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塵世間有一句古話,明以食為天。就足以證明飲食的重要性。但是在這個世界,由於生產力不發達,糧食產量往往不足,即使平均讓每個人吃飽飯都很難做到,更何況還有部分人不知羞恥地“暴食”。


    “暴食”不是簡單地指吃東西,暴食是指大量地,超過自己正常飲食量的吃東西,這可能會導致另外一些人產生饑餓。同時,進食作為人類最重要的活動之一,容易導致攀比心理。如果吃不飽的人看見一個滿口珍饈的人,會誘發嫉妒;反之,則會帶來傲慢。對社會都會帶來“不安定”因素。當然,最好的辦法就是大家都吃得同樣的“適度”。


    暴食是極致的貪圖享樂,一晌貪歡。可能最有代表性的是對美味的追求,所以常常被理解為貪吃。可是暴食一開始的解釋卻是“浪費食物”,和貪吃相去甚遠。“享受”是暴食的核心。暴食是陶醉於某事物而放棄清醒思考的狀態。享樂過度的人會失去目標失去理想,漸漸變得什麽都無所謂,反正當下享受著就好。與周圍人的頻率脫節之後,容易變得不認真,無法和他人產生正經的共鳴,對他人的痛苦視而不見,自我中心而冷漠。


    暴食和浪費食物的關係是,暴食使人陶醉於食物的味道而不是食物的效用。比方說,如果你有暴食這一宗罪,吃東西對於你來說就是為了享受的。你會變得非常挑剔,隻吃自己愛吃的,其他的都無所謂。這樣就會造成浪費。節製的人知道食物是珍貴的,世界上還有很多人因為饑餓受苦,而暴食不會在乎。


    紫色的暴食麵具落到了一座名叫玄龜城中,關於這座城名字的來曆,還有一個傳說,傳說以前天降大雨,人間瞬間就洪水泛濫,這個時候來了一個大烏龜,烏龜口吐人言,跟人們說道,先來自己的殼上避避難,這座城上的人就走上了大烏龜殼上,烏龜馱著這座城中的人,幫助他們脫離洪水,直到等到洪水退出,大龜就消失了,人們為了紀念這隻大烏龜,把這座城的名字改為玄龜城。劉洋也是這玄龜城的一員,從小就一直生活這座城中,劉洋正好幹完活迴來的時候,麵具從天而降,落到了劉洋的麵前,劉洋撿起來這副紫色的麵具。


    劉洋現在快十七歲了,劉洋從小無父無母,是一個孤兒,吃百家飯長大的,隨著劉洋逐漸長大,周圍的人對他的接濟也就越來越少,劉洋也明白,自己已經這麽大了,也不好意思再去找人要吃的了。不過劉洋和常人有些不同,劉洋從小就胃口比較大,劉洋一個人能吃正常人三個人的分量,不過劉洋雖然能吃這麽多,可是力氣卻和正常人差不多,加上從來沒有上過學,大字不識一個,所以就沒有一個讓自己滿意的,能夠賺錢財多,可以養活自己的差事,他就隻有靠賣力氣賺錢,可是賺的錢還不夠自己填飽肚子的。他居住的那座小城中,他都是出了名的能吃,可是劉洋從來就沒有吃飽過,也沒有這麽多的東西來吃,所以就顯得十分消瘦。


    劉洋撿到這副從天而降的紫色麵具,開始還以為是那個小朋友貪玩,可是並沒有發現這副麵具的主人,劉洋看到這副麵具挺精致的,就把他帶迴了自己的家中。劉洋雖然窮,可是運氣非常好,在這座城中有一個孤寡老人,老人無子無女,老人的老伴由於患了重病,很早就去世了,隻留下老人一個人,老人由於沒有子女,就把劉洋當作兒子來看待,老人是對劉洋最好的人,老人死後,還把自己的房子交給了劉洋,這裏也成為了劉洋的住所。


    劉洋迴到家之中,房子中有些邋遢,可以看出來有一段時間沒有打掃了,很多地方的家具都鋪上了一層厚厚的灰塵,劉洋把麵具隨意找了個地方丟在一旁,然後就開始找東西吃了,不過沒有找到吃的東西,在這個布滿塵埃的房子中,有一個地方卻是格外幹淨,在這房子中有一個小櫃子,小櫃子中找到了一個紅色的小盒子,這個盒子和這個邋遢的房子顯得格格不入,這個盒子一看就知道被保護的很好,可以想象盒子的主人對這個盒子的重視,劉洋打開這個盒子,盒子裏麵是一條銀色項鏈,劉洋看到這條項鏈,想起了自己好朋友王啟辰。王啟辰乃是和自己遭遇差不多,也是一個孤兒,不過王啟辰就沒有劉洋這麽好的運氣,白白得到一套房子。王啟辰是從其它的城鎮一路流浪到這裏來的,當初來到這裏的時候已經餓的不行了,劉洋把自己的晚餐那半塊餅分給了王啟辰,兩人聊著聊著就熟悉了,劉洋了解王啟辰的過往,發現兩人的遭遇差不多都相同,劉洋想這不正是自己的縮寫嗎?劉洋十分心疼王啟辰,就把王啟辰接到自己的屋子中一同居住。


    兩人都相互熟悉之後,兩個打算結拜為兄弟,劉洋比在王啟辰大三歲,劉洋為兄,王啟辰為弟,劉洋的身後也多了一個小跟班,兩人又沒有土地,不能去耕種,所以兩人都是去賣力氣養活自己,可是那個時候王啟辰還隻有十多歲,力氣自然是不如劉洋的,這種靠力氣賺的錢本來就是看你一個人一天完成了多少量,才給你多少錢,所以劉洋每次都比王啟辰賺的多,也隻能維持一個正常人基本的開銷,可是劉洋可不是正常人,劉洋一個人能吃三個人的分量,但是家中的錢財又隻能維持一個人的開銷,所以經常吃不飽,不過劉洋也知道自己吃的多,所以一般都少吃,先讓自己的弟弟的吃飽,然後再把剩下的吃掉,雖然條件艱巨,可是在這座小屋子裏麵也有別樣的溫馨。


    雖然王啟辰沒有劉洋這麽好的運氣,不過王啟辰也有自己的一份機緣。這玄龜城靠近符宗,符宗每年都會下山招收弟子,每年都有很多人去報名參加試煉,一旦入選,那就一步登天,走向修行的道路,從凡人變成了一個修行者。可是雖然有這麽多人參加,每一次通過試煉的人都寥寥無幾,劉洋和王啟辰兩兄弟也參加了符宗的試煉,其他人都是抱著光宗耀祖的目的去參加的,畢竟如果自己家的人出一個修行者,那是多麽光榮的事情。王啟辰和劉洋則是抱著吃飽飯的態度去參加的,應為他們聽說,隻要成功加入了宗門,宗門會供給他們吃住,他們就可以解決這個吃的大問題,兩個人都去參加了,可是隻有王啟辰通過了。


    王啟辰成功的成為了符宗的弟子,王啟辰開始不想去,因為劉洋沒有通過,王啟辰不想離開自己哥哥,可是劉洋堅持要王啟辰去,劉洋還安慰王啟辰,自己的弟弟成了修行者,那是多麽光榮的事情,這是別人求都求不來的。符宗的試煉的長老也不想錯失這塊璞玉,跟王啟辰說道,如果你修行到到了一定的程度,你可以把自己的家人帶到符宗。


    王啟辰就答應了去符宗了,這個屋子裏麵就隻有劉洋了,王啟辰走的時候,就把自己的項鏈留了下來,交給了劉洋保管,說自己一定會迴來的。據王啟辰所說,這根項鏈是當初自己家裏人留給他唯一的東西,不僅僅是這條項鏈自身的珍貴,還是這條項鏈代表的意義和精神,所以這條項鏈也就顯的彌足珍貴了,劉洋開始是不收的,這項鏈太貴重了,還是王啟辰自己保管最好,可是王啟辰堅持要劉洋收下,王啟辰說,如果你不收,那我就不走了,劉洋無可奈何,就隻有收下了,還說請劉洋保管好,等將來自己迴來,可是要拿迴來的。


    劉洋答應了王啟辰,王啟辰走了之後,劉洋還特地去買了一個盒子,把項鏈裝進這個盒子裏,用來保護好這個項鏈,畢竟自己弟弟交給自己的,可不能讓弟弟失望。


    劉洋雖然想念王啟辰,可是也不能去看王啟辰,因為劉洋有一次非常想念自己的弟弟,不知道自己的弟弟在符宗過的怎麽樣,已經很久都沒有自己弟弟的消息了,所以劉洋就打算去看看自己的弟弟,了解一下自己弟弟的情況,也好讓自己放心,可是修仙宗門都是基本不在鬧市之中,一般都是修建在大山之中,與世隔絕,劉洋又不知道在符宗在哪裏,然後日出找人打聽,才知道符宗的大體位置,然後劉洋就啟程去符宗的路上,可是符宗這個超然的大宗派,又哪裏是劉洋一個凡人能夠找到的,劉洋找了很久,都沒有找到符總的宗門,自己又聯係不到自己的弟弟,然後就沒有辦法,就隻有放棄,重新迴來這座古城中,在這裏等候等候著自己的弟弟迴來。自己如果想起了自己的弟弟的時候,就拿出這副項鏈看看,睹物思人,會議一下自己和弟弟曾經生活在一起的幸福時光。


    這個時候從外麵飛過來一隻千紙鶴,飛到這裏之後,劉洋抓住這隻千紙鶴,這隻千紙鶴有聲音傳出來,說道:哥,我下山了,馬上就迴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無心般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執筆摘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執筆摘星並收藏無心般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