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主要是怕曰軍在這段時間裏利用德國人的要塞布防,”楊朔銘說道,“德國人的要塞修得堅固異常,要是讓曰本人完全熟悉掌握,咱們哪怕能打下青島,損失也會非常的大。”


    “你那隊‘屠夫’,不早就已經混進去了嗎?”徐元錦想起了楊朔銘專門訓練出來的那支可怕的“獵人部隊”,忍不住打了一個冷戰。


    “他們現在到了哪裏,我其實也不知道。”楊朔銘笑了笑,說道。


    青島,俾斯麥山。


    一個一身鄉下人打扮的年輕人躲在一塊巨石後,小心的觀察著周圍的情況,一雙眼睛時不時的閃動著狼一樣的光芒,眉心至左頰的一道傷疤讓他的麵容顯得很是可怖。


    此時的他,一邊仔細觀察著遠處的炮台,一邊和自己腦海當中的方位圖進行著印證。


    “那家夥的腦袋果然不是人長的,竟然能記住這麽多的東西。”他在心裏暗暗讚歎了一下那位派他前來的鎮守使大人的記憶力,小聲的嘀咕了一句。


    俾斯麥山是一座自然隆起的天然山峰,位於青島城南區中部偏北的地方,在貯水山與太平山之間,山峰海拔128.5米,占地麵積為373畝,山上遍布鬆樹和槐樹,德國人借口“曹州教案”占領青島之後,為了紀念“鐵血宰相”俾斯麥而將這座山命名為俾斯麥山。


    俾斯麥山的南側有一處低矮的土山包,西南側緊靠德軍的“俾斯麥兵營”,中間有一條馬車道相隔,在山的南側,還有另一座叫八關山的小山,海拔為95.6米。在俾斯麥山的東南方向,則是太平山。俾斯麥山的北側與貯水山相望,西北側還可看到伏龍山。俾斯麥山地勢險要,扼守青島城的中路要衝,是拱衛整個青島城南區的重要陣地。


    “既要打死曰本人,還不能破壞這些大炮,簡直是不把咱們當人。”另一個差不多一樣裝扮的人跟在他身後,苦笑了一聲,小聲說道。


    “給我閉嘴。別再提什麽炮啊曰本人什麽的。”臉上有刀疤的年輕人迴頭狠狠瞪了他一眼,說道。


    “小顏說得對,從現在開始,大家要忘記自己原來的身份,隻想著自己現在的身份。”一位年紀稍長一些戴著眼鏡好象教書先生模樣的人說道,“明白嗎?”


    “懂了。”幾位看上去象是他的學生一樣的年輕人說道。


    “小顏,小許,你們倆先過去吧。”那位“教書先生”顯然是他們的頭兒,“先不急著動手,關鍵是要弄清楚情況。”


    “放心吧,王先生。”臉上有刀疤的年輕人——他的名字叫[***]——點頭答應道。


    “要是一旦被他們抓了苦力,你們倆就先忍忍,反正他們也蹦達不了幾天了。”王亞橋——也就是那位“教書先生”又說道,“到時候少不了你們倆的頭功。”


    “讓我多切他們幾個腦袋瓜子就夠了。”[***]伸出舌頭,舔了一圈嘴唇,眼中閃過興奮的光芒。


    “你看著他點,小許,月亮圓的時候,別讓他出來。”王亞橋看著[***]臉上不自覺的表現出的嗜血神情,有些擔心地對他的夥伴許石友說道。


    “放心吧,先生,到時候我用繩子把他捆起來。”許石友看了看[***],半真半假地笑道。


    “好了,快去吧。”王亞橋擺了擺手,說道。


    [***]和許石友點了點頭,起身向前走去,很快便消失在了樹林中。


    王亞橋走上了一處山坡,開始仔細地打量起俾斯麥山炮台來。


    為了將青島建成德國在遠東的軍事基地,德軍在1899年即開始修建俾斯麥山炮台,於1905年完工。德軍在俾斯麥山上建有炮兵指揮所、炮兵陣地、海陸觀測哨所等軍事部門,並建成了麵積十分巨大的地下指揮所,掩蔽部可分東西兩大部分,分屬陸海炮兵觀察、通訊、指揮部。炮陣地則分為俾斯麥山南(西)永備炮台、山北永備炮台、山頂及南坡臨時炮台等,在上山的道路兩側及一些重要地段上,又建成一些重機槍陣地,防禦工事等。同時,德軍還在山頂上安裝有巨型強光探照燈,供德軍在夜間照射前沿陣地的敵情,該探照燈光束極強,可達數公裏遠。另外,德軍還在山上設有係留高空偵察氣球,隨時準備升空偵察敵方動靜。


    德軍設在俾斯麥山上的炮台共有俾斯麥山北炮台、俾斯麥山南(西)炮台和臨時野戰炮台。其中俾斯麥山北炮台(德軍稱第12炮台)配備有2門210毫米加農炮;俾斯麥山南(西)炮台(德軍稱俾斯麥山炮台)配備有4門280毫米榴彈炮。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德軍還在山頂上臨時配備了2門88毫米加農炮,在南坡山腳下部署了3門老式150毫米輪式榴彈炮。俾斯麥炮台的火炮配置,主要有兩種口徑的大炮,一種是口徑為210毫米加農炮;一種是德國1904年建造的口徑為280毫米的克虜伯式榴彈炮。在4門榴彈炮中,有兩門為固定式陣地炮座;兩門為固定式地穴炮座。前兩門火炮位於俾斯麥山腰的西北側,安裝在鋼筋混凝土的防盾中,防盾呈五邊形,與山坡齊平,防盾出口位於西南側。該炮台建造的極為隱蔽,遠處不易被發現。防盾內的榴彈炮麵向東北,最大水平射界不超過180度,仰角不超過40度;後兩門地穴式火炮則位於前兩門火炮西北側的山溝中,挖地成穴後再將大炮安裝於地穴之中,可以進行360度的環射。


    德軍布設的榴彈炮因為有堅固的防盾環繞著三個方向,因而抗打擊力極強,整個掩蔽部及炮位坐落在山峰的北側半山腰處,呈南北偏西走向,又大又厚的圓緣頂蓋是用鋼筋混凝土澆注而成,在頂蓋上還堆有沙包。而山腰窪地下麵的另外兩門地穴式榴彈炮因沒有掩蔽部的保護,隻能用厚鋼板製成半球狀防護罩加蓋在炮位上,並在大炮的四周築起一道環狀水泥掩體,這門大炮可以進行360度環射,顯然屬於兼顧對海射擊的布置格局。


    除此之外,德軍又在俾斯麥山的上山路徑的北坡修建了一處帶有鋼筋混凝土掩蔽部的北炮台,並在那裏安裝了兩門210毫米克虜伯式加農炮。這門大炮安裝的情況大致與280毫米榴彈炮固定式陣地炮相同,也是一邊各一門大炮中間為掩蔽部,炮的防盾為三麵環築石砌圍牆,同樣具有極強的防護力。


    德軍的炮台雖然堅固,但其布置並非無懈可擊,而是有著相當大的漏洞,此時的王亞橋,在“獵人部隊”訓練時惡補了好多軍事常識,雖然不算是專業陸軍人士,但他現在也已經能看出些門道來了。


    別的不說,單從這些280毫米榴彈炮的射界軌道角度來看,這些炮與210毫米加農炮一樣,均為陸地防衛大炮。由於大炮受其方向軌道弧度的限製,無法轉過炮身對準外海海域射擊,因此俾斯麥山南(西)、北各炮台可以說基本屬於陸防炮台。至於那兩門建在山溝中的地穴式280毫米榴彈炮由於采用環形坐圈式炮座,可以實施360度環射,具備對海射擊能力,但地穴式280毫米榴彈炮如果需要向大海方向射擊,需要使用最大仰角射擊才能越過俾斯麥山峰打到海裏,大仰角必然帶來射程不夠,對海射擊會相當吃力。而這座山頭的炮台的作戰任務是壓製和摧毀東北方向的敵方火炮陣地或直接為德軍前沿陣際提供火力支援,而向海上目標的射擊其實並不是俾斯麥山各炮台的任務。況且280毫米榴彈炮的射程有限,從俾斯麥山向海中射擊隻能達到海邊附近,很難將敵艦阻於外海。


    如今這些炮台已經換了主人,被更加兇惡的曰軍占據,但從現在來看,曰本人似乎並沒有加強這裏的防務。


    王亞橋和幾名“學生”將炮台的詳細情況一一強記在腦中,然後開始向山下走去。


    在臨近村子的時候,“師生”幾人正快步前行,不遠處,一小隊曰本士兵出現了。


    王亞橋認出了這是曰軍的巡邏隊,他不經意的轉頭望了“學生”們一眼,“學生”們也都象是明白老師的意思,不約而同的放慢了腳步。


    “站住!你們的!什麽地幹活?!”為首的曰本軍官發現了他們,立刻抽出了腰間的東洋刀,大聲的喝問起來。


    “俺們是畫畫的,來山上寫生的,寫生的。”王亞橋堆出一個和善和討好的笑容,迎了上去,一邊作揖,一邊說道。


    曰本軍官大步走了過來,他身後的曰本士兵也緊跟著上前,將王亞橋一行人團團圍住。


    “你們的,怎麽到這裏來的?通行證的?拿出來!”曰本軍官來到王亞橋麵前,圓瞪著雙眼,大聲的吼叫道。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高科技軍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銀刀駙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銀刀駙馬並收藏高科技軍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