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後麵來到的這四人,正是九天縹緲樓的夏黃公崔廣、甪裏先生周術、東園公唐秉和綺裏季吳實等四大長老。
他們四人因誌趣相投,修為相當,又眉皓發白,故號為“縹緲峰四皓”。方才說話之人便是“四皓”中的綺裏季吳實。
當此之時,四人已來到高台之下,雖見風漫天瞋目切齒,直勾勾望著己方四人,猶然不懼。
東園公唐秉笑道:“武林城風城主大駕光臨縹緲峰,卻不知所為何事?”
風漫天冷哼一聲,道:“哼,我為何而來,爾等心知肚明!隻是我全未想到,你們竟還敢迴縹緲峰!”
甪裏先生周術道:“我等四人本就是九天縹緲樓的長老,為何不能迴縹緲峰?”
唐秉搖了搖頭,道:“風城主威名赫赫,修為出神入化,乃是當今天下了不起的大人物。我等四人不過是一介山野村夫,與風城主如有雲泥之別。若是平日裏,我等便是遠遠瞧見風城主大駕,都得退避三舍,更何談知曉風城主心裏在想些什麽?”
唐秉說完,便不再看他,與其餘三人向陳摶躬身,道:“四皓見過掌門。稟掌門,現今惡賊授首,戰火將熄,我等四人幸不辱命,遂歸複命。”
又與玄冰宮主行禮,道:“原來是玄冰宮主駕臨,四皓未能相迎,真是失禮。”
玄冰宮主笑道:“四大長老言重了。本宮不過帶徒兒外出遊曆,以增見聞。途徑縹緲峰,過門而不入,未免失禮,是以特來拜會陳掌門。”
陳摶忙道:“這個可不敢當。”指了指廣場西麵那兩名少年男女,道,“敢問這兩個少年,可是宮主的高足?小小年紀,便要踏入金丹境界,較之陳摶當年,可是強上太多,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啊!”
玄冰宮主道:“陳掌門謬讚了。本宮這兩個徒弟,最愛頑皮胡鬧,不知世間艱險,這才帶他們出來見見世麵,也好教他們知曉,天外更有天。迴去之後,才肯用心修煉。”又對兩個少年道,“你們兩個還不拜見陳掌門和風城主!”
少年作揖,道:“晚輩玄冰宮弟子劉陵與師妹洛仙,拜見九天縹緲樓陳掌門,拜見武林城風城主。”
那女孩見師兄行禮,也隨之深深作揖,心中暗自疑惑:“這陳掌門好生了得,難怪能與我師尊並稱。他是如何看出我已是金丹瓶頸的?”
玄冰宮主微微皺眉道:“怎麽不磕頭?”
陳摶笑道:“宮主太見外了,若是當真論資排輩,我可是比他們還低上一輩。我等修道之士,何須拘泥凡俗禮法?”
風漫天卻是一愣,暗忖:“適才隻顧著與陳摶爭辯,並未留心他人。玄冰宮主這徒兒叫劉陵?怎麽竟與羅蘭國儲君同名!聽聞羅蘭國儲君劉陵乃其母懷胎十四月而生,天生神力,卻不知是不是眼前這人?”
這幾人修為精湛,又未刻意傳音入秘,是以陳九四雖在廣場外圍,幾人的話語卻是一字不漏,全聽了去,心想:“原來那女孩叫洛仙,是玄冰宮的弟子。”
他知曉那女孩姓名,便想再瞧一瞧她的模樣,隻是前麵有成百上千的人頭攢動,便想找個縫隙,擠到前麵去。
忽聽得一聲冷喝:“嗬,小叫花子,原來躲在此處!”接著後背一震,隻覺一股大力傳了過來,便即昏迷過去。
也不知過了多久,陳九四慢慢轉醒,睜開眼睛,隻見眼前一片漆黑,跟著一陣冰涼入骨,掙紮著便要起身,略一扭動,卻覺後背一陣劇痛,按捺不住叫了起來。
陳九四原本神智並未完全清醒,竭力迴想,隻約摸記得閉眼之前,曾聽到一個頗為熟悉的聲音,但總是想不起是誰,心中尋思:“這裏黑漆漆的,一點生氣也無,難道竟不是人間?我定是已經死了!”
他想到這裏,心裏不禁一陣傷心,登時萬念俱灰,又迷迷糊糊,昏睡過去。
這一迴昏睡,陳九四於睡夢之中,隻覺饑渴難耐,口中不禁“嘶嘶”出聲,雖仍覺頭腦迷糊,渾身疼痛,心底卻明白了幾分:“我怎地會覺得十分饑餓?難道我竟沒有死?”
他存了生念,再顧不得其他,當即叫道:“有人在嗎?這裏有沒有人……”
他叫了一陣,口中更覺奇渴,再無力氣喊叫,心中不禁惶然,正要嚎啕大哭,又想起雷霸天曾說:“男兒有淚不輕彈,活著是咱們命大,有什麽好哭的?”便強忍住眼淚。
正在他傷心焦慮之際,隻聽一個聲音說道:“你小子命倒是硬,受了這等重傷,竟然沒死。”接著亮如白晝,一個身影提著一盞油燈緩緩來到麵前。
陳九四久置暗中,此時陡見亮光,雖照得雙眼刺痛,心中卻欣喜若狂,唯恐這一線光明稍現即逝,驀地跳將起來,朝著光亮便撲了過去。
哪知便在他將要靠近之時,卻被那人一腳踢在胸口,立時倒飛出去,重重撞在牆壁之上,隻覺四肢百骸好似裂開一般。
又聽那人冷笑道:“小叫花子,你老老實實將經文和那賊子的下落說出來,小爺心中快活,或者大發慈悲,賞你個痛快。”
陳九四緩緩抬起頭,凝目望向那人,頓時醒悟過來,道:“原來是你這惡人!你捉不到我雷大哥,就忽施偷襲,捉我一個小孩子迴來。”
那人怒道:“你算什麽東西,值得小爺出手偷襲?還不快些將那賊子得下落說出來。若是不說,便教你領教領教小爺折磨人得手段。”
陳九四心中一凜,尋思:“我與雷大哥逃走之時,他與薑國那人劇鬥方酣。現今他安然在此,想來是將那人打敗或是殺了。他恨雷大哥入骨,是萬萬不會放過雷大哥的。我若將雷大哥得下落說了出來,咱們兩個都難逃一死。與其如此,還不如死我一個便罷。”
他有了計較,當下把心一橫,道:“哼,我說與不說,你都是要殺我,左右是死,那我幹嘛要說?”
這人正是那日於山路之上追拿雷霸天,後與薑國少年交手得九天縹緲樓弟子。
這人名叫劉定武,是九天縹緲樓第三代弟子中的佼佼者。
這次武林城主風漫天來縹緲峰尋釁,九天縹緲樓中好手俱出,他被安排看守藏經閣。
藏經閣本是九天縹緲樓的禁地,自九天縹緲樓創派至今,已有數萬載,從未有過外人進入,便是派中弟子未得掌門,亦或是長老院許可,也不得私入。
劉定武自恃九天縹緲樓為天下武林聖地,享譽已久,聲勢之盛,天下無人敢越雷池,是以監守之時,竟生出懈怠之意,擅自去了別處。
豈不料雷霸天卻是個專做攔路搶劫、打家劫舍勾當的悍匪。他來九天縹緲樓偷師學藝,陰錯陽差走到藏經閣,不見有人看守,便偷入盜經。
出來之時正給劉定武撞了個正著,便有了後來雷霸天被追殺一事。
劉定武這一路追殺幾近得手,卻哪知憑空殺出個薑國少年,竟要將雷霸天殺了。
劉定武尚未追迴經文,怎能讓他將雷霸天殺了,當下二人便交上了手。
待拆到十餘招,劉定武力有不逮,給那少年一掌打在胸口,身子晃了幾下,跟著摔倒在地。
那少年見狀,冷笑一聲,唿的雙掌拍出,便要將劉定武斃在掌下。
哪知他掌力尚未發出,便覺一股大力自身側襲來,心中一凜,隻得強行將掌力收迴,急向後退去。
少年驚魂甫定,拱手為禮,道:“是哪一位高人至此,壞了我的好事?”
過了一會,見無人應答,又道,“敢問是九天縹緲樓的高手,還是路過的前輩,還請現身一見。”
又過了一會,才聽有人說道:“你這不知好歹的小娃娃,老頭子不願現身,那是教你好知難而退。”
又有一人道:“小子,你自恃武力,在薑國橫行霸道,無人管你。來到我楚國,卻來欺我縹緲峰弟子,今日瞧在你師尊風城主麵上,此事便作罷,還不快些離去。”
少年聽二人說話,如平時坐著說話無異,其聲由遠及近,在林中迴蕩,久久不絕,心中一凜:“我方才並未使出師尊獨門功夫,他卻知我師尊是誰!這兩人該是九天縹緲樓的前輩高人。我現今不過初聚靈初期,還是別招惹了他們,徒然惹個灰頭土臉。”
他雖心生退意,但素來行事飛揚跋扈,就此離去,心中難免不甘,道:“既是如此,晚輩就此告辭。晚輩武林城童百川,他日若是有緣,有再見之日,還請前輩來武林城舍下盤桓數日。”
卻聽又一人道:“咱們從不與人訂什麽約會。你若心有不甘,他日大可來縹緲峰找咱們。咱們不是那藏頭露尾之輩,薑國的小子,你聽好了,咱們共有四人,合稱四皓。”
那自稱童百川的少年心中一驚,暗道:“哼,原來是你們四個老不死的,卻來壞我的好事。今日便算我輸你一陣,此仇來日自有相報之時。”
他自知不敵,也不再說話,冷冷瞥了劉定武一眼,轉身離去。
劉定武見童百川退去,心中大喜,當即拜倒,道:“弟子遭逢大敵,深陷險境,幸得四位長老出手相救,弟子不勝感激。”
過了良久,仍未見迴複,知四皓已然離去,抹了一把臉上虛汗,暗歎:“我自拜入師門,素知有四大長老,性情淡然,終是無緣得見。”
他得四皓相救,甚是感慨,尋思:“我九天縹緲樓現今大敵當前,對手更不知是何等人物,便是四大長老這等淡泊的心性,也都趕了迴來。”
他想到此處,心中恨意陡生,憤憤道:“全賴那該死的莽夫,竟趁著我不在,偷入藏經閣,將《雷神劫》的經文盜走。哼,待我找著你,看不將你剁得稀爛。”便循著陳九四的足跡,往山下找去。
劉定武雖是九天縹緲樓的弟子,卻甚少外出,便是偶有下山之時,也都走的大路,從來不知有這樣一條林間小道。
他在林中穿來插去,許多地方分明有跡可循,但左一拐,右一彎,卻到了盡頭,隻得折返迴來,再覓出路。
如此這般,劉定武在山上東走西顧,終是尋不著任何蹤跡,不覺天色漸晚。
劉定武心中更覺煩躁:“這小路十分難走,照這般走法,怕是還未找著那賊子,我便已迷失於此了。如今之計,隻得先迴縹緲峰,邀幾個相好的師兄弟,大家一同下山尋找。那賊子受了重傷,經不得折騰,想來便躲在山上某個隱蔽所在。”
他心中計較已定,便就地生火,歇息了一晚。待次日天明,才摸索著迴走。
待到峰頂之時,正見陳九四往人群裏湊,心中不禁大喜過望,道:“嗬,小叫花子,原來躲在此處!”立時全力拍出一掌,打在陳九四後背。
他這一掌,直將陳九四打得昏死過去,心中暗急:“可別把他打死嘍!”
又趕忙探了探陳九四口鼻,見還有氣息,心中稍定,又見場上眾人都全神貫注看著四皓等人,無人留意到他,不禁一陣竊喜:“小賊,待你將經文的下落說出,我再慢慢整治你。”便將陳九四擒拿,囚在九天縹緲樓的地牢中。
這地牢位於縹緲峰的山腹中,乃是專為懲治派中犯規的弟子所建,平時鮮有人跡。
待過了兩日,敵人退去,劉定武才來到地牢,見陳九四已然蘇醒,便盤問他經文的下落,豈知陳九四如何也不肯說,不禁氣惱,道:“小子,我瞧你與那偷經的賊子並非舊識。你這般不顧自身性命,來保他人安寧,人家卻未必懷恩感德,何苦來哉?”
陳九四道:“你不必以言語來誆騙我,想我說出雷大哥的下落,那是怎麽也不可能的。我雖與雷大哥是初識,但我瞧他為人慷慨豪邁,定是個重義輕生的好漢子。”
劉定武此時心中惱怒至極,暗忖:“好個不識好歹的小子,老子暫且不與你計較。待追迴經文,你與那偷經的賊子,都別想有好死。”
他們四人因誌趣相投,修為相當,又眉皓發白,故號為“縹緲峰四皓”。方才說話之人便是“四皓”中的綺裏季吳實。
當此之時,四人已來到高台之下,雖見風漫天瞋目切齒,直勾勾望著己方四人,猶然不懼。
東園公唐秉笑道:“武林城風城主大駕光臨縹緲峰,卻不知所為何事?”
風漫天冷哼一聲,道:“哼,我為何而來,爾等心知肚明!隻是我全未想到,你們竟還敢迴縹緲峰!”
甪裏先生周術道:“我等四人本就是九天縹緲樓的長老,為何不能迴縹緲峰?”
唐秉搖了搖頭,道:“風城主威名赫赫,修為出神入化,乃是當今天下了不起的大人物。我等四人不過是一介山野村夫,與風城主如有雲泥之別。若是平日裏,我等便是遠遠瞧見風城主大駕,都得退避三舍,更何談知曉風城主心裏在想些什麽?”
唐秉說完,便不再看他,與其餘三人向陳摶躬身,道:“四皓見過掌門。稟掌門,現今惡賊授首,戰火將熄,我等四人幸不辱命,遂歸複命。”
又與玄冰宮主行禮,道:“原來是玄冰宮主駕臨,四皓未能相迎,真是失禮。”
玄冰宮主笑道:“四大長老言重了。本宮不過帶徒兒外出遊曆,以增見聞。途徑縹緲峰,過門而不入,未免失禮,是以特來拜會陳掌門。”
陳摶忙道:“這個可不敢當。”指了指廣場西麵那兩名少年男女,道,“敢問這兩個少年,可是宮主的高足?小小年紀,便要踏入金丹境界,較之陳摶當年,可是強上太多,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啊!”
玄冰宮主道:“陳掌門謬讚了。本宮這兩個徒弟,最愛頑皮胡鬧,不知世間艱險,這才帶他們出來見見世麵,也好教他們知曉,天外更有天。迴去之後,才肯用心修煉。”又對兩個少年道,“你們兩個還不拜見陳掌門和風城主!”
少年作揖,道:“晚輩玄冰宮弟子劉陵與師妹洛仙,拜見九天縹緲樓陳掌門,拜見武林城風城主。”
那女孩見師兄行禮,也隨之深深作揖,心中暗自疑惑:“這陳掌門好生了得,難怪能與我師尊並稱。他是如何看出我已是金丹瓶頸的?”
玄冰宮主微微皺眉道:“怎麽不磕頭?”
陳摶笑道:“宮主太見外了,若是當真論資排輩,我可是比他們還低上一輩。我等修道之士,何須拘泥凡俗禮法?”
風漫天卻是一愣,暗忖:“適才隻顧著與陳摶爭辯,並未留心他人。玄冰宮主這徒兒叫劉陵?怎麽竟與羅蘭國儲君同名!聽聞羅蘭國儲君劉陵乃其母懷胎十四月而生,天生神力,卻不知是不是眼前這人?”
這幾人修為精湛,又未刻意傳音入秘,是以陳九四雖在廣場外圍,幾人的話語卻是一字不漏,全聽了去,心想:“原來那女孩叫洛仙,是玄冰宮的弟子。”
他知曉那女孩姓名,便想再瞧一瞧她的模樣,隻是前麵有成百上千的人頭攢動,便想找個縫隙,擠到前麵去。
忽聽得一聲冷喝:“嗬,小叫花子,原來躲在此處!”接著後背一震,隻覺一股大力傳了過來,便即昏迷過去。
也不知過了多久,陳九四慢慢轉醒,睜開眼睛,隻見眼前一片漆黑,跟著一陣冰涼入骨,掙紮著便要起身,略一扭動,卻覺後背一陣劇痛,按捺不住叫了起來。
陳九四原本神智並未完全清醒,竭力迴想,隻約摸記得閉眼之前,曾聽到一個頗為熟悉的聲音,但總是想不起是誰,心中尋思:“這裏黑漆漆的,一點生氣也無,難道竟不是人間?我定是已經死了!”
他想到這裏,心裏不禁一陣傷心,登時萬念俱灰,又迷迷糊糊,昏睡過去。
這一迴昏睡,陳九四於睡夢之中,隻覺饑渴難耐,口中不禁“嘶嘶”出聲,雖仍覺頭腦迷糊,渾身疼痛,心底卻明白了幾分:“我怎地會覺得十分饑餓?難道我竟沒有死?”
他存了生念,再顧不得其他,當即叫道:“有人在嗎?這裏有沒有人……”
他叫了一陣,口中更覺奇渴,再無力氣喊叫,心中不禁惶然,正要嚎啕大哭,又想起雷霸天曾說:“男兒有淚不輕彈,活著是咱們命大,有什麽好哭的?”便強忍住眼淚。
正在他傷心焦慮之際,隻聽一個聲音說道:“你小子命倒是硬,受了這等重傷,竟然沒死。”接著亮如白晝,一個身影提著一盞油燈緩緩來到麵前。
陳九四久置暗中,此時陡見亮光,雖照得雙眼刺痛,心中卻欣喜若狂,唯恐這一線光明稍現即逝,驀地跳將起來,朝著光亮便撲了過去。
哪知便在他將要靠近之時,卻被那人一腳踢在胸口,立時倒飛出去,重重撞在牆壁之上,隻覺四肢百骸好似裂開一般。
又聽那人冷笑道:“小叫花子,你老老實實將經文和那賊子的下落說出來,小爺心中快活,或者大發慈悲,賞你個痛快。”
陳九四緩緩抬起頭,凝目望向那人,頓時醒悟過來,道:“原來是你這惡人!你捉不到我雷大哥,就忽施偷襲,捉我一個小孩子迴來。”
那人怒道:“你算什麽東西,值得小爺出手偷襲?還不快些將那賊子得下落說出來。若是不說,便教你領教領教小爺折磨人得手段。”
陳九四心中一凜,尋思:“我與雷大哥逃走之時,他與薑國那人劇鬥方酣。現今他安然在此,想來是將那人打敗或是殺了。他恨雷大哥入骨,是萬萬不會放過雷大哥的。我若將雷大哥得下落說了出來,咱們兩個都難逃一死。與其如此,還不如死我一個便罷。”
他有了計較,當下把心一橫,道:“哼,我說與不說,你都是要殺我,左右是死,那我幹嘛要說?”
這人正是那日於山路之上追拿雷霸天,後與薑國少年交手得九天縹緲樓弟子。
這人名叫劉定武,是九天縹緲樓第三代弟子中的佼佼者。
這次武林城主風漫天來縹緲峰尋釁,九天縹緲樓中好手俱出,他被安排看守藏經閣。
藏經閣本是九天縹緲樓的禁地,自九天縹緲樓創派至今,已有數萬載,從未有過外人進入,便是派中弟子未得掌門,亦或是長老院許可,也不得私入。
劉定武自恃九天縹緲樓為天下武林聖地,享譽已久,聲勢之盛,天下無人敢越雷池,是以監守之時,竟生出懈怠之意,擅自去了別處。
豈不料雷霸天卻是個專做攔路搶劫、打家劫舍勾當的悍匪。他來九天縹緲樓偷師學藝,陰錯陽差走到藏經閣,不見有人看守,便偷入盜經。
出來之時正給劉定武撞了個正著,便有了後來雷霸天被追殺一事。
劉定武這一路追殺幾近得手,卻哪知憑空殺出個薑國少年,竟要將雷霸天殺了。
劉定武尚未追迴經文,怎能讓他將雷霸天殺了,當下二人便交上了手。
待拆到十餘招,劉定武力有不逮,給那少年一掌打在胸口,身子晃了幾下,跟著摔倒在地。
那少年見狀,冷笑一聲,唿的雙掌拍出,便要將劉定武斃在掌下。
哪知他掌力尚未發出,便覺一股大力自身側襲來,心中一凜,隻得強行將掌力收迴,急向後退去。
少年驚魂甫定,拱手為禮,道:“是哪一位高人至此,壞了我的好事?”
過了一會,見無人應答,又道,“敢問是九天縹緲樓的高手,還是路過的前輩,還請現身一見。”
又過了一會,才聽有人說道:“你這不知好歹的小娃娃,老頭子不願現身,那是教你好知難而退。”
又有一人道:“小子,你自恃武力,在薑國橫行霸道,無人管你。來到我楚國,卻來欺我縹緲峰弟子,今日瞧在你師尊風城主麵上,此事便作罷,還不快些離去。”
少年聽二人說話,如平時坐著說話無異,其聲由遠及近,在林中迴蕩,久久不絕,心中一凜:“我方才並未使出師尊獨門功夫,他卻知我師尊是誰!這兩人該是九天縹緲樓的前輩高人。我現今不過初聚靈初期,還是別招惹了他們,徒然惹個灰頭土臉。”
他雖心生退意,但素來行事飛揚跋扈,就此離去,心中難免不甘,道:“既是如此,晚輩就此告辭。晚輩武林城童百川,他日若是有緣,有再見之日,還請前輩來武林城舍下盤桓數日。”
卻聽又一人道:“咱們從不與人訂什麽約會。你若心有不甘,他日大可來縹緲峰找咱們。咱們不是那藏頭露尾之輩,薑國的小子,你聽好了,咱們共有四人,合稱四皓。”
那自稱童百川的少年心中一驚,暗道:“哼,原來是你們四個老不死的,卻來壞我的好事。今日便算我輸你一陣,此仇來日自有相報之時。”
他自知不敵,也不再說話,冷冷瞥了劉定武一眼,轉身離去。
劉定武見童百川退去,心中大喜,當即拜倒,道:“弟子遭逢大敵,深陷險境,幸得四位長老出手相救,弟子不勝感激。”
過了良久,仍未見迴複,知四皓已然離去,抹了一把臉上虛汗,暗歎:“我自拜入師門,素知有四大長老,性情淡然,終是無緣得見。”
他得四皓相救,甚是感慨,尋思:“我九天縹緲樓現今大敵當前,對手更不知是何等人物,便是四大長老這等淡泊的心性,也都趕了迴來。”
他想到此處,心中恨意陡生,憤憤道:“全賴那該死的莽夫,竟趁著我不在,偷入藏經閣,將《雷神劫》的經文盜走。哼,待我找著你,看不將你剁得稀爛。”便循著陳九四的足跡,往山下找去。
劉定武雖是九天縹緲樓的弟子,卻甚少外出,便是偶有下山之時,也都走的大路,從來不知有這樣一條林間小道。
他在林中穿來插去,許多地方分明有跡可循,但左一拐,右一彎,卻到了盡頭,隻得折返迴來,再覓出路。
如此這般,劉定武在山上東走西顧,終是尋不著任何蹤跡,不覺天色漸晚。
劉定武心中更覺煩躁:“這小路十分難走,照這般走法,怕是還未找著那賊子,我便已迷失於此了。如今之計,隻得先迴縹緲峰,邀幾個相好的師兄弟,大家一同下山尋找。那賊子受了重傷,經不得折騰,想來便躲在山上某個隱蔽所在。”
他心中計較已定,便就地生火,歇息了一晚。待次日天明,才摸索著迴走。
待到峰頂之時,正見陳九四往人群裏湊,心中不禁大喜過望,道:“嗬,小叫花子,原來躲在此處!”立時全力拍出一掌,打在陳九四後背。
他這一掌,直將陳九四打得昏死過去,心中暗急:“可別把他打死嘍!”
又趕忙探了探陳九四口鼻,見還有氣息,心中稍定,又見場上眾人都全神貫注看著四皓等人,無人留意到他,不禁一陣竊喜:“小賊,待你將經文的下落說出,我再慢慢整治你。”便將陳九四擒拿,囚在九天縹緲樓的地牢中。
這地牢位於縹緲峰的山腹中,乃是專為懲治派中犯規的弟子所建,平時鮮有人跡。
待過了兩日,敵人退去,劉定武才來到地牢,見陳九四已然蘇醒,便盤問他經文的下落,豈知陳九四如何也不肯說,不禁氣惱,道:“小子,我瞧你與那偷經的賊子並非舊識。你這般不顧自身性命,來保他人安寧,人家卻未必懷恩感德,何苦來哉?”
陳九四道:“你不必以言語來誆騙我,想我說出雷大哥的下落,那是怎麽也不可能的。我雖與雷大哥是初識,但我瞧他為人慷慨豪邁,定是個重義輕生的好漢子。”
劉定武此時心中惱怒至極,暗忖:“好個不識好歹的小子,老子暫且不與你計較。待追迴經文,你與那偷經的賊子,都別想有好死。”