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也有不少紅軍士兵在戰鬥中堅持到底,最終戰死。其中包括於4月10曰陣亡的紅軍機械化第6軍軍長恰茲凱萊維奇少將和該軍炮兵司令,前者是朱可夫30年代在紅軍騎兵監察部的同事。另外第13集團軍司令菲拉托夫中將和第13機械化軍軍長阿什柳斯廷少將也在合圍圈中被擊斃。
對於被合圍蘇軍的抵抗,中國中央集團軍群在4月9曰呈交陸軍總司令部的報告也承認:“在深入俄羅斯腹地的戰役中,被合圍的敵人大都投降。但也有很多俄國人躲進沒有全麵搜索地域的森林、田野、沼澤中,其中一些裝備齊全的俄國營更是造成了很大危險,他們根本不想投降。”
斯維爾德洛夫斯克,紅旗廣場。
昏暗的天空中傳來陣陣唿嘯聲,坐在廣場中央一輛“玄武”坦克旁的東方白,抬頭看了看天空,巨大的煙團中,一架塗有蘇聯空軍紅星標誌的飛機快速俯衝而下,從它的外形看,這是一架攻擊機,在它的身後,則是兩架中國空軍的“金絲燕”戰鬥機。
蘇聯飛機笨拙地躲避著中國戰鬥機的攻擊,並試圖對地麵上的中國坦克進行攻擊,但兩架“金絲燕”緊緊地咬住了蘇聯飛機,東方白注意到“金絲燕”射出的道道火流不止一次的擊中了蘇聯飛機,但這架蘇聯飛機似乎很結實,雖然被打得渾身冒煙,但還在堅持著到處亂飛。
蘇聯飛機在空中轉了個大圈,可能是看到了東方白的“玄武”坦克,這架蘇聯飛機竟然向廣場俯衝了過來。
兩架“金絲燕”再次開火擊中了蘇聯飛機,但蘇聯飛機仍然沒有起火,而是搖搖晃晃的直向東方白所在的位置衝了過來。而東方白則麵無表情地看著蘇聯飛機,沒有絲毫躲避的意思。
東方白身邊的幾名衛兵嚇得夠嗆,他們撲上來想要將東方白拖開,就在他們衝到東方白身邊時,蘇聯飛機已經摔倒了地麵上,令人驚訝的是,這架蘇聯飛機竟然沒有散架,而是直直的向前滑行起來。
“飛行員已經死了。”東方白輕聲說道。
兩名端著“旋風”式突擊步槍的衛兵快步衝了上去,舉槍對準了破碎扭曲的駕駛艙,駕駛艙裏沒有動靜,一名衛兵小心的上前,向裏麵探望,隻見一名渾身是血的蘇聯飛行員正伏在那裏,後背有兩個巨大的血洞,正不斷的向外冒著血。
“這種飛機很結實啊!”東方白看了看被擊落的蘇聯飛機殘骸,抬頭向天空中望去。
不遠處,又有一架蘇聯飛機被擊中,落入了遠處的城區,化成了巨大的火團。
“適存,怎麽樣?沒事吧?”不遠處,第1裝甲旅旅長胡璉中將啞著嗓子問道。
看著腦袋用繃帶纏得鬥大的胡璉一瘸一拐的向自己走來,東方白立刻迎了上去。
“你身子不方便,就別活動了。”東方白略帶歉意的說道。
“一點小傷,沒事沒事。”胡璉不在意的擺了擺手,此時天空中再次傳來了爆炸聲,兩人不約而同的抬頭望去,看到一架蘇聯轟炸機正渾身冒火的向地麵墜去。蘇聯轟炸機的上方,兩架“披毛犀”戰鬥機一掠而過。
“多虧了空軍的弟兄們,要不然咱們絕對不能平安無事的殺這麽遠。”胡璉感歎道。
“是啊。”東方白點了點頭,拉著胡璉迴到坦克旁坐了下來,遞給了他一杯熱茶。
“我說適存,咱們要不要再往前打一陣子?我那邊彈藥和油料還夠,第一旅那邊聽說發現了紅毛子的一座油庫,彈藥也還有一些。”胡璉說道。
“不用了,咱們再往前,就是給空軍和陸航的弟兄找麻煩了。剛剛聯係好了的,空軍要用飛艇給咱們運彈藥來。”東方白搖了搖頭,看了看四周,說道,“這座城挺好的,咱們就在這兒和俄國人做一個了斷好了。”
“這一次突擊到了這麽遠,迴去就是挨了處分,也他媽的值了,哈哈!”想到要在這裏打一場震驚世界的殲滅戰,胡璉感到連身上的傷口都不那麽疼了。
“此役對我華夏至關重要,戰場形勢瞬息萬變,當斷則斷,來不得半點猶豫。”東方白平靜地說道,“至於一身榮辱,倒是無關緊要。”
“是啊!反正我們幾個商量過了,上麵真要追究責任,大家一起擔著好了。”胡璉爽快地說道。
“不,我自己擔著好了。”東方白說道,“仗還要打下去,不用牽扯更多的人。”
東方白拿過剛剛寫好的戰報草稿打開,將剛才關於蘇聯新式攻擊機的情況加了進去,然後交給了一位通訊兵,要他馬上發出。
此時,天空中再次傳來了飛機螺旋槳攪動空氣的聲音。
“走吧!蘇聯人又來送死了。”東方白說著,站起身來。
正如同東方白說的那樣,此時華軍偵察機發現在了蘇軍的大部隊正集結在一條被森林覆蓋著的中等山脈以南。集結的中心在一座小鎮附近的森林地帶。它的運動方向很明顯,向東直奔斯維爾德洛夫斯克。
此時中國陸軍總司令部已經下令實行包圍作戰。華軍越過托博爾河向前挺進,準備把北麵這扇大門關死。另一支華軍從西側緩慢接近,阻止朝這個方向突圍的蘇軍。此外,一支華軍從右翼插入敵後,完成包圍的態勢。此時鄧燁少將的第三輕騎師派遣“成武”戰鬥隊出發前往偵察。
這是一支混成戰鬥隊,它以“第9步兵狙擊團”團長張成武的名字命名。它的組成是除這個團以外,還有第67坦克營第2連,第80炮兵團第1營和第22高射炮團第1營(含四個連)。
這是一支防空火力很強的部隊,把它部署在最前線和陸軍一起行動,如遇蘇聯飛機空襲,隨時都可應戰。在這幾天疾風般的快速進攻中,沒有發現多少蘇聯飛機。可是,高射炮部隊的瞄準通信連由於交通堵塞掉了隊。隻有高射炮跟上了陸軍的先頭部隊。
因為高射炮沒有瞄準和通信等關鍵設備,對空中目標幾乎沒有發揮什麽作用,相反在地麵戰鬥中卻發揮了威力。具有高速彈道的高射炮彈的穿甲能力無論是步兵還是陸軍的炮兵都非常清楚。對目視目標的直接射擊尤其厲害。
中午時分,張成武混成支隊的先頭部隊到達了彼得留拉村。它跟伊特拉斯相毗鄰,距離四公裏。在這裏,華軍的進攻受挫,來自伊特拉斯前麵的“土堡壘”丘陵地帶的猛烈炮擊把中國步兵趕進了掩體。
與此同時,發現在南北兩條通向伊特拉斯的公路上有揚起塵土的敵人行進部隊。東北方向也發現有部隊在調動。西南麵的森林雖然很寂靜,但那裏肯定隱藏著蘇聯軍隊。
蘇軍的炮兵發瘋似地射擊著,他們在伊特拉斯以西三公裏的二四一高地壓製著整個戰場。華軍第八團二連的部隊被派去攻打這個高地,但隻前進了幾百米。
張成武上校打算把從東西進入彼得留拉村的部隊部署在村子的西側。狙擊兵們穿過山丘,慢慢地向伊特拉斯靠近。但是,在離“土堡壘”還有一公裏處,受到猛烈的炮火阻擊。
13點20分,第二十二高射炮團一營首先進入彼得留拉。營長魏厚春少校穿過蘇軍的步槍、機槍火力網,好不容易找到了張成武上校的前線指揮部。在這裏,他受命穿過彼得留拉,在連接彼得留拉——伊特拉斯的公路南側部署火力,直接支援正在苦戰的步兵。
丁春生少尉的第五連六門37毫米高射炮首先參加了戰鬥。接著又增加了三門。第四排作為營的預備隊待命。
由於停止了正麵進攻,開始從南麵圍攻伊特拉斯,所以,丁春生把這九門炮的炮口調轉向南。
這時,第二和第三連的90毫米重炮業已部署在偏東的一側,但位置不太理想。這塊陣地在陸軍105毫米野戰榴彈炮陣地旁邊的窪地上。因為有山丘,看不見蘇軍。這個地形對野戰榴彈炮倒是理想的。因為它的彈道軌跡呈弧線,可根據前沿觀測兵的指示進行射擊。
但高射炮的彈道是一條直線,一定要從炮位上看到目標才能射擊,而這裏卻看不見目標。如果把炮搬上山頂可以看到蘇軍的地方,不等你打出頭一發炮彈就會被蘇軍幹掉。因此,這時90毫米炮連隻能攻擊一個很遠的目標,也就是偶爾轟擊一下伊特拉斯北麵公路上的蘇軍縱隊,因為這個地方從90毫米炮陣地偶爾可見,但是它卻不能支援在不到兩公裏的地方進行殊死戰鬥的步兵。要想支援他們,高射炮掩體的角度就太大了。
配備在最前沿的是第五連的37毫米高射炮。雖然向南進行了炮擊,但卻遭到了西側“土堡壘”的機槍掃射。在炮位旁邊略微動一動就會遭到蘇聯機槍手的射擊。
連長劉紹文上尉命令立刻避開敵迫擊炮和反坦克炮的火力網,哪怕隻是第三排離開也行。進展還算順利,第三排的三門炮進入了新的陣地。
這時正是十八點,蘇軍在炮兵、坦克、火焰噴射器的掩護下,從南麵發起的第一次反擊被中國步兵炮和高射炮阻擊住了。華軍戰線最前沿的二四六高地離“土堡壘”隻有八百米,那裏有華軍的炮兵觀測員。下午他們清查了蘇軍一係列機槍和反坦克炮的位置。可是,友鄰部隊炮兵的炮打不著那些火力點,而在這裏用37毫米高射炮又無濟於事。因此再次要求調一門高射炮到二四六高地。
第五連的3號炮最先被士兵們拖到二四六高地前麵的山頂上。但是,那裏的射界不好,士兵們又把八百公斤重的炮體順著山坡拖下來,並想順勢推上對麵的山坡。然而隻推到半山腰就停下來了。後來,靠二四六高地觀測所全體軍官的幫助,才把炮拖到離山頂不遠的地方。
頭一個目標的數據早已清楚,炮彈也準備就緒。瞄準手則用觀測所的炮兵望遠鏡捕捉到目標後,泰然自若地坐在座位上。一切準備完畢。
軍官和士兵們抓住前方狂吼的蘇聯機槍換手彈的間隙,把炮連同座位上的瞄準手一起向前推去。
幾秒鍾的工夫,37毫米高射炮出現在山頂上。完全暴露在蘇軍的視界以內。
瞄準手瞄準目標後,把第一發炮彈推進炮膛。接著,又打了一發。就這樣一連打了四十發,全部命中目標。
打完炮,炮手們馬上把炮拖到山坡後隱蔽起來。他們剛把炮撤走,蘇軍就以密集炮火猛轟這個高地。
這門炮就這樣打一陣,隱蔽一會兒,八次出現在二四六高地上,使蘇軍的機槍和反坦克炮的火力點受到直接攻擊。每次聽到37毫米高射炮的響聲,步兵和狙擊兵們都高聲歡唿。幾個小時以前,他們在這片灌木叢生的丘陵地帶的處境很狼狽。現在高射炮為他們雪了恨。
最後,炮手們瞄準了“土堡壘”上的了望塔。塔上有幾挺機槍,是個理想的射擊位置,可以任意進行掃射,炮手瞄準槍眼打了四個連射八十發炮彈。蘇軍的機槍啞巴了,但了望塔卻依然完好。看來用37毫米炮對付它是無能為力的,蘇軍會調機槍部隊來增援。
此時已經是19點了,天色漸漸地暗下來。二四六高地上的官兵們鬆了口氣,向山下眺望著。隻見友鄰部隊的牽引車拉著90毫米高射炮冒著蘇軍的炮火正在慢慢地向二四六高地的東坡爬行。原來是魏厚春少校命令重型高射炮前來增援在高地上孤軍奮戰的37毫米高射炮。
90毫米炮終於被拖上了二四六高地的山頂,安上了炮架。山頂的麵積太小,重炮架得不穩,搖晃得很厲害。官兵們象瘋子一樣拚命揮動鐵鍬,為90毫米炮整出一塊較大的平坦地麵。
天漸漸地黑了。好不容易打出了第一發炮彈,但沒有命中那古老的了望塔,而90毫米炮卻傾斜了。調整了炮位又繼續發射。終於命中了。第三發炮彈把蘇軍的防護牆炸飛了。繼續射擊,炮彈打得沙土和木片橫飛,蘇軍的陣地看不清了。
二四六高地清理後,兩門高射炮被拖迴連隊。張成武上校自信能對付蘇軍,夜間也有把握守住陣地。因此沒留預備隊,把所有部隊都投到了前沿。
20點剛過,蘇軍的第一次集中攻擊就迫使華軍戰線後撤。在通往伊特拉斯的公路上,蘇軍的坦克正在接近彼得留拉。張成武上校親自拿起槍保衛他的指揮部。不幸的是他身中蘇軍的機槍子彈而陣亡。
穿過高射炮陣地。年輕的高射炮軍官們經過幾個小時的猛烈炮擊已精疲力盡。但是,他們又把步兵組織起來,成功地在炮與炮之間組成了新的防線。很快,蘇聯士兵就攻上來了,並一舉突破了五連陣地。丁春生少尉一麵用手槍向蘇聯士兵射擊,一麵機智地把炮口調過來,對準西邊新的射擊方向。在這極其危急的時刻,37毫米高射炮吼叫起來,向著攻上來的蘇軍猛打。蘇軍終於潰退了,這次衝鋒又被挫敗。
19點30分,劉紹文上尉曾把後勤的探照燈連調往前線。他們在伊特拉斯至彼得留拉的公路上和蘇軍遭遇。兩台探照燈被打壞。劉紹文上尉一行人帶著幸存的兩台完好的探照燈進入已經被蘇軍包圍的五連陣地。
這兩台直徑為600毫米的探照燈對丁春生少尉來說,真是難得的禮物。他悄悄地把它們配備在兩側,從不同角度都可以照到五連前沿陣地。
23點10左右,天色一片漆黑。在離華軍陣地前沿不遠的地方,傳來了俄語的口令聲。丁春生下達的準備開炮的命令悄悄地從這門炮傳到那門炮。
突然,右邊的探照燈亮了,一時被照得花了眼的蘇聯士兵一個個趴在地上不知所指。高射炮趁機平射。3秒鍾後,右邊的探照燈滅了,左邊的又亮了。就這樣交替照射,不斷變換位置,隻照幾秒鍾。經過十五分鍾的戰鬥,蘇軍的這次夜襲又被擊退了。
第二十二高射炮團第二、三連的90毫米高射炮陣地的情況非常糟糕。自淩晨3點以來,這兩個連就被優勢的敵軍打散。蘇軍從南麵的森林裏出來,企圖趁著夜色全力向西南方向的托博爾河突圍。
戰鬥打得格外激烈。蘇軍越過一個個山丘,排著密集的隊形越逼越近。最後,華軍炮手們不得不用刺刀和蘇軍展開肉搏。營長魏厚春少校和三連長王實武上尉陣亡,此外,還有許多官兵傷亡。五連三排的37毫米高射炮終於成功地向蘇軍的側麵開了火。直到這時,蘇軍的進攻才被擊退。炮手們從掩體裏跳出來轉入反擊,一直追到八百米以外的出擊陣地。
(未完待續)
對於被合圍蘇軍的抵抗,中國中央集團軍群在4月9曰呈交陸軍總司令部的報告也承認:“在深入俄羅斯腹地的戰役中,被合圍的敵人大都投降。但也有很多俄國人躲進沒有全麵搜索地域的森林、田野、沼澤中,其中一些裝備齊全的俄國營更是造成了很大危險,他們根本不想投降。”
斯維爾德洛夫斯克,紅旗廣場。
昏暗的天空中傳來陣陣唿嘯聲,坐在廣場中央一輛“玄武”坦克旁的東方白,抬頭看了看天空,巨大的煙團中,一架塗有蘇聯空軍紅星標誌的飛機快速俯衝而下,從它的外形看,這是一架攻擊機,在它的身後,則是兩架中國空軍的“金絲燕”戰鬥機。
蘇聯飛機笨拙地躲避著中國戰鬥機的攻擊,並試圖對地麵上的中國坦克進行攻擊,但兩架“金絲燕”緊緊地咬住了蘇聯飛機,東方白注意到“金絲燕”射出的道道火流不止一次的擊中了蘇聯飛機,但這架蘇聯飛機似乎很結實,雖然被打得渾身冒煙,但還在堅持著到處亂飛。
蘇聯飛機在空中轉了個大圈,可能是看到了東方白的“玄武”坦克,這架蘇聯飛機竟然向廣場俯衝了過來。
兩架“金絲燕”再次開火擊中了蘇聯飛機,但蘇聯飛機仍然沒有起火,而是搖搖晃晃的直向東方白所在的位置衝了過來。而東方白則麵無表情地看著蘇聯飛機,沒有絲毫躲避的意思。
東方白身邊的幾名衛兵嚇得夠嗆,他們撲上來想要將東方白拖開,就在他們衝到東方白身邊時,蘇聯飛機已經摔倒了地麵上,令人驚訝的是,這架蘇聯飛機竟然沒有散架,而是直直的向前滑行起來。
“飛行員已經死了。”東方白輕聲說道。
兩名端著“旋風”式突擊步槍的衛兵快步衝了上去,舉槍對準了破碎扭曲的駕駛艙,駕駛艙裏沒有動靜,一名衛兵小心的上前,向裏麵探望,隻見一名渾身是血的蘇聯飛行員正伏在那裏,後背有兩個巨大的血洞,正不斷的向外冒著血。
“這種飛機很結實啊!”東方白看了看被擊落的蘇聯飛機殘骸,抬頭向天空中望去。
不遠處,又有一架蘇聯飛機被擊中,落入了遠處的城區,化成了巨大的火團。
“適存,怎麽樣?沒事吧?”不遠處,第1裝甲旅旅長胡璉中將啞著嗓子問道。
看著腦袋用繃帶纏得鬥大的胡璉一瘸一拐的向自己走來,東方白立刻迎了上去。
“你身子不方便,就別活動了。”東方白略帶歉意的說道。
“一點小傷,沒事沒事。”胡璉不在意的擺了擺手,此時天空中再次傳來了爆炸聲,兩人不約而同的抬頭望去,看到一架蘇聯轟炸機正渾身冒火的向地麵墜去。蘇聯轟炸機的上方,兩架“披毛犀”戰鬥機一掠而過。
“多虧了空軍的弟兄們,要不然咱們絕對不能平安無事的殺這麽遠。”胡璉感歎道。
“是啊。”東方白點了點頭,拉著胡璉迴到坦克旁坐了下來,遞給了他一杯熱茶。
“我說適存,咱們要不要再往前打一陣子?我那邊彈藥和油料還夠,第一旅那邊聽說發現了紅毛子的一座油庫,彈藥也還有一些。”胡璉說道。
“不用了,咱們再往前,就是給空軍和陸航的弟兄找麻煩了。剛剛聯係好了的,空軍要用飛艇給咱們運彈藥來。”東方白搖了搖頭,看了看四周,說道,“這座城挺好的,咱們就在這兒和俄國人做一個了斷好了。”
“這一次突擊到了這麽遠,迴去就是挨了處分,也他媽的值了,哈哈!”想到要在這裏打一場震驚世界的殲滅戰,胡璉感到連身上的傷口都不那麽疼了。
“此役對我華夏至關重要,戰場形勢瞬息萬變,當斷則斷,來不得半點猶豫。”東方白平靜地說道,“至於一身榮辱,倒是無關緊要。”
“是啊!反正我們幾個商量過了,上麵真要追究責任,大家一起擔著好了。”胡璉爽快地說道。
“不,我自己擔著好了。”東方白說道,“仗還要打下去,不用牽扯更多的人。”
東方白拿過剛剛寫好的戰報草稿打開,將剛才關於蘇聯新式攻擊機的情況加了進去,然後交給了一位通訊兵,要他馬上發出。
此時,天空中再次傳來了飛機螺旋槳攪動空氣的聲音。
“走吧!蘇聯人又來送死了。”東方白說著,站起身來。
正如同東方白說的那樣,此時華軍偵察機發現在了蘇軍的大部隊正集結在一條被森林覆蓋著的中等山脈以南。集結的中心在一座小鎮附近的森林地帶。它的運動方向很明顯,向東直奔斯維爾德洛夫斯克。
此時中國陸軍總司令部已經下令實行包圍作戰。華軍越過托博爾河向前挺進,準備把北麵這扇大門關死。另一支華軍從西側緩慢接近,阻止朝這個方向突圍的蘇軍。此外,一支華軍從右翼插入敵後,完成包圍的態勢。此時鄧燁少將的第三輕騎師派遣“成武”戰鬥隊出發前往偵察。
這是一支混成戰鬥隊,它以“第9步兵狙擊團”團長張成武的名字命名。它的組成是除這個團以外,還有第67坦克營第2連,第80炮兵團第1營和第22高射炮團第1營(含四個連)。
這是一支防空火力很強的部隊,把它部署在最前線和陸軍一起行動,如遇蘇聯飛機空襲,隨時都可應戰。在這幾天疾風般的快速進攻中,沒有發現多少蘇聯飛機。可是,高射炮部隊的瞄準通信連由於交通堵塞掉了隊。隻有高射炮跟上了陸軍的先頭部隊。
因為高射炮沒有瞄準和通信等關鍵設備,對空中目標幾乎沒有發揮什麽作用,相反在地麵戰鬥中卻發揮了威力。具有高速彈道的高射炮彈的穿甲能力無論是步兵還是陸軍的炮兵都非常清楚。對目視目標的直接射擊尤其厲害。
中午時分,張成武混成支隊的先頭部隊到達了彼得留拉村。它跟伊特拉斯相毗鄰,距離四公裏。在這裏,華軍的進攻受挫,來自伊特拉斯前麵的“土堡壘”丘陵地帶的猛烈炮擊把中國步兵趕進了掩體。
與此同時,發現在南北兩條通向伊特拉斯的公路上有揚起塵土的敵人行進部隊。東北方向也發現有部隊在調動。西南麵的森林雖然很寂靜,但那裏肯定隱藏著蘇聯軍隊。
蘇軍的炮兵發瘋似地射擊著,他們在伊特拉斯以西三公裏的二四一高地壓製著整個戰場。華軍第八團二連的部隊被派去攻打這個高地,但隻前進了幾百米。
張成武上校打算把從東西進入彼得留拉村的部隊部署在村子的西側。狙擊兵們穿過山丘,慢慢地向伊特拉斯靠近。但是,在離“土堡壘”還有一公裏處,受到猛烈的炮火阻擊。
13點20分,第二十二高射炮團一營首先進入彼得留拉。營長魏厚春少校穿過蘇軍的步槍、機槍火力網,好不容易找到了張成武上校的前線指揮部。在這裏,他受命穿過彼得留拉,在連接彼得留拉——伊特拉斯的公路南側部署火力,直接支援正在苦戰的步兵。
丁春生少尉的第五連六門37毫米高射炮首先參加了戰鬥。接著又增加了三門。第四排作為營的預備隊待命。
由於停止了正麵進攻,開始從南麵圍攻伊特拉斯,所以,丁春生把這九門炮的炮口調轉向南。
這時,第二和第三連的90毫米重炮業已部署在偏東的一側,但位置不太理想。這塊陣地在陸軍105毫米野戰榴彈炮陣地旁邊的窪地上。因為有山丘,看不見蘇軍。這個地形對野戰榴彈炮倒是理想的。因為它的彈道軌跡呈弧線,可根據前沿觀測兵的指示進行射擊。
但高射炮的彈道是一條直線,一定要從炮位上看到目標才能射擊,而這裏卻看不見目標。如果把炮搬上山頂可以看到蘇軍的地方,不等你打出頭一發炮彈就會被蘇軍幹掉。因此,這時90毫米炮連隻能攻擊一個很遠的目標,也就是偶爾轟擊一下伊特拉斯北麵公路上的蘇軍縱隊,因為這個地方從90毫米炮陣地偶爾可見,但是它卻不能支援在不到兩公裏的地方進行殊死戰鬥的步兵。要想支援他們,高射炮掩體的角度就太大了。
配備在最前沿的是第五連的37毫米高射炮。雖然向南進行了炮擊,但卻遭到了西側“土堡壘”的機槍掃射。在炮位旁邊略微動一動就會遭到蘇聯機槍手的射擊。
連長劉紹文上尉命令立刻避開敵迫擊炮和反坦克炮的火力網,哪怕隻是第三排離開也行。進展還算順利,第三排的三門炮進入了新的陣地。
這時正是十八點,蘇軍在炮兵、坦克、火焰噴射器的掩護下,從南麵發起的第一次反擊被中國步兵炮和高射炮阻擊住了。華軍戰線最前沿的二四六高地離“土堡壘”隻有八百米,那裏有華軍的炮兵觀測員。下午他們清查了蘇軍一係列機槍和反坦克炮的位置。可是,友鄰部隊炮兵的炮打不著那些火力點,而在這裏用37毫米高射炮又無濟於事。因此再次要求調一門高射炮到二四六高地。
第五連的3號炮最先被士兵們拖到二四六高地前麵的山頂上。但是,那裏的射界不好,士兵們又把八百公斤重的炮體順著山坡拖下來,並想順勢推上對麵的山坡。然而隻推到半山腰就停下來了。後來,靠二四六高地觀測所全體軍官的幫助,才把炮拖到離山頂不遠的地方。
頭一個目標的數據早已清楚,炮彈也準備就緒。瞄準手則用觀測所的炮兵望遠鏡捕捉到目標後,泰然自若地坐在座位上。一切準備完畢。
軍官和士兵們抓住前方狂吼的蘇聯機槍換手彈的間隙,把炮連同座位上的瞄準手一起向前推去。
幾秒鍾的工夫,37毫米高射炮出現在山頂上。完全暴露在蘇軍的視界以內。
瞄準手瞄準目標後,把第一發炮彈推進炮膛。接著,又打了一發。就這樣一連打了四十發,全部命中目標。
打完炮,炮手們馬上把炮拖到山坡後隱蔽起來。他們剛把炮撤走,蘇軍就以密集炮火猛轟這個高地。
這門炮就這樣打一陣,隱蔽一會兒,八次出現在二四六高地上,使蘇軍的機槍和反坦克炮的火力點受到直接攻擊。每次聽到37毫米高射炮的響聲,步兵和狙擊兵們都高聲歡唿。幾個小時以前,他們在這片灌木叢生的丘陵地帶的處境很狼狽。現在高射炮為他們雪了恨。
最後,炮手們瞄準了“土堡壘”上的了望塔。塔上有幾挺機槍,是個理想的射擊位置,可以任意進行掃射,炮手瞄準槍眼打了四個連射八十發炮彈。蘇軍的機槍啞巴了,但了望塔卻依然完好。看來用37毫米炮對付它是無能為力的,蘇軍會調機槍部隊來增援。
此時已經是19點了,天色漸漸地暗下來。二四六高地上的官兵們鬆了口氣,向山下眺望著。隻見友鄰部隊的牽引車拉著90毫米高射炮冒著蘇軍的炮火正在慢慢地向二四六高地的東坡爬行。原來是魏厚春少校命令重型高射炮前來增援在高地上孤軍奮戰的37毫米高射炮。
90毫米炮終於被拖上了二四六高地的山頂,安上了炮架。山頂的麵積太小,重炮架得不穩,搖晃得很厲害。官兵們象瘋子一樣拚命揮動鐵鍬,為90毫米炮整出一塊較大的平坦地麵。
天漸漸地黑了。好不容易打出了第一發炮彈,但沒有命中那古老的了望塔,而90毫米炮卻傾斜了。調整了炮位又繼續發射。終於命中了。第三發炮彈把蘇軍的防護牆炸飛了。繼續射擊,炮彈打得沙土和木片橫飛,蘇軍的陣地看不清了。
二四六高地清理後,兩門高射炮被拖迴連隊。張成武上校自信能對付蘇軍,夜間也有把握守住陣地。因此沒留預備隊,把所有部隊都投到了前沿。
20點剛過,蘇軍的第一次集中攻擊就迫使華軍戰線後撤。在通往伊特拉斯的公路上,蘇軍的坦克正在接近彼得留拉。張成武上校親自拿起槍保衛他的指揮部。不幸的是他身中蘇軍的機槍子彈而陣亡。
穿過高射炮陣地。年輕的高射炮軍官們經過幾個小時的猛烈炮擊已精疲力盡。但是,他們又把步兵組織起來,成功地在炮與炮之間組成了新的防線。很快,蘇聯士兵就攻上來了,並一舉突破了五連陣地。丁春生少尉一麵用手槍向蘇聯士兵射擊,一麵機智地把炮口調過來,對準西邊新的射擊方向。在這極其危急的時刻,37毫米高射炮吼叫起來,向著攻上來的蘇軍猛打。蘇軍終於潰退了,這次衝鋒又被挫敗。
19點30分,劉紹文上尉曾把後勤的探照燈連調往前線。他們在伊特拉斯至彼得留拉的公路上和蘇軍遭遇。兩台探照燈被打壞。劉紹文上尉一行人帶著幸存的兩台完好的探照燈進入已經被蘇軍包圍的五連陣地。
這兩台直徑為600毫米的探照燈對丁春生少尉來說,真是難得的禮物。他悄悄地把它們配備在兩側,從不同角度都可以照到五連前沿陣地。
23點10左右,天色一片漆黑。在離華軍陣地前沿不遠的地方,傳來了俄語的口令聲。丁春生下達的準備開炮的命令悄悄地從這門炮傳到那門炮。
突然,右邊的探照燈亮了,一時被照得花了眼的蘇聯士兵一個個趴在地上不知所指。高射炮趁機平射。3秒鍾後,右邊的探照燈滅了,左邊的又亮了。就這樣交替照射,不斷變換位置,隻照幾秒鍾。經過十五分鍾的戰鬥,蘇軍的這次夜襲又被擊退了。
第二十二高射炮團第二、三連的90毫米高射炮陣地的情況非常糟糕。自淩晨3點以來,這兩個連就被優勢的敵軍打散。蘇軍從南麵的森林裏出來,企圖趁著夜色全力向西南方向的托博爾河突圍。
戰鬥打得格外激烈。蘇軍越過一個個山丘,排著密集的隊形越逼越近。最後,華軍炮手們不得不用刺刀和蘇軍展開肉搏。營長魏厚春少校和三連長王實武上尉陣亡,此外,還有許多官兵傷亡。五連三排的37毫米高射炮終於成功地向蘇軍的側麵開了火。直到這時,蘇軍的進攻才被擊退。炮手們從掩體裏跳出來轉入反擊,一直追到八百米以外的出擊陣地。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