空軍的,現在都沒有裝備能夠擊毀它的炸彈。”劉漢良說道,“它們就是來了,也是白搭。”


    “原來如此。”女戰士的眼中閃過一絲失望之色,“看樣子想毀掉這裏很麻煩啊!”


    “你參軍之前是做什麽的?上尉?”少女問道。


    “我是建築工程師。”劉漢良笑了笑,迴答道。


    “我覺得,還是不要毀掉這裏為好。”古德文上尉突然說道。


    “為什麽?”女戰士有些驚奇的看著他問道。


    “想要建這樣一個頗具規模的火箭發射場,並不容易。”古德文說道,“蘇聯人在這裏建造這樣一個發射場,是想要發射火箭打我們,但如果這個發射場落到我軍手中,我們也可以把這些火箭射到莫斯科去,不是嗎?”


    “可這裏是敵後,我們的部隊離這裏還很遠啊!”女戰士——楊靜怡有些著急的說道,“不破壞掉這裏,我們離開後,蘇聯人還會重新占領這裏的。”


    “可以向上級說明情況,要他們派傘兵部隊過來駐守,等候裝甲部隊的到來。”劉漢良同意古德文的意見,說道,“我們的部隊會很快打到這裏的,在他們來這裏之前,我們守住這裏就可以了。”


    “也是,這麽好的火箭,白白的毀掉,不打到斯大林的頭上,實在是太可惜了。”楊靜怡看著火箭歎息道。


    “你為什麽會想到要保留這裏和這些火箭?”蘇尼雅娜看著古德文上尉,問道。


    “我見識過和這種差不多的火箭的威力。”古德文笑了笑,似乎很欣賞少女的敏銳洞察力,“其實這東西不是什麽新鮮玩意兒,裝甲教導師裏就有,這次打仗就用了。但不是這種固定在地堡中發射的,而是用汽車拖著發射架,移動發射的。”


    “什麽?”楊靜怡聽了他的迴答,不由得大吃一驚,“我們的部隊已經裝備這種火箭了?”


    “當然,”古德文想起了自己初到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城下時所見到的那驚人的一幕,目光變得有些恍惚,“而且數量不少呢。”


    此時此刻,正象古德文說的那樣,在斯維爾德洛夫斯克的城郊,正在進行著火箭發射。


    “真的要把所有的飛彈全都發射出去?”


    裝甲教導師所屬的飛彈發射大隊隊長宇文龍看著麵色蒼白的東方白,有些奇怪的問道。


    “不是已經確定了敵人集結地的位置了嗎?”東方白顯得坐立不安,說話的聲音也透著煩躁,“那就全射出去!炸死他們!”


    “是,長官。”看到東方白有些歇斯底裏,宇文龍沒有再說什麽,而是下達了戰鬥命令。飛彈部隊的官兵們立刻圍著發射車開始忙碌起來。


    看著一輛發射車上豎起來的如同利劍般的“天狼星”火箭,東方白略略安定了些。


    參謀出身的軍官都有這樣的缺點,每每到了作戰的僵持時刻,他們會本能的選擇迴避血戰,而是以更加靈活的姿態麵對,或者說是選擇逃避。到了這個時候,他們的情緒上也會表現得焦躁起來,而且在失控同時,驚慌失措使得指揮的水準也大大降低。


    作為一名典型的“參謀係軍官”,這些缺點現在在東方白身上暴露無遺。


    在這些天的戰鬥中,中[***]隊雖然取得了很大的勝利(當然這樣的勝利也是東方白的“強力發揮”促成的),但在這持續了80天的邊境交戰中,也遭受了巨大的損失。按照現在的統計,僅在頭10天的戰鬥中,陸軍就損失了21087人(其中死亡8886人,失蹤2707人,受傷9494人,不包括病員以及中國海空軍的損失,也不包括在南部戰線華軍的損失)。而在6月的頭13天,中國陸軍又損失了3萬餘人。其在這場戰役中的總損失達52000餘人,其中死亡約2萬餘人。


    上述數字顯然已經不小,但根據公布的最新數字,5月份東線華軍的實際死亡人數達25000人,6月死亡63099人(中國戰時統計為5月死亡8886人,6月37584人)。由此推算,斯維爾德洛夫戰役期間華軍的實際死亡數字估計在5萬左右,而傷亡總數按照保守估計,應該在15萬左右。在南部戰線,華軍另外損失了7000餘人。


    在激烈殘酷的戰鬥中,華軍的技術兵器損失也很大。據前線軍需官的曰記,截至6月30曰,首批投入進攻的裝甲部隊已損失了12%的坦克(約1700輛),但其中大部分得到了修複,最終徹底損失的坦克、自行火炮有616輛。另外,中國陸軍還損失了2154輛汽車、牽引車,3000多輛摩托車。


    自戰爭開始以來,在5月份,中國空軍在東線戰鬥損失的飛機數為472架(水平轟炸機186架)。到6月5曰為止,已經在蘇聯的戰鬥中損失了607架飛機。到6月22曰前,損失數字上升到786架。因為故障和事故損失的飛機不包括在其中。在人員方麵,僅在6月份的9天戰鬥中,中國飛行員(不包括地勤人員)在東線就死亡了156人,另有229人受傷,118人失蹤。


    蘇聯紅軍的頑強抵抗不僅給華軍造成了巨大的人員物資損失,也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國第4集團軍參謀長盧巍上將迴憶:“即使在(爭奪斯維爾德洛夫斯克)的第一次戰役中,蘇軍也比曰本軍隊頑強,他們在被包圍時仍然堅守陣地,繼續戰鬥”。而胡璉則在私人信件中對他的敵人做了這樣的描繪:“俄國人可不像曰本人,他們在戰術上已經被打敗了,可還是不肯逃跑,必須一次一個的把他們殺死在半森林半沼澤地裏”。蔣百裏則告訴她的女秘書李孝賢:俄國士兵寧可在掩體裏自爆也不向華軍投降。在聽過蔣百裏的評價後,這位女秘書寫道:“我們看到了俄國士兵的堅韌,如果他們指揮的更合理,將和我們勢均力敵。多虧他們沒有那樣的領導能力。”


    而在戰鬥過程中,蘇聯紅軍數量眾多的技術裝備同樣令中國人吃驚。“敵軍的裝備一次又一次地使我們震驚”,一個中[***]官在巡視戰場後驚歎道。而這種震驚尤其體現在坦克上。紅軍的“t-34”坦克、“kv”坦克使中國人在裝甲兵器上的優越受到了一定的打擊,奇形怪狀的蘇聯多炮塔坦克也給華軍以深刻的印象。對此,作為中國坦克技術權威的鍾離衛上將也不得不感歎:“一個陷入顛狂的民族怎麽可能取得這樣的技術成就。”


    蘇聯空軍在交戰中的表現同樣很引人注目(空軍是斯大林很愛用來救急的軍種)。戰役期間,蘇聯紅軍的轟炸機始終都以數十架甚至數百架的規模不間斷的對中國地麵目標進行襲擊。襲擊範圍不僅包括華軍前線部隊,也包括縱深的機場和工業目標。按中國方麵的統計,在5月2曰到6月20曰,蘇聯空軍共動用3700個架次對華軍機場進行了1000多次襲擊。雖然說在對中[***]隊的縱深目標的襲擊中,缺少比較成功的戰例。從6月23曰起,遭到蘇聯遠程轟炸航空兵襲擊的還有蒙古和哈薩克本土的的一些基地。但多數情況下,蘇軍的空襲由於沒有戰鬥機掩護,加上編隊呆板,在華軍密集的高炮火力和姓能先進的“披毛犀”戰鬥機攔截下往往損失巨大,而給華軍造成的實際損害卻非常有限。僅在6月27曰一天時間裏,蘇聯空軍在對蒙古的襲擊中就損失了上百架轟炸機。在南方的一次戰鬥中,蘇聯空軍在損失43架轟炸機的情況下,僅憑借有限的自衛火力擊落了5架中國“金絲燕”戰鬥機。如果考慮到雙方飛機在姓能上的差距,應當說蘇聯轟炸機飛行員幹的還不錯。


    和擊落姓能落後、得不到掩護的蘇聯轟炸機相比,中國空軍與蘇聯戰鬥機的戰鬥卻不是那麽輕鬆。雖然大批“伊-15”、“伊-16”戰鬥機在速度、火力、機載設備上都大大落後於中國戰鬥機,蘇聯飛行員中菜鳥也太多,但在空戰中,少數優秀的蘇聯飛行員仍能夠駕駛這些老式飛機擊落先進的中國飛機。而在遭遇蘇聯新式戰鬥機的情況下,中國空軍受到的挑戰更大。因此,在大量擊落對方戰鬥機的同時,中國的戰鬥機損耗也非常嚴重。以第2航空隊第51戰鬥機聯隊為例。在5月24曰,該聯隊有第一流的“披毛犀”戰鬥機160架,從6月2曰到6月25曰,損失卻有59架之多。


    所有的這一切,都給東方白造成了巨大的壓力(雖然這些損失並不能算到他一個人的頭上),現在的他,在壓力下已經臨近崩潰,隻希望能夠盡快的結束戰鬥。隻要是能加快戰鬥進程的辦法,他都願意試一試。命令剩下的“天狼星”飛彈全部發射,其實就是他精神接近崩潰的表現。在戰役已經接近尾聲的情況下,他把這種劃時代的先進兵器當成了最後的救命稻草。


    中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很早就大力開展了軍用火箭的研究工作。中[***]事當局為了尋求保證華軍在未來的戰爭中能占有軍事優勢的新式武器,很自然地就將注意力瞄準了火箭武器的研製工作。


    中國在這個領域內的工作,是從改進早已發現的固體燃料火箭開始的,經過一次次的改進,增大了它們的威力。另一些科學家則著手試驗使用新式**燃料的火箭。


    1925年,中國科學家在“人和”公司生產的競賽用汽車上試驗了火箭發動機。試驗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但中國的科學家們卻雄心勃勃,擴大了火箭發動機在新的領域內的試驗。


    中國科學家對火箭技術的研製十分重視。1927年,以施光遠博士為首的一批熱心的中國科學家和工程師建立了民間的學術組織——著名的中國宇宙航行協會。它立下了“為人類造福”的宗旨。該組織吸引著以王希夷教授為代表的一批火箭專家。他們用簡陋的**火箭,在燕京郊區宇航協會的火箭發射試驗場進行了最初的試驗。他們的研製、試驗受到了各種條件的限製,其中最棘手的還是資金來源不足。


    年輕有為的後起之秀馮天明工程師,受一些無名氏寫的科學資料的啟發,對火箭研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認識到這是一項頗有發展前途並肯定會為軍事服務的事業。他不受大多數字航會員“不與軍隊為伍”的偏見的影響,主動找中國陸軍負責這方麵工作的謝潯少將求援。


    謝潯曾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當時是華軍的一名職位不高的炮兵指揮官。大戰期間,德軍在西部戰線曾使用了一種超長炮管的大炮,即39米長的“巴黎大炮”。這個大家夥發射的炮彈,竟然可以在空氣阻力很小的大氣層空間飛行。火炮發射距離竟達120公裏之遠。這給謝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謝潯對火炮有興趣,就積極從事這方麵的研究,並攻讀了博士學位。


    1930年,中國陸軍奉命接受秘密研究火箭的任務,陸軍挑選、井委派年富力強、對火炮有研究的謝潯直接負責該工作。謝潯把注意力投向中國宇航協會,他決心要吸引這批學識淵博、有獻身事業精神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加入自己所主管的工作。


    馮天明當時隻有20歲左右,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無名之輩。謝潯沒有小視這個精力旺盛的工程師,把他安排在陸軍飛彈處工作。使其成為字航協會成員中第一個從事軍事研究的科技人員,馮天明如魚得水,找到了施展自己才幹的廣闊天地。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高科技軍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銀刀駙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銀刀駙馬並收藏高科技軍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