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想我把麵具給師父,師父絕對會很高興的,就把麵具帶上,朝魔皇殿飛去,天命道人不在魔皇殿,夜雨卻在魔皇殿,安陽和夜雨打了一聲招唿後,便詢問夜雨師父的去向,夜雨告訴安陽,天命道人剛剛經曆過一次大戰,現在自己的洞府閉關,安陽有點擔心師父,問夜雨是到底是什麽情況,夜雨把發生的一切都告訴安陽,安陽才明白發生了這麽大的事情,也知道師父為什麽要找麵具了。


    夜雨看安陽神情有點恍惚,便安慰安陽他說:“你師父沒事,隻不過靈力消耗有點過大,現在在自己的洞府中慢慢靜養。”安陽十分擔心師父,便急忙跑到師父的洞府外,本想進入,奈何師父的洞府設了結界,進不去,安陽本來想傳訊給師父,又怕打擾師父休息,如果師父正在閉關修練,貿然打擾,稍有不慎就會氣血逆行,走火入魔,安陽隻有把麵具先暫時保存,一切等師父閉關出來後再說。


    等到了天黑,安陽一個人拿著麵具坐在後山的懸崖邊,看著天上那一抹皎潔的月光,心中五味雜陳,想到了自己小時候,那時候,天命道人剛收他為徒的時候,他想跟隨師父修習音律之道,師父卻要他修習劍道,跟他說:“劍道才是我師門的正統,我修行的音律之道我師門並不擅長,音律之道都是我自己摸索出來的,說句實話,我並不想我師門的劍道失傳,我建議你選擇劍道,當然我也不去逼你選,你修行劍道還是琴道,這個就看你的選擇了。”那時候安陽哪裏懂這些,隻是低著頭默默的問:“那一種強一點,我就選哪個?”


    天命道人說:“當然是劍道,我師門這麽多的長輩和賢者這麽多年的總結,早就找出了一條陽關大道,哪怕就是突破仙境也不是沒有可能;如果你選擇琴道,這東西是我自己探索來的,我隻有我修行的經驗,我也不知道如果你修行琴道,會出現怎樣的景象,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有些東西要因人而異,具體原因要具體分析。我修的琴道都是我自己創造的功法,前人都是把音律之道作為輔助,並沒有人把音律之道修到逍遙境的,而我則不同,我是主修音律,我總結了前人的經驗,加上我自己的想法,創出了這套功法,我憑借著這套功法突破到了逍遙境界後期,如果要突破到仙境,那麽就需要一定的機緣了。”


    聽天命道人這麽說,安陽就選了劍道,一來可以完成師傅的心願,能夠讓見到傳下去,二來也希望自己將來的目標為仙境,自己突破仙境的時候,就可以拿來保護師父了,不會讓任何人傷害師父。當時也是在這懸崖之上,拜天命道人為師,並沒有像其他世俗中那麽多的繁文縟節,但是有些規矩還是要有的,天命道人從自己的儲物袋中拿出一幅畫,天命道人手一揮,畫掛在了空中,畫上是一個仙風道骨的老頭,天命跟安陽介紹,這就是我的師父,你的師祖,給師父和師祖分別跪下磕了三個響頭,拜師儀式就算完成。


    (拜師儀式:所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在主持拜師禮的人宣布開始。1、向各行業的祖師行禮;2、徒弟向師傅行禮;3、父母代表宣讀拜師帖;4、師徒雙方互表拜師心意;5、徒弟斟茶拜師;6、師父宣讀收徒帖;7、師傅給徒弟一件信物。拜師,等多種行當的職業民俗。新從業或學藝者通過儀式與授技授藝者結成師徒關係,謂之“拜師學藝”。)


    天命道人知道徒弟天資平平,對安陽說:“既然你選擇了劍道,那就要一直堅持一下,不能半途而廢,如果你半途而廢,那麽就不配當我的弟子,我也會親手廢掉你的修為。你天資平平,自然不能和那些所謂的修行天才比修煉速度和悟性,所以你要想趕上他們,就要付出比他們更多的努力。修行,天賦是一方麵,還有一方麵就是後天的努力,起決定性因素還是後天的努力,天賦隻能讓自己加快修行速度,除此之外並沒有其他任何幫助,隻有後天的努力才能使自己屹立於修真界。這便是我教給你的第一個道理,天賦不能決定一切,隻要你肯努力,你並不比任何人差,我的弟子不輸給任何人。”


    然後隨手找了一把木劍,讓他修煉,說修煉至人劍合一,你才算入門,你才繼續接下來的修煉,這還隻是我太清劍道的入門要求。你也隻有達到了人劍合一的時候,才能叫我師父,在沒有達到人劍合一的時候,你就先叫我真人吧!如果你在一年時間修煉不到人劍合一的境界,那就說明你也仙道無緣,我也會送你迴到凡間,讓你在凡間好好的過完下半生。安陽在心中暗暗發誓,他一定不能就這麽迴凡間,他要成為天命道人的徒弟,隻有這樣才能留下來,才有機會報答恩公。


    僅僅半年時間,安陽就達到了人劍合一的地步,這一切天命道人都看在眼中,知道安陽付出了多大的努力,為了保證自己內心空靈,不受外力幹擾,鍛煉自己的耐力、意誌力、力量、平衡力性,一個十三歲的少年,每天有十二個小時,在百米的瀑布下的大石頭上靜坐,被瀑布的水流衝刷,這個辦法還是安陽自己找到的,隻有這樣才能跟快的鍛煉自己,辦法本來不止這一個,方法有許多,奈何隻有這個辦法最快,取得的效果更加顯著,他毅然決然的選擇了這個辦法。可以想象,一個這麽小的孩子,坐在石頭上,承受著瀑布的衝刷,瀑布的衝刷力度很強,人在底下需要承受很大的壓力、衝擊力,而瀑布底下石頭很滑,不容易站穩,就算成年人的身子骨都經不住這麽折騰,何況一個孩子。


    安陽第一次走到瀑布下,就被水流直接衝出去二十多米遠,在水流中,不見人影,天命道人在懸崖之上看著這一幕,以為安陽出事了,本來打算去救他,結果看到一陣水花出來,他又從水中爬起來,又走到瀑布之下,這樣一次又一次的循環往複,慢慢的能夠在瀑布下堅持一分鍾、兩分鍾、一個小時、三個小時……。堅持的時間也越來越長,以至於到後麵能夠隨心所欲,想堅持多久就堅持多久。安陽原本不會遊泳,在對自己這麽殘酷訓練下,自己既然學會了遊泳。


    一天隻有二十四個小時,安陽每天花十二個小時在瀑布下鍛煉,花費一個小時吃飯,還有八個小時來練劍,三個小時休息。修為沒有達到五髒境,是不能辟穀的,所以安陽就一定要進食來保證自己身體所需的營養,這樣自己的身體才不會垮,這樣幾乎自殘的訓練,安陽完全是憑借著毅力堅持下來的。


    辟穀:源自道家養生中的“不食五穀”,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養生方式。它源於先秦,流行於唐朝,又稱卻穀、去穀、絕穀、絕粒、卻粒、休糧等。辟穀最早的記載源自《莊子·逍遙遊》:“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禦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作為一種延年益壽的養生法則,辟穀在很多古書典籍裏也有記載。


    傳統的辟穀分為服氣辟穀和服藥辟穀兩種主要類型。服氣辟穀主要是通過絕食、調整氣息(唿吸)的方式來進行,其效用目前缺乏科學依據;服藥辟穀則是在不吃主食(五穀)的同時,通過攝入其他輔食(堅果、中草藥等),對身體機能進行調節。辟穀食氣主要是采用綿長柔細的唿吸方法。這一方法來源於仿生吐納,所以又叫做龜息。道家認為,烏龜之所以長壽,是因為它“食氣”。氣在人體內循環不止,不可或缺。氣的運行包含著人體最深奧的秘密。古籍中說:“食肉者勇敢而悍,食穀者智慧而巧,食氣者神明而壽,不食者不死而神”。在辟穀之前首先練習“服氣”,不僅能抵禦斷食帶來的饑餓與虛弱,還能使人精力旺盛,益壽延年。


    在安陽達到人劍合一的時候,就急忙告訴天命道人這個消息,天命道人遵守約定,為安陽舉行了拜師禮,他也正式成為了天命道人的弟子,終於可以喊出師父二字,也終於從口中的從真人變成師父,完成了他的願望。


    隨著安陽的慢慢長大,也知道了當初那個仙風道骨的老頭,就是太清門的掌門,也了解了師父的過往,雖然所有的正道人士都看不起師父,認為師父品行低下,安陽才不管這些,不管師父是對誰錯,反正在他的世界中,師父永遠是對的,就算是錯的,安陽也會認為是對的。在安陽最絕望的時候,感覺整個世界都拋棄他的時候,是天命道人如天使一般降臨,讓他感受到了溫暖,天命道人也就成為了他心中唯一的陽光。


    在安陽的記憶中,天命道人教會了他三個道理,上過三堂課,上完著三堂課就讓他自己一個人開始修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無心般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執筆摘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執筆摘星並收藏無心般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