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聽到了鞠義的勸說之後,哪怕是自信且膨脹的公孫康也是麵色驟變。
他神色陰沉的盯著麵前的的鞠義說道:“家父在世之時,曾與本公說過唇亡齒寒的道理。
並且我公孫家既然已經答應了與袁家結盟,又怎麽能夠食言而肥呢?”
他的話音方才落下,隨後又補充著開口說道:“如果當真食言而肥,豈不是要讓天下人恥笑我公孫家?”
鞠義搖了搖頭之後說道:“如今大漢雖然未曾統一,大勢董丞相的大勢已定,這個時候再繼續正麵負隅頑抗,恐怕會惹來殺身之禍!
主公可不要忘了,虎牢關尚有幾十萬董軍精銳呀!”
公孫度身體微微一顫,沉默了許久之後方才開口問道:“不知將軍有何良策?”
鞠義臉上當即露出了狠辣的神色,幾乎是毫不猶豫的開口說道:“自然是向朝廷獻上投名狀,歸降於朝廷。”
他話音落下之時,不等公孫度開口提出質疑,又繼續開口說道:“遼東處大漢偏遠之地,全靠公孫家坐鎮,方才能夠內治漢民,外服高句麗等國。
公孫家的勢力在遼東根深蒂固,就算董丞相想要取締主公,也找不出短時間能夠代替公孫家的存在。
所以隻要主公不越界,不給董相出兵遼東的借口,公孫家便可以一直主宰遼東之地。
並且主公向朝廷遞上臣表,那便是與曹操,劉備,劉琦一般漢室之臣,若是董相對主公出手,便勢必會引發這幾位的戒心,很有可能會造成天下更大的動蕩,這是朝廷所不願意麵對的事情。
所以主公此時臣服於朝廷,不會對您的實際利益產生影響,反倒是能夠為您拉來幾個實力強勁的盟友,您又何樂而不為呢?”
鞠義的話深深的打動了公孫康,讓原本就已經動了心思的公孫康終於被他說動,但是他卻並沒有就此下定決心,而是找到了涼茂詢問此事。
涼茂實際上並不算是公孫家的臣子,是朝廷冊封的樂浪太守,但是卻在赴任的途中被公孫度給挾持。
這麽多年來他雖然一直在公孫家的地盤待著,卻並不以公孫家的臣子自居。
曹操據有青州之時,在征辟涼到出仕之後,便任命涼茂為泰山太守去打擊泰山賊寇。
而在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他又被劉協朝廷任命為樂浪太守。
原本曹操是想用他來牽製公孫度的,公孫度又不傻,自然不會讓他去樂浪赴任。
但是公孫度又舍不得殺涼茂這樣的人才,故而一直將他留在遼東郡。
如今劉協已死,曹操也已經歸順了天子劉辯,所以劉協的聖旨已經不管用了,涼茂自然也就沒有辦法再繼續前往樂浪為太守。
故而在公孫康繼位之後,涼茂實際上便已經得了自由,但是他卻並沒有直接離開遼東。
公孫康主動來見涼茂,開口將鞠義的話告知了涼茂。
涼茂聞言之後卻是笑著開口詢問公孫康道:“將軍以為,您是否獻上袁熙的頭顱向朝廷請降是否有區別?”
公孫康愣愣地看了一眼涼茂,隨即搖了搖頭說道:“朝廷不會因為本公獻上袁熙的頭顱而更加信任本公…”
他話音落下之時,涼茂又替他補充道:“朝廷也不會因為將軍放走了袁熙而為難將軍。
所以,無論您是否獻上袁熙,對於朝廷來說都沒有區別。”
他話音落下之後,公孫康十分鄭重的點了點頭。
隨即便又聽涼茂繼續開口說道:“然而您這個時候殺死袁熙,便是在公然的背棄您的盟友,天下人都會知道您不義的惡舉,今後又會有誰能夠信任您呢?”
他話音落下之後,又滿臉嗤笑的對著公孫康說道:“更何況公孫將軍還想外借曹公與劉公為盟友!”
公孫康低下了自己的腦袋,覺得涼茂的話非常的有道理。
殺了袁熙不能夠取信於董默,又何必為此背負罵名?
隨後他又開口向著涼茂問道:“先生的意思是讓本公繼續維持與袁家的聯盟?”
然而就在他話音剛落的時候,涼茂便已經開始搖頭說道:“袁家如今已經破敗,又哪裏還有什麽聯盟可以維持?”
這下子輪到公孫康疑惑不解了,他皺著眉頭向著涼茂問道:“便請先生指點我公孫家一條出路。”
涼茂笑著開口說道:“將袁熙請出遼東,然後再上書朝廷稱臣。”
將軍依舊是大漢的臣子,也沒有傷害自己的盟友,至於袁熙的死活,也就不必再由將軍理會了。
曆史上的公孫康願意殺了袁家兄弟投誠曹操,那是因為曹操的有的是威名而不是賢明。
天下人敬賢而畏威,單單從這一件事情上來看,董默仁德之名確實是不如戰無不勝的威名。
他想要通過柔和的方式平定天下,便必然是要麵對各方諸侯的小心思的。
但是董默的仁德之名亦有好處,那就是在公孫康確定了要投靠朝廷之後,並沒有擔心董默會在其中使一些陰謀詭計,隻要朝廷予以冊封,他便不會擔心朝廷會找機會除掉自己。
公孫康當天晚上便宴請了袁熙,讓剛剛睡了一個好覺的袁熙受寵若驚。
就在他準備在公孫康麾下好好的休養一段時間的時候,公孫康卻是告訴袁熙道:“朝廷兵鋒強盛,以現如今我遼東的兵力,根本不足以與董公抗衡。
所以本公決定明日便派遣使者前往長安稱臣,今日設宴款待袁公,便是特意為袁公餞行。”
袁熙被嚇得腿都軟了,他傻愣愣的看著公孫康,眸光中盡是惶恐不安的神色。
“你,你,你這是要殺我嗎?”
他的話音落下之時,手中的筷子都已經抖落在了地上。
公孫康卻是擺了擺手說道:“哎,我公孫康豈是那等背信棄義之人?
本公雖然不能夠與董公爭鋒,但是也不能夠傷害自己的盟友不是?
所以,本公為袁公準備了盤纏與護衛,請袁公另投別處去吧!”
他話音落下之後,隨即起身離開了宴廳,隻留下了袁熙一人看著滿桌子的珍饈美食出神。
第二日一早,袁熙便在公孫康派遣的護衛護送下離開了遼東。
他不敢再繼續待在大漢的地界,也不甘心於就此庸庸碌碌的過上一生。
他已經不能夠人道,也是好不容易才苟活了下來,他必須得爬到更高的位置,必須得做出更大的成就。
於是袁熙一路東進來到遼東以東的高句麗,直接求見了高句麗王。
(具體是哪個王實在查不到,公元204年的高句麗王是哪位,有大佬知道的可以科普下,後文以高句麗王稱之)
高句麗先王死了之後,公孫度因為支持拔奇稱王,曾經與高句麗有過一戰。
這一戰雙方出動了三萬兵馬,最終以高句麗戰勝公孫度告終,而拔奇也因羞憤自殺而亡。
故而高句麗雖然名義上臣服於公孫度,但實際上在公孫度死亡之後,高句麗王並不怎麽服氣公孫康。
但是在袁紹與公孫瓚幽州之戰的時候,大量的百姓逃亡到了遼東。
隨著人口的增長,公孫家的勢力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早已經不是當年的那個公孫家。
所以高句麗王雖然心底不服公孫家,但是卻根本不敢生出反叛的心思。
袁熙也曾了解一些遼東諸國的事情,不論樂浪南方的三韓,還是遼東東麵的高句麗,實際上都對公孫家心有怨言。
袁熙憑借著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卷土重來,於是便寄希望於異族。
高句麗王得知大漢的袁家來人之後,整個人也是十分的激動。
因為信息不通的緣故,在他的印象之中,袁家的實力遠勝於公孫家,乃是大漢真正的北方霸主。
所以高句麗上下根本不敢怠慢袁熙,直接便以最為隆重禮節來迎接他。
袁熙雖然此時已經幾乎一無所有,但是他世家豪門的架子還是要端著的。
所以在麵對高句麗的盛情相迎之時,他的禮儀也是做的十分的規矩,從頭到腳都散發著一股上邦大國的氣度,更加唬住了高句麗人。
因為公孫家的統治,不論是三韓還是高句麗的王氏,都精通漢室的語言與文字。
尤其是對於漢家的禮儀更是推崇備至。
當高句麗王見到袁熙的時候,很快便為袁熙那莊重的禮儀所折服。
而當他的目光落到袁熙臉上的時候,更是由衷的露出了驚歎的神色。
“嘶,中原竟有如此美男子?”
原本隻是驚歎於對方禮儀的高句麗王不由自主地吞咽了一口唾沫,他的心底生出了濃濃的占有欲望。
(杜撰的哈,純屬惡趣味)
隻覺得自己後宮的那些家裏佳麗都是一群庸脂俗粉,與這中原上方而來的世家公子相比,簡直就如同是茅坑裏的糞石一般。
他絲毫也沒有遮掩住自己那赤裸裸的侵略目光,頓時便引起了其他臣子們的惶恐。
“王上,王上…”
眼看著自家君王口水都快要流下來了,一名宮人急忙低聲提醒高句麗王。
而袁熙在做完了一套行雲流水的禮儀之後,
</p>
他神色陰沉的盯著麵前的的鞠義說道:“家父在世之時,曾與本公說過唇亡齒寒的道理。
並且我公孫家既然已經答應了與袁家結盟,又怎麽能夠食言而肥呢?”
他的話音方才落下,隨後又補充著開口說道:“如果當真食言而肥,豈不是要讓天下人恥笑我公孫家?”
鞠義搖了搖頭之後說道:“如今大漢雖然未曾統一,大勢董丞相的大勢已定,這個時候再繼續正麵負隅頑抗,恐怕會惹來殺身之禍!
主公可不要忘了,虎牢關尚有幾十萬董軍精銳呀!”
公孫度身體微微一顫,沉默了許久之後方才開口問道:“不知將軍有何良策?”
鞠義臉上當即露出了狠辣的神色,幾乎是毫不猶豫的開口說道:“自然是向朝廷獻上投名狀,歸降於朝廷。”
他話音落下之時,不等公孫度開口提出質疑,又繼續開口說道:“遼東處大漢偏遠之地,全靠公孫家坐鎮,方才能夠內治漢民,外服高句麗等國。
公孫家的勢力在遼東根深蒂固,就算董丞相想要取締主公,也找不出短時間能夠代替公孫家的存在。
所以隻要主公不越界,不給董相出兵遼東的借口,公孫家便可以一直主宰遼東之地。
並且主公向朝廷遞上臣表,那便是與曹操,劉備,劉琦一般漢室之臣,若是董相對主公出手,便勢必會引發這幾位的戒心,很有可能會造成天下更大的動蕩,這是朝廷所不願意麵對的事情。
所以主公此時臣服於朝廷,不會對您的實際利益產生影響,反倒是能夠為您拉來幾個實力強勁的盟友,您又何樂而不為呢?”
鞠義的話深深的打動了公孫康,讓原本就已經動了心思的公孫康終於被他說動,但是他卻並沒有就此下定決心,而是找到了涼茂詢問此事。
涼茂實際上並不算是公孫家的臣子,是朝廷冊封的樂浪太守,但是卻在赴任的途中被公孫度給挾持。
這麽多年來他雖然一直在公孫家的地盤待著,卻並不以公孫家的臣子自居。
曹操據有青州之時,在征辟涼到出仕之後,便任命涼茂為泰山太守去打擊泰山賊寇。
而在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他又被劉協朝廷任命為樂浪太守。
原本曹操是想用他來牽製公孫度的,公孫度又不傻,自然不會讓他去樂浪赴任。
但是公孫度又舍不得殺涼茂這樣的人才,故而一直將他留在遼東郡。
如今劉協已死,曹操也已經歸順了天子劉辯,所以劉協的聖旨已經不管用了,涼茂自然也就沒有辦法再繼續前往樂浪為太守。
故而在公孫康繼位之後,涼茂實際上便已經得了自由,但是他卻並沒有直接離開遼東。
公孫康主動來見涼茂,開口將鞠義的話告知了涼茂。
涼茂聞言之後卻是笑著開口詢問公孫康道:“將軍以為,您是否獻上袁熙的頭顱向朝廷請降是否有區別?”
公孫康愣愣地看了一眼涼茂,隨即搖了搖頭說道:“朝廷不會因為本公獻上袁熙的頭顱而更加信任本公…”
他話音落下之時,涼茂又替他補充道:“朝廷也不會因為將軍放走了袁熙而為難將軍。
所以,無論您是否獻上袁熙,對於朝廷來說都沒有區別。”
他話音落下之後,公孫康十分鄭重的點了點頭。
隨即便又聽涼茂繼續開口說道:“然而您這個時候殺死袁熙,便是在公然的背棄您的盟友,天下人都會知道您不義的惡舉,今後又會有誰能夠信任您呢?”
他話音落下之後,又滿臉嗤笑的對著公孫康說道:“更何況公孫將軍還想外借曹公與劉公為盟友!”
公孫康低下了自己的腦袋,覺得涼茂的話非常的有道理。
殺了袁熙不能夠取信於董默,又何必為此背負罵名?
隨後他又開口向著涼茂問道:“先生的意思是讓本公繼續維持與袁家的聯盟?”
然而就在他話音剛落的時候,涼茂便已經開始搖頭說道:“袁家如今已經破敗,又哪裏還有什麽聯盟可以維持?”
這下子輪到公孫康疑惑不解了,他皺著眉頭向著涼茂問道:“便請先生指點我公孫家一條出路。”
涼茂笑著開口說道:“將袁熙請出遼東,然後再上書朝廷稱臣。”
將軍依舊是大漢的臣子,也沒有傷害自己的盟友,至於袁熙的死活,也就不必再由將軍理會了。
曆史上的公孫康願意殺了袁家兄弟投誠曹操,那是因為曹操的有的是威名而不是賢明。
天下人敬賢而畏威,單單從這一件事情上來看,董默仁德之名確實是不如戰無不勝的威名。
他想要通過柔和的方式平定天下,便必然是要麵對各方諸侯的小心思的。
但是董默的仁德之名亦有好處,那就是在公孫康確定了要投靠朝廷之後,並沒有擔心董默會在其中使一些陰謀詭計,隻要朝廷予以冊封,他便不會擔心朝廷會找機會除掉自己。
公孫康當天晚上便宴請了袁熙,讓剛剛睡了一個好覺的袁熙受寵若驚。
就在他準備在公孫康麾下好好的休養一段時間的時候,公孫康卻是告訴袁熙道:“朝廷兵鋒強盛,以現如今我遼東的兵力,根本不足以與董公抗衡。
所以本公決定明日便派遣使者前往長安稱臣,今日設宴款待袁公,便是特意為袁公餞行。”
袁熙被嚇得腿都軟了,他傻愣愣的看著公孫康,眸光中盡是惶恐不安的神色。
“你,你,你這是要殺我嗎?”
他的話音落下之時,手中的筷子都已經抖落在了地上。
公孫康卻是擺了擺手說道:“哎,我公孫康豈是那等背信棄義之人?
本公雖然不能夠與董公爭鋒,但是也不能夠傷害自己的盟友不是?
所以,本公為袁公準備了盤纏與護衛,請袁公另投別處去吧!”
他話音落下之後,隨即起身離開了宴廳,隻留下了袁熙一人看著滿桌子的珍饈美食出神。
第二日一早,袁熙便在公孫康派遣的護衛護送下離開了遼東。
他不敢再繼續待在大漢的地界,也不甘心於就此庸庸碌碌的過上一生。
他已經不能夠人道,也是好不容易才苟活了下來,他必須得爬到更高的位置,必須得做出更大的成就。
於是袁熙一路東進來到遼東以東的高句麗,直接求見了高句麗王。
(具體是哪個王實在查不到,公元204年的高句麗王是哪位,有大佬知道的可以科普下,後文以高句麗王稱之)
高句麗先王死了之後,公孫度因為支持拔奇稱王,曾經與高句麗有過一戰。
這一戰雙方出動了三萬兵馬,最終以高句麗戰勝公孫度告終,而拔奇也因羞憤自殺而亡。
故而高句麗雖然名義上臣服於公孫度,但實際上在公孫度死亡之後,高句麗王並不怎麽服氣公孫康。
但是在袁紹與公孫瓚幽州之戰的時候,大量的百姓逃亡到了遼東。
隨著人口的增長,公孫家的勢力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早已經不是當年的那個公孫家。
所以高句麗王雖然心底不服公孫家,但是卻根本不敢生出反叛的心思。
袁熙也曾了解一些遼東諸國的事情,不論樂浪南方的三韓,還是遼東東麵的高句麗,實際上都對公孫家心有怨言。
袁熙憑借著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卷土重來,於是便寄希望於異族。
高句麗王得知大漢的袁家來人之後,整個人也是十分的激動。
因為信息不通的緣故,在他的印象之中,袁家的實力遠勝於公孫家,乃是大漢真正的北方霸主。
所以高句麗上下根本不敢怠慢袁熙,直接便以最為隆重禮節來迎接他。
袁熙雖然此時已經幾乎一無所有,但是他世家豪門的架子還是要端著的。
所以在麵對高句麗的盛情相迎之時,他的禮儀也是做的十分的規矩,從頭到腳都散發著一股上邦大國的氣度,更加唬住了高句麗人。
因為公孫家的統治,不論是三韓還是高句麗的王氏,都精通漢室的語言與文字。
尤其是對於漢家的禮儀更是推崇備至。
當高句麗王見到袁熙的時候,很快便為袁熙那莊重的禮儀所折服。
而當他的目光落到袁熙臉上的時候,更是由衷的露出了驚歎的神色。
“嘶,中原竟有如此美男子?”
原本隻是驚歎於對方禮儀的高句麗王不由自主地吞咽了一口唾沫,他的心底生出了濃濃的占有欲望。
(杜撰的哈,純屬惡趣味)
隻覺得自己後宮的那些家裏佳麗都是一群庸脂俗粉,與這中原上方而來的世家公子相比,簡直就如同是茅坑裏的糞石一般。
他絲毫也沒有遮掩住自己那赤裸裸的侵略目光,頓時便引起了其他臣子們的惶恐。
“王上,王上…”
眼看著自家君王口水都快要流下來了,一名宮人急忙低聲提醒高句麗王。
而袁熙在做完了一套行雲流水的禮儀之後,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