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宇想了一下道:“北麵遼人好勇善戰,民風彪悍,但是其弱點在於人口稀少,無論農林工商遠不及我大楚,且遼雖是一國,卻由多個郡聯盟而成,此時遼國大王蕭峰維勢大且野心勃勃,所以能夠暫時統合各郡,但遼人數百年來內亂不止,長遠來看,對遼人采的策略第一個字是“分”。”
李玉基道:“分。”
秦宇恭敬的道:“對,“分”,遼人第二大郡元州,元州郡主雖也姓蕭,但是一向和蕭峰維不合,隻是蕭峰維已經統合了遼國的七大郡,他元州一郡無法和蕭峰維七郡抗衡,不得不稱臣,即使如此,遼國此次出兵夏國,元州更是一兵一卒都不肯派,蕭峰維也奈何不了他。而元州離我北大營相聚不過五百餘裏,中間還隔著一個遼國的小郡中州,從地理位置上來說,元州離我大楚近而離遼國都城遼州遠,如果我大楚運用策略得當,則元州就會成為遼國的製肘,我大楚的國界可以向北推進五百裏不止。”
李玉基皺眉道:“此事我也和幾位大臣商討過,但是想來雖然蕭元山和蕭峰維不合,但是總的說了,他和蕭峰維都算是同族,沒理由他幫我們去對付蕭峰維的。”
秦宇沉聲道:“隻要我們許給他足夠的利益,一定有機會,眼下我們對這蕭元山的了解實在太少,應該多派些細作,重點收集他們的信息,隻要找到了他們的弱點,就容易成功。”
李玉基不置可否,笑道:“這第一個是“分”,想必還有第二個字。”
秦宇道:“第二字是“縱”,遼國雖然地域廣闊,但是土地並不富饒,而且遼人世代以遊牧為生,近百年來,遼人習得我大楚的風俗,居住地逐漸固定下來,但是遼人不善耕種,依然以捕獵為生,在邊境之處和我大楚換取糧食,這幾年中我們應大量的將我們大楚的糧食低價賣與遼人。”
李玉基奇怪道:“這是何道理,我們和遼人世代為仇,為何還要將糧食低價賣給遼人?”
秦宇笑道:“此事看起來是我大楚吃虧,其實不然,以往我大楚和遼人交界之處,多有錢糧等諸多交易,但是這些不是放在台麵上的,朝廷本是不允許的,所以交易量有限,如果朝廷放開這糧食的交易,遼人覺得大楚的糧食既便宜,又能充足供應,那麽遼人還會自己去耕種嗎?”
李玉基若有所思,但是還不是十分明白,秦宇這想法其實就是前世國際貿易之間常用的做法,先低價傾銷大楚的糧食,讓遼國人都習慣了吃大楚的糧食,最後遼人覺得自己種的還不如從大楚買的糧食便宜,慢慢遼人就不會再耕種糧食了,一旦兩國開戰,遼人立即斷糧,在秦宇所在的前世,對糧食等產業國家是給予巨大的補貼,就是擔心一旦貿易戰波及到關係民生的衣食住行等緊要物資。
秦宇見李玉基還不是十分明白,解釋道:“如果我們低價將糧食賣給遼人,遼人覺得從大楚買的糧食更便宜,必然自己就會荒廢於耕種,如果幾年後遼人和我大楚開戰的話,我們突然斷了他糧食供應,估計遼人自己都會奇怪為何突然沒有了糧草供應,那這仗不用打也知道誰勝了。”
李玉基一拍手掌道:“妙,此計甚妙,秦侍郎繼續說。”李玉基聽到這裏,居然直起了身子,眼光幟熱的看著秦宇。
秦宇心中興奮,臉上依然淡然道:“讓遼人適應大楚的米糧其實從長遠來說也是同化遼人的一個重要手段,我們漢人和遼人的恩怨數百年,曆經數朝而不能絕,究其原因是文化。”
李玉基插話道:“文化?”
秦宇點頭道:“簡而言之就是生活習俗,聖人之禮,包括語言等諸多方麵,正是這些差異使得我們無法徹底征服遼人,縱使我們能攻下遼州,他日遼人再出一個蕭峰維,一樣會殺迴來,因為遼人對漢人始終不認同,這就是我漢人人丁雖十倍於遼人,卻無法徹底征服遼人的主因,遼人在骨子不認同我大楚,就如我大楚在骨子裏不認同遼人一樣。”
李玉基疑惑道:“那你說這米糧和這有何關聯之處?”
秦宇道:“這個其實是關鍵之處,我漢人傳承千年,無論是生活習俗,文化等各個方麵遠超遼人,遼人有些偏遠之地還過著茹毛飲血的日子,但是這些遼人卻是看不到的,如果我們要一點一滴的影響遼人,就要從衣食住行開始,讓遼人習慣我大楚的糧食,讓遼人習我大楚的文化,慢慢同化遼人,這樣百餘年後,年輕一輩的遼人不會再象他們的先輩那樣,喜歡過遊牧的生活,而是變得和我們漢人一樣,如果到了那個時候,我們大楚不需要出一兵一卒就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了。”
秦宇這番民族政策和前世的民族政策是一樣的,就是要在文化同化不同的種族,這樣才可以達到最後的融合,文化的滲透力其實是最強的,好的,優秀的東西總是更容易被人接受,這種方法雖然看起來是最笨拙,但是卻是最有效和最徹底的。
李玉基沉思了片刻,在仔細消化秦宇所說的這番話。
秦宇沒有吭聲,在看李玉基的反應,再決定是否要再解釋的清楚一些,李玉基終於開口道:“此舉雖是緩慢,但是確實有效,比起以聖人之禮教化異族,往往直接從衣食住行入手更是容易,秦侍郎,好,好,好。”
李玉基連說了三個好,秦宇聽李玉基這麽一說,知道這皇上應該理解的差不多了。
李玉基雙臉露出一絲紅暈道:“秦侍郎,好一個“縱”,還有第三個字嗎?”
秦宇點了點頭道:“第三個字“師”。”
李玉基道:““師”?”
秦宇道:“對,正是“師”,師夷長技以製夷。”
李玉基眼睛一亮:“師夷長技以製夷?秦侍郎,快快請講。”李玉基顯然對這句師夷長技以製夷非常感興趣。
秦宇道:“遼人戰力強於我大楚有二,一是常年征戰,經驗豐富,二是遼人的的騎兵兇悍,遼人善騎,在平原作戰,騎兵往往更占優勢,如果我們要增強大楚的戰力,必須要學習遼人的騎射之術,並趁這幾年和遼人大量的糧食交易換迴足夠的遼人的馬匹,再偷偷請一些遼人的教頭來教習我大楚的軍隊遼人的騎射之術,如果我大楚的騎兵能習得遼人的騎射之術,加之有足夠的遼人的馬匹,以我十倍於大楚的軍力,縱使戰力比遼人稍弱,一戰下來,勝算亦是大於遼人。”
李玉基不停的點頭,神情興奮,喃喃道:“師夷長技以製夷,這句話說得好,秦侍郎,好一個“師”字。”
李玉基心情居然有些激動起來了,快聲道:“秦侍郎,可還有第四個字?”
秦宇低頭道:“第四個字就隻有等了,等一切時機成熟,多管齊下,方可畢其功於一役,隻要這幾年我們精心謀劃,必可讓遼人在百年內不可抬頭。”
李玉基點了點頭道:“明日早朝後,我要將朝中的重臣集中來暖春閣,你也需要參加,你今日說的幾點都是明日要商討的。”
秦宇忙跪倒道:“微臣遵旨。”
李玉基道:“你不用老是跪來跪去的,坐在那和朕說就可以了。”李玉基的語氣中有一種不可質疑的威嚴。
秦宇惶恐的道:“謝皇上。”
李玉基道:“北麵遼人如此策略甚好,那南蠻諸部是不也可以用同樣的法子?”
秦宇忙道:“皇上,有些法子可以一樣,有些卻是不行。”
李玉基臉上露出疑惑的神情道:“此話怎麽說?”
秦宇道:“比如這“分”字,同樣適合南蠻諸部,南蠻諸部相對遼人來說,其連接更為鬆散,由不同的種族部落而成,如今他們之所以能夠聯合,是因為都麵臨大楚的威脅,同仇敵愾而已,這種聯盟是最為鬆散的,我們必須用“分”的策略逐個擊破,合縱連橫。”
秦宇喝了一口茶水道:“但是第二個“縱”字則不是十分適合,一來南蠻諸部的糧食一向供應充足,往往是用糧食來換我大楚各種生活器具,而我們斷他們的一些生活器具並無釜底抽薪之效,另外蠻族各部多為蠻荒未開發的狀態,加之部落眾多,文化各異,極為落後,如若要以聖人之禮教化,怕是很難,所以這“縱”字是用不上的。”
秦宇頓了一下道:“至於這“師”字,自然也可以用得上,南蠻諸部多散落於南麵群山之中,善於山戰,善於守,善於隱匿,我們可在當地招募兵丁,甚至可以招安一些山賊,這山賊同樣精於山戰,如果我們的大楚的軍隊精於山戰,以我們的兵器的精良和糧草供應的充足,沒有理由拿不下南蠻諸部的。”
秦宇在想到這山戰的時候,心中浮現了金陵翠微山寨的幾位當家,如今他秦宇在朝中毫無根基,如果能夠說服皇上組建一支善於山戰的軍隊,那翠微山寨的幾位當家則是最好的人選之一,那自己也可以借此籠絡他們,擁有自己的一支力量,那自然話語權大大增加,不過他的這番心思李玉基自然是不會知道。
(求收藏,推薦)!~!
..</p>
李玉基道:“分。”
秦宇恭敬的道:“對,“分”,遼人第二大郡元州,元州郡主雖也姓蕭,但是一向和蕭峰維不合,隻是蕭峰維已經統合了遼國的七大郡,他元州一郡無法和蕭峰維七郡抗衡,不得不稱臣,即使如此,遼國此次出兵夏國,元州更是一兵一卒都不肯派,蕭峰維也奈何不了他。而元州離我北大營相聚不過五百餘裏,中間還隔著一個遼國的小郡中州,從地理位置上來說,元州離我大楚近而離遼國都城遼州遠,如果我大楚運用策略得當,則元州就會成為遼國的製肘,我大楚的國界可以向北推進五百裏不止。”
李玉基皺眉道:“此事我也和幾位大臣商討過,但是想來雖然蕭元山和蕭峰維不合,但是總的說了,他和蕭峰維都算是同族,沒理由他幫我們去對付蕭峰維的。”
秦宇沉聲道:“隻要我們許給他足夠的利益,一定有機會,眼下我們對這蕭元山的了解實在太少,應該多派些細作,重點收集他們的信息,隻要找到了他們的弱點,就容易成功。”
李玉基不置可否,笑道:“這第一個是“分”,想必還有第二個字。”
秦宇道:“第二字是“縱”,遼國雖然地域廣闊,但是土地並不富饒,而且遼人世代以遊牧為生,近百年來,遼人習得我大楚的風俗,居住地逐漸固定下來,但是遼人不善耕種,依然以捕獵為生,在邊境之處和我大楚換取糧食,這幾年中我們應大量的將我們大楚的糧食低價賣與遼人。”
李玉基奇怪道:“這是何道理,我們和遼人世代為仇,為何還要將糧食低價賣給遼人?”
秦宇笑道:“此事看起來是我大楚吃虧,其實不然,以往我大楚和遼人交界之處,多有錢糧等諸多交易,但是這些不是放在台麵上的,朝廷本是不允許的,所以交易量有限,如果朝廷放開這糧食的交易,遼人覺得大楚的糧食既便宜,又能充足供應,那麽遼人還會自己去耕種嗎?”
李玉基若有所思,但是還不是十分明白,秦宇這想法其實就是前世國際貿易之間常用的做法,先低價傾銷大楚的糧食,讓遼國人都習慣了吃大楚的糧食,最後遼人覺得自己種的還不如從大楚買的糧食便宜,慢慢遼人就不會再耕種糧食了,一旦兩國開戰,遼人立即斷糧,在秦宇所在的前世,對糧食等產業國家是給予巨大的補貼,就是擔心一旦貿易戰波及到關係民生的衣食住行等緊要物資。
秦宇見李玉基還不是十分明白,解釋道:“如果我們低價將糧食賣給遼人,遼人覺得從大楚買的糧食更便宜,必然自己就會荒廢於耕種,如果幾年後遼人和我大楚開戰的話,我們突然斷了他糧食供應,估計遼人自己都會奇怪為何突然沒有了糧草供應,那這仗不用打也知道誰勝了。”
李玉基一拍手掌道:“妙,此計甚妙,秦侍郎繼續說。”李玉基聽到這裏,居然直起了身子,眼光幟熱的看著秦宇。
秦宇心中興奮,臉上依然淡然道:“讓遼人適應大楚的米糧其實從長遠來說也是同化遼人的一個重要手段,我們漢人和遼人的恩怨數百年,曆經數朝而不能絕,究其原因是文化。”
李玉基插話道:“文化?”
秦宇點頭道:“簡而言之就是生活習俗,聖人之禮,包括語言等諸多方麵,正是這些差異使得我們無法徹底征服遼人,縱使我們能攻下遼州,他日遼人再出一個蕭峰維,一樣會殺迴來,因為遼人對漢人始終不認同,這就是我漢人人丁雖十倍於遼人,卻無法徹底征服遼人的主因,遼人在骨子不認同我大楚,就如我大楚在骨子裏不認同遼人一樣。”
李玉基疑惑道:“那你說這米糧和這有何關聯之處?”
秦宇道:“這個其實是關鍵之處,我漢人傳承千年,無論是生活習俗,文化等各個方麵遠超遼人,遼人有些偏遠之地還過著茹毛飲血的日子,但是這些遼人卻是看不到的,如果我們要一點一滴的影響遼人,就要從衣食住行開始,讓遼人習慣我大楚的糧食,讓遼人習我大楚的文化,慢慢同化遼人,這樣百餘年後,年輕一輩的遼人不會再象他們的先輩那樣,喜歡過遊牧的生活,而是變得和我們漢人一樣,如果到了那個時候,我們大楚不需要出一兵一卒就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了。”
秦宇這番民族政策和前世的民族政策是一樣的,就是要在文化同化不同的種族,這樣才可以達到最後的融合,文化的滲透力其實是最強的,好的,優秀的東西總是更容易被人接受,這種方法雖然看起來是最笨拙,但是卻是最有效和最徹底的。
李玉基沉思了片刻,在仔細消化秦宇所說的這番話。
秦宇沒有吭聲,在看李玉基的反應,再決定是否要再解釋的清楚一些,李玉基終於開口道:“此舉雖是緩慢,但是確實有效,比起以聖人之禮教化異族,往往直接從衣食住行入手更是容易,秦侍郎,好,好,好。”
李玉基連說了三個好,秦宇聽李玉基這麽一說,知道這皇上應該理解的差不多了。
李玉基雙臉露出一絲紅暈道:“秦侍郎,好一個“縱”,還有第三個字嗎?”
秦宇點了點頭道:“第三個字“師”。”
李玉基道:““師”?”
秦宇道:“對,正是“師”,師夷長技以製夷。”
李玉基眼睛一亮:“師夷長技以製夷?秦侍郎,快快請講。”李玉基顯然對這句師夷長技以製夷非常感興趣。
秦宇道:“遼人戰力強於我大楚有二,一是常年征戰,經驗豐富,二是遼人的的騎兵兇悍,遼人善騎,在平原作戰,騎兵往往更占優勢,如果我們要增強大楚的戰力,必須要學習遼人的騎射之術,並趁這幾年和遼人大量的糧食交易換迴足夠的遼人的馬匹,再偷偷請一些遼人的教頭來教習我大楚的軍隊遼人的騎射之術,如果我大楚的騎兵能習得遼人的騎射之術,加之有足夠的遼人的馬匹,以我十倍於大楚的軍力,縱使戰力比遼人稍弱,一戰下來,勝算亦是大於遼人。”
李玉基不停的點頭,神情興奮,喃喃道:“師夷長技以製夷,這句話說得好,秦侍郎,好一個“師”字。”
李玉基心情居然有些激動起來了,快聲道:“秦侍郎,可還有第四個字?”
秦宇低頭道:“第四個字就隻有等了,等一切時機成熟,多管齊下,方可畢其功於一役,隻要這幾年我們精心謀劃,必可讓遼人在百年內不可抬頭。”
李玉基點了點頭道:“明日早朝後,我要將朝中的重臣集中來暖春閣,你也需要參加,你今日說的幾點都是明日要商討的。”
秦宇忙跪倒道:“微臣遵旨。”
李玉基道:“你不用老是跪來跪去的,坐在那和朕說就可以了。”李玉基的語氣中有一種不可質疑的威嚴。
秦宇惶恐的道:“謝皇上。”
李玉基道:“北麵遼人如此策略甚好,那南蠻諸部是不也可以用同樣的法子?”
秦宇忙道:“皇上,有些法子可以一樣,有些卻是不行。”
李玉基臉上露出疑惑的神情道:“此話怎麽說?”
秦宇道:“比如這“分”字,同樣適合南蠻諸部,南蠻諸部相對遼人來說,其連接更為鬆散,由不同的種族部落而成,如今他們之所以能夠聯合,是因為都麵臨大楚的威脅,同仇敵愾而已,這種聯盟是最為鬆散的,我們必須用“分”的策略逐個擊破,合縱連橫。”
秦宇喝了一口茶水道:“但是第二個“縱”字則不是十分適合,一來南蠻諸部的糧食一向供應充足,往往是用糧食來換我大楚各種生活器具,而我們斷他們的一些生活器具並無釜底抽薪之效,另外蠻族各部多為蠻荒未開發的狀態,加之部落眾多,文化各異,極為落後,如若要以聖人之禮教化,怕是很難,所以這“縱”字是用不上的。”
秦宇頓了一下道:“至於這“師”字,自然也可以用得上,南蠻諸部多散落於南麵群山之中,善於山戰,善於守,善於隱匿,我們可在當地招募兵丁,甚至可以招安一些山賊,這山賊同樣精於山戰,如果我們的大楚的軍隊精於山戰,以我們的兵器的精良和糧草供應的充足,沒有理由拿不下南蠻諸部的。”
秦宇在想到這山戰的時候,心中浮現了金陵翠微山寨的幾位當家,如今他秦宇在朝中毫無根基,如果能夠說服皇上組建一支善於山戰的軍隊,那翠微山寨的幾位當家則是最好的人選之一,那自己也可以借此籠絡他們,擁有自己的一支力量,那自然話語權大大增加,不過他的這番心思李玉基自然是不會知道。
(求收藏,推薦)!~!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