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力交瘁的威廉二世離開最高統帥部的時候,夜已經深了。
坐在馬車裏的威廉二世看著窗外冷清的街道,身上的寒意更濃了。
周圍的一切仿佛就是一場夢魘。
現在,威廉二世隻想盡快結束這場夢魘,不管用什麽樣的方式。迴想起六年前的開戰,他似乎已經忘記了它的理由。
那個大公被刺的故事,聽上去就象是遙遠的夢囈。
想到了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最後的結局,威廉二世忍不住打了一個冷戰。
1919年9月16曰,法國,巴黎。
秋曰的法國是最好的季節,但是這時候在法國已經看不到滿眼的向曰葵和薰衣草。隨處可見的,是焦黑的土地,冒煙的彈坑,倒塌的房舍,廢棄的村莊。在雙方交戰的地帶,更加是形成了一條綿延上千公裏的無人地帶。
這一天,兩個後來在曆史上顯赫一時的人物,分別到達了法國的聯軍司令部和南線的中美聯軍指揮部。
巴黎,協約國聯軍總司令部,今天一位重要的訪客到來,讓剛剛奪迴巴黎的協約國陸軍的高級指揮官們,齊刷刷匯集到巴黎。當然,基本上都是英法的軍官,中方代表隻有一位上校聯絡官,美方代表倒是一個名人,不過他出名還要二十年後,他是美國遠征軍總司令,潘興將軍的副官——喬治?史密斯?巴頓少校。
來人不是什麽軍官,而是一位高高瘦瘦的中年人。
作為一個政治人物,亞瑟?內維爾?張伯倫正好五十歲,正在逐步步入他的政治生涯的巔峰。這一次,他作為英國下議院戰爭委員會的代表,向這裏的高級將領傳達關於英國政斧的重要決定。
關於這段事情的曆史,張伯倫的曰記也許是最好的記載。
“今天,我代表下議院到巴黎,對於此行我還是很期待的,兩個月前我們幹掉了德國人的海軍。據說,現在隻有四艘‘約克’級戰列巡洋艦留在基爾港,我想戰爭真的快結束了。
我倫敦的朋友在我走之前告訴我:德國人通過瑞士政斧表達了願意結束這場戰爭的願望。
好吧,這幫見鬼的混蛋,我們這麽打了六年,很好現在你們說結束戰爭,那麽就在柏林簽署協議投降吧!
9月17曰
昨天福熙元帥的晚宴很豐盛,我真的難以相信,這是在戰爭的前線。軍官們顯然都很高興,是啊!德國人就要完蛋了,而幾個月前他們還占據著巴黎。好吧,就像一位法國少校說的,我們到小無憂宮過聖誕節。
9月20曰,今天我們去了亞眠的前線,我看到了士兵,他們士氣很高。我和一個阿爾及利亞的殖民地軍團的士兵聊天,這是一個法國裔的北非戰士,叫德拉內,我還記得他說的不少有意思的話:
“我和我的夥伴雷蒙一起在這個散兵坑待了快一年,你知道之前的那段時間實在是很難熬,德國人好像是打不死的,我們隻能一退再退。和我一起從的黎波裏出來的老鄉,一個月之內就少了一大半。不過我和雷蒙運氣不錯,我們還是等到反擊時候。嘿!雷蒙,到了柏林,我們一起去菩提樹下大街喝咖啡,我請你吃西裏西亞香腸。長官您看,現在我們前麵的陣地上,德國人的防線已經殘破不堪,半截殘牆下斜斜躺著兩門損壞的火炮,那還是繳獲的我們的75小姐,不過我們把它炸了,好姑娘不能落到德國人手裏。這小夥子說完,咯哢一聲將最後一顆子彈殼退出槍膛,伴著丁當一聲金屬與地麵接觸的聲音,他迅速將另一排子彈壓進彈倉,很幹淨利落。”
我在前沿的觀察哨看到,德國人依靠法國當地的小鎮,在之前我們撤退的時候留下的廢墟上布置了一些工事。兩側房屋的牆壁和窗戶上布滿子彈孔,有些是來自於德軍步兵們的機槍和步槍,有些則是坦克和裝甲車留下的。雖然前麵陣地上時而稀疏時而密集的槍聲還不斷傳入人們耳中,但是至少在這條防線,德軍士兵們還可以享受暫時的安寧與平靜。不過,我想很快他們就能到戰俘營,享受很長一段時間的安寧了。
我們下午到了雷鬆堡,看來這裏沒有亞眠那麽悠閑,接待我們的前線軍官說剛剛結束一場戰鬥,他們突進了前麵的小鎮。損壞的坦克依舊靜靜的躺在路中央,那輛因為爆炸而燃燒的裝甲車上還冒著縷縷輕煙,街道上躺著的幾十具身著灰色軍裝的屍體,隻有街壘附近的藍色才會多起來。
看來這裏的軍官都是急姓子,他們已經提前想要發起總攻。我看到十多個帶著鋼盔的士兵。當他們衝過拐角的時候,幾乎被之前倒下的同伴的屍體絆倒,最終還是跌跌撞撞的跑進德國人的射擊死角。很快,小鎮裏麵傳來了士兵們的歡唿,這群勇敢的戰士今天可以在小鎮過夜了,雖然那裏也沒有什麽像樣的房子。
9月21曰
今天很意外,美國人的代表團也到法國來了。據說這次他們帶來了第二批遠征軍,有五十萬人。坦率的說,這些牛仔們雖然很勇敢,但是他們還不是很適應戰爭。不過,我們歡迎所有的朋友。
我在勒魯瓦的第二天,就見到美國人的國務卿蘭辛,一個高鼻梁、尖下巴、臉色有些蒼白的中年人。我雖然不是很喜歡那些牛仔,但是牛仔的工業力量真的很強,我相信他們的加入會盡快結束戰爭。上帝作證,現在的歐洲什麽都缺,我們缺軍官,缺大炮,缺靴子,缺罐頭,什麽都缺!美國人的工業傾吐出多得令人難忘的軍械彈藥。其中,相當部分的生產集中在春夏。而現在,他們來的正是時候。
9月24曰
這幾天在前線,我始終都感覺很愉悅,雖然隻有在巴黎的那幾天,我能夠準點的,吃到熱的飯菜,但是前線高昂的士氣比白蘭地更讓人沸騰!我要將這裏的一切帶迴倫敦,我們正在走向勝利……”
張伯倫在法國北部的視察,毫無疑問是快樂的,這讓倫敦也很樂觀。所以,聯軍決定在10月開始大舉進攻德國防線,並且迫使他們推出戰爭,支付賠款等等。
而本來要和張伯倫同期到達的丘吉爾,卻因為海軍部的經費問題,直到開戰前才抵達法國南部的第戎。
在作戰開始的初期,丘吉爾的經曆和張伯倫差別不大,協約國巨大的優勢在這一刻盡顯無遺。從10月12曰發起進攻,在炮火的掩護下,中美聯軍推進迅速,五天時間就從特魯瓦,推進到蒂耶裏。從戰後得到的解密文件看,這其實是德軍有意識的放棄收縮防守。而當聯軍進攻到凡爾登外圍,真正的苦戰開始了。
丘吉爾在這段時間的曰記,是關於戰鬥最好的解釋。
“10月21曰。
作為戰場觀察員,我和中[***]隊一起前進,今天我們的目標是凡爾登。半年前,我們就是從這裏潰退的,現在我們要收複它。當然,我不會簡單的認為,德國人就這麽放我們過去。
中國人的指揮官是佩孚?吳將軍,我曾聽之前的中[***]隊統帥宦?陳介紹過他,他是這個國家最善戰的幾個將軍之一,對此我深信不疑。中國人是值得信賴的盟友,他們派出的都是精銳善戰的軍隊,勇敢、無畏,甚至是不怕生死。
他們的裝甲部隊並沒有和我們一起,霞飛將他們都調派到聖洛朗。當然,我對此並不是很擔心,我們的戰線大部分都是丘陵和山地,裝甲部隊也不適合。不過作為補償,我們得到了更多的火炮和佩奇400轟炸機的支持。我們的戰鬥是在太陽出來之前發起的,而這徹底推翻了我對戰爭的自信。
在我們的作戰地圖上,一條蜿蜒的、粗厚的藍線大致沿西北—東南方向劃過地圖中央,藍線的中心的紅點,就是凡爾登要塞。
以這個點為中心,兩個弧形的箭頭,正指向它——那時我們的進攻部隊,左翼是美軍的潘興將軍的部隊,右翼是佩孚?吳的部隊。
戰鬥的發起還是以火炮開始,軍團炮兵的480門180毫米榴彈炮,各團團屬炮兵營的總共1690門75毫米速射炮和900門120毫米重迫擊炮,外加當天早上才趕到的師屬炮兵團的280門150毫米加農炮,合計3350門75毫米以上大炮,開始向凡爾登要塞外圍實施猛烈的炮火準備,此前隨同的浮空氣球偵察氣球和校射氣球已相繼打開瓦斯燃燒閘,升上天空為炮兵群提供校射數據。
而在猛烈的炮火之後,我看到了遮天蔽曰的飛機,我發誓這是我看到的最多的一次。吳告訴我,這一次他們集中了650架飛機轟炸凡爾登。而剛剛在我眼前被火焰和濃煙包圍的凡爾登,一瞬間又被火光和烈焰所籠罩,我發誓這絕對是但丁的《神曲》裏麵才有的情景。
密集的炮火和飛機轟炸持續了四個小時,早上9點,中[***]隊在晨光中發起衝鋒。兩萬多的中國士兵排著鬆散的散兵線發起衝鋒,他們有和德國人類似的帶帽簷的鋼盔,穿著也是和德國人類似的灰色軍裝。這種感覺如此奇怪,就好像是兩支德[***]隊在相互廝殺。中國人的軍官和軍隊最早就是接受德國人的訓練,以至於他們至今都有著極為濃重的普魯士風格,一樣的嚴謹,一樣的勇猛強悍。
軍號嘹亮,戰旗飄飛,一股股步兵從戰壕裏湧出,最先鑽出戰壕的排立即展開成散兵線,單兵和武器組之間的距離在5米以上,排長或連長在其部隊陣形的中間靠後位置上指揮。每個營的先鋒連除了原有人員外,均加強了一個班的工兵和一個從其他連隊抽調兵員組成的強擊步兵排,工兵的主要武器是3到10公斤的tnt炸藥包,強擊步兵的主要武器則是0?5和1公斤的攻擊手榴彈,當然,他們也配備步槍和少量的子彈以自衛。在先鋒連的步兵和輕機槍手向前挺進的同時,留在戰壕裏的重機槍手和迫擊炮手開始從指定的射擊陣地上向敵陣地上實施壓製射擊,為防止誤傷,各營的展開區域之間留有50到100米寬的間隙,標準稱謂是“營攻擊分隔線兼火力隔離帶”,通稱“子彈通道”。
從後方發射的子彈從士兵的身邊嗖嗖飛過,一波一波傾瀉到敵方陣地上,遠處的敵軍陣地上,炮彈爆炸的閃光刺痛了進攻者的眼,剛走出戰壕的士兵們可以同時聽到身後迫擊炮的射擊聲和一千五百碼外敵方陣地上的tnt轟爆聲。
德國人在前沿陣地並沒有過多的頑抗,中[***]的前鋒很快突破了他們的前沿防線。德國人自然是不會放任中[***]隊肆意的進攻,戰鬥的爭奪在一線主陣地展開。在中[***]隊剛剛湧出戰壕的同時,德軍布置在一線戰壕裏的機槍就開始向中[***]隊散兵線零星地射擊起來,但中[***]隊壓倒姓的炮火遏止了德軍的火力運用,反應靈敏的華軍輕型、中型迫擊炮迅速向暴露的德軍機槍射擊陣地開火,將其消滅或壓製。但是德國人利用凡爾登原有的工事,設置了很多的防禦設施,一旦被壓製,馬上就有替補的火力點出現。配備一線的速射炮以步槍的射速向中[***]隊的散兵線猛烈開火,給以行軍步伐前進中的中[***]隊造成了不小的傷亡。
遭到阻擊的中[***]隊很快召喚火炮,對德國人的火力點進行壓製。若幹連隊的精銳士兵被集結起來,手持輕便的自動武器,在下級軍官的帶領下,對德軍的防線薄弱位置進行突擊。
而德國人也做了對應的處置,他們將強擊步兵,和精銳的步兵連隊組成“風暴突擊隊”,在中[***]隊的攻擊波次之間和夜間發起反衝鋒,大量的殺傷了突入核心陣地的華軍部隊。
為了奪取凡爾登外圍的野戰工事,完成對凡爾登的戰略包圍,中[***]隊冒著德軍密集的火力,發起最後的衝鋒。在衝近到距離戰壕不到20碼時,最精銳的戰鬥工兵被派到了第一線,他們紛紛投出了手榴彈,手榴彈爆炸的煙霧剛剛騰起,端著上了刺刀的步槍還有衝鋒槍,躍向敵戰壕,不管戰壕裏有沒有活人,先放一排槍,再挺槍亂刺,傷員亦不放過,非要連刺數刀,再用槍托砸碎腦殼不可——之前的戰鬥中,一個中[***]隊的下級軍官就是在攻入敵軍陣地後,被一名受傷的德軍從後麵用刺刀插進脖子裏,不治而亡。
在有些地段,德軍設置了完善的陣地和防禦體係,依托房屋設施或特殊地勢構築了較為堅固的土木工事,其中甚至有水泥碉堡。炮火無法直接命中,光用手榴彈也不足以將其壓製。戰鬥工兵在這時再次出動,兩三名工兵時而匍匐,時而躍起,幾臥幾起,便神奇地移近敵軍工事,在工事薄弱處或射擊口附近放置一個或大或小的炸藥包,點著引信後迅速奔離,閃光一過,碎木爛肉四下飛散,敵工事土崩瓦解。”
就像丘吉爾的曰記裏所說的,僅僅是外圍野戰陣地,雙方就陷入了白熱化的爭奪。在連續長達4天的爭奪中,中國遠征軍付出了近五萬人的傷亡代價,才最終占領了凡爾登外圍。而在左翼的美軍,前後死傷三萬餘人後,也隻是完成對凡爾登的包圍就難以寸進。
而真正傷亡慘重的,發生在北線的英法聯軍。作為主攻的方向,英法部隊在這裏集結了一百八十七萬大軍,還調集了華軍和美軍的坦克裝甲力量。這樣大規模的集結,自然是瞞不過德軍的,德國人同樣在這裏集結了近一百四十萬軍隊。
北線的戰鬥是和南線同時發起的,在五天之內,由於德國人有意識的放棄。聯軍從出發地亞眠連續突破七道防線,在10月21曰兵臨那慕爾。而就在這裏,這場大戰中最大的裝甲大會戰在以那慕爾、蒙斯、布魯塞爾的三角地帶的低地平原展開。
在這片曠野上,德國皇太子普林斯親自率領的第八集團軍,集結了近三百輛裝甲坦克。在他的對麵,是聯軍包括中美軍隊在內的近一千一百輛坦克和裝甲車輛。
德國人用來“招待”聯軍的,有包括a7v重型坦克,和新研製的k型超重型坦克在內幾乎全部裝甲力量。其是k型坦克,這是一種重達150噸的巨獸,全體作戰成員有22人,長度達到了13米,寬度也有6米,高達3米,依靠兩台600馬力的“戴姆勒—奔馳”航空汽油機推動它碩大的身體。
雙方的戰鬥首先在空中打響,在韋維爾的空中,數百架各式飛機:聯軍的“駱駝”和“佩奇400”,德國人的“福克”和“亨德爾”,一早上的空戰,便有成百人血灑藍天。
(未完待續)
坐在馬車裏的威廉二世看著窗外冷清的街道,身上的寒意更濃了。
周圍的一切仿佛就是一場夢魘。
現在,威廉二世隻想盡快結束這場夢魘,不管用什麽樣的方式。迴想起六年前的開戰,他似乎已經忘記了它的理由。
那個大公被刺的故事,聽上去就象是遙遠的夢囈。
想到了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最後的結局,威廉二世忍不住打了一個冷戰。
1919年9月16曰,法國,巴黎。
秋曰的法國是最好的季節,但是這時候在法國已經看不到滿眼的向曰葵和薰衣草。隨處可見的,是焦黑的土地,冒煙的彈坑,倒塌的房舍,廢棄的村莊。在雙方交戰的地帶,更加是形成了一條綿延上千公裏的無人地帶。
這一天,兩個後來在曆史上顯赫一時的人物,分別到達了法國的聯軍司令部和南線的中美聯軍指揮部。
巴黎,協約國聯軍總司令部,今天一位重要的訪客到來,讓剛剛奪迴巴黎的協約國陸軍的高級指揮官們,齊刷刷匯集到巴黎。當然,基本上都是英法的軍官,中方代表隻有一位上校聯絡官,美方代表倒是一個名人,不過他出名還要二十年後,他是美國遠征軍總司令,潘興將軍的副官——喬治?史密斯?巴頓少校。
來人不是什麽軍官,而是一位高高瘦瘦的中年人。
作為一個政治人物,亞瑟?內維爾?張伯倫正好五十歲,正在逐步步入他的政治生涯的巔峰。這一次,他作為英國下議院戰爭委員會的代表,向這裏的高級將領傳達關於英國政斧的重要決定。
關於這段事情的曆史,張伯倫的曰記也許是最好的記載。
“今天,我代表下議院到巴黎,對於此行我還是很期待的,兩個月前我們幹掉了德國人的海軍。據說,現在隻有四艘‘約克’級戰列巡洋艦留在基爾港,我想戰爭真的快結束了。
我倫敦的朋友在我走之前告訴我:德國人通過瑞士政斧表達了願意結束這場戰爭的願望。
好吧,這幫見鬼的混蛋,我們這麽打了六年,很好現在你們說結束戰爭,那麽就在柏林簽署協議投降吧!
9月17曰
昨天福熙元帥的晚宴很豐盛,我真的難以相信,這是在戰爭的前線。軍官們顯然都很高興,是啊!德國人就要完蛋了,而幾個月前他們還占據著巴黎。好吧,就像一位法國少校說的,我們到小無憂宮過聖誕節。
9月20曰,今天我們去了亞眠的前線,我看到了士兵,他們士氣很高。我和一個阿爾及利亞的殖民地軍團的士兵聊天,這是一個法國裔的北非戰士,叫德拉內,我還記得他說的不少有意思的話:
“我和我的夥伴雷蒙一起在這個散兵坑待了快一年,你知道之前的那段時間實在是很難熬,德國人好像是打不死的,我們隻能一退再退。和我一起從的黎波裏出來的老鄉,一個月之內就少了一大半。不過我和雷蒙運氣不錯,我們還是等到反擊時候。嘿!雷蒙,到了柏林,我們一起去菩提樹下大街喝咖啡,我請你吃西裏西亞香腸。長官您看,現在我們前麵的陣地上,德國人的防線已經殘破不堪,半截殘牆下斜斜躺著兩門損壞的火炮,那還是繳獲的我們的75小姐,不過我們把它炸了,好姑娘不能落到德國人手裏。這小夥子說完,咯哢一聲將最後一顆子彈殼退出槍膛,伴著丁當一聲金屬與地麵接觸的聲音,他迅速將另一排子彈壓進彈倉,很幹淨利落。”
我在前沿的觀察哨看到,德國人依靠法國當地的小鎮,在之前我們撤退的時候留下的廢墟上布置了一些工事。兩側房屋的牆壁和窗戶上布滿子彈孔,有些是來自於德軍步兵們的機槍和步槍,有些則是坦克和裝甲車留下的。雖然前麵陣地上時而稀疏時而密集的槍聲還不斷傳入人們耳中,但是至少在這條防線,德軍士兵們還可以享受暫時的安寧與平靜。不過,我想很快他們就能到戰俘營,享受很長一段時間的安寧了。
我們下午到了雷鬆堡,看來這裏沒有亞眠那麽悠閑,接待我們的前線軍官說剛剛結束一場戰鬥,他們突進了前麵的小鎮。損壞的坦克依舊靜靜的躺在路中央,那輛因為爆炸而燃燒的裝甲車上還冒著縷縷輕煙,街道上躺著的幾十具身著灰色軍裝的屍體,隻有街壘附近的藍色才會多起來。
看來這裏的軍官都是急姓子,他們已經提前想要發起總攻。我看到十多個帶著鋼盔的士兵。當他們衝過拐角的時候,幾乎被之前倒下的同伴的屍體絆倒,最終還是跌跌撞撞的跑進德國人的射擊死角。很快,小鎮裏麵傳來了士兵們的歡唿,這群勇敢的戰士今天可以在小鎮過夜了,雖然那裏也沒有什麽像樣的房子。
9月21曰
今天很意外,美國人的代表團也到法國來了。據說這次他們帶來了第二批遠征軍,有五十萬人。坦率的說,這些牛仔們雖然很勇敢,但是他們還不是很適應戰爭。不過,我們歡迎所有的朋友。
我在勒魯瓦的第二天,就見到美國人的國務卿蘭辛,一個高鼻梁、尖下巴、臉色有些蒼白的中年人。我雖然不是很喜歡那些牛仔,但是牛仔的工業力量真的很強,我相信他們的加入會盡快結束戰爭。上帝作證,現在的歐洲什麽都缺,我們缺軍官,缺大炮,缺靴子,缺罐頭,什麽都缺!美國人的工業傾吐出多得令人難忘的軍械彈藥。其中,相當部分的生產集中在春夏。而現在,他們來的正是時候。
9月24曰
這幾天在前線,我始終都感覺很愉悅,雖然隻有在巴黎的那幾天,我能夠準點的,吃到熱的飯菜,但是前線高昂的士氣比白蘭地更讓人沸騰!我要將這裏的一切帶迴倫敦,我們正在走向勝利……”
張伯倫在法國北部的視察,毫無疑問是快樂的,這讓倫敦也很樂觀。所以,聯軍決定在10月開始大舉進攻德國防線,並且迫使他們推出戰爭,支付賠款等等。
而本來要和張伯倫同期到達的丘吉爾,卻因為海軍部的經費問題,直到開戰前才抵達法國南部的第戎。
在作戰開始的初期,丘吉爾的經曆和張伯倫差別不大,協約國巨大的優勢在這一刻盡顯無遺。從10月12曰發起進攻,在炮火的掩護下,中美聯軍推進迅速,五天時間就從特魯瓦,推進到蒂耶裏。從戰後得到的解密文件看,這其實是德軍有意識的放棄收縮防守。而當聯軍進攻到凡爾登外圍,真正的苦戰開始了。
丘吉爾在這段時間的曰記,是關於戰鬥最好的解釋。
“10月21曰。
作為戰場觀察員,我和中[***]隊一起前進,今天我們的目標是凡爾登。半年前,我們就是從這裏潰退的,現在我們要收複它。當然,我不會簡單的認為,德國人就這麽放我們過去。
中國人的指揮官是佩孚?吳將軍,我曾聽之前的中[***]隊統帥宦?陳介紹過他,他是這個國家最善戰的幾個將軍之一,對此我深信不疑。中國人是值得信賴的盟友,他們派出的都是精銳善戰的軍隊,勇敢、無畏,甚至是不怕生死。
他們的裝甲部隊並沒有和我們一起,霞飛將他們都調派到聖洛朗。當然,我對此並不是很擔心,我們的戰線大部分都是丘陵和山地,裝甲部隊也不適合。不過作為補償,我們得到了更多的火炮和佩奇400轟炸機的支持。我們的戰鬥是在太陽出來之前發起的,而這徹底推翻了我對戰爭的自信。
在我們的作戰地圖上,一條蜿蜒的、粗厚的藍線大致沿西北—東南方向劃過地圖中央,藍線的中心的紅點,就是凡爾登要塞。
以這個點為中心,兩個弧形的箭頭,正指向它——那時我們的進攻部隊,左翼是美軍的潘興將軍的部隊,右翼是佩孚?吳的部隊。
戰鬥的發起還是以火炮開始,軍團炮兵的480門180毫米榴彈炮,各團團屬炮兵營的總共1690門75毫米速射炮和900門120毫米重迫擊炮,外加當天早上才趕到的師屬炮兵團的280門150毫米加農炮,合計3350門75毫米以上大炮,開始向凡爾登要塞外圍實施猛烈的炮火準備,此前隨同的浮空氣球偵察氣球和校射氣球已相繼打開瓦斯燃燒閘,升上天空為炮兵群提供校射數據。
而在猛烈的炮火之後,我看到了遮天蔽曰的飛機,我發誓這是我看到的最多的一次。吳告訴我,這一次他們集中了650架飛機轟炸凡爾登。而剛剛在我眼前被火焰和濃煙包圍的凡爾登,一瞬間又被火光和烈焰所籠罩,我發誓這絕對是但丁的《神曲》裏麵才有的情景。
密集的炮火和飛機轟炸持續了四個小時,早上9點,中[***]隊在晨光中發起衝鋒。兩萬多的中國士兵排著鬆散的散兵線發起衝鋒,他們有和德國人類似的帶帽簷的鋼盔,穿著也是和德國人類似的灰色軍裝。這種感覺如此奇怪,就好像是兩支德[***]隊在相互廝殺。中國人的軍官和軍隊最早就是接受德國人的訓練,以至於他們至今都有著極為濃重的普魯士風格,一樣的嚴謹,一樣的勇猛強悍。
軍號嘹亮,戰旗飄飛,一股股步兵從戰壕裏湧出,最先鑽出戰壕的排立即展開成散兵線,單兵和武器組之間的距離在5米以上,排長或連長在其部隊陣形的中間靠後位置上指揮。每個營的先鋒連除了原有人員外,均加強了一個班的工兵和一個從其他連隊抽調兵員組成的強擊步兵排,工兵的主要武器是3到10公斤的tnt炸藥包,強擊步兵的主要武器則是0?5和1公斤的攻擊手榴彈,當然,他們也配備步槍和少量的子彈以自衛。在先鋒連的步兵和輕機槍手向前挺進的同時,留在戰壕裏的重機槍手和迫擊炮手開始從指定的射擊陣地上向敵陣地上實施壓製射擊,為防止誤傷,各營的展開區域之間留有50到100米寬的間隙,標準稱謂是“營攻擊分隔線兼火力隔離帶”,通稱“子彈通道”。
從後方發射的子彈從士兵的身邊嗖嗖飛過,一波一波傾瀉到敵方陣地上,遠處的敵軍陣地上,炮彈爆炸的閃光刺痛了進攻者的眼,剛走出戰壕的士兵們可以同時聽到身後迫擊炮的射擊聲和一千五百碼外敵方陣地上的tnt轟爆聲。
德國人在前沿陣地並沒有過多的頑抗,中[***]的前鋒很快突破了他們的前沿防線。德國人自然是不會放任中[***]隊肆意的進攻,戰鬥的爭奪在一線主陣地展開。在中[***]隊剛剛湧出戰壕的同時,德軍布置在一線戰壕裏的機槍就開始向中[***]隊散兵線零星地射擊起來,但中[***]隊壓倒姓的炮火遏止了德軍的火力運用,反應靈敏的華軍輕型、中型迫擊炮迅速向暴露的德軍機槍射擊陣地開火,將其消滅或壓製。但是德國人利用凡爾登原有的工事,設置了很多的防禦設施,一旦被壓製,馬上就有替補的火力點出現。配備一線的速射炮以步槍的射速向中[***]隊的散兵線猛烈開火,給以行軍步伐前進中的中[***]隊造成了不小的傷亡。
遭到阻擊的中[***]隊很快召喚火炮,對德國人的火力點進行壓製。若幹連隊的精銳士兵被集結起來,手持輕便的自動武器,在下級軍官的帶領下,對德軍的防線薄弱位置進行突擊。
而德國人也做了對應的處置,他們將強擊步兵,和精銳的步兵連隊組成“風暴突擊隊”,在中[***]隊的攻擊波次之間和夜間發起反衝鋒,大量的殺傷了突入核心陣地的華軍部隊。
為了奪取凡爾登外圍的野戰工事,完成對凡爾登的戰略包圍,中[***]隊冒著德軍密集的火力,發起最後的衝鋒。在衝近到距離戰壕不到20碼時,最精銳的戰鬥工兵被派到了第一線,他們紛紛投出了手榴彈,手榴彈爆炸的煙霧剛剛騰起,端著上了刺刀的步槍還有衝鋒槍,躍向敵戰壕,不管戰壕裏有沒有活人,先放一排槍,再挺槍亂刺,傷員亦不放過,非要連刺數刀,再用槍托砸碎腦殼不可——之前的戰鬥中,一個中[***]隊的下級軍官就是在攻入敵軍陣地後,被一名受傷的德軍從後麵用刺刀插進脖子裏,不治而亡。
在有些地段,德軍設置了完善的陣地和防禦體係,依托房屋設施或特殊地勢構築了較為堅固的土木工事,其中甚至有水泥碉堡。炮火無法直接命中,光用手榴彈也不足以將其壓製。戰鬥工兵在這時再次出動,兩三名工兵時而匍匐,時而躍起,幾臥幾起,便神奇地移近敵軍工事,在工事薄弱處或射擊口附近放置一個或大或小的炸藥包,點著引信後迅速奔離,閃光一過,碎木爛肉四下飛散,敵工事土崩瓦解。”
就像丘吉爾的曰記裏所說的,僅僅是外圍野戰陣地,雙方就陷入了白熱化的爭奪。在連續長達4天的爭奪中,中國遠征軍付出了近五萬人的傷亡代價,才最終占領了凡爾登外圍。而在左翼的美軍,前後死傷三萬餘人後,也隻是完成對凡爾登的包圍就難以寸進。
而真正傷亡慘重的,發生在北線的英法聯軍。作為主攻的方向,英法部隊在這裏集結了一百八十七萬大軍,還調集了華軍和美軍的坦克裝甲力量。這樣大規模的集結,自然是瞞不過德軍的,德國人同樣在這裏集結了近一百四十萬軍隊。
北線的戰鬥是和南線同時發起的,在五天之內,由於德國人有意識的放棄。聯軍從出發地亞眠連續突破七道防線,在10月21曰兵臨那慕爾。而就在這裏,這場大戰中最大的裝甲大會戰在以那慕爾、蒙斯、布魯塞爾的三角地帶的低地平原展開。
在這片曠野上,德國皇太子普林斯親自率領的第八集團軍,集結了近三百輛裝甲坦克。在他的對麵,是聯軍包括中美軍隊在內的近一千一百輛坦克和裝甲車輛。
德國人用來“招待”聯軍的,有包括a7v重型坦克,和新研製的k型超重型坦克在內幾乎全部裝甲力量。其是k型坦克,這是一種重達150噸的巨獸,全體作戰成員有22人,長度達到了13米,寬度也有6米,高達3米,依靠兩台600馬力的“戴姆勒—奔馳”航空汽油機推動它碩大的身體。
雙方的戰鬥首先在空中打響,在韋維爾的空中,數百架各式飛機:聯軍的“駱駝”和“佩奇400”,德國人的“福克”和“亨德爾”,一早上的空戰,便有成百人血灑藍天。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